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高中生物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高中生物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高中生物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高中生物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了人体除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主生物钟外,还有存在于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它们对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体温和新陈代谢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任何一个外周生物钟和主生物钟不同步,就有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下图为哺乳动物生物钟及其雄性动物生殖调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环境的光照变化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会使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暗环境中,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褪黑素俗称脑白金,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的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分泌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个别同学熬夜玩手游,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手机光线_______ __(“促进”或“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

(3)研究表明褪黑素能影响睾丸分泌雄性激素。某同学为验证此结论,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取生长健康、发育状况相同的雄性成年小白鼠20只,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去除松果体细胞,注射适量的褪黑素,乙组去除松果体细胞,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每天定时测量小白鼠血液中雄性激素的含量。老师认为该实验设计不严谨,理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____________的干扰。

2、(4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因病毒侵入脊髓引起,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为彻底消灭这种传染病,我国政府每年免费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如服用减活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疫苗一“糖丸”。请回答:

(1)某儿童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却获得了对该病毒的抵抗力,此过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___________(填“突破”或“未突破”)前两道防线。

(2)一患儿出现发热和肢体疼痛等脊髓灰质炎疑似症状,医生建议立即抽血化验,检查相应的抗体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热时应多喝水,可降低血浆渗透压,减轻对相应感受器的刺激,使由___________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减少,进而使肾小管、集合管___________,最终使尿量增加,利于散热。

(4)某儿童口服糖丸后感觉口渴,但根据医生要求未去饮水,控制该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 _。在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使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此时该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 ___(填“Na”或“Cr”)通道开放。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破坏T淋巴细胞,不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B.兴奋剂可以使心脏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调节稳态

C.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体现了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机制

4、(5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正确的是

A.PM2.5进入人体肺泡中即进入了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将导致血浆最终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兔疫缺陷症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5、(5分)关于内环境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

B.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

C.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02与C02的比值大于组织液中的

D.能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的抗原均来自于外界环境

6、(5分)如图为某反射弧示意图,若刺激a处骨骼肌,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并引起骨骼肌收缩反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b和d分别表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收缩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b上双向传导

D.反射活动进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7、(5分)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B.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C.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说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8、(5分)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感受刺激并产生渴觉

B.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身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C.若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

D.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艾滋病都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造成的

9、(5分)“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牛蛙作了一些处理,下列对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A.切除脑的作用是去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洗去趾尖酸液(一种有效刺激)有利于骚扒反射的进行

C.环割脚趾皮肤可证实此处有相应感受器

D.破坏脊髓可证实脊髓存在骚扒反射的神经中枢

10、(5分)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11、(5分)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是信号分子,其传递并与受体结合的过程与内环境无关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融后膜后,下一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元兴奋的传递

D.神经元只有在受到剌激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12、(5分)图为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细胞产生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饮水过少或血液中水分增加时,①的分泌量会增多

B.②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

C.③的分泌量要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调节

D.在大多数情况下,产生④的细胞是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

13、(5分)下列有关信息分子和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谷氨酸既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还能充当神经递质

B.激素的受体有的在靶细胞表面,有的在靶细胞的内部

C.淋巴因子只能作用于B细胞,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D.信息分子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

14、(5分)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激素、抗体和酶都具有特异性,只能参与特定靶细胞的代谢反应

②看物体时,神经冲动是由脑和脊髓产生的,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③由脑垂体分泌功能不足引起的呆小症,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治疗

④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

⑤鼻炎、皮肤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病

⑥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但不会引起基因组表达的改变。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A.有3项说法正确 B.有1项说法正确

C.有2项说法不正确 D.没有正确的

15、(5分)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B.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16、(5分)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a处通过电信号传导神经冲动

B.c处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神经冲动

C.刺激b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D.刺皦d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17、(5分)下图是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肠通过分泌激素A可与胰腺细胞进行信息交流

B.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C.能直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信号物质有激素A和激素B两种

D.通过神经B和神经A的调节比通过激素A或激素B的调节速度快

18、(5分)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B.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整个反射弧中进行传导

19、(5分)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20、(5分)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胃酸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C.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无机盐、神经递质

D.激烈运动可引发肌肉酸痛但内环境的稳态并没有被破坏

21、(5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②是由运动神经末梢组成的

B.甲图中③受损时,刺激⑤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C.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通道开放,K+内流导致的

