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的定义

心肺复苏的定义

心肺复苏的定义
心肺复苏的定义

一.心肺复苏的定义(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RP):

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功能的恢复。

二.心肺复苏的意义:

1.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紧急的情况。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8分

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故又发展为心肺脑复苏。。

2.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存活,4分钟以后在进行心

肺复苏,只有17%能存活。

三.猝死的判断:

1.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

2.心音消失、外周大动脉(如颈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主要观察有无胸腹呼吸运动)。

4.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打。

5.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等。

四.BLS生物链内容:

1.早期识别,求救。

2.早期CRP。

3.早期电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五.BLS的心肺复苏(CPR)步骤:C-A-B,适用于成人、儿童、婴儿,但不适用于新生儿。

1.C(胸外按压):10秒内未触摸到或不确定摸到脉搏,开始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两

乳连线的中央胸骨处;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通气比:30:2。5个周期

检查,5秒内轮换。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cm,儿童5cm、婴儿4cm。保证每次按

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2.A(开放气道):

⑴仰头抬颌法:抢救者左手掌根放在病人前额处,下压使头部后仰,右手的食指放在病

人的下颌处,向上抬起。此法不适用与可疑颈椎骨折患者。

⑵托颌法:适用可疑颈椎骨折者。

⑶清理口腔异物。

3.B(人工呼吸):

⑴每次吹气2口、每次吹气量(10ml/kg)、每次吹气时间1秒,见胸部隆起

⑵简易呼吸器的适用:无氧源通气潮气量为10ml/kg;有氧源通气吸氧浓度大于40%氧

气流量8-12L/min。

六.电击除颤: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除颤,基础CPR不能使室颤去除,室颤在几分钟内蜕变成停博,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双相波电除颤比单相波除颤更有效。

电除颤后立即CPR,直至5个周期30:2后再进行评估。

七.高级生命支持(ACLS):

1.A气管插管。

2.B机械通气: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值监测CPR质量和识别是否恢复,

PETCO2小于10mmHg设法改变CPR质量,PETCO2大于40mmHg恢复自主循环。。

3.C循环药物:心脏骤停中,基础心肺复苏CPR和早期除颤是最重要的,用药是第二

位的,要尽量减少对CPR的干扰。经过1-2次除颤和CPR后,VF/VT持续存在可考虑肾上腺素及或加压素,2-3次除颤和CPR以及血管活性药后仍为VF/VT,应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不推荐阿托品用于无脉性电活动和心搏停止,推荐腺苷用于诊断和治疗稳定性的、节律规整单行性宽QRS心动过速,但腺苷不得用于非规则宽QRS 波群心动过速,会导致室颤。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胺碘酮能提高早期自主循环恢复,首选静脉给药。给药时不应中断CPR。推荐用量:肾上腺素1mg 3-5min一次;

血管加压素:40单位只一次,效果是肾上腺素2倍;胺碘酮:300mg 静推,第二次150mg,24小时一般小于2克;多巴胺(2-10ug/kg/min)静脉滴注。

八.CPR有效指征:

1.自主心跳恢复,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由散大到缩小,并对光有反应。

4.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

5.神志逐渐恢复,可见眼球活动,手脚开始活动。

九.复苏成功后处理:

1.维持有效循环呼吸功能(使自主循环恢复后心肺功能和其它重要器官的灌注最优化)。

2.预防再次心脏骤停(可转至重症监护中心)。

3.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4.防治脑水肿,脑复苏(亚低温等,使神经功能恢复最佳化)。

5.预测、治疗和防止多器官功能不全。

6.防治继发感染。

十.终止CPR指标(心跳呼吸停止行CPR大于30分钟后):

1.自主呼吸未恢复。

2.心电图呈直线。

3.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应消失。

4.深反射活动消失。

心肺复苏概念有哪些

心肺复苏概念有哪些 对于心肺复苏这个词大家听过可能很多,也许在电视上看过的比较多。但是很多的人对于心肺复苏这个词有什么概念却不是很了解,所以在生活中遇到的时候就知道比较少,所以很多的人就想多多了解下关于心肺复苏概念有哪些这个问题。现在就让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希望对每一位朋友都有所帮助。 疾病简介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1] 。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 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图1) 图1 chain of survival chain of survival chain of survival 发病原因 心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源性心搏骤停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

