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地质授课教案

土木工程地质授课教案

土木工程地质授课教案
土木工程地质授课教案

土木工程地质授课教案绪论

一、土木工程地质的定义

研究与土木工程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的一门学科。

二、为什么要学习土木工程地质

由土木工程建筑对地质条件的要求和产生的地质问题决定的。

三、怎样学好土木工程地质

认真听讲

作好笔记

及时复习、总结

理解背诵

重点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

四:学分和考试

课堂教学3个学分平时成绩20%

期末成绩80%

峨眉山野外实习1个学分

第一章矿物和岩石

第一节主要造岩矿物

一、定义: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均质体,叫

矿物。

二、物理性质:

(一)晶体形态:

非晶体矿物(组成矿物的质点为无序排列):火山玻璃、胶体蛋白

晶体矿物(组成矿物的质点为有序排列):

单体:针状、柱状

片状、板状

立方体、菱面体、菱形十二面体

集合体:纤维状、鳞片状、粒状、块状、土状、钟乳状

(二)光学性质:

自色:矿物吸收某一波长的光波后,其余光波的混合色。

1、颜色:它色:矿物中混入色素离子的颜色。

假色:矿物表面氧化反应后的颜色。

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3、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的能力:单体光泽:晶面光泽:玻璃光泽、珍珠光泽

集合体光泽:丝绢光泽、土状光泽

透明

4、透明度:矿物透射光的程度:半透明

不透明

(三)力学性质

1、硬度: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在晶面上)

摩氏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1 2 3 4 5 6 7 8 9 10

2、解理:外力敲击下,沿结晶薄弱面平行裂开的性能。

解理组数:

1组2组3组

解理交角:角闪石:124o,56o

辉石:87o,93o

解理程度:极完全解理:解理面完全光滑

完全解理:解理面大部分平整光滑

中等解理:解理面平整光滑较小,断口发育

无解理:解理面肉眼难见平整光滑处

3、断口:外力敲击下,沿任意方向的裂开:贝壳状

锯齿状

参差状

平坦状

弹性

挠性

滑感

(四)其它特殊性质:可塑性

磁性

化学反应:方解石:遇HCL剧烈起泡

白云石:遇镁试剂变兰

三、常见矿物的简易鉴定

1、浅色矿物:

石英正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白云母石膏滑石硬度大硬度中等硬度小

半透明肉红色灰白色菱面体弯曲菱面体薄片状丝绢光泽有滑感断口油脂光泽两组解理遇HCL起泡遇镁试剂变兰珍珠光泽

无解理白色弹性

2、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绿泥石

硬度大硬度小

颗粒状短柱状长柱状薄片状薄片状

半透明解理交角近90o解理交角124 o弹性挠性

橄榄绿色多为黑色黑绿色黑色墨绿色珍珠光泽

第二节 岩浆岩

岩石:造岩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一、岩浆、岩浆作用、岩浆岩

1、岩浆:地壳深处局部地段高温、高压的熔融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形成、演化、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3、岩浆岩: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喷出岩(喷出地表面)

侵入岩:浅成岩(地表面至地下3km ) 3km 以下)

二、岩浆岩产状

侵入岩:深成岩:岩基>100km2

<100km2 浅成岩:岩床、岩盆(顺着岩层面) 岩墙、岩脉(顺着断层面)

喷出岩: 熔岩被 熔岩原 (稀性岩浆) 熔岩流

火山锥、熔岩钟(粘性岩浆)

>100mm

附:喷出物: 火山弹 2-100mm

<2mm

岩产状

1—岩基; 2—岩株; 3—岩盘; 4—岩床; 5—岩墙; 6—火山颈; 7—岩钟; 8—岩流; 9—俘虏体_

三、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1、矿物成分: ???

???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暗色矿物白云母斜长石正长石石英浅色矿物、、、:、、、:共占92%

附: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美国:鲍文)

1300o 暗色矿物 浅色矿物 岩类 橄榄石 超基性岩 辉石 基性斜长石 基性岩 角闪石 中性斜长石 中性岩

黑云母 酸性斜长石 正长石 白云母 酸性岩 570o 石 英

2、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相互关系。 (1)结晶程度: 全晶质结构 半晶质结构 非晶质结构

粗粒结构:

>5mm

中粒结构:

=1-5mm

(2)颗粒大小:绝对大小:细粒结构:=0.1-1mm

微粒结构:<0.1mm

隐晶质结构:肉眼不可见颗粒

等粒结构

相对大小: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

3、构造:岩石中矿物或其它组分在空间的排列与充填方式。

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各向均一。

流纹状构造:岩石中拉扁气孔、不同色带的平行排列。

气孔状构造:岩石中含有的原状气孔。

杏仁状构造:岩石中原状气孔被后期物质充填。

喷出岩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结构构造

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少见

非晶

半晶

隐晶

气孔、流纹

杏仁状

块状

浅成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辉绿岩少见斑状

微粒

块状

深成岩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

辉岩

细粒

中粒

粗粒

块状

主要矿物成分(10%以上)

