广西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524.33 KB
- 文档页数:8
特色多元的西江沿岸城镇带宁国用【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5页(P68-72)【作者】宁国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_长洲水利枢纽位于西江梧州段,是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工程。
近日,国务院批复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规划,涵盖广西7市,占全区土地面积过半的西江经济带,将建设特色多元的沿江城镇体系。
今后,西江沿岸城镇带将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双核驱动”战略的推进器之一进行打造。
西江沿岸城镇带建设,有何重要战略地位?面临哪些困境?如何打造“特色多元”?战略地位:西江沿岸城镇带是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重要支撑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横贯广东、广西,上联云南、贵州,下通香港、澳门,历来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
广西境内的西江经济带,涵盖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共辖40个县(市)、592个镇(乡),土地面积13.0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55.3%。
推进西江沿岸特色多元城镇体系建设,将对加快完善西江沿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经济带产业布局、促进城镇合理布局和加快发展等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为广西加大与粤港澳的对接与联系、扩大对东盟开放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快推进西江沿岸多元沿江特色城镇体系的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广西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日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将携手粤港澳共建珠江—西江城镇带,建设成为支撑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引领区、东西部城镇化合作发展的示范区。
目前,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正着手编制《西江干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
发展现状: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略高于广西,落后于全国在2008年广西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战略后,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开发,提高通航能力,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基于泰尔指数的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研究韦福巍【摘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引入泰尔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旅游产业地位指数等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13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与市际差异泰尔指数走势相一致,总体上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广西整体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差异造成;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的差异主要是北部湾经济区地带间差异影响的结果;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的差异主要由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区地带内差异共同主导形成;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各异.【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52)005【总页数】6页(P114-119)【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泰尔指数【作者】韦福巍【作者单位】河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对于某个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国内学者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相关研究,研究区域包括国家尺度、省域尺度和地方政府划定的经济区域,研究指标主要涉及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者人数、国内旅游人数,研究思路主要是通过利用官方统计年鉴的数据构建数学模型对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开展定量研究,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原因然后提出应对策略.定量分析大多采用标准差、极差、离差、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耦合协调度、地理集中指数、泰尔指数、市场竞争态及亲景度模型、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区域经济学数理统计方法[1-10].以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类似研究成果较多,但以泰尔指数为主要手段的研究较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姜尧等[11]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对广西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的分析;覃小华等[12]利用泰尔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了广西国内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研究基点均侧重于广西入境旅游或国内旅游某一方面的旅游经济差异特征,整体性的广西旅游经济差异特征研究不足.据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4年广西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21.18万人次,同比增长7.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共接待国内游客28 564.93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国内旅游收入达2 494.99亿元,同比增长27.2%;旅游总收入为2 601.99亿元,同比增长26.5%.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空间分布格局依然存在.因此,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中尝试以泰尔指数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旨在为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下打造旅游强区提供决策参考.1.1 计算方法基于广西14个地级市2006—2013年的有关旅游经济数据资料,对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在采用泰尔指数分析广西整体旅游经济空间特征及演变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指标,之后分析其空间的分异性.1.1.1 泰尔指数(Theil指数) 泰尔指数或称锡尔指数、锡尔熵,是常被应用于衡量区域差异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数值越大则说明区域间的不均衡性愈强,反之则越弱.采用泰尔指数研究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不仅可以分析总体差异特征,而且还可以分析区域内部的差异演变,同时不受空间单元个数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能够将不同区域内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相比较.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依次可以分解为[13]601-602:1)地带内地市间差异程度泰尔指数Tpi:2)地带间差异程度泰尔指数Tbr:3)市际差异程度泰尔指数Tp:其中,Yij为i地带j市旅游总收入;Nij为i地带j市年末总人口数;Yi为i地带旅游总收入;Ni为i地带年末总人口数;Y为广西旅游总收入;N为广西年末总人口数.可知市际差异程度泰尔指数等于地带间差异Tbr和地带内差异Twr之和,即4)若区域内各部分发展差异对广西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贡献率为Ti,地带内旅游发展差异对广西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贡献率为Tw,地带间旅游发展差异对广西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形成的贡献率为Tb,则[14]21.1.2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反映的是广西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即Dt=yt/Tt,Dt为某市第t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Yt为第t 年该市的旅游总收入,Yt为第t年广西的旅游总收入.Dt越大表明该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区中的地位越高.1.1.3 旅游产业地位指数其含义是广西内某市第n年的旅游总收入占当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反映某地旅游产业地位的重要指标.用Dn表示第n 年某市的旅游产业地位指数,yn表示第n年该市的GDP,Yn表示第n年该市的GDP,则有Dn=yn/Yn.1.2 数据来源为保证数据的可信度及说服力,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编写的《广西统计年鉴》,选取2006—2013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旅游总收入、年末总人口数、GDP值等指标数据作为统计依据.为深入分析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过程,引入泰尔指数,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划定的“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将广西14个地级城市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西江经济带(包括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及桂西资源富集区(包括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共3个地带,分别从市际差异、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贡献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地位空间分异等5个方面展开研究.2.1 市际差异、地带间差异及地带内差异演变分析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市际差异(总差异)泰尔指数Tp、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Tbr及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Twr,结果见图1.从图1可知,2006—2013年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Twr与市际差异泰尔指数Tp走势相一致,总体上都是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表明市际差异与地带内差异逐步缩小.