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首位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的成长经历

中国首位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的成长经历

中国首位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的成长经历
中国首位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的成长经历

中国首位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的成长经历

2013年6月11日,端午节前夕,神十飞向了太空,再一次承载着中国人的太空梦,三名宇航员起航了,一啸长空奔向了月宫,无数中国人为之感动。

在这三名宇航员里,可能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转向女宇航员王亚平,这位中国首位“80后”女航天员。

80后女宇航员王亚平,航天员的梦想,神十航天员,女航天员王亚平

官方公布的资料里:王亚平,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已婚,且已生育,丈夫赵鹏也是一名飞行员,两人却分隔在相距数百公里的不同

单位。经过近三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王亚平的成长故事,名人成长经历

王亚平老家在山东烟台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村,是地地道道的烟台人,父母都是种地为生的农民,福山家中还有一些樱桃树,是主要经济来源。王亚平姐妹二人,她是老大,如今妹妹和父母也都在武汉。

王亚平是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员,来自山东烟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从小到大,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都比较优异。1997年高考那一年,听说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但是人数很少,她本来不想去,因为竞争很激烈,后来在同学们的怂恿之下,王亚平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参加了体检,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烟台市

和济南的大体检,高考分数下来以后,就收到了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幸运地成为了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中的一员。从小到大,想过当医生、当律师,可是从未敢想过会当女飞行员。就这样,1997年的8月份,带着美好的愿望,王亚平来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涯。

长春飞行学院的生活是艰苦的,入校的第一天,她就和大家一样,被迫剪去了心爱的长发留起了男孩式头发,长飞院的一年零八个月,她们除了学习大学课程以外,每天都得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训练,还进行了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的训练。由于王亚平从小到大体育都比较好,初中、高中一直都是校队的,所以这些苦对她来说都没有觉得很苦。1999年的4月份,淘汰了七名同学以后,她们剩下的30名学员顺利地转入了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开始了真正的飞行生涯,在初教机飞行团,当第一次在教员的带飞下飞上蓝天,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王亚平心里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骄傲,那一刻她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骄傲。是的,尽管失去了同龄人拥有的

一些东西,可是作为飞行员得到的东西,是她们永远也体会不到的,热爱飞行、热爱蓝天,从那一刻开始结下了深厚的蓝天之情。经过了两年零四个月,王亚平以总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从一飞行员毕业生分配到航空兵某师某团。该团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全国大多数女飞行员都集中在这里,这里先后涌现出了岳喜翠、刘晓莲、程晓健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来到这里,王亚平一直以她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飞行技术,3年多过去了,她的飞行技术已比较过硬,航理考试连续两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王亚平会更加努力,沿着前几批女的光辉足迹成为女飞行员队伍里的骄傲。

航天员如何培训和准备航天飞行

航天员如何培训和准备航天飞行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航天员,究竟需要接受哪些训练和准备呢?以下是搜索的关于航天员如何培训和准备航天飞行,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信息请持续关于我们! 世界上最早的航天员培训 1959年,前苏联决定在空军飞行员中征召第一批宇航员。加加林立刻向空军指挥部提交了申请报告。 选拔异常严格,一连几天,他每天必须回答科学家、医生和军官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身体条件好,又沉着冷静,很快地,他成为了第一批6名宇航员中的一员,开始接受训练。 他经常被带到一个具备良好隔音系统的绝音室里,里面只有一张办公桌,桌子上放着一个仪表盘,桌子旁放着一张沙发床,一个装有食品的冰箱,一块帘布后边就是厕所。加加林需要在里面生活十天甚至更长,并且,不止一次。这就是独自生活的考验了。 除了独自生活考验,根据后来的回忆,加加林还接受了很多艰苦的训练。例如,针对宇航员进入宇宙中的环境变化,学者们进行了预测,并为加加林安排了关于失重和高温的训练。 他会进入滚筒中,坐在固定的一张座椅上进行失重训练。训练时,滚筒飞速旋转,令他感到天晕地旋。开始的一段时间,他感到头晕目眩、内脏翻滚、全身肌肉紧缩,艰苦的环境令他大汗淋漓,脸色苍白。直到他能够在滚筒中保持自己的平衡,才算达到训练的目标。

而对于高温环境,他需要到人称“蒸箱”的人工控温室里进行训练和测试。短时间内,温度会从常温开始上升,40℃,50℃,乃至70℃,80℃,而加加林经过训练,在其中坚持了超过100分钟。 经过了种种艰苦的训练,加加林才终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现代的航天员训练和准备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现代航天员训练和准备越来越科学和规范,能够“有的放矢”。 航天员培训的内容,除了航天理论和基础知识培训,也要进行增强体质的体育锻炼、航天特殊技能训练,并进行适应特殊环境的训练和飞行模拟。 联盟-TMA号训练船 体质训练 由于航天员在执行任务中要经受巨大的噪声、振动、冲击、超重和失重等各种恶劣环境,并且还要在这些恶劣环境中保持头脑清醒进行工作,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首先要进行增强体质的训练。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前庭器官平衡机能的稳定性、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舒缩机能、人体对低压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常见的项目包括伏虎、秋千、体操、球类、蹦床、游泳、滑冰、滑雪、长跑、爬山、骑自行车和跳伞等等。

