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锡纯巧用白茅根独特经验探析

张锡纯巧用白茅根独特经验探析

张锡纯巧用白茅根独特经验探析
张锡纯巧用白茅根独特经验探析

牛蒡根的功效与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牛蒡根的功效与作用 导语:牛蒡根是中药的一种,牛蒡根我们又叫做是大力子或者黑萝卜,牛蒡根可是被誉为东方的人参,可见牛蒡根营养价值之高,牛蒡根有非常高的药用价 牛蒡根是中药的一种,牛蒡根我们又叫做是大力子或者黑萝卜,牛蒡根可是被誉为东方的人参,可见牛蒡根营养价值之高,牛蒡根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我们常吃牛蒡根能够起到预防癌症的功效,牛蒡根有消肿和解毒的好处,而且牛蒡根还能治疗头痛和皮肤瘙痒。 牛蒡根有非常高的食疗功效,常吃牛蒡根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好处,牛蒡根有健脾胃的功效,常吃牛蒡根还有补肾和壮阳的效用呢。 牛蒡具有降血压、健脾胃、补肾壮阳之功效,对肾虚体弱者有较好的补益作用;他能清除尿酸等人体代谢垃圾,有防癌抗癌健康美容作用;对高血脂、糖尿病、类风湿和肥胖症等现代病也有一定疗效。牛蒡在日本作为高档保健食品消费十分盛行,在中国也将成为新世纪的保健食品而深受欢迎。主治和功能:对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便秘、解肝毒具有明显效果。同时它能消除人体内垃圾,改善人体内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被誉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剂。其次,由于“菊糖”的作用,可促进荷尔蒙分泌精氨酸,有助人体筋骨发达,增强体力及滋阴壮阳抗衰老作用。再次,由于牛蒡纤维作用刺激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胃癌、子宫癌之功效。 牛蒡子含牛蒡甙和木脂素类似物,具有抗肾病变、仰制尿蛋白排泄,抗补体活性作用,具有降低病人IgG、IgA、IgM,促进循环免疫复合物阴转作用,治疗咽部及呼吸道感染,减少由级菌感染等引起致肾炎性抗原及抗体产生,仰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对肾脏的损害。>;据日本《健康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药学》学习笔记:凉血止血药之槐花和白茅根

中药学》学习笔记:凉血止血药之槐花和白茅根 槐花 《本草拾遗》 为豆科落叶乔木槐Sophora japonicaL .的花蕾。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1.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 本品性寒凉而苦降,归肝、大肠经,善清泄大肠之火热而凉血止血,故以治疗下部出血为擅长,如痔血、便血。治便血,常配荆芥、侧柏叶等同用。治吐血、衄血,则常配白茅根等同用。 2.清肝火,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头胀、目赤、眩晕等。现代临床亦常用于高血压属肝火偏旺者,有清肝明目降压之功。可单用煎汤代茶,或配夏枯草、菊花等同用。 【处方用名】槐花炭、槐米炭(炒焦黑,用以止血)。生槐花、生槐米(现多用于高血压)。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槐角:一称槐实。系槐树的果实。性味功效与槐花相似,主要用于便血与痔疮出血,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 【方剂举例】 槐花散(《沉氏尊生》)槐花、阿胶、当归、地榆、生地、白芍、黄芩、枳壳、升麻、防风、侧柏叶。治吐血便血。

治疗脏毒酒病便血:槐花(半两炒半两生)山栀子一两(去皮炒).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食前服.(《经验良方》槐花散) 治疗舌出血不止名曰舌衄:槐花晒干研末敷舌上或火炒出火毒为末敷[4] .(《奇效良方》槐花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芸香苷,槐花甲素、乙素,丙素,鞣质。能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缩短出血时间,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有降血压、防治动脉硬化、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等作用。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Beauv . var . major (Nees) C . E. Hubb.的根茎。生用或炒炭用。 《纲目》:茅有数种,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谓不同,《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别录》不分茅、菅乃二种,谓茅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盖二物之根状皆如筋,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哕逆呕吐,肺热气逆喘满。且甘寒而多汁液,虽降逆而异于苦燥,则又止渴生津,而清涤肺胃肠间之伏热,能疗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闭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摘要】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先驱,开创了中西医结合之先河,对后世临床治疗用药产生极大影响。清末民初西方医学随着宗教传人中国,出现了西医学派。他在诊治疾病之余,将所悟医药之理,随时记述成篇,屡试屡效之经验方药,则自立名方,兼采西医之学说,将临床经验所得,与方中医理,相互阐发,撰写成文。他一生深研经典,博采众长,师古不泥,理论创新;衷中参西,独辟蹊径,勤于实践,力主贯通。他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和用药经验充分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本文就张锡纯的医学术思想作简要分析与阐述。【关键词】张锡纯;学术思想 1.生平著作简介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读经书,习举子业,两次乡试未中,遵父命改学医学,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同时读了西医的一些著作。1911年曾应德州驻军统领之邀,任军医正,以后任过立达医院院长、直鲁联军军医处处长等职,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后,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1928年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 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的汇集。书中从诊症、辨治、方药到方解、按语,明了清晰,内容全面,开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思想之先锋。 2.主要学术思想 2.1阐述中西汇通理论开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中西汇通是重要的理论问题,由来已久。怎样突出中医特色,怎样引进西医理论,两者能否汇通,合而为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氏为此呕心沥血,作了诸多尝试,虽然未有所就,然不亏为先驱者,可钦可佩。张氏从《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圈,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悟出脑充血病证的病因。明确指出:“至谓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盖气反则血随气下行,所以可生,若其气上走不反,血必愈随之上行,其脑中血管可致破裂,血出不止,犹可望其生乎?”阐释经文未明之义,理显意明,与西医脑充血之认识完全符合。肝脾位臵,中医与西医认识完全相反。张氏认为:“肝虽居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故肝之脉诊于左关。脾虽居左,而其气化

