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

西藏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

西藏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
西藏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

西藏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

一、区域试验的地位、进展和现状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在种子工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品种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评价新育成品种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确定新品种推广区域和价值的最基本、最可靠的方法。抓住了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也就是抓住了种子管理的中心。

我国育种单位都是按行政区划开展育种工作,而不是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按生态区划设立育种中心,因此育种单位对选育出来的许多农作物品系必须进行品比试验,选出有希望的品系,但要进一步确定新品系的农艺价值即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是有困难的,因为在育种单位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不足以客观地确定品系的农艺价值,更难以确定其推广价值。必须把育成的品种(系)拿到育成单位以外的不同地区进行试验,放到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别很大的许多地方去测定其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通过较多的试验点进行简单试验所获得的结果,比只在一个育种单位进行复杂而精确的试验所提供的该品种农艺价值更可靠。

正因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在整个种子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起了育种工作者和种子管理者的重视。西藏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与农作物育种工作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早在1964年和1967年就先后组织过小麦、青稞品种联合区域试验,虽然各进行了一年,结果也不全,但它在西藏品种管理史上是个良好的开端。1973年2月召开了全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会议,并以藏草农(1973)24号文件批转《全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会议情况报告》,从1973年起在全自治区组织农作物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由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持。

1973年进行了春青稞、春小麦、冬小麦三种作物联合区域试验。春青稞参加区域试验的5个品种(系)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藏青334、336、499,日喀则地区农业试验场提供的69005(后定名喜马拉6号)、69024(后定名喜马拉8号)。对照品种为当地青稞品种。春小麦参加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系)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藏农1号、6号、17号(后改为藏春号);日喀则地区农业试验场提供的日农10号(后定名日喀则10号)、72032~山南地区农业试验场提供的青春3号;昌都地区农业试验场提供的吕都29号、31号、42号。对照品种为当地春小麦品种。冬小麦参加区域试验的8个品种(系)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的藏冬1号、藏冬2号、藏冬3号、肥麦、藏农6号、藏农17号,日喀则地区农业试验场提供的日农7号、10号(以后分别定名为日喀则7号、10号)。肥麦为对照品种。

联合区域试验由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驻堆龙德庆县羊达基点,拉萨市“五七”农场,日喀则、山南、昌都地区农业试验场,江孜县、琼结县农业试验场,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澎波农场,林芝县农牧科等9个单位承担。除琼结县外,8个单位一直坚持到1991年而没有中断。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承担区域试验的单位由1973年的9个发展到1983年的17个。这17个区域试验点是:西藏自治区、山南、日喀则、昌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拉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曲水、林芝、隆子、琼结、江孜、拉孜、南木林、波密、察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农垦厅所属澎波、林周、米林农场。1986年又进行了调整,到1990年比较稳定的区域试验点14个,即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农牧学院农学系,日喀则、山南、昌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拉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江孜、白朗、拉孜、尼木、林周、贡嘎、林芝、波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990年分别在达孜、贡嘎各选定了一户农民技术员家庭示范户,进行尝

试,以弥补县级推广站试点不稳定的问题。

参加区域试验的作物种类逐步扩大,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参加联合区域试验的作物由春青稞、春小麦、冬小麦,发展到春青稞、冬青稞、春小麦、冬小麦、油菜等五大作物,并坚持下来。70年代中期曾组织两年蚕豆区域试验,因品种(系)来源不足而停止,1983年组织豌豆区域试验,参加的品系有8个。8个品系是r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瑞典大粒×乃东白豌豆)、(堆龙德庆黑豌豆×乃东自豌豆)杂交后代,日喀则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80509、80502—1、80502—2、80503—12、80503—5—2。以当地豌豆为对照品种。因参试品种(系)有矮生直立和高秧蔓生两种株型,在单作和混作种植方式上产生了矛盾,进行两年只安排了单作,对不同类型豌豆用一种种植方式试验很难得到预期效果,使试验复杂化,用不同种植方式又受承担单位人力、物力限制而终止试验。从自治区农产品和农业生态需要出发,开展豌豆育种和区试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豌豆、油菜播种面积约占总播种面积的15%,豌豆区域试验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城市蔬菜发展的需要,1985年组织大白菜区域试验一年,后因品种来源及供试种子生产难而终止。1989~1990年以拉萨为主进行了黄瓜、辣椒区域试验,也因种子管理部门人力、物力所限而暂停。蔬菜品种对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内外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周期大为缩短,随着“菜篮子”工程的发展,蔬菜生产基地扩大迅速,蔬菜品种区域试验应该继续组织。

19年的区域试验实践,使试验方法规范化,资料处理程序化,品种评价定量化。累计参加联合区试的农作物品种(系)336个。其中春青稞77个,冬青稞20个,春小麦83个,冬小麦73个,油菜44个,豌豆8个,蚕豆7个,蔬菜24个。获得了评价品种(系)农艺价值的大量信息、资料,为品种审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快了良种推广速度。1973年后大范围地连续观摩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自治区良种的推广、普及。

二、区域试验的组织

(一)主持单位的更替

西藏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是根据实际可能而确定的,逐步趋于合理。大体分四个阶段,1964年由农业科研单位发起并由农业科研单位主持、组织,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1973年到1974年,因为当时种子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区试由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农业行政部门共同主持,1974年西藏自治区种子站成立,区域试验从1975年起由自治区种子站和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主持;1983年以后由自治区种子站主持。

区域试验主持单位的职能:负责区域试验规划、试验方法制定、审查参试品种,组织区域试验观摩考察、资料汇总、试验经费管理等。

(二)区域试验的层次

据多年实践,西藏实行了自治区一级区域试验制度,这是从西藏育种单位少,供试品种来源不足,基层技术力量薄弱,试验条件差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试验的可靠性,同时也减少了经费的开支。70年代末,日喀则地区曾组织地区级区试,仅仅一年就终止了。

