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日本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

浅析日本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

浅析日本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
浅析日本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

《新西部》2010.12期

浅析日本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

张 莹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1)

【摘 要】 日本以建立文化大国为起点,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在现代化改革大潮中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为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日本

全民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对经济改革的作用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面对世界竞争压力,我们应将日本教育文化为我所用,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 日本教育;教育信仰;现代化;关系 日本自明治以来,努力改革,迅速恢复战争中的创伤,以奇迹般的力量跳跃前进,成为唯一的非欧美现代化强国,探究其原因,我们清晰的看到教育的优先发展为此做出了卓越贡献,日本的教育成就了日本现代化的高速度和高成效。关于日本教育与其现代化,曾五次担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这样说:“教育在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大概是日本现代化的最大特点,正是由于教育制度优越,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才能学到西方的新技术,而且教育给予人们的锻炼使日本人能够应付他

们新遇的危机。”

[1]

日本以建设文化国为目标,将发展教育作为实现经济强国的重要战略。同中国鸦片战争以前一样,日本也长期实行锁国政策,直到1853年被美国的军舰叩开大门,便开始迈向了它的现代化。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了施政纲领《五条誓文》,其中明确提出:“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并派岩仓使团赴欧美考察,使团副使木户孝允在考察过程中深切认识到教育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工具,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日本人与西方人并无优劣之分,差距唯在学与不学而已”。他指出“国基在

于人才,人才在于教育”[2]

。在明治政府的改革中,日本首先建立了具有开放型的文化机制,把教育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迈出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第一步。1872年,日本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这成为日本实施近代化教育的开端,使日本教育迅速发展,并成为了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说:“日本不具备充当工业化先锋的任何有利条件……尽管如此,但日本通过开辟实质性收入的源泉,使国民教育有了迅速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发展,最重要的是进行了对现代化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对培养

国民的技能和能力进行了投资。”[3]

日本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激发平民的自觉学习意识。日本在明治五年颁布的《学制序文》中说:“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

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4]

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奖励一般人民就学;明治十二年颁布了《教育令》,在1880年又进行了调整,规定“小学学习期限由16个月增加到3年,除特殊情况外,还要继续上学。学校的设置要得到地方官的批准,教员的任免也要由地

方官决定。此后,入学率不断提高。”[5]

1900年六岁起的四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0%。这种异常高的初等教育普及率是国家政策和人们期待的双重作用的结果,体现了日本平民教育思想的重大成就,这绝不仅仅由于上面推行的政策而产生,也不能完全归结为政府的保护奖励,而恰恰出于人们的学习和自我教育,其具体作用表现为:其一,在这种普及的平民教育中涌现了大批高能力人才,成为后来日本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二,广泛的普及教育改造了国民思想,能将统治者的各种思想传达给下层,很快被人们接受并自觉付诸于实践,最大限度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其三,平民教育以基础教育为主,为人力资源加强专业化的提高提供基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专业人才创造了条件。日本原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对其作了很好的总结:“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非常惊人,为世

界所重视,造成此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6]

曾有学者指出日本的现代化既有欧美的资本主义化,也有现代化

亚洲化的一面[7]

,主要是指日本非常巧妙的揉合了中西方文化,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结合起来,这种手段就是教育。日本现代化过程中,人们一直将教育作为信仰,教育成了取代宗教的信仰。在日本佛教中有争取教化一切众生的教义,净土宗派中由“教化”转向了把“一文不通之辈”作为教育对象,人们开始互助培养读、写能力的教育,不久禅宗的许多教派也由“教化”转化为教育,逐渐淡化教派的教义,仅留下对其的“信仰”,而信仰的内容也成了教育的内容。久而久之,教育变成了日本

人的信仰,教育者也有了“圣职者”之称[8]

明治以前,学问僧来中国,明治以后,佛学者入西方探究佛教的现代化之路,转向人民对教育的信仰,其主要成就有:其一,教会学校最为教育的主要力量,为提高信徒及一般民众思想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其二,人民对宗教的热情聚集到教育上来,扩大教育面,同时实现了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其三,进一步强化民族主义,也弥漫着所谓的“国粹主义”的迷雾,将人民的思想集中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日本人将教育看得非常神圣,这种信仰时刻激励着他们为此而不惜一切代价,这种教育下能培养出坚定的信仰,使其终生受益,还能不断追寻自我教育和利用自己能力支持或投资教育,这也就使日本后来“终身教育”比较容易实现,使日本人在现代化中养成了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国风,从而善于引进新技术和新思想,一旦这些进入其国土,便会有众多的人极力模仿。日本也基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善于模仿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现代化快速发展。

根据日本的教育信仰出现情况和其在现代化中巨大作用,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事实:日本的教育绝不是在获得了充足的资金的时代才出现的,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提高人的社会能力与技能这一社会的

要求。[9]

日本的教育在危机时刻挽救了日本的现代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将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利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教育作为重要的手段,必须上升到新的高度来重视和认识,并且要作为一项重大社会课题来研究和改革。研究日本教育,对比中日教育现状与发展,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