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Tbr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表明地带间差异变化不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Twr大于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表明广西整体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差异造成.2.2 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演变分析利用公式计算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结果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2006—2013年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虽然偶有升降交替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在较小的正值范围内平缓变化且与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变化相似,桂西资源富集区与西江经济带的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均为负值,说明它们对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起到了抑制作用并已经没有负向影响,相反却促进了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的下降,使得广西旅游经济朝着更加均等的方向发展[15].因此,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的差异主要是北部湾经济区地带间差异影响的结果.桂西资源富集区是广西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喀斯特地质景观、民族民俗文化、长寿养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旅游资源的强大发展潜力逐步转化成为旅游经济竞争力.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审批,广西西江经济带以观光游览为主体的旅游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在政府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及强化区域旅游合作的带动下,得益于宗教、历史名人、古建筑、地域民俗与自然景观、侨乡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其旅游经济增长日益显著.“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特别是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西经济战略中心开始逐步南移,北部湾经济区的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滨海旅游发展比较迅速.由此可见,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致使旅游产业品质不断提升,适应了旅游市场需求的新形势,因而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及桂西资源富集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均呈现出良好态势,旅游发展格局也逐步趋于均衡化.2.3 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演变分析利用公式对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进行计算,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2006—2013年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整体上呈现出逐步减少的态势,变化幅度较为明显.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程度较高,除2008年稍微上升以外均逐步下滑,桂西资源富集区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在类似的平缓变化中也逐步走低,西江经济带Twr>北部湾经济区Twr>桂西资源富集区Twr.桂林是著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在广西“一枝独秀”,南宁是广西的首府与政治经济中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旅游总收入及接待游客总人数均名列广西第一,它们的旅游业在地带内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广西打造旅游“千亿元产业”政策指导思想的落实,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中的部分地市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力促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因而使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逐步缩小.以上情况表明,桂西资源富集区内部旅游经济发展比较平衡,而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则相对不平衡,可以认为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主要由后面二者主导形成.2.4 旅游经济区域贡献率演变分析利用公式对广西旅游经济区域贡献率进行计算,结果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2006—2013年地带内差异是广西总体差异的最主要贡献者,地带内差异贡献率除了2013年为73.05%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在85%以上,均值高达86.67%.地带间差异贡献率相对而言要低得多,维持在10.33%~26.95%,均值仅为13.33%.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贡献率比较接近,均值分别为33.11%和41.42%,桂西资源富集区贡献率均值则相对较低,为12.14%.三个地带的贡献率均在较小的值域内变化且走势平缓,没有出现占绝对统治地位的贡献者,这与三大地带旅游总收入占全区的比重相吻合(见表1).由于地带内差异远大于地带间差异,广西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基本上由北部湾经济区及西江经济带的地带内差异共同决定.2.5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的空间分异以广西各地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反映该市旅游业在全区旅游业中的地位,以广西各地市旅游总收入占该市GDP的比重反映该市旅游业在该市社会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对广西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地位的空间差异进行计算分类.2006—2013年广西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的均值变化范畴为1.85%~25.76%,旅游产业地位指数的均值变化范畴为4.78%~16.09%,分别以2个范畴的平均值7.14%和9.51%为中间划分值,结合广西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地位依次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5个等级,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的等级并不完全对应.二者相互一致的有南宁、桂林(高,高),梧州、玉林(较低,较低),钦州、来宾(低,低);基本一致的有防城港、贵港、崇左(低,较低),百色、河池(较低,中等);柳州的旅游经济在全区的地位大于其在本市中的产业地位,北海、贺州则刚好相反,其中贺州的不对称情况最为显著.3.1 结论文中以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引入泰尔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旅游产业地位指数等计算方法,分析了2006—2013年广西整体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特征及时空演变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Twr与市际差异泰尔指数Tp走势相一致,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Tbr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以下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及桂西资源富集区的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虽然偶有升降交替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为不规则变动状态.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程度较高,除2008年稍微上升以外均逐步下降,桂西资源富集区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在类似的平缓变化中也逐步走低.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及桂西资源富集区的贡献率均在较小的值域内变化且走势平缓.2)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Twr大于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表明广西整体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差异造成.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差异趋于均衡化,广西旅游经济地带间的差异主要是北部湾经济区地带间差异影响的结果.西江经济带Twr>北部湾经济区Twr>桂西资源富集区Twr,桂西资源富集区内部旅游经济发展比较平衡,而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则相对不平衡,可以认为广西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主要由后面二者主导形成,又因地带内差异是广西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绝对贡献者,因此广西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基本上由北部湾经济区及西江经济带的地带内差异共同决定.3)以广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地位两个指标作为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划分标准,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的等级相互一致的有南宁、桂林、梧州、玉林、钦州、来宾等6个城市;基本一致的有防城港、贵港、崇左、百色、河池等5个城市;柳州的旅游经济在全区的地位大于其在本市中的产业地位,北海、贺州则刚好相反,其中贺州的不对称情况最为显著.4)因各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同,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析与研究其演变特征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到差距产生的原因,切实找准发展的方向,因地制宜地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实施途径,构建区域旅游发展总体布局.未来广西应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深化与东盟地区的旅游产业交流合作,以南广高铁、贵广高铁、云桂高铁、贵南高铁、湘桂高铁等现代交通主干线为框架强化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旅游联动发展,以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为载体,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旅游市场营销模式创新、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智力支持培育、旅游市场秩序完善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统筹兼顾、层次分明、亮点突出,形成“点、线、面”全面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为新常态下实现广西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夯实基础.3.2 讨论评价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差异状况还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关研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本次研究选取的指标主要局限于经济范畴,从旅游经济的角度展开论证,可以为地方政府的旅游发展决策提供实用的借鉴依据.