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普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2006年7月10日17时,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与同事接到新闻线索,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西有一13岁女孩不慎落入黄河水中,一小时后孩子被救了上来,村民将她倒提起来,以排出孩子体内的污水,来自省会的部分媒体记者纷纷抓拍着这一新闻现场。时间一秒秒过去了,尽管孩子胃中排出一些食物残渣与河水,但仍无济于事,孩子依然无呼吸心跳。看着跪在地上乞求的孩子父亲,已经赶赴现场的曹爱文也十分焦急。“120还没到,谁会做人工呼吸呀?”,围观人群中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出身医生家庭的曹爱文当即再次拨打120,可信号时断时无,经过两分钟的努力,终于接通了120急救中心的电话。“喂,120您好,请教我人工呼吸怎么做……”“五下压胸,一下吹气。”不顾小女孩嘴角冒着白沫,曹爱文俯身做起了人工呼吸。3分钟,5分钟,8分钟后,还不见小女孩醒来,给孩子做着心肺复苏术的曹爱文急得直掉泪。18时47分,120急救车终于急驰而至。但为时已晚,19时30分,医生宣布抢救失败。 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两名参赛选手呼吸心跳骤停,在他们倒地10多分钟之内竟没有人能实施紧急的心肺复苏。

小品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家中去世,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广州著名律师、广州市律师协会执行会长颜湘蓉应邀参加“穗港中介服务业洽谈交流会”时在演讲台上猝死;著名笑星马季先生和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冠心病而猝死……,这些人均是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已经没有了呼吸、心跳。道路交通事故、各种安全事故数量的增长也使越来越多的事故当事人需要现场急救。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有掌握一定现场急救知识的人在医生到达之前,尽快为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就有可能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心肺复苏(CPR)还局限在医院里,但近30年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心肺复苏已在发达国家普及,走出了医院,来到了社会,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专家们认为,一个城市、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越高,往往表明该城市地区的文明程度越高。我国近年来,无论是医疗卫生部门还是社会团体都在积极推行心肺复苏,其结果使不少垂危、濒死病人的生命被挽救回来。当代心肺复苏的创始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沙法教授对中国大力开展心肺复苏普及工作十分赞赏。他认为要提高心搏骤停抢救的成功率,使那些年富力强、应该继续为社