(三)区域试验点的选择与建设

1.确定区域试验点的原则

西藏品种区域试验点的确定,遵循了生态条件的代表性和技术条件的可能性相结合的原则。

区域试验是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子差异比较大的条件下,以客观的评价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为目的,因而生态条件的代表性就成为确定区域试验点的首要条件。区域试验点集中在半干旱、半湿润河谷农区,17个区试点分布在海拔2 700~4 050米的广阔区域。海拔3 000米以下的半湿润地区有三个区域试验点,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尼羊河、帕龙藏布流域,区域试验以越冬作物为主。1990年为鉴定品种的抗锈性,把冬小麦区域试验分成半湿润、半干旱两组进行,半湿润地区区域试验点有所增加,在农牧学院、林芝、米林、贡布江达、波密、芒康、察隅等7个点进行,实际只落实农牧学院、林芝、米林三个点,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规划、完善、落实。半干旱地区试点有14个,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河、年楚河流域,海拔3 400~3 900米为冬春作物“兼作区”,冬春作物区域试验均承担;海拔3 900米以上为春作区,区域试验点只承担春青稞、春小麦、油菜等春作物。

技术条件主要指承担单位的技术人员、土地和领导支持三点。只考虑生态条件代表性而不考虑技术条件的可能性是不能落实的。19年的区域试验证明了这一点,有些点的设置从生态上看很不合理,如白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从其位置看处在江孜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日喀则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之间,但领导重视,技术力量强,承担的区域试验任务完成得好。19年的区域试验,农业科研单位试点比较稳定,可以说是“十九年一贯制”,但一些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变动频繁。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县领导未意识到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对本县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发展的作用,反而当成包袱、额外负担。其实承担区域试验可优先、廉价得到新品种,无论是自己从事育种还是引种,成本都是很高的。每个区域试验点客观上也就是本地、本县新品种试验、示范、繁殖、推广辐射中心,推动了当地新品种的推广。琼结县1973年承担青稞区域试验,从中筛选到喜马拉8号青稞推广至今;江孜县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青稞区域试验中优选出藏青320,就地繁殖、推广,成了全自治区三个辐射中心之一,不但在本县大面积推广,还向外地大量调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还有承担区域试验的白朗、拉孜、尼木、林芝等县都从区域试验中优选出适宜本县推广的新品种,使本县作物品种布局心中有数、合理。=是技术力量有限,加之对农业技术推广与种子工作的内在联系认识不足,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的基础工作,承担区域试验的奖励远低于技术承包,对区域试验工作是很大的冲击。

2.区域试验点的建设

应提高对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地位、作用的认识。区域试验是农业技术推广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一个基础性组成部分。对承担区域试验的单位,一要保持稳定,二要加强建设。首先要保持稳定,在承担区域试验过程中逐步加以建设,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处理好承担技术承包与区域试验基础工作间经济比较利益间的矛盾,平衡经济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区域试验点的建设,对目前有代表性的区域试验点要充实其技术力量,进行一些基础性建设,充实一些小区播种机、脱粒机,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区域试验资料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区域试验的方法

从区域试验一开始就制定了统一的区域试验方法,并逐年改进、完善。在总结历年区域试验方法基础上,子1985年统一印制了《麦类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档案》,使区域试验逐步走上规范化。下面只就田间设计及管理有关事项加以简述。

(一)统一的田间设计与管理

(1)小区面积 1973~1985年麦类、油菜等五大作物小区面积为26.7平方米,小区为长方形,长6.67米,宽4米,每小区播15行。1986年麦类作物小区面积调整为20平方米,小区仍为长方形,长6.67米,宽3米,12行区。油菜小区面积仍为26.7平方米,10行区。

(2)田间排列及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

(3)播种量 1973~1985年春青稞亩播量18万粒,冬青稞25万粒,春小麦20万粒,冬小麦25万粒。1986年对播种量进行调整,春青稞20万粒,春小麦22万粒。油菜是间苗作物。很难确定播种量,又是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三种油菜混合试验,规定每亩定苗1万株。因类型不同,不尽合理,待以后条件具备时三种类型油菜分开组织区域试验,分别确定每亩株数。

(4)对照品种 区域试验初期以当地同类作物种植面积大的地方品种为对照,后改为以适应性广泛并能代表当时全自治区生产水平的品种作为全自治区联合区域试验统一的对照品种,各地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二对照。

(5)田间管理施肥水平要接近当地大田生产水平。为鉴定品种抗病性,种子不作药物拌种处理,但应防治地下害虫及蚜虫等虫害。

(6)试验周期1985年以前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系)中间变动较大,有的品种(系)参加一年就中途退出,造成区域试验资料不好汇总,对品种很难做出公正评价。从1986年起,规定每个品种(系)参加区域试验两年为一个周期,以评价品种在不同年份的稳产性。

(二)试验方法与资料统计方法要协调

要充分利用统计方法,尽可能使区域试验方法简化,结果又可靠,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对一个品种生产潜力的鉴定,1984年曾对青稞设置过中肥组与高肥组两组区域试验,但结果与预想的不相符,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因为肥力是个复杂因素,施肥量并不能全部反映肥力,很难人为控制。区域试验目的不是高产栽培。利用回归方法统计出的结果,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当然也包括品种的生产潜力可以做出令人满意的评价,没有必要安排不同肥力水平的试验。利用回归方法分析区域试验资料时,引入了环境指数,所谓环境指数是指一组区域试验所有品种在一个地点的平均产量。地点包含很多因素:该地的降雨量、温度、病害、土壤、耕作方式和肥力水平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在产量上。所以,用一个地点上品种平均产量来表示该地点的综合因素,而不以这个地点的条件好坏来表示,从计算出的回归系数就可以评价品种生产潜力的大小。

四、品种稳产性评价

(一)品种稳产性概念和意义

在西藏生产实践中对品种的稳产性并不陌生,一个典型例子是冬小麦中的肥麦最大的特点是稳产性好,在冬麦种植区域内,不管生产条件好坏,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产量。从这个例子看,品种稳产性概念并不难理解,所谓品种稳产性就是品种对包括生产条中;:在内的生态环境的自身调节能力,也可以叫适应性。

一个新品种在推广之前对其稳产性做出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稳产性对植物育种家非常重要,有许多育种家认为奋斗目标是品种的稳产性,对农民来说,品种稳产性比高产更重要。在西藏目前生产水平较低,管理粗放的条件下,品种稳产性显得十分重要。

(二)品种评价的发展

长期以来西藏农业科学技术落后标志之一是缺乏定量分析,表现在对品种评价上更甚,即对任何品种都套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进行定性评价;生产上选择品种要“因地制宜”也只是个原则,随意性大,可操作性很差。在组织区域试验过程中,对品种评价有个认识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3年之前尚没有开展全区性联合区域试验,只是根据各育种单位、生产单位占有的材料与对照品种进行简单对比,所得到的结论因受资料限制局限性很大,对品种评价只能凭经验而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第二阶段是1973~1983年,有了比较系统的区域试验资料,但对品种评价方法尚没有解决,只用品种在各地平均产量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只能得到品种平均产量信息,而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第三阶段是1984年之后采用了回归分析方法,用回归系数和离回归两个参数作为衡量品种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的定量指标,使对品种评价提高了一步。