石英

正长石

斜长石

角闪石

斜长石

辉石

斜长石

橄榄石

辉石

第三节 沉积岩

一、定义: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原岩经风化、搬运、

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二、沉积岩形成过程

1、风化作用:指原岩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如:水、空气、太阳能、生物等),产生的机械破碎和化学成分改变的过程。

物理风化机械破碎形成碎屑碎屑物质(>0.005mm )碎屑岩

化学风化成分改变形成 胶体、细碎屑

粘土物质(<0.005mm ,SiO 2,Fe(OH)

2等

粘土岩

真溶液液解物质(+

+22,Mg C a 等)

化学岩

生物风化 生物物理风化 生物化学风化

2、搬运和沉积作用:指各种外营力(如:流水、风、冰川、重力、生物等),

将风化产物搬到低凹地方沉积起来的过程。

流水的搬运和沉积

分选性

沿途重力沉积分异 机械搬运和沉积 磨圆度

搬运过程中被磨蚀球化的程度

风的搬运和沉积 化学搬运和沉积

流水来搬运和沉积 胶体

浓度和电荷改变时絮凝。 (=1~100μm )

真溶液

取决于溶解度,过饱和时 结晶(主要因湖、海蒸发、水体浓缩)

3、成岩作用:指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

压固脱水作用:上覆压力使沉积物孔隙减小,水分排出,密度增大。

胶结作用:松散颗粒被孔隙中化学沉淀物质或其它物质胶结在一起。

胶结物成分:SiO2、Fe2O3、FeO、CaCO3、CaSO4、C、

粘土

胶结类型: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

重结晶作用:胶体在压力下脱水,胶体质点重新排列成晶体。SiO2石英

真溶液:因浓度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生成新矿物:沉积环境下,一些不稳定矿物转变成新的稳定矿物。

如:文石方解石

三、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1、矿物成分:碎屑岩:石英为主,可有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等。

粘土岩:粘土矿物为主(高岭石、蒙脱石、伊犁石),可有白

云母等。

化学岩: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岩盐、生物碎屑、有机质。

上游中游下游海口海盆地

漂石、卵

石、砾石为

砾石、砂为

砂、土为主土为主盐类结晶矿物

为主

矿物成分复杂矿物成分单一

2、结构:主要指颗粒大小和形态

角砾状结构>2mm,棱角状

砾状结构圆砾状结构<2mm,圆状

碎屑结构粗砂状结构=2-0.5mm

砂状结构中砂状结构=0.5-0.25mm

细砂状结构=0.25-0.075mm

粉砂状结构=0.075-0.005mm

泥状结构:<0.005mm

化学结构:结晶粒状结构显晶化学结构>0.005mm

隐晶化学结构<0.005mm

同生砾状结构竹叶状结构

鲕状结构

生物化学结构(指含生物化石)

3、构造:指组成部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方式

(1)岩层:指一个基本稳定的物理条件(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下,形成的沉积单位,由成分基本均匀一致的岩石组成的岩石层,层与

层之间由层面分开。

巨厚层D>1m

厚层D=1-0.5m

岩层按厚度划分中厚层D=0.5-0.1m

薄层D=0.1-0.001m

微层(纹层)D<0.001m

(2)层理构造:指岩层中因成分、粒度、颜色发生变化而表现出来的纹理。

水平层理

单斜层理

交错层理

波状层理

(3)块状构造:无层理,各向均一。 (4)层面构造:波痕 泥裂 虫迹

(5)化石与结核:化石:生物遗体或遗迹被后期化学成分置换石化。 结核:成岩时,某些胶体聚集而成。 四、沉积岩分类:

1.碎屑岩类 砾状结构 角砾状结构角砾岩

(某一粒级颗粒 圆砾状结构砾岩 必须大于50%) 粗砂状结构粗砂岩 石英砂岩:石英>95%

砂状结构 中砂状结构中砂岩 再分

长石砂岩:石英>50%

细砂状结构

细砂岩

岩屑 长石>25%

砂岩: 石英>50%

粉砂状结构

粉砂岩 岩屑>25% 2.粘土岩类:泥状结构 无层理泥岩 有层理页岩

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含泥) 结晶粒状结构 石灰岩、泥灰岩(含泥) 3.化学岩类:同生砾状结构 竹叶状结构竹叶状灰岩 鲕状结构鲕状灰岩

生物化学结构

生物碎屑灰岩

第四节 变质岩

一、定义:变质岩:指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新岩石。

顶 底

变质作用:指变质因素作用下,岩石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二、变质作用因素:

1、温度:150℃ ???→?断层运动

岩浆活动地热增温

700℃~900℃ 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融化成岩浆 矿物重结晶 非晶质→结晶质

温度变质结果 隐晶质→显晶质 如:石灰岩→大理岩

细 晶→粗 晶 砂 岩→石英岩

生成新矿物:如:高岭石→红柱石

2、压力:静压力:由上覆岩层压力形成。1-2千巴——1万巴(1巴=2.7kg/cm 2)