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 2006—2013年广西的总体差异泰尔指数由原来的0.496 4下降至0.223 4,地带内差异泰尔指数由0.432 1下降至0.163 2,而地带间差异泰尔指数维持在0.035 4至0.064 3之间,三者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且接近0,再一次印证了广西旅游经济区域平衡性在不断增强的事实,同时地带内差异作为引起整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也说明了南宁、桂林等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过度极化作用制约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合理分布,必须加以改革优化.E-mail:********************【相关文献】[1] 王建军.基于Theil指数的广东省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99.[2]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528.[3]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6.[4]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61(12):1271.[5] 姜海宁,陆玉麒,吕国庆.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23.[6] 王凯一,李华,贺曲夫.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63.[7] 沈惊宏,孟德友,陆玉麒,等.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人文地理,2013,28(1):80.[8] 秦欣,石惠春,吕娜.甘肃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174.[9] 甘永萍.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3):149.[10] 韦福巍,黄荣娟.广西旅游产业规模差异演变及与城市经济的耦合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5(1):24.[11] 陈思源.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的空间聚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85.[12] 姜尧,谭丽林.广西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23.[13] 覃小华,甘永萍.广西国内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J].江苏商论,2014(6):34.[14] 方应波,雄宏涛,张中旺,等.广东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8(4):601.[15] 马燕,何伦志,韩洪凌,等.基于Theil指数的新疆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3):1.[16] 张广海,冯英梅.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研究,2013(5):101.。
桂西南-北部湾健康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张礼黎;胡宝清
【期刊名称】《绿色科技》
【年(卷),期】2022(24)7
【摘要】由于国民健康意识的加强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健康旅游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和Ripley’K函数分析了桂西南-北部湾健康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①桂西南-北部湾健康旅游资源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东部、中部、南部密,西北疏,整体上呈现“沿江、环城、傍海”集聚模式,总体表现为以南宁、玉林和北海为核心的三足鼎立局面特征;②自然类健康旅游资
源在空间上呈大分散、多团集聚的分布模式,人文类健康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中心
集聚、四周分散的分布模式,从健康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来看:文化类健康旅游资源>康养机构健康旅游资源>康养小镇健康旅游资源>植物类健康旅游资源>水文类健
康旅游资源>山地类健康旅游资源。
【总页数】4页(P132-135)
【作者】张礼黎;胡宝清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
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北部湾口和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主要渔获种类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数量分布
2.网络空间关注下优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鄂西南溶洞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4.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原油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5.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灰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根据广西旅游资源特点、交通现状和发展规划、客源市场分布情况,广西旅游产业开发的总体布局是"四区一带一龙头"。
㈠四区四区即桂北、桂南、桂东、桂西四大旅游经济区。
该四区既突出各自旅游特色,形成各自区域旅游环线,又优势互补,相连成网,共同构成广西全区旅游大系统。
其中:1、桂北旅游经济区包括桂林市和柳州地市。
该旅游经济区主要旅游特色为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和文化古迹。
旅游开发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主副两中心,大小两环线"(详见附图)。
"主副两中心"即以桂林市为中心,以柳州市为副中心;"大小两环线"是指由桂林市、柳州市、柳州地区主要旅游市县构成的桂北大旅游环线及由柳州地区南面主要旅游县市构成的桂北小旅游环线。
桂北大旅游环线的布局为:"一个中心,两个次中心,一段黄金旅游带,一江两路,东西南北四环线",由此形成以桂林市区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各旅游城镇和旅游区的"车轮状"旅游网络系统。
"一个中心"即桂林市区;"两个次中心"即阳朔、兴安两县城;"一段黄金旅游带"即桂林--柳州段黄金旅游带;一江两路"即漓江和桂阳、桂黄公路;"东西南北四环线"即在桂北大旅游环线内,东西南北四条区域性旅游线路:⑴由桂林--灵川--兴安--资源--龙胜--桂林构成的北旅游环线;⑵由桂林--阳朔--荔浦(平乐、恭城)--金秀--鹿寨--桂林构成的南旅游环线;⑶由桂林--龙胜--三江--融水--柳州--鹿寨--永福--临桂--桂林构成的西旅游环线;⑷由桂林--阳朔--荔浦(平乐、恭城)--灌阳--全州--兴安--灵川--桂林构成的东旅游环线。
桂北小旅游环线是指由柳州--象州--金秀--荔浦--鹿寨--柳州构成的旅游环线,这条小旅游环线是大旅游环线的补充和延伸。
西江调研报告调研主题:西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西江旅游发展现状,探讨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调研时间:2021年11月调研范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西江镇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一、背景介绍西江是广东省著名的山水古镇,素有“南国小函谷”之称。
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近年来,西江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调研结果1. 旅游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我们了解到西江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如下:(1)游客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西江旅游区每年吸引大约100万游客,其中不少为国内外游客。
(2)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带动明显: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旅游业带动了周边商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馆、纪念品店等。
(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西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一些景区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2. 旅游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1)经济影响: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拉动了地方消费和投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环境影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如景区垃圾处理、水资源的供应以及交通问题等需要得到解决。
三、调研结论1. 优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景区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游客体验。
2. 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和法律法规的引导,提高游客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四、建议1.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2. 引入专业运营管理机构:引入专业团队来管理和运营旅游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 整合旅游资源:各景区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
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研究
马璐;朱杰飞;周伟
【期刊名称】《科技进步与对策》
【年(卷),期】2013(030)014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内城市的竞争日益发展成为经济带之间的竞争.通过加快经济带发展,提高本区域经济带竞争力,也日益成为一些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西江经济带作为广西重点打造的经济区域,它的发展无疑对广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西江经济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把综合经济实力、企业竞争能力、产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增强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的具体建议.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马璐;朱杰飞;周伟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柳州545006;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柳州545006;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67