(三)品种稳产性评价

1983年采用回归系数b和离回归平方和两个参数作为衡量稳产性指标后,对品种评价进入了定量化,防止了人为的随意性,使生产上“因地制宜”选用品种也具体化了。具体含义是:回归系数b=1、离回归平方=0的品种稳产性最好,适应性最广;b>1、离回归平方和>0的品种稳产性差,增产潜力大。实际含义是:b越大,离回归平方和越大的品种稳产性越差,对生产条件反应敏感,在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可获得很高的产量,而在低水肥条件下种植要减产;b<1的品种稳产性最好,但产量潜力不高,对生产条件反应迟钝,在生产条件差的地方种植也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产量。

对历年的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回归分析。冬小麦品种历年区域试验计算结果,肥麦b接近1,离回归平方和最小,从理论上说明了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好,是多年利用增产潜力大的原因。而对春青稞区域试验资料计算结果表明,昆仑一号是b>1,离回归平方和>0的稳产性差的品种,增产潜力大,但在大多数地方因受稳产性限制而未能大面积推广。藏青336等品种b<1,稳产性最好,至今仍在部分农区生产上种植。

辣椒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辣椒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1.农业生物学特性记载 1.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 1.2出苗期:全区有50%的幼苗出土。 1.3分苗期:3片真叶时分苗的日期。 1.4 定植期:实际定植日期。 1.5开花期:50%的植株开放第一朵花的日期。 1.6座果期:开花后有50%植株第一果实直径达1厘米左右时定为座果期。 1.7始收期:30%的植株第一果实达到商品成熟度。 1.8终收期:最后一次采收商品果的日期(6月下旬左右)。 以上调查项目均以月/日表示 1.9生育期:从出苗到终收所经历的天数,以天表示。 2.植物学特征记载 2.1生长势:强、中、弱。 2.2抗逆性:耐寒性、耐热性、耐旱性、耐涝性、抗虫性等。用强、中、弱表示。 2.3植株高度:地面植株基部至全株最高处。 2.4开展度:枝叶横展最宽处。 2.5叶色:黄、绿、深绿。 2.6第一朵花节位:从主茎基部第一真叶数到第一朵花着生叶片数(取10株平均,精确到0.1,不能用比如“1—2节”的形式表述)。 2.7果实横径:最宽部分为果实横径,盛收期取10个果平均。 2.8果实纵径:最长部分为果实纵径,盛收期取10个果平均。 2.9果形:羊角形、牛角形、灯笼形等。 2.10果青熟期色泽:乳黄、黄绿、绿、深绿。 2.11果肉厚度:盛收期取10个果平均,以厘米表示。 2.12果面特征:有无棱沟、皱缩、光泽及其它。 2.13单株果数:全生育期取10株商品果平均值。 2.14平均单果重:盛收期取10个果平均值。

2.15心室数:用个表示(取10株平均,精确到0.1个,不能用比如“1—2个”的形式表述)。 2.16商品性:好、较好、中等、差。 2.17风味:辣、中辣、微辣、甜。 2.18品质:好,较好,中,较差,差。 2.19调查每个小区杂株数,统计百分率。 品种纯度= 小区总株数-杂株数 ×100 小区总株数 3.产量记载 3.1 前期产量:指最早采收的参试品种始收后前20天的产量,以kg/667m 2表示。(前期一般可采收两次) 3.2总产量:各品种始收至终收的产量总和,以kg/667m 2表示。 注意:以商品果为采收标准,不能过早或延迟采收而影响正常产量。 4.病害记载 4.1辣椒病害调查种类主要是病毒病、灰霉病、疫病、炭疽病。 4.2调查方法:发现中心病株的第15天调查,要求调查三次重复的所有株数。 4.3病毒病 4.4辣椒病毒病单株病症分级标准 0级:无任何症状; 1级:心叶明脉,轻微花叶; 3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有时叶片出现坏死班; 5级:多数叶片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有时叶片或茎部出现坏死斑,或茎部出现短条班; 7级:多数叶片畸形、细长、或茎杆、叶脉产生系统坏死,植株矮化; 9级:植株严重系统花叶、畸形,或有时严重系统坏死,植株明显矮化,甚至死亡。 品种群体抗性分级标准: % 1009 )(???=∑调查总株数相对级数值各级病株数病情指数