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教育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育的位置应该提前到经济发展之前,要切实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研究,加大主观设计,让教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先行者,而不是在经济发展后的补充。其次,提高教育普及率。中国作为一个倡导以人为本的国家,教育应该是作为人民的一项权利得到公平的机会,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全民素质,形成人才投资和经济回报的良性循环发展。以此,将人口大国变为人力强国,推进现代化快速发展。再次,教育思潮必须占据主阵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思潮膨胀融合的过程,经济先行、金钱效应等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应将教育作为一种主流思潮占据主阵地,切实增强国民教育兴国的信念,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和支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比的热情投入现代化建设,中国将踏上现代化的快车道。

(下转第252页)

—842—他山之石

浅析日本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

规定的每小时工资不低于8元标准,并且岗位较少,大约平均到每所高校只有100人左右,并且工勤岗位居多,很难获得贫困生的认可,所以增加岗位、提升待遇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1财政部1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1

[2]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1

[3] 教育部1财政部1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财〔2007〕7号)1

(上接第231页)

移来叙述,是相承关系;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是地点的转换,构成

相并关系;与藤野先生的相识是概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是具体写,构成相属关系。其他课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登上地球之巅》都有这种关系。

(2)写人:相承(性格发展、变化———纵向延展)相并(多角度、多方面、多手法描写———横向扩展)相属(概括描写———具体描写)如《孤独之旅》,杜小康跟着父亲去放鸭,由起初挥之不去的恐惧、孤独到经历暴风雨后的坚强再到鸭子下蛋时的成熟的过程是相承关系。写环境的空旷、生活的单调、暴风雨的袭击等是促使杜小康性格发展变化的不同方面,是相并关系。通过对放鸭过程的具体描写,展示了杜小康的恐惧、孤独与坚强,这是相属关系(在以写人为主的篇章中,相属这种关系多表现为具体描写和通过具体描所表现出的人物的心理、性格、形象等之间的关系)。

其他如《故乡》《老王》《心声》等课文中对闰土、老王、京京形象进行描写刻画的段落都贯穿着这三种关系。

三、强化学生自觉主动运用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的意识

教师在记叙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地分析体会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运用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对提升文章表现力所起的作用,进而在自己的写作中去实践。

比如课文《春》中描写春花的一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之所以使人能够过目难忘,真切可感,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表现了春花繁盛艳丽的特点。在学习这一段落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领悟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对描写的作用,从而内化为写作中的自觉行为。只要学生进入阅读和写作实践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就不愁其描写能力提不高。

只要我们科学地引导和训练,学生把握了记叙描写的规律和方法,阅读分析记叙文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叙述描写的水平会迅速提高。当然,理性的规律必须和活生生的阅读写作实践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达到最佳的效果。对大家来说,这一点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作者简介】

余小军(1959-)男,陕西洋县人,现为安康市汉滨区铁路九年制学校中学一级教师1

(上接第248页)

日本教育的发展,为其赢得了今天的现代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全民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对经济改革的作用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明治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干的现代化。我们

是无产阶级,应该也可能干得比他们好”[10]

。面对世界竞争压力,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和探索,将日本教育文化为我所用,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日)吉田茂著1李杜译1激荡的百年史[M ]1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2] (日)桥川之三1松木三之介1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史(第1卷)[M ]1东京:有裴119751

[3] 清水义弘译1教育的经济价值[M ]1日本经济新闻社,19641[4] 瞿葆奎等1教育学文集—日本教育改革[M ]1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9891

[5] 叶立群1日本的教育改革(一)[J ]1课程1教材1教法,1994(7)1

[6] 吉林师大外研社译1日本的经济与教育[M ]1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1

[7][8] (日)依田熹家著1罗荣渠主编1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M ]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

[9] 卞崇道编1跳跃与沉重———二十世纪日本文化[M ]1东方出版社,19991

[10]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1邓小平文选[M ]1人民出版社,19831

【作者简介】

张莹(1983-),陕西安康人,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助教,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古代史等1

补 正

1.本刊2010年第10期(总第161期)封面文章中“浅析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观”一文,正确应为:“浅析马克思的生

