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完整版)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完整版)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完整版)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水分活度对食品中主要化学变化的影响

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数值用Aw表示,水分活度值等于用百分率表示的相对湿度,其数值在0-1之间。溶液中水的蒸气分压P与纯水蒸气压Q的比值,Aw=P/Q 。Aw值对食品保藏具有重要的意义。含有水分的食物等由于其水分活度之不同,其储藏期的稳定性也不同。利用水分活度的测试,反映物质的保质期,已逐渐成为食品,医药,生物制品等行业中检验的重要指标。

水在产品中,比如食物,被限制在不同的成分中,如蛋白质、盐、糖。这些化学绑定的水是不影响微生物繁殖的。绑定的水分越多,能够蒸发的水分就越少,所以产品里含水量多,并不等于它表面的水汽分压就一定高,平衡相对湿度就一定大,微生物就一定更活跃。水分活度指物质中活性水部分或者自由水。它主要影响物质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其中包括流淌性、凝聚、内聚力和静态等物理现象。食物保质期、颜色、味道、维生素、成分、香味的稳定性;霉菌的生成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都直接受物质的水分活度值所影响。水分活度的控制对产品的保质期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一块水分活度值为0.81的蛋糕,其保质期为21℃时24天,如果其水分活度提高到0.85,其保质期将降低为21℃时12天。由此可见,水分活度决定了微生物的生长率。同样,水分活度对制药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提供的数据反映了如下信息:药片的内聚力,药粉的粘结力,包衣的粘着性等等。

具体表现为:

1、淀粉:淀粉的食品学特性主要体现在老化和糊化上。老化是淀粉颗粒结

构、淀粉链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溶解性能、糊化及成面团作用变差的过程。在含水量到30~60%时,淀粉的老化速度最快;降低含水量老化速度变慢;当含水量降至10~15%时,淀粉中的水主要为结合水,不会发生老化。

2、脂肪:影响脂肪品质的化学反应主要为氧化酸败。在Ⅰ区,氧化反应的速度随着水分增加而降低;在Ⅱ区,氧化反应速度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加快;在Ⅲ区,氧化反应速度随着水分增加又呈下降趋势。

3、蛋白质:据测定,当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在2%以下时,可以有效的阻止蛋白质的变性;而当达到4%或其以上时,蛋白质变性变得越来越容易。

4、酶促褐变:是在酶作用下,食品中的酚类化合物发生特殊的氧化反应使食品颜色变劣的过程。食品体系中大多数的酶类物质在水分活度小于0.85 时,活性大幅度降低。如淀粉酶、酚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等。但也有一些酶例外,如酯酶在水分活度为0.3 甚至0.1 时也能引起甘油三酯或甘油二酯的水解。

5、非酶促褐变指食品通过一些非酶氧化而导致食品变色的反应。

也与水分活度有密切的关系,当食品中的水分活度在0.6~0.7之间时,非酶促褐变最为严重;水分活度下降,褐变速度减慢,在0.2以下时,褐变难以发生。但当水分活度超过褐变高峰要求的值时,其褐变速度又由于体系中溶质的减少而下降。

6、水溶性色素:一般而言,当食品中的水分活度增大时,水溶性色素(常见的是花青素类)分解的速度就会加快。

7、对酶的影响:许多来自天然的食品物料都有酶存在,干燥过程随着物料水分降低,没本身也失水,活性下降。但当环境适宜,酶仍会恢复活性,而可能引起食品品质恶化活变质。在水分活性值低于BET单分子层值吸附水分活性时,

酶反应进行得极慢或者是完全停止,这是由于食品物料中缺乏流动性水分使酶扩散到基质的特定部位。通常只有干制品水分降至1%以下时,酶活性才会完全消失。在干燥食品中酶反应速度受底物扩散到酶周围的速度所限制,故干燥食品中高分子底物不易被酶作用。例如,在含有蛋白酶的淀粉中,即使在65%的相对湿度下,面筋蛋白质仍不能被显著地水解。大分子底物的扩散效应可能造成酶反应性质的变化,例如,在一个水介质中,淀粉酶作用于可溶性淀粉而生成寡糖。一般来说,在低水分活性下,首先生成葡萄糖和麦芽糖,而仅在较高的水分活性下才生成寡糖。一般来说,在低水分活性下没反应倾向于防止反应中间物的积累或有利于某些反应途径,这可能是由于潜在的中间物不能扩散离开酶的活性部位,而只有立刻讲解或反应。

影响食品中酶稳定性的因素有水分、温度、pH、离子强度、食品构成成分、贮藏时间及酶抑制剂或活性剂等。水分活性只是影响其稳定性条件之一。许多干燥食品的最终水分含量难以达到1%以下,因此靠减少水分活性值来抑制酶对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并不十分有效。湿热处理酶易使其不可逆失活。

8、对维生素的影响

水分活性对食品中维生素的影响研究的最多的是维生素c。在低a w下,维生素c比较稳定,随着模拟系统和食品中水分的增加,维生素c的降解迅速增快。其他维生素的稳定性也有同样的变化规律,且其降解反应属于一级化学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影响很大。降低维生素c的贮藏水分活性和降低温度同样重要,将维生素C包埋或先添加到油相中防止其与水接触也是防止维生素C降解的有效方法。

许多强化维生素的食品(如面粉制品),硫胺素B1的稳定性也受到注意。

Hollenbeck和Ober-meyer(1952年)研究了硫胺素盐的种类,温度和水分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在38℃硫胺素的损失量大于28℃。在38℃,随着面粉中水分含量由9.2%增至14.5%,两种型式维生素B1损失增加,但硫胺素盐酸盐损失比单硝酸盐损失大。另一些研究者证实这种结果,小麦粉制品在38%,14%水分条件下维生素B1损失可达80%(质量分数);而3.6%和10%水分含量的面粉中维生素B1都没多大变化。低水分含量下维生素较稳定的机制尚未清楚,也可能与褐变反应有关。