加工番茄品种综合性状介绍

品种综合性状介绍 一、87-5 87-5生育期90-95天,其中从出苗到开花45-48天,从开花到成熟45-47天,株高50-60cm 左右,主茎着生3-4穗花后自封顶。87-5生长势弱,植株紧凑,分枝数5-6个。果实椭圆形,鲜红色,着色均匀一致。平均单果重60-7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茄红素含量10.5mg/100g,总酸含量5.3%,耐压力5kg/果,果实抗裂耐压耐贮运,单产可达5-10t/亩,抗病性中等。但随着87-5长时间大面积的种植,导致该品种在近几年出现了退化现象,并且逐年加重,主要表现在丛生株比例高,固形物含量降低,抗病性有所减弱,要想获得高产越来越困难。 二、屯河8号 屯河8号为优良早熟杂交品种,成熟期95天左右,其中从出苗到开花46-48天,从开花到成熟47-49天。株高70-75cm左右,株植生长势强,主穗着生3-4穗花后自封顶,分枝数7-9个。果实椭圆形,鲜红色,着色均匀一致。平均单果重80克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5.4%,茄红素含量12-13mg/100g,耐压力6kg/果,果实抗裂耐压耐贮运。屯河8号的抗逆性和综合抗病性都非常好,适应性强,丰产性非常好。一般情况下,产量可以达到6-8吨/亩。该品种综合性状非常好,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近几年在沙湾推广面积逐年攀升,现已成为我公司继87-5之后的第二大主栽品种。预计该品种在今后几年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石番15号 石番15号:石河子亚心种业公司,早熟杂交种,生育期90天左右。前期产量较高,成熟集中,果型较大,平均单果重90g左右,单株座果50个左右。果实从下到上,大小基本一致。建议保苗株数2500株。90cm地膜,一膜双行,株距35-40cm。前期控一下,后期促苗。 四、屯河3号 屯河3号为晚熟杂交品种,生育期105天左右。生长势强,主杆着生4-5个花序后自封顶。株高75-85cm,果实长圆形,深红色,无青肩,果实着色均匀一致,平均单果重70-8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5.2%,茄红素含量13.86mg/100g,耐压力6-6.5kg/果,果实硬度高,抗裂耐压耐贮运。综合抗病性好。一般亩产在5-7吨。要求亩保苗株数在2200-2400株左右 五、屯河45号 屯河45号是早熟杂交品种,成熟期92-94天,主杆着生3-4穗花后自封顶,植株紧凑,生长势中等,节间短,株高65cm左右。果实转红后成熟较快,成熟期集中,前期产量比例大。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70g左右,总酸含量最低 5.4%,耐压力 5.5-6kg/果,固形物5%,茄红素11-12mg/100g。屯河45号产量性状较好,一般可达5t/亩以上。该品种在早熟性、产量和品质性状方面表现都较好,但综合抗病性中等。 六、新红18号 新红18号生长势强。株高70厘米,节间稍短,座果稍集中;成熟期96天,较早熟;果实长圆形,深红色,平均单果重80克,果实硬,抗裂耐压耐贮运。综合抗病性好,抗逆性强。一般亩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并制定本办法。 1.2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是鉴定和筛选适宜不同玉米生态区种植的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新品种。 1.3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国家玉米品种审定和区域布局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管理体系 2.1 根据农业部授权,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导下,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实施。 2.2 各省级种子管理站有义务协助全国农技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组织管理。 2.3 根据我国玉米生态区划和生产实际,设置若干试验组别,分别委托主持单位组织实施。试验管理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各组主持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从事省级玉米区域试验组织管理经验,热爱本工作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组织能力,办事公道,能胜任本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章主持单位和承试单位的职责 3.1 主持单位的职责,一是根据本管理办法组织本组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并贯彻全国农技中心的试验指导意见;二是协助全国农技中心或根据其委托组织召开区试年会及试验考察;三是按时完成试验总结并对参试品种(组合)提出具体评价意见,以便

区试年会审核;四是制定本区的试验实施方案,提供给区试年会修改和确定;五是负责处理试验有关的日常工作。 3.2 承试单位的职责,一是严格执行试验实施方案;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试验田,田间管理要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并确保试验数据准确可靠;三是对参试品种作出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并按时完成年度试验报告;四是对试验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四章试验设置 4.1 根据玉米生态区的分布和生产实际,在全国玉米生态区设置若干个组别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相应配套的区试预备试验(引种试验)、生产试验、生产示范和品种展示,试验组别可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4.2 试验采用滚动式,预备试验1年,区域试验2-3年,生产试验1一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可交叉安排。 4.3 预备试验参试品种一般以50个左右为宜;区域试验每组一般8一12个品种(不含对照);生产试验需根据区域试验结果确定,一般不超过5个(不含对照)。参试品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增减。 4.4 预备试验全国安排30个左右试点,区域试验每组安排10个以上试点,生产试验每品种安排2个以上省、每省3个以上试点。 4.5 预备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小区面积12或15平方米,一般不设重复,对照依据区域试验的相应组别确定;区域试验小区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0平方米,各组设统一对照(CK1)和辅助对照(CK2)各1个;生产试验采用对比排列,一般不设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作为对照,密度根据品种特点和生产实际确定,每品种每试点面积不得少于0.5亩,田间管理略高于大田生产水平,施肥水平与大田生产相当。 4.6 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由主持单位通知育种单位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 4.7 对完成试验程序并推荐国家审定的品种,安排国家玉米品种生产示范。

西藏气候概述

西藏气候概述 佚名阅读次数:57 总体特点 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全年无夏。年总辐射量值高达5850-7950兆焦耳/平方米,比同纬度东部平原高0.5-1倍。 冬半年的主要气候特征 冬半年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多大风。西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除藏东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外,其他地区均低于0℃,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低于-20℃,海拔4507米的那曲还出现过-41.2℃的低温。 由于高差悬殊,使得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甚大。西部和北部地区从10月到翌年4月的月平均气温大都低于0℃,海拔低于4000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也有2-3个月。极端最低气温≤0℃的日数,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达250-280天以上,雅鲁藏布江地区约在100-200天,东南部地区则在100天以下。 冬半年降水稀少,空气干燥。除喜马拉雅山南麓和东南部外,11-4月降水量小于80毫米,不到全年降水量的12%,有的低于5%。相对湿度也很低,大部分地区都在30-40%之间,为全国最小值地区之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东南部雨雪较多,降水量可达150-300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以上。 受高空西风气流的影响,冬半年多大风。除东部横断山区之外,大部分地区全年≥8级的大风日数在5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地区可高达100-165天,风日多集中在冬半年。高原上空气密度小,在风速相同的条件下,风压较小,一般只有平原地区的60-80%。 夏半年的主要气候特点 是日照充足,气温凉爽宜人,降水集中,多夜雨和冰雹。 西藏空气稀薄干洁,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都比同纬度地区大得多。如拉萨平均年日照时数为3007.7小时。年平均总辐射7784.2光焦耳/平方米,故有“日光城”之美称。由于西藏高原海拔高,夏半年又正值雨季,最暖月平均气温大都在18℃以下,所以气温不高,凉爽宜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下的东南隅和雅鲁藏布江河谷为10-18℃,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羌塘高原地区在10℃以下,而海拔低于1000米的喜马拉雅山南翼的外缘低山地区,则全年平均气温≥10℃。 降水高度集中于夏半年,一般占全年的80-90%。东南低地一般从3月开始雨量增大,藏东和藏北部5月中、下旬雨季开始,雅鲁藏布江流域则从6月上、中旬进入雨季,日喀则西部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才开始进入雨季,阿里降水少,无明显雨季。 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迎风面,降水量多达1000毫米以上,其北麓和雅鲁藏布江之间的一狭长地带,年降水量却少于300毫米,为“雨影区”。 “高原夜雨”和多冰雹是西藏夏半年气候的又一特色。如位于宽阔河谷的拉萨和日喀则,由

