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雾化治疗专家共识(草案)

雾化治疗专家共识(草案)

雾化治疗专家共识(草案)
雾化治疗专家共识(草案)

雾化治疗专家共识(草案)

药物雾化治疗的目的是输送治疗剂量的药物到达靶向部位。对于肺部病变患者,雾化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可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近年来雾化吸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药物输出和吸入效率,使药物肺部浓度增加。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28%- 68%的患者不会正确使用加压定量吸入器(pressure meter dose inhaler,pMDI)和干粉吸入器(dry power inhaler,DPI),导致雾化治疗无效。不同雾化器产生气溶胶的机制不同,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根据各种雾化器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患者、药物、治疗时间、给药途径和剂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雾化治疗的效果。

为规范我国雾化治疗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一、雾化治疗影响因素

药物在呼吸道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溶胶大小、气溶胶的形成和运动方式,以及患者的气道结构和呼吸形式。

(一)气溶胶大小和物理特性

气溶胶大小是决定雾化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用气体动力质量中位数直径(MMAD)来表示。气溶胶呈动态悬浮,由于蒸发或吸收水分子,气溶胶会互相结合和沉积。当吸水性的气溶胶处于潮湿环境中,易吸收水分而体积增大,从而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沉积。

气溶胶在呼吸系统沉积的主要机制有3个:碰撞、重力沉降和弥散。直径较大的气溶胶

(MMAD> 10 um)由于惯性碰撞通常在上呼吸道或鼻咽部过滤;5- 10 um的气溶胶可到达下呼吸道近端;1-5 um的气溶胶则经气道传输至周围气道及肺泡,其中3-5 un的气溶胶易沉积于支气管或传导性气道;<1 um的气溶胶则通过布朗运动弥散至气管壁或肺泡后沉积,但其中大部分会随呼出气呼出。

推荐意见1:肺内沉积的气溶胶大小最佳范围为1-5 um(推荐级别:A级)。建议选择雾化器时,了解雾化装置产生的气溶胶大小。

(二)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1.年龄、解剖特点和认知能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雾化器,如小容量雾化器(small volume nebulizer,SVN)、pMDI或DPI,如果患者正确使用该装置,则所达到的临床效果相似。患者的认知能力决定了是否能有效地运用雾化装置,如果患者无法理解和配合雾化装置的正确使用,建议选择无需患者配合的雾化器,如SVN或pMDI结合储雾罐等装置。

推荐意见2: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雾化器。如患者无法配合雾化治疗,建议选择SVN或pMDI 加储雾罐(推荐级别:A级)。

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可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输送,如气道狭窄、分泌物较多或支气管痉挛等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时,吸入的气溶胶在呼吸系统的分布不均一,狭窄部位药物浓度会增加,阻塞部位远端的药物沉积减少,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因此雾化治疗前需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有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

推荐意见3:雾化治疗前,应排除痰液阻塞和肺不张等因素,以提高药物肺内沉积(推荐级别:B级)。

2.呼吸形式:影响气溶胶沉积的呼吸形式,包括吸气流量、气流形式、呼吸频率、吸气容积、吸呼比(I:E)和吸气保持。呼吸频率快且吸气容积小的患者,肺内沉积较少。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促使气溶胶因互相撞击沉积于鼻咽部,导致肺内沉积量明显下降。当吸气流量恒定时,随潮气量的增加、吸气时间延长,气溶胶沉积增加。因此,进行SVN 时应指导患者间歇进行深吸气;pMDI治疗时应缓慢吸气(吸气时间4-5 s),增加吸气后屏气时问(5-10 s),有利于气溶胶的肺内沉积。

推荐意见4:pMDI需要患者缓慢深吸气(4-5 s);吸气末屏气5-10 s可以增加气溶胶沉积(推荐级别:A级)。

3.连接装置:常用的雾化器连接装置包括咬嘴、面罩和头罩。通常根据患者年龄、是否配合以及患者喜好决定,但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哪种连接装置更佳。使用SVN时,为减少气溶胶在鼻腔内的沉积,首选咬嘴。当患者无法配合使用咬嘴时,可选择面罩。无论选择哪种装置,指导患者经口吸入。持续雾化治疗时选用而罩可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但使用面罩时需注意药物对面部及眼睛的刺激,选择密闭性较好的面罩可减少这种刺激,并增加气溶胶的输送量。

推荐意见5:雾化器连接首选咬嘴。当无法配合咬嘴时,可选择面罩,指导患者经口吸入药物(推荐级别:A级)。持续雾化治疗可选用面罩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使用密闭性较好的面罩,可减少药物对面部及眼睛的刺激(推荐级别:D级)。

二、雾化器的临床应用

1.SVN:SVN是临床常用的雾化装置,主要用于危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现在更广泛用于临床和家庭治疗,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无法进行呼吸配合的患者。SVN主要包括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震动筛孔雾化器。