我的成长故事_1000字

我的成长故事_1000字 在我的记忆中,我经历过一些有趣的事。有几件,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提“钱”睡觉 那时我只有5岁。一天晚上,我从外面玩得大汗淋漓地回到家了,妈妈把浴缸放满水,让我美美地在里面泡上一会儿。 我在浴缸里玩得正欢,只听见妈妈在喊:“洋洋啊,快些洗,不要玩水了,洗好了你提前睡觉,今天你太累了。”我回答道:“知道了!”我边玩水边琢磨妈妈的话:“快些洗――不要玩――提qian睡觉”我“思考”了半天,脑子想得天昏地转,可还是想不出:什么是提qian睡觉?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知道妈妈给我搓背时,我才恍然大悟:“噢!是提‘钱’睡觉”我叫了出来。妈妈说:“提前睡觉怎么啦?”被妈妈这么一问,又把我问傻了:我可一点钱也没有呀!何况,我还不知怎么提呢,钱会不会掉。。。。。。我走到床边,呆呆得站着,还在思索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从身后走了过来,问:“怎么不睡觉?”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没有钱啊!”妈妈瞪圆了眼睛,诧异地问道:“要钱干什么?”“你不是说要拿着钱睡觉么”我反而奇怪的问道。妈妈愣了一会儿,接着爆发出“哈――哈――”的笑声,

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我在一旁还莫名其妙地问:“干吗笑啊?我只是要钱睡觉嘛!”。。。。。。 一“粒”米高 刚才说了提“钱”睡觉地故事。现在,让我们再去看看我幼儿园的趣事吧。 一次,我们几个伙伴玩的正欢,忽然一个同学问我:“你有几米高啊?”由于爸爸妈妈经常给我量身高,便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有一米高。”在旁的一个女生把手张开一,在我身上比划了一会儿,说:“难道你才一米?应该是十米高”,另一位同学装着大人的口气:“大哥大姐,你们都错了,你们见过大米么?就那么高,不然怎么叫一粒米呢?笨!”我不服气的叫道:“那么说我还有几百米高哩,一米就我这么高!”说着,就去老师那儿评理。老师笑着说:“这教室也就三米,你们说谁对?”我得意得举起手。 吃喝拉撒睡外加干活 “民以食为天”,一说到吃,我就想起在幼儿园的吃饭情景。由于那时我的饭量十分大,十分坚信“人是铁,饭是钢”这句话。坐在我旁边的又恰巧是爱吃零食、饭量小的小朋友。这对我也是个有利条件哦!在幼儿园每个星期都会吃一次炸鸡腿,我便占了上风――旁边不想吃的,归我;没吃完的、剩的,我也包了;每次班上发剩下的,被我们几个能吃的分了。反正在“吃”方面,我可占了大便宜。吃的多肯

太空授课的意义研究报告doc

太空授课的意义研究报告 篇一:1-航天专家解读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物理原理航天专家解读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物理原理 XX年06月20日 6月20日,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 中,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些美妙的实验反映了什么样的物理原理?天地物理特性的差别给航天飞行带来什么影响,在航天活动中有什么样的应用?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王兆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实验一:质量测量——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过程:王亚平首先展示两支完全一样的弹簧,它们分别固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画面显示,两个弹簧平衡在同一位置,无法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差别。随后,镜头转向天宫一号中用于测量质量的“质量测量仪”。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LED屏显示出聂海胜的质量:74公斤。王亚平解释说,质量测量仪通过弹簧产生力并测出力

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质量。 专家解读: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是一个在一切惯性空间内普遍适用的基本物理定律,不因物体的引力环境、运动速度而改变,因此在太空和地面都是成立的。在地球表面,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的质量体现为重量。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时,弹簧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达到平衡,因此可以从弹簧秤的读数中得到物体的重量。而在绕地球高速运动的飞船里,地球引力被飞船的离心力所平衡,飞船内部不再有地球引力的影响,也就没有了重量的概念,因此弹簧秤就没有读数。 天宫一号里的“质量测量仪”直接运用了牛顿第二定律 F=ma,利用作用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确定物体的质量。这个原理在航天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航天器的燃料消耗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会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轨道控制的精确度。这时就可以开启推力器并同时测量航天器的加速度,从而计算出航天器的质量。 实验二:单摆运动——太空失重 实验过程:T形支架上,细绳拴着一颗小钢球。这是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王亚平把小球拉升到一定高度后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面那样往复摆动,而是悬停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想5篇600字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想5篇600字 神舟十号飞船20__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道飞行十五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王亚平太空授课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1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这次,神舟十号将会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作为学生,我感觉到我们非常幸福,因为这次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将会在天宫一号为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开展 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太空授课,我们都在翘首以盼太空授课的到来,太空授课的时间为20XX年的6月20号。 20号早上10点许,中国的第一次太空授课正式开始。首先,王亚平、聂海胜两名宇航员为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打坐”。在失重的情况下,宇航员可以轻易地在空中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同学们都看得很入神。随后,三位宇航员进行了五个实验,分别是:打开“箱子”测质量、神奇单摆做圆周运动、陀螺轴向不变向前飞、“水膜”内嵌入中国结、普通水变身“魔法水球”。在这次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和老师都看得津津乐道,大家还进行了热烈