【相关文献】
1.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中职教育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基于产业转移的视角
2.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七市中职教育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基于产业转
移的视角3.广西西江经济带国内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4.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5.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广东与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竞争格局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广东与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竞争格局研究韦福巍;黄荣娟;时朋飞【摘要】以广东与广西两省区35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得到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主要与产业基础、支撑条件、交通设施、环境保障4个公因子相关;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呈现出以“珠三角”城市群(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为区域中心,南宁与桂林为区域次中心,各城市竞争合作并存的空问格局;根据因子综合得分,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划分为强(广州、深圳)、较强(东莞、佛山、珠海、南宁、中山、惠州、桂林、江门)、较弱(柳州、汕头、肇庆、湛江、玉林)、弱(其余城市)4个等级,区域中心极化作用显著.【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54)004【总页数】7页(P122-128)【关键词】城市旅游竞争力;因子分析法;广东;广西【作者】韦福巍;黄荣娟;时朋飞【作者单位】河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河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991 研究综述城市旅游竞争力一般是指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与其他旅游目的地城市相互比较时,在旅游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区位、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优势.研究区域内城市间的旅游竞争力状况,对于了解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调整城市旅游发展定位方向,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城市旅游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Stansfield针对城市休闲研究时做的城市旅游业重要性的论述[1],之后研究过程经历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竞争力”3个演变阶段[2].国内的相关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定性研究法是初始时期的普遍方法.随着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加剧和研究技术手段的升级,定量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技术路径上主要倾向于采用数学模型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个特定区域范围的城市展开综合评价研究.国内学者在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方面主要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定量测度方法对不同尺度时空单元区域内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评价,测评依据以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直接或间接因素为支撑,能够较为精准地揭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竞合关系与演变趋势[3-13].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两点:①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选取的指标侧重不一,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② 研究区域的界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有些研究区域内的城市旅游产业之间相关性不强,导致评价的结果往往在学术理论及社会实践价值上有待商榷.旅游产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旅游竞争力的衡量应从多层面、多角度测度.因子分析法可以将数据简化,适宜在众多变量中把握信息的规律.因此,在权衡调查意见并确保指标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文中选取具有较强旅游产业集群关系与国家战略意义的跨省区范围的“两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因子分析法对该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进行完善.2 研究过程2.1 研究区域广东省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21个城市,广西自治区区域包括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14个城市.2.2 数据来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确保研究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衔接性,广东省21个城市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广西自治区14个城市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数据指标的涵义解释保持一致.根据专家意见网络调查结果,结合指标选取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原则[14],考虑到指标数据获取难易程度及有效合理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15],从经济水平竞争力、社会保障竞争力、生态环境竞争力及旅游产业竞争力等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图1).其中,经济水平竞争力因素包括6个指标:人均GDP X1/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X6/万元;社会保障竞争力因素包括8个指标:常住人口总量X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X8/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9/亿元,公共图书馆机构数X10/个,邮电业务总量X11/亿元,卫生技术人员X12/人,住宿和餐饮服务人员数X13/万人,公路里程X14/km;生态环境竞争力因素包括3个指标:污水处理率X15/%,人均绿地面积X16/m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17/%;旅游产业竞争力因素包括5个指标:旅游总收入X18/亿元,国内旅游收入X19/亿元,入境旅游人数X2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X21/万美元,星级酒店数X22/个.图1 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模型Fig 1 The model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2.3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基于降维思想,将反映研究对象的多项指标中具有密切相互关系的有关变量归为一类,并把每一类称为一个因子,然后用较少的若干个因子来代表原始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从而克服在定量评价时因指标数量过多导致的繁琐问题,以及因指标间存在相关性造成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同时使新的因子变量的可解释性变得更强[16].在进行因子分析过程中,特征值大于1或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5%一般被视为公因子选取的标准,以提取的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占因子方差贡献率之和的百分比作为权重,并将权重与各公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得分的高低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成正比关系[17].2.4 广东与广西区域内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2.4.1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为避免指标量纲和量纲单位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因子分析前必须首先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标准化公式为[17]126其中,Zij为无量纲化后的样本值;Xij为第j个城市的第i个指标的原始数值;μj为Xij的均值;σj为Xij的标准差.2.4.2 因子分析结果依据因子分析模型与原理,采用SPSS软件对广东和广西区域内35个主要城市22个评价二级指标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在实现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运算,得到KMO值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1)以及各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方差累计贡献率(表2).从表1可见,样本的KMO抽样适度测定值为0.815,若以Kaiser给定的0.7的标准值为参照依据,表明可以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 844.890,在自由度df为231的条件下显著性概率Sig值为0.000,小于0.1%,说明22个二级指标样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界定标准共提取了4个公因子F1,F2,F3,F4,且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7.106%,说明这4个公因子保留了原始指标数据的大部分信息,以它们为代表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原始指标数据复杂性产生的影响.为获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表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体现了原始变量与4个公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贸易总额、常住人口总量、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邮电业务总量、住宿和餐饮服务人员数、人均绿地面积、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在公因子F1占有比较高的载荷,主要反映了支撑城市旅游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因素,可以解释为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因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图书馆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星级酒店数在公因子F2占有较高的载荷,这些指标信息反映了扩大城市内需促进旅游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解释为城市旅游竞争力增长因子;公路里程在公因子F3占有较高的载荷,反映了制约旅游业运行最普遍途径公路运输的影响因素,可以解释为城市旅游竞争力交通因子;污水处理率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公因子F4占有较高的载荷,这些指标信息指向了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因此可以解释为城市旅游竞争力保障因子.