D.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

22、(5分)图中,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答案】正电位→负电位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松果体细胞胞吐体液(血液)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对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的影响

【解析】

(1)外界环境的光照变化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会使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松果体细胞。图中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黑暗环境中,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方式是胞吐。

(2)激素由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故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电脑,手机或电脑的光线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扰乱了生物钟。

(3)分析图解可知,性激素的调节受褪黑素的影响,同时受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的影响,而实验的自变量仅仅为是否注射褪黑素,而不能排除下丘脑和垂体对睾丸分泌性激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4分)【答案】突破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并释放到血浆中下丘脑神经分泌抗利尿激素重吸收水量减少大脑皮层 Cl-

【解析】

(1)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获得了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能力,表明病毒已经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所以脊髓灰质炎病毒已经突破了前两道防线。

(2)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并释放到血浆中,检查血液中相应的抗体水平可以判断是否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

(3)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调节对水的重吸收,改变尿量。

(4)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机体的行为。没有发生饮水行为,说明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受到抑制,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导致Cl-内流。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答案】C

【解析】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为主要调节机制,如果HIV破坏T淋巴细胞,直接导致人体免疫调节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兴奋剂如咖啡因、尼古丁、吗啡类等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及其他器官保持长时间兴奋,进而导致相应的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损害免疫力,从而破坏内环境稳态,B错误;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进而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一般与免疫调节机制无直接关系,所以D错误。

4、(5分)【答案】D

【解析】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A错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这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不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不在大脑皮层,D正确。

5、(5分)【答案】B

【解析】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而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错误;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当吸入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混合气时,会使肺泡的二氧化碳量升高,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随之升高,这样就形成了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呼吸中枢的活动就加强,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也增大,从而加快对二氧化碳的清除。此过程中既有化学物质CO2的参与,又有神经中枢(呼吸中枢)的参与,因此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B正确;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02不断参与有氧呼吸被消耗产生C02,因此细胞内的02的含量小于细胞外,而C02的含量则相反,因此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02与C02的比值小于组织液中的,C 错误;能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的抗原可来自于外界环境也可来自于细胞内(如癌变、损伤的细胞),D错误。

6、(5分)【答案】C

【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和d分别表示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A、B项正确;完成收缩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中,由于兴奋在[c]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决定了收缩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b上也是单向传导,C项错误;刺激骨骼肌时所产生的兴奋,能够传递到c点,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项正确。

7、(5分)【答案】D

【解析】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对下丘脑不发挥作用,A错误;寒冷环境中激素①②③增多,由于寒冷时出汗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体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即④减少,B错误;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②③不是同一生理过程,C错误;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8、(5分)【答案】C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导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而产生渴觉,A错误;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身体产热量减少,散热量增加,B错误;胰岛素是促进对糖的利用,当胰岛素不足时血糖的利用率降低,为了维持正常的机体代谢的能量就需求,脂肪的分解加快,会使脂肪的利用率增加,C正确;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造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而形成的,D错误。

9、(5分)【答案】B

【解析】切除脑的作用是去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正确;酸液能刺激产生搔扒反射,洗去趾尖酸液不利于搔扒反射的进行,B错误;环割脚趾皮肤可证实此处有相应感受器,C正确;破坏脊髓可证实脊髓存在骚扒反射的神经中枢,D正确。

10、(5分)【答案】B

【解析】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是免疫失调病,A错误;血友病是遗传病,B正确;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C错误;系统性红班狼疮是自身免疫病,D错误。

11、(5分)【答案】C

【解析】神经递质是信号分子,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融后膜后,下一个神经元可能兴奋后者抑制,所以膜内电位不一定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神经元兴奋的传递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元兴奋的传递,C正确;神经元只有在受到剌激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D错误。

12、(5分)【答案】B

【解析】当饮水过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但是当血液中水分增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错误;寒冷时,②的分泌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战栗,因此②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B正确;③是促性腺激素,其分泌量要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腺激素的调节,C错误;B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在骨髓内成熟,在受到抗原及淋巴因子作用后被激活,D错误。

13、(5分)【答案】C

【解析】谷氨酸既是一种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原料),但如果被某些神经元末梢所分泌,还能充当神经递质,A正确;激素的受体有的在靶细胞表面,如胰岛素;有的激素的受体在靶细胞的内部,如性激素,B正确;淋巴因子有的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有的作用于T细胞,增强T细胞的杀伤能力,C错误;信息分子完成信息传递后,一般都要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D正确。

