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走进神奇》教案(沪科版初二) (5)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5
沪科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知道学习物理是有用的。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自然的兴趣。
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使自己的心智与世界观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神奇和有用,进而爱上物理学好物理。
三、实验器材:方形瓶、电池、铝锡纸、磁铁、自制潜水艇、漏斗、乒乓球、毛皮、泡沫塑料盒、烧杯、带箭头的纸板等实录教学设计:一、在自然中引言:八年级我们新开了一门学科——物理。
物理,格物致理,那物理是研究什么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视频结束后,板书:1.1走进神奇)刚才我们看的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地球的力量》中的片段,它总共有五集,从火山、大气、冰川、海洋一些自然现象揭示自然界的神奇!这些自然现象与我们物理学中的力,热,声,光,电等有关(板书:一、研究:力、热、声、光、电),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大到太空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我们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图片:宇宙辣么大,但我们知道的辣么少)不要紧,让我们走进物理,物理可以带领我们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其实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中,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验来感受无处不在的物理。
二、在生活中(一)演示实验1.豆腐乳瓶借助少量盐立在桌上(重心在支承面上,就可以平衡了。
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展示图片——重力平衡椅,悬浮酒瓶架,石头平衡术。
看,平衡的世界多么有趣啊!)2.带磁铁的电池在铝箔纸上自行前进(再演示自制电动机的转动,展示生活中的应用图片)3.纸巾不湿(视频——潜水钟,介绍用吸管、曲别针如何制作潜水艇)通过这几个实验我们感受到物理是神奇的,物理是有用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学好物理,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但,宇宙辣么大,我们知道的辣么少!(展示辣图片)那如何学习物理呢?在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通过实验来寻找规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1.1走进神奇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明珠,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发掘。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设置富有情境的教学场景,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知识。
同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小朋友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小朋友们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小朋友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小朋友们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让小朋友们理解交通规则的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交通标志牌、交通信号灯、安全带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邀请小朋友们观看交通安全动画,让他们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
2. 知识讲解:向小朋友们介绍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如遵守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等。
3. 游戏环节:组织小朋友们进行交通安全游戏,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4. 手工制作:让小朋友们动手制作交通标志,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小朋友们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让小朋友们理解交通规则的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小朋友们对交通安全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游戏和手工制作环节中,积极投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摩擦摩擦,旋转的步伐
(1)所需器材:带橡皮的铅笔、图钉、中间带孔的纸片
(2)实验步骤:
a、铅笔上面
刻七个小曹
b、用图钉把
纸片扎到铅笔的橡皮上,注意纸片的孔要稍大能自由转动
c、用另一根棒在铅笔的小曹上快速摩擦,小纸片会快速转动起来参与探究活动——自己动手做趣味小实验
2、气球面前不安分的火柴
(1)所需器
材:硬币、火
柴、气球
(2)实验步骤:
a、将气球在衣服上摩擦起电
b、气球靠近火柴,火柴就会被深深地吸引
c、气球转动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下吧
3、瓶子里的潜水员
(1)所需器
材:塑料瓶、
吸管、回形
针(2)实验
步骤:
a、把吸管对折,用回形针固定
b、把做好的吸管放入装满水的瓶中,吸管里留一点气体哦
c、密封瓶盖,驾驶潜水啦
d、挤压瓶子,潜水员潜入水中;松开瓶子,潜水员浮回水面
(3)方向提示:如果没有顺利浮沉,有可能是潜水员太重或太轻。
如果不能潜入水中,要减少吸管进入水中的气泡
4、友好纸片:如图1-4,往两张纸片中间吹气,纸片会不会分开?
