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能源消耗碳足迹研究述评

城市能源消耗碳足迹研究述评

城市能源消耗碳足迹研究述评
城市能源消耗碳足迹研究述评

摘要:指出了城市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城市的能源消耗,对城市能源消耗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城市的低碳发展,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参考了国内外较为有说服力的文献和相关论文,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认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现阶段城市的能源消耗碳足迹的生态压力大小及产生压力的原因,也可以作为测度区域碳汇的视角,并为城市未来的低碳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能源消耗;碳足迹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06802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建设不断加快,大量的能源消耗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海平面上升、冰川面积减小、极端天气等,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co2等温室气体的产生主要源于城市的能源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碳排放成为了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城市能源消耗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2]。

当前,中央和地方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旨在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一条低碳发展的道路,也就是碳足迹要小,衡量其低碳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城市碳足迹。而城市碳足迹主要来自能源消耗碳排放,通过对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测算便可得到该城市的能源消耗碳足迹。因此,城市能源消耗碳足迹的相关问题成了时下研究的热点[3,4]。

2碳足迹的定义与解释

3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

2007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召开了主题为“生命周期倡议”的大会,大会设立了碳足迹专项研究小组,旨在讨论碳足迹的具体计算方法(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ipcc 法等)与研究应用[10-11]。就碳足迹的研究程度来看,欧美地区较为深入。美国自然保护协会通过对各州居民平均碳排量的计算,开发出了测算个人碳足迹的计算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巴斯敏和莫里斯对社区的碳足迹计量开展了研究,基于对日常生活圈频繁使用的产品生产与分解过程中碳排放量的分析,建立了评估社区碳排放量大小和主要组成部分的碳足迹模型,指出交通出行方面的碳排放是社区碳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国外对碳足迹的研究逐步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整体走向局部,测算碳足迹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研究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深入。

我国碳足迹研究始于20世纪90 年代,且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多借鉴国外的碳足迹研究。就目前国内碳足迹的研究现状来看,彭俊铭、朱婵璎、张约翰等人[12-14]对区域能源消耗碳足迹做了相关研究,构建了碳足迹的计算模型,引入了能源消耗碳足迹产值(vcf值),阐述了能源消耗碳足迹发生动态变化并提出了建议,为区域的低碳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宋宇辰[15]等人对内蒙古自治区做了能源消耗碳足迹的实证研究,运用 ipcc 法计算了该自治区的能源消耗碳足迹,新引入了能源消耗碳足迹强度指数等相关指标,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究了能源消耗碳足迹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据此得出相关结论;赵涛、郑丹[16,17] 等人对中国能源消耗碳足迹的生态压力做了相关研究,借鉴了ipcc 法[18] 测算了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碳足迹、碳足迹生态压力指数等,又引入经济学中的脱钩理论来研究能源消耗碳足迹与人均gdp二者的关系,据此得出相关结论。卢俊宇、黄贤金[19~24]等人对一些行政区能源消费碳足迹、碳足迹产值、碳足迹强度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岭回归函数对stirpat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人口与人均gdp与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分析。郑丹[25]引入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epicf)的概念,并对区域能源碳足迹生态压

力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测度现有森林和草地的面积是否能够满足区域日益增加的能源碳足迹。纵观我国碳足迹的研究进展,理论与方法正在不断丰富与完善,研究的指标也不断的多样化,多学科的交叉也日益明显,但有关区域差异的相关研究显得有些不足,今后有待加强。

4结语

城市的能源消耗已不再是单纯的能源利用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源的利用效率反应该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能源的利用结构关系到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及从事不同产业的人口调整,能源的消耗更是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危及到城市的生态安全,不利于城市的低碳发展。为了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走一条低能耗、低污染、高增长的生态城市道路,势必要弄清城市的能源消费状况,测算出城市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及碳足迹,分析城市的能源碳足迹强度、能源碳足迹产值、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指数,找出产生能源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方法。研究能源消耗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计算碳排放指标,总体和人均碳足迹,通过脱钩分析以及灰色关联法等数学模型摸清区域现阶段的能源消费状况及能源利用效率,看清城市能源消耗碳排放、碳足迹的动态变化趋势,有助于我们对城市碳汇的生态压力大小及产生压力的原因有比较清醒地认识,为此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城市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其他城市研究相关问题的借鉴。