的讨论。虽然我们不是很明白其中的一些实验,但是,我们还是对这些科学现象保持着非常高的求知欲。 太空授课完成后,同学们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为宇航员感到自豪。听老师介绍,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失重状态,他们要保持锻炼才能避免肌肉萎缩。我想对这三位宇航员说一声谢谢。他们为了人类的航天事业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着未知的太空不断去探索,为科学世界添砖加瓦。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2 20__年6月20日,这是一个令许多热爱科学、向往太空的人们激动的时刻,神舟十号上的航天员们将在太空中为大家进行授课。我们也没有忘记,美国的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也曾想在太空中为学生们展开人生中精彩的一课,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光荣的女教师却随着“挑战者号”陨落在了茫茫太空。今天,中国的三位英雄航天员实现了她的梦想。 授课航天员分别是女航天员王亚平,男航天员聂海胜,由张晓光担任摄像师,他们在浩瀚的太空上为我们讲授了精彩的一课。这节课共40多分钟,王亚平共做了五个实验,分别是在太空中的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球和水膜的实验。这五个实验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物理知识,这一课也可以说是物理学家们研究的结晶。

航天员训练 秘密

【神舟七号】“神七”航天员秘密训练 wiaslu “神舟七号”计划于2008年9月25日升空,我国航天员将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在北京郊区一个名叫“唐家岭”的小村庄里,占地约3500亩的“中国北京航天城”戒备森严。航天城的航天员中心里,14名来自中国军队各单位的航天员正在为10月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紧张训练。这14名航天员都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大多来自农村,从小经受生活的磨练;他们都是1.7米左右的“矮个儿瘦子”,憨厚沉稳。“神舟七号”搭载的3名航天员将在他们中间产生。 【五级筛选两百挑一】 和美国、俄罗斯一样,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历来很神秘,直到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后,这个神秘的群体才逐渐亮相。

借鉴美苏的经验和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航天员主要从中国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先由各空军部队上报符合选拔条件的飞行员登记表,内容包括驻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毕业航校、飞行机种时间等;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飞行员1506人,重又进行详细调查,确定886名飞行员参加初选;初选初步确定97人合格,经过专家仔细分析评定,最后只有60名飞行员被选到北京检查;再经过100多条临床医学检查,最终确定了这14人的名单。 【“真空隔离”生活】 航天员中心的离心机“手臂”长达8米,训练时航天员将承受8个G的负荷在闯过了诸多包括生化、生理、脑电和心理等特别功能测试检查之后,这14名航天员入驻北京航天城里的“红房子”。那是北京航天城里最神秘的禁区,航天员从周一到周五都住在这里,犹如被“真空”隔离起来一样。 在外人眼中,这14位航天员都是“国宝”级人物。但是,在航天员大队,这些“国宝”过着与普通军人一样的生活——军容风纪检查、政治教育、组织生活、队列会操、文体活动……航天员除了要严格遵守部队条令条例和纪律之外,还要遵守《航天员管理暂行规定》里在常人看来似乎不近情理的“五不准”等规定:不准在外就餐;节假日不准私自外出;不准与不明身份的人接触;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准抽烟喝酒…… 在航天员们看来,限制要求也是一种待遇。为确保他们的绝对安全,即使是探亲、疗养、外训,也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严格警卫。个人不准开车,不准驾驶摩托。一日三餐都由营养医师制订食谱,食物还要留样保存。采购食品要到专供商店,购买蔬菜要到京郊的绿色蔬菜基地,绝对不能像常人那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我国共有10名航天员上天

