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锥的体积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课后反思

神木县矿区第一小学张艳教学圆锥的体积是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感到非常简单易懂,因此学起来并不感到困难。但教学过后,仍感到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当然,也有许多收获。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先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在猜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教师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孩子亲历教学的验证过程,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鲜明的印象之后,就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知识点的作用。

一、收获:

1、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

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2、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给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

(1)、一节好的课,在教学时要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首先用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要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然后,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印象。(2)、一节好的课,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先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我们该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我平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动手做

实验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不足:

1、许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忘记除以3,需要加强训练。

2、在约分的时候整数的约分结果要写在整数上面,它代表的是分子。

3、由于时间仓促,选择题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提问复习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特征,这部分内容对新课有铺垫作用,接着提问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操作过程中,教师把动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实验探究分为两组让学生用沙和水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或水,然后倒入空等底等高的圆柱中,从倒的次数中观察到怎样的现象呢?两者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探究出圆锥和圆柱在等底等高情况下的倍数关系,再通过学生的讨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后应用探索出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成功之处: 1.让学生亲身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在教学中,分两组进行实验探究:第一组是利用沙子做实验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第二组利用水进行实验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倒水或倒沙,发现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用圆锥容器装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刚好倒三次,即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同时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了算理。

2.在教学中,设置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亲自动手,亲身体会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样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没有很好的把握,影响了课堂练时间。 2.实验探究过程中只设计了两组,而且这两组实验采用的都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进行实验,让学生直接感知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让学生理解如果不等底或不等高是的情况会不会得到这个结论呢?总之,这个实验操作设计还是不够完善。 3.教学过程中不能使全体学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课前充分准备,尽量避免教学疏漏。总之,这节课,学生都经历了“猜想---实验---发现”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学习的喜悦。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案例反思 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多是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再让学生验证,最后教师通过对比实验说明不等底等高的差异,但效果不太好,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一重要前提条件,掌握得并不牢固,理解很模糊。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是判断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的体积》第一课时。 【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通过学生猜想、观察、操作、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和归纳公式,体验过程,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本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理念,本课以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为主线,以引导猜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为基点,通过实际应用训练使学生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理解运用知识。 在教学策略上,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猜想释疑、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中,自觉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解决问题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写可以看出,教材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联想、猜测、操作实验、推理等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就本节课的设计而言,本课“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首先悬疑激趣,再通过多媒体认识、理解圆锥体的特征。然后进行分组操作,为了实验的准确性,通过用空心圆锥向空心圆柱的容器里倒沙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重庆市石柱县南宾小学校 崔坤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5、26页例2、例3和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 圆锥的体积。 2、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3 1”。 教学准备: 1、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若干水槽,若干小杯子,沙子和水;铅锤1个;量筒一个。 2、多媒体课件设计。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本教学设计的资源主要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方教育资源库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生: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资源来自: https://www.doczj.com/doc/b4245058.html,/xxsx/xxsxjs/xs6b/xs6bkb/200704/t20070411_388512.htm 】

师:那现在谁来回忆一下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谁来说? 生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是:v=a3 师:圆柱体呢? 生3: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二、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引出问题。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个铅锤,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锥。 师: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生:我用排水法,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就是铅锤的体积。(同时上台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好吗? 生:好。 师:如果有很多这样大小不一样的铅锤呢? 生: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太麻烦了! 师:那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体积都有计算公式,我想要是圆锥也有一个计算公式就好了。 (2)联想、猜测。 师: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将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圆柱的体积有关。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因为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所以我认为它们一定有关系。(掌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 多媒体演示1: (一个长方形,上面的一边渐渐变短,直到变成三角形) 师: 刚才你看到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了什么样的动画? 生: 我看到了一个长方形逐渐变成了三角形. 师: 你看到的三角形和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生1: 它们是等底等高的关系. 生2: 它们面积的关系是倍数关系,正好两倍. 生3: 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两倍,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生4, 等底等高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两倍,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 师: 很好,你们真会动脑筋,我们来在看一个动画. 多媒体演示2: (圆柱体的上底面越来越小,直到缩成一点变成一个圆锥) 师: 这回你看到了什么?你猜想一下其中有什么知识和规律在里面? 生1: 我看到一个圆柱体的上底面越来越小,直到缩成一点. 生2: 圆柱体变成了圆锥体.