碳排放计算方式

碳排放计算方式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了26%,其他的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有5种气体: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一氧化二氮); 臭氧; 氯氟烃(CFC). 烃: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碳氢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的成员、脂环烃(如环状萜烯烃及甾族化合物)和芳香烃(如苯、萘、联苯),在许多情况中它们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和沥青(石油、天然气、煤、沥青等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中。 沥青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天然沥青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 氯氟烃的英文缩写为CFCs,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明并且开始使用的一种人造的含有氯、氟元素的碳氢化学物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途。在一般条件下,氯氟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很低的温度下会蒸发,因此是冰箱冷冻机的理想制冷剂。它还可以用来做罐装发胶、杀虫剂的气雾剂。另外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产品的印刷线路板的清洗也离不开它们。氯氟烃的另一大用途是作塑料泡沫材料的发泡剂,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泡沫塑料,如冰箱的隔热层、家用电器减震包装材料等。 然而,氯氟烃有个特点:它在地球表面很稳定,可是,一蹿到距地球表面15~50千米的高空,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生成新的物质和氯离子,氯离子可产生一系列破坏多达上千到十万个臭氧分子的反应,而本身不受损害。这样,臭氧层中的臭氧被消耗得越来越多,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区域例如南极上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 甲烷(CH4):甲烷是在缺氧环境中由产甲烷细菌或生物体腐败产生的,沼泽地每年会产生150Tg (1T=1012)消耗50Tg,稻田产生100Tg消耗50Tg,牛羊等牲畜消化系统的发酵过程产生100-150Tg,生物体腐败产生10-100Tg,合计每年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会净增350Tg左右。它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可以通过下面的化学反应:CH4 + OH --> CH3 + H2O 消耗掉,而用于此反应的氢氧根(OH)的重量每年就达到500Tg。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碳足迹

概念:―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打个比方,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总的来说―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了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其中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由此可见,碳足迹涉及许多因素。不过,计算碳足迹并不难,许多网站提供了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你某种活动的碳足迹,也可以计算你全年的碳足迹总量。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的提出是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比如,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等于你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一棵树来抵消;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大约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三棵树来抵消。 碳足迹计算方法: [基本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论文2篇

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论文2篇 第一篇 1海南省2015—2020年能源消费需求量预测 海南省“十二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的目标,取 11.5%的年均GDP增长速度作为海南省经济增长的高速增长情景,10% 为中速增长情景,8.5%为低速增长情景。年平均人口增长速度为 1.2451%(这是海南省1993—2012年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工业比重约 为23%是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的增长目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92%。把不同情景下2015—2020年海南省国民生 产总值GDP,人口总数P,工业比重i代入协整方程,得到能源消费需 求量的预测值,见表5。 2海南省2015—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预测研究 海南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煤炭、石油为主要地位,煤 炭消费量的比例从2002年的28.9%上升到2012年的36.51%,天然气 消费的比例从2002年的18.2%先上升到2004年的33.92%,后下降到2012年的22.74%,总的来说,各个能源消费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天然 气和电力清洁能源消费量,与海南省是工业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相 符合。本文采用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预测2015—2020年海南省能源消 费结构。具体步骤为:首先确定预测的基准年;第二计算转移概率矩阵;第三利用模型预测下一个状态的能源消费结构;最后对预测结构利用有 规划约束条件调整转移概率矩阵。因为海南省“十二五”规划期间新 能源替代常规能源达到250万t,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2.5%以上,对 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比重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所以对能源消费结构 发展规划实行必要的修正。本文假设石油的发展趋势没改变,天然气 和电力能源的增加由煤炭减少补充。经过修正后,能源消费结构的概 率转移矩阵中,变化的仅仅是煤炭→电力,煤炭→天然气的转移概率,其他的保留概率不变。以2012年作为基准年,利用Mathlab软件计算 得到约束条件下平均转移概率矩阵为。利用表1的数据和平均转移概