张锡纯代赭石应用经验

赭石解 属性: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 能建奇效。其原质为铁养化合而成,其结体虽坚而层层如铁锈(铁锈亦铁养化合),生研服之不伤肠胃,即服 其稍粗之末亦与肠胃无损。且生服则养气纯全,大能养血,故《神农本草经》谓其治赤沃漏下;《日华诸家本 草》谓其治月经不止也。若用之即无斯效,之复以醋淬之,尤非所宜。且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 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原无需乎也。其形为薄片,迭迭而成,一面点点作凸形,一面点点作凹形者,方堪入药。 赭石为铁养化合,性同铁锈,原不宜。徐灵胎谓若之复用醋淬,即能伤肺。此书诸方中有赭石者, 皆宜将生赭石轧细用之。 \x【附案】\x邻村迟某,年四十许,当上脘处发疮,大如核桃,破后调治三年不愈。疮口大如钱,自内溃烂, 循胁渐至背后,每日 自背后排挤至疮口流出脓水若干。求治于愚,自言患此疮后三年未尝安枕,强卧片时,即觉有气起自下焦, 上逆冲心。愚曰∶“此即子疮之病根也。”俾用生芡实一两,煮浓汁送服生赭石细末五钱,遂可安卧。又 服数次,彻夜稳睡。盖气上逆者乃冲气之上冲,用赭石以镇之,芡实以敛之,冲气自安其宅也。继用活络 效灵丹,加生黄、生赭石各三钱煎服,日进一剂,半月全愈。 邻村毛姓少年,于伤寒病瘥后,忽痰涎上壅,杜塞咽喉,几不能息。其父知医,用手大指点其天突穴 (宜指甲贴喉,指端着穴,向下用力,勿向内用力),息微通,急迎愚调治。遂用香油二两,炖热调麝香一 分灌之,旋灌旋即流出痰涎若干。继用生赭石一两,人参六钱,苏子四钱,煎汤,徐徐饮下,痰涎顿开。 周姓妇,年三十许,连连呕吐,五六日间,勺水不存,大便亦不通行,自觉下脘之处疼而且结,凡 药之有味者入口即吐,其无味者须臾亦复吐出,医者辞不治。后愚诊视其脉有滑象,上盛下虚,疑其有妊, 询之月信不见者五十日矣,然结证不开,危在目前,《内经》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单用赭石二两,煎 汤饮下,觉药至结处不能下行,复返而吐出。继用赭石四两,又 重罗出细末两许,将余三两煎汤,调细末服下,其结遂开,大便亦通,自此安然无恙,至期方产。 或问∶赭石,《名医别录》谓其坠胎,今治妊妇竟用赭石如此之多,即幸而奏效,岂非行险之道乎?答 曰∶愚生平治病,必熟筹其完全而后为疏方,初不敢为孤注之一掷也。赭石质重,其镇坠之力原能下有形 滞物,若胎至六七个月时,服之或有妨碍,至受妊之初,因恶阻而成结证,此时其胞室之中

10441白茅根生产工艺规程

江西臻药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产品概述 1.1 品名:白茅根,成品代码CP10441。 1.2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的段。气微,味微甜 1.3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胄、膀胱经。 1.4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1.5 用法用量:9?30g。 1.6 规格与包装规格:1kg/包、2kg/包、5kg/包。 1.7 贮存:置干燥处。 2.处方依据及制法 2.1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江西中药炮制规范》(2008年版)。 2.2 处方 白茅根 2.3 批量 每批按100kg进行换算物料消耗定额。 2.4制法 取原材料,洗净,微润,切段,干燥,除去碎屑.