【我国共有10名航天员上天】“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地点: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行速度:约每秒7.9公里,每小时飞行2.8万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①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09:00-16日06:28=1天,飞行21小时/14圈)。“神五”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杨利伟(1965年6月-)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 ②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09-17日 04:33=5天,飞行115小时32分钟/76圈)。费俊龙(1966年5月-)汉族,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聂海胜(1964年9月-)汉族,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 ③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21:10-28日17:37=3天,飞行2天20小时28分钟/45圈)。27日下午16时41分,翟志刚(1966年10月-)打开轨道舱舱门,成为中国第一次行走太空人,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学位。刘伯明(1966年9月-)汉族,黑龙江依安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学位。景海鹏(1966年10月-)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 ④神舟八号无人飞船(2011年11月1日5:58:10-11月17日19:00=17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⑤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37-6月29日10:00=13天)。景海鹏(1966年10月出生-,神七、神九)担任指令长,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刘洋(1978年10月-)成为第一位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女,汉族,河南省安阳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刘旺(1969年3月-)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 ⑥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17:38-6月26日8:07=15天)。聂海胜(1964年9月-,神六、神十)担任指令长,同时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操作,汉族,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张晓光(1966年5月-)满族,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白厂门镇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王亚平(1980年1月-)太空授课,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村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时,“嫦娥”的名字就出现在宇航员的对话中——地面指挥中心对宇航员说,“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们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阿波罗11号”宇航员立刻回答说:“好的,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位兔女郎。”今天,这个“兔女郎”真的要来到月球了。 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星期一),“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经过12天,12月14日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这次“嫦娥三号”将完成我国首次在地外天体表面软着陆探测和 无人巡视勘查。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后,离地球38万公里,能够 看到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 “玉兔号”月球车,将在3个月的时间内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玉

我的成长历程(15篇)

我的成长历程(15篇) 我的成长历程第1篇: 人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成长,因为它能给一个人获得更多的挫折和幸福。 仔细回想起以前的生活,如今心里还一种说不出的酸甜苦辣。从小,我家境贫穷,住在乡下,那里几乎仅几户人家是楼房,并且条件也不是很好。 我每一天缠着妈妈要这个要那个,但从没想过妈妈的心里是个怎样的滋味。 渐渐的,我明白了,我老爸整天在外打工攒钱,是为了供我读书,让我将来会出息,他那张瘦骨嶙峋的脸,显得苍老了几岁,让我感到心痛。。。 那是一个雷雨交加的早晨,我和往常一样,早早的起了床,突然发现爸爸不见了,以为他是上厕所去了,我连忙下楼去把书包整理了一下,之后走进妈妈的房间去要零花钱,妈妈给我讲气了爸爸的事。说:“儿子,你看,你爸爸是多么幸苦,多么勤劳,你还在梦中时,他已在敲敲打打的工作了。当时,我听到这话,心里些难过,不舒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暑假过后,我告别了天真稚趣的童年。如今的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我最终亲身体验到了钱的来之不易。 去年夏天,老爸带我来他所在的工地上。当时,我惊呆了,心想:“难道爸爸晚上没地方睡觉吗?那里连张床都没。”之后我走到爸爸面前,说“爸,你平时晚上睡在哪里啊?”

他微笑的走到一张铺满厚厚灰尘的木板床旁说:“儿子,你可要明白鲁迅先生以往说‘困难,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你愈怕它,它愈向你逼近,直至到你成为他手下败将;你愈不怕它,它倒怕你,离得远远的,躲得远远的,直至你彻底战胜它。”” 我听了这话,心里产生了疑问:爸爸没读过几年书的人,怎样能说出如此好的一番话来,是多么了不起啊! 然而同时,在我成长的经历中,我懂得了一条道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一样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的成长历程第2篇: 我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却从小远大的志向:为建设祖国而刻苦学习。自古英雄出少年,早立志是成才的关键。我模范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关系团体。我热爱学习兴趣广泛。我连续五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共获得各类奖状四十多张。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我背上书包的那一刻起,我就对学习浓厚的兴趣。不仅仅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我都以极大的热情去汲取新知识,异常是在上三年级以来,我对写作产生了兴趣,进取参加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第四届全国学生作文大赛中获二等奖,在市“青少年改革开放三十年”读书活动中获三等奖,2009科技艺术节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人民小学阅读写作之星。我热爱科学,对待科学知识一丝不苟。我还订阅

观王亚平太空授课有感六篇范文

观王亚平太空授课有感六篇范文 观王亚平太空授课有感一 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太空授课并不是我国航天员的首创。早在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就曾经制定了“教师在太空”计划,女教师考利夫被幸运选中。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考利夫没能顺利实现太空发声,就连“挑战者”号因意外爆炸,成为了太空实验的牺牲品。时隔21年之后,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再战太空,并在“奋进”号内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尽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