喷射雾化器驱动力为压缩空气或氧气,根据文丘里效应,高速气流通过细孔喷嘴时,在其周同产生负压而将雾化器内的液体卷入并粉碎成大小不等的气溶胶。

影响其性能及药物输送的因素包括:(1)驱动的气流和压力,不同设计的喷射雾化器都有其特定的最佳气流,通常为2-8 L/min;气源压力一般为50 psi(1 psi=6.895 kpa);如果

驱动气流或气源压力低,产生气溶胶的直径易较大。(2)罐内药量:SVN罐内药液过满会减少药物输出,一般推荐4-5 ml。建议根据装置说明加入合适药量。(3)驱动气体的密度:驱动气体的密度低,气流输送呈层流,易于气溶胶输送。氦氧混合气因其密度低,可用作危重症哮喘患者雾化治疗的驱动气源。

(4)湿度和温度:随着雾化治疗时水分的蒸发,气溶胶温度下降,会增加溶液的黏滞度,从而减少药物输出。(5)呼吸形式:指导患者进行平静呼吸,间歇深呼吸。当患者呼吸浅快时,气溶胶的吸入量下降,建议增加药物剂量。(6)有的雾化器持续产生气溶胶,在呼气相容易丢失浪费,建议接上延长管或储雾袋;吸气驱动型或手动型喷射雾化器,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雾化药物在呼气相的丢失。

超声雾化器使用超声波换能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高速震荡波,并传导至溶液表面产生气溶胶。超声雾化产生的气溶胶大小与超声频率成反比。早期超声雾化器是大容量雾化器,用来稀释

痰液或诱导刺激患者产生痰液。目前市场上已有小容量的超声雾化器,主要用于支气管舒张剂的输送。超声雾化器有加热药物的倾向,有可能破坏蛋白质,因此不能刚于含蛋白质的药物,如激素等。

震动筛孔雾化器通过电流作为动力,震动液体穿过细小的筛孔产生气溶胶,筛孔的直径决定了气溶胶大小。震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能高,残余量少(0.1-0.5 ml)。震动筛孔雾化器每次使用后需及时清洗,以防阻塞。

推荐意见6:持续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在呼气相容易造成气溶胶的丢失浪费,建议连接延长管或储雾袋(推荐级别:C级)。使用超声雾化器时避免应用含蛋白质类的药物(推荐级别:F级)。

2.pMDI:pMDI为便携式雾化器,通过按压阀门将一定量的药物与液态推进剂混合的气溶胶喷出。

pMDI是否有效取决于患者的呼吸技术。pMDI喷射出来的气溶胶由药物、推进剂、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组成,直径较大,随着喷射距离的增加,表面活性剂和推进剂挥发使气溶胶直径减小,气流速度降低,气溶胶在口腔内的撞击沉降减少。pMDI的吸入技术通常包括2种:闭口技术和张口技术。闭口技术方法:患者将咬嘴放在嘴唇问,按压阀门的同时深吸气。

张口技术方法:将pMDI放置在离口前方近4 cm(约两指宽度)处,按压阀门的同时深吸气。研究结果显示,张口技术与闭口技术相比,更有利于气溶胶吸入至下呼吸道,药物沉积率从7%-10%增加到14%-20%;然而,如果患者配合不佳,张口技术会造成药物喷到眼睛等其他部位。

因此,在pMDI治疗时,建议加用辅助装置,如腔体状储雾罐(spacer)、单向阀储雾罐(valved holding chamber,VHC),使气溶胶直径减小、速度减慢,可增加气溶胶肺内沉积量2-4倍;同时也可以解决患者手控按压装置和吸气的协调性问题。塑料材质的储雾罐易产生静电,吸附气溶胶,每次使用后用洗涤剂清洗可减少静电发生,金属材质的储雾罐则无此问题。

推荐意见7:pMDI加用储雾罐,可增加气溶胶的肺内沉积(推荐级别:A级)。为减少塑料材质的储雾罐产生静电吸附气溶胶,建议使用后用洗涤剂清洗,或选择金属材质的储雾罐(推荐级别:B级)。

pMDI与带咬嘴的储雾罐联用的操作步骤:将瓶体在掌心温热一下后,再摇动4、5下。取

掉pMDI的盖子,接于储雾罐尾部开口,使之密闭。患者缓慢呼气后,将储雾罐头端的咬嘴放于嘴中,并用唇密闭包裹住。摁压pMDI至储雾罐的同时患者做深慢的吸气,吸气后屏气5-10 s。当使用VHC时,可通过观察活瓣的活动监测患者是否经口呼吸。