西藏古木加康地区区域地质填图招标文件

R Rab[男子名] 拉布。R?o bert?? ,Rupert??? 等的昵称。 Rabb[英?格兰人姓氏] 拉布。Rober?t?? 的昵称 Rabbat?t s.[英格兰人姓氏] 拉巴茨?。取自父名,来源于Rabbit?t,含义是“拉比特之子”(so?n of Rabbit) 。 ?R abbie .[男子名] 拉?比。Rupert?? 的昵称?。 Rabbits拉比茨:取自?父名,来源于Rabbitt,含?义是“拉比特之子”(son o?f Rabbit)。.[英格兰?人姓氏] Rabbitt拉比特?:1 Rabb的昵称,而Rab?又是Robott的昵称,英格兰?人姓氏;2源自诺曼底人名+日耳?曼语,含义“忠告+信息”(co?u nsel+message),?英格兰人姓氏;3盖尔语人名的误?译,误意“猎犬”(hunter?)而误作“兔”(rabbit)?.爱尔兰人姓氏。 Rabbit?t e拉比特:Rabbitt的异?体,爱尔兰人姓氏。 Rabbi?t ts拉比茨:取自父名,来源于?R abbitt,含义是“拉比特?之子”(son of Rabb?i t)。Rabey .[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姓氏] 雷比。R?o by?? ↑2的变体 Ra?b ie .[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姓氏] 雷比。Roby?? ↑?2的变体 Rablan拉布兰?:Robert的呢称,英格兰人?姓氏。 Rablin拉布林:R?o bert的呢称,英格兰人姓氏?。 Rabone雷博恩:Rab?o ne的异体,英格兰八姓氏. ?R abson 拉布森:取自父名?,源自Rabb.含义“拉布之子?”(son d Rabb).英?格兰人姓氏。Raby [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姓氏] 雷比。R?o by?? ↑2的变体 Ra?c hael[女子名] 雷切尔。?R achel?? 的变体, R?a chel 雷切尔。来源于希伯?来语,含义是“母羊”(ewe)?昵称Rae?Ray?[女子名?]。Rackcliff拉克利?夫。Rackcliffe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ackcli?f fe拉克利夫:Ratclff?e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a?c kham.[英格兰人姓氏] ?拉克姆。住所名称,来源于古英语?,含义是“丘,干草堆+宅地”(?m ound,hayrick+h?o mestead) 。 Rac?k ley.[英格兰人姓氏] 拉?克利。住所名称,来源于古英语,?含义是“丘,或喉+树林,开垦地?”(mound,of thro?a t+wood,clearin?g) 。 Rackliff拉克?利夫:Rackliffe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ackli?f fe拉克利夫:Racklif?f e的异悻,英格兰人姓氏。 R?a dbone拉德博恩:Radb?o ne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 adcliff[英格兰人姓氏?]拉德克利夫。Ratclif?f e?? 的变体。 Radcl?i ffe.[英格兰人姓氏] 拉?德克利夫。Ratcliffe???的变体。 Radclyf?f e.[英格兰人姓氏] 拉德克?利夫。Ratcliffe?? ?的变体。 Raddie拉迪:?R eady的异体,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姓氏。 Rad?f irth拉德弗思·Radfo?r th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 adford.[男子名] [?英格兰人姓氏] 拉德福。住所名?称,来源于古英语,含义是“红+?津渡”(red+ford) 。? Radforth拉德福思:R?a dforth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adleigh拉搏利?:Radley的异体,英格兰人?姓氏。 Radley.[英格兰?人姓氏] 拉德利。住所名称,来?源于古英语,含义是“红+树林,?开垦地”(red+wood,c?l earing) Radmo?r e拉德莫尔:住所名称,来源于?古英语,含义“红+荒野”(re?d+ moor??),英格兰?人姓氏。 Radnedge拉德?内奇:住所名称,源自古英语,含?义“在红栎树旁”(at?? ?t he robur?? si?d e),英格兰人姓氏。 Rae?[女子名] 雷。Rachel???的昵称。 Raeburn雷?伯恩。住所名称,来源于北方中世?纪英语,含义是“雄狍+溪流”(?r oebuck+stream)?

3 个番茄品种耐瓜列当比较试验

3 个番茄品种耐瓜列当比较试验 : 摘要:以火箭盆为容器种植石番15、石红45和IVF3155 3个加工番茄品种,定量 接种瓜列当种子,根据瓜列当寄生数量比较3个加工番茄品种耐瓜列当能力大小;选择大田土壤瓜列当种子分布相对均匀的地块,划小区,种植番茄,调查瓜列当出土数量,根据瓜列当出土时间和出土数量的比较,验证3个番茄品种耐瓜列当能力。试验表明,石番15耐列当能力最强,石红45次之,IVF3155最易感列当。 关键词:番茄;品种;瓜列当;比较 列当是一种全寄生性杂草,其中寄生在番茄根部的是瓜列当[1],番茄被寄生后产 量降低、品质下降,在新疆、内蒙古的一些地区,加工番茄受其日趋严重的危害,番茄产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阻碍。番茄地瓜列当防治是一个世界难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大面积控制列当危害及蔓延。瓜列当没有根也没有绿叶,不能吸取土壤中的养分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靠产生的吸器从寄主根部吸取营养[2]。 不同寄主品种根际分泌物量和根部物理化学防御能力不同,寄主耐列当能力也不同[3]。种植耐瓜列当番茄品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列当危害,延缓土壤中列当种子数量的快速增长;易感瓜列当番茄品种也可作为瓜列当捕获作物种植,诱导瓜列当寄生后,在其开花之前便被毁掉,以减少土壤中的瓜列当种子数量。本文通过分析火箭盆盆栽试验和大田小区种植试验中瓜列当寄生出土情况,比较3个主栽加工番茄品种耐瓜列当能力,以为瓜列当灾区种植番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加工番茄品种:石番15(石河子开发区亚心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石红45 (新疆石河子蔬菜研究所提供)、IVF3155(中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盆栽试验 试验操作:选第二师农科所1支1斗7西端南边90 m2地块,该地块未有列当危害记录,原地取土过筛,筛孔大小为2 cm × 2 cm ,3月24日将筛好的土壤混拌猪粪(重量10 ∶ 1)、三料磷肥(重量100 ∶ 1),每盆10 kg混肥土,均匀混拌2.5 g列当种子,将土壤装进直径为30 cm、高为30 cm的火箭盆,火箭盆埋入地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现今的地壳结构构造和地表地质面貌是地质历史过程长期复杂演化的综合结果,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的演变,是多元多源地球动力学作用的产物,既主要受控于全球统一动力背景及其派生的区域动力作用,也不能排除可能是区域局部特殊动力作用所致,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信息。因此,在区域地质研究中首先要充分重视研究区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不仅避免“坐井观天”之弊,而且又能获取区域地质共性和差异性信息,为客观研究认识区域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奠定基础。 (一)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在现今的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它东邻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及其俯冲带,南接印度板块及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图2-1),恰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的特殊区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制约着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作用,并控制着中国大陆南、北有别,东、西差异显著的地质结构和构造面貌(图2-2)。 图2-1 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中国大陆 (引自金性春,1984) 1.离散边界; 2.转换断层; 3.俯冲边界; 4.碰撞边界 从地质历史角度分析,显生宙期间,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在其作用和影响下,形成了以海西造山为主旋回的古亚洲构造域;以燕山造山为特征的环(滨)太平洋构造域和以喜马拉雅造山为标志的特提斯构造域