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观王亚平太空授课有感二 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学习乐趣时,一些山大沟深的山区,还有不少孩子需要翻越几座山才能带着干粮步行到学校,而因师资和教室匮乏,在不少地区甚至还存在一些二、三、四年级同班一起上课的复式班,二年级上完课复习,老师再给三年级上课,之后是四年级……对他们来说,一本崭新的作业本、书本都已经算得上奢侈品。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像城里孩子那样,坐在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兴致勃勃的看着精彩的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也让能问出“iPad可以吃吗”问题的他们,成为被“最高讲台”抛弃的那一批人。所有这一切,无容置疑,都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一责任推卸给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差异的中国现状。造成这种现象,我们缺少的不是资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_650字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_65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带着普洱茶,中华鳖蛋,以及刘旺、刘洋、景海鹏三位航天员进入太空,6月29日,神舟九号在太空邀游1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至此,举世瞩目的华丽的天吻大戏完美落幕。而备受注目的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也因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神九任务中,刘洋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试验管理,内容达数十项。对于一位进入航天员大队刚满两年的新兵,这的确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是她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刘洋深知自己的责任,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今年6月首飞,两年来,她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要在两年时间里浓缩训练两位搭档14年的训练知识,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他路。因为热爱这个事业,刘洋耐住了这份艰苦和寂寞。为了能早日飞上天,她付出了比别人多

几倍的汗水。每天展练,别人跑5公里,她就跑7公里,刮风下雪从不间断。 2001年毕业后,刘洋被分配到广空航空兵某师,并在同批女飞行员中第一位放单飞。 2002年9月的一天,刘洋驾驶战鹰进行仪表飞行。 飞机起飞离地10米左右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晌,一股鲜血喷到风挡玻璃上,座舱内立刻便充满了焦糊味。危急时刻,刘洋表现出年轻飞行员少有的镇定,她集中精力保持飞机状态,和机组成员密切协同,实施紧急着陆。成功降落后一检查,飞机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进气道。如果应急处理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这一切的幸运,都源于她对飞行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素材运用:因为热爱,所以幸运。因为热爱,居里夫人幸运地发现了镭,因为热爱,屠呦呦发现了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因为热爱刘洋耐住寂寞,终圆飞天梦。

神舟七号开舱惊魂瞬间:宇航员差点被烧死

这次“神七”飞行把出舱时间定在下午的16时30分左右,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国内外站能够共同观测到飞船在天上40分钟的活动情况。 14时,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做出最新预报。结果显示,当前空间环境平静,飞船在轨运行和航天员出舱无安全隐患。下午16时11分,航天员对航天服做最后检查,飞控中心确认航天员吸氧排氮结束,医监医生与航天员通话,航天员表示感觉良好。16时20分,轨道舱开始第二次泄压。 10分钟之后,“神七”已进入测控区,“远望三号”发现目标。轨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16时35分,“神七”状态良好,舱外航天服正常。飞船工作正常,轨道舱泄压正常。 16时35分,翟志刚开始实施出舱。在太空打开舱门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转动把手一拧就开了。航天员第一个动作就是解锁,然后拉住舱门手柄把门开到60度,等到舱内外压力平衡,这时候舱门才能完全打开。

神舟七号开舱门画面,这是宇航员遇到的第一个突发情况 因为空间狭小,只能一个人接近舱门操作,只见翟志刚艰难地移动到舱门旁,抬起手臂,非常费劲地开始逆时针转动把手。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两分多钟。舱门上的把手转动到了打开位置,可是,当翟志刚拉动舱门时,舱门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顺利打开。以下曝光宇航员差点被烧死,有一画面让人胆战心惊... 他调整了一下身体,重新用力拉了几次,因为使劲,不禁发出粗重的喘息声和用力声。接下来,舱门开动了一点,但立即又收压回去,关死了。地面上曾经担心过的问题到底还是出现了。 这时候,翟志刚与地面进行了保密通话。他一边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一边像是在自言自语地说,门自动弹回去了,有一股向外抽的力量。这门怎么需要这么大的劲? 翟志刚后来回到地面上的时候,仍然不时回想起这既短暂又漫长的时刻。翟志刚说,虽然开舱门这个动作在地面练过很多次,但在空中实施这个动作和地面很不一样,差别比较大。

中国航天员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国航天员 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的人员为航天员,也叫宇航员。航天员有职业和非职业两类,一般分驾驶员、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或指令长、驾驶员、随船工程师和飞行工程师。最近出现了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航天员。航天员是开拓太空之路的先锋,作为一名航天员需要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高深的学识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优秀的环境耐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 1名单 第一批10人 人物荣誉备注 杨利伟“航天英雄”,“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随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太空飞行时间21小时。 费俊龙“英雄航天员”,“航天功勋奖章” 和证书 随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太空飞行115.5小时。 聂海胜“英雄航天员”,“航天功勋奖章” 和证书随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目前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二级航天功勋奖章”神舟十号乘组指令长,执行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对 接操作。 翟志刚“航天英雄”,“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神舟七号乘组指令长,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太空飞行2天20小时18分。 刘伯明“英雄航天员”,“航天功勋奖章” 和证书随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神七乘组02号航天员。太空飞行2天20小时18分。 景海鹏“英雄航天员”,“航天功勋奖章” 和证书 随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神七乘组03号航天员。 “二级航天功勋奖章”两度飞天,随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并与天宫一 号对接。 刘旺“英雄航天员”,“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神舟九号01号航天员,首次太空对接操作第一责任人。太空飞行13天。 张晓光“英雄航天员”,"三级航天功勋奖章“随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担任02岗位,太空飞行15天。 吴杰航天员教练员李庆龙航天员教练员第二批(五男两女) 陈冬 蔡旭哲