心肺复苏的新概念

心肺复苏的新概念、新进展青海省人民医院麻醉科(810007) 俞文军 1 基本概念 由于心脏骤停后的有关体内病理生理的变化的研究,已深入到亚细胞水平,大大改进了复苏术的范围和措施,从而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科学—复苏学(Resuscitalogy)。 1985年第4届全美复苏会议在Dallas举行,对CPCR方法进行了内容修改,制定了更加成熟的程序化标准化的CPCR。将CPCR划分为三期九步骤(略)。 2 心脏猝死后机体内病理生理改变 2.1 主要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力 正常体温下,心肌、肾小管细胞的不可逆无氧缺血耐受时间约为30分钟,肝细胞(1~2)小时,肺组织更长一些,脑组织各部位对无氧缺血的耐受时间不同: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20~25)分钟,交感神经节60分钟。 若在上述各脏器对无氧缺血耐受时间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恢复氧和血液供应,大多数病人可以复苏成功,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 2.2 无氧缺血时细胞损伤的进程 ①若心脏骤停后立即采取措施,能够提供正常机体供血的25%~30%以上(正确胸外按压可提供0.76L/min?m2的心排出量),就能使机体主要组织获得接近正常的能量(A TP)。复苏成功后,组织细胞功能即可恢复;②若提供15%~25%的供血,糖代谢受影响,若超过组织无氧缺血耐受时间,则A TP耗竭,细胞内环境破坏,此时若仍不能供血,将发展到不可逆性损伤程度;③供血在10%以下,称涓细血流(Trickle flow), A TP耗竭,合成和分解代谢全部停止,称为“缺血性冻结”,蛋白质和细胞膜变性,线粒体和细胞核破裂,细胞浆空泡化,最终细胞死亡,达不可逆程度。 2.3 钙离子(Ca6)在无氧缺血时,对组织细胞所起的破坏作用 ①激活细胞膜的磷脂酶A2和蛋白分解酶,由此增加了花生四烯酸含量,产生血栓素的量大大超过前列腺环素,血栓素是强烈的平滑肌挛缩物质,也是血小板活化剂,此外还产生较多的氧自由基,对机体起破坏作用;②破坏了线粒体的膜:A TP 产生基地被彻底破坏,A TP的生成停顿,体内因无能量来源,大量细胞死亡,含脂肪酸较多的脑组织破坏更为严重。 2.4 自由基的破坏作用 正常情况下,体内O2还原时,约有1%的O2最外圈只有1个电子,成为还原性很强的氧自由基,超氧歧化酶(SOD)可予以清除之。无氧缺血时,SOD作用丧失,大量的累积,一般讲,分子最外圈含有奇数电子的均为该分子的自由基,两个自由基相遇,可相互抵消,如一个自由基与另一个非自由基相遇,可引起连锁反应,产生多个自由基,称为Harber-Weiss反应。 2.5 再灌流损伤 组织损伤不只是发生在血液循环停止运行的阶段,而且也发生在组织恢复灌流(再灌流)的时候,即在成功地进行复苏术后最初数小时至恢复血液循环的一阶段时间内。 3 复苏术操作技术和主要治疗的改进和有关新概念 3.1 心泵学说与胸泵学说 ①心泵学说:有人认为胸外按压时的心脏泵血,是心脏受到间接挤压的结果,即按压时左心室压力高于主动脉,造成主动脉瓣开放,二尖瓣关闭;②胸泵学说:即按压时胸腔内压力升高,推动血液流向胸腔外大血管,胸腔入口处有单向静脉瓣存在,静脉流出受阻,因此形成颈动静脉压力梯度,血液流向头部,放松时(舒张时),左心室、主动脉回弹性大,仍保持较左心房和下腔静脉为大的压力,以保证冠状动脉和腹腔脏器的灌注。 3.2 A、B、C抢救程序的争议 通常按ABC程序进行,但心原性猝死可按CAB程序进行,先胸前叩击或胸外心脏按压,但停止超过1分钟,还是按ABC 进行为好,因为停跳超过1分钟,血液即全变成了无氧血。 3.3 按压频率 以往提倡(60~80)次/分钟,现为(80~100)次/分钟,有人用狗做试验,用电复律观察24小时存活率,按压120次/分钟,复律数12/13,24小时存活8/13,按压60次/分钟,复律数2/13,24小时存活率2/13。对心肺复苏(CPR)术顺序的重新认识,在存活率方面,没有接受CPR者为6%,心脏 ? 3 6 ? 青海医药杂志2004年第34卷第2期

心肺复苏的意义目的-心肺复苏意义及目的

心肺复苏的意义及目的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简称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而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按目前国内院前急救医疗的实际情况,即便是在大城市也很难在黄金时间的最后一刻到达。这就要求我们的住所能在现代化的医疗救助保护之下,同时我们的同事、家人、朋友具有简单、实用、有效的急救技术,才能防患于未然,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 古人云:“死而复生谓之苏”,复苏就是对濒临死亡患者的拯救。心搏骤停后,患者立即进入临床死亡状态,只有复苏才能起死回生。人从出生一步步走近死亡,人患病后,一种可能是加快了到达死亡的步伐,另一种可能是逐渐接近死亡,因疾病的治愈而又远离死亡。但心搏骤停是快速地到达了生死离别的生死线,大部分患者会结束生命,少部分患者在死亡线上挣扎、徘徊,最后逃离死亡。美国生命医