生3: 我想圆锥体积和圆柱的体积一定有某种关系. 生4: 圆柱体的体积是锥体的体积的两倍,就和等底等高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两倍一样. 生5: 它们是等底等高的关系. 生6: 圆柱体的体积不是锥体的体积的两倍,而是三倍. 生7: 圆柱体的体积和锥体的体积既不是两倍关系,也不是三倍关系.而是其它的关系. 师: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那么刚才同学们的想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呢?同学们讨论一下.注意:把肯定正确的想法和有争论的想法分开讨论. (生汇报: 正确的有: “我想圆锥体积和圆柱的体积一定有某种关系.”“它们是等底等高的关系.”有争论的有: “圆柱体的体积是锥体的体积的两倍,”“圆柱体的体积不是锥体的体积的两倍,而是三倍.”) 师: 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一下子就把正确的观点找了出来,大家能不能再开动脑筋想一想,对于两种不同的认识,你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呢? (学生进行讨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

六下《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 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 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 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 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 生:你会求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 (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六年级(2)班孙智 《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多年的教学,让我学习和累计了很多的教学经验。教学时我先生活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让学生经历发现、提问、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新课一开始,我就利用教师出示一堆煤,师:将这堆煤倒在地上,会变成什么形状情境导入,教师再演示削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让学生观察,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由于课件很形象直观,学生很快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而且很容易想到应该是几分之几的关系。在猜想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更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教师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孩子亲历教学的验证过程,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鲜明的印象之后,就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知识点的作用。 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想,再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演示、交流得出结论,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既调动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自己得到结论促进了小组的合作意识。符合数学来源于实践的认知。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完成实验结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在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中,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圆锥及体积的认识 1、情感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发展主要包括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习数学的态度与学习习惯。本节课的教学,摆脱了传统“灌”的教学,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学生在发现中激起兴趣,从探索中寻找快乐,然后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学习变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活动。 2、思想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活动是儿童认识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活动,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三、多层次设计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发布者:景湲淇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版)六年级下册第33~34页。 二、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圆锥形小麦堆。 师:看,小麦堆得像小山一样,小麦丰收了。张小虎和爷爷笑得合不拢嘴。这时,爷爷用竹子量了量麦堆的高和底面的直径,出了个难题要考考小虎:你能算出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吗? 这下可难住了小虎,因为他只学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还没有学,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感兴趣的情境,巧妙至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互动新授 1、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根据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与那种图形的体积有关? 进一步观察、比较、猜测。教师举起圆柱、圆锥教具,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法学法: 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的空心圆锥与圆柱,大小不一的圆锥、圆柱,沙子。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3、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万物复苏的季节来了,老师家备了一堆沙子,准备把家里的墙面重新装修一遍。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大家和我一起解决好吗?(出示沙堆图片)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瓦匠告诉我要用6立方米的沙子,我不知道我备的这些沙子够不够?你们说怎么计算这堆沙子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求圆锥体积的方法。(板书圆锥的体积) 三、类比猜想 1、大胆猜想,计算圆锥体积 (1)引导学生从已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猜想圆锥体积。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圆锥体积小,公式不合适。(出示课件:演示把圆柱削成圆锥),如果我们知道圆柱体积,猜想圆锥体积是它的几分之一? (3)说说猜想的依据。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应用 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水和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渗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导人新课 出示一个圆锥形的谷堆,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可以倒满。 圆柱里装满沙子,倒入与他等底等高的圆锥,三次正好倒完。 接着,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多找几名同学说。 板书:圆锥的体积=1/3 ×圆柱体积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 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曲镇渭中小学赵三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 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周末,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 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 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 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 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 生:你会求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直观引入,直觉猜想 (1)教师演示削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削成圆锥形。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 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②师:你们是怎样理解“相应的”一词的?说说你的看法。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上节课又初步认识了圆锥,本节教材内容既要突出了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公式以及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通过前一节《圆锥的认识》,学生对圆锥的特征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学生来说,求体积并非陌生的新知识,只是像圆锥这样学生认为不规则几何体的图形,求体积有困难。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基础和分析对比的能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应该比较容易。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通过猜测、实验、对比让学生推导和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并能

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猜想和验证的科学方法。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锥和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导理解圆锥体积的公式,。 难点:能准确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8盆水,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共八套,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对比法、引导法、归纳法、演示法、练习法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圆锥图形

最新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郭家芳.doc汇编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郭家芳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例2和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情趣。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形容器,沙子和水。 一、引出问题 1.出示圆锥形小麦堆。 师:看,小麦堆得像小山一样,小麦丰收了!张小虎和爷爷笑得合不拢嘴。这时,爷爷用竹子量了量麦堆的高和底面的直径,出了个难题要考一考小虎:你能算出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吗? 这下可难住了小虎,因为他只学过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还没学,怎么办?你有办法知道圆锥的体积吗?(板书:圆锥的体积)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各种猜想。 根据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与哪种图形的体积有关? 3.进一步观察、比较、猜测。师举起圆柱、圆锥教具,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让想一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生猜测,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2倍、3倍、4倍或其他) 二、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1.开展实验收集数据。 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亲自验证。这里有沙子和水,还有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各种圆柱、圆锥的模具。实验要求:各组根据需要选用实验用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作好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2、探索、发现 ( (3)汇报结果,课件展示实验报告单。 (4)组织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 教师用教具演示 验证结论 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容器,沙子,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里,正好三次装满。 师: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4、启发引导 推导公式 课件显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31Sh 6、简单应用 尝试解答(出示课件) 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注意解题过程出现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出示课件:训练1和2) 1、基本练习 ①完成教科书第43页做一做1、2题 ②计算圆锥的体积: S=7.8平方分米 h=1.5分米 V =? 2、综合性练习 课件出示 耳东陈 3、开放性练习(课件出示)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圆锥的体积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nical volume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圆锥的体积教案 目标定位: a教学 1. 使学生理解、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 b教学 1. 合理、有效、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推理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3. 在活动中使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得到发展,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得以增强,空间观念得到强化。 [ (一)、复习引入、铺垫孕伏

