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8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内外发展态势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外发展态势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外发展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是20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但是,在西方国家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中,并无“公共事业管理”这一专业名称,他们对该类人才的培养是与其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背景相一致的。比如,美国学者菲利浦科特勒认为,整个社会组织划分为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由于西方国家公民社会发达,诸多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由社会组织进行自我管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较少。因此,西方公共管理人才的就业去向主要就是非营利组织,这些非营利组织涉及文化娱乐、教育研究、健康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发展与住宅、法律宣传与政治、慈善中介与志愿性服务、国际活动、宗教、商业与专业协会等。这样,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即据此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门类等。公共管理类专业在西方国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外发展趋势
现在国外公共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通常是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政府机关和非赢利组织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面向公共领域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目前,美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校有220多所,在读学员达3万多人。到目前为止,根据彼德森大学指南,美国有312个公共管理院系,其中244个重公共管理方向,81个有公共政策方向。美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原则和传统有三大重要理念: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Professiona- lism),注重公共服务精神(public service),强调实践和操作(practice)。例如,作为美国最早的公共管理专业化教育课程体系,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公共管理课程,注意培养学员的四方面技能:量化统计方面的技能、经济分析方面的技能、预算和公共财政方面的技能以及公共管理知识技能。为此,该
学院为学员开设了五类核心课程,分别是公共行政与民主类、统计分析类、经济分析类、预算和公共财政类、公共管理类。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公共管理人才和从事高质量的公共政策分析人员。在其研究生教育中,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的基本知识:即政策和制度分析、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政治主张和领导艺术。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内发展态势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背景及发展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最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立的。它合并了旧专业目录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及卫生事业管理等多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因而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特点。从全国情况来看,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院校包括师范类、医学类、体育类、科技类、农林类、财经类、综合类等各种高校。由于学校的性质与类型不同,而且大多数学校都是依托本校原有的学科基础来举办该专业的,使得各学校在专业方向的设定上各有侧重,形成了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社区管理、保险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劳动管理以及城市事务管理、农村事务管理等专业方向。有些方向实质上是对较早之前的教育管理、体育管理、文化艺术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的一种整合。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较好的大都是依托所在学校原有专业优势而设置、有相应专业方向的院校,而那些既无原有专业依托又无学校名气支撑却办起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地方院校,正经历着培养目标难以确立、培养方案难以稳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毕业学生就业困难以及第一志愿招生难以保障等困境。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需求及发展趋势
由于公共事业涉及社会领域广泛,公共事业管理渗透到了除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之外的其他一切领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的同时,是各类市场主体的出现,另外是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他们有了多元的利益要求,权力的分散化与利益的多元化使得社会生活事务日趋纷繁复杂,社会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同时,增强了群众的自主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行,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各类社会公共事务将日益趋于社会化管理,可以预见,21世纪我国公共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具有一定管理意识、较强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事实上,国
外的经验表明通过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育来培养高级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资料表明,近20年来,美国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比例不断上升,在政府就职的公务员中约有10%—20%获得了公共管理或相近专业的学位。而且政府在招聘公务员时,某些职位必须有公共管理学位。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兴办公共事业管理学位教育为国家政府和公共部门培养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公共事业管理是社会组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和协调发展,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在较高层次上的交叉、综合运用的一个管理过程。因此通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育,培养具有应用、复合型特点的人才,有利于新时期我国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发展,有益于我国用人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形成。
二、地方财经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1999年至今,全国已有二百多所院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速度很快。全国已经有几十所高校设置了这一专业,在这些学校当中,有许多学校是地方财经类学校,虽然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是本专业在实践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下:
首先,专业方向杂,专业特色不明显,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面,各地方高校定位粗糙模糊,不具体;对于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应当具有的职业技能和作为高级专业人才的必须具有的行为能力没有明确界定。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公共事业及其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学科属性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认知,加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各所高校办学方向并不十分明确。基本上是依托于本校原有学科基础及专业师资力量进行办学,问题在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并没有通过专业方向的确定而体现出来,导致的结果即是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具体来讲:一是专业方向设置太多太细,使学生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差;二是与专业管理的结合程度没有掌握好。还有的高校开设房地产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事业管理;有的开设公共行政、公共财政等方向。因为公共事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涵盖了文教、卫生、市政管理、广告管理、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