学科学院院长唐万春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

“心肺复苏是患者见上帝的最后一道关了,希望我们将这道关把好!”美国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近30%,而我国不到1%,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最初的目击者包括家属不懂急救方法。 2. 在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人员到达之前,没有施救而耽误了急救时间。 3. 最初的目击者做出了错误的紧急处理。 严酷的现实要求全民都要学习心肺复苏知识及操作技能,医务人员更要成为执行的典范。人们拥有了驾驶技术就可以开车驰骋,掌握了语言工具,就可以同外国友人进行沟通。人们已经拥有许多娴熟的技能,请您再学一项一辈子可能用不上,但可受益一生的、保护生命最重要的技术—心肺复苏术。这是一项能在危急关头将处在死亡线上的亲人拉回来的实用技能。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及流程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及流程 一、基本概念 一、心肺复苏概念: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它是对心搏、呼吸骤停后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电除颤、机械通气、静脉输液以及药物治疗等。其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自主呼吸。 二、心脏骤停: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常见类型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 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电图表现:室颤最常见,无电活动的平直线,无脉电活动。四、生存链:以图示分五步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五、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的变化: 1、程序更改 2、数据变化 3、非专业施救者可为患者进行单纯性胸外按压 4、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感觉呼吸” 5、C-A-B:从30次的按压开始而不是2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 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迟时间。 6、电击除颤后立即继续复苏2分钟 7、强调团队合作。 六、高质量的CPR 1、在识别心脏骤停后(触摸颈动脉后)10秒内开始按压。

2、用力按压、快速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幅度成人至少5 厘米。 3、每次按压后让胸壁完全回弹。 4、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努力使中断时间小于10秒 5、给予有效的通气使胸廓隆起。 6、避免过度通气 二、成人基本生命支持流程 1.评估环境,判断反应 2.启动EMSS 3.检查脉搏 4.胸外按压 5.开放气道 6.人工呼吸 7.尽早电除颤