两种污水厂碳足迹计算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两种污水厂碳足迹计算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各国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污水处理是一种易被人忽视的、高能耗的产业,其碳排放的统计与计算多种多样。对两种最常用的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IPCC法进行了介绍并概括其局限性与适用性。 标签: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一种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产业。为了让人们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情况,通常使用投入产出法、《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碳足迹计算器等对污水厂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其中,国际上通用的LCA法和IPCC法应用较多。 1 生命周期评价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汇总和评估一个产品(或服务)体系在其整个寿命周期期间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和潜在的影响的方法。 ISO14040将生命周期评价分为相互联系又循环往复的四个步骤;目的与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3]。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的首先要界定研究的范围。研究的范围决定了所研究的产品系统、边界、数据要求、假设及限制条件等。清单分析[4]:是对产品、工艺或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及其它环境释放物)进行数据量化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对分析清单上的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排序的一个过程。对生命周期进行解释说明:总结前几个阶段的研究结果及发现,得出结论,进行分析,对其局限性进行解释,尽量使结果易于理解并且有一定的完整。根据ISO14043的要求,生命周期解释主要包括三个要素:识别、评估和报告。 生命周期评价相比于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着如下优势[5]:(1)生命周期评价面向的是产品系统。评价整个系统总的对环境的影响,是使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该方法是对产品或服务从“诞生”到“消亡”的全程的评价,涵盖面广,系统性强。(3)该评价方法非常直观,将各种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便于体现节能潜力较大的重要单元。(4)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充分重视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将清单中分散的数据以一定的逻辑关联到一起,加强产品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性。 然而生命周期评估过程中有一些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使其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中国的生命周期评估数据库不够成熟,并且缺乏针对我国各个地域的具体信息。洪静兰等人发现,采用其他国家地区的LCIA模型对我国产业活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产品碳足迹

产品碳足迹 近年来,温室效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环境影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产品环保设计成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大议题。消费者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培养公众节能减排意识,引导公众环保消费这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这种形势下,产品碳足迹标识应运而生但至今为止,产品碳足迹还是相对新颖的概念,尤其在中国,这个概念还没有普及因此,本文将对碳足迹产品碳足迹及产品碳足迹标识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分析国内外有关产品碳足迹的发展现状,最后将对产品碳足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将对社会普及碳足迹概念和引导更多中国企业实施产品碳足迹起到促进作用。 一、碳足迹及产品碳足迹 1、碳足迹的定义 碳足迹首先是英国提出,具体通过测量碳消耗产生的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元素二氧化碳量来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的碳信托公司将碳足迹定义为用以确定和衡量每件产品或每一项活动的供应链流程步骤中温室气体总排放碳当量的一种明确的方法和技术比较权威和综合性的ThomaWiedmann定义:碳足迹是社会活动或某一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温室气体还包括其他气体,但是碳足迹是以二氧化碳这个当量表达的全部温室气体量,即其他含碳气体都被换算成二氧化碳来表示碳足迹表明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帮助个人和组织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碳足迹也是参考的基准,有助于评估和减少今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还可以为企业的环境报告提供有效信息。 2、产品碳足迹 碳足迹可分为国家碳足迹、个人碳足迹、企业碳足迹、产品碳足迹四个层面。其中,产品碳足迹是应用最广的概念,即研究产品生命周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碳足迹标识是附加在产品上显示产品碳足迹的标识。设计该标识的目的之一是使企业更好地与其消费者进行产品信息上的沟通。此外,一些碳标识还提示消费者应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洗涤或者处置产品。