把F1,F2,F3,F4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除以累计总方差贡献率的值作为权重并施以加权平均处理,可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函数写成表达式:表1 KMO和Bartlett检验Tab 1 The KMO and the Bartlett test取样足够度的KMO值0.815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1 844.890df231.000Sig值0.000 表2 解释的总方差Tab 2 The explanation of total variance公因子初始特征值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提取平方和载入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旋转平方和载入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F114.41565.52365.52314.41565.52365.5238.88440.38140.381F22.27210. 32875.8522.27210.32875.8526.80630.93671.318F31.4246.47182.3231.4246. 47182.3231.9718.96180.279F41.0524.78387.1061.0524.78387.1061.5026.82 787.106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Tab 3 Factor loading matrix after rotation二级指标公因子F1F2F3F4X1 0.735 0.343 0.392 0.157X20.6850.464-0.183-0.018X30.4440.8120.0820.137X40.6250.4440.4650.307X50.6610.7220.053-0.002X60.9220.1260.1840.070X70.6310.621-0.1850.043X80.9180.2780.1600.076X90.8680.3540.1360.083X10-0.0450.642-0.4960.103X110.8050.5590.1080.012X120.5580.804-0.0520.090X130.7930.5780.1250.041X14-0.1610.092-0.9170.038X150.0060.2890.4250.753X160.6160.234-0.1190.000X170.111-0.097-0.2580.863X180.4780.8550.0290.000X190.4170.8830.004-0.005X200.8410.4210.1700.049X210.7530.6080.1590.025X220.5670.7570.11 00.086表4 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Tab 4 Common factor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二级指标公因子F1F1F1F4X1 0.085-0.043 0.140 0.050X20.139-0.043-0.177-0.038X3-0.1170.2180.0710.033X4-0.0040.0380.2090.147X50.0000.1120.010-0.061X60.267-0.224-0.0490.016X70.0670.040-0.151-0.003X80.220-0.159-0.0420.013X90.181-0.113-0.0370.015X10-0.1330.222-0.2170.071X110.0960.000-0.007-0.047X12-0.0460.161-0.0320.009X130.0830.0120.005-0.028X140.084-0.040-0.5300.096X15-0.1820.1370.2450.491X160.176-0.115-0.158-0.014X170.112-0.174-0.2650.649X18-0.1070.2270.048-0.065X19-0.1340.2570.049-0.068X200.143-0.0670.002-0.016X210.0520.0450.040-0.044X22-0.0580.1610.061-0.003F=0.464 F1+0.355 F2+0.103 F3+0.078 F4,其中,F为某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值,F值的大小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成正比关系.依据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4)可知,公因子F1,F2,F3,F4的得分函数分别为将前面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代入4个公因子得分函数与综合得分函数式,分别获取广东与广西两省区35个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公因子得分、综合得分与排序(表5).从表5可以看出,广东与广西区域内35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差异分化比较明显,其中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门与广西的南宁、桂林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大于0,旅游竞争实力高于整个区域平均水平,作为“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广州与深圳更是显著领先,而区域内其余27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均小于0,表明旅游竞争力水平位于区域平均水平以下且实力相对较弱.区域内旅游竞争力得分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有8个城市来自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有2个城市来自广西最重要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在11~35位的城市比较均衡地分布于广东和广西两省区,区域内城市旅游竞争力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以“1个大中心,2个基本点,3条主轴线”为三角形基本构架、相互交错竞争并存的总体格局(图2).从各主因子的得分情况看,广州、深圳、东莞3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基础最强,得分值均大于1,珠海、佛山、梅州、惠州、汕尾、中山、江门、湛江、茂名也比较强,得分值在0.1~1.0,河源、肇庆以0~0.1的得分值次之,其余城市的得分值则全部位于0之下;在城市旅游竞争力增长因子中,广州、南宁、桂林的得分值最高,汕头、佛山、玉林、百色、河池、崇左的得分值也比较高,在0.1~1.0,与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因子相比,广西区有6个城市入围;珠海、佛山、中山、北海、防城港、贺州、崇左等的旅游交通因子得分值大于1,广州、深圳、东莞、潮州、柳州、梧州、钦州、贵港、玉林、来宾的得分值在0.1~1.0,高于区域平均水平,两省区城市的数量比较均匀;在城市旅游竞争力保障因子得分值对比中,广西区只有崇左的得分值小于0,而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的得分值大于0,广西区城市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综上,目前区域内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城市群及广西旅游产业实力最强的两个城市,广东省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为雄厚且现状良好,而广西自治区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对薄弱导致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水平较弱但发展潜力却比较大,广东与广西必须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水平,为打造“珠江全域旅游国家示范区”起到实质性作用.表5 广东与广西的35个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序Tab 5 Comprehensive scoring and ranking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35 major cities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省区城市公因子F1排序公因子F2排序公因子F3排序公因子F4排序综合得分排序广东广州 1.149 163 4.809 4510.295 0115-0.617 3130 2.222 801深圳4.470 861-0.080 60110.498 17120.359 85192.125 252珠海0.719 164-0.603 67321.475 0830.564 47110.315 355汕头-0.215 82180.141 77100.066 9118-0.865 5931-0.110 4412佛山0.270 0790.646 1851.058 7470.556 14120.507 144韶关-0.065 7616-0.155 1514-1.181 0830-0.078 0024-0.213 3316河源0.053 8614-0.598 0231-1.228 4431-0.383 8227-0.343 7732梅州0.190 7212-0.3215222-1.875 1933-0.512 0728-0.258 7323惠州0.612 605-0.394 7925-0.31779240.339 22200.137 828汕尾0.206 3311-0.980 9235-0.310 5423-1.063 4432-0.367 4233东莞1.896 552-0.869 23340.507 98110.542 56140.666 063中山0.590 786-0.847 24331.260 5740.547 63130.145 917江门0.351 928-0.296 3121-0.452 50250.024 80220.013 4310阳江-0.161 3317-0.550 1729-0.083 2620-0.147 6925-0.290 2626湛江0.232 1810-0.102 2212-1.977 3235-0.316 4626-0.156 9014茂名0.353 747-0.591 9030-1.469 9632-0.544 4129-0.239 8619肇庆0.074 4713-0.290 4219-0.906 78290.312 5921-0.137 5613清远-0.007 4115-0.207 8016-1.966 41340.421 9916-0.246 8321潮州-0.268 0819-0.397 06260.773 639-2.609 5134-0.389 2035揭阳-0.314 2420-0.159 4415-0.097 0021-1.346 8433-0.317 4530云浮-0.331 8121-0.457 5427-0.020 9519-0.060 7823-0.323 2931广西南宁-0.807 95321.786 082-0.663 02270.679 4670.243 886柳州-0.824 60330.667 2240.312 11140.925 311-0.041 4311桂林-0.854 10341.073 413-0.211 83220.796 8340.025 099梧州-0.712 3229-0.135 68130.833 4480.606 468-0.245 5320北海-0.699 5528-0.283 42181.508 8310.581 709-0.224 4217防城港-0.648 3726-0.485 40281.491 0320.403 3717-0.288 1225钦州-0.547 9523-0.291 48200.659 77100.741 555-0.231 9318贵港-0.482 3922-0.255 32170.214 77170.569 3010-0.247 9422玉林-0.685 41270.147 8990.285 17160.905 282-0.165 5415百色-0.858 00350.319 556-0.757 58280.829 383-0.298 0127贺州-0.713 2330-0.330 60231.164 1960.368 6118-0.299 6428河池-0.717 58310.187 858-0.575 30260.726 426-0.268 8724来宾-0.618 0324-0.336 55240.462 30130.535 2815-0.316 8729崇左-0.638 49250.243 0871.227 235-3.792 2635-0.379 3634图2 广东与广西区域内主要城市竞争力总体空间格局Fig 2 Overall spatialpattern of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major cities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3 广东与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等级划分根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将广东省与广西自治区35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表6).3.1 强城市旅游竞争力广州、深圳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以大于2的绝对领先优势排在所有城市前列,属于强城市旅游竞争力类型.