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赵子忱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基本特征和衡量尺度的社会主义文化。实行市场经济给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实践源泉、物质基础和实现机制,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又不能完全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处理好文化形态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文化开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等重大原则问题。
先进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人类文明的积淀。一个国家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经济、政治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中国共产党在其80年的光辉历程中,不仅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今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化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发展先进文化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在发展市场经济中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对于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党在21世纪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实行市场经济给发展先进文化提出的新课题
中国先进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是指先进的思想道德,而且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吸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先进文化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方向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是先进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二是反映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有着内在的统一性:首先,任何一种先进的思想体系,都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产生的,没有机器大工业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其次,衡量一种思想、道德是否具有先进性,也要看其是否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再次,先进的科学技术既是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出,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规定已经蕴含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两个支撑点和衡量尺度。"三个代表"是三位一体的,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中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先进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社会背景是不同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协调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基本特征和衡量尺度的社会主义文化。
同样,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体制走上市场经济体制,也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历史选择,把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置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阔背景之下。新的历史条件赋予先进文化新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使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系统以国有的文化事业单位为主体,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经济来源,按照党和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行政指令进行文化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国家对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实行统包统管。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文化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重大变化。首先,大部分精神文化产品都已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书报刊、电视电影、音像、演艺、娱乐等多层次的文化市场体系正在形成。其次,越来越多的国有文化实体实现了由事业型向企业型的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集团,如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等相继出现,数十家与文化相关的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个体、私营等各种民营的文化企业迅速增加,个人承包、租赁的电影院,个体经营的书店、报摊、网吧,演员个体户,民办的剧团、画展,民间的文化馆、博物馆、收藏品市场等等纷纷涌现。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一统天下被打破,呈现出所有制多元化的格局。再次,文化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电影电视业、出版印刷业、文化娱乐业等主导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向文化领域的延伸,文化体制与市场体制的对接,使文化和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给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例如,精神文化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那么,市场价格能否反映出精神文化产品的真正"价值"?或者说,精神产品能否用金钱的尺度来衡量?文化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那么,党和政府对文化领域如何领导和管理?文化生产的市场导向与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否相容?文化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那么,文化的产业性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能否统一?等等。
不仅如此。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国外的商品包括文化产品大量输入,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碟片、图书、报刊、音乐、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以及境外影视明星等涌进国内,成为国内文化市场中的新宠。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演员、运动员、作家、音乐家、艺术家、表演团体等走向世界,国内的旅游等文化资源向世界开放,中国图书、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的出口规模日渐扩大,中外合拍的电影、合作出版的书籍、合资的文化企业等不断增多,国内文化市场正在成为世界文化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预料,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益明显的形势下,在中国加入WTO 之后,国内市场包括文化市场必将以更大的规模对外开放。不仅会有更多的文化产品进入国内,而且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合资或外方独资形式将有较快发展。与此相应,国外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也必然纷至沓来,呈现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良莠并存的文化景观,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西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摩擦、碰撞、冲突、渗透和交融的多彩画面。这一方面为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提供了博采众长的难得机遇,另一方面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日益紧迫的严峻挑战。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少数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地位,以"强势文化"的姿态向发展中国家扩散、渗透,在输出产品、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全球趋同的和平景象,相反,文化渗透正在同经济扩张、政治霸权和军事威慑结伴而来。如何对待开放环境中的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如何在开放的条件下坚守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应对咄咄逼人的文化挑战?如何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当国内市场同世界市场逐步
接轨、文化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时候,这些新的课题对于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不仅是无法回避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
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
实行市场经济给发展先进文化提出的新课题,实质是中国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精神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文化市场空前繁荣,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现象纷繁复杂,其中也包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起消解作用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的侵蚀,以及各种伪科学、反科学的腐朽思想文化的传播。在文化商业机制的驱动下,一部分文化产品生产者唯利是图,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