脂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与脂肪氧化有关。有报道:α-生育酚(维生素E)随着水分增加,降解加速。

实验一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

※<实验一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6学时)——扩散法> 一、目的和要求 1、熟知扩散法测水分活度的原理; 2、加深对食品水分活度的理解和认识; 3、掌握扩散法测定水分活度的方法。 二、原理 用一般食品水分测定方法定量地测定的水分即含水量,不能说明这些水是否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对食品的生产和保藏均缺乏科学的指导作用;而水分活度则反映食品与水的亲和能力大小,表示食品中所含的水分作为生物化学反应和微生物生长的可利用价值,水分活度近似地表示为在某一温度下溶液中水蒸汽分压与纯水蒸汽压之比值。 扩散法即用坐标内插法来测定食品的水分活度,这种方法并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装置,可将一系列已知水分活度的标准溶液与食品试样一起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恒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测定食品试样重量的增减,根据增减值绘出曲线图,从图上查出食品重量不变值,即为该食品试样的水分活度A w。 三、材料、试剂和仪器 1、材料:鱼粉 2、标准饱和盐溶液,其标准饱和溶液的A w值如下表: 标准饱和盐溶液的A w值(25℃) 标准试剂A w标准试剂A w LiCl 0.11 NaBr·2H2O 0.58 CH3COOK 0.23 NaCl 0.75 MgCl2·6H2O 0.33 KBr 0.83 K2CO30.43 BaCl20.90 Mg(NO3)2·6H2O 0.52 Pb(NO3)20.97 3、主要仪器设备 康威氏(Conway)扩散皿(构造如图1-1)、分析天平、恒温箱 四、实验步骤 1、在康威氏皿的外室放置标准盐饱和溶液,在内室的铝箔皿中加入1g左右的食品试样,试样与铝箔先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并记录。 2、在玻璃盖涂上凡士林密封,放入恒温箱在25±5℃下保持2小时,准确称试样重,以后每半小时称一次,至恒重为止,算出试样的增减重量。 3、若试样的A W值大于标准试剂,则试样减重;反之,若试样的A W比标准试剂小,则试样重量增加,因此要选择3种以上标准盐溶液与试样一起分别进行试验,得出试样与各种标准盐溶液平衡时重量的增减数。 4、以食品试样增减的毫克数为纵坐标,以水分活度A W为横坐标作图(如图1-2),在图中A点是试样与MgCl2·6H2O标准饱和溶液平衡后重量减少20.2mg,B点是试样与Mg(NO3)2·6H2O 标准饱和溶液平衡后失重5.2mg,C点是试样与NaCl标准饱和溶液平衡后增加的重量为

保质期研究报告

产品保质期研究报告

一保质期简介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预示在任何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证食品质量的日期。在此期间,食品完全适用于出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通过食品保质期,消费者可以了解所购产品的质量状况,生产商可以指定正确的流通途径和销售模式。但由于食品在配方、工艺、包装等各方面的差异,各类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尽管国家对已有的各大类食品的保质期已有具体的规定,但对于新产品的出现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等的应用,生产商需对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准确的测定,以保证产品在流通、销售等环节中质量的稳定,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新鲜、营养的更高需求。 1.1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 食品是一个多元的、活跃的复杂体系,和食品品质有关的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化变化等都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而外界一些条件如温度、湿度也会影响这些反应的进行。和食品保质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的化学组成、加工技术、包装形式和贮藏条件。水分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是微生物优良的培养基,微生物的快速增殖很容易使食品腐败变质。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容易产生脂质自动氧化,使产品氧化酸败,当同时有Fe, Cu等矿物质存在时,会加速这种反应的进行。因此研究者在开发一种新产品时,为了延长保质期,会根据化学组成,添加一些防腐剂、抗氧化剂等以及包装技术的运用。 1.2确定保质期的方法 在研发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的配方或工艺改进的过程中,由于时

间的限制,研发人员不可能对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实际的测定,特别是那些经处理后不易滋生微生物产生腐败的食品。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人员为了较准确地预计产品的保质期,一般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有相同化学变化的相关产品,借鉴其保质期数据;或通过在短时问内加速破坏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来外推估计可能的保质时间。在产品上市后,再继续通过实际货架条件下随机抽取样品的方式来验证保质期,另外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质量投诉来了解保质期的状况。 在这些方法中,实验室研究人员应用的最多、系统性最强的是加速破坏性实验(ASLT)。把最终产品储存于一些加速破坏的恶劣条件下,定期检验质量的变化确定此种条件下的保质期,然后以这些数据外推确定实际储存条件的保质期,其理论依据是和食品质量有关的化学动力学原理。 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动力学来量化外来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等对变质反应的影响力。通过控制食品处于一个或多个外在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环境中,变质的速度将加快或加速,在短于正常时间内就可判定产品是否变质。因为影响变质的外在因素是可以量化的,而加速的程度也可以计算得到,因此可以推算到产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实际的储存期。 由于许多包装食品通常可以储存超过一年,评价对储存期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如产品本身配料的改变(采用新的抗氧化剂或增稠剂),加工过程的改变(采用不同消毒时间或温度),或包装材料的改变(采用新的聚合体薄膜),都会希望储存期尽可能持续到产品所要

