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武--古代风水文化、观念与现代城市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4.46 MB
  • 文档页数:5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礼》与“儒学”强调的等级、礼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轴, 深刻影响到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以都城最为突出。
殷周时代的城市
4000多年前,父系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开始出现具有一定 规划格局的城的雏形。
周,建立以营国制度为基础的华夏城市规划体系
① 农业文化——自给自足——家——城——城郭——城市 游牧文化——外向游移——市(敖包)——城堡——城市 ②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脉与支脉
的关键因素,凡“藏风得水”之处为风水宝地。
秦汉魏晋——风水理论形成的初期 唐宋——风水理论定型和发展时期 明清——风水理论的阐述和考证时期
民国——近代科学文化对风水的冲击
风水理论的研究到唐宋时期达到了高潮,在魏晋时期风
水流变的基础上,相继建立起“形法”派和“理念”派 的风水。 形法派:强调“山龙落脉形势”,主要用于阴宅风水上, 阳宅相地也用之。 理气派:强调“方位八卦和阴阳气脉”,主要用于阳宅 风水上,阴宅相地也用之。
所谓“体国经野”就是体察王朝一统政治观念的空间 经营,用数字描述对象世界是我国古代空间秩序认知 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四海、五岳、九州等。在这一 过程中,形成了四、五、九分法的空间秩序观念,或 者说古人对区域空间的认识总围绕着四、五、九三个 数,如四方、四野、四封、四望、四垂;五方、五土、 五服、五岳、五湖;九土、九州、九山、九川、九域。 在四、五、九这三个空间分法中,四分法的根据源自 古人对天象的观察,而五、九分法的思想基础则是基 于王朝地理正统思想的空间秩序化,核心是“中央” 概念的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的作 用是将“四方”统率起来,“数,尤礼也”这显然已 经是王朝一统意识形态的空间格局再现。
中国传统聚居空间观念的发生、发展,与王朝政治形 态的大一统思想密切相关。
“禹迹”——我国最早的区域空间实践
中国最早的区域空间记录
甲骨卜辞材料中记录有丰富的地理内容,ຫໍສະໝຸດ Baidu商代文字部分就 已有上千多个地名,其后世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可谓我
国传统区域空间观念的发端。
大量出现的地名,说明卜辞记录的人地关系密切,如对鬼方、工方、夷方、 羌方等地域空间的表述,即反映了人的活动范围和空间视野。
王畿千里郊野图
空间观念与国都择址
从聚居空间格局观念的形成看,古代王朝国都的择址非常重视
王朝正统性的认同问题。 “九州”是“中国”的代名词,九州的范围、九州的完整,是 中国古代王朝在疆域上正统程度的重要标准。在九州之内建立的王 朝,即可获得几分正统性的认同。古代南下建立王朝的北方民族,
为获得正统性的承认,大都要进入九州之内。比如北魏鲜卑政权孝
五岳真形图
不少王朝都尽力向这个理想格局调整。他们或者是 改变都城的位置把原来在五岳之外的都城迁到五岳之内, 或者是重新命名一些名山,给这些名山以“岳”的地位, 扩展“岳”的空间范围,使都城归于五岳之内。
周公曾经“权立吴岳为西岳”,原因是“歧镐处(以 华山为西岳的)五岳之外,周公为其于正不均,故东行于 洛邑,各诸侯谋作大于之居,是西都无西岳,权立吴岳为 西岳。”“吴岳”位于今陇县西南,在镐都的西方,把吴 岳立为西岳,就等于把五岳范围向西扩展,镐都也就进了 五岳。
门行当。

6000年前,河南濮阳蚌塑“龙、虎”
(2)堪舆——堪舆的本义不是指风水,
而是天地。
从殷商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有识之 士在相地术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已出现的 天文、地理知识,以及阴阳、五行、八卦 等思想构建风水的前身——堪舆术。专门 为营建城邑、阳宅、阴宅选址,择时、占 卜吉凶。
(3)风水——风水一语出现较晚。据考查,最早见于 郭璞(晋)著《葬书》中。风水是:来自“气论”自然哲 学思想,认为万物皆生于“气”,风和水是保护“生气”
区域空间思想与社会秩序建构
中央一统之国的空间格局及实践
“中国”的观念在周武王时已经出现,指的 是嵩山洛水一带。“中国”的概念与都城的核心 性有密切的关联由于要具备核心性,中国古代都 城就必须具有凌驾巨大区域空间的权威力量,这 是中国都城的政治一统思想的本质体现。
