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金融资产持有动机研究 (3)

公司金融资产持有动机研究 (3)

公司金融资产持有动机研究   (3)
公司金融资产持有动机研究   (3)

公司金融资产持有动机动机研究

摘要

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行为现阶段看来是一个普遍性的企业性行为,在我国研究时间并不长,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表现尤为明显。2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与之有关的会计法规也在不断改变,与此同时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方式在我国逐渐生长,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会计信息失真。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资本金融市场的动机、契约债务动机以及符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动机,在我国的各大上市公司中,有一种动机表现十分抢眼,就是资本市场的动机,即主要动机。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采用的方法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会计准则应计项目的调节、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构造真实的经济交易亦成为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主要方式。而我国资本市场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资产减值预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

本文解释了与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相关的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自我定义、发展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论基础。然后在文章的主要部分,具体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主要动机及其采用的主要方式。最后在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选取2009-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采用受欢迎的频率分布模型方案,对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总资产收益率两大财务指标进行逐个配比研究,利用实例证明了我国现有上市公司中很大程度上是存在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现象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首次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总净资产收益率两大指标相配比的研究方法,二是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验证出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行为是存在的。

关键词: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动机与方式;;实证研究分析

ABSTRACT

At present,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seems to be a universal enterprise behavior. It has not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but it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China's economic system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nd the accounting regulations related to it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wa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is growing gradually in China. The serious consequence is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motiv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are various, mainly the motives of capital financial market, contractual debt and political motives in line with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Among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one motive is the motive of capital market, that is, the main motive. There are many way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The adjustment of accruals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calculation of assets impairment reserv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 economic transactions are also the main way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The main ways 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are asset impairment preparation, asset restructuring, debt restructuring and so on.

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related to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including the self-defini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basi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Then in the main part of the article, the main motivation and the main wa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Finally, in reference to 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results,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data of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from 2009 to 2012, and used the popular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odel to study the ratio of return on net assets and return on total assets one by one. Using examples, it proved that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in the existing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o a large extent.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lies in: firstly, the research method of matching the two indicators of return on net assets and return on total net assets is adopted for the

first time; secondly, the exist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of listed companies is verif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research.

Key words: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motivation and mode; empirical analysis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1.2研究意义 (4)

1.3文献综述 (5)

1.3.1 国外研究现状 (5)

1.3.2 国内研究现状 (6)

1.4研究思路 (6)

第二章相关的理论基础 (6)

2.1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定义 (6)

2.2 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产生的理论 (7)

2.2.1企业契约理论 (7)

2.2.2代理理论 (7)

2.2.3信息不对称理论 (7)

2.3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与盈余操纵 (7)

第三章金融资产持有动机现状与动机 (8)

3.1 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结构 (8)

3.1.1交易性金融资产 (8)

3.1.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8)

3.2 金融资产产品类别特征 (8)

3.2.1科目设置 (9)

3.2.2初始计量 (9)

3.2.3持有动机期间 (9)

3.2.4资产的减值 (10)

3.2.5资产的最终处置 (11)

3.3 金融资产类别与持有动机动机的关系 (11)

3.3.1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动机 (11)

3.3.2资本市场动机 (11)

3.3.3契约动机 (12)

3.3.4政治成本动机 (12)

3.3.5其他动机 (12)

第四章实证研究分析 (13)

4.1 实证研究分析基本思路 (13)

4.2 实证研究设计 (13)

4.2.1实证模型方案设定与变量定义 (14)

4.3实证结果研究分析 (14)

4.3.1 描述性统计结果研究分析 (14)

4.3.2 实证回归结果研究分析 (15)

4.4实证小结 (17)

第五章结果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整体是指企业对会计准则的条件下,经过外部的报告控制或内部调整企业的管理当局。现代会计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的世界性研究课题,有很多年的研究历史的热点研究课题。因此,有关金融资产方面盈余模式的管理,其研究内容加较为匮乏,从本质上讲,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本质虽然说以操纵利润为基础,但使用违法的操纵手段进而实行诈骗,会使得人为地增加或减少利润,而在可允许的适当的会计政策的范围之内,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便可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漏洞,寻求更有利的财务业绩。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整体体制不断革新,有关证券市场方面的相关管理,不断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进行调整,我国大多中小企业,在进行重要投资依据的同时,以会计信息为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依据,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大多数投资者做出重要投资决定的基本依据,更是政府以及资本监管部门进行监管调控,保护资本市场的重要依据,上市公司的盈余对整体市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内的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危害,但我国上市公司却普遍存在着滥用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现象,从这一点来看,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已经超出了合法性的范畴,它使得会计信息没有了真实性和客观性,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也会干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使他们无法对企业现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错误的决策会导致企业的利益相关的人利益受损,且最终会导致市场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

由于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特点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如何从整体上准确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造成上市公司进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动机是什么?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主要经过哪些方式进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是否经过可控制性应计项目进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本文进行探讨的重点。

1.2研究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分析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与市场,与操

纵之间的关系,并经过这个关系,彻底的研究分析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动机,以及未来实现这个动机他们所需采取的方式,并建立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可控性定义来对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更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市场中企业契约理论和代理理论对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影响和调节,试图从各个方面研究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丰富我国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基本理论研究。首先,对于限制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盈利质量,增加会计信息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并为投资人提供决策信息。研究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动机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解决或减少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其次,本文研究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主要方式,对于监管机构制定合法的监管程序和方法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使得监管部门及时准确的发现哪个公司存在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行为,规范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促进证券市场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1。

1.3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国外有关金融资产盈余的相关文献研究主要开始于20实际中叶,本文通过梳理其中Healy2筛选了在1980年美国前25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的94家样本方案公司,如果该公司奖金计划是基于会计盈余探索,管理层可以经过当局试图控制应计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和会计政策,设法增加其股息。希利认为公司的奖金计划,如果设定的目标过剩或红利下限,并且企业盈利超出原有奖金的奖金上限或低于下限,当局就将操作的可控性的应计项目,以此减少目前的顺差,利用应计旋转功能在今后的项目中,直到后来实现提高盈利增加股息的目的;如果当原奖金的企业盈利,其中下限,当局将利用应计项目,以改善目前过剩的可控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奖赏功能。

1魏明海.盈余管理模式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37-42.