影响pMDI性能及药物输送的其他因素包括:(1)喷嘴的清洁:pMDI需要及时清洁、避免异物堵塞喷嘴口,避免将其浸入水中。(2)使用前充分混合药物:由于pMDI在静止时,有效药物成分和推进剂会分开,所以在静止后第一次使用前需要摇晃装置使药物混合,否则会减少输出剂量。(3)驱动间隔时间:频繁摁压pMDI易导致气溶胶形成湍流而聚集,减少药物输送,因此在两次摁压之间间隔15-60 s。

推荐意见8:pMDI第一次使用前须充分摇晃使药物混合;两次摁压之间间隔15-60 s(推荐级别:B级)。

3.DPI:DPI不含推进剂,以干粉形式输送,由患者吸气驱动,气溶胶的直径不会因为输送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较pMDI更稳定。大多数DPI需要使川载体(乳糖或葡萄糖),与药物混合,使干粉易于分散并从装置中涌出。DPI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目前也用于某些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和疫苗的吸入。由于气流速度和气流方式不同,气溶胶在口腔的沉积会有差异。研究结果显示DPI治疗时,其肺内沉积率和药物治疗反应与pMDI相似。DPI包括单剂量DPI和多剂量DPI,其使用步骤请详细参阅不同药物说明书。

影响DPI性能及药物输送的因素包括:(1)内在阻力和吸气流量:不同装置的DPI内在阻力不同,患者经咬嘴用力吸气使粉末分解成细颗粒状。一定的吸气流量可促进药物分解以及细颗粒粉末的产生,但吸气流量过高则使药物在口腔的撞击沉降增多;反之,患者产生的吸气流量过低,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药物产生减少,肺内输送量下降。(2)湿度:DPI暴露于潮湿环境,易导致粉末结块,因此患者不宜将呼出的潮湿气体吹入。

推荐意见9:选择DPI前,需检测患者的吸气流量。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不建议使用DPI进行雾化治疗。指导患者呼气时将DPI移开以避免潮湿气体吹入(推荐级别:D级)。

三、雾化治疗的不良反应

(一)药物的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可以产生肺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如肾上腺素类药物可能出现头痛、失眠、心动过速、颤抖、焦虑;抗胆碱能药物吸入易导致口干、皮肤干燥、尿潴留等;持续吸人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肺部继发感染。乙酰半胱氨酸、抗生素、类固醇激素、色甘酸钠、病毒唑和蒸馏水,雾化治疗期问可能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出现哮鸣音。抗胆碱能药物可加重眼部症状,如青光眼。如治疗期间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

(二)气溶胶相关的不良反应

1.感染:气溶胶相关的感染包括雾化器和吸入药物的污染,以及病原菌在患者间的传播。雾化器可通过空气传播细菌而导致院内感染。感染源包括患者气道分泌物、残存的溶液和治疗者的手。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如绿脓杆菌、军团菌等。为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雾化器需要及时消毒、每位患者之间更换,建议每次使用后冲洗、干燥。多剂量药物开瓶后的储存及使用均存在污染的风险,因此建议使用单一剂量药物。进行雾化治疗时,操作者需在治疗前后洗手,减少患者间病原菌的传播。

推荐意见10 :为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雾化器一人一用并及时消毒,使用后冲洗、干燥;建议选用单一剂量的药物;操作者在治疗前后需洗手以减少病原菌在患者间的传播(推荐级别:C级)。

2.气道高反应:SVN产生的气溶胶通常是冷的或高浓度的,易导致反应性的气道痉挛,特别是有肺部疾病史的患者35。雾化治疗过程中,药物蒸发、加温以及残留药物浓度的增加,可能引起或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由于pMDI气溶胶含有的推进剂或表面活性物质,DPI含有的药物载体(乳糖或葡萄糖),均易诱发患者出现气道高反应,因此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防止气道痉挛的发生,如治疗前后听诊呼吸音、测定峰流量或一秒用力呼出容积、观察患者的呼吸形式是否改变等。

推荐意见11:雾化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气道高反应,必要时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推荐级别:E级)。

3.雾化药物的二次暴露:在旁观者和治疗师的血浆中可测出一定浓度的雾化药物,即工作场所雾化药物二次暴露。旁观者因反复受支气管舒张剂二次暴露而增加了发生支气管哮喘的风险。因此,为减少治疗师及旁观者的药物二次暴露风险,治疗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如尽量选择pMDI加VHC、DPI等由呼吸驱动的雾化器等。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雾化治疗时,40%气溶胶通过呼吸机呼气端排到外界环境中,建议雾化治疗时在呼吸机的呼气端连接过滤器。

推荐意见12:为避免雾化药物的二次暴露,建议尽量选择pMDI、DPI等呼吸驱动的雾化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雾化治疗时,建议在呼吸机的呼气端连接过滤器(推荐级别:B级)。