深:4-7km ——35km

如:红柱石 → 兰晶石 (比重3.1) (比重3.6)

定向压力:由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引起的具有一定方向的压力。

地壳浅层:静压力小,岩石相对脆性。→定向压力造成岩石、矿物变形、破碎。 地壳深层:静压力大,岩石相对塑性。→定向压力造成岩石中矿物平行定向排列,形成片理构造。

即:矿物在平行压力方向溶解(压溶),在垂直压力方向重结晶,并平行定向排列。

例如:

闪长岩 闪长片麻岩

3、化学活泼性流体:主要为岩浆中逸出的热水溶液和汽体。

→与围岩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矿物。 如:3MgCO 3+4SiO 2+H 2O →Mg[Si 4O 10][OH]2+3CO 2

角闪石的排列

三、变质作用类型:热接触变质作用:→主要由岩浆的温度引起。

交代变质作用:→主要由岩浆逸出的化学流体引起。

动力变质作用:→主要由地壳浅层的定向压力引起。

区域变质作用:→主要由地壳深层的定向压力、

地温及热水溶液引起。

混合岩化作用:→局部岩浆侵入变质岩引起的进一步变质作用。

四、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

1、矿物成分:特征变质矿物:滑石、绿泥石、绢云母、蛇纹石、石榴子石、

红柱石、兰晶石、阳起石、绿帘石、透闪石等。

岩浆岩、沉积岩中常见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白云石、角闪石、辉石等。

变余结构:指仍保留原岩颗粒大小和形态,但有成分改变。

变晶结构:指矿物成分及颗粒大大小:粗粒变晶>3mm

小和形态均发生变化中粒变晶=3-1mm

细粒变晶<1mm

2、结构:显微变晶(肉眼不可见)

形态:斑状变晶

鳞片状变晶

柱状变晶

碎裂结构:压力使原岩破碎的结构

糜棱结构:原岩破碎成小于0.25mm的微粒。出现在断层破碎带。

片理构造:岩石中的片、柱、针状矿物的平行排列现象。

板状构造:平行薄板状。

千枚状构造:波状起伏,丝绢光泽

3、构造:片状构造:片柱状矿物平行排列延伸长,粒状矿物少。

片麻状构造:片柱状矿物平行排列延伸短,粒状矿物多。

块状构造:矿物无平行定向排列。(受温度、化学流体影响)

混合岩化构造:条带状构造:岩浆体在变质岩中呈条带状分布

五、变质岩分类:(按成因分类)眼球状构造:岩浆体在变质岩中呈透镜状分布。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与教案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与教案 福清三山中学何希义2011-12-7 一、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健康三维观的新理念,力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结合集体相互评价,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练中悟,教师在学生的练时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蹲踞式跳远是跳远中最基础的技术方式,它的技术要求不高,简便易学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是颇受学生喜爱的田径项目,它的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本次课的难点是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和起跳良好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技术,进而提高跳远的成绩,因此,助跑和起跳又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及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普遍较差;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好表现,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强的教学兴趣并不高;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体育项目比较喜欢,兴趣也较高。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使学生们进一步懂得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概念与技术形成;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他们的下肢力量,使70%以上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起跳、空中蹲踞和缓冲落地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锻炼他们吃苦耐劳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促进他们友爱互助的情感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快速助跑,有力起跳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六、教法: (一)导入法:通过慢跑热身、徒手操引导学生的身心进入练习状态,同时又帮助学生对身体进行了锻炼; (二)游戏法:采用快速跑接力,进一步活动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从而有效地锻炼体能,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 (三):指导、纠正错误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个别指导与集体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和规范自身动作。 七、学法指导: (一)对比练习法:练习中相互观察,提高对技术的认识; (二)目标评价法:练习中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从而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建筑施工技术》教案

高职10市政《建筑施工技术》 教案首页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土木系 孙汉芳教案首页 编写日期:2011年09月01日 课次:1 课题:土方工程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演示教学媒体:多媒体 授课班级:10市政3 授课日期:2011-09-07 教学目标: 掌握土方工程的基本知识,准备工作 教学重点: 1、土的工程性质、工程分类及特点 2、土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土方边坡坡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土方量的计算及土方边坡坡度的计算

教学设计: 专业介绍(15分钟) 讲授新课(45分钟) 观看视频(10分钟) 课后总结(5分钟) 布置作业(5分钟) 课后记: 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课,在听了专业介绍和观看录像后,对本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互动较好。 教案首页 编写日期:2011年09 月01日课题:施工排水与地基处理课次:2 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演示教学媒体:多媒体 授课班级:10市政3 授课日期:2011-09-14 教学目标: 施工排水的分类及流砂现象的处理,施工机械化 教学重点: 施工排水中的基坑明沟排水法及井点排水。 教学难点: 对施工机械的认识 教学设计: 专业介绍(15分钟)