14、(5分)【答案】B

【解析】激素、抗体和酶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抗体作用于特定的抗原,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特定的化学反应,①错误;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②错误;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注射生长激素无法治疗,③错误;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④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但皮肤荨麻疹与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⑤错误;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表达进行调节,⑥错误。故选B。

15、(5分)【答案】B

【解析】雌激素可促进卵泡的成熟和排卵,A正确;延长光照刺激时通过神经调节(促进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合成)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提高产蛋率,B错误;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其中前者占主导地位,C正确;动物的行为是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16、(5分)【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a是神经纤维,兴奋在a上以电信号传导神经冲动,A正确;c处为突触,为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B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b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d处不能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D错误。17、(5分)【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小肠细胞与胰腺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激素A实现的,故A正确;据图得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有激素A和神经A,所以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故B正确;神经细胞将信号传递给胰腺细胞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实现的,故C错误;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反应速度快且准,故D正确。

18、(5分)【答案】A

【解析】反射弧中,突触处兴奋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因此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A正确;突触后膜上会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B错误;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突触处都单向传递,C错误;刺激主要以电信号的形式在整个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另外在突触处以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

19、(5分)【答案】A

【解析】轴突末端可释放化学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再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而化学递质是不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错误;兴奋经过突触时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B正确;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正确;语言中枢的S区的作用与说话有关,受损后,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D正确。

20、(5分)【答案】B

【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 正确;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属于皮肤及其黏膜的分泌物,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细菌,是保护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B错误;CO2、尿素等代谢废弃物需要通过血液运输,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无机盐存在于血浆及组织液中,这些物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激烈运动可引发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乳酸积累所致,由于人体存在缓冲物质,不会使血浆pH发生很大变化,内环境的稳态并没有被破坏,D正确。

21、(5分)【答案】D

【解析】甲图中,②是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A错误;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甲图中③受损时,刺激⑤仍能引起反应,但是不属于反射,B错误;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通道开放,K+外流导致的,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中b处为兴奋部位,D正确。

22、(5分)【答案】A

【解析】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胚芽鞘一侧生长最快,其弯曲程度最高,A具有最小值,A错误;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胚芽鞘一侧生长最快,其弯曲程度最高,A具有最小值.因此,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B正确;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C正确;由图2曲线可知,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毒物的作用_赵智力