水分活度aw能直接影响食品的

水分活度aw能直接影响食品的“保质期、色泽、香味、风味和质感”。是食品安全,食品研究,设计,开发,品质控制非常重要的指标!微生物生长(Microbial Growth)食品水分活度aw,温度、酸值(pH)等均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但水分活度对食品包装后的保质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水分活度(不是水分含量)是直接影响食品中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等繁殖的重要指标。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要。“传统测定食品中水分含量是食品的总水分含量,不能提供以上的重要数据”。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Chemical / Biochemical Reactivity)水分活度除了能影响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把食品变坏;还会影响化学及酶素的反应速度。对食品保质期、色泽、香味和组织结构均有影响。Non-enzymatic browning 食品褐变(非酶褐变)Lipid oxidation 脂肪氧化Degradation of vitamins 维生素破坏Enzymatic reactions 酶素的活力Protein denaturation 蛋白质变质Starch gelatinization / reno gradation 淀粉变质物理特性(Physical Properties)水分活度除了能预测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速度,水分活度也影响食品组织结构。高aw的食品结构通常比较湿润,多汁,鲜嫩及富有弹性。若把这些食品的aw 降低,会产生不理想食品结构变化,例如坚硬,干燥无味。低aw的食品结构通常比较松脆,但当aw提高后,这些食品就变得潮湿乏味;水分活度aw还改变粉状及颗粒的流动性,产生结块现象等。控制水分迁移(Controlling Moisture Migration)水分活度能控制含多配料的食品的水分迁移。水分会由高aw的区域迁移到低aw的区域;食品组织结构变坏大多由于因水分迁移而造成。例如含水果的壳类食品:因水分由高aw的水果迁移到低aw的壳物,影响水果更干及变硬,而壳物就变得潮湿乏味。

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康卫氏皿扩散法和水分活度仪扩散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活度。 本标准适用于预包装谷物制品类、肉制品类、水产制品类、蜂产品类、薯类制品类、水果制品类、蔬菜制品类、乳粉、固体饮料的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冷冻和含挥发性成分的食品。 本标准的康卫氏皿扩散法适用食品水分活度的范围为0.00~0.98;水分活度仪扩散法为0.60~0.90。 第一法康卫氏皿扩散法 2 原理 在密封、恒温的康卫氏皿中,试样中的自由水与水分活度(A w)较高和较低的标准饱和溶液相互扩散,达到平衡后,根据试样质量的变化量,求得样品的水分活度。 3 试剂和材料 3.1 试剂 所有试剂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分析用水应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规格。 3.2 试剂配制 按表1配制各种无机盐的饱和溶液。 表1 饱和盐溶液的配制 (续)

4 仪器和设备 4.1 康卫氏皿(带磨砂玻璃盖):见图1。 4.2 称量皿:直径35 mm,高10 mm。 4.3 天平:感量0.0001 g和0.1 g。 4.4 恒温培养箱:0℃~40℃,精度± 1℃。 4.5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l1—外室外直径,100 mm; l2—外室内直径,92 mm; l3—内室外直径,53 mm; l4—内室内直径,45 mm; h1—内室高度,10 mm; h2—外室高度,25 mm。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的制备 5.1.1 粉末状固体、颗粒状固体及糊状样品 取有代表性样品至少200 g,混匀,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 5.1.2 块状样品 取可食部分的代表性样品至少200 g。在室温18 ℃~25 ℃,湿度50% ~ 80%的条件下,迅速切成约小于3 mm× 3 mm× 3 mm的小块,不得使用组织捣碎机,混匀后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 5.1.3 瓶装固体、液体混合样品 可取液体部分 5.1.4 质量多样混合样品 取有代表性的混合均匀样品 5.1.5 液体或流动酱汁样品 可直接采取均匀样品进行称重

关于保质期的科学解读

关于“保质期”的科学解读 2015年11月03日 一、背景信息 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呢?不同国家对食品保质期有何不同的要求?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如何处理? 二、专家解读 (一)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等各方面都有保证,可以放心食用。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标准规定,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保质期由厂家根据生产的食品特性、加速实验或测试结果进行确定,相当于企业针对产品对消费者给出的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证,可以放心食用。 保质期由两个元素构成,一为贮存条件,二为期限,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贮存条件必须在食品标签中标注,通常包括:常温、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冻保存等。如果产品存放条件不符合规定,食品的保质期很可能会缩短,甚至丧失安全性保障。 (二)尽管世界各国对食品保质期的定义或称谓各有差异,但其意义和要求基本一致。 日本对食品的保质期规定非常严格,分“消费期限”和“赏味期限”。前者多用于容易腐烂的食品(如生鲜食品)上,表示在未开封的情况下,能够安全食用的期限;后者多用于品质不容易变坏的加工食品(冷藏或是常温下可以保存的食品),是能保证食品品质、味道

的期限。 欧盟规定,保质期分为“在此前食用”和“最好在……之前食用”。前者通常是针对一些易变质食品,是指在保质期之后食用有可能威胁健康;后者则针对其他食品,指在保质期之后食用口感和味道可能会受影响。 美国食品包装上的日期分四种,一般会根据食物的性质来标明。第一种是食品外包装箱上都必须标明“销售截止日期”,指商场只能在这个日期之前销售这些食品。但并不是说过了这个日期就不能吃了,它会给消费者购买后的食用、贮存留有余地。第二种称为“最佳口味期”,是指食品味道或者质量的最佳时间。第三种是“食用期”,即食物的最后食用日期。一般这个日期是最长的,超过这个日期就必须销毁了。第四种,食物还要标明“封箱包装日期”,以便出现问题进行追究。 (三)各类食品对保质期的要求程度不同,肉制品、食用油和鸡蛋的保质期应予以特别关注。 一般来说,易腐败、易氧化的食品对保质期的要求更高,水分活度比较高、蛋白质、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品过了保质期更容易出现质量隐患,但不一定会产生危害,需要检验才能确定。而由于微生物、氧化或金属离子等超标或脂肪酸败引起的变质食品食用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肉制品、食用油和鸡蛋这三类食品尤其应注意保质期。 肉制品营养丰富,在长期保存过程中,肉中的细菌会利用肉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增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导致肉品腐败变质,同时存在致病菌增殖的安全隐患。有些细菌本身还会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可能会危及人体健康。除了细菌增殖导致疾病外,蛋白质自身的腐败也会致病,如可产生胺类、吲哚、硫醇、硫化氢等小分子物质,可能会对