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的必要性及护理措施

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的必要性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04-15T10:35:59.3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作者:陈玉琴 [导读]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RP是针对于心脏病引起的呼吸心脏停止的危重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摘要】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RP是针对于心脏病引起的呼吸心脏停止的危重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是通过胸外按压或是其他方式使患者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和心脏的自主搏动。心脏骤停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在发生突发事件后,无法有效的判断以及急救已成为世界性的公众问题。而尽快、尽早、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的决定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字】急救;有效的心肺复苏;护理 心脏骤停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在其他地区包括我国每年超过30-40万人以上不等人死于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因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当其发生后循环不良使血液无法正常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重要的器官而难以维持器官的代谢需要,使肺和脑组织数十秒内缺血缺氧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心脏骤停的黄金时间6分钟可以极有效避免避免身体各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如不及时有效的急救,身体机能下降,器官衰竭使死亡率大大增加。而存活率低和后期恢复不良是目前临床上未能有效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也对CRP对于心脏骤停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1.资料显示,心脏停止跳动4s以上,患者出现眼前发黑的情况,10·20s,可发生晕厥和抽搐,称阿-斯综合征(Adams-strokes syndrome)接着出现叹息样呼吸及发绀,20-30s后呼吸停止,45s后瞳孔散大,1-2min瞳孔固定,4min后可造成中枢神经不可逆损伤。但在短时间内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的前提下,有效循环达到需要量,神经系统损伤将大大降低,恢复几率也会增加。方法; 判断意识;首先呼叫患者,并且双手轻拍打患者肩膀以及大声呼唤患者,若无反应,应触摸患者颈动脉10s并且观察患者有无胸口起伏,听口鼻有无呼吸音并感觉有无气流出入。在第一时间判断患者无意识和心脏停止跳动之后的黄金6分钟,对于患者来讲尤为重要。施救者每耽误一分钟,生存率降低3%—4%,错过这黄金6分钟甚至超过至10分钟未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复活成功率则几乎为零。 1.1判断呼吸;院外有专业急救者或是有急救条件的可以开放气道或人工呼吸,采取口对口或是面罩吹气行人工呼吸,吹气量为800-1000ml。时间为1-1.5秒,在进行胸外按压之前要先开放气道,保证呼吸道是通畅的:首先头偏向一侧,先把口鼻的分泌物清除,假牙或是有异物,会影响呼吸或是异物引起的呛咳。所以要将患者仰卧,松开衣领,挖出口中污物,取出假牙。然后可以采取:①仰头抬颈法:患者平卧,一手的小鱼际将前额向下压,另一只手讲患者颈部从后面轻轻上抬。②托下颌法;患者取平卧位,将两手托起左右下颌骨的同是使头后仰,下颌骨上仰。(前两种方法禁止于头颈部损伤患者)③仰面抬颌法:患者取平卧位,一手放于患者前额,一手放于患者下颌部,放于前额的手向下压,放于下颌的手向上抬,连贯起来不会损伤颈部。对于非专业或是现场施救者来讲,真正的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实施机会并不是太多,所以为了缩短开始按压时间,能够进一步提早的开始心肺复苏,非专业人员可只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1.3按压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处(直接定位或急救者的食指和中指沿患者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食指紧靠在胸骨下切迹处,中指紧靠食指,另一手的掌根紧靠中指放在患者胸骨上,即为正确的按压部位)心脏按压姿势: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位置,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进行按压;使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位于同于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深度:按压深度为5cm,过轻没效果,过重容易造成肋骨骨折或是血气胸。按压频率:为一分钟80-100次/分不得过快或过慢。目前不少研究者认为,按压频率高于120次/分,按压深度降低,心脏和胸腔变形减小不利于胸廓完全回弹,而按压后的胸廓扩张可以产生相对于大气压的负压,同时可以给有效血液循环前期运动储备血液,,若是胸廓不完全回弹会因为胸压增加使得心脏压力和颅内压增加而降低冠脉灌注和脑灌注压降低。在操作中,在按压过程中深度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要等到胸廓充分回弹之后进行再一次的按压,保证每一次的胸外按压都能及时和有效。按压和通气频率应为30:2。在心脏骤停的早期急救关键在于胸外按压,对于院外的急救来讲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应用还是较难的,专业人士可以根据换这个现场情况来调整开始通气时机和复苏顺序。在院外或是院内急救的过程中,因为搬运或是开放气道不可避免会中断心脏按压。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心脏按压中断回会降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经动物实验表明,按压中断时间持续发生,即使不超过10s,也会造成动脉灌注不足。与此同时临床研究也显示,在非常好的心脏按压情况下,并且保证按压中断时间不超过10s,是可以明显观察到心脏的收缩,以及有足够的动脉血液灌注。因此,在高效的心脏按压以及尽量少的按压中断时间也会大大影响到心脏骤停患者总体的生存率。 2.0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在CPR5个循环之后再次查看心电示波。当心肺复苏循环做完之后,要触摸患者颈动脉10s有搏动,同时患者胸口有起伏,看瞳孔由散大变为缩小,对光反射出现。观察颜面部、口唇、甲床由紫绀变为红润。手脚等肢体末梢温暖。自主呼吸出现,患者出现烦躁,挣扎等反射。血压维持在90/60mmHg。心率为60次/分。 患者恢复意识之后应及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护理措施:当患者复苏成功后病情还不稳定,需要严密监测,以便于随时观察给予相应的处理。在复苏成功后,及时的治疗和后期的护理对患者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患者刚刚处于苏醒阶段,由于生命体征的还不稳定,应进行一级护理,心电监护随时密切观察患者当时的体征,同时做好患者眼部护理,褥疮护理等,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患者24小时出入量。(2)建立静脉通路合理输液;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以便患者用药,治疗。最好在中心静脉压和肺毛压监测下选择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一般情况下可使用葡萄糖进行扩容,也可同时补充机体能量,但应尽量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以免加重心肌负担。(3)吸氧;有利于患者改善血氧饱和度,脑细胞和心肌氧供改善。持续低流量吸氧(4)保暖:患者昏迷状态,可使用暖水袋进行保暖,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当患者脑缺氧时间过长造成脑水肿昏迷。可能出现中枢高热,可使用冰帽和乙醇擦拭降温; 到目前为止,突发心脏骤停虽然是难以预料的疾患,但是只要能及时发现,早期救治,即使是在没有专业的人员和设备状态下,只要判断准确,和运用有效的急救方法,即使是徒手心肺复苏也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就目前,急救知识已纳入中小学生的课堂课本中,只有全民动起来,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不断深入地研究,也会更完美,高效的急救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文静,唐丽梅,曹晓亚《急危重症护理查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10.26-33 [2]张红,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研究进展〔C〕.李春盛.急危重症医学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11