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是我国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岭南文化的发源兴盛地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旅游文化资源及地理区位条件中具有区域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深圳与香港毗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2014年成为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强大的经济与科技实力,为城市旅游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广州与深圳的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2 872.18亿元和1 244.96亿元,两者之和占广东与广西区域内旅游总收入的33.38%.但是,广州的城市旅游保障因子得分偏低,应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和环境方面的经济投入,为广州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而深圳的城市旅游增长因子得分为负数,说明应进一步扩大城市内需以确保旅游经济实现稳增长.表6 广东与广西区域内35个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划分Tab 6 Division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35 major cities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城市旅游竞争力等级划分城市分布强城市旅游竞争力广州、深圳较强城市旅游竞争力东莞、佛山、珠海、南宁、中山、惠州、桂林、江门较弱城市旅游竞争力柳州、汕头、肇庆、湛江、玉林弱城市旅游竞争力韶关、北海、钦州、茂名、梧州、清远、贵港、梅州、河池、防城港、阳江、百色、贺州、来宾、揭阳、云浮、河源、汕尾、崇左、潮州3.2 较强城市旅游竞争力东莞、佛山、珠海、南宁、中山、惠州、桂林、江门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在0~1,得分值均大于0且处于较高水平,属于较强城市旅游竞争力类型,虽然在某些方面竞争力不足,但因为其他方面的优势弥补了总体上存在的缺陷.东莞目前拥有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观音山等重点品牌旅游景区,4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到12家,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业态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会展游、体育游、乡村游、生态游、水乡游、古迹游等优质旅游产品体系,以打造“近代史文化旅游品牌” 拓展旅游产业发展新空间,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旅游竞争力.东莞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增长因子较低,但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因子得分高达1.896 55,2015年的旅游外汇收入为157 742.66万美元,分别在“两广”区域内主要城市中排名第2位和第3位,显示了产业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强大活力,而同样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门等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产生方式亦和东莞大致趋同,其中佛山在各公因子的得分均为正值,是唯一一个旅游竞争力要素比较均衡协调的城市.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城市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桥头堡,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在招商环境、经济活力、宜居绿色建设等方面获得高度认可,因而城市旅游竞争力增长因子得分较高,发展潜力较大.2015年南宁旅游总收入为742.53亿元,排在“两广”区域内主要城市中的第3位,仅次于广州和深圳.桂林是国际旅游胜地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自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来,打造成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的高端国际平台,通过统筹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了对旅游业产业链的优化,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旅游市场的需求,因而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强.3.3 较弱城市旅游竞争力柳州、汕头、肇庆、湛江、玉林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在-0.2~0,得分相对较低且为负值,属于较弱城市旅游竞争力类型.柳州、汕头、玉林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因子得分较低、增长因子得分较高,而肇庆、湛江的情况刚好与之相反,表明有的城市虽然具备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但由于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水平偏弱,如肇庆虽然拥有鼎湖山、七星岩等传统知名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产品结构老化,致使旅游竞争力走低,有的城市的旅游产业虽然缺乏核心大品牌的竞争力,但发展势头逐步向好.3.4 弱城市旅游竞争力韶关、北海、钦州、茂名、梧州、清远、贵港、梅州、河池、防城港、阳江、百色、贺州、来宾、揭阳、云浮、河源、汕尾、崇左、潮州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在-0.4~-0.2,得分小于0且较大幅度低于平均水平,属于弱城市竞争力类型.在这些城市当中,大部分在旅游竞争力基础和旅游竞争力增长方面得分偏低,说明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比较薄弱,旅游经济的支撑力量不足,因此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单从旅游总收入就可以看出,在弱旅游竞争力的城市中,旅游总收入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梅州和防城港,仅为313.46亿元和100.54亿元,只相当于广州的10.91%和3.5%、平均水平的88.94%和28.56%,差距较远.4 结束语研究结果表明,强和较强旅游竞争力的城市数量不足区域1/3,大部分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偏弱.广东与广西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强旅游竞争力的城市大多数来自广东,而广东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却出现两级分化态势,广西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上较弱但却相对均衡,只有南宁、桂林具有一定的优势.强旅游竞争力的城市过于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意味着“两广”区域旅游合作协调发展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竞争替代关系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今后广东与广西区域内的竞合关系将以“1个大中心,2个基本点,3条主轴线”的格局为基本框架,按照错位有序、整体联动、优势互补的原则实施创新转型发展战略,加强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为打造“珠江全域旅游国家示范区”夯实基础.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STANSFIELD C A.A note on the urban-non-urban imbalance in American recreational research[J].The Tourism Review,1964,19(4):196.[2] 王琪延,罗栋.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基于我国29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调查研究[J].统计研究,2009,26(7):49.[3] 王俊,王琪延.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2):132.[4] 刘中艳,罗琼.省域城市旅游竞争力测度与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4):186.[5] 闫翠丽,梁留科,刘晓静,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1):63.[6] 周礼,蒋金亮.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15,35(1):63.[7] 潘立新,彭建,庞兆玲,等.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旅游研究,2015,7(2):32.[8] 陈晓,李悦铮.环渤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及整合[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1):105.[9] 武传表,王辉.中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比较研究[J].旅游科学,2009,23(4):13.[10] 王丽.基于AHP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4):105.[11] 张河清,田晓辉,王蕾蕾.区域旅游业竞合发展研究——基于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5):871.[12] 吴娟,甘永萍,徐小红.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5,27(5):43.[13] 姜峰,刘俊杰.基于空间互动关系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以广西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24.[14] 赫美田.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深圳高端旅游竞争力评价[J].热带地理,2012,32(4):452.[15] 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6] 卢纹岱.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7] 万春燕,徐国良.福建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6(1):73.。
[单选题]1.()是广西境内海拔最高的(江南博哥)机场。
A.南宁吴圩国际机场B.柳州白莲机场C.北海福城机场D.河池机场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河池机场是一个4C级的国内民用支线机场,位于河池市西北方向的河池镇枫木村栋良屯的见塘山附近,机场海拔677米,是广西境内海拔最高的机场。
[单选题]2.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的深水海港是()。
A.防城港B.北海港C.钦州港D.梧州港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防城港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北岸,港湾水深、避风、航道短且不淤积,城、陆域宽阔,可用岸线长,是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的深水海港,也是我国大西南走向东南亚和走向世界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单选题]3.截至目前,南宁地铁()号线已经建成。