水分活度对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的影响

水分活度对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的影响 答:水分活度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水蒸气压力(P)与同温度下测得的纯水蒸气压力(Po)之比. Aw = P/Po 水分活度物理意义:表征生物组织和食品中能参与各种生理作用的水分含量与总含水量的定量关系。 一、水分活度对食品化学变化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对脂肪氧化酸败的影响 低水分活度, 氧化速度随水分增加而降低, 到水分活度接近等温线区域I、Ⅱ边界时进一步加水使氧化速度增加,直到水分活度接近区域Ⅱ与区域Ⅲ的边界,如果再进一步加水又引起氧化速度降低。 Aw=0-0.35范围,随Aw增加,反应速度降低的原因:水与脂类氧化生成以氢键结合的氢过氧化物,保护氢过氧化物的分解,阻止氧化进行。这部分水与金属离子形成水合物,降低其催化性 Aw=0.35-0.8范围,Aw增加,反应速度增加的原因:①水中溶解氧增加②大分子物质溶胀,活性位点暴露加速脂类氧化③催化剂和氧的流动性增加。 Aw>0.8时,Aw增加,反应速度增加很缓慢的原因:催化剂和反应物被稀释。 (2)对淀粉老化的影响 含水量30%-60%,淀粉老化速度最快,,降低含水量,淀粉老化速度减慢,含水量10%-15%,结合水, 淀粉不发生老化。 (3)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 水能使多孔蛋白质膨润, 暴露可能被氧化的基团, 氧就很容易转移到反应位置。水分活度增大,加速蛋白质氧化, 破坏保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次级键, 导致蛋白质变性。水分含量4%, 蛋白质变性缓慢进行水分含量4%在以下, 则不发生蛋白质变性。 (4)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在低水分活度下(Aw 0.25-0.3),一些酶不会产生变化。这是因为低水分活度下不允许酶和反应物重新反应。 (5)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食品水分活度在一定范围内, 非酶褐变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加速,Aw0.6-0.7,褐变最严重。随水分活度下降,非酶褐变受到抑制;降低到0.2以下,褐变难以发生。如果水分活度大于褐变高峰Aw值,由于溶质浓度下降导致褐变速度减慢。一般情况, 浓缩液态、中湿食品位于非酶褐变最适水分含量范围。 (6)对水溶性色素分解的影响 葡萄、杏、草莓等水果色素是水溶性花青素, 溶于水不稳定的,1-2周后其特有的色泽消失。花青素在干制品中十分稳定, 数年贮藏轻微分解一般而言, Aw 增大,水溶性色素分

实验一、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要点

实验一、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1.1 水分活度的概念和扩散法测定水分活度的原理。 1.2 测定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操作技术。 1.3 水分活度仪法测定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方法。 第一法坐标插入法(康威微时扩散法) 1、实验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都随环境条件的变动而变化。当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食品的水分活度时,食品中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食品的质量减轻;相反,当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食品的水分活度时,食品就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使质量增加。不管是蒸发水分还是吸收水分,最终是食品和环境的水分达到平衡为止。据此原理,采用标准水分活度的试剂,形成相应湿度的空气环境,在密封和恒温条件下,观察食品试样在此空气环境中因水分变化而引起的质量变化,通常使试样分别在A w较高、中等和较低的标准饱和盐溶液中扩散平衡后,根据试样质量的增加(即在较高A w标准饱和盐溶液达平衡)和减少(即在较低A w标准饱和盐溶液达平衡)的量,计算试样的A w值,食品试样放在以此为相对湿度的空气中时,既不吸湿也不解吸,即其质量保持不变。 2、实验器材 2.1 分析天平 2.2 恒温箱 2.3 康维氏微量扩散皿 2.4 小玻璃皿或小铝皿(直径25mm~28mm、深度7mm) 2.5 凡士林 2.6 各种水果、蔬菜等食品。 3、实验试剂 至少选取3种标准饱和盐溶液。标准饱和盐溶液的A w值(25 ℃)见表-1。 表-1 标准饱和盐溶液的A w值(25 ℃)

4.1 在3个康维皿的外室分别加入A w高、中、低的3种标准饱和盐溶液 5.0mL, 并在磨口处均匀涂一层凡士林。 4.2 将3个小玻皿准确称重,然后分别称取约1 g的试样于皿内(准确至毫克数,每皿试样质量应相近)。迅速依次放入上述3个康维皿的内室中,马上加盖密封,记录每个扩散皿中小玻皿和试样的总质量。 4.3 在25℃的恒温箱中放置(2±0.5)h后,取出小玻皿准确称重,以后每隔30 min 称重一次,至恒重为止。记录每个扩散皿中小玻皿和试样的总质量。 5、结果处理 5.1 计算每个康维皿中试样的质量增减值。 5.2 以各种标准饱和盐溶液在25 ℃时的A w值为横座标,被测试样的增减质量Δm为纵座标作图。并将各点连结成一条直线,此线与横座标的交点即为被测试样的A w值。图 中A点表示试样与MgCl 2·6H 2 O标准饱和溶液平衡后质量减少20.2 mg,B点表示试样与 Mg(NO 3) 2 ·6H 2 O标准饱和溶液平衡后质量减少5.2 mg,C点表示试样与NaCl标准饱和 溶液平衡后质量增加11.1 mg。3种标准饱和盐溶液的A w分别为0.33、0.53、0.75。3点连成一线与横座标相交于D,D点即为该试样的A w,为0.60。 6、注意事项 6.1 称重要精确迅速。 6.2 扩散皿密封性要好。 6.3 对试样的A w值范围预先有一估计,以便正确选择标准饱和盐溶液。 测定时也可选择2种或4种标准饱和盐溶液(水分活度大于或小于试样的标准盐溶液各1种或2种)。