态思想”,特此补正。

2.本刊2010年第10期(总第161期)“寿险企业构筑充满人性的优秀企业文化研究一文关键词中“团队精”,正确

应为:“团队精神”,特此补正。

252—他山之石

英国大学资助制度对我国高校资助体系改革的启示

浅析日本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及特点_付睿

语文学刊201 0.5 ○付睿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作者简介]付睿,云南大理学院文学院教师。 浅析日本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及特点 【摘要】对付宜红博士的专著《日本语文教育研究》进行了评述,分别从日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与教材、教学实践与指导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评析,以期给语文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付宜红;日本;语文教育 “中国语文教育应该进行反思与选择;在中外语文教育比 较研究中,以冷静、客观、健康的心态去观察别国语文教育,在 观察中学习和扬弃,在反思中进步和发展。”[1]付宜红对日本语 文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日本小学阶段的国语课程标准(日 本称《学习指导要领·国语》,下面均用此名)、教科书和教材、教 学实践与指导、中日教学阅读效应比较等几个方面对日本语文 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其所体现出的语文教育理念能带给我 国语文教育带来一些反思和借鉴。 一、日本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日本小学语文教育是在二战后接受美国民主教育思想的 影响后,“从原来单纯关注对读写知识的关注和军国主义教育 思想的灌输转为关心儿童兴趣、关注儿童生活,强调学习内容 与儿童经验、社会经验相结合。”[2]1947年版的《学习指导要领》 中阅读教育的目标表述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娱乐、 品位文学的能力,培养能对应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的 能力。”[2]可以看出,日本语文阅读教育既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 也关注文学本质具有娱乐消遣的功能,注重儿童阅读兴趣的培 育。该要领还指出一至三年级主要强调培养的阅读项目中关于 “读”的方法有:唱读、默读、朗读,指出一至三年的学习重点为 “唱读”和“默读”,四至五年级的学习重点为“朗读”。可见,该指 导要领非常关注学生阅读的实际,把“唱读”作为学生阅读的起 始阶段是符合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 《学习指导要领》也注重对学生反思批判能力的培养,目标 表述中经常出现“思考所写内容是否正确”,“对作品中人物的 行为、想法作出正确的判断”等。日本语文教育也对学生听说能 力特别关注,如现行的1998年版《学习指导要领》的国语教育 目标“在培养适切的表达与正确的理解国语的能力、提高学生 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语言感 觉,增强学生对国语的关心,养成尊重国语的态度。”这个要领 中,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位,表明对语言交际功能 的特别强调和重视。该要领在“目标及内容”部分把“听话·说话” 作为单独部分列出,为的是切实加强学生语言实际交流能力。 对比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许多 不同。首先,从课程标准的结构上看,日本把目标和内容分别陈 述。“目标”简要地提出国语教育各个领域的目标要点,“内容” 则围绕这些目标阐述指导的内容,显示了重视技能、技巧指导 的倾向。两部分互为补充,让课程目标和教师需要具体进行的 指导内容作了充分明确的规定,更利于对教学的指导。其次, 《学习指导要领》关注对儿童进行读书教育,培养阅读的习惯。 把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放在了第一条,从对浅显读物阅读兴 趣培养开始,进而扩展到对各种读物广泛阅读兴趣的培养;再 随着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大,扩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地选取读物及 图书资料的愿望和习惯,最终达到扩展思维,加深思考的目的。 我国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教育也进行了充分关注,但更多 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对课文(教科书)的阅读上,对儿童扩展阅读 的培养和要求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得不是很明显。 二、日本语文教科书和教材的特点 以日本发行量最大的《光村图书》和《教育图书》为例,包含 教科书的编辑方针、选文依据、教材编排体例、主要单元及教材 内容以及知识、技能学习等方面,在日本教科书编辑原则中,把 “让学”的教科书向“我自己要学”的教科书转变。不仅是让学生 自己能够看明白,还要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言 语活动。这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光村图书》列出了四条编辑方针:1.适应孩子在二十一世 纪生存的需要;2.尊重、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个性;3.彻底体现、保 障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和基本要求;4.让学生有兴趣地自觉地投 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出“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这四 种主要能力作为教科书培养的主要目标。教科书为了调动学生 有兴趣地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学习各 个环节把学习目标、内容、计划用浅显的文字提供给学生,还为 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示例。这样就保证了儿童的兴 趣,真正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日本教科书选文关注学生道德的培养,但不是通过空洞的 说教,而是通过选文要求进行具体化,把道德培养变成“培养学 生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创造精神”、“促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日 (下转第132页) 128

引发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

校园暴力 (一)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因素: 一、人的潜在本能——攻击性是校园暴力的渊源 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三、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这样对待他们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尤其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校园里师生间的暴力行为的发生,即学生打老师的情节大多发生在学习不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此外,个别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而是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的打骂,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校园暴力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日本中小学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日本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 1、日本小学和初中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上课的时间从上午8:30到下午2:30。我认识一名日本华人,他的爱人就是日本的小学老师,她给我介绍说:日本的小学从一年纪到六年纪,都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如在大火、地震中如何有效地逃生,以及学习日常生活的一般技能。 钢琴、绘画、舞蹈等课程日本都是在学校学习,家长不需要请家庭老师。德育课程的内容类似于中国现在提倡的“八荣八耻”,教师从最细微处着手,要求学生保护环境,互相帮助,互相团结。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也讲德育的经典故事,有时候小朋友是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准。 2、学生中午必须在学校享受政府提供高质量营养中餐,下午2:30下课,回家的路上一般是半个小时。到家后,家庭作业语文和数学各一张纸,大概40分钟的时间可以完成,其余的时间是由学生自我支配,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玩个痛快! 3、日本学生从三岁开始要求进入幼儿园,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是要交费的。但是缴费的多少?实行的是弹性收费标准,也就是说学费是由父母收入多少决定,父母收入高交费就高;收入少交费就少,如果父母没有工作,享受的是低保待遇,幼儿园的教育费用是由国家支付的。 4、日本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实行的是义务教育。所有的学生地位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 首先,日本所有的学生统一穿政府发放的校服。更奇特是在每件校服的左胸刺绣上学生的名字,如“三田、左左木、小栗慧子”等。衣服上绣上名字的好处是对学生有较强的约束力,如学

