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第2课时生用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第2课时生用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第2课时生用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第2课时生用

棋盘山中学导学案

、当一个人逐渐走近一盏路灯并离开时,他在路灯下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

,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

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4.3 平面镜成像 一、【目标导学】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 3.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对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做好笔记,细心体会。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的形成;凹面镜与凸面镜的作用。 知识回顾: 光的反射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分______反射和______反射,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发生____________反射的光线强。 探究案: 一.任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课前预习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 2.纸上_____一块______ (为什么不用平面镜? __________ )。 3.在纸上记下__________ 的位置。 4.把一支_______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后的__________。再拿一支______ 的同样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__________ 为止。这个位置就是_________的蜡烛。在纸上记下两者的位置。 观察并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移开玻璃板,将两个位置连接一起来,连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 用__________测量物距(即蜡到镜面距离)和像距(即像与镜面距离)它们有什么关系? 再做一次,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平面镜虚像的原理 如图右图所示,s是烛焰上的一点,从s点发出了两条入射光线, (1)、请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尺规或是量角器分别准确的找到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2)、思考讨论: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反射光线所在的这两条直线能否相交呢?怎么相交的? 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作图说明) 平面镜成像原理: 达标案: 1.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 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________m,像与人相距 ________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___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___m,像高为 ________m 2.凸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_. 3.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____,像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平面镜(第2课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 三 章 光现象 四、平面镜(第2课时) 【课前预习】 1. 叫虚像。 2.平面镜成_____像。 3.物体高1.8m ,平面镜内的像的高为_____m 。 4.物离镜面4m ,像离镜面_____m ,像离物_____m 。 5.月亮距离池塘的水面8×108 m ,水中的月亮离镜子m 。 6.用对称法作出右图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P70)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1.识别图形(如图) MN 表示______; AB 表示_______; A ˊ B ˊ表示物体AB 的______; A ˊ B ˊ要用虚线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AO 与A ˊO 什么关系?AB 与A ˊB ˊ什么关系? 2.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 M M M A A · A B N B N C N 〖要点归纳〗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应用“对称法”作图,要求作图规范。 〖当堂反馈〗 1.根据物体AB 与镜中所成的像A ’B ’找出平面镜的位置: 2.一条平静的河,水深3m ,岸上的树梢上有一只鸟离水面的距离为12m ,则小鸟与小鸟 M N A B A B M N O A ’ B ’

像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m。 3.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一根直棒和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垂直,则直棒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A.30°B.45°C.90°D.60° 5.如图所示,一台钟面上无数字,只有刻度线,如图所示,图中为平面 镜中的钟,问此时时间为() A.8点20分B.4点40分C.7点20分D.3点40分 6.检查视力时,人与表之间应有5m距离,医务室只有3m长,问如何借助一个平面镜来检查视力?(画图说明) 7.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此时平面镜的新位置. 【课后巩固】 见《评价手册》

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常见的现象:① 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④ 小孔成

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123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

各种光学现象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因为当太阳光进入大气后,空气分子和微粒(尘埃、水滴、冰晶等)会将太阳光向四周散射。因为当微粒的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时散射强度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所以波长较长的红黄等光透射性大,大部分能够直接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很容易被大气散射,但空气分子对紫光的吸收作用较强,所以晴天时天空是蓝色的。 吹肥皂泡时的光学现象: 刚开始时,肥皂泡各处厚度较厚,发生等厚干涉时各级彩色条纹重合在一起,故显为白色,在重力的作用下,使肥皂泡上面薄下面厚,发生等厚干涉时各级彩色条纹分开,故显为彩色,当肥皂泡越来越薄,其厚度接近可见光波长时,所有光干涉相消,从而为无色透明。 油膜的彩色原理: 光在油膜上发生等倾干涉。 晕: 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卷状云、冰雾等)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 为什么日出日落太阳是扁的: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大气层中的空气密度是不均匀的,越接近地面密度越大。早晨和傍晚,太阳光是斜着通过密度不均的大气层的,就会产生明显的折射现象。这种折射越近地面越强,因而,从太阳这个巨大火球下部边缘射来的光线,比它上部边缘射来的光线折射得厉害,下缘也就比上缘抬高的更显著一些。