在都城的形态格局方面,也要突出帝王的惟 我独尊,构成象征宇宙的形态。这些宏观到微观 的空间秩序观念,体现为都城择址和空间格局对 礼法等级的追求。皇权无所不在是一统王朝的政 治目标。全国空间区划是整个王朝地域保证皇权 有效存在的重要手段。空间的至高性是增强都城 在大地域空间中权威性的有力措施。在儒家思想 的推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治伦理和空间礼 制,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感受 到行之有效的社会伦理秩序。
秦始皇定都咸阳之后,五岳的分布偏于东方的局面有碍秦朝统治 的正统性,所以始皇重序天下名山大川,以使咸阳居五岳之中。 金朝的女真人,都城在燕,因为位于五岳之外,也有人提议“今 既都燕,当别议五岳名。 清朝遇到了与金朝类似的问题,其都城北京依然在五岳之外。清 朝实行了一些岳及名山的调整措施,以合于“岳镇方位,当准皇都”的 正统原则。其主要措施是,正式将北岳恒山(原在河北曲阳)改在山西 浑源,向北移动了一段距离,使传统的五岳北扩。 另外,清朝还“诏封长白山神秩祀如五岳”,“岁时望祭无阙”, 把自己发源地的长白山升为“岳”的地位,这就等于将五岳范围扩到了
古代风水文化、观念与现代城市规划
王纪武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 2015年 wangjiwu@zju.edu.cn
风水的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有
完整理论体系和多种流派的一门学问,即风水学。 近代,尤其在20世纪初,风水被斥为封建迷信,遭到严 厉批判、抛弃。 在风水中夹杂有占卜、巫术和福荫子孙等与科学背道而 弛的迷信内容。但是,据现代研究,风水学是空间组织学的 重要分支,是关于景观生态和景观心理的一门学问。研究中
中国最早的区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系统化的区域聚居观念,
在先秦即相当丰富,对后世区域空间观念的成形和城镇规划思想 的影响至深。
“禹迹”与九州
在中国传统区域空间观念与聚居秩序思 想起源的过程中,“大禹治水”事件至关重 要。大禹治水的意义不仅只是“战胜水灾”, 它还包含了一系列整治疆土的空间实践。目 前为止,能追溯到的中国区域空间一体化、 系统化的空间格局观念形成的起点,就是以 大禹治水事件为标志。 大禹治水所经行的地方被称作“禹迹”。 “禹迹”贯通南北,具有统筹区域空间整体 格局的重要意义。“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在“禹迹”贯通的区域空间内划分为九个州, 从区域空间观念的角度看,“九州”比“禹 迹”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九州”反映了 一套完整的区域空间分区体系。
• 王朝一统思想对区域空间认识的影响
• 王朝意识形态以儒家思想为代表,以在大地域建立稳定的 王朝秩序,解决各地聚居人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关于这一 套思想观念,在《周礼》中称作“体国经野”,在后世“ 体国经野”的理论与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了王朝时代经 纬大地的典章制度。总体来看,中国古代聚居空间观念的 主干大宗,是被儒家化的王朝地理空间秩序,主要围绕巩 固王朝与建立大一统的区域空间格局,强调等级秩序、中 央一统。
王朝地理的一统思想与区域空间认知的特点
• 王朝一统思想与“天下”观
• 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思想与空间观念有着颇为深远的历史基 础和浓厚的政治、文化背景。而共主制政体下的原始联盟制国家 结构形式在凝聚万邦,缔造华夏文明的早期空间一统模式的过程 中,则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
• 从中国夏、商时期的原始联盟制与古希腊的城邦制比较来看,它 们均系“自然长成的结构” 。古希腊诸城邦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而非君臣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夏、商王朝与邑外诸侯之间,则 一开始就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夏后氏、商王不仅是夏、商 王国的最高统治者,同时又成为天下诸侯的共主,王权得到了充 分的孕育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天下一统的朦胧的政治理想与空 间观念已开始初露端倪。
东北地区。
在我国传统区域空间观念中,的确包括对山水宏观
格局的系统认识,但在人文地理占主导地位的王朝时代, 自然山水常常被纳入表述王朝疆域的空间话语。名山大川 的宏观格局被看作华夏大地的不易骨骼、基本框架,其最 高意义是为王朝大局规定永恒分野。自然空间的人文化,