生在校,或者在社会上违反校规,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在我国我听过一个笑话:在职业高中,几个学生违反校规,校长去管,学生粗鲁地用土话辱骂校长后,转身就跑,但校长始终查不出这些学生是几年级,是哪个班的。 其次,日本从小学到高中穿戴打扮一致,男生全部是板栗头(也就是小平头),看上去格外的精神,女生一律短发,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任何人不能穿奇装异服。从小学到初中,中午由国家提供午餐料理,食物有:半个鸡蛋、一块肉饼、两块海鱼、一碟生菜(日本的许多蔬菜都是生吃,就连包菜也是生吃,但我实在是吃不惯)、一碟酱,半碗酱汤,一碗米饭(日本的大米比泰国的还要好吃,颗粒饱满、松软可口,一嚼满口生津,绝对是绿色产品)一块MHA补脑深海鱼油。 最后,从小学到高中,日本的学生上学、放学都是徒步,或者乘公交车,从来没有看过家长用车接送孩子,在各个学校的门口,看不见家长的身影。 二、日籍华人教育后代的烦恼 日本的日籍华人和持长期居留证的中国公民(在美国成为绿卡),最大的烦恼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日本的小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文化知识是次要的,考试基本上是开卷,但日本食品又是绝对安全的,小孩各方面素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中国大陆的教育是以知识灌输型为主,也就是一切为了考试,培养的学生应试能力很强。专家做过多次实验,日本的文化知识教育和中国的教育相比,起码相差一个等级,中国小学二年纪的算术试卷,日本四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考试不及格。 我在日本的成田机场住了一晚,第二天,偶遇中国籍老太太,

日本小学英语教育概况及对我们的启示

日本小学英语教育概况及对我们的启示 周琳(1963-)女,浙江绍兴人,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小学英语教育、语用学研究(北京100048)。 日本为小学开设英语做了20年的准备工作后,2011年,英语才作为外语活动正式在小学实施。作为世界上经济和教育发达、文化与我国接近的邻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迟缓的缘由对我们有何启示?本文将分析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的背景和现状,从国际视野探讨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的策略。 一、日本公立小学英语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972年千叶县15个公立小学成立了英语俱乐部式的英语教室,标志着公立小学英语教育的开始。1986年,横滨市立小学开设“国际理解教室”,开展英语学习。[1]1992年,文部省在大阪指定了2所学校开设小学英语会话课。[2]1996年,都、道、府、县个别学校开始英语教育。2000年,“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恳谈会”对英语教育进行了讨论。2002年发布《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小学增加了“英语会话”的教学内容。2003年5月制定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2008年,小学英语课定名为外语活动,小学5、6年级每周1小时必修,同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一样不作为科目教授,没有考试等评价方式。英语不作为正式科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让儿童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学习;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尚需培训和提高。2009年文部科学省小学5、6年级外语活动实施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1442所公立校中,有20978所实施了外语活动;97%以上的小学在综合学习课进行英语学习,但各校活动内容和时间有较大差别。2011年日本全面实施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考虑到上中学时应有共同的英语基础和教育机会的均衡性,规定小学5年级开始,每周1学时。 日本小学英语教育实施前,各小学针对学校的体制、教师英语水平和能力、家长的态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调整校内政策,注重外语活动和学科融合;聘用英语人才,保证英语教育的质量;开家长会,给家长说明小学为什么开英语、学习的目标及内容、家长的责任等事项,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的特点 (一)小学英语教育的理念:培养儿童生存能力 对应急速的全球化,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是日本的国家战略,也是各科的教育理念。生存能力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在变化的社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自律、合作、感激等个性品质。 日本英语教育遵循了2003年文部科学省提出的学校教育应和国家战略结合的方针,英语教育改变了以国际理解为中心的目标,与国家教育方针相吻合——提高儿童交际能力和生存能力是日本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教育理念。小中高三个阶段的英语教育重点分别是:小学英语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让儿童体验外语和外国文化,养成用外语积极交流的态度,为中学培养交流能力打基础;初中注重体验式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高中注重各种技能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育目标:强调跨文化体验和理解,培养积极交际态度,感知语言 日本英语教育始终强调跨文化体验和理解。小学外语活动的目的之一是让儿童注意到日本和外国生活、习惯、节日的差异,培养儿童多样的思维,提高国际敏感性。 培养积极的交际态度主要指给儿童提供体验用外语交流的活动,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避免因枯燥的语法学习和机械的单词记忆而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吉田研作(2008:69)[3]指出到目前为止的调查显示: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比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

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近年校园暴力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而且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成为让全球头痛的问题。由校园暴力的特殊性所决定,学校对校园暴力的产生负有首要责任,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教师权威的负面作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漏洞,均是校园暴力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家庭和社会对校园暴力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结构的缺陷,还是暴力文化的泛滥、大众传媒的影响等,都是校园暴力的重要致因.此外,主体自身生理、心理素质,对于决定其能否抵御外界各种不良影响,是否实施暴行具有根本意义.因此,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犯罪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而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研究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 校园暴力成因防治 随着近年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民生活形态的改变,社会治安的恶化已成为人民心中的痛。其中,最大令人忧心的是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充斥着享乐、坠落与暴力。使得一向安静的校园也存在了暴力的阴影。校园暴力发生事件逐年提高,暴力行为的伤害也日趋严重。使得校园暴力问题,一夕之间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一、校园暴力及其现象、危害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近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一)校园暴力现象 从近几年学生管理情况来看,校园暴力现象有逐步增长之势。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综合近年来各报章杂志的报道,职业中专,普通中学的校园暴力问题比重点中学和大学严重得多。因此,我根据本市部分学生和心理学老师提供的案例可以把各类校园暴力现象分为三种形式,即语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 1.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肉体伤害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据警校学生反映,力量暴力在警校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力量暴力表面上对受害学生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很有可能让受害者残废,甚至死亡。但除了身体上的伤害,更大的是精神上的伤害。因为暴力已经对人性有歪曲的认识,严重的很有可能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对施暴者也有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灵成长增添了大量的阻力,很有可能导致他们成人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 3.心理暴力。心理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心理暴力的问题常被忽略,但其危害又非常大。心理暴力可能无处不在,而且任何学生和老师都可能成为施暴者。