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由于恒星距地球远,在地球上只能看见一个小点,当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光线经大气要屡次折射,大气是流动的,这样星星发射的光在传到观察者眼睛的过程中就会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明忽暗,总在不时的变化,所以后一闪一闪的。月全食时月亮缘何“脸红”? “红月亮”归功于暗红色的光,其实就是照射到月面上的太阳光。在地球周围有层像薄纱似的透明度较好的大气层,阳光从地球侧面的大气中穿行时,是先从空间进入大气层,然后,又由大气层进入空间,这样就产生了两次折射,结果和光线透过凸透镜相仿,有点向内弯,向地心方向偏折的聚合光线就照到月亮上去了。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成的。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候,它们都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像黄、绿、蓝、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它们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到散射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时,公众看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即所谓的“红月亮”。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 光从空气进到水里,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得多,于是,在水和空气相交处发生折射,不再沿着原来的方向转播。把筷子伸进水里时,我们眼睛看到的是水下那部分已经发生折射的光线。这股光线当然不会与水面上的光线成一条直线,所以筷子没有断,但是看起来却像断了一样。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专第四章 光现象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掌握以下三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非作歹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常见的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3、光速 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光的反射现象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 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误区警示: ①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是有方向的,当用字母表示时,应沿光线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入射光线为AO,反射光线为OB。 ②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地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而引入的一条“辅助线”,本身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 ③反射角与入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反射面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关于该定律的几点拓展: A.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三线合一。此时,入射角、反射角均为0度。 B.光路可逆原理 误区警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逻辑关系:因为先有入射光线,然后才有反射光线;同样的道理,先有入射角,然后才有反射角,也就是说,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决定反射角的大小,所以,在光的反射定律中,我们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5、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生活中的光现象

生活中的光现象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要是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光? 有的人说,加过太阳光、激光、灯光。。。。。。 那你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 物理学中,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当光从光源中发出时,如果是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比如水、空气等,那么它将沿直线传播。认得影子就是这样形成的。 哎?那可能有人就有疑问了?既然光是直线传播的,为什么影子是黑色的?为什么在你的影子中看不到光呢?其实啊,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有的物体只透光,即透明物体,它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有的物体不透光只反射光,即不透明的物体,它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所以我们的身体把光全部吸收了,影子就变成了黑色。这就是影子,或者阴影形成的原因。 那什么是反射现象呢?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你们看到我的衣服是带颜色的,这就是光反射到你眼睛的结果。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光现象就是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你看到水中的筷子变弯了就是折射现象。至于筷子向那一侧弯折,这就跟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了。 那现在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当光从水射入空气中时会出现几种光现象?光光在水中传播时是直线,在水和空的分界面处,会发生两种光现象,一种是反射,另一种是光的折射。进入空气中后会继续沿直线传播。因此,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会发生以上三种光现象。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找不到折射光线,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光从一种介质照到;另一种介质中,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光全部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内,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全反射。我们现在用到的光导纤维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那么,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实验,听完我刚才的讲解,看看大家能不能解释一下其中的奥秘?“水流传光” 材料:绿色激光笔一个(代替手电)、牛奶盒一个、挡板一块,盆 一个 如图1所示,在容器底部开一个小孔,先封住小孔,在牛奶盒中盛 好水,打开激光笔,再让水从小孔中流出并射到挡板上,这时发现 挡板上水射到之处呈绿色。这就是光在水柱中发生全反射的结果。 最后,如果大家还想知道太阳发出的光的是白炽光,大气是无色透明的。那为什么天是蓝色的?早晚的太阳是红色的?请看展板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 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 C.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D.雨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 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物体越靠近平面镜,像越大 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4.(多选)如图所示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5.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日环食B.倒影C.海市蜃楼D.手影 6.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7.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 B.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C.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8. 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 ) A.看到的鱼的前方 B.看到的鱼的方向 C.看到的鱼的上方 D.看到的鱼的下方 9.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线 C.太阳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苏 科版 【学习目标】 了解光源;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光具有能量,以及应用,红外线、紫外线及应用;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重点难点】 1、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2、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以及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3、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常见现象、【学习过程】 学生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自身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和两种、 2、阳光使使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是将能转化为能,它说明光具有、 3、人眼看不见的光有线和线, 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它能使被照射的,具有效应、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5、典型例题例1 彩色电视机光屏上的颜色是( ) A、电视机里早就具有的