将自然景观注入浓厚的礼法政治含义,运用礼制进行有力
(1)相地——考古资料表明,华夏先民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到 新石器时代初期(距今6000-7000年)开始告别游徙生活而步入 聚集定居。为聚居地选址是生活中的重要事项。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聚居地或是座落在江河两岸台 地和坡地上,或是座落在江河弯曲和两河交汇处。这些聚落地 多为现代村落或城镇所叠压。相地意识的存在就促使风水的萌 芽。到周朝时有专门掌握相地学问的术士,相地是社会上的一
禹迹九州图
中国新石器时期 文化与聚居分区示意图
• 区域空间观念“一统化”或一体化的思想观念在周代已 发展的相当完善。周人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是更为成熟的一体化区域空间观念,而“九州”则是 它的具体分区。
• 这一思想为后世以“九州”为代表的大一统的区域空间 观念不可动摇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并从宏观到微观的不 同空间层面,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传统区域空间观念以及 体国经野思想的形成。
文帝的南迁,原因就是“今代在恒山之北,为九州之外,以是之故, 迁于中原。”(《魏书》卷十四)在九州之外只能算是“四夷”,
而没有正统性。孝文帝要在社会空间秩序的建构中追求正统性的承
认,必须在区域空间格局中进入九州之内、居九州之中。
除了“九州”外,“五岳”也是一 个重要的具有法统意义的区域空间秩序概念。
五岳一般说是东岳泰山、北岳恒山、西岳 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是先秦时代逐渐形 成的区域空间秩序观念。杜甫《春望》诗中说 “国破山河在”,表达了对山河永恒性的寄托, 而这种山河感情,绝不是纯粹的自然山水之情, 而是在自然山河中感受到的一种具有认同性的国 家品格。这种依托自然山川的国家品格,来自根 基甚深的“名山大川”的礼法传统。“名山大川” 在古代,绝不是游人多往而“俗成”的胜景,而 是由王朝正式确认、有严格祭祀制度的特定的山、 河。这些山川以其显赫的景观形象、均衡的地理 布局,逐渐成为王朝国家的疆域坐标、王权象征 与空间框架。五岳就是其中最具有疆域象征性的 名山,且各有封号。五岳的布局在古人的观念中 升华为华夏世界整体性空间秩序的基础。
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
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是一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
满足的地形条件。古代风水学的形成和发展,哲
学思想曾给以主要的推动和帮助,这主要是受
《周易》、《管子》和道家,甚至包括儒家思想
的影响,内容涉及到阴阳、五行、八卦等。
2. 风水的文化(哲学)特质
2.1中国传统聚居空间格局的文化基础
的辅助和补充辽阔国土的一统性,使其成为独特的描述华 夏文明的文化语言,是我国古代传统区域空间观念的重要 特征。
2.2文化观念与空间营构
文化轴心时代——公元前800~200年
北纬30度,世界不同民族,同时产生了精神领袖与精神导师
◆古印度:释迦牟尼 ◆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 ◆以色列:犹太人先知 ◆中国:先秦诸子
国风水文化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不能草率从事。
1.中国风水文化的传承和流变
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风水文化渊源、传承、流变的分 析,认为风水文化中融人了中国古代哲学
思想环境意识和传统美学理念,是风水的
精华; 风水文化中参杂着占卜巫术和福祸荫
应思想等迷信成分,是风水的糟粕。
继承精华,摒弃糟粕的理性态度对待 和研究风水文化。
• 上古三代统一的历史传统和先秦诸子阐述的思想,塑造了中国古人的聚 居空间观念。在人们的观念中,三代的帝王都是“天下”的共主,中国 的“天下”观把华夏文明所覆盖的所有地区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统摄“万邦”。 • 东周开始的诸侯异政,被视为“天下”大“乱”。先秦诸子提出各种救 世方案,其眼前目的是“治国”,即各个诸候国,最终目的是“平天下 ”、“一四海”。“平天下”就是重新整合肢解破碎的华夏共同体,使 “天下”最终“定于一”,也意味着使某位君主“得天下”。当秦汉的 大一统实现后,“天下”愈加成为象征王权一统的区域空间整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