日本中小学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

一、日本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 1、日本小学和初中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上课的时间从上午8:30到下午2:30。我认识一名日本华人,他的爱人就是日本的小学老师,她给我介绍说:日本的小学从一年纪到六年纪,都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如在大火、地震中如何有效地逃生,以及学习日常生活的一般技能。 钢琴、绘画、舞蹈等课程日本都是在学校学习,家长不需要请家庭老师。德育课程的内容类似于中国现在提倡的“八荣八耻”,教师从最细微处着手,要求学生保护环境,互相帮助,互相团结。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也讲德育的经典故事,有时候小朋友是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准。 2、学生中午必须在学校享受政府提供高质量营养中餐,下午2:30下课,回家的路上一般是半个小时。到家后,家庭作业语文和数学各一张纸,大概40分钟的时间可以完成,其余的时间是由学生自我支配,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玩个痛快! 3、日本学生从三岁开始要求进入幼儿园,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是要交费的。但是缴费的多少?实行的是弹性收费标准,也就是说学费是由父母收入多少决定,父母收入高交费就高;收入少交费就少,如果父母没有工作,享受的是低保待遇,幼儿园的教育费用是由国家支付的。 4、日本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实行的是义务教育。所有的学生地位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 首先,日本所有的学生统一穿政府发放的校服。更奇特是在每件校服的左胸刺绣上学生的名字,如“三田、左左木、小栗慧子”等。衣服上绣上名字的好处是对学生有较强的约束力,如学生在校,或者在社会上违反校规,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在我国我听过一个笑话:在职业高中,几个学生违反校规,校长去管,学生粗鲁地用土话辱骂校长后,转身就跑,但校长始终查不出这些学生是几年级,是哪个班的。 其次,日本从小学到高中穿戴打扮一致,男生全部是板栗头(也就是小平头),看上去格外的精神,女生一律短发,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任何人不能穿奇装异服。从小学到初中,中午由国家提供午餐料理,食物有:半个鸡蛋、一块肉饼、两块海鱼、一碟生菜(日本的许多蔬菜都是生吃,就连包菜也是生吃,但我实在是吃不惯)、一碟酱,半碗酱汤,一碗米饭(日本的大米比泰国的还要好吃,颗粒饱满、松软可口,一嚼满口生津,绝对是绿色产品)一块MHA补脑深海鱼油。 最后,从小学到高中,日本的学生上学、放学都是徒步,或者乘公交车,从来没有看过家长用车接送孩子,在各个学校的门口,看不见家长的身影。 二、日籍华人教育后代的烦恼 日本的日籍华人和持长期居留证的中国公民(在美国成为绿卡),最大的烦恼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日本的小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文化知识是次要的,考试基本上是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对策 摘要: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先驱国家。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 ,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企业形态、社会保障制度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经济社会体系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成熟化而出 现扭曲 ,并加速了少子化问题的进程。本文试着就日本的经济、社会现状找出了少子化存在的原因 ,并分析了日本 就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目前日本的晚 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 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 5年进行一次 “出生动向基本调查”。 该所对女方为 50岁以下的 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 , 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 28.5岁,女方为 26.8岁,与 5年前的调查相 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在结婚不满 5年的家庭中 ,计划 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 2个孩子以下。另外 ,独生子女的家 庭也有所增加。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 ,日本六 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

,居全球之冠 ,未满 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 ,创全世界最低纪录 ,成为全球最 少子高龄化的国家 ,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合计特殊出生率 (女性一生产小孩数 的平均推算值 )若低于 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日本的 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 ,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 只有 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 , 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少子化产生的原因 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 ,而社会经 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二战期间, 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 ,禁止人工流产 ;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 保护法》 ,随着人流解禁 ,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样一来 ,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 :少子化也来 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 ,结婚育儿在 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日本女性的晚婚 ,不婚和少生孩子 ,似