心肺复苏的意义

心肺复苏的意义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 操作即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43%、强调黄 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心跳骤停:黑朦,意识障碍,突然倒地 ● 15 秒: 抽搐 ● 30 秒: 呼吸停止 ● 1~2分钟 : 瞳孔固定 ● 4分钟 : 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 : 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6分钟 : 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 猝死的诊断 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心音无、大动脉无;心跳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 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概述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 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 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 从原来的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但不包括新生儿。 原有步骤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部挤压修改后步骤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30:2 A:即判断有无意识、畅通呼吸道。可以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名字 或其他称呼。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可用手指掐其人中,同时立即高 声呼救,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医院电话。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及裤带。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只有气道畅通后,人工呼 吸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 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仰面抬颈法、托下颌法。仰面抬颌法要领:用一 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普通患者:仰头抬颏法 颈椎损伤患者:托颌法 B:即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是心肺复苏基本技 术之一。开放气道后要马上检查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 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 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观察人的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操作是正确的。 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球囊面罩、呼吸气管插管、吹起毕,松开口鼻。 口对鼻人工呼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和口腔外伤者。 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要1s以上(吹气)给予足够的潮气量使胸廓抬起采用按压:通气比为30:2 如果建立了高级气道(气管插管),每6-8s进行一 次通气(8-10次/分钟),通气时不中断胸外按压避免过度通气,气管插管辅助 呼吸潮气量6-7ml/kg 球囊面罩通气时,潮气量稍偏大,约600ml C:即人工循环人工循环的基本技术是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用 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使得心脏被动射血,以带动血液循环。只要判断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实施心脏按压首先要找准按压的位置,正确位置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抢救者 将一手的中指沿病人一侧的肋弓向上滑移至双侧肋弓的汇合点,中指定位于此处,

心肺复苏(CPR)的定义

一、心肺复苏(CPR)的定义。 对发生急性循环、呼吸机能障碍的病人采取的急救措施。 二、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1、瞳孔的变化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2、面色及口唇的改变由发绀转红润。 3、脑组织开始恢复的迹象(1)病人手脚开始抽动、挣扎是脑组织活动恢复的 早期表现。(2)肌张力增加。(3)吞咽动作出现。(4)自主呼吸恢复。 4、心电图变化心电图出现交界性、房性或窦性心率,即使是心房扑动或心房 颤动都是心脏复苏的迹象。 三、何时中止心肺复苏? 1、心肺复苏成功。 2、脑死亡。 3、经过30分钟CPR及ALS有关抢救措施后,心肌活动仍毫无反应。 4、常温下心脏停搏30分钟以上,且未给予CPR抢救者。 四、心脏骤停心电图表现有哪三种类型? 1、心室停顿,即心室完全丧失电活动,心电图上出现直线或仅有心房波。 2、心室颤动或扑动。 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上虽有完整的QRS波群(常宽而畸形,频率较慢),但 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 五、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心音消失。 2、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到。 3、意识突然丧失,或在一短阵的抽搐之后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 生在心跳停搏后10秒内。 4、呼吸断续呈叹气样,以后呼吸停止。 5、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30秒钟。 6、瞳孔散大多在停搏30~60秒钟出现。 六、脑死亡诊断标准。 1、深昏迷,对疼痛刺激无任何反应,无自主活动。 2、自由呼吸停止。 3、瞳孔散大固定。 4、脑干反射消失。 5、脑电图平波。 七、电除颤的原理。 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八、电复律有那些并发症? 1、低血压,休克。 2、心律失常。 3、电击处皮肤烧伤。 4、栓塞。 5、肺水肿。 九、休克的早期诊断? 1、意识恍惚或清醒而兴奋。