第三部分:低碳校园建设—碳足迹报告

第二部分:华师大学城校区校园碳足迹调研报告 一、校园碳足迹的研究背景 关于校园低碳建设的研究,国内外的文献基本上都是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校园存在的高碳现象的分析,另一个是相应的措施建议的提出。国外一般直接对第二个问题进行研究,且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计算出校园的碳排放数据,即碳足迹来说明问题。具体操作是先测量一次碳足迹,之后在校园内实施他们提出的低碳方法,然后再进行多一次的碳足迹测量。通过前后两次的碳足迹对比量的减少来说明措施的可行性,从实证层面上检验低碳措施。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他们的一个专门小组对校区内的碳排放量和减排的具体措施都进行了详尽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减排目标。而国内的文献多数从定性的角度出发,概括出校园高碳浪费的现象,然后指出现象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只是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第二个问题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规范分析的层面上,没能为自己的建议提供足够的支持。不过近些年来也开始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对低碳校园建设的实证研究。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的张婷等人(2012)根据碳足迹的间接计算公式,通过收集学校内四个不同功能区(学生区、居民区、教学行政区、公共活动区)的用电量和用水量数据计算出各个区对应的碳足迹,经过统计分析之后针对不同的功能区提出对应的对策措施。姚争等人(2011)以北京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把能源,交通,日常生活作为研究碳足迹的内容,分析北京大学的生态足迹,并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碳足迹进行比较。王菲凤等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评价了福州大学城所高校新校区2006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鲁丰先等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从能源、食物、垃圾、水、纸张和校际交通6个方面计算和分析了河南大学2006年的生态足迹,提出了减少校园生态足迹的措施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的建设。姚争等人也以生态足迹理论研究北京大学的低碳校园建设。此外还有中南大学的陈宝玉等人(2012)以中南大学为对象,结合访谈与问卷的方法定量核算出学校物质能源输入输出及碳循环的碳排放清单,并结合对校园低碳问题的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低碳校园建设方案。 二、华师校园碳足迹研究的目的 综合国内外关于碳足迹的研究,我们小组发现,国外的碳足迹研究是为了给低碳措施提供定量支持,而在国内,因为研究的投入成本与周期等问题的存在,虽然计算出碳足迹,但未能借此为低碳措施提供数据支撑。虽然碳足迹实证研究的投入成本较高,但其相对于国内

碳计算器使用说明书(CFC-101)

碳足迹计算器使用说明书 (CFC-101) 北京凯来美气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计算器界面简介

CFC-101碳足迹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本计算器是一款革命性产品,专为低碳人士设计开发,在具备常规计算器功能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载入碳足迹计算功能,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各生活要素的消费数量换算成碳足迹数量,以判别其对环境的友好程度。本计算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老少咸宜,不仅是一款普及低碳知识,推动节能减排的科普工具,更是人们手边一款难得的多功能计算设备。本计算器计算参数来源于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和国家发改委能源所。 本计算器具备碳足迹计算和常规办公计算两个模式,默认为常规办公计算模式,要进行碳足迹计算需通过“CO2”键切换。在下面的章节中进行针对性介绍。 1.按键简介

2.碳足迹计算模式 您可以在按“ON/OFF”键开机进入常规计算模式后按“CO2”切换至碳足迹计算模式进行碳足迹计算。 ●按相应功能键后“衣、食、住、行、用”中与其对应的图标和单位亮起,输 入消费数量后按“=”键即可得出该消费数量对应的碳足迹值(得出的碳足迹值同时还会被记入内存里)。 ●选择其他功能键进行相应的碳足迹计算(得出的碳足迹值同样也被累加进内 存里)。 ●计算完毕后按“ALL/DATE”键可以循环显示“衣、食、住、行、用”的碳足 迹合计值、各自的小计值(显示在下行)及其所占合计值的比例(显示在上行)。 ●按“TREE”键显示消除碳足迹所需植树棵数。 若需要进行新一轮碳足迹计算,可以按“AC”键使显示屏以及内存清零,或按“ON/OFF”键关开机后再按“CO2”键重新进入碳足迹计算模式。 计算实例:计算某人购买衣服5件、饮用白酒20Kg、用电1000度、驾驶小轿车5000Km以及使用一次性筷子200双所产生的碳足迹。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 2011-10-26 10:42:03 【原文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原刊地名】济南 【原刊期号】201010 【分类名】生态环境与保护 【英文标题】A Research Review of Carbon Footprint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标题注释】本文受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No.2008-318);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092078);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No.1091147-9-00);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启动基金(No.YOSBSl61S3)的资助。 【作者】耿涌/董会娟/郗凤明/刘竹 【作者简介】耿涌,博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和环境管理等(辽宁沈阳110016);董会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郗凤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刘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