讲授新课(45分钟) 观看视频(10分钟) 课后总结(5分钟) 布置作业(5分钟) 课后记: 大家在了解到施工排水的作用后,学生普遍认识到施工排水的重要性,课堂效果较好。 教案首页 编写日期:2011年09月01日课题:土方回填与夯实课次: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媒体:多媒体 授课班级:10市政3 授课日期:2011-09-21 教学目标: 土方回填与夯实的施工工艺,及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教学重点: 填土压实方法与影响压实的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 教学设计: 专业介绍(15分钟) 讲授新课(45分钟) 观看视频(10分钟) 课后总结(5分钟) 布置作业(5分钟)

蹲踞式跳远优秀教案

初三年级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情景,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个疑问,让他们去释疑;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放飞;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快乐的小主人,发展个性,升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达成目标 1、初步体会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术,激发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 2、发展学生个性,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的上肢素质及技术进行练习,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爱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提高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精神。 三、教材分析 田径的跳远是初三体育中考自选项目的一项教学内容,而蹲踞式跳远是跳远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但是单纯的技术教学枯燥,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组织方法,结合游戏及竞赛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会蹲踞式跳远的技术。 四、教法与组织的设计要点 1、教材的选择:田径的蹲踞式跳远和素质练习。 2、教学重点: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术。

3、主要教法:提问法、示范法、语言提示法、指导纠错法、共同参与法。 4、主要学法:游戏法、观摩欣赏法、分组法、互相学习法、竞赛法。 本课的教学方法多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高,体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体会动作技术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 队列练习徒手操、自主游戏 远的游戏 上肢素质自选技术 放松运动 小结下课

班级:初三年级(9)班人数:50人执教者:李柯

创业基础课程教案设计)——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一节创业与创业精神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教学要点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可大致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重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容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示教材案例和自己准备 的案例进行课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案例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教材案例,请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并进行点评,做好 知识点的衔接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 结合示教材PPT进行案例分析总结 和课程容的讲解 案例教学、PPT讲解 进行教学训练,启迪学生对身边创 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思考 教学实训 本节知识点强化并提出课后思考教师总结、课程延展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高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容教学方法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分 析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教材案例,使 学生对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创业有深刻 的认知。 师生互动 总结课程,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创 业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强 化知识点,启迪学生思考。 PPT讲解、教师总结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教案资料

创业基础 第一章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关系、创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创业和创业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正确认识并理性对待创业。 1. 创业与创业精神。 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学生对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1)课程内容。 创业的定义与功能 创业的要素与类型创业过程与阶段划分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培育 (2)教学要点。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到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可大致划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主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热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 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1)课程内容。 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创业活动的功能属性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的重要意义 (2)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 一。 3. 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使学生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认识创业能力提升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1)课程内容。 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概念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要点。 创业并不只是开办一家企业。创业能力具有普遍性与时代适应性。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第二章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形成对创业者的理性认识,纠正神化创业者的片面认识,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认识创业团队的重要性,掌握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的基本方法。 1. 创业者。

建筑施工技术教案

第一章 土方工程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基坑(槽)土方量计算,维护坑(槽)稳定的做法;拉锚和土层锚杆的构造及施工艺,制定土方开控的方法。了解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集水坑降、井点降水;了解轻型井点设计及计算方法,理解轻型井点计算实例。 (2)掌握场地平整的计算;土方压实的基本方法;推土机、铲运机、挖土机的特点、作业方式。 Ⅱ、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支护结构破坏形成;填土质量控制;流砂产生的原因。 (2)难点:场地平整相关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挖土机作业方式。 Ⅲ、教学内容: (1)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 (2)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3)土方填筑与压实; (4)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 (5)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Ⅳ、授课时数: Ⅴ、授课方式: 讲述、举例、启发 Ⅵ、教学过程: 第一节 土的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 一、土方工程施工特点 施工面广、工程量大、劳动繁重、施工条件复杂。 二、土的工程分类按开挖难易程度 土的工程分类参见课本表1-1 三、土的工程物理性质 1、土的天然含水量: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100%w s m m ω= ?

式中:w m ——土中水的质量; s m ——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ω越大,越不利当:ω<5% 干土;ω=5~30% 湿土;ω>30%饱和土 含水率影响挖土的难易、边坡坡度、回填压实程度 2、土的密度: (1)土的天然密度 m V ρ= 式中:m ——土的总质量; V ——土的天然体积。 (2)土的干密度: s d m V ρ= 式中:s m ——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V ——土的天然体积。 d ρ越大,土越密实。干密度影响基坑底及回填土压实程度。 3、土的可松性: 可松性:自然状态土经开挖后,体积增大、回填压实後,其体积仍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可松性系数。 2 1s V k V = '3 1 s V k V = 式中:s k ——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 's k ——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 1V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 2V ——土被挖出后在松散状态下的体积; 3V ——土经压实后的体积。 可松性影响平衡调配、场地设计标高、机具数量。