2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模式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机方面,首先,就目前市场整体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机制还存在相应的问题,譬如大多企业发展的相应监管机制主要以迎合政府发展为主,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蒋义宏、魏刚对我国上市的公司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主要动机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新三大假设即"扭亏为盈”、“利益配股资格”以及“高价发行”陈晓、戴翠玉经过研究发现,亏损公司通常采用关联交易活动和重组活动来进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这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太相符,西方学者认为上市公司进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操纵性应计利润法,但是这种方法对我国亏损公司的扭亏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我国的亏损上市公司对这种方法的运用较少。

1.4研究思路

本文以金融资产持有动机相关的研究为文献基础,围绕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和经营资产结构失衡这一重要特征事实,利用2017—2018 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按照“现状研究分析——影响因素——传导机制——经济后果”的研究思路,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持有动机动机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分析。

第二章相关的理论基础

2.1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定义

有关资产盈余的定义学术界的看法尚未统一,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提出认为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者在不触犯法律和会计准则的情况下,企业操纵者对会计报表进行人为的修饰,从而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判断力。本文认为,应该对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有一个中立的态度,盈余操纵和欺诈不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影响是双向的,虽然它粉饰财务报表,经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财务报表的盈利调整,从而影响用户的决策,但管理层经过合法的会计收益调整,有利于公司提高管理效率、完善公司设施,引进人才,此举有利于公司的发展,这对于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员工或者国家(市场经济)都是一种鼓励。尤其是对于企业所有者,他们会对自我进行一种积极暗示,努力发展企业规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经济水平,赢得了所有投资者以及股民的支持。所以说,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是一把“双刃剑”。

2.2 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产生的理论

2.2.1企业契约理论

企业契约理论提出,企业是有关利益者的集合体,在此关系之中,投资者与债权人提供相应的资金,企业管理者提出战略发展协议,政府扮演的是监管的角色,企业监管者依据合同向各个契约者提供相应的利益,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额经济生态圈。

2.2.2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顾名思义,企业扮演的代理人的角色,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进行的相关的委托代理,代理理论中的关系包含多种,内部管理关系,员工与当局等。

2.2.3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譬如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的制约影响,各主体之间的拥有信息量完全不对称,造成了信息的部队称,当代会计信息的产生,首先需要对信息的不对称进行合理的消除。

2.3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与盈余操纵

适度的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行为有助于加强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稳定,并防止股票价格显著波动的发生,而且也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5]。但是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不合理行为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引发资本市场失灵,而不是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因此,适度和过度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行为之间存在区别。下图就说明了盈余操纵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具体关系。

图2.1 盈余操纵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关系

第三章 金融资产持有动机现状与动机

3.1 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结构

3.1.1交易性金融资产

有关交易性金融在资产,其主要目的实在短时期内获取相关利益,主要包含金融管理中可辨别的一部分内容,同时具有相关的合理方式证明企业的合理性交易证据,我国以国际额交易为基准,对其进行相关界定,有关交易性金融的主要内容指从价格及交易保证的短期波动进行的获利收购行为,其主要目的实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相应的利润。

3.1.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主要内容包含可以被出售的非衍生的金融资产,其中包括企业购买的二级市场的股票、基金、同时,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整体目标不够明确,在时间的界定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此两种金融产品都涉及到基金、股票等方面,但在且持有动机期限方面,其时间规定一年以内。

3.2 金融资产产品类别特征

有关金融资产产品类别的区别,在以下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本文以此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 盈余操纵 欺诈性

非欺诈性

适度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

合法手段

违法手段 过度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 盈余造假

3.2.1科目设置

在科目设置方面,企业将其分为成本及公允有效价值变动,同时,在金融资产的一级科目下设置了四个二级明细科目,其主要目的是在后期的整体核算过程中出现相应的差异性,主要包括相关的成本信息,对整体利息的一个调整,以及公允有效价值的变动,最后还包括应计利息。

3.2.2初始计量

初始计量主要是指相关金融资产的初始会计信息。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付款包括已过期但尚未收到的债券。已宣告但尚未发行的利息或股息,应单独列示,确认为应收款项,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不计入金融资产交易成本。初始进入相关金融资产时,有效价值为资产的公允有效价值与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债券投资的初始值为债券的面值,差额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二级主体的利率调整,如果支付的价格包括在支付利息之前尚未收到的债券的利息,或已经宣布但尚未支付的股息,则还单独确认为应收款项,并不构成其初始有效价值。

3.2.3持有动机期间

首先是公平有效价值的变化。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

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除外币差额和减值损

失外,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转入当期损益。前者的公允价值和有效价

值的变动计入损益的公允价值的损益。后者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

权益类别的“资本公积”。

第二,确认分红。因动机持有金融资产期间赚取的现金股利或债券

利息,计入“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被投资单位在其动机期间申

报现金股利的,按照股份份额计算投资收益,计入“应收股利”科目,

并计入“投资收益”科目;在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摊余成本与实

际利率的乘积计算,利息收入扣除,借记“应收利息”或“可用金融资

产- 应计利息”(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主体,记入“投资收益”(按摊

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科目,差额借入或贷记“可用金融资产- 利息

调整”科目。

3.2.4资产的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途径的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需要检查除以公允有效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有效价值,证明该项金融资产出现的减值是合理的,就应当计提减值预备。因此,金融资产中的持有动机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货款和应收款项都应计提减值预备,以公允有效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计提减值。

公允有效价值的下降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经过“公允有效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来反映的,资产的减值经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来反映,都能给利润带来同向的影响,所以不需要再计提减值。而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不是发生减值,理应注意造成该金融资产公允有效价值下降的原因是否是持续性的。普遍情况下,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有效价值发生较大程度的下降(一般是指等于或者大于20%的情况),或者综合考虑了所有可能的因素之后,预计造成下降的原因是

连续性的(一般是指等于或者大于6个月的情况),就可以判断为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需要确认减值损失。确认发生减值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来累计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都应予以转出计入到当期损益中。

3.2.5资产的最终处置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取得的损益,为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实际收到的款项,去除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后的差额。并将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动机期间已经确认的公允有效价值变动净损益结转到投资收益中。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与处置部分相对应的金额从所有者权益中的公允有效价值变动累计额中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3.3 金融资产类别与持有动机动机的关系

3.3.1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动机

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它是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其目的所在。本文在对于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进行梳理之后得出,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其他动机。

3.3.2资本市场动机

资本市场是公司获得低成本资金的主要渠道,但是其准入机制的缺陷限制了很多企业的进入。上市公司只有达到了一定条件之后才能够进入该市场。当然对于这些条件,都可以采用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形式进行规避,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限制条件是盈余指标,这是很多公司进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程序:

首先,IPO 阶段。《公司法》对申请上市的公司有严格的要求,该公司必须要盈利,连续三年申请上市。因此,为了达到上市资格的公司将需要大量的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策略使该公司能够满足法案的要求,为了获得上市资格。

其次,有关配股阶段。为了实现“安全功能”的要求,许多上市公司将采取

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来调整的ROE和ROA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水平,为发行新股份配售及指标来衡量集中的净资产收益率。对于合规的方法,上市公司将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来满足盈余年度计划。