校园暴力案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和对策

校园暴力案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和对策 发布日期:2011-05-13 文章来源:互联网 近年来,校外人员进入校园行凶闹事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如2010年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恶性砍杀儿童的校园暴力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伤;还有2010年4月12日,广西合浦县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2010年4月28日,广东雷州男子砍伤16师生;2010年4月29日,山东泰兴男子幼儿园内砍伤32人;2010年4月30日,山东潍坊男子小学内锤伤5人等血案惨剧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何应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笔者试对校园暴力案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校园暴力案件发生原因的分析 灵山法院2009年审理的校园暴力案件有2件,如陈某、邓某等4人于2009年3月30日凌晨3时许开摩托车窜到灵山县伯劳中学,持刀对该校多名学生进行威胁、殴打及搜身,共抢得26名学生的人民币930元;又如刘某、彭某于2009年5月3日晚上9时许及5月5日凌晨4时许先后窜到灵山县那隆镇第一中学男生宿舍,以持刀、威胁、殴打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抢劫,共抢得16名学生的人民币141元。灵山县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件虽然不多,但严重威胁了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安定的学习环境,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影响。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窜到学校制造暴力事件的被告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灵山县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件,只是全国校园暴力案件中的一敝。纵观这些案件发生的原因有: 1、案发凶手多为青壮年男性,这些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收入状况都不太好,对自身生活环境不满意,案发前都处于无业状态。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所谓的“失意者”或正在经历挫折的人。这部分长期失业在家的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心理状态是最脆弱的,最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 2、极少数凶手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精神问题,对前景感到失望。在众多校园暴力案件中,犯罪人有精神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其他人均是精神正常人,只有少数凶手是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精神问题。如广西合浦凶杀案犯有精神病史,其他人均无精神病史。 3、一些凶手在成长中缺乏关爱,容易形成两种性格极端,一种是懦弱,一种是偏执。性格懦弱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易忍气吞声,可以委屈自己而顺从别人,但其实心中会认为自己正遭遇不公平对待。这些人一般表现得胆小、老实、不爱说话,只在一些小事上会表现得偏执,所以当他们制造凶案后,周围的人会感到非常意外,这种懦弱性格最常见也最危险的。有专家分析认为,凶案的制造者不少都属于这种情况。内心的压抑、不平感长期得不到释放,若再加上在人生重大事件上不断受挫,积累到一定程度或遇到“导火索”就会爆发,就想用不择手段报复社会、报复他人。于是他们多选择对弱小、无力还手的学生或妇女、老人进行

论日本包装设计的特色

一、日本市场包装设计的“第一印象” 1. “洋”、“和”两式包装各显风采 此行途经东京、富士宫、京都、奈良、大阪、名古屋以及爱知世博会等地,一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走过街头小店、纪念品店、专卖店、超市、百货公司、大型商城。第一印象是日本是一个供大于需的社会,商品琳琅满目。从包装设计的角度来审视,大致可以将其风格归纳为两大类别,一类是现代的“洋”式,另一类是传统的“和”式;尽管还可以分出综合形态,但是“和”、“洋”两类还是主要类型。就像日本街头的少女,有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身着夸张开放的时尚服饰的形象,也有穿着传统的和服、木屐,踩着细小碎步,典雅矜持的形象。这两类风格交相呼应,引人注目,让人感到传统与现代,质朴与时髦和谐共存。 “洋”式包装彰显日本当今都市生活主流民众的消费心态——追逐时尚、开放和崇洋;而“和”式包装则是反映了日本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依恋的情结。 日本今天的“和”包装之所以为笔者关注,首先是因为设计师在发扬民族风格特色的同时,还力求使作品具有时代性,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时尚风格;其次是因为它的东方精神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的日本已经在来自传统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了日本化的气息和现代时尚的语境,走出令人们赞叹的日本包装艺术风格的新道路。 2. 传统出新的材料、精致的工艺和精心的设计 日本的产品包装透出的品质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从包装的表面看:不仅从图形创造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显示出深度,更可见设计师从选材和工艺上精益求精的那份用心。图形和色彩主要围绕着传统的审美和民族文化,而材料的选择则从自然入手,通过现代的工艺使之变得实用美观,形成有明显日本特色的包装形象,充分显示出素以工作严谨著称的日本人在包装艺术上的才智。 这种才智还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与包装相关的材料工业、加工工艺及其系统发展得相当完备,诸如和纸、漆艺、木作等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时尚化;其二,图形设计和方法的相关研究、传统手工艺的深化研究以及商业情报工作都做得比较扎实。这些都为设计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日本商店中很难找到粗制滥造的东西,从最小的牙签,到日常生活用品;从单一的个体产品,到系列化的产品组合;从机器生产到手工制作,件件都精雕细琢,引人入胜。 3. 环保理念在包装设计和制作中处处体现 日本是个岛国,地少人多,内在的资源危机使他们形成了很强的环保意识。这种环保意识是政府及其相关组织、教育和民众意识觉悟的结果。它反映在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在包装设计中,设计师自觉地考虑到环保因素,成为他们常态的思维方式。在设计实践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开发上,均以不污染环境,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为首选。 二、解读设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浅谈日本小学书写课程

小学写字论文 在兴趣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浅谈日本小学书写课程 【摘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自中国文字产生以来,灿烂光辉的中国书法文化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对全世界的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然而今天,信息科技迅速发展,人们普遍选择利用多媒体传递信息,书写似乎已经被淘汰了。在此影响下,中小学的书法教育陷入了困境,甚至在某些方面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反观借鉴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并成功本土化成“书道”的日本,虽然日本的高级书法人材培养并不太成功,但是日本书法教育的基础阶段实力雄厚、成效显著,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趣味化;生活化;实用性;完善体制 在日本,小学书法教育是作为国语课的一部分开展的,课程名称为“书写”,教学时间为每周不少于1小时。初级的小学书法教育程度是不甚高的,但作为教育学研究而言,它的意义绝不下于大学高等层次的书法教育。因为它是书法家的摇篮,是构成多层次当代书法教育结构的最基本部分。日本初级书法教育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一、趣味化----培养学习书法的兴趣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漫画大国。为迎合儿童心理,日本小学书法教材也运用到了漫画的形式,设置了很多有趣的动物和人物形象插图和封面,非常富有童趣。例如下面的日本小学一年级汉字(硬笔书法)教材。 其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进行某项活动的喜好情绪。对于一般人而言,一旦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他就有了一种无形的动力,从而激发求知欲,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小学生的活动目的性相对较弱,他