B、有七种颜色混合而成的 C、由颜料的三原色调出来的 D、由色光的三原色调出来的例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B、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C、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是有害的 D、医院和食品商店常用红外线消毒例3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 C、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总是直线传播的例4 晴天在茂密的树阴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间小孔的像 B、太阳的像 C、太阳的影子 D、树叶的影子第三章光现象复习(1)-----课内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 _______ 成绩________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起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B、太阳发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最单纯的光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六、光现象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回顾课本P68---P88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分为和。 2、光的传播 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叫做光线。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法是。 ③应用及现象: a b c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显示光的径迹的方法有 3、光的速度 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 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②③④ 2、成像原理: 3、实像和虚像: 实像: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4、平面镜的应用:和。。 5、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的作用是, 用未点燃的蜡烛代表点燃的蜡烛的像,所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我们学过的采用同种方法的事例还有。 6、球面镜: (1)凹面镜:用球面的作反射面。对光线有作用 应用:、、 (2)凸面镜: 用球面的作反射面。对光线有作用. 应用:。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叫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3、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有。 (五)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 1、光的色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把_____ _______ ______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3、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下列实例中利用红外线的是:利用紫外线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学案四、平面镜

四、平面镜 知识点1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使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要找到镜 前的棋子A的像的位置,应当把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然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 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玻璃板厚度不计. (1)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此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是. (2)请为以下实验步骤排序: a.移去棋子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棋 子A的像 b.将棋子A置于玻璃板前面,将同样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B直至与 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棋子A和棋子B及玻璃板的位置 d.移去玻璃板、棋子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 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3.如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某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①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 ②取两支长短、粗细均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的一支放在玻璃板前的直尺上,可以看到 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 ③把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至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④在直尺上记录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和未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多次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做上面的实验.其中根据步骤③可得到的结论是( ) A.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B.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 D.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知识点2 平面镜成像特点 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填“倒 立”或“正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填“实”或“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虚像(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因为(填“有”或“没有”)实际光线照射到光屏上. 5.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 A.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C.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D.平面镜是否竖直放置有关 6.在照镜子时,我们看到了如下现象: (1)镜中的人和实际的人形状(填“相同”或“不同”); (2)举起自己的左手,看到镜中的人举起的是(填“左”或“右”)手; (3)当人远离镜子时,镜中的人(填“靠近”“远离”或“不动”)镜子; (4)在镜子的背面靠近镜子的地方放一张不透明的白纸,此时人(填“能”或“不能”)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光现象 知识点一:光源 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是不同种或不均匀的,光线将会发生弯曲。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就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靠近地面附近大气稠密,越到高空越稀薄,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了,如图所示。 ②能传播光的介质必须是透明的,如水、玻璃、空气等。 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3、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a.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b.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放大的像。 △当物体到小也孔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等大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子的形成: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阴暗区域即影子)。;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影子小孔成像 不同点“影子”是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的“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1 2 3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含常见光现象解析)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 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 (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 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 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 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的反射。 '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时对着墙壁按遥控器键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因为紫外线发生了反射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射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是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字是虚像 2 . 下图列出的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 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D.桥在水中的倒影 3 .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A.比她大的实像B.比她小的实像C.比她小的虚像D.与她等大的虚像 4 . 小芳家住在一高层电梯楼上,她从超市购物回来乘电梯上楼到家中,电梯匀速上升时,手对购物袋的拉力为F1 ,电梯停在她家所在的楼层时,手对购物袋的拉力为F2 ,关于F1、F2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F1=F2 D.F1≥F2 5 .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与其他三个原理不同的是() A.潭清疑水浅 B.铅笔弯折 C.看到的鱼在实际鱼的上方 D.手影游戏 6 . 关于下图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丙图中水中的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D.丁图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 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杯弓蛇影——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8 . 乐乐学习了物理,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现象都蕴含了物理知识.①学校保安利用遥控器打开学校大门利用了__________;②倒车雷达利用了__________;③手机WiFi上网利用了________;④医院用的消毒灯利用了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电磁波” “红外线”“紫外线”) 9 .