四、展望

为利于患者使用和增加有效的吸入剂量,雾化装置进行了不断改进和创新。经改进的雾化装置,雾化药物的肺内沉积率(40%- 50%)较传统技术(10%-15%)明显增加,如吸气驱动的pMDI及喷射雾化器、适应性雾化输送装置(adaptive aerosol delivery,AAD)等。近来研究结果显示,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装置可以促进气溶胶在肺部的重新分布。

另外,肺部靶向雾化输送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被动靶向是通过优化气溶胶大小,以利于气溶胶沉积于周围气道和肺泡;主动靶向则通过分子或生物识别将气溶胶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光纤支气管镜和纳米技术的应用,使药物局限于肺部病变处。

编写组成员:葛慧青,袁月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李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一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梁宗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辰(中日友好医院);段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潘频华(湖南湘雅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文章摘自《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年11月第37卷第11期P805-807

文章作者:葛慧青

2018年度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8 年修订版)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儿科呼吸领域专家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进行了再次修订,用以指导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家庭正确选择和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从而规范和完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以下为2018年修订版共识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相关内容。 一、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1、基本概念 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采用吸入疗法时,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随呼吸气流进入体内。由于气溶胶具有很大的接触面,有利于药物与气道表面黏膜上皮细胞接触而发挥药效。其中,直径1 ~ 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5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而< 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而排出体外。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 雾化吸入 ICS主要用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既可作为医院内缓解急性期发作的合并治疗手段,也适用于家庭的长期控制治疗。目前国内有三种用于儿童雾化吸入的 ICS 混悬液,包括布地奈德(BUD)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丙酸氟替卡松(FP)。布地奈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 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的抗哮喘 ICS ;是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定为妊娠安全分级为 B类的糖皮质激素(包括鼻用和吸入制剂),也是目前批准的唯一可用于≤ 4 岁儿童的雾化 ICS。丙酸氟替卡松目前仅适用于4~16岁儿童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ICS经吸入装置后,大部分停留于口咽部,仅有小部分沉积于肺内。沉积在口咽部的药物经吞咽进入胃肠道从而被吸收,经肝脏首过代谢后进入血循环。吸入肺部的药物沉积在各级支气管而发挥其局部抗炎作用,其中直径< 2 μm

雾化共识解读-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2018

---------------------------------------------------------------最新资料推荐------------------------------------------------------ 雾化共识解读-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管理-2018 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管理——《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解读项城市人民医院内五科程云霞 1/ 38

主要内容雾化操作是呼吸疾病患者护理要点之一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如何提高雾化治疗效率如何减少和避免雾化吸入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最新资料推荐------------------------------------------------------ 思考:哪些病人需要雾化治疗? 3/ 38

雾化吸入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用给药方式支气管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雾化吸入感染后咳嗽疗法支气管扩张症激素敏感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4): 2696-27081.

---------------------------------------------------------------最新资料推荐------------------------------------------------------ 为什么雾化吸入适合呼吸疾病患者?呼吸疾病患者临床特点:气道病变支气管哮喘喘息、气短、胸闷、气流受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气流受限、肺功能下降、咳嗽咳痰、气道炎症咳嗽、咳痰、喘息、气道炎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慢性咳嗽咳嗽、咳痰、气道炎症咳嗽、咳痰,气道高反应性或气道炎症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4): 2696-27081. 5/ 38

雾化治疗专家共识word版

会互相结合和沉积。当吸水性的气溶胶处于潮湿环境中,易吸收水分而体积增大,从而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沉积。 气溶胶在呼吸系统沉积的主要机制有3个:碰撞、重力、沉降和弥散。直径较大的气溶胶(MMAD>10μm)由于惯性碰撞通常在上呼吸道或鼻咽部过滤;5— 10μm 的气溶胶可到达下呼吸道近端;1~5μm 的气溶胶则经气道传输至周围气道及肺泡,其中3~5 μm 的气溶胶易沉积于支气管或传导至气道;<1μm 的气溶胶则通过布朗运动弥散至气管壁或肺泡后沉积,但其中大部分会随呼气呼出。推荐意见1:肺内沉积的气溶胶大小最佳范围为1~5μm(推荐级别:A 级)。建议选择雾化器时,了解雾化装置产生的气溶胶大小。(二)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1.年龄、解剖特点和认知能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雾化器,如小容量雾化器(SVN)、定量雾化器(pMDI )或干粉吸入器(DPI ),如果患者正确使用该装置,则所达到的临床效果相似。患者的认知能力决定了是否能有效地运用雾化装置,如果患者无法理解和配合雾化装置的正确使用,建议选择无需患者配合的雾化器,如SVN 或pMDI 结合储雾罐等装置。 推荐意见2: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雾化器。如患者无法配合雾化治疗,建议选择小容量雾化器(SVN )或定量雾化器(pMDI )加储雾罐(推荐级别:A 级)。 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可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输送,如气道狭窄、分泌物较多或支气管痉挛等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时,吸入的气溶胶在呼吸系统的分布不均一,狭窄部位药物浓度会增加,阻塞部位远端的药物沉积减少,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因此雾化治疗前需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有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 推荐意见3:雾化治疗前,应排除痰液阻塞和肺不张等因素,以提高药物肺内沉积(推荐级别:B 级)。 2.呼吸形式:影响气溶胶沉积的呼吸形式,包括吸气流量、气流形式、呼吸频率、吸气容积、吸呼比(I :E)和吸气保 持。呼吸频率快且吸气容积小的患者,肺内沉积较少。吸气 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促使气溶胶因互相撞、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雾化吸入疗法的不规范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1 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或鼻腔)吸入的药物输送装置。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一般小于10mL。根据发生装置特点及原理不同,目前临床常用雾化器可分为射流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3种。 1.1 射流雾化器 射流雾化器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有低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常选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支气管痉挛,然而气管插管可影响气溶胶进入下呼吸道?若欲达到相同的疗效,一般需要较大的药物剂量。 1.2 超声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工作时会影响混悬液(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制剂)雾化释出比例?并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