3.生产工艺流程图 4.饮片批过程、工艺条件及质量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措施 4.1生产准备 4.1.1 文件准备 4.1.1.1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明确了饮片批品名、批号、生产批量、炮制加工基本流程、原药材进厂编号及检验单号、投料量等。 4.1.1.2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明确了包装品种名称、规格、批号、包装规格、包装批量、包材用量等。 4.1.1.3生产品种应有质量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程序等相关文件。 4.1.1.4生产场所应有卫生要求的文件规定和卫生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5使用设备应有相应的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6容器具清洁应有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4.1.1.7应有岗位所需生产记录(含清场),工序运行状态标志、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物料领料单、工序操作记录等空白表格。 4.1.1.8其他有关执行文件。 4.1.1.9上述文件均应为现行文件。 4.1.2物料准备 4.1.2所用物料与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或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或工艺规程相符。 4.1.2.1核对领(配)料单或物料标签等内容,如物料名称、批号、检验报告书(检验单号)等,应准确无误。 4.1.2.2检查物料外包装或容器,应完好、清洁、物料无污染,并称量、复核。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 犀角为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圣药,治疗热入营血之症卓有功效,常可止出血于顷刻,退热毒于即时。治疗热入血分,颇血妄行,出现吐血、尿血、便血、妇女倒经、血崩或周身发斑甚或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者。余常用《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方用:犀角(磨汁另冲)3克,生地30克,芍药15克,丹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大怒伤肝而致吐血者,加柴胡、黄芩;热邪炽盛者,加黄连、黑山栀;斑疹较重的,加银花、连翘、牛蒡子、生甘草;咯血者,加白及、花蕊石;尿血者,加小蓟、白茅根;便血者,加地榆、槐花米;热甚神昏者,同时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本方专为温热之邪燔于血分而设。热入血分,迫血妄行,阳络伤则血外溢为吐血,阴络伤则血内溢为便血,溢于肌肤而为斑疹,蓄于下焦发为如狂。方中用犀角清心火而解毒热,血热得清,其血自宁;用生地补血凉血而滋阴液,助已失阴血之复原;用白芍敛阴和营,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用丹皮凉血散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药味虽少,配伍周匝,是一首“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祛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医宗金鉴》的名方)。(程宝书) 附: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以下简要介绍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犀角的别名】 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印度犀,独角犀,爪哇犀,小独角犀,苏门犀,双角犀。 【中药犀角的性味】 中药犀角酸咸,寒。 ①《本经》:中药犀角味苦,寒。 ②《别录》:中药犀角酸咸,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中药犀角味甘,有小毒。 【中药犀角的归经】 中药犀角入心、肝经。 ①《本草蒙筌》:中药犀角入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药犀角入心、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中药犀角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少阴经。 【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小便不通试试白茅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10536974.html, 小便不通试试白茅根 作者:张健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06期 笔者从小就和白茅根颇有缘分,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糖吃,割草的时候常常挖出白茅草的根在嘴里嚼,感觉甜甜的,如今回味起来还记忆犹新。有时候感冒了,头痛发热而且咳嗽,大人们就会用白茅根熬水给我喝,连续喝兩三天感冒就好了。白茅根不仅能清热止咳,还有凉血利尿的功效,清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就用它治过小便不通。 张锡纯是河北盐山县人。有一年冬天,他邻村一个20岁的小伙子得了水肿病,肚子肿得像抱了一个大瓦罐,有学问的人说这是“腹如抱瓮”。夜里睡觉不能躺下,只能斜靠着墙在那里发喘,一躺下就上不来气,非常难受。家里人请来了张锡纯为他治病,张锡纯问:“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呢?”小伙子说:“只觉得心中发热,小便不利,尿不出来。”张锡纯说:“你这是病久阴虚、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腹部过于肿胀,气息无容息之地,吸的气几乎不能吸入,所以才发喘。”小伙子听后,连连点头说:“先生说得极是,还望先生救我。” 张锡纯答应了下来,并让他家里人到野外挖新鲜的白茅根。每天用鲜白茅根六两(180克),切得很碎,用水三大碗,放在砂锅中稍微煎一沸,就放在火炉旁。仍用火炉的余温徐徐温之,待过半小时左右再放在火炉上稍煎一沸,继续放在火炉旁,直到这切碎的白茅根全部沉入水底。 这时可得到白茅根清汤两大碗,为一日的药量,徐徐当茶温饮。并嘱患者用生车前子数两,炒至微熟,自己捏着放口里嚼,当瓜子吃。夜间睡醒了也这样,不要间断。这样,小伙子吃了七八钱车前子,不到一两(30克)。感觉小便通畅,能尿出来了,可是腹部按着还是很 膨胀,很硬。张锡纯又想了一个妙招:用大葱的葱白三斤,切成细丝,在锅中炒,稍放一些醋,但不能炒熟,炒熟就没有生葱的辛窜之气了,趁热用布裹住,放在肚脐上热熨。如果凉了,再放在锅中稍加一些醋炒,再热熨,从晚间熨到临睡时,一夜小便十余次。第二天,这小伙子的腹部就像平常一样了。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 应用: 1.血热吐血,衄血(鼻出血),尿血〓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且单用有效,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如《妇人大全良方》治鼻出血,《千金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白茅根煎汁或鲜品捣汁服用;若治咯血,与藕同用,均取鲜品煮汁服,如二鲜饮(《医学衷中参西录》)。本品能清热利尿、导热下行,故对膀胱湿