A.一B.二C.三D.四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南宁地铁一号线(石埠站—南宁火车东站)全线于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总长32.1km,全线采用地下线方式敷设。
现已建成,处于试运阶段。
[单选题]4.中国第一个旅游专项发展规划是()。
A.《云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B.《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C.《海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D.《浙江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2012年11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日前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中国第一个旅游专项发展规划,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单选题]5.凭祥友谊关是历代中越交通的重要关口,始建于汉朝,明代称之为(),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友谊关。
A.雍鸡关B.镇南关C.鸡陵关D.界首关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凭祥友谊关始建于两汉时期,初称雍鸡关,后改称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明代改称为镇南关。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改名为睦南关;1965年为了表示中越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情,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
[单选题]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
南宁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优势和着力点分析刘超伟;何平【摘要】南宁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双核之一,在经济带建设中有着清晰的定位.南宁的建设优势主要体现在区位、交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六大方面.在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的同时,南宁应把握四大建设着力点:合理规划近期、中期、长期建设目标,着重发展优势产业;建立内外部联动机制,协调经济带各城市间发展;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建设,打下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注重生态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7【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经济带;珠江-西江;定位;着力点【作者】刘超伟;何平【作者单位】中共南宁市委党校武鸣分校, 广西南宁530100;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南宁5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在2010年4月广西公布了《广西西江黄金水道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以南宁为中心的增长极,并发挥南宁向四周辐射优势,带动周边的百色、来宾、贵港、崇左等城市发展,从而正式确立了南宁在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广西联合广东提出跨省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计划,并上报国务院审批, 2014年7月1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正式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
按照规划,广西在整个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南宁更是与广州一起成为经济带建设的双核之一,在整个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把经济带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并明确指出广西要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南宁在经济带建设中将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加快海陆通道建设,深化与港澳、广深等珠三角发达地区务实合作,对外连接东盟国家,对内与西南各省开展密切交往。
西江流域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作者:何树君黄锦丽刘美杏张银玲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7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开发,有利于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传承,凸显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地位,对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在以西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背景与现状的前提下,以广西容县为例,着重对西江流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广西容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容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给西江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
一、西江流域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概况西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航运量居中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江。
西江流域贯通华南与西南、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有较为优势的地理位置,早在 10 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到距今约 1 万年左右,西江流域的先民开始逐渐形成了聚居、定居生活方式,他们使用各种工具进行原始的采集、狩猎等活动。
先秦时期,是西江流域经济文化独立自主发展的阶段。
秦汉时期,西江流域与中原的交流越发频繁,秦始皇统一岭南时,将岭南划为三个郡,汉武帝平岭南后,将三个郡再分为九个郡,并设了交趾部管这九个郡。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大发展,在吸收中原先进文化的同时,广西文化进一步传播。
再经过隋唐两宋的更替,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地位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到了元明清时期,西江流域开始出现另一个繁荣的时期,历史人文的发展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殖民压迫的大时代背景下,广西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也为近现代的革命运动写下了独特的篇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广西各族儿女奋起抗击法国的觊觎和侵略。
可见,西江流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业是必然的选择,也是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
浅析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广西西江经济带是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西江沿线地区,包括贵港市、桂平市、北流市、平南县等地。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巨大。
在西江经济带的发展过程中,区域物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区域物流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西江经济带地处广西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了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区,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重要枢纽。
区域物流作为物流运输和仓储等一系列服务的集合体,为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序流动提供了保障。
只有通过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才能实现商品市场的有序运转,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区域物流对于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西江经济带是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矿产资源等。
通过物流的运输和分配,可以将这些资源从生产区域快速、安全地运送到消费区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物流的高效运作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支撑。
通过物流网络的建设,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分工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区域物流促进了西江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
西江经济带地处于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出海口,物流通道畅通,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交流日益密切。
通过优化物流体系,可以提高对外贸易的速度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跨境贸易的发展。
物流也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务机会,推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区域物流还可以促进西江经济带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领域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通过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从业人员,提升整个区域的人才水平。
在物流的推动下,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也会不断创新,提升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
区域物流与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物流的高效运作可以推动经济的有序发展,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产业的升级,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同时也可以提升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