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内容提要】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全球变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碳足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迅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文从碳足迹的起源和各种定义入手,系统阐述了碳足迹的概念,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碳足迹的各种分类。本文重点介绍了碳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计算方法和碳足迹计算器等四大类,并总结和比较了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客观分析和评价了当前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四个主要的碳足迹评估标准:英国的PAS2050∶2008标准、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院共同发起制定的GHG议定书、日本的标准仕样书TSQ0010标准和ISO14067标准,并以GHG议定书和PAS2050两个标准为例分析了进行碳足迹评估的重要前提——边界界定问题。最后对碳足迹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摘要题】可持续发展论坛 【英文摘要】The problem of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greenhouse gases, has arous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rns on global warming, carbon footprint analysis has become a new method for assessing region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by academia. This paper first presents the origin and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n carbon footprint, clearly clarifies the concept of carbon footprint and then explores different categorization approaches on carbon footprint. The main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个人碳排放计算

个人碳排放量计算 什么是“碳足迹”“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它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在林林总总的碳足迹计算器中,我选取了下面的个人碳足迹计算器,从自己的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 面分别进行碳排放计算。? 计算方法: 汽油:____公升×转换系数=____KgCO2 用电:____度×转换系数=____KgCO2 食肉:____kg×转换系数=____KgCO2 飞机里程 短途(小于200km):____km×转换系数=____KgCO2 中途(200-1000km):(____km-200)×转换系数+55=____KgCO2 长途(大于1000km):____km×转换系数=____KgCO2

以上就是我一年碳排放的大致情况,有些地方的数据是大致估计了一下,还有不完善之处。 为了减少个人碳排放量,以下几点建议我觉得对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十分有效,从自身做起为国家减少碳排放作一些贡献。 1、多乘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乘公共交通每年可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2、挂根晾衣绳: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比放进烘干机里,总共可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自备购物袋:塑料袋都由聚乙烯制成,掩埋后需上千年时间实现生物递降分解,其间还要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 4、打开一扇窗:打开一扇窗,取代室内空调;使用空调时,温度稍微调高几摄氏度。事实上只要所有人把空调调高1℃,全国每年能省下33亿度电。 5、少吃肉食: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18%。如果你转作一名素食主义者,每年的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约吨。

国内外低碳居住区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低碳居住区的研究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末开始,国外的一些城市已经率先走上了低碳发展的道路。许多发达国家也开始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如何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改革。 国外从多个方面对居住区低碳设计进行完善。从能源方面,尽量多的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在规划设计方面,将单体、社区、城市三者紧密相连,整体考虑低碳节能。在居住区设计方面,为了使居住着更加舒适健康,对声环境、光环境和热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许多居住区以可利用再生能源为前提,因此在规划和空间布局上为使用者创造了良好的小区微环境。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设计者从建筑方案开始就很注重低碳节能设计如:保证必要日照时间、创造夏季穿堂风、划分热环境分区、设置热阻尼区等。在施工方面更注重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能耗降至最低。 近几年,低碳住宅的特征有:应用地方性特色材料,降低建筑能耗以及建造成本;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总之,低碳住宅的发展已从单项技术和产品的使用走向系统技术

的集成,进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全方位提升住宅品质的新领域。 在全球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各大城市也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启动国家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确定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8市为低碳试点省市。 总体来说,我国低碳节能的研究目前主要致力于住宅方面,并且多数集中在建筑技术层面,如使用高效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而从居住小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层面,以及对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节能措施研究较少,如地热能、生物能、太阳能等。许多关于清洁能源应用与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应用到实际建设当中。 目前对城市绿色低碳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都存在很大的缺口。尤其是低碳建筑的量化国内尚未有具体的方法和标准,也是目前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关键点。所谓的低碳建筑归根究底降低了多少碳排放,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是否做到了真正的降低碳排放?这些数据都需要量化,才能说明问题。在低碳建筑的碳排放量化方面,TGT北京图建达低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碳足迹盘查与认证体系,与英标公司BSI合作,致力于建筑和部品的盘查与认证,并拥有BSI认证的6位碳足迹盘查认证专家,为中国的建筑部品企业和建筑的碳排放量化提供依据和标准,合作的内容包括: ISO14064:2006 温室气体排放与移除之量化规范; PAS2050碳足迹盘查与认证; PAS2060碳中和证明和规范; PAS2070低碳城市的规范。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举例该如何计算其碳足迹