(任纪舜等,2000,图2-3),经历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表2-1),与其相应,形成中国西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的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铸成现今的地壳结构和地表地质面貌。在全球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显生宙构造突出显示古亚洲构造域的小陆块群的复杂聚合、增生形成统一古大陆,并在此基础上,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改造的强烈活动性。在全球古陆块和造山带分布图上,中国大陆内的小型古陆块的发育表现得尤为显著(图 2-4),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有别于世界其他大陆的独特性。

全国烟草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烟草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引种与推广应用的中间环节,其任务是鉴定品种(系)的应用价值、抗病性及其适应区域,是品种审定和实行品种布局的主要依据。为了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试验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试验组织 第二条全国烟草品种区域试验,由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组织并委托指定的单位主持实施。 第三条全国烟草品种区域试验实行统一安排,两级区试。省内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由省公司组织实施。大区试验由全国主持单位和省公司协商确定。 第四条主持单位的任务是:制定区试方案,检查区试方案落实及试验工作,协调解决试验中的有关问题,汇总试验总结报告,向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和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报告工作。

第三章试验点的设置 第五条全国区域试验点应根据烟草区划和适宜种植区域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设置,人员和单位应相对固定。具体要求是: 1.具有区域生态条件的代表性。 2.领导重视,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相当的试验生产水平。 3.有相对固定的试验地点,相应的水利条件和试验生产设施。 第四章参试品种 第六条参加全国区域试验的品种具体要求是: 1.经省级组织二年以上区域试验表现优异的优良品种(系)。 2.虽未经省级组织区域试验,但具备省内连续两年试验的完整资料,表现优

良的品种(系)。 3.从国外引进,经检疫试种,表现优良的品种(系)。 第七条生产试验的品种,由区域试验主持单位推荐并提出承试地区。 第八条参试品种(系)必须保证品种的纯度和种子质量。 第五章申请程序 第九条全国区域试验品种(系)实行申请审批制度。 1.引进品种或育成品种(系)的单位填报参试品种(系)申请书,并提供包括品种(系)来源、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性等材料。ⅴ 2.区域试验主持单位签署推荐意见。 3.未组织省级区域试验的申报品种(系)由所在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签署推荐意见。

西藏地区区域气候分析

实验二:区域特征分析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本次实验主要是对西藏地区的气候进行分析,根据老师所给的西藏地区的是个县的已有的数据(包括降雨量,蒸发量,大风数等)分析这些因素在西藏地区的差异,时间以及空间的分布规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摄氏度,增温速率为0.22摄氏度/10a.而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特殊的热动力和动力循环而形成的天气气候系统对我国、亚洲乃至全球气候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本实验将主要也将通过青藏省安多等十个县市的气候数据,对青藏部分地区1966至1999年的气温、降水、大风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气候要素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西藏地区的各个要素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得出自己的分析的结论并且分析自己的结论,探讨形成的原因。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包含冰川、积雪、冻土、森林、草原、荒漠和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它深刻的影响了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环境的演化,被视为南极和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地区面积辽阔,地势高,气候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气温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压低;温度、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西北部风大沙多。 西藏高原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面积 122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大致地理坐标为北纬26°52′—36°32′、东经78°24′—99°06′。东临四川,西连克什米尔高原,北靠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南部横亘着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被众多巨大的山脉所怀抱,奔流着无数湍急的江河和湖泊,由于地形复杂形成了各区域独特的气候类型。西藏地区气候区域大致分为5个,分别为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西藏东南部、西藏中部、西藏的南部边缘地区。 根据提供的西藏省十个县市(包括安多、班戈、波米、昌都、改则、贡嘎、拉萨、林芝、芒康、日喀则等)1966-1999年的历年大风日、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等数据(年蒸发量数据拉萨地区没有,故没作为选择要素),选取上述三个要素作为气候分析的因子。由于部分地区数据不全,故在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时选取1980-1999这20年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本实验将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分别分析1980-1999年(20年间)间各县市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年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 特征。 2.对1966-1999年各县市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大风日数进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总结变 化规律。 3.利用提供的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大风日数以及蒸发量等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 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spss,Arcgis软件,计算机

西藏自治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施细则(试行)

西藏自治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 施细则(试行)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15年12月

目录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总则 (1) 3 基本要求 (2) 4 调查区分级 (3) 5 调查方法 (5) 6 地质环境调查 (9) 7 滑坡灾害调查 (10) 8 崩塌灾害调查 (13) 9 泥石流灾害调查 (15) 10 不稳定斜坡灾害调查 (18) 11 地面塌陷灾害调查 (19) 12 地面沉降灾害调查 (20) 13 地裂缝灾害调查 (21) 14 潜在溃决冰湖调查 (21) 15 冻土灾害调查 (22) 16 河岸坍塌灾害调查 (22) 17 地质灾害链调查 (23) 18 避险搬迁安置调查 (23) 19 治理工程复查复核 (24) 20 设计书编写和成果报告编制 (25) 21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27) 附录 A (29) 附录 B (42) 附录 C (43) 附录 D (44) 附表一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记录卡片 (50) 附表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成果汇总表格式 (51)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