合物的稳定性。超声雾化器的释雾量较大,但由于药物容量大,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疗。1.3 振动筛孔雾化器 振动筛孔雾化器是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振动,使药液穿过细小的筛孔而产生药雾的装置,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振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且残留药量较少(0.1~0.5mL),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与射流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比较,震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药物剂量。 2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 2.1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2.1.1 雾化吸入疗法的特点及作用机制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0.01~10μm的气溶胶微粒,被吸入并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 2.1.2 雾化吸入药物的理化特性药物经雾化吸入后可产生局部及全身作用,理想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在肺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作用于全身的副反应少,在理化特性上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即在气道黏膜表面停留时间短、血浆半衰期短和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SABA),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SAMA)和黏液溶解剂等几大类.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二)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二) 摘要:昨天我们讲到各种雾化吸入装置的优缺点及工作原理,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安全性。一、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ICS)ICS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 它通过对炎症反应所必需的细胞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 炎作用。ICS的抗炎机制可分为经典途径(基因途径)和非经典途径(非基因途径)。经典途径是指激素与胞质内的激 素受体(简称胞质受体)结合,并转运进入细胞核后影响核酸的转录而发挥抗炎作用;非经典途径是指激素与细胞膜激素受体(简称膜受体)结合,在数分钟内生效;高剂量的ICS 能够有效启动数量少、亲合力弱的膜受体快速通道。国内已上市的ICS为布地奈德(BUD)和丙酸倍氯米松( BDP)。其他如丙酸氟替卡松、环索奈德等雾化剂型尚未在国内上市。1.BUD:BUD是第二代吸入性不含卤素的糖皮质激素,其药理基础基于16a、17a位亲脂性乙酰基团及碳21位游离羟基。16a和17a位的亲脂性乙酰基团增强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增加了在气道的摄取和滞留,且全身消除快,相比于第一代糖皮质激素气道选择性更强,具有较高的局部/系统作用比。独特的酯化作用可延长药物在气道的滞留时间,具有高气道选择性并降低全身作用风险。BUD适度的脂溶性和水溶性,

能更容易通过气道上皮表面的黏液层和细胞膜,快速发挥抗炎作用,尤其适合急性期时与短效B2受体激动剂( SABA)联用。BUD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1%,而首过消除高达90%。此外,BUD混悬液的药物颗粒在电镜下显示为平均直径为2.0~3.0 um的细小类圆形表面不规则微粒,可最大限度地增大药物表面积,提高雾化效能。2.BDP:BDP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代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BDP为前体药物,在酯酶作用下活化裂解,部分生成具有活性的17 -单BDP( BMP)而发挥其药理作用,部分生成无活性的21-单BDP。BDP在体内裂解所需的酯酶在肝脏、结肠、胃、乳房和大脑及血浆组织等部位也有表达,在肺外组织中活化的BDP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密切相关。BDP的水溶性较低,导致其在支气管黏膜的黏液层溶解缓慢,因此其肺部吸收过程受限于黏液溶解速率。BDP和BMP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3%和26%,而首过消除在70%左右。此外,BDP 混悬液的药物颗粒在电镜下显示为长约10.0 um的针状,该颗粒形状会降低雾化效能(参见第一部分的“影响雾化效能的主要因素”)。(二)支气管舒张剂1.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是临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根据其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SABA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LABA)两种。目前临床上雾化吸入所用制剂主要为SABA。SABA 制剂的共同特点是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代表药物有特布