们对某事物本身的认识及实施的行动,最初往往是由于对该事物本身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所致,兴趣能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书法的学习是枯燥单调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情,如果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学生很可能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是关键。 (一)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1.低段 低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书法时,教师应该采取直观教学,尽量结合图片,模具,游戏,有趣的故事演绎等来引导学生,诱发学生的兴趣,给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学方法正确了,相信学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可以出示上面这幅儿童画教学“林”“田”,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两个字的字形结构。顺便可以讲述“象”字和“林”字的来源。生活中,大家见了画有大象的图画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产生了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类似于“象”这样的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符号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写实了。就这样,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后,使得文字从图画中脱离开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林”是个会意字。由两个“木”组成,表示树木丛生。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形象富有童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同时初步感知“豕”“田”“象”是象形文字,“林”是会意文字。 2.中段 从中段(三、四年级)开始,小学生开始学习毛笔书法。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活泼开朗,做事积极,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虽说学生在一、二年级就通过硬笔书法练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毛笔的书法指导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让学生从基础的书法入门起,就开始培养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那么在书法课堂中,可以联系生活,运用形象化教学法。

看日本的中小学教育

看日本的中小学教育:那是成为世界强国的根本(转贴) 我写了篇《在加拿大体验教育公平》,看的人不少。刚看到新语丝上的《我看到的日本中小学教育》也包含有这个内容。作者的女儿在那里上小学,也是他从实际中的得到的认识。全文转发在下面以供借鉴。我看到的日本中小学教育 作者:违章 我的女儿在日本上小学,我有必要将日本中小学教育情况介绍一下,供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时参考。也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根本原因。 1. 就学率100%: 在日本全境不分地区,种族,国籍,性别,必须接受免费中小学教育,其中包括教材费,设施费。不向孩子的家长收取分文。这就很自然保证了中小学就学率100%。 2.教育的目标:科学家的头脑,艺术家的气质,运动员的身体。 学校除了学习科学知识以外,为了保证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学校提供廉价营养午餐,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以申请免费(如4口人的家庭年收入在500万日元以下)。小学低年级几乎每天都有体育课,高年级每周也有2-3次体育课。课后还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活动。每年学校开一次运动会,每个孩子都是运动员,家长是啦啦队。现在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这跟他们的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使每个孩子接受音乐教育,雅马哈公司特制了几种廉价的简易吹奏乐器,即让孩子接受了音乐教育又提高了孩子们的肺

活量。每年学校要为家长和附近的居民开一次发表会,每个孩子都要登台表演各种节目。 3.教育的平等性: 中小学不分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设备全国统一标准,即山区的小学的设备和东京都内的小学的设备是一样。每个孩子就近入学,每个年级分两个班,每班20到30人左右。每所学校都有一栋教学楼,一个体育馆,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池。日本私立中小学很少,收费很高,国家不鼓励发展私立中小学。老师和校长5年轮换制,既5年后到其他学校工作,这样避免形成实质上重点学校。为了保证智力障碍儿童的上学,每所小学设有向日葵班,保证他们的教育。中学时这些智力障碍的儿童进入各个行政区设立的学校进行特殊教育。 4.教育经费来源是什么呢? 是富人的税收。我这里强调是高收入者的税收,而不是摊派。收入越高纳税越多,这样就保障了教育的经费问题。通过税收的调节,减小了贫富差距,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全体中小学教师是公务员,工资由国家包下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孩子们的教育。我想补充的是,教育是日本成为强国的根本原因,中国人中的有识之士在甲午战败后就有认识了,所以有严范孙倾家产办南开学校。捐资兴学成为社会风尚,还有地方集资,像石室中学得到成都府各县拿出部分学田的支持,故曾有成属联立中学之名,简称“联中”。 戊戌变法失败后,百日维新推行的新政都被取消,惟独设立京师大学堂一项被保留,光绪二十八年(1902)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