新常态下广西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朱寿育;彭质彬【摘要】谋划广西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战略,从整个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其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做出相应的筹划和决策,关系到整个经济带产业发展和经济改革取向,对新常态下的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所以,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战略应重点围绕实施“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要求,充分考虑集中优秀力量,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加快拥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一些重要的高端领域,争取一席之地,与此同时,继续争取在低端有一定份额,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广西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战略应选择:一个依托,两个着力,两方面注重,紧紧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扩大合作发展的战略.【期刊名称】《市场论坛》【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经济;西江经济带;战略研究【作者】朱寿育;彭质彬【作者单位】农工党广西区委广西南宁 530023;工商银行南宁分行广西南宁5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谋划广西珠江-西江经济带(以下简称: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战略,从整个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其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全局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做出相应的筹划和决策,关系到整个经济带产业发展和经济改革取向,对新常态下的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一)总体发展趋势向好西江经济带,包括广西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来宾、百色、崇左7个地级市,土地面积13.09万平方公里,为自治区总量的55%,人口2787万人,为自治区总量的54%。
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9345.9亿元,2014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9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9.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0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5%;完成工业投资3577亿元,占全区工业投资的57.6%;完成工业更新改造投资3496亿元,占全区工业更新改造投资的60.3%;实现工业利润382亿元,占全区工业利润总额的62.1%;上缴税金376亿元,占全区的55.8%。
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探究作者:刘静静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7期刘静静生态养生旅游是一种以旅游目的地生态资源为基础开发的一种以养生为目的绿色、健康、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旅游产品。
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巴马长寿国际旅游区发展的相关政策的支撑下,本文在对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区域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下称“旅游区”)内的生态养生旅游资源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开发思想、思路的指导提出了旅游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的构想。
一、引言珠江—西江经济带(以下简称经济带)横贯广东、广西,上联云南、贵州,下通香港、澳门,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区域经济发展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健康、快乐、长寿,历来是人们追求的人生境况,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盈的今天,人们对“养生”需求更是愈演愈烈。
如此“全民养生”的趋势,积聚着对养生的巨大市场需求。
经调查显示,经济带中的巴马长寿国际旅游区(下称“旅游区”)是世界长寿养生资源、生态养生资源的富集区,是发展养生旅游,开发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的最佳选择。
二、生态养生旅游资源优越际旅游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春秋相等。
多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5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时间 1540 小时,平均相对湿度 79%,因此,这里一年四季气候清爽宜人。
旅游区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旅游区内水资源以地表河流为主,旅游区的水均穿越地下暗河,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流经断裂带的河水为天然弱碱性小分子团六环水,能活化细胞酶组织,激发生命活力。
同时,这里森林覆盖率达 71.76%。
旅游区原生态地磁场保持良好,地磁强度高达 0.5高斯,高于其他地区一倍。
优越的气候、水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以及特定的地理区位和环境因子,造就了旅游区丰富独特的生态养生资源,为旅游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西江流域区域旅游竞合关系分析作者:洪铮王林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22期[摘要]本文在深入了解西江流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从区域旅游竞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西江流域实施旅游竞合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制约西江流域旅游竞合的问题。
指出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整合流域内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构建西江旅游大品牌等相关措施。
[关键词]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竞合关系[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040-02一、西江流域的旅游发展概况(一)珠江—西江经济带概况2014年国家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规划的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区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2013年年末常住人口5228万人。
同时,根据流域特点,将广西桂林、玉林、贺州、河池等市以及西江上游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云南文山、曲靖的沿江部分地区作为规划延伸区。
[1]西江是珠江的主要支流,横贯广西中部,在广西境内流域总面积202427平方千米,占广西流域总面积的86%。
主要河流有南盘江、红水河、黔浔江、郁江、柳江、桂江,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仡佬等少数民族。
这里有丰富的铜鼓文化、红色文化、长寿文化、山歌文化、养生文化、宗教文化,构成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西江流域旅游业发展概况一是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各市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自2010年以来各市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其中南宁作为两轴中的核心,2010—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6.39%,远超西江其他各个城市。
数据来源:2015年广西统计年鉴二是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星级饭店的数量较多。
2014年,南宁市旅游管理部门有19家,排名第2,占总量的比重为12.67%;旅行社有93家,排名第2,占总量的比重为15.3%;星级饭店有51家,排名第2,占总量的比重为10.94%;贵港市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较差。
74July 2017 /广东经济【内容摘要】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条件,构建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发展蓝图,有利于整合广东、广西两地的旅游资源,发挥各地优势,促进资源互补,提升两广沿江地区的旅游竞争力。
本文将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一江四区三融合”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开发,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联动发展的手段,把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旅游业建设成为南中国高品位、生态型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培育珠江—西江经济黄金旅游产业带庄伟光 邹开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州 5106100)2014年7月,国务院批复《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要求努力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
珠江—西江流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下通港澳,是连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黄金水道”,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转型发展的战略腹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是面向港澳和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地带,自然禀赋优良、航运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合作前景广阔,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新常态下回复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区域协调、开放、共享发展,重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在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积极构建流域地区的旅游产业合作,加快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旅游业成为南中国高品位、生态型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从而使珠江—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南部旅游开放合作新高地,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旅游发展大格局,重塑中国南方旅游版图。
一、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意义(一)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区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见图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东4市和广西5市的旅游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