第三个是增发新股阶段。增发新股需要与承销商进行密切沟通,而这期间就隐藏很多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行为的可能。经研究发现,发行三年内的上市公司存在发行和分配后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行为,并且它可以被操纵,营业利润迹象非常明显,而在随后的几年,没有明显的证据来证明存在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行为。

最后,暂停上市阶段。《公司法》规定连续三年以上亏损则应该特殊处理,如果没有损失过了一段时间,其上市地位的终结。陆桥(1999)的研究表明一个显著减少上市公司占现象的存在,在第一个会计年度亏损的财报,而在此前一年的年度亏损,盈利存在的情况下显著升高,提示一个上市公司,以避免连续三年亏损,采用一定的会计手段的会计处理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

3.3.3契约动机

公司的本质是建立一系列合同。为了实现各种合同条件,公司必须依赖某些标准,即会计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行为的出现提供了依据。债务合同是商业活动中最常见的合同。对于提供资金的公司而言,为了降低风险,他们经常指向公司的财务报表,并创建一系列与合同限制和会计相关的数据,以确定公司是否有能够保障的债权人他们的偿付能力。因此,如果企业想要获得长期资金并应对企业的偿付能力,就必须将其控制在更好的水平。如果企业处于资金不足但迫切需要资金的情况下,那些不得不面对公司的债权人将进行欺诈以粉饰这些陈述。因此,建立企业债务合同是为了实施资本金融资产收益管理模式。

3.3.4政治成本动机

政治成本是指由于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某些特殊行业的剩余信息成本。一旦这些行业的会计盈余信息超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将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这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在政治动机的驱动下,业务经理将使用金融资产收益管理模型根据不同的政府政策管理自己的收入信息。例如,一些大公司,垄

断企业和战略企业的利润很高,这将吸引政府和公众的注意。出于政治原因,政府将制定一系列新的税收政策来遏制这些行业。为了避免这些政治成本,公司经理故意减少他们的利润,并将他们的部分收入推迟到明年,给公众一个非盈利的行业形象。

3.3.5其他动机

公司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合理规划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同时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营,确保股价稳步上涨。实现这些目标不仅与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关,而且与公司有效价值的最大值有关。公司经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公司的长期发展计划,而不是关注当下的成败。当然,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导致企业盈利增加,但同时也会导致企业现金流出,这将增加公司的业务风险,使投资者失去对企业投资的兴趣。

第四章实证研究分析

4.1 实证研究分析基本思路

金融资产,动机动机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企业金融资产是否得到更好服务的重要因素。考虑到当前金融资产与中国经营资产回报之间的巨大差异。其中,持有动机的动机可以理解为企业利用资金投资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使企业能够有效发挥金融资产的“储备”功能,解决经营资产投资问题。面临财务困难。问题不足,还要通过产业与金融相结合,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以有效缓解企业在规模扩张过程中面临的财务约束;替代动机是指公司减少经营活动的资源。考虑的是转向具有高动机回报率但与其自身业务没有密切关系的金融资产,其目的是获得高回报率。金融资产。因此,本节将从融资约束动机和替代动机两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的关系。

4.2 实证研究设计

本节以 2007—2016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方案,实证研究分析了公司金融资产持有动机动机。

4.2.1实证模型方案设定与变量定义

参考邵帅和吕长江(2015)、邵毅平和虞凤凤(2012)以及王红建等(2017)的研究设计,本文使用以下计量模型方案对上述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其中,被解释变量 TobinQ 表示企业有效价值,等于公司股票市价与债务账面有效价值之和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解释变量financial表示企业各期期末金融资产余额与总资产的比值,FC表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强弱的虚拟变量,Replace表示企业替代动机强弱的虚拟变量,Control为控制变量组。表示随机干扰项。式(6-1)用来检验企业的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在不同融资约束程度下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式(6-1)中的预估系数3显著为正,说明对于融资约束程度越强的公司而言,其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的正向相关的关系越显著,支持了假设1的成立,同时也说明企业更多是出于融资约束动机来分配金融资产,若3不显著为正,则可能说明企业分配金融资产的动机是替代动机,但仍需要进一步检验。式(6-2)则是检验企业的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在不同替代动机下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式(6-2)中的系数3显著为负,则说明对于替代动机越强的企业而言,其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的负向相关的关系越显著,则假设2得到证实,并且也反映了企业更多是出于替代动机来分配金融资产,若3不显著为负,则企业分配金融资产的替代动机不能被证实。模型方案中的控制变量如下: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asset、企业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lnsales、资产负债率lev、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fcf、国有企业 soe、公司年龄 age、股权集中度 top1、行业虚拟变量 Industry、年度虚拟变量 Year

4.3实证结果研究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结果研究分析

表图表明了所有连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因变量TobinQ的均值为2.434,远高于国外文献所提出的标准,说明我国股票市场普遍存在定价过高的现象。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financial)的均值为 6.6%,超过了中位数 2.3%,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分配了较多的金融资产。其余控制变量的均值与中位数基本接近,表明控制变量未出现异常分布。

4.3.2 实证回归结果研究分析

由于式1和2中的自由因变量企业有效价值与解释变量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会引起模型方案的内生性问题。经过对模型方案进行Hausman 内生性检验,结果显著拒绝了模型方案不存在内生性的原假设。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给预估结果带来的偏差,需要寻找合适的途径变量对模型方案进行回归。然而,由于上市公司都面临着一样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环境等影响因素,难以利用制度背景等外生途径变量来解决模型方案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选取变量 financial 的滞后 1—2 期作为内生变量的途径变量,设定的途径变量是否合适,还需要经过过度识别等相关的诊断性检验进行确认。在计量模型方案的预估程序中,本文采用带有途径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方案(FE-IV)对样本方案进行回归研究分析。此外,本文还表明了固定效应模型方案(FE)的预估结果进行比方研究分析,具体结果如表所示。

持有动机动机下的回归结果:

依据表中第(2)列的回归结果发现,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 financial 的系数为-0.29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的,即企业的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越高越不利于企业有效价值的提升。而在第(4)列中加入融资约束变量以及融资约束与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的交互项之后,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的系数仍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的,但融资约束变量以及融资约束与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交互项的系数并不显著,表明对于融资约束程度较强的公司而言,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的关系,因此假设1不