反刍动物瘤胃是种独特的消化发酵罐(霍鲜鲜等,2001),其中栖息着各种微生物(原虫、细菌和厌氧真菌,少量噬菌体)。回顾瘤胃微生物研究历程,从1843年Gubry和Delaford发现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时起,一直到20世纪初,由于受研究条件和技术的制约,许多工作者主要从事形态、分类的研究(Hun-gate,1966)。20世纪70年代,电子显微镜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应用,使人们了解到微生物亚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通过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分子 生物学研究以及胃肠瘘管、瘤胃人工模拟等技术,人们更多地掌握了瘤胃代谢和微生物间的关系。然而,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毒物的作用的综合报道较少,本文旨在阐述这方面的内容,并为合理应用饲料、指导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瘤胃微生物对甙类植物的作用 对含生氰糖甙植物的作用 含氰甙植物有高粱幼苗、苏丹草、白脉根、白三叶、木薯、亚麻子饼等。氰甙本身无毒,但含氰甙植物被动物采食后,组织结 构遭到破坏,在水分和适宜温度 条件下经过与甙共存酶的作用, 产生氢氰酸而引起动物中毒。反 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的活动甚 至无需特殊的酶就可将氰甙水解 产生氢氰酸,故对含氰甙植物比 单胃动物更敏感(于炎湖,1992)。 但是,反刍动物摄入含氰甙植物 机会较多,故体内硫氰酸酶活性 较高,催化氢氰酸与体内硫代硫 酸盐形成低毒的硫氰酸盐虽尿排 出,因此,反刍动物对氢氰酸耐受 力大于单胃动物。 对含皂甙植物的作用 含皂甙植物有苜蓿、大豆、 三叶草、甜菜、豌豆等。苜蓿草粉 单一或大量饲喂时,由于苜蓿根 中含13种苜蓿酸(Baily等, 1999)而影响单胃动物生长。鸡 饲粮中苜蓿粉占大约10%(相当 皂苷0.15%),可使肉仔鸡生产性 能下降,蛋鸡产蛋率降低(樊文 娜等,2008)。但是,反刍动物摄入 皂甙后,不会抑制生长,因为皂甙 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 皂甙水溶液振荡时产生大 量持久性泡沫,当反刍动物采食 较多新鲜苜蓿时,容易形成瘤胃 臌气。为预防瘤胃臌气发生,放牧 苜蓿前先喂些干草或粗饲料,露 水未干前暂缓放牧或将苜蓿与禾 本科牧草混种或混合饲喂。 皂甙可与胆固醇结合成不溶 性复合物而减少在肠道的吸收, 有助于降低单胃动物血浆胆固 醇。肉鸡饲粮添加苜蓿总苷可极 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及腹 脂重和腹脂率(雷祖玉等,2002)。 反刍动物摄入皂甙后不会降低血 浆胆固醇含量,这是由于受瘤胃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毒物的作用 □内蒙古民族大学赵智力王思珍 随着畜牧业及饲料工业的 发展,饲料资源广泛开发利用, 在生产实践中认识瘤胃微生物 对含毒饲料的特殊作用及营养 功能,为合理利用含毒饲料、开 发安全饲料资源以及反刍动物 有别于单胃动物的饲养奠定理 论基础,同时,在前人研究成果 基础上调控瘤胃微生物功能, 向有益于环境及节约饲料资源 方面发展。 导读 64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1.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2.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属于应激性,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3.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4. 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1)受到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2)切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也不弯曲(3)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直立生长(4)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5. 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6.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地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就统称为植物激素。 7.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8.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9.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有关。 10.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11.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收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根>芽>茎12. 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2.4—D13.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14.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吲哚乙酸15.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16.在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调节最为重要。 17.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垂体——促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素——胰岛B细胞——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类物质转化成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doc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有哪些 高中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时期,此时接触生物辅导书的相关资料有助于我们在高中生物竞赛中脱颖而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竞赛考纲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生物联赛。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学生物学奥赛是分为以下五个赛程的:各省的初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冬令营、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即IBO)。就是通过这层层的严格选拔,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出高手中的高手作为国家对选手参加IBO,为国争光。而当下由于很多高校都把学科竞赛省赛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之一,所以作为第二阶段的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也就获得更多的关注了。 其次,要知道生物联赛的考核内容。我们都知道该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会扩展至高校普通生物学内容,具体考核点与分值分布是这样的: 1.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25%) 2.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0%) 3.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20%) 4.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 (25%) 最后回归主题吧,到底该准备些什么备考资料呢?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

吴相钰著《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看过之后对生物有个大致的概念) 尹长明著《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基础生物教程(上、中、下册)——军事谊文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习题专集——军事谊文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书资料 刘凌云著《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凌云、郑光美著《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玢、左明雪著《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时万著《植物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尚玉昌著《动物行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尚玉昌著《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余瑞元著《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祖洞著《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宏鑫著《高中生物奥赛讲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赛题分析——军事谊文出版社方淳、叶建伟著《冲刺——全国高中生物联赛》——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真题 北京大学生物学家编著《精英教案》生物试题解析——军事谊文出版社奥狐教育天科学堂研究院主编《2016版高中生物学联赛历年真题及解析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学号:TS09028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考试论文) 耿文诚 微生物是动物消化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幼畜的消化道是无菌的,数小时后随着吮乳、采食等过程,在消化道内即出现了微生物,其中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便从此在动物肠道内与寄主共处终生。 1 反刍动物消化的主要特征 反刍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类群,他们的日粮主要由植物材料组成。反刍动物即使在不进食时也频繁地咀嚼,这一咀嚼活动称为“反刍”。反刍是反刍动物从植物细胞壁(即纤维)中获得能量过程的一个步骤。反刍减小了纤维颗粒的尺寸,暴露出糖以供微生物发酵;另外,唾液中缓冲物质(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和了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以便维持一个有利于纤维降解和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中性偏酸的环境。 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的胃由4部分组成,即网胃、瘤胃、瓣胃、真胃。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处理工厂,饲料中约有70~85%可消化物质和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因此,瘤胃(包括网胃)消化在反刍动物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瘤胃和网胃是位于反刍动物消化道最前端的2个胃,网胃内含物几乎持续地与瘤胃内含物相混合(每分钟混合1次),这两个胃常又称为网-瘤胃,他们共同具有高密度的微生物群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瓣胃是个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小器官,水和矿物质如钠和磷在瓣胃中吸收,经唾液重回到瘤胃中。由于瘤胃和真胃的消化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瓣胃是一个连接瘤胃和真胃的过渡器官。真胃相当于非反刍动物的胃,分泌强酸和许多消化酶。非反刍动物摄取的食物首先在胃中被消化,但是进入反刍动物真胃中的食糜主要由未被发酵的饲料颗粒、一些微生物发酵终产物以及生长在瘤胃中的微生物有机体本身所构成。 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纤维或半纤维并消化吸收,而非反刍动物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盲肠等器官可消化分解部分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糖(纤维或半纤维)不能被非反刍动物利用,相反,在瘤胃和网胃中生活的微生物群系则可使反刍动物从纤维中获得能量。还有,非蛋白氮不能被非反刍动物利用,但可被瘤胃细菌用以合成蛋白质;瘤胃中合成的细菌蛋白是反刍动物所需氨基酸的主要来源。 2 瘤胃的主要特点