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___(大/小); 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__(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10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11 . 如图是某种蝴蝶翅膀的局部放大图,这种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呈现各处各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基础回顾: 一、光的传播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_______,可分为_________光源,如:太阳、荧火虫等;和________光源,如:电灯、蜡烛等。 2、光在_________ 沿直线传播,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______,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_______。 二、光的反射 1、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________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________;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叫_________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________;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_________。我们能看见本还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______ __进入我们的眼睛。 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 _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3、平行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被反射后仍为_________,这样的反射叫_________;若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时,则反射光将________反射,使我们能从________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样的反射叫__________。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体连线与镜面_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身高1.7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像高____m,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_____m。 2、平面镜成像是由于_______,进入人眼睛的光线___ _ 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填“是”或“不是”),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_________相交而成的。 3、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而小孔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_______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_______而成的像,小孔成像,则是由于_________所成的像。 四、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______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现象。 2、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被__________,还有一部分光________进入水中,此时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将_______,当光垂直射向水面,折射光线的方向_______,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的。 3、站在岸边的人看到池水变_____;潜水员潜入水中看岸上的楼房变______;放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水下的鱼变浅;雨后的太空出现彩虹现象等都可以用光的________来解释。 五、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3、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看不见得光 1、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_______,在红光之外是__ __,在紫光之外是___ __,人眼都看不见,称为不可见光。 2、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___________,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红外线越____,由此可用红外线敏感的胶片拍出的_____ __,对疾病做出诊断;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_____,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_______,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3、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________作用强,能杀菌,应用紫外线的_________效应,进行防伪。 作图练习: 1.完成下列反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2.作出下列反射现象中的平面镜; 3.已知一束光与水平方向成? 30,要使光竖直向下射向井底的青蛙、平面镜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并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 30 3题图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含常见光现象解析)

第二章光得传播 一、光得传播 1、光源:能发光得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就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得直线传播得应用: (1)小孔成像:像得形状与小孔得形状无关,像就是倒立得实像(树阴下得光斑就是太阳得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得像。 ①小孔成像得条件:孔得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得距离及孔到光屏得距离。 ②像得大小与发光体到孔得距离与像到孔得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得距离不变,光屏 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得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得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 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得直线表示光得径迹与方向;(就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得光路都就是可逆得,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就是宇宙中最快得速度;c=3×108m/s=3×105m/s; 6、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传播得距离,光年就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瞧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得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得现象叫做光得反射。 2、我们瞧见不发光得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得光进入了我们得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第四章 光现象系统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课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 【中考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和光的反射的规律。 2.了解光的反射的规律。 【知识结构】 1 2、光 的 传 播 3、光 的 反 射 4、平 面(1)成像原理: 镜(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_________替代平面镜探究成像特点,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 (3)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____像;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像和物 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 (4) 平面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1.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③小孔成像④池底“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2.在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3.如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4.小明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上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屏是放在平面镜上而不是放在透明玻璃板,小明选平面镜做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屏上标有角度数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在下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5)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复习学案2(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2(新 版)苏科版 【复习目标】 1、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难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 【预习导学】 1、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和。 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3、光的三原色是指。 4、透明物体只能透过无色的透明体可以透过。

5、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白色的不透明体可以反射,黑色: 。 6、光具有的能量叫。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7、光按照可见与不可见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类。 都属于不可见光。 8、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 9、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是。 1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值是 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此值近似相等。 1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像。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③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④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⑤像与物以镜面的。 12、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都与有关。 1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