2012版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发表者:徐大林(访问人次:1562)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Nebulization Inhalation Therapy in Chronic Respiratory Disorders 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包括气雾吸入、经储雾罐气雾吸入、干粉吸入以及雾化吸入等,而以雾化吸入疗效最确切,适应证也最广泛。但是,关于雾化吸入治疗的用药方案以及药物配伍信息却非常有限。近期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发表的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混合配伍指南[1]提出了可供雾化吸入的药物及其配伍的各种推荐意见,并采用表格形式便于临床医生理解和掌握。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组在该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现状,制定了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共识,同时根据不同的疾病提出雾化治疗 推荐方案,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雾化吸入方式? 1.雾化方法及装置? 吸入疗法可分为湿化疗法和雾化疗法: 湿化疗法通过湿化器装置,将水或溶液蒸发成水蒸气或由0.05~50 μg小水滴组成的气雾,以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使黏液纤毛运动保持有效廓清能力。雾化疗法应用特制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将水分和药液形成气溶胶的液体微滴或固体微粒,被吸入并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靶器官,以达到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同时雾化吸 入也具有一定的湿化气道的作用[2]。? 当医师决定采用雾化吸入治疗时,必须同时决定使用哪一种吸入装置。目前主要的雾化吸入装置有小容量雾化器(SVN),如喷射雾化器(jet nebulizers)和超声雾化器(USN)两种,两者之间各有优缺点(表1)。? 喷射雾化是最常用的雾化方法,可采用氧气作为喷射雾化气源,但须注意所用的压力和流量。相对而言,通过压缩空气泵产生的气源的压力和流量较为恒定,治疗效果的同质化可比性更好,更适用于比较临床疗效。超声雾化由于超声的剧烈震荡可使雾化容器内的液体加温,这对某些药物如含蛋白质或肽类的化合物可能不利。超声雾化对混悬液(如糖皮质激素溶液)的雾化效果也不如喷射雾化。此外,对于一些易出现CO2潴留的患者(如COPD伴呼吸衰竭),高流量氧气雾化吸入在迅速提高PaO2的同时,也会加重CO2潴留。另一方面,支气管哮喘患者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由于V/Q比值的改变,可短期导致动脉血氧分压的下降,对这些患者预先充分给氧或应用氧气雾化吸入则可能有益[5]。雾化吸入治疗时如需连续应用或湿化吸入的气体,可用大容量USN。 表1 喷射雾化和超声雾化特点比较[2- 4] 内容喷射雾化超声雾化 动力压缩气源或氧气电源 原理V enturi效应超声波的震动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 洪建国执笔,陈强,陈志敏,邓力,李昌崇,刘恩梅,农光民,尚云晓,赵德育,赵顺英参与撰稿 目前的静脉注射用药,无论是在药物选择,还是配伍方面都有一定的安全用药参考信息,可供临床医师、药剂师和护士参考。然而,关于雾化吸入治疗的用药方案以及药物配伍的信息却非常有限。近期美国发表的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混合配伍指南采用了易于使用的表格形式,为临床提供了可供雾化吸入的药物及其配伍的各种参考信息。我们在该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现状,制定了儿童雾化吸入治疗共识,根据不同疾病提出了雾化治疗推荐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1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其次为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及其他。 1. 1 糖皮质激素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措施。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可有效缓解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阻塞,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和病死率[3-4]。吸入糖皮质激素还常被用来治疗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croup)、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等儿童呼吸道疾病。此外,也被用于治疗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tive,BO)、肺间质性疾病等,但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布地奈德混悬液(Budesonide):为目前国内常用的雾化吸入剂型。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根据病情采用适宜治疗剂量(不同剂量见表1[3-5])。 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目前已有雾化吸入混悬剂在国外上市,但该剂型尚未在中国上市(不同剂量见表1)。 表1 布地奈德与丙酸氟替卡松大致等效剂量(5岁及以下儿童)(μg) 低剂量中等剂量高剂量 布地奈德混悬液250~500 >500~1000 >1000 丙酸氟替卡松混悬液125~250 >250~500 >500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结构上无亲脂性基团,水溶性较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治疗作用。由于雾化吸入的地塞米松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短,因此,地塞米松较难通过吸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6],不常规推荐用于喘息性疾病。 1. 2 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最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特布他林(terbutaline)。沙丁胺醇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强,通常在5min内起效,疗效可维持4~6h,是哮喘/喘息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预防运动性哮喘[3-4]。除哮喘/喘息外,有研究显示,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chronic lung disease,CLD),可降低呼吸系统阻力,改善BPD症状[7-8]。特布他林起效慢于沙丁胺醇,达到最大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效果较弱[9-10]。 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常用肾上腺素。Cochrane数据分析显示,肾上腺素(加或不加3%高渗盐水)有利于控制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症状[11-12],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尽管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尤其是空气污染以及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城乡居民中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经济负担也最重。雾化吸人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人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在我国,由于缺乏药物、没备和临床经验等原因,许多基层医院甚至高级别医院在雾化吸人治疗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疗效。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携手同内儿科、耳鼻喉科、胸外科和药理学相关领域知名々家制定本共识,以期更好地指导各级医务人员开展规范的雾化吸人治疗工作。 第一部分雾化吸入装置 一、常用雾化吸人装置(简称雾化器)的种类及原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器主要有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及振动筛孔雾化器三种。 1.喷射雾化器:也称射流雾化器、压缩气体雾化器。主要由压缩气源和雾化器两部分组成。压缩气源可采用瓶装压缩气体(如高压氧或压缩空气),也可采用电动压缩泵。雾化器根据文丘里( Venturi)喷射原理,

