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表现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16例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分析摘要:目的:对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诱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注意事项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不断提高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水平做一实践性探索。
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8间收治的16例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例患者有明确临床症状和典型影像表现,占总数6.25%;其余均不典型;以呼吸系统外临床表现就诊,初诊误诊或延误诊断率较高,诊治过程中均得到修正,后经过规则的药物治疗,在1-2w 后均得到痊愈或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
结论:多数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而且多合并基础性疾病,有时可以并发症为临床首要症状,给诊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此,要注意鉴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有效诊治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治疗【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85-0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是常见的社区内感染。
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年发病率分别约为12/1000人口和5-10/1000住院患者,近年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2]。
在发展中的国家及农村基层社区其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比例将远超过这一数值。
主要原因与社会人口老年化、不良生活习惯、基础疾病、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多因素有关[3]。
而且,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或延误诊断较高。
因此,在诊疗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鉴别,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现对近年来本人经手诊治的16例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于与同道一起交流经验、探讨体会,不断提高老年人社区后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水平。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社区环境中获得的肺炎,不包括医院内感染或长期护理机构中的感染。
CAP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正确的诊断对于CAP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明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CAP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美国胸科学会/感染病学会(ATS/IDSA)发布的指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CAP的临床表现常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
对于老年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CAP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特别注意。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是诊断CAP的重要手段。
通常CAP在X线或CT上表现为肺部实变、浸润、渗出等病变。
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CAP的诊断。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痰培养、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定CAP的病原体。
细菌性CAP的患者常表现为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升高。
病原体的培养和PCR 检测可以帮助确定CAP的致病菌种类。
4. 临床评分,根据C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风险,医生可以使用临床评分系统(如CURB-65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来评估CAP患者的病情。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确定住院的需求。
除了上述诊断标准外,对于CAP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栓塞、肺炎支原体感染等。
此外,对于CAP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器官功能检查和评估。
总之,CAP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CA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医生应当熟悉并准确应用CAP的诊断标准,以提高CAP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指在社区中获得的、在医院外发生的肺炎。
它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对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通常表现为急性起病,伴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对相关症状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皮肤粘膜、呼吸情况等,并进行心、肺、腹部等系统的详细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发现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肺部啰音等情况,从而辅助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是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肺部实变、浸润、渗出等病变,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范围和部位。
此外,CT检查也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对于复杂病例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四、实验室检查。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还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痰培养、血培养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炎症指标、病原体情况等,有助于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五、其他辅助检查。
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抗原检测等,以帮助确定诊断。
综上所述,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能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因此,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合理选择检查手段,以期早日确诊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概述】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人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
重症患者可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衰竭等相应表现。
2.常伴有头痛、乏力、腹胀、恶心、呕吐、纳差等肺外症状。
3.患者常有急性病容,肺部炎症出现实变时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可有管状呼吸音或湿啰音。
4.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通常升高,但在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抑制等患者血白细胞数不升高,甚至下降。
5.X线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在早期急性阶段病变呈渗出改变,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片状或斑片状浸润影。
在慢性期,可发现增殖性改变,或与浸润、渗出性病灶合并存在。
