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与科学)【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759.24 KB
- 文档页数:14
第5章文学与科学
5.1 复习笔记
一、文学与科学的界定
(一)科学的界定
1.科学的概念
(1)指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活动。
(2)指由上述活动而生成的庞大知识库。
①就其活动过程而言,是由大量的观察、系统性的阐述、假设、验证,以及表达为有效的科学法则——概念形式等所组成:
②就其庞大的知识库来说,则是把上述的一切均保存为知识的文本文献。
2.功能:建成概念体系形式及其知识文本文献,为此,科学必须重理智。
3.艺术的主要功能:就其具备惹人观赏的价值而言,是组成感知体系并具艺术魅力。
(二)文学的界定
1.文学的“模糊性”
文学,既不像科学的纯理智,也不像艺术的纯感知,而是处于它们二者之间,具有“模糊性”。
2.文学的界定
(1)西方的界定:具有永久价值和优美形式的作品
评价:这一狭义定义,把许许多多文学创作和文献文本,全拒之门外。
(2)较模糊的文学定义:“由语言和民族保存下来的整个文学文献资料”
①重理智的实用知识文献文本;
②重感知的艺术魅力文学文本;
③两者皆有的“混合体”文本。
(3)在所有的文学文献文本中,其语言话语随其功用均能二分为“知识文学”和“权力文学”,它们常常融合在一起又彼此对峙。
二、科学与文学
(一)科学与文学间的关系
1.科学与文学相互对峙
(1)早在古代希腊,就有人戏称柏拉图是“最佳天文学家”,这是因为柏拉图在他的寓言和对话体作品中,未能将自己对自然本质的“深思”与其对宇宙秩序的阐述融合起来,而是排斥感知去建构他那庞大概念体系的缘故。
(2)对塞西尔•施内尔来说,科学异于艺术是因为科学具有“自我矫正”能力。因此,在组织语言时,科学应想方设法避开感性,以使其认知内容不受干扰而清晰明了。
(3)这种要科学文本不同想象文学有暖昧关系的清规戒律,使科学文体不是我行我素就是语言粗俗;而文学作品也因此远离科学概念,以使自己不要蒙受其“粗俗”的污染。这些,从古罗马起就扎根在西方古典传统中,并影响至今。
2.科学与文学相互融合
(1)这一观点自古希腊其就已存在。柏拉图本人常说,要真正做到“自我矫正”,科学的话语必须得到“感官”作用的调治。
(2)他在《菲德若篇》中,列举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每种都同文字和口语有关:专题论文和论辩。
(3)前者无需考虑作者和听众的关系,但后者必须考虑同听众的关系,而且需要捕捉人的心灵并设法打动听众,因此知识的语言就不仅仅是使用枯燥的概念,而是将其化成日常的、栩栩如生的话语,概念语言应同“修辞艺术”相融合方有效用。
(二)科学与文学对峙和融合的分类
1.依据:其两种不同话语模式的关系。
2.两种类型
(1)不可融合;
(2)力求融合和相互渗透。
3.具体表现
(1)以柏拉图和阿里斯多芬开始的、文学对理性话语不可融合的作品。以概念为主的理性话语,已到了要被赶出文学的地步。
(2)文艺复兴开始并以锡德尼的《为诗辩护》为转变标志的第二种类型;文学力求融合科学的理性话语和两者的相互渗透。表现在:
①锡德尼对人和自然作了明确分辨。他认为,造物主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是第一自然,上帝创造的其他东西是第二自然,诗人“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人,就把他放在那第二自然的一切作品之外和之上。”
②锡德尼的这一观点,使布朗尼和帕斯卡这类科学家认识到,尽管自然同诗,它们的性质与价值取向是相互对峙的,但在具体的写作中,通过语言的新颖感能使科学发现上升到诗意高度,并得以永恒,也就获得了“美妙地传出知识的美妙食粮”。
③与布朗尼差不多同时代的帕斯卡,他的优秀著作并不强调科学和文学的对峙,而是广泛使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让物理语言和“心灵语言”交相辉映。
a.选用最适合概念论述的文学标题《思想录》(1657~1658年成集),从而能用散文式的语言,诗意地描绘人的心态。
b.帕斯卡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重新限定在相对物不断转换的思维关系中,提出了既对峙又相互作用的两种思维形式:“数学之灵”和“精美之灵”。
4.科学和文学的对峙与渗透,经不可融合到力求融合与互相渗透,始终贯穿在西方的文学史和科学史之中。
5.科学和文学之间通过哲学和思想等中介,使彼此产生影响
(1)文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互为参照的作用
文学与科学,原本是意识形态领域和人类知识中相距遥远的两门学科,然而,在追求人类文明进步的大目标上,它们却是一致的,而且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合趋势来看,文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具有互为参照的作用。这种彼此参照、互补,必然导致新的思维成果的产生。
(2)哲学、文学理论的中介体现了文学与自然科学发展中相互渗透的内径
①文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形的或因果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表现为:自然科学先影响社会观念的更新,继而再推动文学观念的更新。
②文学的变化较科学要慢
它不能像科学那样自动校正,但是,文学史中文学理论的形成、更新,更适应科学史的发展线索。因为作为文学与科学中介物的观念思想、哲学,与文学理论的形成更为密切。
③自然科学观念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往往更长远、更具有稳定性。因此,在这两大学科中间寻求它们的中介,是加深理解文学与科学之间关系和作用的关键。
④科学本身具有双重性
a.一方面,科学发现的对象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这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而科学发明一旦转变成物化的形式,就成了生产力中最先进最有力的部分。
b.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影响推动着社会与文学的发展,同时又受着社会的限制和意识形态的制约。
三、文学中的科学
(一)文学中的科学
1.涉及内容:主要涉及文学作品中的科学家形象、科学主题、科学题材及其文类形式等问题。
2.出现时间:在文艺复兴之后,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和科技迅速发展的影响下,才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
(二)科学家英雄主角
1.科学家形象取代“魔术师”形象
从文学史的源流来看,中世纪的西方文学中,只有“魔术师”的角色,而没有科学家的形象。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强调文学教化功能的神学时代结束,文学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人类的求知欲和纯自然方面,开始以人的标准来塑造真理的追求者,以取代中世纪文学中的“魔术师”形象。
2.文学作品中出现了科学家或伪科学家的英雄形象的原因
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强调文学教化功能的神血时代结束,文学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人类的求知欲和纯自然方面,开始以人的标准来塑造真理的追求者,以取代中世纪文学中的“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