利用压缩气体高速运动通过狭小开口后突然减压,在局部产生负压,将气流出口旁另一小管因负压产生的虹吸作用吸人容器内的液体排出,当遭遇高压气流时被冲撞裂解成小气溶胶颗粒,特别是在高压气流前方遇到挡板时,液体更会被冲撞粉碎,形成无数药雾颗粒。其中大药雾微粒通过档板回落至贮药池,小药雾微粒则随气流输出。鼻一鼻窦雾化器为附有振荡波的喷射雾化器。在压缩机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集聚脉冲压力装置,脉冲波可直接作用于药物气雾,使药物的雾粒具有振荡特征,易于穿过窦口进入鼻窦,在鼻窦内达到很好的沉积效果。 2.超声雾化器:其原理是雾化器底部晶体换能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产生振动并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将容器内的液体振动传导至溶液表面,而使药液剧烈振动,破坏其表面张力和惯性,从而形成无数细小气溶胶颗粒释出。 3.振动筛孔雾化器:结合了超声雾化的特点,其原理是采用超声振动薄膜使之剧烈振动,同时通过挤压技术使药液通过固定直径的微小筛孔,形成无数细小颗粒释。

2019年版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2019年版)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给社 会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同时还伴随着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因其临 床应用优势被国内外广泛使用。在我国,很多基层医院,甚至大型 综合医院由于医务人员对雾化吸入疗法及其药物应用认识不足, 临床应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在这种形式下加强雾化吸 入药物的规范管理与合理使用尤为重要! 基于此,由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牵头、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合理用 药学组于2018年6月23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2018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 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研讨会”正式启动“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撰写项目,在会议上确定编写专家组成员,并对共识大纲进行专业细致的研讨。2018年7月1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 确定共识大纲内容。2018年11月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进行共识中期审稿,委员及学组专家对共识初稿内容进行逐条修订,并提出近50条专业修改建议,对共识内容的准确性与药学特色进行了严格的把关。经过多次专家审稿和修订, 2018年12月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 员会议”,对“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的内容进行最后修订,得到编 委会专家组的一致认可而最终定稿。 本共识在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合理用药学 组专家,以及游一中教授为代表的专家顾问组共同努力下完成编写,旨在提高我 国雾化吸入合理用药水平,造福广大患者! 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雾化吸入疗法的不规范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为进一步促进雾化吸入药物在临床的合

雾化吸入专家共识word版

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 药物雾化治疗的目的是输送治疗剂量的药物到达靶向部位。对于肺部病变患者,雾化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可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近年来雾化吸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药物输出和吸入效率,使药物肺部浓度增加。然而,调查结果显示28%~68%的患者不会正确使用加压定量吸入器(pressure inhaler,pMDI)和干粉吸人器(dry power inhaler,DPI)。导致雾化治疗无效。不同雾化器产生气溶胶的机制不同,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根据各种雾化器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患者、药物、治疗时间、给药途径和剂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雾化治疗的效果。 为规范我国雾化治疗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 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 级,其中A级为最高。 一、雾化治疗影响因素 药物在呼吸道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溶胶大小、气溶胶的形成和运动方式,以及患者的气道结构和呼吸形式。 (一)气溶胶大小和物理特性 气溶胶大小是决定雾化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用气体动力质量中位数直径(MMAD)来表示。气溶胶呈动态悬浮,由于蒸发或吸收水分子,气溶胶会互相结合和沉积。当吸水性的气溶胶处于潮湿环境中,易吸收水分而体积增大,从而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沉积。 气溶胶在呼吸系统沉积的主要机制有3个:碰撞、重力、沉降和弥散。直径较大的气溶胶(MMAD>10μm)由于惯性碰撞通常在上呼吸道或鼻咽部过滤;5—10μm的气溶胶可到达下呼吸道近端;1~5μm的气溶胶则经气道传输至周围气道及肺泡,其中3~5 μm的气溶胶易沉积于支气管或传导至气道;<1μm的气溶胶则通过布朗运动弥散至气管壁或肺泡后沉积,但其中大部分会随呼气呼出。 推荐意见1:肺内沉积的气溶胶大小最佳范围为1~5μm(推荐级别:A级)。建议选择雾化器时,了解雾化装置产生的气溶胶大小。 (二)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雾化治疗专家共识(草案)