糕点的保质期和水分活度的关系,水分

糕点的保质期和水分活度的关系,水分对糕点的影响,检测方法 糕点是一种以谷类、豆类、薯类、油脂、糖、蛋等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料,经调制、成型、熟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以及熟制前或熟制后在产品表面或熟制后内部添加奶油、蛋白、可可、果酱等的食品。 一、水分含量对糕点的影响 1.糕点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时对脂肪测定值是有一定影响的。没有经过干燥处理的糕点测得的脂肪含量要比经干燥处理的糕点测得脂肪含量值要高。即糕点含水分越高直接称样测定脂肪值越大。由于样品含水量的不同,势必引起产品的评价或对产品质量的误判。由于样品含水量不同,用含油量测定仪测得结果差异性很显着,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在含水状态下,糕点中各种物质,各种分子之间吸附力降低,特别是脂肪类物质,如甘油三酸序离脂肪酸等,还有各种蜡状物,磷脂,各种色素,香精化物,醛和酮等许多杂质,在用乙醚或石油醚萃取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一同被抽提出来,故用油脂测量仪抽提的粗脂肪造成相对相差值偏高。因此,样品含有水分量的多少,接影响到测定脂肪含量的高低.同时,样品中杂质的含皂量也会影响脂肪测定值偏高或偏低。 2.糕点水分含量标准: (1)烘焙糕点:蛋糕类水分≤42% (2)油炸糕点:萨其马类水分≤18%,其他≤24% (3)水蒸糕点:蛋糕类水分≤35%,其他≤44% (4)熟粉糕点:片糕类水分≤22%,其他≤25% 3.糕点水分含量检测方法:(1)烘干法(2)快速水分测定仪检测法 二、糕点水分活度对保质期的影响 1.一般微生物生长繁育所需要的最低Aw值,由食品的Aw值,可以估计其易腐性及保存期,可以预期。水分活度在0.6以内的耐腐性最好,水分活度过高的 1/ 3

肉制品中水分活度的影响

肉制品中水分活度的影响 水分活度的定义 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g水/g总质量)不能直接等同,它指的是当前样品中自由水的体积和可用性。水分活度通过a w值评价,范围是0(绝对干燥)~1(简明湿度)。只有该组分能活跃的与环境湿度进行水分交换,并且有可能形成表面微生物生长的合适培养基,它才能影响微生物的稳定性。水分活度对食品中的化学反应也有重要的影响。 样品达到平衡湿度(水蒸气分压)后,可以通过检测aw值确定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和 aw值可以按比例换算。在检测过程中样品只有保持恒定温度,才可能准确有效的测量aw 值。Novasina公司的LabMaster-aw是一台新型高精度的水分活度检测仪,其检测室有着0°C ~50°C的控温范围。 LabMaster-aw系列可以在生产线上直接进行测量。菜单导航基于Windows系统并且有着非常直观化指令。“多用户”系统能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因此,它符合有关安全和可追溯性的各项规章制度。 智能化可换的传感器能被校正并储存所有校正信息。机器精度是+/- 0.003 aw,重复率是+/- 0.002 aw。样品的预控温室减少了测量时间。该系统具有适用于PC和打印机的应用程序接口,以及可视化界面和分析工具。至多9个附加的检测室(LabPartner-aw)能通过总线作为模块连接在LabMaster-aw上。 食品中水分活度的影响 产品的湿度平衡值可以通过表面的水蒸气分压确定,这取决于产品的化学成分、温度、水分含量、储存环境(T/rh)、绝对压力和包装。 有害微生物(例如细菌和真菌)会产生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而产品中的“自由”水与其生长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化学或生化反应(例如褐变反应)的加速发生也与之相关,并且可能改变产品中的下列因素: ?微生物稳定性(生长) ?化学稳定性(见表) ?蛋白质和维生素成分 ?颜色、味道和营养价值 ?组分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储存和包装 ?可溶性和质地

烘焙食品水分活度测定实验

烘焙食品水分活度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品水分活度的概念 2、学会直接法(水分活度测定仪)测定食品水活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都随环境条件的变动而变化,当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食品的水分活度时,食品中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食品的质量减轻;相反,当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食品的水分活度时,食品就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质量增加。不管是蒸发水分还是吸收水分,最终是食品和环境的水分达平衡为止。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仪器:GYW-1型水分活度测定仪、玻璃器皿、组织捣碎机、氯化钠饱和溶液、氯化镁饱和溶液。 四、配置标准盐饱和溶液 取适量的氯化钠、氯化镁分别用纯水充分稀释搅拌,如果有晶体析出,即表示所配盐溶液饱和了,把玻璃器皿盖好备用。新配置的溶液需静置24小时以上,盐溶液才会充分饱和。 五、校准 1、取配置好的标准盐溶液,倒入玻璃器皿的2/3处,用镊子把玻璃器皿小心放入测量仓,合上测量仓。打开电源开关后,点击“NaCl 2”或“MgCl 2”,进入对应的校准状态。 2、校准 时间到,即“倒计时”显示00时,记录Aw 显示的数值为此饱和溶液的水分活度值。 3、对照标准参考值,看此标准溶液在该温度下的水活度是否正确,如正确表明可进行测量。