外界信息的获取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参与小活动,掌握感受器的概念及存在意义 结合图片和教师讲解,了解各种感受器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活动和讨论,提高观察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生命体健全的重要,感悟健康的重要意义,关爱残障人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会生命体的精致结构和奇妙,珍惜生命,树立结构与功能对应统一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器概念、意义和种类 树立珍惜生命、注重健康的观念,树立结构与功能对应统一的思想 教学难点:眼、耳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树立珍惜生命、注重健康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直观教具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罐装饮料(咖啡) 五、教学过程:

六、设计意图 通过教材分析,结合大纲要求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应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树立结构与功能对应统一的思想,体会生命体的精致结构和奇妙;感悟健康的重要意义,关爱残障人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基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本课教学方式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和强调。 通过小活动——请四位学生上讲台,蒙住眼睛后分别通过摸、听、嗅、品等方式判断教师所给物品(罐装咖啡)为何物,并请台下学生进行评判,以此导入新课,即可调动教学氛围,又为以后的介绍做好铺垫。

在小活动的基础上总结感受器的概念和存在意义,并提出本节课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生物体中有哪些感受器,怎么分类?生物体有哪些信息需要接受,怎么分类(此问题为上一问题的引导问题)?感受器怎样接受外界信息? 然后以这一部分总结(见图一)为纲,对各类感受器进行分析,突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主学习,并给出适当的资料以加强对生命的美好和健康的重要性等的体会和理解,对健康生活给出一定的建议。 最后通过引申到其他生物的感受器体会生命的多样和神奇,并进一步强调感受器的种类、存在意义和分类。 课后拓展——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人体各种感受器的常见疾病、成因和人群中的获病比例,进一步体验生命的可贵、注重健康、关爱残障人士。 皮肤感受器 光感受器 声波感受器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第一章生物学的学习策略和解题技巧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从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单细胞的细菌,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钙、铁、铜等几十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几十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是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就既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也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例如,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等细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们组成一个整体——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很明显,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变化过程;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永无止境。人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逐步更新人口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4)验证(探究)人或动物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4)验证(探究)人或动物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1、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代谢能力明显下降;若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后进行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下列最为适宜的对比实验组是() 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B.从进行切除后的第1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 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某溶剂 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 2、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3号瓶、4号瓶、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影响TSH的分泌 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

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 D.3号瓶、4号瓶对比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对照组应设为( ) A.用一成年健康的家兔做相同的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同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垂体后做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同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去除下丘脑后做相同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处理,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6、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 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 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 测定血糖含量 ④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 ③ ④ B.① ③ ⑤ C.② ③ ⑤ D.② ③ ④ 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 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 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5-1《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教案2