农作物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试验的有关定义、试验设置、品种、试验田选择、田间设计、栽培管理、记载、抗性鉴定、米质检测以及汇总总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和省级水稻品种试验,其他品种比较试验、引种试验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17891 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试验品种 testing variety 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适当名称的水稻群体。本标准中的试验品种包括常规稻和杂交稻。 3.2 对照品种 contral variety 符合试验品种定义,在生产上或特征特性上具有代表性,用于与试验品种比较的品种。 3.3 品种试验 variety test 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是指在同一生态类型区的不同自然区域,选择能代表该地区土壤特点、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生产水平的地点,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鉴定试验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米质、抗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托普云农测产考种箱)从而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的试验。生产试验是在区域试验的基础上,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等进一步验证的试验。 4 试验设置 4.1 试验组 4.1.1 季别:分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和一季稻(包括中稻和一季晚稻)。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814459759.html,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作者:达琼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2008年至2014年西藏雷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西藏地区的雷 暴气候特征以及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是我国雷暴日数较多的地区,通过本次调查显示,该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在56.3d左右,尤其是那曲地区年均雷暴次数已经超出80d,在夏季雷暴气候对西藏地区的农业、航空、通讯、交通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此,作者主要通过对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对预防雷暴危害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23-01 近些年来,雷暴危害受到诸多国家的重视,而且,雷暴危害也被列为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对很多行业的发展以及正常运行都造成极大的影响。雷暴主要是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所产生,经常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天气灾害,危害性极大。为了对雷暴危害的预防和控制,很多专家主要针对一些高原地区、西北地区等进行了雷暴气候的研究,并从多个角度认识雷暴气候。作者主要利用2008年至2014年西藏地区雷暴观测资料的调查,来对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一、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根据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的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2008年至2014年)主要对西藏地区划分为四个区域(如图1所示),再对每个区域的雷暴情况进行详细划分[1]。Ⅰ区主要为强雷暴区域,主要包括那曲、江孜、浪卡子、当雄、索县、安多等,主要以那曲地区为主,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已超出80.5d;Ⅱ区主要为多雷暴区域,主要包括日喀则、班戈、隆子、嘉黎、丁青、加查、拉孜、泽当、申扎、拉萨等,主要以拉萨为主,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超出50.8d;Ⅲ区主要为中雷暴区域,主要包括昌都、改则、南木林、尼木、定日、芒康等,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超出32.4d;Ⅳ区则是与其他三个区域相比,雷暴日数相对较少的区域,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不超过24.1d,该区域主要以南部边缘地区、阿里大部、左贡、林芝地区东南部、波密等,其中波密是平均每年雷暴日数较少的区域,自2008年至2014年,波密的雷暴日数年均6.8d。 二、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规律

荷兰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目录 摘要 (1) 1 材料与方法 (3) 1.1供试品种 (3) 1.2 试验方法 (3) 2 结果与分析 (5) 2.1不同硬质番茄品种物候期比较 (5) 2.2不同硬质番茄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 (6) 2.3不同硬质番茄果实品质比较 (7) 2.4不同硬质番茄品种丰产性比较 (8) 3 结论 (9) 参考献 (10) 谢辞 (11)

荷兰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引进5个荷兰番茄品种百灵(73-583)RZ F1杂交种,格利(73-516)RZ F1杂交种,百利(Beril) RZ F1杂交种,格雷(73-571)RZ F1杂交种及劳斯特(73-409)RZ F1杂交种在伊犁州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百灵为对照对这5种硬质番茄的物候期、植株性状、果实品质及丰产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格雷和格利在物候期上稍短一些,同时采收时间较长;果实品质上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较高,营养价值高;产量均较百灵高。这两个品种在伊犁州日光温室栽培不仅生长势好,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产量也很高,可以作为优良新品种在伊犁州的日光温室中广泛栽培种植。 关键词: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Comparative Test of the Dutch tomato varieties Gu Ningning Abstract:In this study,through introduction the five Dutch tomato varieties of Braun (73-583) the RZ F1 hybridsLao,Gregory(73-516) the RZ F1 hybrids, (Beril) the RZ F1 hybrids, Grey(73-571) the RZ F1 hybrids and Lao Site(73-409) RZ F1 hybrid to the Species comparison test in the Yili state facilities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Braun for control phenology of these five kinds of hard tomato plant traits, fruit quality and high yieldthe.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y and Gregory on the phenological phases are slightly shorter, while harvesting a long time;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higher organic acid content in fruit quality, high nutritional value; yield compared with Braun. The two species not only in the greenhouse cultivation of Yili Prefecture