5、摩擦起电(飘起的长发):用气球放在头发上摩擦、摩擦、摩擦,看到你飘起的长发!。
沪科版物理教案——走进神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神奇的世界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章:力的奥秘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力的作用效果3. 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基本力的探究第三章:运动与力的关系1. 运动的基本概念2. 运动和力的关系3.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第四章:能量的世界1. 能量的概念和分类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 热能、动能、势能等能量形式的探究第五章:电与磁的神奇1. 电荷和电流2. 磁场和电磁感应3. 电能和磁能的转化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沪科版《物理》教材2. 实验器材:力学、热学、电学等实验器材3. 多媒体资源:PPT、视频、网络资源等4. 参考书籍:相关物理学科的书籍和资料六、教学计划第一章:神奇的世界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课时)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课时)第二章:力的奥秘1. 力的概念和分类(2课时)2. 力的作用效果(2课时)3. 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基本力的探究(2课时)第三章:运动与力的关系1. 运动的基本概念(2课时)2. 运动和力的关系(2课时)3.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2课时)第四章:能量的世界1. 能量的概念和分类(2课时)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2课时)3. 热能、动能、势能等能量形式的探究(2课时)第五章:电与磁的神奇1. 电荷和电流(2课时)2. 磁场和电磁感应(2课时)3. 电能和磁能的转化(2课时)第六章:光学现象1. 光的传播和反射(2课时)2. 光的折射和透镜(2课时)3. 光的色散和光谱(2课时)第七章:声音与波动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课时)2. 声音的特性(2课时)3. 波动的原理和现象(2课时)第八章:现代物理科技1.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2课时)2. 核能和粒子物理(2课时)3. 航天技术和黑洞(2课时)第九章:生活中的物理1. 物理在交通中的应用(2课时)2. 物理在医疗中的应用(2课时)3. 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课时)第十章:物理实验与探究1. 实验设计与方法(2课时)2.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2课时)七、教学策略1.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1 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生活中中的神奇.2.通过新技术在通讯、军事、航天、体育中的应用,认识到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通过休学习物理得到解释的.【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课堂探究】一、自然中神奇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⑴观察夕阳西下时的自然景观,思索并尝试解释晚霞是怎样形成的?遥望夜空,观察银河系的形状,体会宇宙的神奇,并收集宇宙起源的相关资料。
认识闪电的形成,声音的形成。
收集圆珠笔发明的历史,观察圆珠笔的结构,探究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二、生活中神奇活动2: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请大家欣赏课本P4及图15~17,做一做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龙头的下方放一脸盆,并打开水龙头,把一乒乓球放在水流下,乒乓球将怎样运动?做一做,看看和你想的一样吗?(2)在杯子中装满水,用一纸片盖住杯口,然后把杯子倒过来,猜想杯中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做一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为什么饮料瓶只有一个小孔时里面的液体不易倒出?想一想怎样让饮料倒出呢?(4)将筷子放入水中,筷子似乎被水“折”断了(5)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人们习惯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费时也不牢固;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它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5)冲浪运动惊险刺激,为什么冲浪者在大海冲浪时都分开腿弓着腰?(6)为什么跳高运动员借助一根细长的撑杆,便能越过高高的横杆?三、神奇的新技术应用通过图片、视频认识物理知识在通讯、航天、军事、体育等各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沪科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知道学习物理是有用的。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自然的兴趣。
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使自己的心智与世界观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神奇和有用,进而爱上物理学好物理。
三、实验器材:方形瓶、电池、铝锡纸、磁铁、自制潜水艇、漏斗、乒乓球、毛皮、泡沫塑料盒、烧杯、带箭头的纸板等实录教学设计:一、在自然中引言:八年级我们新开了一门学科——物理。
物理,格物致理,那物理是研究什么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视频结束后,板书:走进神奇)刚才我们看的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地球的力量》中的片段,它总共有五集,从火山、大气、冰川、海洋一些自然现象揭示自然界的神奇!这些自然现象与我们物理学中的力,热,声,光,电等有关(板书:一、研究:力、热、声、光、电),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大到太空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我们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图片:宇宙辣么大,但我们知道的辣么少)不要紧,让我们走进物理,物理可以带领我们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其实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中,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验来感受无处不在的物理。
二、在生活中(一)演示实验1豆腐乳瓶借助少量盐立在桌上(重心在支承面上,就可以平衡了。
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展示图片——重力平衡椅,悬浮酒瓶架,石头平衡术。
看,平衡的世界多么有趣啊!)2带磁铁的电池在铝箔纸上自行前进(再演示自制电动机的转动,展示生活中的应用图片)3纸巾不湿(视频——潜水钟,介绍用吸管、曲别针如何制作潜水艇)通过这几个实验我们感受到物理是神奇的,物理是有用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学好物理,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但,宇宙辣么大,我们知道的辣么少!(展示辣图片)那如何学习物理呢在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通过实验来寻找规律。
1.1走进神奇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探究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的神奇,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神奇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践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否得到激发?2. 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否得到提升?3.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拓展延伸:1. 邀请科学家或工程师来校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 开展科学竞赛或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引入环节的设计是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实践探究环节的实施细节,包括实验的选择、学生的分组、实验过程的指导等,都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再者,互动交流环节的开展方式,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内容,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关于引入环节,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神奇的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沪科版物理教案——走进神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物理现象的神奇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神奇的光现象1. 光的传播:了解光的传播途径,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学习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4.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彩虹。
第二章:奇妙的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学习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声音的特性: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区分方法。
3. 声音的反射:探究声音的反射现象,了解回声的产生。
4. 声音的利用:了解声音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力的神奇作用1. 力的概念:学习力的定义、单位和作用效果。
2. 重力:掌握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3. 弹力: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学习弹性形变的概念。
4. 摩擦力:探究摩擦力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第四章:神奇的热现象1. 温度的概念:学习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 热量: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和计算方法。
3. 热胀冷缩:探究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现象。
4. 蒸发现象:学习蒸发的定义、影响因素和应用。