成立。从 Sargan 过度识别检验的结果来看,均没有拒绝原假设的成立,说明式1所选取的途径变量是合理的。在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中,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以及国有企业与企业有效价值呈显著负向相关的关系,而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规模、自由现金流量、公司年龄、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有效价值呈显著正向相关的关系,与已有关于企业有效价值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表2为在替代动机下,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的回归结果。表 2中第(2)列的回归结果与表1中第(2)列的结果完全一致,因此不再详细阐述。从第(4)列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加入替代动机变量以及替代动机与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的交互项之后,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仍然呈现显著负向相关的关系,替代动机以及替代动机与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交互项的系数均在 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对于替代动机越强的公司而言,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份额越高越不利于企业有效价值的提升,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分配金融资产主要是出于替代动机,由此可以得出假设2成立的结果。从第(4)列的 Sargan 过度识别检验结果来看,没有拒绝原假设的成立,说明式(6-2)所选取的途径变量是合理的。

4.4实证小结

本章以 2017—2018 年中国 A 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方案,经过构建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作用于企业有效价值的理论研究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不同动机下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果:第一,不同动机下的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会对企业有效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在融资约束动机下,金融资产持有动机经过促进企业经营资产投资、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分散和对冲主营业务风险以及提高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四种方式对企业有效价值产生正向影响,而在替代动机下,金融资产分配会减少企业经营资产投资、减少经营资产周转率、改变企业激励机制以及抑制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四种渠道对企业有效价值产生负向影响。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动机在整体上显著减少了企业有效价值,对于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公司,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而对于替代动机越强的公司而言,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动机与企业有效价值之间的负向相关的关系越显著,说明企业更多是出于替代动机来持有动机金融资产,并且替代动机越强,金融资产持有动机对企业有效价值的负向影响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均出于替代动机来持有动机金融资产,但是对于国有企业的负向影响要强于非国有企业。

第五章结果

本文最初解释了与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相关的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自我定义、发展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论基础。然后在文章的主要部分,具体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主要动机及其采用的主要方式。最后在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中,选取2009-2012四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采用受欢迎的频率分布模型方案,对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总资产收益率两大财务指标进行逐个配比研究,利用实例证明了我国现有上市公司中很大程度上是存在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现象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首次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总净资产收益率两大指标相配比的研究方法,通过相应的对比分析,对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进行统筹分析,二是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验证出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行为是存在的,本位以实际的数据进行印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希望可以为金融盈余管理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建议。

当然,本文也是存在一些局限与不足的,今后的研究可以继续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增加样本方案容量,即将非上市的公司或者企业考虑在样本方案之内,这样一来得出的结果或许将更具真正的代表性。第二,想法使用其他的数学检验模型方案,对样本方案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行为进行更为严格的检验与探究。第三,应对样本方案上市公司进行跟踪研究,寻找新的手段,使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变得多样化立体化。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理论基础的界定以及相关现状的分析研究,最后通过实证的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研究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洁.企业盈余管理模式存在的根源.经济论坛,2004.

[2] 魏明海.盈余管理模式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37-42.

[3]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模式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

[4] 袁晓初.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模式的动机与影响辨析.商业经济,2008(5):74-76.

[5] Durbin.Detect Earning Management at Threshold—Evidence from Listed Firms in China[z],Working Paper,2002.

[6] 邵建云.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务[M].第一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8] 薛爽,田立新,任帅.八项计提与公司盈余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

[9] 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J],2001(9).

[10] 张祥建,徐晋.盈余管理模式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6(6).

[11] 王跃堂,周雪,张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有效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模式行为[J].会计研究,2005.

[12] April Klein.2002.Audit committee,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and earnings management.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3(2002).

[13] Michael O.Aker,Don E.Giacomino,Jodi L.Bellovary.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J].The Ohio CPA journal,2007,(8).

[14] Paul M.Healy and James M,Wahlen,1999.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Accounting Horizons December:

[15] Beatty A, Chamberlain S, Magliolo J. Managing financial reports of commercial banks:

theinfluence of taxes, regulatory capital and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5

[16] Beaver W H, Engel E E. Discretionary behavior with respect to allowances for loan

中国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研究 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很快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经济金融化”因被认为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美国政府掀起了一阵“再工业化”的运动,试图将经济发展重心重新放到实体生产上来。而中国在此次危机后,跃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作为一个靠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国务院及其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深化金融改革,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就与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世界经济金融化的大潮中,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出现金融化。 据易纲和宋旺(2008)的研究数据显示,在1991-2007年间,我国金融资产总量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208.3%上升到456.4%,年均增幅达到50%。周蕾等(2013)发现金融业的营业利润率是制造业的3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个别制造业公司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过金融投资增加收益的现象,例如2011年,雅戈尔集团(股票代码:600177)除了公司正常经营所需的套期保值外,通过投资金融资产获取的收益达到12亿人民币,这是它当年利润总额的一半。可见中国的个别制造业公司已经对宏观经济的金融化做出反应。 那么,我们不禁好奇,中国的非金融公司金融化程度究竟怎样?雅戈尔集团的投资行为是一种个别现象还是已经普遍存在于中国的非金融公司中?由于国内学者甚少从微观的角度,对非金融公司(NFCs)金融化程度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微观企业,在现行财务报表的体系下,建立非金融公司金融化测度指标,对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及趋势进行分析。(1)本文首先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进行了界定。从微观企业的角度,企业金融化可以归纳为:在产融结合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及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在紧密结合过程中,企业的资金运作逐渐脱离产品及要素市场,通过购买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形式将更多的资本投资于金融资产,依靠金融市场获取短期投机收益,而将更少资本用于生产商品及提供服务的现象。(2)本文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基于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建立了四个衡量企业金融化的指标:金融资产持有率(FAR)、金融投资率(FIFR)、长期投资比例(LTAR)及金融收益比例(FER),并运用单变量分析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整体金融化水平及趋势。

金融资产如何分析-

金融资产如何分析? 话说上市公司手头有了钱,除了满足日常经营需求以外,也会做一些投资.下面几篇,集中介绍几种上市公司报表中常见的金融投资,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这些金融投资,放在不同科目里,可能对利润表或股东权益表产生不同影响,不仅基于企业基本面的投资者不可不知,哪怕是揣测市场情绪的投机者,也不能不知.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大量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票,而恰好最近,那些股票大涨.投机者可能想,哇塞,这下子,公司净利润大增,股价岂不同样飙升,买.结果,财报出来,净利润没什么大变化.咦?怎么回事?询问行家才知道,这家公司买的股票,放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栏目里的,股价涨再多,只要没卖,净利润上一分钱也不会体现. 上次发《资产负债表总述》时,文章稍微长了点,很多新朋友都喊吃不消了.这篇文章和那篇长度差不多,且稍难.为降低阅读难度,老唐拆成两篇,但内容有关联,所以同时发出来.消化能力强的朋友,两篇一起干掉.消化能力略差的朋友,就分而食之吧! 交易性金融资产要点: 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算当期损益,影响利润表. 1、通常公司会把计划短期内出售的债券、股票、基金、权证等金融资产,放进「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取得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扣除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相关交易费用算当期损益,从当期利润表里扣除.注意,只是”计划”,最终是否是短期