创业基础课程优秀教案课件

\\ 创业基础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一节创业与创业精神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教学要点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可大致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重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示范教材案例和自己准 备的案例进行课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案例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 请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并进行点评,做 好知识点的衔接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 结合示范教材PPT进行案例分析总 结和课程内容的讲解 案例教学、PPT讲解 进行教学训练,启迪学生对身边创 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思考 教学实训 本节知识点强化并提出课后思考教师总结、课程延展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高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分 析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 使学生对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创业有深 刻的认知。 师生互动 总结课程,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创 业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强 化知识点,启迪学生思考。 PPT讲解、教师总结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创业基础课程教案)——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高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分 析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 使学生对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创业有深 刻的认知。 师生互动 总结课程,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创 业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强 化知识点,启迪学生思考。 PPT讲解、教师总结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 章次 第一讲创、创业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三节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认识创业能力提升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要点 创业不是一个人开办一家企业。 创业能力具有普遍性与时代适应性。 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方 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结合上节课思考题,导入课程内 容。 课程回顾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内容进行总结, 启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的思 考。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 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总结 归纳创业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 案例教学、PPT讲解 根据教学训练归纳创业对个人职 业生涯发展的意义。 课堂调查、PPT讲解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与教案 (1)

蹲踞式跳远教学设计与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健康三维观的新理念,力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结合集体相互评价,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练中悟,教师在学生的练时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蹲踞式跳远是跳远中最基础的技术方式,它的技术要求不高,简便易学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是颇受学生喜爱的田径项目,它的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本次课的难点是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和起跳良好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技术,进而提高跳远的成绩,因此,助跑和起跳又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及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普遍较差;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好表现,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强的教学兴趣并不高;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体育项目比较喜欢,兴趣也较高。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使学生们进一步懂得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概念与技术形成;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他们的下肢力量,使70%以上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起跳、空中蹲踞和缓冲落地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锻炼他们吃苦耐劳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促进他们友爱互助的情感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快速助跑,有力起跳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六、教法: (一)导入法:通过慢跑热身、徒手操引导学生的身心进入练习状态,同时又帮助学生对身体进行了锻炼; (二)游戏法:采用快速跑接力,进一步活动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从而有效地锻炼体能,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 (三):指导、纠正错误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个别指导与集体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和规范自身动作。 七、学法指导: (一)对比练习法:练习中相互观察,提高对技术的认识; (二)目标评价法:练习中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从而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八、教学过程:

《建筑施工技术》教案课程-

教案、教学进度检查表 (2015学年第2学期第 1 周—第 16 周) 教师姓名所属学区建工任教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授课班级 教师自查记录1.教案(教案完成情况及质量) (1)周课时:__5__;冲掉课时__4__。 (2)教案应有个数:__74__,实际个数:__74___。(3)教案内容:A、旧教案;B、新教案;C、简案;D、详案2.目前教学进度(教学内容): 3.课程实施情况: 共实施__1__次课程的测试,是否按计划完成:A是B否 教务处检查记录1.教案(教案及质量) (1)周课时:____ (2)教案应有个数:_____,实际个数:______(3)教案内容:A、旧教案;B、新教案;C、简案;D、详案2.教学进度(执行情况) A.符合B.基本符合C.不符合 原因: 3.课程实施 A.实施规范B.实施不规范 4.教案质量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 检查人:日期:

德科院 教案 课程名称建筑施工技术编制教师 专业班级 2016年2月23日

德科院教案 班级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日期 课题 概述课时2课时教具PPT,教科书授课教材《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目的 与 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悉并掌握土的分类与鉴别、土的工程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与 教学难点 1、土的分类与鉴别、土的工程性质 授课类型讲述、举例 教学关键使同学掌握土的分类与鉴别、土的工程性质。 教学方法视频演示和讲授相结合。 作业布置 P51第一题第一小题 课后附记 视频演示的内容应该更加详尽,画面应更注重细节。

建筑施工技术(土方工程)教案首页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首页教师:冯志班级:09工民建(中职)科目:建筑施工技术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首页教师:冯志班级:09工民建(中职)科目:建筑施工技术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首页教师:冯志班级:09工民建(中职)科目:建筑施工技术

详细教案:(6学时) 绪论(2学时) 一、内容及课程体系 1、《建筑施工技术》学些什么? ①“施工”泛指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建筑产品建造过程的全部活动。 ②这些活动是以一定的方式在使用地点进行的。 ③“一定的方式”指工艺流程与方法,统称技术。 ④“一定的方式”也指按一定顺序组织实施,总之需要管理。 《建筑施工技术》是学习建筑工程主要工种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的课程。学习建筑产品建造过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工艺+方法”: 即:步骤(技术)+怎么做 例:要把房子盖起来,一共分几步?(工艺)每一步又怎么做?(方法)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体系: ①该课程为技术平台课 同学们毕业以后从事的是管理工作,并不是去做,而是去管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会综合应用,即 “技术方法―怎么做—怎么管理”。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实际应用) ②培养岗位核心能力:在学习怎么做的过程中去怎么管理。 ③专业核心课程: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获得技术应用的初步能力,能够获得参与现场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这门课有什么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极强。它不是高精尖理论,是实践的总结。 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三、如何学好?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形成岗位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感受、了解、操作、熟悉、工作。学习仅是开始,工作以后继续学习,要成才得通过实际工程