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这一节在动物的神经调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进述了视觉、听觉、味觉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感觉形成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高二的教学要求应有所提高,重点应是理解什么是感受器和归纳出感受器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这一生物教学永恒的主题,为下一节神经调节做铺垫,为生物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感受器的类型: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了解皮肤感受器的结构和化学感受器的工作原理 理解光、声波感受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归纳出各感受器的共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有关的提示性的练习学生提高自学教材,主动思考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各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分析,认识唯物主义观点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②学生体会爱护自身各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和持久性。 3.重点 各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 4.难点 视觉与听觉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 感受器的类型 物理感受器 A皮肤感受器 B光感受器 C声波感受器 D其它 化学感受器 小结 介绍课题:动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首先必须获取信息。 提问:你有哪些器官可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 把这些器官根据获取外界刺激物的类型分成两大类: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我们都比较熟悉,请阅读书本后回答问题: 1、皮肤有哪几层? 2、皮肤有哪些感受器,分别分布的位置? 3、感受器的实质是什么? 4、你能感受到这些感觉除了感受器还必须要哪些结构? 1、眼球的结构 2、眼成像的原理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结构控制? 3、光感受器在哪里?它有哪些特别的细胞组成?

高中生物竞赛知识点全资料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高中生物知识点:动物激素分类解读

高中生物知识点:动物激素分类解读 一、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主要激素 1.下丘脑:合成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RP),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 2.垂体: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有四类:一是促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二是生长激素(GH);三是催乳素(PRL);四是黑素细胞激素(MSH);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激素有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T4或T3)。 4.肾上腺: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其中皮质激素包括: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髓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5.胰岛:包括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 6.性腺:睾丸分泌雄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二、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异常症 1.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与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2.促(甲状腺、性腺等)激素:促进相应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应腺体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4.催乳素: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乳腺的合成与分泌。缺乏时导致乳汁缺乏。 5.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异常症包括:甲亢(分泌过多)、呆小症(胎儿分泌不足)、粘液性水肿(成年时分泌不足)、大脖子病(饮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6.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促进糖类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尿病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 7.胰高血糖素:调节糖类代谢,升高血糖浓度。过多→高血糖;过少→低血糖。 8.雌激素: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分泌不足导致第二性征减弱、性欲降低,性周期紊乱。 9.雄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分泌不足会导致第二性征减弱、性欲降低。 10.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分泌不足,胎儿无法正常着床。 11.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增强机体的应激机能。缺乏时,应激机能减弱。 12.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具有增强心脏活动、促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和

【教育资料】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学案学习精品

第五章 第1节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所接受的信息。 2.能够列举人体及高等动物主要的感受器。 3.知道感觉形成的机理。 【学习重点】 光感受器及其感受方式。 【学习过程】 单细胞生物与生物感受外界信息的方式: 单细胞生物——依靠 , 人和高等动物——依靠 。 一、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 1.皮肤感受器 列举皮肤感受器: 感受器、 感受器、 感受器、 感受器。 解释肤觉的形成过程: 神经 (肤觉) 2.光感受器 1 2 1 2)听觉的形成过程 神经 (听觉) 二、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1.舌上的感受器 舌上的 及其在舌上的分布位置——舌根苦、舌尖甜,舌头两边感酸咸 这些感受器能将一些气味的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2.鼻腔中的感受器 耳 神经冲动 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

鼻粘膜中的能将一些化学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 三、其它感受器 1.鱼类的侧线——感受和等 2.蛇类的颊窝——感受周边动物散发出的。 3.昆虫的味觉毛分布于和,而感受气味的毛多分布于。 【小试牛刀】 1.高等动物获取外界化学信息的主要感受器是() ①眼的光感受器②耳的声波感受器③皮肤感受器④舌的味细胞⑤鼻黏膜嗅细胞 A.①②③B.③④⑤C.③⑤D.④⑤ 2.下列结构或细胞所接受的刺激,最适合的一组是() 3.在人体上肢各部位中,皮肤感受器分布密度最高的是() A.前臂B.手背 C.手掌 D.指端 4.下列结构中,能将光转换为神经细胞信号的是() A.角膜B.晶状体C.神经细胞D.视细胞 5.下列哪种结构变化会使人到中老年时看近距离的细小物体,如看小的字时视觉变得模糊,需要佩戴老花镜() 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视神经6.有部分患者先天性对彩色图版中的红色感觉不清晰,造成这种结果的组织结构可能是视觉器官中的() A.角膜透光不良B.晶状体混浊C.玻璃体混浊D.视细胞功能不全7.能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的器官是() A.前庭B.中耳C.耳蜗D.触角 8.鲫鱼、鲤鱼等鱼类有逆水而游的习性,其感知水流方向的主要感受器是()A.口须B.吻部皮肤C.侧线D.感受水温 9.同种昆虫之间用外信息素进行交流,其感受器性质和主要分布部位为() ①口器②触角③腹部外骨骼④物理感受器⑤化学感受器 A.④①B.⑤②C.③①D.⑤③