内出售了,与此无关.但企业一旦决定放进该科目,就不允许转换成其他科目了. 2、放进「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投资,持有期间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投资损益,进入利润表.持有期间收到的股利或利息,计入投资收益,进入利润表.企业利润,一般要靠企业对外交易形成.没有交易,而使利润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利润变动;另一种是由于汇率波动,导致持有外汇的价值波动. 3、公允价值,指正常交易中,一项资产出售所能收到,或者一项负债所需支出的价格.挺复杂的,很多造假都跟它有关系.作为普通投资者,大致先记住:有活跃市场报价的投资,市价就是公允价值(如果不是异常的关联交易,通常可以把上市公司的买价,就看作公允价值).没有活跃市场报价的投资,一般需要专业机构进行评估一个公允价值. 4、由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利润或亏损,虽然算进了当期净利润,但税务局是不认的.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利润,税务局不向你收税.亏损,税务局也不允许你从利润里减.只有等你卖出时,产生了利润,税务局才收税(若是亏损,允许你当期其他利润里抵扣).税务局和公司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不同政策,是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重要源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后面会讲).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要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不影响利润表,影响净资产. 5、没有被划进计划短期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也没有被划进计划长期持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其他金融资产,都归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可以理解为,公司也没想明白该笔投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国际上广义理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实质是指由国家出面专门设立的以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为使命的金融机构,具有特定使命的特征,以及较为宽泛业务范围的功能特征。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一、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模式 1、政策性保障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前提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设立初衷是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收购范围和额度均由国务院批准,资本金由财政部统一划拨,其运营目标则是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因此,不良资产的收购采取了政策性方式,在处置中,国家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业务活动中享有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种强有力的政策性保障措施,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运营功能与资源配置机制的一种有效前提。 2、市场化运营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手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体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包括:收购并经营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债务追偿,资产置换、转让与销售;债务重组及企业重组;债权转股权及阶段性持股,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范围内的上市推荐及债券、股票承销;资产管理范围内的担保;直接投资;发行债券,商业借款;向金融机构借款和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投资、财务及法律咨询与顾问;资产及项目评估;企业审计与破产清算;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3、政策性保障与市场化运营的悖论政策性保障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前提,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尤其面临处置不良贷款过程中牵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关系时,在化解金融风险、关注社会稳定及国有资产尽可能保值增值的多重目标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协调多方的利益共同点。因此,一定程度上享有政策性保障只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运作时处理多元利益体均衡的需要,但不能也不应该以此束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实际运营中自身市场化机制的展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充分发挥在综合协调社会资源方面起主导的独立中介机构作用,并以自身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尽可能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政策性保障是在帮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起步设立、过程监管与延续方向上提供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背景下应有的制度安排,目前国家对这一创新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权限给予了相当宽松的发展空间。从这一角度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在实际运营中必须积极把握如何将业务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将企业的发展模式与持续经营能力共同考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与经营风格,才能真正在市场化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自然,目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来自实际运作中法律制度环境的不完善,诸如相关事项的法人独立处置权力的规定、股权转让与资本合作方式、资产处置中的评估、税收优惠等方面都亟待进一步加强实施细则的制订,有关对外资开放合作的具体举措也应该有明确的细则可循。从根本上说,政策性保障的目的在于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运营创造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并以完善的制度措施,确保企业真正置身于有效的市场竞争氛围中。显然,这两者存有一定悖论。 二、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 (一)加快处置:“冰棍效应”的客观要求和抛物线规律的可能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续期暂定为十年,但由于不良资产存在“冰棍效应”,即不良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速贬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1999年成立,目前仅有五年时间,而近期国家又明确了2006年前必须处置完毕债权资产的要求,因此,如果最大限度回收资产、减少损失,就必须在近三年内加快处置。 从资产处置规律看,现金流的回收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条抛物线的形状。也就是说,在开始处置的前几年,随着业务人员经验的增加,现金流回收的数量将逐渐上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处置和处置价值较高的资产将逐渐减少,资产处置的难度将逐渐加大;当现金流回收的数量上升到最高点之后,抛物线将掉头向下,并呈现出急剧减少的特征。 (二)发展方向:金融控股公司的路径选择 从实践来看,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机构设立、不良资产收购等工作,资产处

2019年初级会计实务易错题:交易性金融资产含答案

2019年初级会计实务易错题:交易性金融资产含答案 【单选题】(2018)下列各项中,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计算确认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金额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 A.营业外支出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其他业务成本 【答案】C 【单选题】某公司于2017年3月5日从证券市场购入甲公司股票150 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每股价格为11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 000元。3月31日,甲公司股票收盘价格为12元,2016年3月31日该公司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

A.借:应收股利150 000 贷:投资收益150 000 B.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4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40 000 C.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0 000 贷:投资收益150 000 D.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 000 【答案】D 【单选题】甲公司将其持有A上市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4000万元,出售前该金融资产的账户余额为成本明细借方3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借方3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万元。(影响当期损益的金

额是多少?) A.200 B.-200 C.500 D.-500 【答案】A 【解析】(1)假定出售金额是3600万元。 (2)假定公允价值变动明细是贷方余额300万。 【单选题】(2016)2016年12月10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股票1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付价款258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0.6万元。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249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16年甲公司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年金额为( )万元。 A.9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有效地提升不良资产处置回收价值,提高资产处置效率,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投资行为,严格防范和控制投资业务风险,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司,是指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投资业务,是指公司以提升资产处置回收价值为目的,运用现金资本金对其管理的政策性和商业化收购不良贷款的抵债实物资产追加必要投资,最终实现现金回收的投资行为。公司不得对接受委托代理处置的资产追加投资。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现金资本金,是指公司接收商业银行作为资本金划转的现金,作为资本金划转的固定资产和投资实体变现的现金,以及资本金投资增值产生的现金。公司不得挪用政策性收购不良资产回收的现金进行投资。 第五条公司投资业务应遵循总量控制、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控制风险、保值增值的原则。公司应针对投资业务中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 第六条公司投资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投资具有完善产权、完善功能或处理瑕疵,从而提升资产处置回收价值的作用; (二)预计追加投资后的资产处置现金回收大于直接处置的现金回收和追加投资之和; (三)政策性收购不良资产的投资期限不得超过资产处置目标责任的最后期限,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的投资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