六、检测 1、将样品用组织捣碎机捣粉碎。 2、将待测样品放入玻璃器皿中2/3处,把玻璃器皿放入测量仓中。设定测试时间后,即可进入检测状态。 3、测试时间到,记录AW值和温度,即为该产品在当时温度下的水分活度值。 4、打开测量仓,取出样品,待3-5分钟后,即可检测下一个样品。 附:GYW-1型水分活度测定技术参数几操作步骤 A、技术参数 (1)供电电压:交流220V(47~63Hz) (2)工作环境:温度0~50℃ 湿度0~95%RH (3)测量范围:温度0~50℃ 活度0.000~0.990Aw (4)测量精度:温度±0.1℃ 活度±0.013Aw(@25℃) (5)重复性:≤0.010Aw (6)分辨率:0.001Aw (7)测量时间:一般样品10~15分钟(最长时间为60分钟) (8)测量通道:三通道(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 (9)校准方式:自动校准(校正值补偿功能) (10)显示方式:大触摸彩屏反应时间快 (11)显示速度:实时显示检测曲线 (12)操作方式:触摸 (13)输出方式:微型打印机 (14)通讯方式:RS232 (15)功耗:20W (16)外形尺寸:280mm×226mm×120mm B、操作步骤 1、连接电源,然后按电源键"POWER"开机 2、仪器出现"欢迎使用深圳冠亚活度仪"后,进入测量界面 3、准备好待检测样品,放入活度仪进行测试 4、在测试过程中,可实时查看样品的活度曲线 5、样品测试完成,可显示样品的活度值

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1 水分活度的定义 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十分可以被微生物所利用的程度,在物理化学上水分活度是指食品的水分蒸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的比值,可以用公式aw=P/P0,也可以用相对平衡湿度表示aw=ERH/100。 相对平衡湿度:大气水汽分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食品的平衡相对湿度是指食品中的水分蒸汽压达到平衡后,食品周围的水汽分压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2 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蒸汽压和平衡相对湿度都是温度的函数,所以水分活度也是温度的函数。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函数可用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来表示。dlnaw/d(1/T)=-ΔH/R lnaw=-ΔH/RT+c T-绝对温度,R-气体常数。ΔH-样品中水分的等量净吸着热。 T ↑则aw↑,Logaw-1/T 为一直线。

马铃薯淀粉的Logaw-1/T 关系图 但是当食品的温度低于0℃时,直线发生转折,也就是说在计算冻结食物的水分活度时aw=P/P0 中P0的应该是冰的蒸汽压还是是过冷水的蒸汽压?因为这时样品中水的蒸汽压就是冰的蒸汽压,如果P0再用冰的蒸汽压,这样水分活度的就算就失去意义,因此,冻结食物的水分活度的就算式为aw=P(纯水)/P0(过冷水)。 食品在冻结点上下水分活度的比较: a 冰点以上,食物的水分活度是食物组成和食品温度的函数,并且主要与食品的组成有关;而在冰点以下,水分活度与食物的组成没有关系,而仅与食物的温度有关。 b 冰点上下食物的水分活度的大小与食物的理化特性的关系不同。如在-15℃时,水分活度为0.80,微生物不会生长,化学反应缓慢,在

20℃时,水分活度为0.80 时,化学反应快速进行,且微生物能较快的生长。 c 不能用食物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来预测食物在冰点以上的水分活度,同样,也不能用食物冰点以上的水分活度来预测食物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

食品水分活度的检测对品质的影响,与保藏稳定性的关系

食品水分活度的检测对品质的影响,与保藏稳定性的关系 一、水分活度影响着食品的色、香、味和组织结构等品质。 食品中的各种化学、生物化学变化对水分活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酶促褐变反应对于食品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它是由于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黑色素所引起的。随着水分活度的减少。酚氧化酶的活性逐步降低;同样,食品内的绝大多数酶,如淀粉酶、过氧化物酶等,在水分活度低于0.85的环境中,催化活性便明显地减弱,但脂酶除外,它在水分活度Aw为0.3甚至0.1时还可保留活性。 非酶促褐变反应---美拉德反应也与水分活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水分活度在0.6~0.7之间时,反应达到最大值;维生素B1的降解在中高水分活度条件下也表现出了最高的反应速度。另外,水分活度对脂肪的非酶氧化反应也有较复杂的影响。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水分活度值对食品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水分活度影响着食品的保藏稳定性。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而它们的生长繁殖与水分活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各类微生物中,细菌对水分活度的要求最高,Aw0.9时才能生长;其次是酵母菌,Aw的阈值是0.87;再次是霉菌。大多数霉菌在Aw为0.8时就开始繁殖。在食品中,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食品内白由水含量越高,水分活度越大,从而使食品更容易受微生物的污染,保藏稳定性也就越差。利用食品的水分活度原理,控制其中的水分活度,就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延长食品的保藏期。例如:为了保持饼干、爆米花和薯片的脆性,为了避免颗粒蔗糖、乳粉和速溶咖啡的结块,必须使这些产品的水分活度保持在适当低的条件下;水果软糖中的琼脂、主食面包中添加的乳化剂、糕点生产中添加的甘油等不仅调整了食品的水分活度,而且也改善了食品的质构、口感并延长了保质期。 虽然在食物冻结后不能用水分活度来预测食物的安全性,但在未冻结时,食物的安全性确实与食物的水分活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水分活度是确定贮藏期限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温度、酸碱度和其他几个因素影响产品中的微生物快速生长的时候,水分活度可以说是控制腐败最重要的因素。总的趋势是,水分活度越小的食物越稳定,较少出现腐败变质现象。具体来说水分活度与食物的安全性的关系可从以下按个方面进行阐述: a .从微生物活动与食物水分活度的关系来看:各类微生物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活度,换句话说,只有食物的水分活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特定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一般说来,细菌为aw0.9,酵母为aw0.87,霉菌为aw0.8。一些耐渗透压微生物除外。 b .从酶促反应与食物水分活度的关系来看: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两个方面的综合,一方面影响酶促反应的底物的可移动性,另一方面影响酶的构象。食品体系中大多数的酶类物质在水分活度小于0.85 时,活性大幅度降低,如淀粉酶、酚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等。但也有一些酶例外,如酯酶在水分活度为0.3 甚至0.1 时也能引起甘油三酯或甘油二酯的水解。 c .从水分活度与非酶反应的关系来看: 脂质氧化作用:在水分活度较低时食品中的水与氢过氧化物结合而使其不容易产生氧自由基而导致链氧化的结束,当水分活度大于0.4 水分活度的增加增大了食物中氧气的溶解。加速了氧化,而当水分活度大于0.8 反应物被稀释,氧化作用降低。Maillard[。 ] (美拉德)反应:水分活度大于0.7 时底物被稀释。水解反应:水分是水解反应的反应物,所以随着水分活度的增大,水解反应的速度不断增大。 所以,在食品检验中水分活度的测定是一个重要的项目。