雾化治疗专家共识(草案) 药物雾化治疗的目的是输送治疗剂量的药物到达靶向部位。对于肺部病变患者,雾化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可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近年来雾化吸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药物输出和吸入效率,使药物肺部浓度增加。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28%- 68%的患者不会正确使用加压定量吸入器(pressure meter dose inhaler,pMDI)和干粉吸入器(dry power inhaler,DPI),导致雾化治疗无效。不同雾化器产生气溶胶的机制不同,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根据各种雾化器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患者、药物、治疗时间、给药途径和剂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雾化治疗的效果。 为规范我国雾化治疗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一、雾化治疗影响因素 药物在呼吸道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溶胶大小、气溶胶的形成和运动方式,以及患者的气道结构和呼吸形式。 (一)气溶胶大小和物理特性 气溶胶大小是决定雾化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用气体动力质量中位数直径(MMAD)来表示。气溶胶呈动态悬浮,由于蒸发或吸收水分子,气溶胶会互相结合和沉积。当吸水性的气溶胶处于潮湿环境中,易吸收水分而体积增大,从而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沉积。 气溶胶在呼吸系统沉积的主要机制有3个:碰撞、重力沉降和弥散。直径较大的气溶胶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与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等给药方式相比,具有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给药简便等多种优势,因而在国内外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我国很多基层医院甚至大型综合医院,由于医务人员对雾化吸入疗法及其药物应用认识不足,临床应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 为了规范我国雾化吸入治疗用药的乱象,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领衔制定并于2019年2月刚刚发布了《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这是呼吸领域首个完全由国家级临床药师委员会制定的专家共识,从临床药学的专业角度阐述雾化吸入治疗的合理用药,对提高我国雾化吸入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可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该专家共识里面有个配伍表,指出氯化钠溶液不能和其他药物(包括布地奈德或沙丁胺醇等)配伍! 当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很惊愕?

“氯化钠溶液”是什么?指的应该就是包括生理盐水在内的各种医用氯化钠溶液,而不是特指用于手术、伤口等冲洗的外用剂,不然写进来毫无意义。 长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上不是一直常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和雾化剂药物一起做雾化的吗?难道错了? 为了确定这个问题的真伪,我先请问了临床药师,确认生理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属不属于氯化钠溶液? 临床药师的回答是,氯化钠溶液通常是指氯化钠盐的水溶液,从药剂学角度和严格意义上来说,它还可以是其他溶媒溶解后液体的统称——换句话说,氯化钠溶液包括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不等于生理盐水,但生理盐水是属于氯化钠溶液里的其中一种。 既然生理盐水是属于氯化钠溶液的其中一种,那也就是相当于一杆子直接否定了生理盐水可用于雾化。 生理盐水到底能不能与雾化药物配伍? 可能有的人想当然地说,专家共识仅供参考,主要是以说明书为准。

雾化吸入专家共识word版

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 药物雾化治疗的目的是输送治疗剂量的药物到达靶向部位。对于肺部病变患者,雾化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可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 反应。近年来雾化吸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药物输出和吸入效率,使 药物肺部浓度增加。然而,调查结果显示28%?68%的患者不会正确使用加压定量吸入器(pressure in haler ,pMDI)和干粉吸人器(dry power in haler ,DPI)。导致雾化治疗无效。不同雾化器产生气溶胶的机制不同,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根据各种雾化器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患者、药物、治疗时间、给药途径和剂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雾化治疗的效果。 为规范我国雾化治疗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 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 5 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一、雾化治疗影响因素药物在呼吸道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溶胶大小、气溶胶的形成和运动方式,以及患者的气道结构和呼吸形式。 (一)气溶胶大小和物理特性气溶胶大小是决定雾化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用气体动力质量中位数直径(MMAD来表示。气溶胶呈动态悬浮,由于蒸发或吸收水分子,气溶胶会互相结合和沉积。当吸水性的气溶胶处于潮湿环境中,易吸收水分而体积增大,从而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沉积。 气溶胶在呼吸系统沉积的主要机制有 3 个:碰撞、重力、沉降和弥散。直径较大的气溶胶(MMAD>10 m)由于惯性碰撞通常在上呼吸道或鼻咽部过滤;5—10卩m的气溶胶可到达下呼吸道近端;1?5卩m的气溶胶则经气道传输至周围气道及肺泡,其中3?5卩m的气溶胶易沉积于支气管或传导至气道;<1卩m的气溶胶则通过布朗运动弥散至气管壁或肺泡后沉积,但其中大部分会随呼气呼出。 推荐意见1 :肺内沉积的气溶胶大小最佳范围为1?5卩m推荐级别:A级)。建议选择雾化器时,了解雾化装置产生的气溶胶大小。 (二)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1 .年龄、解剖特点和认知能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雾化器,如小容量雾化器(SVN)、定量雾化器(pMD)或干粉吸入器(DPI),如果患者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