【诊断要点】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238℃。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4.WBC>10X109∕1或<4X109∕1,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的诊断主要标准:(1)需要机械通气。
(2)48小时内肺部浸润扩大250%。
(3)感染性休克或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4小时。
(4)急性肾衰竭,尿量<20πd∕h或非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肌酎>2ug∕d10次要标准:⑴呼吸频率230次/分。
(2)Pa()2∕Fi()2<250o(3)双侧或多叶炎症。
(4)收缩压<9OmmHg。
(5)舒张压〈6OmmHg。
凡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2条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肺炎。
【治疗方案及原则】1.及时经验性抗菌治疗,所选抗菌药物尽可能覆盖可能的病原体。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66例老年CAP. 结果老年CAP危险因素多、基础疾病多70%;临床特征不典型:发热占40%~50%,咳嗽不剧烈,无明显咳嗽者20%,肺部无干湿性罗音者25%,血白细胞不升、仅中性粒细胞偏高者48%,表现神经系统症状12.05%,消化系统症状9.64%;G-杆菌感染率75.61%,6种G-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
结论老年CAP临床特征不典型;致病菌多为耐药的条件致病杆菌;治疗除选择敏感的抗菌素外,还要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治疗策略【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007-0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
石志华等[1]对老年机体免疫能力研究发现,由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免疫能力降低,而且多合并基础疾病,常直接或者间接使呼吸系统抵御病原菌感染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机会。
老年CAP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带来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死亡,应引起重视。
为提高老年CAP诊断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现对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新庄孜医院内科诊治的老年CAP166例分析讨论如下,探讨其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新庄孜医院内科住院的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诊断标准的CAP患者临床资料。
年龄58-84岁,平均(65.55±4.28)岁;男104例,女62例。
1.2方法填写统一规格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化疗、侵袭性操作、免疫抑制剂应用、抗菌药物应用、细菌培养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表现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表现与饮酒的关系。
方法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07~2009年间住院的老年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饮酒对临床表现、病原分布、疾病转归的影响。
结果饮酒组中肺炎链球菌感染率较高,重症肺炎比例较高。
结论老年cap的严重度、病原特点与饮酒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饮酒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收住呼吸科病房中的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据估计其年发病率0.2%~1.2%[1]。
在美国,cap 在主要致死病因中占第6位,是第1位的感染性疾病,普遍认为,cap的严重性受年龄、机体免疫状况,并发症及不良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曾有研究表明,饮酒者更易发生感染,尤其是cap和脓毒血症[2],本文总结了123例老年c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饮酒与老年人cap的临床表现的关系,了解有无特异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c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①年龄≥65岁;
②符合cap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免疫抑制或肺部肿瘤引起的肺炎,共收集患者123例,其中男87例。
年龄60- 82岁,平均(69.08±7.18)岁,女36例,年龄65 -91岁,平均(72.41 ±7.32)岁,所
有患者分为2组,饮酒组45例,不饮酒组78例。
分组标准:饮酒组患者为人院前至今近2年内及以上每天饮酒> 100g;不饮酒患者为人院前患者既往无饮酒史,或偶尔饮酒者。
1.2 方法收集以下数据:年龄、性别、既往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胸片结果:有无胸腔积液,双侧或多叶病变;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时间,是否入icu,有无并发症,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及转归,评估cap的严重程度。
1.3病原学诊断
1.3.1方法要求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晨起咳出痰液送革兰氏染色涂片和细菌培养连续3d。
1.3.2仪器及鉴定痰细菌培养采用法国公司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ck -2系列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两组病人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临床特征比较表中看出:饮酒组的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症状、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不饮酒组;合并copd的发生率,饮酒组较高;饮酒组与不饮酒组年龄无明显差异。
病原学分布情况:革兰
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最多,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假单胞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饮酒组中肺炎链球菌感染率较高,两组的其他病原学分布无明显差异。
疾病严重度和转归表中可看出:饮酒组患者中符合重症肺炎的比例较高,入住icu的时间更长,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
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3讨论
众所周知,饮酒是肺炎的一项重要危险因子,酒精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包括肺的局部病炎变、细胞介导免疫系统、肺泡巨噬细胞、分叶核白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功能下降。
曾有临床研究表明:酒精摄人,可减低表面活性物质的抗菌能力及细菌定植的清除能力,饮酒患者的抗脂多糖抗体的滴度减低,中和内毒素的能力减低。
本研究发现:与不饮酒患者比较,饮酒组感染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菌的危险性增高,肺炎的严重度更高,所以嗜酒者更易感染,特别是cap 和脓毒血症,病原菌以克雷伯菌、军团菌及肺炎链球菌多见[4,5]。
本文中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与患者均为老年人有关,且未能行尿抗原检测,是肺炎链球菌及军团菌感染诊断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其次,饮酒组中的患者病情更严重,更多入住icu,需机械通气患者更多,需要更长时间静脉用抗生素,住院时间更长,提示我们对有饮酒行为的老年人cap患者应作为重症cap的潜在指标,需特别关注,以正确判断病情,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feldm an c. pneumonia in the elderly[j]. med c lin north am,2001 ;85:1441-59
[2] andres de rous, md, phd, et al. impact of alcohol abuse in the etidogyand severity of 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 [ j ].chest, 2006; 129:1219-1225
[3] 孙铁英,刘兵,杨敏.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2):100 -2
[4] 徐坚刚,朱裴钦,陈峰,不同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 -94 [5] 邓美玉,孔余辉,贸玉冬,老年人社区获得肺炎死亡率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病学杂志,2008;28(15):1495-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