a教学提问 1.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 3. 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 4. 说一说圆锥体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b教学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及思考 1. 我们认识了圆锥,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圆锥的各部分及其特征。什么是圆锥的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 2. 如果要把一根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木料,加工成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大家想一想,该怎么办?(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柱形木料旋转切削转化为圆锥的过程,并将圆柱与圆锥重叠,突出“等底等高”)师提问:①制成的圆锥的底面积与截取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制成的圆锥的高与截取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②大家可以试着猜想、估计一下,制成的圆锥的体积与截取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的猜想、估计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考! (二)、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评析、课堂纪实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 评析、课堂纪实 圆锥的体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贾玉萃 【教材解读】 《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我认为《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在本单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增强,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几何知识,了解部分几何图形之间的转化方法。但学生的立体空间观念还不是完全成熟,形体之间的转化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法,猜想、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探索规律,归纳总结,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形成。【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生活中的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重点难点】 1.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1.加强实践操作: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多次实验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 2. 整合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引入新知时,我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学生的课堂气氛充满了乐趣和活力,在探究圆锥体积公式时,设计了两次试验,使学生更加明白了: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才能有3倍的关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的信息加工。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 计 新文章《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东方市铁路小学陈其亮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参加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圆柱削成最大圆锥)。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2、圆锥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圆柱的体积我们已经知道怎么求,那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同学们知道怎么求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圆锥

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的知识课堂吧!(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它们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 (1)、你认为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 (2)、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最密切?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1)、用圆锥装满水(要装满但不能溢出来)往圆柱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看看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教学内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法学法】 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16个,盆子4个(装有适量的水或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激情 这里有一堆沙子,它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试验探究、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请拿出圆柱、圆锥进行试验,试验后记住结果; 3、汇报试验结论(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等高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分工合作(一人记录数据,三人拿圆锥 装满水或沙倒入圆柱内),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 2.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做“练习四”第5题。 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互转化,从已知的圆柱体积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从已知的圆锥体积得出相应的圆柱体积,继续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3.做“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6题的图。 引导分析:根据图示的各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还要注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大圆的面积则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 4.做“练习四”第7题。 (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高) 接着让学生独立练习。 (2)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其他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圆锥和圆柱的关系。 5.做“练习四”第8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6.做“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绕它的两条高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计算。 7.做“练习四”第12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15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四第10.11题。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思考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 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 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

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 个 水槽 6 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试验探究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 1 个,分组试验,试验后记录结果;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集体评议:(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等高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活动,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探究二活动活动开展作好了铺垫。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水槽(装有适量的水),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提醒学生汇报出试验步骤) 教学预设:(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3 倍;(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3)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3 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过学生汇报的试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试验结论。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反复朗读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三:(伸展试验---演示试验)研讨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题的体积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1、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圆锥的 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3.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关系,得出公式。 教学难点:发现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锥教具,大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认识了圆锥,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圆锥的各部分及其特征。(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什么是圆锥的高?(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2.师:如果要把一根底面直径是10厘米、长30厘米的圆柱形木料,加工成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15厘米的圆锥。想一想,该怎么办?课件演示: (1)先在木料上截取长15厘米的一段。

(2)设法在横截面上找出圆心,即圆锥的顶点。 (3)从顶点到下底面削去多余的部分就可制成一个圆锥了。比一比:制成的圆锥的底面积与截取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制成的 圆锥的高与截取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师:也就是说制成的圆锥与截取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估计一下,制成的圆锥的体 积与截取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1/2、1/3,圆锥比圆柱体积小……) 师:同学们的估计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从把圆柱形木料加工成圆锥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新课,别具匠心。目 的有二:一是把新知(圆锥)与旧知(圆柱)联系起来,为探索活动定向;二是凸现 等底等高现象,为圆锥体积学习先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l.出示圆锥: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圆锥的体积?(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锥的体积)。 根据以前的知识要求出这个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办法?(把圆锥浸没在装有水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容器中,看水面上升的高度,计算出上升的那一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