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走进神奇》教案(沪科版初二) (5)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走进神奇》教案(沪科版初二) (5)
第一节走进奇异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奇异。
过程与
方法
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奇异,而这些奇异那么是人类聪慧的结晶。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讲明一些奇异现象,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科学,这些奇异是能够得到讲明的。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味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1、老师讲故事。
2、学生自主阅读并提咨询,老师解答一部分,留一部分给学生。
教具预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那么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
我们用3节课的时刻完成。
哥白尼讲:〝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究真理〞。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物理现象中的真理。
物理是专门奇异的,到底奇异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奇异〕学生听讲。
把学生引
入物理这门新
的学科,并制
造悬念,激发
学生的求知
欲。
〔二〕进行新课。
一、在自然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宽敞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奇异无处不在。
2、请大伙儿观赏书图1-1~1-7,并摸索图后的咨询题。
老师针对咨询题解答:
图1-1,宇宙起源假讲之一:大爆炸理论。
宇宙在零时刻是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刻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逐步形成了现在如此的世界。
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
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
彗星一样是由彗头、彗尾组成。
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作〝扫帚星〞。
〝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
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看和记录最早的国家。
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确实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依照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最广为人知的奉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显现时刻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表面是〝光球〞。
然而,太阳上面也有黑窟窿,天文学上叫做〝太阳黑子〞。
图1-3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庞大声响确实是雷鸣。
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4,古时候,由于观看手段的所限,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后来,人们发觉船只在离岸航行时先消逝船身,后消逝桅杆。
由于如此的一些事例,
1、学生听讲。
2、学生观赏书图
1-1~1-7,并摸索图后的
咨询题。
设置思路:
天空到大地,
山峰到江河。
图形要紧
以咨询题的形
式出现,要求
学生看图摸
索、提咨询,
老师解答一部
分,留一部分
给学生。
假如
不给学生解
答,学生会茫
然不知所措。
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精
神。
如此安排
衔接更流畅。
奇异是能
够用科学讲明
的。
要紧是从
地球的形状结
构讲明。
人们逐步认识到地球是圆的。
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老师画示意图〕,类似于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
地壳是地球的外衣,也叫岩石圈。
地壳运动使岩层扭曲而形成断层,断层形成时,会引发地震。
在地层深处,岩石因高温而熔化成黏稠的液体状,称为岩浆。
这些岩浆喷出地面所形成的山就称为火山。
图1-5,高处的水有强大的重力势能,水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低处流时,转化强大的动能。
图1-6,声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
图1-7,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明白的自然中的奇异。
3、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
的爱好。
激发学生
的爱好。
从自然走
向物理。
二、在生活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出现出另一些奇异。
2、请大伙儿观赏书图1-1~1-7,并摸索图后的咨询题。
老师针对咨询题解答:
图1-8,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9,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
光在同种平均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但在不平均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湾折。
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图1-10,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1、学生听讲。
2、学生观赏书图
1-1~1-7,并摸索图后的
咨询题。
引入语。
设置思路:
衣食住行。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
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
人们适应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费时也不
牢固。
图1-11,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
图1-12,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
图1-13撑竿有弹性势能,能转化成动能和重力势能。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明白的生活中的奇异。
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奇异,而且还通过观看、体验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奇异,讲明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期望大伙儿保持这良好的适应,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确信会取得专门好的成绩,今后确信会大有作为的。
注意引导学生观看圆
珠笔尖的放大图。
3、学生回答。
从生活走
向物理,注意
学科渗透。
〔三〕小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这节课你要紧学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
自然界中的奇异没有人工制造
或利用的痕迹,专门而震动人心,让
人赞颂、惊心动魄。
生活中的奇异专门平常,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平凡而充满聪慧,是人类聪慧的结晶。
然而不管有多神气,都应该能够用科学的知识来讲明。
1、学生讨论后回答。
2、学生听讲。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气
1、在自然中——专门而震动人心
2、在生活中——平凡而充满聪慧
〔五〕作业:
1、你还明白自然、生活中的哪些奇异?〔事例许多于两个〕[书面作业]
2、观看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观看风筝的构造,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时刻长。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