建筑施工技术教案

第一章土方工程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基坑(槽)土方量计算,维护坑(槽)稳定的做法;拉锚和土层锚杆的构造及施工艺,制定土方开控的方法。了解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集水坑降、井点降水;了解轻型井点设计及计算方法,理解轻型井点计算实例。 (2)掌握场地平整的计算;土方压实的基本方法;推土机、铲运机、挖土机的特点、作业方式。 Ⅱ、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支护结构破坏形成;填土质量控制;流砂产生的原因。 (2)难点:场地平整相关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挖土机作业方式。 Ⅲ、教学内容: (1)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 (2)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3)土方填筑与压实; (4)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 (5)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Ⅳ、授课时数: Ⅴ、授课方式: 讲述、举例、启发 Ⅵ、教学过程: 第一节土的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 一、土方工程施工特点 施工面广、工程量大、劳动繁重、施工条件复杂。 二、土的工程分类按开挖难易程度 土的工程分类参见课本表1-1 三、土的工程物理性质 1、土的天然含水量: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100%w s m m ω= ? 式中:w m ——土中水的质量; s m ——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ω越大,越不利当:ω<5% 干土;ω=5~30% 湿土;ω>30%饱和土 含水率影响挖土的难易、边坡坡度、回填压实程度 2、土的密度: (1)土的天然密度 m V ρ= 式中:m ——土的总质量; V ——土的天然体积。 (2)土的干密度: s d m V ρ= 式中:s m ——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V ——土的天然体积。 d ρ越大,土越密实。干密度影响基坑底及回填土压实程度。 3、土的可松性: 可松性:自然状态土经开挖后,体积增大、回填压实後,其体积仍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可松性系数。 2 1s V k V = '3 1 s V k V = 式中:s k ——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 's k ——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 1V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 2V ——土被挖出后在松散状态下的体积;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黔东南州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 编制学校黔东南州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建筑施工技术 性质职业中专 学制三年 审批单位 09级 2 009年8 月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00]2号《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精神,结合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特点,制订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具有健康体魄的建筑施工中级技术工人或中等技术管理人员。具体要求分别是: A.掌握从事建筑施工专业中级技术工人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建筑施工一个专业工种的中级工的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其他1—2个工种的操作技能,能从事建筑施工专业中级技术工人的工作。 B.完成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生产管理知识;掌握绘图、计算和必要的实验等基本技能;具有建筑施工1—2个专业工种的初级工操作技能。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就业岗位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 1、具有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识。 3、掌握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 4、掌握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给排水、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 5、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通过课堂实验、技能训练和实训基地实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建筑施工、预算、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3、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4、掌握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知识。 (三)素质要求

立定跳远教案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教学内容1、立定跳远2、游戏:立定跳远求和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立定跳远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立定跳远合理的技术动作,使95%学生能独立完成动作,发展学生自身协调性、灵活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 难点:上肢的摆动抬腿收腹配合空中展体。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对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一、课堂常规1、教师考勤,检查着装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并说明课堂要求 4、安排见习生 5、安全教育1、体委整队,检查汇报出勤人数 2、向老师问好 3、认真听讲,明确要求 4、见习生随堂见习 3 二、准备部分 1、绕操场逆时针慢跑一圈 2、击掌操: ①、伸展运动 ②、扩胸运动 ③、体侧运动 ④、体转运动 ⑤、腹背运动 ⑥、弓步压腿 ⑦、手腕、踝关节运动1、教师观察学生跑中的活动 2、讲解练习要求:慢跑要求两路纵队,保 持队形 1、击掌要求操动作清晰,幅度到位,提高 动作质量 2、教师讲解示范并用口令指导学生练习 1、队形整齐、一致 2、仔细听教师的讲解,了解练习的要求, 并在练习中认真体会动作 1、在教师的口令下变化练习的方式 2、动作到位,态度认真,充分活动开各 个关节 5

三、基本部分 (一)学习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1、教师完整示范 动作要领:双脚原地左右开立,两臂快速前摆,同时双脚蹬地、展体、收腹,小腿前伸落地缓冲。 2、立定跳远辅助练习(原地纵跳10组) 练习方法:教师口令指挥,“1”两臂向前上方摆动,“2”两臂向下摆至后举,两腿弯曲,“3”两臂用力向下摆,同时双脚蹬地向上跳,展体,落地缓冲。 3、完整技术动作练习(3组) 练习方法: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前倾,手尽量向后摆。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自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前伸,同时,两臂用力后摆并屈膝,落地缓冲。 口诀: 一提二蹲三跳起,1、讲解示范立定跳远动作(讲解示范法) 2、强调易犯错误 1、讲解练习方法和要求 (辅助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 2、口令指挥学生进行辅助练习 3、巡回指导,提示动作要领,纠正错误 1、教师讲解示范完整技术动作,并组织学 生练习 2、巡回指导,提示动作要领及重难点,纠 正错误动作 (完整练习法,提示法及纠错法) 1、认真听讲解,看示范 1、认真听教师讲解练习方法和要求 2、按照教师口令认真练习 3、纠正错误动作,回忆动作要领 1、认真听教师讲解 2、听从教师安排进行完整动作练习 3、根据教师提示与指导,进行教师纠错 和自我纠错 4、体会在空中的展体、收腹、收小腿动 作的连贯性 25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学分: 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62学时,实践10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它的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建筑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以及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具有解决一般建筑施工的初步能力。 课程性质:专业课公共课 课程类型:理论理论+实践实践 主要授课方式:讲授型师生交互型讨论型技能培养型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预修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 并修课程: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技术经济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项目经理和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和具有