西藏区域地质学

第一篇 地层 一、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最高的高原 2、世界最年轻的高原 3、高寒气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4、冰雪和寒冻风化作用的普遍性 5、对现代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性 6、植被演替的多样性 7、土壤的发育具有年轻性, 近期发育的恶化性和发生上的多元性 二、地貌的基本特征 广阔的高原面、巨大的山系、宽广的谷地与深邃的峡谷、地势有西北向东南倾斜 三、西藏地貌主要分为三个地貌区单元: 藏南山原湖盆谷、藏北高原湖盆区、藏东高山河谷区 四、主要地貌类型 山脉 高原 峡谷 河谷平原 五、区域地质: 是指某一范围较大的地区地质单元、 构造带或者图幅内的岩石、 地层、 构造、地貌、 水文地质、矿产及地壳运动和发展历史等基本地质单元。 六、 根 据地层(包括基底)发育情况、沉积环境及沉积建造、生物面貌及生物区系,结合 地质发育历史,采 取综合地层分区方案,将西藏地层划分为 4 个地层区、 21 个地层分 区。 一 、喜马拉雅区 西瓦里克分区、 高喜马拉雅分区、低喜马拉雅分区、北喜马拉雅 分区、拉轨岗日分 区、仲巴——曲松分区。 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 雅鲁藏布江分区、拉萨——波密分区、比如——洛隆 分区、措勤——申 扎分区、班戈分区、木嘎岗日分区。 三、羌塘——昌都区 羌南分区、羌北分区、类乌齐——左贡分区、昌都分区、江达 分区、喀喇昆仑分 区。 四、南昆仑——巴颜喀喇区 若拉岗日分区。涌波湖——向阳湖分区、南昆仑分区。 七、西藏三叠系地层有何特征?地史有何特征? 地层特征:西藏的三叠系分布很广,层序完整,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 样,岩相复杂。不仅是我国研究三叠系最为理想的地区之一,也是特提斯 - 喜马拉雅构 造域研究三叠系重要的地区之一, 而且具有联结东欧、 西亚和东南亚的三叠系极其关键 的位置。 地史特征:华力西运动使西藏的古地理和构造状况发生了不同于古生代的变化。在 南回归线附近,逐步脱离冈瓦纳南亚大陆,向着台地——坳陷槽体系发展。 八、西藏侏罗系地层有何特征?地史有何特征? 地层特征:西藏的侏罗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以海相沉积 为主,兼有陆相和海、 陆交互相沉积。含磷、煤、石膏、油页岩、铜、铁等矿产。 地史特征:侏罗纪时期,横亘于西藏中部的冈底斯 - 念青唐古拉古隆起大致将境内 的侏罗纪特提斯划分为南、北两支主要的海域。北支主要以班公错 - 丁青海槽为主,包 括羌塘地区及班戈地区、比如 - 洛隆等地的侏罗系沉积;南支则以雅鲁藏布以南喜马拉 雅区的侏罗系 区域地质学 第一章 概述 —1— -Z T 第二章 Ze/r' 、.、、特殊群 「/口 Z 、 第五章 志留系 第六章 泥盆系 第九章 三叠系 第十章 侏罗系 第十三章 第四系 第三章 震旦 - 寒武系 第四章 奥陶系 第七章 二叠系 第八章 三叠系 第十一章 白垩系 第十二章 第三系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西藏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西藏隆子县的玉麦乡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脉北麓,面积3644平方千米,2017年底人口为32人.该乡南部地区被印度侵占。1983年至今,乡长桑杰曲巴及其两个女儿守望着这片国土,护卫着五星红旗,下图为玉麦乡位置及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下列正确描述玉麦乡气候特征的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丰富 C. 全年气温较高,干湿季较明显 D. 冬季较寒冷,降水集中于冬季 2. 导致玉麦乡的对外公路不够通畅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势高,空气含氧量低 B. 地形的起伏较大 C. 大雪封路和泥石流频发 D. 地震、崩塌频发 【答案】1. B 2. C 【解析】 1. 玉麦乡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因此年均温较低;同时据图分析可知,印度洋暖湿气流沿玉麦河谷北上,遇到高山阻挡,造成玉麦冬季多雪、春夏秋三季多雨的气候特点,因此降水较丰富。故选B。 2. 交通对外不够通畅应从沿途遇到的困难考虑。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冬季多雪,降水丰富的特点,因此冬季常大雪封路,且降水多,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泥石流多发。故选C。 冈底斯山脉的次高峰冈仁波齐峰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海拔6638米),形似金字塔,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于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两湖相距不远且有地下水道连接,前者是淡水的“圣湖”,后者却是咸水的“鬼湖”。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 冈仁波齐峰南坡白雪皑皑而北坡积雪较少,关于其成因的推测,合理的是 ①北披坡度更陡②北坡光照更强③南坡风力更大④南坡降雪更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 冈仁波齐峰至今无人能(敢)登顶,其原因最可能是 A. 自然原因--位置偏僻 B. 政治原因--军事禁地 C. 宗教原囚--宗教圣地 D. 技术原因--坡度太陡 5. 与拉昂错相比,玛旁雍错盐度较低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 湖面风力较大 B. 有湖水流出 C. 汇入淡水较多 D. 蒸发量较小 【答案】3. A 4. C 5. A 【解析】 4. 从地貌因素来看,山地坡度越陡,积雪越易下滑,越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高,故①推断正确;北半球山地北坡光照比南坡弱,故②错误;风力越大,越不利于积雪的保存,故③推断错误;南坡为迎风坡,降雪比北坡多,故④推测正确。故选A。 5. 阅读材料可知,冈仁波齐峰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因此,冈仁波齐峰至今无人能(敢)登顶的原因最可能是宗教原因。故选C。 6. 两个湖泊狭长的水道沟通,玛旁雍错汇入河流较多,且水体又是流向拉昂错,相当于是拉昂错水体来源之一;拉昂错相对封闭,加上蒸发量大的原因,造成了拉昂错的盐度比玛旁雍错高。而与湖面风力大小关系不大。故选A。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的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藏南地区,与青藏高原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这里地壳垂直抬升与水平位移共同作用,地形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墨脱气候温和,年降水量3000~4000 mm。墨脱公路嘎隆拉雪山隧道时常发生透水事故,严重影响

农科所加工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2014年农科所加工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一、试验目的: 培育筛选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为突破口,以新品种的更新替换发展为导向,通过品种带动九师产业生产力持续长久的总体发展目标。 二、供试品种 1.享氏3402(ck) 2.享氏2206 3.屯河8号 4.屯河41号 5.嘉玉9号 6.嘉玉6号 7.天宏843 8.武番8号 三、试验地点:农科所试验地。 四、试验类型:区域性品种试验。 五、试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1)随机性原则:同一种试验作物各品种随机排列 (2)重复性原则;在小区试验中,重复是减少误差和自由度的重要保证。同一种作物试验设重复3个。 (3)区域控制原则:为遵循这个原则,①、试验地选择肥力较好,均匀平整的地块;②、因为品种属性的发挥有其特定性和条件性,为更好展示品种特性,需要更精细的管理和技术。 六、实验设计 区域试验设于团结农场,试验采用对比试验方法,试验设三重复,随即排列,试验净面积355.2平方米,24小区,每小区面积14.8平方米,每膜上行距50厘米,株距45厘米,膜间行距70厘米,种植方式采用膜下加压滴灌育苗移栽,理论株数为2470/667米。筛选适宜我区种植的质优、丰产及抗逆性(抗寒性)好的番茄品种。 七、板椒品种区域随机排列设计示意图 东

保 护行 1 2 3 4 5 6 7 8 保护 行 4 7 2 6 1 8 3 5 6 8 3 4 5 7 2 1 1.享氏3402 2.享氏2206 3.屯河8号 4.屯河41号 5.嘉玉9号 6.嘉玉6号 7.天宏843 8.武番8号 八、试验调查内容及数据的取得 1、样点的选取:每一品种每一重复定植后随机选取5个点,加工番茄每点双行长2米,做定点调查点。 2、调查内容:生长势、生育期、基本苗、收获株数、样点产量的统计及品种生物学特性等。 3、每一试验设试验牌和定点样点牌,这样有利于调查和宣传。 4、试验调查内容要全而及时,能反应试验的基本实施情况。 九、试验地情况 试验设在农九师农科所试验地(农九师团结农场4连),土壤为壤土,前茬作物甜菜,,肥力一般,地势平坦,灌水便利。2013年秋翻施 西 南 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