我的成长经历作文8篇

我的成长经历作文8篇 我的成长经历: 在失败中成长 我们在成长,在这些岁月中,有快乐,有悲哀;有成功,有失败;有顺利,也有挫折。但是,没有悲哀,哪有快乐?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没有挫折,那有顺利…… 这天要发数学考试卷,当我拿到试卷的瞬间,脑中只剩下了震惊。平时一向考100、99的我,竟然只考了88,这,这叫我怎样向妈妈交代啊?[由整理] 怎样办?怎样办?当我震惊的同时,我想:怎样考这么差?我要好好分析分析!于是我冷静下来,细细的看过卷子后,一股惭愧之情涌上了心头,后面难的题目都没错,可前面抄错数字和算错竟令我连扣11分。我到底怎样了?难道是我考上了中学太过骄傲而导致粗心吗?唉! 回到家,我给妈妈看卷子。妈妈接过卷子,看到那醒目的“89”,眉头皱了起来,眼神也暗淡了,她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过后,她为我分析错误,语重心长地说:“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振作不起来我相信透过这次失败,你悟出了你骄傲了,你浮躁了,而只有继续努力,你才会重新站起来!”带着妈妈那充满期望的眼神,我回了房,重新努力起来。 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失败怎能获得成功?因为有了失败,我才懂得了成功的来之不易! 也许这只是成长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应对生活,我们要经历更多。这点失败算得了什么?我见现自己,只要勤奋刻苦,我也必须能化蛹为美丽的蝴蝶,在蓝天中自由飞翔! 在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我的成长经历: 我的成长经历 2002年2月19日,我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市一个普通职工的家庭,xx年3月份随父母来到了北京,来北京之前,我一向在家里,没有上过幼儿园,其实也算上过2天,那时我又哭又闹被老师给送回了家,那时的我不到两岁半。 到北京后,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了昌平的国防大学第三幼儿园,我开始了我的托班生涯,3个月的托班生活让我一向不适应,据妈妈讲,直到托班的最后一天我依然在哭。假期我在另外一家幼儿园托管,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开学后我升入了小班,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哭闹,直到xx年6月幼儿园毕业,。

神十太空授课观后感 读书心得

观“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有感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十”载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带着祖国的使命相约“天宫一号”。虽然天宫一号与“神八”、“神九”已经相约完毕,但这一次也让我们有很多期待,但是最让我期待的还是,以八零后的王亚平老师为主讲,聂海胜老师为助教的太空授课,张晓光老师是这次授课任务的摄像师。她们要以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本人也观看了这次授课,充分感觉到科技的神奇力量。以下是我的感受。 一、神舟的发展历程 首先我回顾了一下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研制。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太空行程,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实现了2名宇航员多天飞行,于10月16日凌晨安全返回,使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进一步成熟。“神舟”六号实现了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为未来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一次实现宇航员进入轨道舱。航天员首次往返轨道舱,进

最细致的女航天员刘洋个人资料简历及图片

刘洋个人资料简历及图片 刘洋,女,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 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 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大 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 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 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 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 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中文名: 刘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林州 出生日期: 1978年 职业: 空军飞行员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王亚平太空授课视频观后感5篇

王亚平太空授课视频观后感5篇 观看《太空授课》后,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航天员一定会再为我们的航 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发挥出我们的最大力量!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太空授课观后感 2013年6月20日10时,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首次在太空中为中小学生 授课。主讲为“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 6月20日这一天中午我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观演。本想着学校今天上午会 让我们观演,可等待了一上午,却落了一场空。 开始了,开始了。亚平老师的讲台是用太空自行车改造而成,而在她的脚下,用 两个东西在固定着她的脚,使她可以站着为我们讲课,否则她可能就得飘在船舱里为 我们讲课了! 身为“神十”指令长的聂海胜,在刚开始就为我们表演了“空中打坐”。只见聂海胜同 志正享受大家的掌声时,亚平老师轻轻一推,聂叔叔就从这一头飘到了那一头,姿势 滑稽得很,令人忍俊不禁。 讲课正式开始了,第一个实验就是怎样在空中测质量?亚平老师首先提问了,在地球上我们是如何测质量的呢?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是可以用天平测量,有的说是可以用电子称来测量,还有的说是可以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测量…… 可这些在失重太空中,统统都不可行。在太空中如果宇航员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要怎么办呢?接着亚平老师就演示了在太空中测聂叔叔的质量。只见聂叔叔牢牢地握住了一个仪器,亚平老师把他和仪器使劲往后拉了一下,接着聂叔叔就重重地撞了一下,仪器显示出聂叔叔的体重——74公斤。这其实主要是利用了太空专用质量测量仪和一 个能测出物体加速度的系统。然后根据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这个 原理,从而算出聂叔叔的体重来。 亚平老师接下来还为我们演示:单摆运动、陀螺,以及与水等液体有关的演示。 在这几个演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单摆运动了。只见聂叔叔递给了亚平老师一个 小支架,亚平老师将支架上用线连接柱的一个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转动轴,慢慢松手,结果小球不仅没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静止不动。若挪动 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黄球就会左右摆动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终的