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三)能力培养要求: 建筑施工是人及其组织的活动,由于其时间、地点、人与物等许多的不同,建筑施工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应该熟悉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熟悉和理解各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要点、质量要求和安全技术。同时了解国内外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了解建筑施工发展概况,为毕业后从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施工管理打下基础。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且为《施工组织》、《土木工程概预算》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大纲 第一章:土石方工程(理论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土的工程种类和与现场鉴别方法,了解开挖方法及开挖工具;了 解土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可松性系数、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土的渗透 系数。 2、掌握基坑、基槽土方量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 掌握土方调配原则,了解土方调配表的编制。 3、了解地面水的排除,掌握明沟排水,熟练井点降水的设计过程;熟悉 土坡失稳的原因和产生流沙的原因,掌握流砂现象的防治和处理。 4、了解各种土方机械的施工特点,重点掌握正铲和反铲挖土机的挖土特 点和挖土适用范围。 5、掌握填筑土料的设计要求和土填筑时每层的铺土厚度;掌握填土压实 的方法及其施工要点,了解填土压实的影响因素。 6、熟练掌握基槽、基坑放线方法及过程,掌握深基坑和软土地基的开挖

高中跳远教案

首都体育学院技术课教案 授课内容:1、介绍挺身式跳远完整技术 2、挺身式跳远上步技术、3-5步起跳及腾空技术动作 课的任务:1、建立挺身式跳远完整技术概念 2、学习并初步掌握上步起跳技术 3、学习并初步掌握腾空步技术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作协调能力

部分间 基本 部分 一、建立跳远的完整技术概念 1、跳远项目的技术特点 (1)跳远项目属于非周期性项目 (2)按照项群理论划分,它属于速度力 量性项目。 (3)现代跳远技术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 了“力量型”和“速度型”。 (4)世界优秀男女跳远运动员助跑的最 大速度基本上都分别达到 10.50米/ 秒,9.50米/秒以上,表现出跳远成绩 水平越高,助跑的水平速度也越大的特 征。 2、完整的跳远技术构成:助跑、起跳、 腾空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 3、跳远技术的发展:1896年第一届奥 运会上美国运动员埃·克拉克成为现代 奥运会田径比赛男子跳远第一块金牌获 得者。成绩为6.35米。采用蹲踞式姿势 获得冠军,1898年美国运动员普林斯坦 采用走步式创造了7.24米,1920年芬 兰运动员图洛斯采用挺身式成绩为7.56 米,1991年美国运动员鲍威尔以8.95 米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并保持 至今。女子是1928年日本运动员见娟枝 以5.98米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目前女 子跳远世界纪录为7.52米,是苏联运动 员奇斯佳柯娃创造的。 4、场地介绍: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40 米,助跑道宽1.22米,起跳线至落地区远 端的距离至少应为10米。起跳线至落地 区近端的距离为1-3米。 50 分 钟 队形: ************ △ 组织教法: 1、教师简述跳远项目特点与完 整技术。 2、结合优秀运动员技术录像、 图片等,讲解跳远技术及其 要点,初步建立完整技术概 念。 3、结合场地器材、动作示范, 讲解场地器材与比赛规则。 注意点: 1、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学生已有 经验,多采用启发式讲解。 2、语言精练,突出要点,注意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word版)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教案

教案(总体部分)

注:课程类别:公共课(必修、选修)、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必修、选修)、专业拓展课(必修、选修)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教案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授课时间安排第二周周一 第1-2 节 教学器材与工具教材、教案、练习册 授课类型 请标注● 理论课(●)上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的来源及保存方式 2、熟悉决策立项文件的编制 3、掌握招投标及合同文件的编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招投标及合同文件的编制 2.开工文件的编制 难点:1.招投标及合同文件的编制 2.建设用地文件的编制 教学基本内容 一、决策立项文件 (1)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建设单位向国家提出申请建设某一具体建设项目的建议文件。 (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附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根据可行性成果编制的综合报告。 二、建设用地文件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主要内容为建设单位、申报单位、工程名称、建设内容、地址、规模等情况。 (2)用地申请及批准书

三、勘察和设计文件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建设的勘察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的调查、工程勘察、水文勘察、地震调查等内容。 (2)设计文件 般建设项目的设计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技术比较复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重大项目的设计,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四、招投标及合同文件 设计招投标的程序如下: 五、开工文件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开工。 六、商务文件 (1)工程投资估算资料 (2)工程设计概算书 (3)工程施工图预算书 (4)工程决算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场白和导入新课(10分钟) 二、新课内容(70分钟) 1、决策立项文件(10分钟) 介绍决策阶段中比较重要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