确定食品保质期的理论和技术

确定食品保质期的理论和技术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预示在任何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证食品质量的日期。在此期间,食品完全适用于出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通过食品保质期,消费者可以了解所购产品的质量状况,生产商可以指定正确的流通途径和销售模式。 但由于食品在配方、工艺、包装等各方面的差异,各类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尽管国家对已有的各大类食品的保质期已有具体的规定,但对于新产品的出现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等的应用,生产商需对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准确的测定,以保证产品在流通、销售等环节中质量的稳定,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新鲜、营养的更高需求。 l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 食品是一个多元的、活跃的复杂体系,和食品品质有关的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化变化等都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而外界一些条件如温度、湿度也会影响这些反应的进行。和食品保质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的化学组成、加工技术、包装形式和贮藏条件等。水分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是微生物优良的培养基,微生物的快速增殖很容易使食品腐败变质。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容易产生脂质自动氧化,使产品氧化酸败,当同时有Fe,Cu等矿物质存在时,会加速这种反应的进行。因此研究者在开发一种新产品时,为了延长保质期,会根据化学组成,添加一些防腐剂、抗氧化剂等。而超高温、高压、辐照等杀菌及无菌包装技术的应用,可使容易腐败的食品如牛奶的保质期由原来的l0天延长至90天。为了减少氧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抽真空、充氮、二氧化碳的包装也应运而生。 2确定保质期的方法 在研发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的配方或工艺改进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研发人员不可能对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实际的测定,特别是那些经处理后不易滋生微生物产生腐败的食品。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人员为了较准确地预计产品的保质期,一般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有相同化学变化的相关产品,借鉴其保质期数据;或通过在短时间内加速破坏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来外推估计可能的保质时间。 在产品上市后,再继续通过实际货架条件下随机抽取样品的方式来验证保质期,另外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质量投诉来了解保质期的状况[Zl。在这些方法中,实验室研究人员应用的最多、系统性最强的是加速破坏性实验(ASLT)。把最终产品储存于一些加速破坏的恶劣条件下,定期检验质量的变化确定此种条件下的保质期,然后以这些数据外推确定实际储存条件的保质期,其理论依据是和食品质量有关的化学动力学原理。 根据Labuza的推理,食品体系中质量损失是各影响因素导致的共同结果,它们之间遵循动力学反应规律(1)。 dMdt表示食品质量随时间的变化,Cx,表示内部因素,包括各反应物质的浓度、微生物的水平、催化剂、抑制剂、pH以及水分活度等,Ex表示外在的一些环境影响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机械压力等。在这些综合的因素中,首先需确认哪种反应(酶反应、物理化学变化、微生物增殖)是影响质量下降的关键过程,然后根据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进行统计拟合确定反应级数,在其他外界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假定反应速度常数恒定。 与食品质量有关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对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外界条件都很敏感。就温度而言,可以根据从热力学定律推导过来的温度和速度常数之间存在的Arrhenius关系式来预测温度对食品变质程度的影响(2)。 k=koe-~ (2)

水分活度在食品加工中的影响

水分活度对食品中主要化学变化的影响 一、食品中水的组成: 食品中的水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会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因而改变了水的性质。按照食品中的水与其他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强弱可将食品中的水分成结合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水。 结合水:又称为束缚水,是指存在于食品中的与非水成分通过氢键结合的水,是食品中与非水成分结合的最牢固的水。 自由水:是指食品中与非水成分有较弱作用或基本没有作用的水。 毛细管水:指食品中由于天然形成的毛细管而保留的水分,是存在于生物体细胞间隙的水。毛细管的直径越小,持水能力越强,当毛细管直径小于0.1μm 时,毛细管水实际上已经成为结合水,而当毛细管直径大于0.1μm则为自由水,大部分毛细管水为自由水。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区别:结合水在食品中不能作为溶剂,在-40℃时不结冰,而自由水可以作为溶剂,在-40℃会结冰。 食品中的结合水的产生除毛细管作用外,大多数结合水是由于食品中的水分与食品中的蛋白质、淀粉、果胶等物质的羧基、羰基、氨基、亚氨基、羟基、巯基等亲水性基团或水中的无机离子的键合或偶极作用产生的。根据与食品中非水组分之间的作用力的强弱可将结合水分成单分子层水和多分子层水。 单分子层水:指与食品中非水成分的强极性基团如:羧基—、氨基+、羟基等直接以氢键结合的第一个水分子层。在食品中的水分中它与非水成分之间的结合能力最强,很难蒸发,与纯水相比其蒸发焓大为增加,它不能被微生物所利用。一般说来,食品干燥后安全贮藏的水分含量要求即为该食品的单分子层水。若得到干燥后食品的水分含量就可以计算食品的单分子层水含量: A w/m(1-A w) =1/m1 c+(c-1)A w /m1 c 式中:A w—水分活度,m—水分含量,m1—单分子层水含量,c-常数。 多分子层水:是指单分子层水之外的几个水分子层包含的水。 二、水分活度: 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可以用水分活度(Aw)表示,水分活度也可看作食品表面的蒸汽压p与纯水的蒸汽压p0之比。纯水的水分活度为1.0,水分活度越小,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小,结合水所占的比例越大。虽然在食物冻结后不能用水分活度来预测食物的安全性,但在未冻结时,食物的安全性确实与食物的水分活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趋势是,水分活度越小的食物越稳定,较少出现腐败变质现象。 三、食品中的化学变化的种类和速度是依赖于各类食品成分而发生的,其化学变化与水分活度关系的一般规律总结如下: 1、对淀粉老化的影响:淀粉的食品学特性主要体现在老化和糊化上。老化是淀粉颗粒结构、淀粉链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溶解性能、糊化及成面团作用变差的过程。在含水量到30~60%时,淀粉的老化速度最快;降低含水量老化速度变慢;当含水量降至10~15%时,淀粉中的水主要为结合水,不会发生老化。