小学生科普知识:航天员出舱行走五大疑问

小学生科普知识:航天员出舱行走五大疑问疑问1 开门为何用了足足6分钟? 神七航天员在圆满完成出舱活动的过程中,遭遇了几个有惊无险的“小插曲”。出舱结束后,专家向记者实行了解释。 16时35分到41分,飞船轨道舱的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足足用 了6分钟的时间。 “我一点也不紧张,我们对此早有预案。”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 设计师陈善广说,“地面训练开门,不需要这么长时间。航天员在地面 上虽然实行了大量模拟训练,但地面是无法完全模拟太空的失重和真空 环境的,因而操作过程肯定会有差别。” 陈善广说,开门的过程中,刘伯明在舱内实行了为翟志刚固定腿部 等协助工作,以协助他找到着力点,舱门随后被顺利打开。他同时表示, 这个过程增强了我们对太空的理解。 出舱过程中,翟志刚在第一次打开飞船舱门后,为何又将舱门关闭?从“神七”任务现场赶回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工程师邓 一兵,昨日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中心,现场解析航天员出舱 活动,解答了这个问题。邓一兵介绍说,手动开舱门的动作是设计师 设计的,因为从安全角度考虑,手动开门更安全,手动开门有两道锁,打开第一道后再打开第二道,这样能够保证舱门的安全,舱门打开后 就直接和外太空相通,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 在翟志刚打开舱门的过程中,第一次打开舱门后,又很快关闭了 舱门,对此,邓一兵解释说,这是因为第一次打开时,舱门的位置没 有完全弄好,门打开后,翟志刚挪不开身,所以,第二次他找到了个 好的位置,再把舱门打开。

在舱外活动阶段,翟志刚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展示了国旗并实 行讲话;第二是把一个在轨道舱外的实验装置——固体润滑材料实行 回收;第三是在舱外实行局部的行走。这些都是按照计划全部完成。 疑问2 现场为何响起“火灾警报”? 翟志刚还没有完全“走”出舱外,“火灾警报”突然传来。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赶快走出大厅,来到指控大厅旁边的飞船控制室一看,原来是一个感烟探测器失效了,所以传感器发出了高电频信号,误报为“出现火警”。 就在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准备回到轨道舱时,一根白色的带子“挡”在了他的两腿之间。这根带子,就是把航天员和飞船连接在一起的电脐带。 航天员刘伯明在飞船发射前曾说,太空行走中电脐带和安全系绳发生缠绕会很危险,但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显然,翟志刚训练有素,没用多久,他就手脚并用地把电脐带拨弄到了一边。 尚志进一步解释说,实际上,当时轨道舱处于真空状态下,没有 氧气,是不可能发生火灾的。 疑问3 固体润滑材料装置是怎样取下的? 神七航天员出舱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取下安装在船舱外的固体润滑材料试验装置。通过研究人员的巧妙设计,取下材料只需单手实行“拨、拉、压、提”4个动作。 神七固体润滑材料空间试验项目主管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 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翁立军介绍,固体润滑材料被固定在试验样品台上,航天员只需做“拨、拉、压、提”4个动作,用一只手就能取下。然后,航天员将其装入与航天服材质相同的袋子里即可带回。 设计试验装置时,既要保证操作简单,同时还要保障在飞船发射和 飞行过程中,样品能够紧锁,不会轻易脱落。