高中生物竞赛“细胞生物学”复习讲义

高中生物竞赛“细胞生物学”复习讲义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本章包括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器,细胞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通过膜的运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部分。根据1BO考纲细目和近几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 尽管自然界细胞形态多样,功能各异,但其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类等。 一、糖类 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总称,一般可用Cm(H20)n化学通式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结构相似,故又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又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还有些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糖蛋白的成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糖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如果糖类化合物中尚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为糖复合物,例如糖蛋白、蛋白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 (一)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单糖通常含有3—7个碳原子,分别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天然存在的单糖一般都是D-构型。单糖分子既可以开链形式存在,也可以环式结构形式存在。在环式结构中如果第一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第二位碳原子的羟基在环的伺一面,称为α-型;如果羟基是在环的两面,称β-型。 重要的单糖有以下几种: 1.丙糖如甘油醛(醛糖)和二羟丙酮(酮糖)。它们的磷酸酯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重

要的中间代谢物。 2.戊糖戊糖中最重要的有核糖(醛糖)、脱氧核糖(醛糖)和核酮糖(酮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成分,核酮糖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3.己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都是己糖。所有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06,但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 (二)寡糖 由少数几个(2—6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称为寡糖。最多的寡糖是双糖,如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 1.麦芽糖麦芽糖是由一个α—D-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α-D-葡萄糖C4上的醇羟基缩合脱去一分子水,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麦芽糖是淀粉的基本单位,淀粉水解即产生麦芽糖,所以麦芽糖通常只存在于淀粉水解的组织,如麦芽中。 2.蔗糖一分子α-D—葡萄糖和一分子β-D-果糖缩合脱水即成蔗糖。甘蔗、甜菜、胡萝卜以及香蕉、菠萝等水果中都富含蔗糖。 3.乳糖乳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乳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 4.纤维二糖纤维二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分子的p-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 (三)多糖 自然界数量最大的糖类是多糖。多糖是由很多单糖分子缩合脱水而成的分支或不分支的长链分子。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几丁质和黏多糖等。 1.淀粉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是α-D-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多糖链。支链淀粉分子中除有α—1,4-糖苷键的糖链外,还有α-1,6-糖苷键连接的分支。淀粉与碘有呈色反应,直链淀粉为蓝色,支链淀粉为紫红色。在稀酸或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淀粉→糊精→麦芽糖→α-D—葡萄糖。糊精是淀粉水解的最初产物,随着水解,糖分子逐渐变小,它与碘作用分别呈红色、黄色、无色。这个反应可用于淀粉水解过程的检验。 2.糖原糖原是动物组织中贮存的多糖,又称动物淀粉。糖原也是α-D-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但糖原的分支比支链淀粉多。糖原遇碘作用呈红褐色。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配套练习含答案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 调节配套练习含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五章生物体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第一节动物体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 1.人和动物通过特定的感受器获取外界信息,下列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A.嗅觉感受器 B.红外感受器 C.光感受器 D.声波感受器2.下列关于感受器及其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感受器对不同感觉信息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 B.视网膜中视锥细胞获取光亮信息并转换成神经冲动 C.蝰蛇颊窝、人温度感受器以及昆虫触角都属于物理感受器 D.感受器的功能是将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转换为神经冲动并产生感觉3.下列选项中,能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的是 A.角膜B.晶状体C.神经细胞D.视细胞 4.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 A.人类皮肤感受器B.腹蛇颊窝 C.飞蛾的触角 D.鱼类侧线 5.在皮肤的各种感受器中,神经末梢呈分枝状的感受器是() A.温度感受器 B.压力感受器 C.痛感受器 D.接触感受器6.哺乳动物眼的感光部分是 A.角膜 B.晶状体 C.神经细胞 D.视细胞 7.人耳感受声音信息的结构是 A.耳廓 B.鼓膜 C.耳蜗 D.前庭 8.下列感受器中,属于鱼类特有的是 A.味蕾 B.内耳 C.侧线 D.颊窝 9.下列各部分中,对甜味最敏感的是 A.触角 B.舌尖 C.舌根 D.口腔上皮 10.动物体获取外界信息的感受器的生理功能是 A.对刺激的性质做出判断 B.接受刺激并转化为内传的神经冲动 C.只对适宜刺激产生感觉 D.将不同的刺激转化为相同的适宜刺激11.眼睛的结构可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A.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B.角膜和视网膜 C.眼球和折光装置 D.晶状体和玻璃体 12.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适于感受 A.红橙光和白光 B.色彩和光亮 C.光亮和色彩 D.红橙光和蓝紫光 13.人和哺乳动物内耳中的耳蜗和前庭器分别是 A.声音感受器和感受触觉 B.声音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 C.平衡感受器和声音感受器 D.声音感受器和平衡感受器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最新精选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5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1节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课后练习第七篇