实验二 食品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测定

实验二食品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测定 1.实验目的 熟知扩散法测水分活度的原理; 掌握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水分含量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掌握扩散法测定水分活度的方法。 2.实验原理 用一般食品水分测定方法定量地测定的水分即含水量,不能说明这些水是否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对食品的生产和保藏均缺乏科学的指导作用;而水分活度则反映食品与水的亲和能力大小,表示食品中所含的水分作为生物化学反应和微生物生长的可利用价值,水分活度近似地表示为在某一温度下溶液中水蒸汽分压与纯水蒸汽压之比值。 扩散法即用坐标内插法来测定食品的水分活度,这种方法并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装置,可将一系列已知水分活度的标准溶液与食品试样一起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恒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测定食品试样重量的增减,根据增减值绘出曲线图,从图上查出食品重 。 量不变值,即为该食品试样的水分活度A w 3.实验依据 3.1水分含量的测定 在一定的温度(95~105℃)和压力(常压)下,将样品在烘箱中加热干燥,除去水分,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之差为样品的水分含量。 3.2水分活动的测定 样品在康威氏微量扩散皿的密封和恒温条件下,分别在aw 较高和较低的标准饱和溶液中扩散平衡后,根据样品质量的增 加(在aw较高的标准溶液中扩散平衡)和减少(在aw较低的 标准溶液中平衡),以质量的增减为纵坐标,各个标准试剂的水 分活度为横坐标,计算样品的水分活度值。该法适用中等及高 水分活度(aw>0.5)的样品。 4.仪器及材料 4.1仪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干燥器;分析天平;康威氏微量扩散皿(如图) 4.2试剂 标准水分活度试剂:用标准试剂配成饱和盐溶液,其在25摄氏度时Aw值如表。 4.3材料 前次试验保存的青菜试样材料,面包,饼干。 4.4注意事项 (1)取样时应该迅速,各份样品称量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食品胶对重组肉持水力和水分活度的影响

第37卷第3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7 No.3 2011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Jun .2011 DOI:10.3724/SP.J.1238.2011.00333 食品胶对重组肉持水力和水分活度的影响 张科1,杜金平2,吴艳2,姜发堂1,汪超1,严文丽1,倪学文1* (1.湖北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4) 摘 要:以猪肉和鸭肉为原料,制作重组肉,研究魔芋胶、卡拉胶、黄原胶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重组肉持水力 和水分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品胶单独添加时,重组肉持水力随食品胶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含量的3种食品胶对重组肉持水力和水分活度的影响从大到小均为黄原胶、魔芋胶、卡拉胶;冷水分散添加、热水溶胶和干粉添加3种方式中,重组肉持水力在冷水分散添加方式下最大,在干粉添加方式下最小;食品胶复配添加时,黄原胶、魔芋胶、卡拉胶的总含量为0.7%,且黄原胶、魔芋胶、卡拉胶的质量比为3﹕1﹕3时,重组肉的持水力最大;由重组肉电镜扫描结果可见,重组肉蛋白质相互交联,形成了高分子网络凝胶,蛋白质凝胶网络的松弛程度是影响持水力的主要因素。 关 键 词:食品胶;重组肉;持水力;水分活度;黄原胶;魔芋胶;卡拉胶 中图分类号:TS2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1032(2011)03?0333?04 Effect of food gum on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water activity of restructured meat ZHANG Ke 1,DU Jin-ping 2,WU Yan 2,JIANG Fa-tang 1,WANG Chao 1,YAN Wen-li 1,NI Xue-wen 1* (1. College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2.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The duck and pork were used making restructured meat as the raw material. The influences of the amount and methods for food gum addition on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water activity of restructured meat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holding capacity of restructured mea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mount of the food gums and rexanthan gum had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on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water activity, followed by konjac gum ,and carrageenan. The cold-water dispersion method was superior to the aqueous colloids method and the dry powder method. The result of the orthogonal test showed that restructured meat has the best water-holding capacity when the total gum concentration was 0.7% and the compound ratio of xanthan gum, konjac gum and carrageenan was 3∶1∶3. Microstructure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tein cross linked and the relaxation of gel wa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 Key words: food gum; restructured meat; water-holding capacity; water activity; xanthan gum; konjac gum; carrageenan 收稿日期:2011–01–24 基金项目: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ycytx-45) 作者简介:张科(1982—),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化学研究,58988312@https://www.doczj.com/doc/b54133004.html, ;*通信作者,nixuewen@https://www.doczj.com/doc/b54133004.html, 持水力是当肌肉受到压力、切碎、加热等外力作用时保持水分的能力,对肉制品的颜色、多汁性、柔嫩程度等食用品质有直接影响[1–2]。在重组肉制品(不同来源蛋白质和脂肪等的重新组合[3])的加工过程中,水分易流失,蒸煮过程中的流失更多。水分活度是影响肉制品货架期及色、香、味等物理特性的重要因素,是控制肉制品内微生物生长最直观、最重要的依据[4]。 目前,持水力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压榨法、快速滤纸分析法、滴水损失法、离心法和蒸煮损失法等[5–9]。本试验中综合运用压榨、离心和蒸 https://www.doczj.com/doc/b54133004.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