課後作業-綠色商機NA2W0003:劉麗滿 課堂上介紹到碳足跡,溫室氣體減量,碳權,碳交易,綠色會計和能源設備融資等等的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初步概念,請各位就這些概念會如何影響未來的國際貿易,提出"您"的看法,例如,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會不會受衝擊,或是台灣外銷產品會不會受影響; Ans: 會;國際標準組織起草的ISO14067產品「碳足跡」國際標準的最終版草案稿將在2013年內發佈,該標準将為發達國家對大陸設置新的貿易壁壘和技術壁壘埋下伏筆。 「『碳標籤』正從一個公益性的標誌變成一個商品的國際通行證,這個通行證將有可能成為國際貿易的新門檻——發達國家有可能率先建立這樣一個『碳標籤』準入制度,要求進入本國的某種產品『碳足跡』不得高於規定值,否則將採取罰款或者徵收高額關稅等措施。未來三五年內,旨在衡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碳足跡』,必將成為發達國家對中國產品實施貿易壁壘的又一大利器。」 在同樣生產條件下,由於大陸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排放因數大,因此,產品「碳足跡」會普遍高於發達國家。例如,大陸企業為蘋果公司組裝的iPad,每台出口到美國的價格為150美元左右;而大陸企業組裝每一台獲得增加值4美元,其餘的146美元歸美國研發和銷售部門;若按每台150美元的出口額徵收「碳關稅」,大陸組裝企業將承受重壓。 第二個問題是,試以您所服務的公司(單位)之產品或活動為例,舉例該如何計算其碳足跡(服務業亦是可以推算碳足跡); Ans: 「產品碳足跡」意指產品由原料取得、製造、運輸、銷售、使用以及廢棄階段過程中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產品碳足跡將協助消費者與生產者藉由生命週期內各階段量化數據,瞭解溫室氣體在環境和經濟面的衝擊,使企業能鑑別並優先處理具溫室氣體減量潛力的環節。 碳足跡計算案例-可頌麵包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 (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 (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它包含四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以及由此开发出了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自我强化技术。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由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等决定,不主要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来决定,而是受到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主体社会认知的影响制约,这种影响并决定行为的社会认知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是指人关于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他所期望的某种主观推测或判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作用。从理论分析,任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际上受学生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的双重制 约和调节。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在其自主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学生与教师、父母、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和反馈会极大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此理论把自主学习分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自我效能和榜样示范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