最新精选沪科版生物第二册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1节动物体 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课后练习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损,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⑤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中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 ) 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含义上完全相同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可称之为反射 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答案】: 【解析】:

(免费)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包含全部内容)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一章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本章包括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器,细胞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通过膜的运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部分。根据1BO考纲细目和近几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 尽管自然界细胞形态多样,功能各异,但其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类等。 一、糖类 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总称,一般可用Cm(H20)n化学通式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结构相似,故又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又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还有些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糖蛋白的成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糖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如果糖类化合物中尚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为糖复合物,例如糖蛋白、蛋白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 (一)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单糖通常含有3—7个碳原子,分别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天然存在的单糖一般都是D-构型。单糖分子既可以开链形式存在,也可以环式结构形式存在。在环式结构中如果第一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第二位 碳原子的羟基在环的伺一面,称为α-型;如果羟基是在环的两面,称β-型。

重要的单糖有以下几种: 1.丙糖如甘油醛(醛糖)和二羟丙酮(酮糖)。它们的磷酸酯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2.戊糖戊糖中最重要的有核糖(醛糖)、脱氧核糖(醛糖)和核酮糖(酮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成分,核酮糖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3.己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都是己糖。所有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06,但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 (二)寡糖 由少数几个(2—6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称为寡糖。最多的寡糖是双糖,如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 1.麦芽糖麦芽糖是由一个α—D-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α-D-葡萄糖C4上的醇羟基缩合脱去一分子水,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麦芽糖是淀粉的基本单位,淀粉水解即产生麦芽糖,所以麦芽糖通常只存在于淀粉水解的组织,如麦芽中。 2.蔗糖一分子α-D—葡萄糖和一分子β-D-果糖缩合脱水即成蔗糖。甘蔗、甜菜、胡萝卜以及香蕉、菠萝等水果中都富含蔗糖。 3.乳糖乳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乳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 4.纤维二糖纤维二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分子的p-D-葡萄糖通过β-1, 4-糖苷键结合而成。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材料(知识点)归纳

生物奥赛辅导材料 第一部分简要归纳 一、植物学部分 1、高等植物具有世代交替,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孢子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精子和卵)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 2、吃的海带是孢子体,苔藓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都是孢子体发达。 3、裸子植物的胚乳是雌配子体(n),被子植物胚乳是多倍体(多为3n) 4、导管只在被子植物体内出现,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体是管胞。 5、筛管只在被子植物内有,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中是筛胞。 6、在种子植物体内的(导管、管胞)和(纤维、石细胞)是成熟后死去,但具有功能的组织。 7、在种子植物体内的(筛管、筛胞)是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但仍是生活的细胞。 8、药用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孢子侵入昆虫幼虫体内,形成菌核)而形成的。 9、在蕨类植物生活史中出现异孢现象的是(卷柏)植物。这一现象的出现,在系统发育上对(种子)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0、水绵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没有世代交替。 11、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也是,茎的初生韧皮部也是外始式,但茎的初生木质部是内始式 12、花程式 13、买麻藤科植物是没有颈卵器的颈卵器植物,茎内次生木质部有导管,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性状 14、部分科的典型特征(以前发过的资料) 15、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及代表植物 二、植物生理学部分 1、暗反应也是需要光的,因为有些酶没有光不能产生,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是不能产生的。 2、光合作用产生ATP有环式和非环式,非环式通过光系统Ⅱ到光系统Ⅰ,势能下降的过程产生ATP。环式在光系统Ⅰ用还原辅酶剩余的能量来形成AT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