第五章:电的奥秘1. 电荷:了解电荷的性质和分类,学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静电现象:探究静电的产生和应用,了解静电的消除方法。
3. 电流:学习电流的概念、方向和单位。
4. 电路: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习电路的连接和开关控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1.1走进神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的内容。
该部分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力、热、光、电、磁等现象的科学。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基本概念。
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采用观察、实验、假设和理论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验器材、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闪电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通过举例说明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实验:安排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电磁铁实验、光的折射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走进神奇——物理学的基本概念2. 板书内容:a. 物理学的定义b.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c.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b. 举例说明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基本概念。
教案:1.1 走进神奇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推理、假设等。
2. 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3. 物理现象的解释和探索: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探索。
2. 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神奇的现象,如“水的魔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探索。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推理和解释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推理、假设2. 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并写实验报告。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物理实验的其他方法和步骤,进行更深入的物理现象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案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第一节《走进神奇》教案(沪科版初二) (5)
第一节走进奇异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奇异。
过程与
方法
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奇异,而这些奇异那么是人类聪慧的结晶。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讲明一些奇异现象,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科学,这些奇异是能够得到讲明的。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味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1、老师讲故事。
2、学生自主阅读并提咨询,老师解答一部分,留一部分给学生。
教具预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那么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
我们用3节课的时刻完成。
哥白尼讲:〝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究真理〞。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物理现象中的真理。
物理是专门奇异的,到底奇异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奇异〕学生听讲。
把学生引
入物理这门新
的学科,并制
造悬念,激发
学生的求知
欲。
〔二〕进行新课。
一、在自然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宽敞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奇异无处不在。
2、请大伙儿观赏书图1-1~1-7,并摸索图后的咨询题。
老师针对咨询题解答:
图1-1,宇宙起源假讲之一:大爆炸理论。
宇宙在零时刻是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刻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逐步形成了现在如此的世界。
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
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
彗星一样是由彗头、彗尾组成。
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作〝扫帚星〞。
〝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
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看和记录最早的国家。
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确实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依照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最广为人知的奉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显现时刻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表面是〝光球〞。
然而,太阳上面也有黑窟窿,天文学上叫做〝太阳黑子〞。
图1-3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庞大声响确实是雷鸣。
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4,古时候,由于观看手段的所限,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后来,人们发觉船只在离岸航行时先消逝船身,后消逝桅杆。
由于如此的一些事例,
1、学生听讲。
2、学生观赏书图
1-1~1-7,并摸索图后的
咨询题。
设置思路:
天空到大地,
山峰到江河。
图形要紧
以咨询题的形
式出现,要求
学生看图摸
索、提咨询,
老师解答一部
分,留一部分
给学生。
假如
不给学生解
答,学生会茫
然不知所措。
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精
神。
如此安排
衔接更流畅。
奇异是能
够用科学讲明
的。
要紧是从
地球的形状结
构讲明。
人们逐步认识到地球是圆的。
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老师画示意图〕,类似于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
地壳是地球的外衣,也叫岩石圈。
地壳运动使岩层扭曲而形成断层,断层形成时,会引发地震。
在地层深处,岩石因高温而熔化成黏稠的液体状,称为岩浆。
这些岩浆喷出地面所形成的山就称为火山。
图1-5,高处的水有强大的重力势能,水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低处流时,转化强大的动能。
图1-6,声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
图1-7,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明白的自然中的奇异。
3、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
的爱好。
激发学生
的爱好。
从自然走
向物理。
二、在生活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出现出另一些奇异。
2、请大伙儿观赏书图1-1~1-7,并摸索图后的咨询题。
老师针对咨询题解答:
图1-8,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9,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
光在同种平均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但在不平均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湾折。
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图1-10,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1、学生听讲。
2、学生观赏书图
1-1~1-7,并摸索图后的
咨询题。
引入语。
设置思路:
衣食住行。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
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
人们适应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费时也不
牢固。
图1-11,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
图1-12,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
图1-13撑竿有弹性势能,能转化成动能和重力势能。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明白的生活中的奇异。
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奇异,而且还通过观看、体验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奇异,讲明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期望大伙儿保持这良好的适应,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确信会取得专门好的成绩,今后确信会大有作为的。
注意引导学生观看圆
珠笔尖的放大图。
3、学生回答。
从生活走
向物理,注意
学科渗透。
〔三〕小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这节课你要紧学到了什么?
2、老师总结:
自然界中的奇异没有人工制造
或利用的痕迹,专门而震动人心,让
人赞颂、惊心动魄。
生活中的奇异专门平常,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平凡而充满聪慧,是人类聪慧的结晶。
然而不管有多神气,都应该能够用科学的知识来讲明。
1、学生讨论后回答。
2、学生听讲。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气
1、在自然中——专门而震动人心
2、在生活中——平凡而充满聪慧
〔五〕作业:
1、你还明白自然、生活中的哪些奇异?〔事例许多于两个〕[书面作业]
2、观看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观看风筝的构造,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时刻长。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