第七条公司应对投资项目直接处置和追加投资后再予处置两种方式进行预测和比较分析。预测直接处置回收现金以资产评估或价值分析为基础;预测追加投资收益应计算资金成本及时间价值。 第八条公司投资项目的现金回收首先归还投资额及其相应的资金成本,剩余部分计入资产处置回收现金。 第九条公司应设有投资业务审议决策机构。投资项目无论金额大小,均应经审议决策机构审议决策。审议决策机构由公司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按照“集体审议、稳健严谨、规范高效、科学决策”原则开展审议工作。公司投资项目经审议决策机构审议,并获2,3以上(含2,3)成员投票通过后,由公司总裁批准实施。 第十条公司应对投资项目严格遵循内部立项、审批和实施的程序。办事处未经公司授权不得擅自进行投资。 第十一条公司投资(特指本办法所称投资)余额不得超过现金资本金的2,3。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坚持资产处置部门、投资管理部门相分离的原则,资产处置部门负责测算直接处置的回收金额,投资管理部门负责投资可行性论证、投资方案设计、投资方案审查和报批等工作。公司应通过跟进审计、专向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监督。 第十三条公司应对投资项目效益定期进行评价。投资项目因人为因素造成损失的,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国家刑律的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公司应自觉接受有关监管部门对投资业务的监督检查,定期报告投资业务的运营情况。 第十五条公司投资业务的开办应报财政部和银监会等部门审核批准。公司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报财政部和银监会等部门备案。

第一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第一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1999年我国先后成立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一、行业发展情况和机构基本功能定位(★) (一)行业发展情况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经过l5年的改革发展,资产公司逐步完成两个历史性转变:①从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商业化的现代金融企业转变;②从单一的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业务向以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业务为核心、多元化金融服务并存发展的业务格局转变。 (二)基本功能定位 资产公司最初的核心功能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扩展功能包括:①处置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市场的培育者;②各类存量资产的盘活者;③资产管理业务的探索者;④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实践者。 二、核心业务(★★) 资产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不良资产业务、投资业务和中间业务等,其中,不良资产业务是核心业务。 资产公司的分类:①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传统类不良资产经营模式和附重组条件类不良资产经营模式。②按收购不良资产来源分类:银行不良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资产(金融类不良资产)、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非金融类不良资产)。 (一)金融类不良资产的概念1.金融类不良资产的概念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资产,所谓不良状态,就是现实条件下不能给持有者 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状况。 不良贷款主要包括贷款五级分类中划分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粪的银行贷款,以及银行认定的包括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在内的其他各类不良资产。 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五级分类标准或行业通行的其 他风险分类标准和方法认定的不良资产。2.主要操作模式

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条件

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条件 定义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通常是指一种“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业务。从这个意义上看, 凡是主要从事此类业务的机构或组织都可以称为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 mpanies)。 分类 一类进行正常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没有金融机构许可证;另一类是专门处理金融机构不良 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银行业监督委员会颁发的金融机构许可证。 第一类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通过设立资产管理业务部或成立资产管理 附属公司来进行正常的资产管理业务。它们属于第一种类型的资产管理业务。基于这种正常的资产管理业 务分散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和证券经纪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之中. 第二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管理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美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初,曾经发生过一场影响很大的银行业危机。当时,美国约有 1600多家银行、1300家储蓄和贷款机构陷入了困境。为了化解危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邦储蓄信贷保 险公司竭尽全力进行了援助,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立了重组信托公司 (ResolutionTrustCorporation,以下简称RTC)对储贷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RT C在1989—1994年经 营的五年多时间,在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创新等方面多有建树,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处置金融机构不良 资产的成功典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自RTC开始,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成了各国化解金融风险,处 置不良资产的通行做法.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 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 、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目前,我国有4家资产管理公司,即中国华融资产管 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从中国工商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银发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8〕106号) 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坚持积极稳妥审慎推进的基本思路,全面覆盖、统一规制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意见》按照产品类型统一监管标准,从募集方式和投资性质两个维度对资产管理产品进行分类,分别统一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要求。坚持产品和投资者匹配原则,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强化金融机构的勤勉尽责和信息披露义务。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严格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要求,禁止资金池,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分类统一负债和分级杠杆要求,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加强监管协调,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功能监管。 《意见》坚持防范风险与有序规范相结合,合理设置过渡期,给予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有序整改和转型时间,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各项要求。金融机构应按照《意见》的相关规定,依法合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完)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把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 (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既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又严格规范引导,避免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防止产品过于复杂,加剧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 (三)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实现对各类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统一覆盖,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六章金融资产练习题

第六章金融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1日,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入某上市公司股票50万股,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购买该股票支付手续费等10万元。10月11日,收到该上市公司按每股元发放的现金股利。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每股11元。则在2006年12月31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 550 B. 575 C. 585 D. 610 [答案]: A [解析]: 该项投资初始确认的金额=50×12=600(万元);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分派现金股利时,应确认投资收益=50×=25(万元);12月31日,应对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因该股票的市价=50×11=550(万元),所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市价550万元。 2. 企业在发生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下列有关业务中,不应贷记“投资收益”的是()。 A. 收到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 B. 收到持有期间获得的债券利息 C.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的股票市价大于其账面价值 D. 企业转让交易性金融资产收到的价款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答案]: C [解析]: 企业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收到的债券利息均应确认为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持有的股票市价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企业转让交易性金融资产收到的价款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 3. 1、A公司4月15 签发一张为期90天的商业汇票。按日计算汇票到期日,该汇票的到期日应为( )。 A.7月13 日 B.7月14日 C.7月15日 D.7月20 4、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存货的实存数小于帐面数、对于出现的差额,会计上在调整存货帐面价值的同时,应() A、增加营业外收入 B、增加存货跌价损失 C、增加管理费用 D、增加待处理财产损溢 5、企业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时,确认坏帐损失的会计分录为()。 A、借:管理费用贷:应收帐款 B、借:营业外支出贷:应收帐款 C、借:产品销售费用贷:应收帐款 D、借:坏帐准备贷:应收帐款