《蹲踞式跳远》(水平二)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水平二)教学设计 大朗镇巷头小学刘宝富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情景,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个疑问,让他们去释疑;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放飞;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快乐的小主人,发展个性,升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达成目标 1懂得用进步或退步方法调整自己的起跑点,在踏跳区起跳。 2学习蹲踞式跳远,80%的学生做到踏跳准确有力及落地平稳。 3在活动中表现出勇敢、果断、团结合作的品质。 三、教材分析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田径的跳远是初二的主要教学内容,而蹲踞式跳远是跳远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但是单纯的技术教学枯燥,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组织方法,结合游戏及竞赛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会蹲踞式跳远的技术。 四、教法与组织的设计要点 1、教材的选择:田径的蹲踞式跳远和素质练习。 2、教学重点: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术。 3、主要教法:提问法、示范法、语言提示法、指导纠错法、共同参与法。 4、主要学法:游戏法、观摩欣赏法、分组法、互相学习法、竞赛法。本课的教

学方法多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高,体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体会动作技术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 放松运动队列练习学习蹲踞式跳远小结下课执教老师:刘宝富学校:巷头小学班级:四(1)班;人数: 40 人

建筑施工技术教案-脚手架

JX-03 教师授课教案(首页) 审阅签名:JX-03

一、组织教学(5min) 1.清点人数、考勤,并记录请假或旷课的学生名单 2.控制教学课堂秩序,如玩手机、睡觉、聊天等现象 二、教学引入(10min) 建筑砌筑中需要用的铁架子叫什么名字,它具体的组成以及搭建方式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240min) ①内容讲解(150m) 4.砌筑用脚手架 5.作用:堆放材料、工人施工作业面。 6.一步架高度:1.2m左右 7.基本要求:(1)适当宽度(2)足够强度、刚度、稳定性(3)搭板方便(4)就地取材 8.一、外脚手架、外墙砌筑、装饰 9.1、多立杆式脚手架 10.(1)分类: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碗扣式、扣件式。 11.(2)主要构件:立杆、纵向水平杆(大横杆)、横向水平杆(小横杆)、剪向斜撑、抛撑、连墙件。 (3)基本形式 JX-03

单排:h≤24m(见教材图3—5) 双排:可取50m(见教材图3—6) A、立杆:平行于建筑物并要垂直于地面,传递脚手架自重、施工荷载、风荷载底没底座,标准底面上200mm,没纵横扫地杆。 B、大横杆:平行于建筑物,连接各立杆,传施工荷载,与立杆直角扣件连接,立杆内侧。 C、小横杆:平行于建筑物,掺在大横杆上,承受并传递施工荷载给大横杆贴近立杆与大横杆直角扣件连接。 D、连墙件: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承受并传递风荷载,防止脚手架横向失稳或倾覆。 E、脚手板:承受并传递施工荷载、安全防护,铺没于小横杆上,固定防覆。 (4)适用:外脚手架、内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板模支架。 (5)扣件刚管脚手架构造 钢管:外径48mm、壁厚3.5mm 立杆,大横杆,剪刀撑节长4.0—6.5m 小横杆:节长2.1—2.2m 扣件:对接扣件 直角扣件: 回转扣件: 底座、钢管、铸铁铸成 2、门式脚手架 适用:内外脚手架、工作台、横板支架 二、里脚手架(内墙砌筑、内装饰、轻便灵活、装拆方便) 1、折叠式里脚手架 搭设间距≤2.0m 粉刷时≤2.5m 高度一步1m 二步1.65m 2、支柱式里脚手架 套管式:插管插立管、调销孔间距调高度。墙≤2.0(粉刷≤2.5m)搭设高度:1.57~2.17。 3、门架式里脚手架 垂直运输设施 一、井架 特点:价格低廉、稳定性好、运输量大。 构造:吊盘,起重量为8—15kN,搭设高度可达40m 悬臂拔杆:L5—10m、R2.5—5m、Q5—10m附墙架,缆风绳四角各一根20m一组加10m 二、龙门架 特点:构造简单、装拆方便 构造:见教材P96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60301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面向建筑施工、管理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满足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就业岗位(群) (1)、施工单位的职业岗位 职业岗位包括:项目经理(须经过国家注册建造师考试)、施工项目技术员、施工项目质检员、施工项目安全员、施工项目造价员、施工项目材料员、施工项目资料员、施工项目计划员等及其它相关岗位。 (2)、社会职能机构的职业岗位 职业岗位包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检员、材料检测员、政府建设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及其他相关职业岗位。 (3)、监理单位的职业岗位 职业岗位包括:专业监理工程师(须经过注册考试监理工程师考试),取得高级技术职称后,还

可成长为监理公司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3、培养目标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 培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基本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能从事技术或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才。 4、培养规格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