心肺复苏 讲稿

心肺复苏 一、概述 1、复苏的概念:抢救各种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措施都称为复苏。 2、心跳停止的类型(凭心电图诊断): (1)、完全停跳:无心电图,不收缩。 (2)、心室颤动:心室收缩不规则,蠕动,心排量几乎为零。 (3)、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有心室符合波,但缺乏有效地心肌收缩和射血。 3、心跳停止的诊断: (1)、诊断依据:①神智突然消失②大动脉搏动触不到③无自主呼吸④听不到心音,测不到血压⑤瞳孔散大,无反射⑥心电图诊断。 (2)、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 ①强调无需摸脉搏,力争10s内完成,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 ②生存链的概念: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二、初级心肺复苏(BLS) 初级心肺复苏是呼吸、心跳停止时的现场应急措施,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的氧合血液灌流。 (一)开放气道(A) 1、舌根后坠的处理:三合一气道开放法。 2、异物阻塞气道的处理。 (二)人工通气(B) 1、口对口(鼻)人工通气:每分钟12次;仰卧—头后仰—捏鼻孔—深吸气—对口用 力吹入。 2、其他人工通气方法:简易呼吸器(气囊——面罩)人工呼吸。 (三)人工循环(C) 1、胸外心脏按压(ECM) ①背部必须有坚实物体。 ②手掌根部压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臂伸直,用上身重力。 ③两人复苏:5次胸外按压后作1次人工通气(60次/分)。一人复苏:15次胸 外按压后作2次人工通气(80次/分)。 ④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无论单、双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皆为 15:2。 ⑤推荐人工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2、胸外按压有效地标致:①大动脉可触到搏动;②发绀消失,皮肤转红;③可测到血 压;④血氧饱和度仪可测到脉搏波;⑤自主心率恢复。 3、胸外按压的并发症:①肋骨、胸骨骨折;②气胸;③心包积液、填塞;④肝、脾 破裂。 三、后期心肺复苏(ALS) 后续生命支持(PRT):后期复苏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设备及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较佳疗效的复苏阶段。也是一个地区和医院急救水平的体现。 (一)呼吸功能的维持 1、控制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咽、鼻咽通气道;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和环甲 膜造口术。 2、人工气道与氧疗:①简易人工呼吸器;②麻醉机和通气机的应用。

2019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新概念

最新资料推荐 2019 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新概念 2019 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新概念主讲人: XX 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单人施救者的按压-通气比率建议值(30: 2)并未更改。 在《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仍然建议以大约每秒钟 1 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 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 之后,可按照大约每 6 至8 秒钟 1 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大约8 至10 次呼吸)。 应避免过度通气。 从A-B-C 更改为C-A-B: 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理由: 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 1 / 8

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 。 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在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 更改为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在《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的主要问题及更改如下: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对根据无反应的症状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以及在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 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 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实验研究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 30 次按压而不是2 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比较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 动物实验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摆好头部位置并尽可能密封以进行口对口或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 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第一名施救者

心肺复苏的定义

一.心肺复苏的定义(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RP): 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功能的恢复。 二.心肺复苏的意义: 1.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紧急的情况。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8分 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故又发展为心肺脑复苏。。 2.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存活,4分钟以后在进行心 肺复苏,只有17%能存活。 三.猝死的判断: 1.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 2.心音消失、外周大动脉(如颈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主要观察有无胸腹呼吸运动)。 4.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打。 5.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等。 四.BLS生物链内容: 1.早期识别,求救。 2.早期CRP。 3.早期电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五.BLS的心肺复苏(CPR)步骤:C-A-B,适用于成人、儿童、婴儿,但不适用于新生儿。 1.C(胸外按压):10秒内未触摸到或不确定摸到脉搏,开始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两 乳连线的中央胸骨处;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通气比:30:2。5个周期 检查,5秒内轮换。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cm,儿童5cm、婴儿4cm。保证每次按 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2.A(开放气道): ⑴仰头抬颌法:抢救者左手掌根放在病人前额处,下压使头部后仰,右手的食指放在病 人的下颌处,向上抬起。此法不适用与可疑颈椎骨折患者。 ⑵托颌法:适用可疑颈椎骨折者。 ⑶清理口腔异物。 3.B(人工呼吸): ⑴每次吹气2口、每次吹气量(10ml/kg)、每次吹气时间1秒,见胸部隆起 ⑵简易呼吸器的适用:无氧源通气潮气量为10ml/kg;有氧源通气吸氧浓度大于40%氧 气流量8-12L/min。 六.电击除颤: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除颤,基础CPR不能使室颤去除,室颤在几分钟内蜕变成停博,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双相波电除颤比单相波除颤更有效。 电除颤后立即CPR,直至5个周期30:2后再进行评估。 七.高级生命支持(ACLS): 1.A气管插管。 2.B机械通气: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值监测CPR质量和识别是否恢复, PETCO2小于10mmHg设法改变CPR质量,PETCO2大于40mmHg恢复自主循环。。 3.C循环药物:心脏骤停中,基础心肺复苏CPR和早期除颤是最重要的,用药是第二