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 报表的影响分析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学班级:0703 学号:200707270334学生姓名:曹玲燕 导师姓名:黄文雅 完成日期:2010-12-31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 (1) Key words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基础理论及研究现状 (2)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及特点 (2) 1.公允价值概念 (2) 2.公允价值的特点 (2) (二)金融资产概述 (3) 1.金融资产的定义 (3) 2.金融资产的分类 (3)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内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中的研究现状 (4)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4)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表影响分析 (4)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负债表影响分析 (5) (三)公允计量模式引用的优点与不足 (6) 1. 公允价值模式的优点 (6) 2.公允价值模式的不足 (6) 四、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应用公允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7) (一)建立完备且活跃的市场机制 (7)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和专业水平 (7) (三)上市公司应理性、全面地看待公允价值 (8)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 摘要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的引入可以说是最令人关注的。公允价值是近些年来国际上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以公允价值为切入点,全面阐述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概念、特点,并列举出了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多种运用。随后,本文对金融资产的概念、分类及核算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文章揭示当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揭露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中的应用来操纵利润、粉饰报表,从而对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建议,提出建立完善的政策环境来适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然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资产;财务状况 The Analysis to Financial Report in Our Country's Listed Monetary Assets Measured by the Fair Value Abstract In 2006, was promulgated in China.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attracted the public attention. It's also a hot topic o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in Accounting.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fair value and gives a full exposition of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有效地提升不良资产处置回收价值,提高资产处置效率,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投资行为,严格防范和控制投资业务风险,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司,是指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投资业务,是指公司以提升资产处置回收价值为目的,运用现金资本金对其管理的政策性和商业化收购不良贷款的抵债实物资产追加必要投资,最终实现现金回收的投资行为。公司不得对接受委托代理处置的资产追加投资。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现金资本金,是指公司接收商业银行作为资本金划转的现金,作为资本金划转的固定资产和投资实体变现的现金,以及资本金投资增值产生的现金。公司不得挪用政策性收购不良资产回收的现金进行投资。 第五条公司投资业务应遵循总量控制、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控制风险、保值增值的原则。公司应针对投资业务中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 第六条公司投资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投资具有完善产权、完善功能或处理瑕疵,从而提升资产处置回收价值的作用; (二)预计追加投资后的资产处置现金回收大于直接处置的现金回收和追加投资之和; (三)政策性收购不良资产的投资期限不得超过资产处置目标责任的最后期限,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的投资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

第七条公司应对投资项目直接处置和追加投资后再予处置两种方式进行预测和比较分析。预测直接处置回收现金以资产评估或价值分析为基础;预测追加投资收益应计算资金成本及时间价值。 第八条公司投资项目的现金回收首先归还投资额及其相应的资金成本,剩余部分计入资产处置回收现金。 第九条公司应设有投资业务审议决策机构。投资项目无论金额大小,均应经审议决策机构审议决策。审议决策机构由公司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按照“集体审议、稳健严谨、规范高效、科学决策”原则开展审议工作。公司投资项目经审议决策机构审议,并获2,3以上(含2,3)成员投票通过后,由公司总裁批准实施。 第十条公司应对投资项目严格遵循内部立项、审批和实施的程序。办事处未经公司授权不得擅自进行投资。 第十一条公司投资(特指本办法所称投资)余额不得超过现金资本金的2,3。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坚持资产处置部门、投资管理部门相分离的原则,资产处置部门负责测算直接处置的回收金额,投资管理部门负责投资可行性论证、投资方案设计、投资方案审查和报批等工作。公司应通过跟进审计、专向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监督。 第十三条公司应对投资项目效益定期进行评价。投资项目因人为因素造成损失的,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国家刑律的应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公司应自觉接受有关监管部门对投资业务的监督检查,定期报告投资业务的运营情况。 第十五条公司投资业务的开办应报财政部和银监会等部门审核批准。公司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报财政部和银监会等部门备案。

中级会计实务(2016) 第9章 金融资产 课后作业

中级会计实务(2016) 第九章金融资产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资产中,不属于金融资产的是()。 A.存货 B.应收票据 C.其他应收款 D.贷款 2. 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企业持有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且持有目的是为了短期内赚取差价的,应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B.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企业有明显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衍生金融资产 C.如果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地为金融资产提供资金支持,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D.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 下列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B.股权分置改革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权的股权,应当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 C.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D.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不包括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的限售股权),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该限售股权只能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 关于计量单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仅指相关资产单独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 B.仅指相关负债单独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 C.是指相关资产和负债单独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 D.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 5. 2016年2月2日,甲公司支付500万元取得一项股权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2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甲公司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480 B.500 C.485 D.505 6. 下列各项涉及交易费用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探析(一)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探析(一) 摘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权力过大,易产生舞弊行为,商业银行也会借机扩大债权,应确定剥离不良资产标准并保证资产处置公正和透明。以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中央银行再贷款、商业借款等方式筹集收购资金时应注意其适用条件及额度。通过债转股、咨询、证券化、折价出售等手段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通过制定法律、健全资产管理公司机制,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债转股应以企业产品对路、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领导班子强、经营机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条件。要使资产证券化顺利进行,需通过财政担保、保险公司和其他银行担保、超额抵押、中央银行再贷款等方式提高资产化债券的信用等级。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国信达、长城、华融和东方等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先后正式成立。新成立的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其主要业务有四部分:一是债务追偿和重组,资产置换、转让和销售,企业重组,债权转股权及阶段性持股;二是投资咨询和顾问,财务及法律事务咨询和顾问,企业审计及破产清算,资产及项目评估;三是商业借款,向金融机构借款,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发行债券;四是资产管理范围内的推荐上市和债券股票承销,直接投资、资产证券化。 各国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重组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银行积累的不良资产规模很大,单靠银行自身的盈利和正常的呆账核销已难以化解这些不良资产;另一方面是由于分工经营

的限制,银行盘活不良资产总是遇到种种限制和困难,资产管理公司所具有的特许的法律、政策优惠和多种业务手段,有利于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各国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使命是收购、管理、处置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与国外相比,我国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除了这一使命外,还同时肩负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使命。即运用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资产置换、转让和销售等市场化债权重组手段,实现对负债企业的重组,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转变经营机制,最终建立现代制度,达到脱困的目标。 一、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难点 (一)道德风险问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为商业银行卸去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同时赋予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处理不良资产很大权力。因此,很容易产生商业银行借机扩大不良债权和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徇私舞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道德风险。避免商业银行借机扩大债权,就必须确定从银行中剥离不良资产的标准。 1.确定时间。我国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确定剥离的是1996年底前的不良资产。这是因为在《商业银行法》颁布以前,4家国有商业银行缺乏经营自主权,并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相当一部分不良资产是因为承担的政策性业务过多造成的。 2.合理确定剥离的不良资产的数量和范围。剥离不良资产的目的是使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不良资产后达到相当健康的标准,从而稳健运

2019初级会计实务第一轮资产第六讲:交易性金融资产(二)