[作文]我的成长经历10篇

[作文]我的成长经历10篇 我的成长经历 我的成长经历(一): 在失败中成长 我们在成长,在这些岁月中,有快乐,有悲哀;有成功,有失败;有顺利,也有挫折。但是,没有悲哀,哪有快乐?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没有挫折,那有顺利…… 这天要发数学考试卷,当我拿到试卷的瞬间,脑中只剩下了震惊。平时一向考100、99的我,竟然只考了88,这,这叫我怎样向妈妈交代啊? 怎样办?怎样办?当我震惊的同时,我想:怎样考这么差?我要好好分析分析!于是我冷静下来,细细的看过卷子后,一股惭愧之情涌上了心头,后面难的题目都没错,可前面抄错数字和算错竟令我连扣11分。我到底怎样了?难道是我考上了中学太过骄傲而导致粗心吗?唉! 回到家,我给妈妈看卷子。妈妈接过卷子,看到那醒目的“89”,眉头皱了起来,眼神也暗淡了,她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过后,她为我分析错误,语重心长地说:“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振作不起来我相信透过这次失败,你悟出了你骄傲了,你浮躁了,而只有继续努力,你才会重新站起来!”带着妈妈那充满期望的眼神,我回了房,重新努力起来。 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失败怎能获得成功?因为有了失败,我才懂得了成功的来之不易! 也许这只是成长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应对生活,我们要经历更多。这点失败算得了什么?我见现自己,只要勤奋刻苦,我也必须能化蛹为美丽的蝴蝶,在蓝天中自由飞翔! 在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我的成长经历(二): 我的成长经历 2002年2月19日,我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市一个普通职工的家庭,2005年3月份随父母来到了北京,来北京之前,我一向在家里,没有上过幼儿园,其实也算上过2天,那时我又哭又闹被老师给送回了家,那时的我不到两岁半。 到北京后,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了昌平的国防大学第三幼儿园,我开始了我的托班生涯,3个月的托班生活让我一向不适应,据妈妈讲,直到托班的最后一天我依然在哭。假期我在另外一家幼儿园托管,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开学后我升入了小班,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哭闹,直到2008年6月幼儿园毕业,(因为流行手足口病我们提前毕业了)。我在国防大学幼儿园度过了完美的快乐的3年时光,到此刻,我依然记得幼儿园里的样貌,记得幼儿园的老师,因为老师对我们很好,所以过的很快乐。 2008年9月1日,我来到昌平实验小学上学,我们院里的小朋友的家长都是和我父母在一个单位上班,我们几个人到实验小学来面试,只有我们三个人进入了这个小学,我当时觉得很骄傲。 在昌平实验小学上学,我一向很努力,学习成绩还能够,其他方面表现也不错,只是体育成绩一向不太好,这一向是我和我父母的一块心病,因为我身材偏胖。但我的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和同学们成了好朋友。我爱护群众,尊敬老师,也得到了老师的好评,我一次被评为三A生,四次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此刻我是昌平试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会和同学老师很好的沟通交流,是我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目标。 我的成长经历(三): 我的成长经历 我今年9岁了,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有的令人开心、有的令人后悔……但最令我难忘

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 一、授课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十点零四分零秒到十点五十五分零秒共五十一分钟。 二、授课人员:主讲:王亚萍;助教:聂海胜;摄像:张晓光。 三、授课背景:太空授课,是指在太空中进行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授课目的是让广大地面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2013年6月中旬,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女飞行员)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为了做好本次科普教育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协和中央电视台等部门对活动进行了系统、周密的策划,完成了课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课堂的准备工作,航天员也进行相关训练。授课活动具体时间将综合考虑飞行任务安排、航天员作息情况和测控通信等保障条件来确定。 四、授课内容: 在实验开始,神舟十号指令长聂海胜首先做了一个“太空打坐”。原因:由于没有重力,所以,只需轻轻地用力就可以使人体处于漂浮状态。 (一)实验一:质量测量 在失重的太空,地面的测重不再奏效。“那么,航天员想知道自己是胖了还是瘦了?怎么称重呢?”太空教师王亚平问。

在天宫一号,有一样专门的“质量测量仪”。“太空授课”的助教聂海胜将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将连接运动机构的弹簧拉到指定位置。松手后,拉力使弹簧回到初始位置。这样,就测出了聂海胜的质量——74千克。 ※原理解读:牛顿第二定律 对这个问题,王亚平就有解释,“其实,就是牛顿第二定律F=ma。”也就是,物体受到的力=质量×加速度。如果知道力和加速度,就可算出质量,“弹簧凸轮机构,产生恒定的力。也就是,刚才将助教拉回至初始位置的力。此外,还设计一个光栅测速系统,可测出身体运动的加速度。” 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计算出加速度(a=v/t),就能够计算出物体的质量(m=F/a)。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在一切惯性空间内普遍适用的基本物理定律,不因物体的引力环境、运动速度而改变,因此在太空和地面都是成立的。 (二)实验二:单摆运动 T形支架上,细绳拴着一颗小球。这是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王亚平将小球拉升至一定高度后放掉,小球像着了魔似的,用很慢的速度摆动。随后,王亚平用手指轻推小球,小球开始绕着支架的轴心不停地做圆周运动。 ※原理解读:太空失重 在地面,单摆的运动周期与摆的长度、重力和加速有关。但在失重的状态,没有了回复力,钢球就静止在原始位置。这时,细绳并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