浅析老龄少子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浅析老龄少子化 给日本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顾勇 [摘要]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家。然而,当其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想及社会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加之少子化倾向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将导致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人伦道德的崩溃。少子老龄化和人口自然减少问题将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乃至被视为”21世纪主要的社会问题”。引导人们以长期和超长期的视野来考量人口问题,以形成适应新时代的新人口观,正是人口学教育的意义所在,也是人口研究和人口学复兴的契机。 [关键词] 老龄少子化现状影响思考 近年来,随着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及对于结婚、生子价值观的变化,日本整体的出生率大幅降低,除此之外,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死亡率也大幅降低,日本的少子高龄化(15岁以下人口低于65岁以上人口)问题日益严重。日本政府2008年4月22日公布的2008年版《少子化社会白皮书》警告称,如果对少子老龄化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日本15岁以上的可就业“劳动力人口”仅为4228万人,不足2006年(6657万人)的三分之二,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白皮书还强调说,尤其是“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减少与老龄人口退休的不断增加,预计劳动力人口将呈现老龄化与递减的趋势”。到2050年时,日本即将面临“超少子高龄社会”,平均每1.5名有职业者就需养一位高龄者。 一、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校园周围的暴力行为以及对学校或师生财物的破坏行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不断升高,暴力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相关的研究表明,校园暴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不仅表现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也表现在暴力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很多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甚至在个别地方正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除此以外,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为此,分析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中的原因,进而思考减少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策略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比如,2003年美国关于危险行为的监测,其中有33.0%的高中学生在过去1年内打过架,4.2%的学生因为打架受伤而到医院治疗,5.4%的学生在调查前1个月内由于感到学校或途中不安全而不去上课。日本文部科学省2012年11月的调查显示,在4至9月的近半年时间内其国内中小学中已发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超过14万件,是2011年全年的两倍多。 从上面所列有限的资料看,校园暴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相关的研究还显示近十年来校园暴力事件表现出情节越来越严重、暴力事件制造者和受害者的年龄越来越小的特点。在我国,校园暴力还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即经济发达地区其校园暴力发生率更高、手

段更加残忍、性质也更加恶劣。 2、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 ①、团伙性。由于青少年年龄与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模仿性。由于受影视、报刊中描写的“帮会”、“行会”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校园内拉帮结派,各自为政,形成各自的势力。这样的帮派是中学校园中的一颗毒瘤,让学校难得安宁,并且各团伙之间往往会为了一些各自的利益或者是为了扩大势力,就会出现打群架的现象,具影响了其他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师生的切身利益,又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 ②、偶发性。因受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易激动,重友谊,讲义气,好感情用事。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学生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很多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只是为了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但由于易冲动,往往一急,在气头上极易丧失理智,一念之差,而铸下大错。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5岁的初中生林岚由于把羽毛球打在一女生的头上,随之发生口角,便遭到了该女生及其同学的暴打,以至落水而亡。 ③、报复性。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个别学生心胸狭窄、个性孤僻,不能宽容他人,还容易产生报复心理的行为的习惯。这一类中学生在心理上严重失调后极易引发校园暴力的行为,我们在报刊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报复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一方吃了亏,咽不下这口气,总想找个机会报复以求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 ④、侵财性。侵财犯罪在中学生校园中占首位,从侵财的方式上

浅谈日本现代设计

1.浅析日本现代设计 By lisco 此时多难之邦:日本正在遭遇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和浪头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海啸。日本堪称是一个地理环境上多灾多难的国家,灾难也几乎一直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次灾难又在考验日本人的坚强。我们只能祈祷日本尽快的恢复过来。 从最后一张灾民排队取水的图片可以看出日本人团队精神和个人素养是很高的。在这种天灾人祸的时候依然能表现的这么井然有序。这是一种早已形成的习惯在发挥作用。而日本除了是一个礼仪之邦,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大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日本的设计文化: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政府确立了“设计兴国”的战略,为日本设计师提供一个个可以大胆挥洒灵感的舞台,经过短短的10多年的努力,日本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不管是普通的日用品,包装,还是汽车、电子产品…日本人都做到了国际水平。这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日本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 日本人的设计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其简洁、细腻、天马行空而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迅速推广着日本的设计实力,影响力日益深远。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别国成果的国家,但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别人的优点并整理自己的民族特性,最后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而且只用了短短10多年的时间,就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和优异成绩,不得不令人侧目。 > 浅谈日本现代设计 先从日本人身上说起: 日本人对于佛教禅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简朴、单纯、自然的文化。 日本人传统的神道信仰(对于自然、祖宗的尊敬和崇拜,形成日本人对于自然风格的高度喜爱)–形成了干净、整洁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特征。

日本设计从禅宗中获益良多。禅宗对日本人的另一种影响就是极简,朴素,低调。这使得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谦虚和礼让。以下来看看日本人的一些和生活环境和家居用品: 可以说“简洁”是日本设计的一大特色。 再看日本人的其它方面的设计作品: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历史背景深刻分析!

世界现代设计史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日 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步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期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占领台湾,日俄战争以后进入辽东半岛,1910年兼并朝鲜,直到1931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基本没有进入真正的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因而,虽然有过一些零碎的设计探索,但始终没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1953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学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才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而日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也是设计 理论非常重视的课题。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的非西方国家,唯一的亚洲国家,它的工业革命比各国迟到100年以上,它的民族传统、设计风格、文化根源与西方格格不入。因而,它如何能够发展自己具有世界

竞争水平的设计,就更加令人感兴趣了。 日本国土虽然狭小,但是人口总多,在一个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领土上,居然能够容乃下1.3亿人口,可见居住空间下载是日本人生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殊的背景,在日本的传统设计 与现代设计中都得到鲜明的体现。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借鉴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的,公元7世纪到9世纪从中国学习文化,乃至文化的借鉴;明治维新之后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的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汇贯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日本的设计发展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因此,从传统的日本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国、韩国的影响;从日本现代设计中;从日本的现代设计中,则可以看到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但是,也是最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本国国情结合,发展自己独特体系的国家。因此,不能说日本的经验仅仅是建立在抄袭别人经验之上。日本多年学习的历史,造就了一种超级的消化和选择机制,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而日本的设计也因而具有自己非常特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