碳足迹计算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c55171102.html,/CarbonFootprint/碳足迹计算网站 关于碳足迹比较好的网站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c55171102.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55171102.html,/dit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428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按照30年冷杉吸收111Kg二氧化碳来计算需要种几棵树来补偿。 例如: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三棵树来抵消;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一棵树;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植三棵树……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气体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碳(SF6),其中二氧化碳(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值是63%,所以二氧化碳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况且二氧化碳非常直观地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相联系,故国际社会约定俗称地将温室气体的排放统称为“碳排放”或“碳足迹”。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doc资料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和现状 在西方,研究性学习的根源可以追随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它步步紧逼的探问方式。但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只是形式上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色彩,并没有严格的探究意义。真正直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诞生的是20世纪以来,美国几名教育专家对学习理论的探讨。如: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施瓦布的“探究性教学思想”等,他们关于教学实践的思想是研究性学习丰富的思想源泉。 目前,各国对研究性学习的提法不同,践行的途径也有差异,但其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教育界就学生个体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在大、中、小学创设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法国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 (TPE);日本的“综合学习”课程;澳大利亚的“在解决问题辅导课中的合作学习”课程等。 西方教育家在儿童的发展、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策略等方面所做的论述,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可谓是独领风骚,开辟了探究教学的新纪元,为当今世界倡导研究性学习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2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主张学习是一个反复实践并获得真知的过程,即“学”、“思”、“行”三个环节;在教学中,孔子还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即“思”、“辨”、“行”三个方面。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思想源泉。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是在广大中小学进行的,它是伴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有的学者认为回顾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学大体经历了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活动和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三个阶段。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首先在上海起步,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中小学设置了活动课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研究性学习在国最早的萌芽;从1995年起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1998年,上海市启动了第二期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构建包括基础性、发展性、研究性三个学习力的新学习观,研究型课程成为上海二期课改中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2000年1月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版)》中,首次把“研究性学习”列入高中的必修课;2001年4月,《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颁布,标志着研究性学习全面推进展开。 1998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开始普及,全国各地都在实践上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积极的探索。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一些学校增加了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大同中学的“STS”和“知识论”课程;海市西中学的“告中自研式活动课程”;东师大二附中的“高中小课题研究”;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等等侧。 目前,从我国各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总体现状来看,基本上是在高中阶段进行,初中阶段实施的很少;实施渠道上,大多是把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专设课程形式,即“研究性学习课程”来实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体现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之中即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方面的实施较少,并且大多的研究成果是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课程的形式而取得的。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误区,如:山功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学校片面追求名声,热衷于产生轰动效应,急于推出成果,有意无意把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扩大化等等。自精英主义倾向:不面向全体学生,只重视个别优生的培养,随意拔高“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目标,课题选择上往往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缺乏现实情趣和生活气息,过于偏重于科学前沿的所谓“高精尖”的“科学话题”等等。

产品碳足迹量化应用实例(服装碳标签)

Case Study CTS056 Working with Continental Clothing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ing in practice

Continental Clothing was the first business-to-business (B2B) compan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Trust’s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ing and labelling initiative. The project gave new insights about how carbon footprint assessment and communication can uniquely benefit B2B companies; how the analysis can be done cost-effectively by a smaller business; and how a textile company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cross its supply chain. It is also an early example of a company rolling out the initial pilot to other product lines in their portfolio and even to partners up and down the supply chain.

Continental is differentiated by its direct distribution model and fast bespoke service, combined with an ethically-driven mission: “To inspire and implement sol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It has four sustainable apparel lines including its leading brand EarthPositive? launched in 2007 as: “Apparel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Continental’s supply chains vary by product line. Some products are manufactured using a vertically-integrated supply chain in which certified organic cotton farming, spinning, dying and clothing production all take place in wholly-owned sites; others are produced using a more traditional, disaggregated supply chain. The pilot project: motivation Continental Clothing has a strong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the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is central to its strategy. It had already initiated several measure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s part of this broader sustainability agenda. The purpos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initial Carbon Trust pilot and using the Carbon Reduction Label was to certify Continental’s in-house assessments of product-level carbon emissions and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independent, credible verification to prove it. The EarthPositive? line of shirts was a natural choice for Continental’s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ing pilot since it already minimises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all production stages: ?O rganic farming – all shirts are 100% certified organic cotton. ?N atural irrigation – cotton farms in India are located in areas where enough water occurs naturally through the monsoon rains to supply 95% of water. ?R enewable energy – production facility in India is powered by a nearby wind farm, generating verifiable renewable power. ?W aste: – C otton waste generated (the production of a T-shirt requires five times its end weight in raw cotton) is either returned to the field as an organic fertiliser or used for other textile and upholstery products manufactured in the local area. – D yes are made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where wastewater is thoroughly treated. ?P ackaging – all shirts are packaged using biodegradable or 100% recycled materials. ?T ransport – Continental has a ‘no airfreight’ policy – all goods are shipped by sea. Given the considerable effort put in to make EarthPositive? sustainable, Continental wanted to assess the impact these measures have had on its product carbon emissions. Established in 1994, Continental Clothing is a B2B wholesaler of blank printable t-shirts, polo shirts and sweatshirts for corporate, leisure and promotional wear, with customers primarily in the music and advertising industries. Continental Clothing employs 45 people and operates in the UK, US and Germany. Company background C O N T I N E N T A 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