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幼儿德育教育的认识

人总是在受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年的熏陶和教育在一个人性格形成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前几年,惊闻我国一留洋博士残忍地杀害了学术成就与其几乎同样斐然的同窗,事件全球轰动。后来新闻媒体又报道,清华大学四年级一学生“为了实验”,将火碱毫不犹豫地泼向棕熊,面临一场可悲的牢狱之灾,国人为之哗然。作为教育者,不由得反思:这些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尚且如此愚昧、野蛮,我们的德育是否被忽视了?是否真正切实保证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德育为首已是不争的定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基于此,应该说幼儿德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社会发展起着奠基的重要作用。

一、对幼儿进行德育是古今育人的基本需要

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教育传统。“做人”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把“做人”教育作为他们教育实践的主要任务,把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作为他们的教育主旨。孔子办学把“仁”、“礼”以及“恭、宽、信、敏、惠”等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使用的教材《正蒙宝典》中就包括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昔时贤文、孝经、朱子治家格言”,以后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也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他主持白露洞书院期间,把“希圣希贤”作为其教育宗旨,制定了“为学名礼”的治学过程,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朱子读书法”,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礼做圣人。到了近代,蔡元培则提出了“公民道德教育”的教育思想。认为“军国民教育及实力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代领导人把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特别强调对孩子的道德培养。他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并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培养要求,即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并发展了邓小平的基本治国方略,明确强调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这就把道德的说服力与劝导力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江总书记提出了既要坚持不懈地“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不懈地“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他指出:“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对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优良政治哲学的一种继承,也是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政治理论在新时期的一大发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以德治国”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和保证。而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形势下,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同时也不断出现各种新事物和新情况,要求青年一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适应国内外的情况。要对新事物有敏锐感,讲究质量和效率,惜时守信,有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开拓的精神。对年轻一代心理品质的新要求必须渗透到幼儿的品质培养中,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古今中外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共识,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的根本保证。有时之士已经普遍认识到,一代又一代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坚实基石。因此,抓住时代的特点,对青少年进行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已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了。

二、向幼儿进行德育是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包括有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品德和性格的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发展。品德和性格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品德和性格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教育家、思想家都认为意志比天资聪慧重要得多。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具有良好的意志

品质,能提高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处于活跃状态,并能承受一些困难与挫折。我国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也说明了意志力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国外有研究资料表明:“智力”和“成就”不完全成正比,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意志品质的不同。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性格是人的个性的最重要方面,是由理智、情绪、勤奋等多方面的特征所构成的。良好的性格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心理力量。性格的理智特征可以使幼儿在感知方面能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有稳定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注意品质。在思维方面表现出能提出问题,并善于独立思考。勤奋性格,促进儿童体力、智力的各个方面经常得到锻炼。性格活泼开朗就能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加各项活动,积极与成人及同伴交往,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婴幼儿时期已开始显露出性格的某些特征。并在周围成人和小朋友的接触中逐渐形成,应重视幼儿性格的培养。

三、向幼儿进行德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的情况普遍认为: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方面,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缺点,由于成人的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任性、粗暴、行为无约束。

产生儿童这些缺点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幼儿家庭环境存在着许多积极因素:成员简单,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爱抚和关心,创设优越的生活条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因素:生活上的优越环境和过分地照顾,而形成儿童娇生惯养;家长的溺爱,缺少理智的教育又形成儿童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里一切玩具、图书、物品等全为他个人所有,不需和别人分享,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毛病;家长由于过分娇宠儿童,一切包办代替,安排妥帖,挫伤了幼儿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自理能力差;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加限制,而是听之任之,处处给以妥协和满足,使幼儿缺乏自制力,养成幼儿任性、执拗和粗暴的性格。

由于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利因素,德育是独生子女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初入园的三岁幼儿就会带来品德和习惯上的一些问题,在入园的三年中向幼儿进行德育时,又要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向家长进行宣传与帮助取得家长的密切合作;幼儿期,儿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克服缺点,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方面有较好效果。所以,幼儿德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四、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向幼儿开始进行德育是完全可能的。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儿童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个性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从小以正确的教育来影响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不仅非常重要,也是可能实现的。如果这时期不重视儿童的德育,形成了不良的品德,再想加以消除,则是不易。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的,“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地教育儿童,比做再教育的工作容易得多。从年纪最小的幼年时期起,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