四、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了解) 金融商品转让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不需要扣除已宣告未发放现金股利和已到付息期未领取的利息)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即转让金融商品按盈亏相抵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若相抵后出现负差,可结转下一纳税期与下期转让金融商品销售额互抵,但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不得转入下一会计年度。 转让金融资产当月月末,如产生转让收益,则按应纳税额 借:投资收益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如产生转让损失,则按可结转下月抵扣税额 借: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贷:投资收益 年末,如果“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有借方余额,说明本年度的金融商品转让损失无法弥补,且本年度的金融资产转让损失不可转入下年度继续抵减转让金融资产的收益。 借:投资收益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例2-38】承[例2-37],计算该项业务转让全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35 500 000-26 000 000)/(1+6%)×6%=537 735.85(元) 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537 735.85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537 735.85 【例2-33】2018年5月1日,乙公司购入B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支付价款26 000 000元(其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00 00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300 000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8 000元。该笔B公司债券面值为25 000 000元。乙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2018年5月10日,乙公司收到该笔债券利息500 000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例题】某企业2017年3月转让金融商品,取得买卖负差价159万元,不考虑其他情况,则转让金融商品涉及的账务处理: (1)2017年3月产生转让损失159万元,则按可结转下月抵扣税额9万元[159/(1+6%)×6%]:借: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9 贷:投资收益9 (2)如果截止到2017年末,企业没有转让金融商品业务。则“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出现借方余额,则2017年年末账务处理: 借:投资收益9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9 典型例题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有()。 A.持有期间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 C.取得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应收股利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D.取得时支付的相关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答案】ABCD 【单选题2016.1】甲公司将其持有A上市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4 000万元,出售前该金融资产的账户余额为成本明细借方3 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借方3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是多少?)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之道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之道 近年来,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财富管理需求日益旺盛,我国已经进入大财富管理时代。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应积极探索智力型、资本集约型的财富管理业务,推动公司的转型发展。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是顺应现代金融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财富管理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截至2013年末,我国银行理财的产品规模达到10万亿以上,信托产品的资产已经达到12万亿以上,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的规模也超过10万亿,券商的资产管理规模在5万亿左右,保险行业可投资的资产在8万亿以上,余额宝规模达到了1853亿。可见,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且呈现出银行、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等群鹿争雄的局面,一些金融机构已将财富管理作为自己的重要品牌。在财富管理蓬勃发展的大潮中,处于转型关键期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应顺应金融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财富管理业务。 (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是改善盈利模式、缓解资本束缚的现实要求。按照银监会监管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

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2.5%,核心资本(净资产)与表内外总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6%,这意味着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张将倒逼增加资本来源(如引战、上市、发次级债等),在资本来源无法增加的情形下,则必须控制业务与资产增长规模方能满足监管要求。商业化转型以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不良资产收购、投融资等资本消耗型业务为主,银监会的监管要求束缚了这些业务规模的发展。与传统业务不同,财富管理业务本质上属于受托代理业务,不占用或只占用少量的公司资本,属于典型的低资本消耗的“绿色金融”业务,且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通过发展财富管理业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最大限度对接社会资源,汇聚社会资金,缓解资本束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业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培育、发展新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三)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是加快股份制改革、引战上市步伐的重要助力。商业化转型以后,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均确立了“股改、引战、上市”的发展主线,目前,信达已完成上市,华融准备引入战略投资者,长城和东方处于股改的关键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金融控股集团作为发展目标,在不良资产收购等业务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都是吸引投资者的有利之处。但是,为了体现公司投资价值、使投资者信服,公司还需进一步梳理和完善现有的业务体系,

什么是金融资产

案例1:金融资产缩水百亿 浙江人对于雅戈尔的最初印象是从服装开始的,然而近几年它却因为在证券金融领域的成功投资而迅速走红全国。一时间,雅戈尔成了国内民营企业涉足金融投资领域的典范。然而股市风云突变,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从美洲、欧洲到亚洲,无一不受波及。事实证明,此次风暴来袭,首当其冲的就是金融资产,其市场价值应声而落,惨不忍睹。如今雅戈尔的金融资产已经从最高处的200亿元缩水至100亿元左右。雅戈尔股票本身的市值更是在2008年蒸发385.65亿元,位于浙江上市公司之首。“除了当初投资中信证券、宁波银行的收益大大缩水之外,雅戈尔去年的金融投资今本上都是失败的。”一位证券界人士介绍说,其实雅戈尔并没有摆脱很对民营企业“炒股”的心态。雅戈尔公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在2008年11月份前,雅戈尔持有海通证券2亿股,买入价为17.94元,而在目前海通证券的股价只有13元左右,以此估算,雅戈尔已经浮亏8亿元;此外,在金马股份上面的投资也存在近7000万元浮亏。事实上,金融投资受挫的不仅仅是这两个超大项目,雅戈尔在双鹤药业、中国铁建、大秦铁路、攀钢钢钒上的投资均有折损,仅有中信证券、宁波银行等因持股较早成本超低而依然获利颇丰。 案例2: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值得关注 据中国证券报3月11日报道,2007年年报披露时间过半,从已经出炉的年报来看,2007年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收益十分突出,其中又以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最为引人注目。 在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出售持有的股改限售股,成为不少上市公司业绩暴增的源泉。以三季报披露信息计算,沪深两市共有269家上市公司持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根据新会计准则,处置完成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成为上市公司报表中最受关注的项目,包括其中的出售股改限售股。 弘业股份(600128行情,股吧)(600128)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22.36亿元,同比微增1.94%,利润总额6063.26万元,同比增长近三成;而净利润3430.35万元,同比增长达67.52%。根据公司年报,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公司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弘业股份2007年投资收益达到4306.05万元,其中卖出申购取得的新股产生的投资收益就有1884万元。而年报显示,公司还持有南京银行(601009行情,股吧)、宁沪高速(600377行情,股吧)、中国平安(601318行情,股吧)、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等3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账面价值共计1.65亿元,均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同样通过减持解禁限售股获利的还有氯碱化工(600618行情,股吧)(600618)。年报显示,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5580万元,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5427万元。氯碱化工2007年在二级市场卖出嘉宝集团(600622行情,股吧)、锦江投资(600650行情,股吧)、百联股份(600631行情,股吧)、白猫股份(600633行情,股吧)等9只个股,共获投资收益6956万元。 不过,随着二级市场波动加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对上市公司而言已不再是确定无疑的“香饽饽”。据wind统计显示,2007年前三个季度A股上市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计达到31077.18亿元,但四季度A股震荡的格局使部分上市公司的持股不同程度缩水。根据本报信息中心统计,截至近日,个别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已经减少了20%以上。 2007年A股牛市行情使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现象十分普遍,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增值。根据新会计准则第十八条规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并不影响公司业绩,只有在处置后才对公司业绩有影响。根据wind统计,在已经披露的2007年年报中,62家上市公司共持有1773.28亿元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业内人士认为,在解读2007年年度报告时,关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增减变动及余额是十分必要的。由于金融资产处置损益将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分析该部分金融资产的增减变动,可以预见公司的持续获利能力,并结合证券市场的变动对未来期间的损益情况进行预测。部分优质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能在2008年或以后为上市公司提供业绩支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