心肺复苏的意义

心肺复苏得意义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得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就是临床上最紧急得情况70%以上得猝死发生在院前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得生存率43%、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时间就就是生命心搏骤停得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心跳骤停:黑朦,意识障碍,突然倒地 ● 15 秒: 抽搐 ● 30 秒: 呼吸停止 ● 1~2分钟 : 瞳孔固定 ● 4分钟 : 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 : 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6分钟 : 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 猝死得诊断 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心音无、大动脉无;心跳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与心电机械分离。 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概述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得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 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得三个步骤, 从原来得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与婴儿,但不包括新生儿。 原有步骤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部挤压修改后步骤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30:2 A:即判断有无意识、畅通呼吸道。可以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名字或其她称呼。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可用手指掐其人中,同时立即高声呼救,呼唤其她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120或附近医院电话。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及裤带。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只有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提供得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得脑组织以及其她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仰面抬颈法、托下颌法。仰面抬颌法要领: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得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得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普通患者:仰头抬颏法 颈椎损伤患者:托颌法 B:即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就就是用人工得方法帮助病人呼吸,就是心肺复苏基本技术之一。开放气道后要马上检查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最常见、最方便得人工呼吸方法就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与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病人得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得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得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得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得手指,使气体呼出。观察人得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得操作就是正确得。 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球囊面罩、呼吸气管插管、吹起毕,松开口鼻。 口对鼻人工呼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与口腔外伤者。 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得时间要1s以上(吹气)给予足够得潮气量使胸廓抬起采用按压:通气比为30:2 如果建立了高级气道(气管插管),每6-8s进行一次通气(8-10次/分钟),通气时不中断胸外按压避免过度通气,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潮气量6-7ml/kg 球囊面罩通气时,潮气量稍偏大,约600ml C:即人工循环人工循环得基本技术就是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用胸外心脏按压得方法使得心脏被动射血,以带动血液循环。只要判断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要点

心肺复苏要点 一、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1、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 2、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 3、胸外按压的幅度: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4cm,儿童大约5cm。不再用5cm的成人范围。 4、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部回弹。 5、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对于成人,儿童,婴儿(不包括新生儿)按压/通气比率仍是30:2,但有两点变化: ①首先以进行30次按压开始CPR而不是进行2次通气 ②建议以大约每秒1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持续进行胸外按压且不必与呼吸同步。之后可按照大约6-8秒钟1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6. 即使心跳已恢复但仍较弱,仍需30:2进行按压复苏,增加复苏成功率。 7. 仍然提倡胸前捶击起搏 二、建立了简化的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BLS流程) 1. 判定呼吸采用的”看、听、感觉“,方法已从流程中删除,过去此法应用于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这些动作并不协调,也耗时,基于这

些原因2010指南强调发现心搏骤停者立即启动EMS系统。对无呼吸或不正常呼吸(叹气样呼吸)成人马上做胸外按压对心肺复苏流程进行了改进。 2.检查脉搏并不重要 新指南弱化了施救者检查脉搏的重要性。检查脉搏很困难,无血压或血压过低时甚至训练有素的急救人员也常常会出现判断错误,即使有脉搏急救者检查也不应超过10秒。假定一个人突然倒地无反应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可怀疑是CA。现场急救者不应检查脉搏而应立即启动EMS系统。3.减少按压中断 有效胸外按压是持续至自主循环或复苏终止。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任何不必要的胸外按压中断(包括暂停按压进行人工呼吸)都会使CPR 成功率降低。 三、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1. 步骤改为: 2010指南最新变化是将基本生命支持(BLS)中的ABC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检查是否正常呼吸然后又进行人工呼吸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人工呼吸。CPR程序的更改其重要意义使缩短一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的改变意味所有人要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理由:★大多数心搏骤停者是成人这些患者早期CPR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