张锡纯用药经验

2012年12月1日第12期No.121Dec.2012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27卷总第175期 Vol.27Serial No.175 张锡纯用药经验浅谈 Discussion on 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 薛瑜峰Xue Yufeng1,薛佳茜Xue Jiaqian2 1.修武县人民医院,河南修武454350 People's Hospital of Xiuwu County,Xiuwu,Henan,China454350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450046 摘要:目的:探讨张锡纯用药经验。方法:总结、归纳张锡纯的著作和用药特点,并对其药物的独到见解略加阐述。结果:张锡纯是近代中国中西医汇通的先驱,不仅精于伤寒、温病、妇科、儿科等,亦在药物的研究方面建树颇深,同时又结合实践创立新论,对中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论:张锡纯用药经验值得借鉴,以指导临床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Methods:The works of Zhang Xichun and his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ed up and his insights into medication were briefly elaborated.Results:Zhang Xichun was the pioneer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modern China,who were not only skilled in treating typhoid,febrile diseases,gynecological diseases,pediatric diseases etc.but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medication research.At the same time,he innavated new theories by combining with the clinical practice,thus making excellent contrib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of Zhang Xichun is worth learning for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关键词:张锡纯;用药经验;药物配伍;神农本草经 Key words:Zhang Xichun;medication experience;drug compatibility;Shennong's Herbal Classic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49.27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2)12-1691-02 “学医功夫原有数层,就第一层功夫言之,则最在识药性”这是张锡纯对药物重要性的精辟论述。张锡纯一生推崇《神农本草经》,对《神农本草经》中各类药物理论细加揣摩,精研药性,不仅提出了许多颇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见解,也对许多药物药性重新论证,拓展了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而且结合临床,融入自身见解,注重配伍,创立药对,其独树一帜的药物理论对后世谴方用药影响深远。 1正《神农本草经》药物之性,创新临床应用 1.1石膏 《神农本草经》原载“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产乳。”后世则多认为石膏大寒,并且据条文认为石膏可治产后无乳,对此张锡纯感慨到“变金丹为鸩毒也!”张锡纯认为石膏非大寒之性,而属微寒之品,治疗大热,须大剂方可,且指出《神农本草经》所谓“产乳”并非指产后无乳,而是指“产后外感发热”,《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即是《神农本草经》石膏主“产乳”之义的最好证明。 此外,张锡纯还独创新见,认为石膏的退热机制为逐热外出,即“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退热而不伤脾胃,此论颇有新意。1.2山茱萸 《神农本草经》曰:“味酸无毒,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张锡纯认为,山茱萸不仅有固涩之性,并且“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 1.3龙骨 《神农本草经》曰:“味甘平,主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张锡纯精研“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龙骨除可重镇降逆,收敛固脱之外,还可利痰,开通,治疗肺中痰饮咳嗽,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 1.4桂枝 《神农本草经》曰:“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神农本草经》论桂枝先言其主欬逆上气,张锡纯认为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并举“小青龙汤原桂枝、麻黄并用,至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而不去桂枝。”之例说明“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1]。并且认为桂枝尚有理肝郁、和脾 · 1961 ·

张锡纯治疗温病方药特色初探

?学术探讨? 1)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24) 2)山西省电力环保设备总厂医务室 张锡纯治疗温病方药特色初探 王 笈1) 戴 红2) 摘要 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列治疗温病30方的制方用药特色进行了分析,认为:遣药精专,组方严谨;随证变通,灵活化裁;用药独到,别有见地是其主要特点。 关键词 张锡纯 温病 方药特色 近代名医张锡纯,一生精研医理,临证讲求实效,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颇为医界后学推崇。是书论治温病,本宗《伤寒论》,但却不囿于仲景之说,颇多创见,特别是在制方用药方面,可谓组方严谨,用药精专,灵活变通,见解独到,颇具特色。本文拟就张氏在书中所列治温病30首方剂的制方用药特色进行初步探讨。 1 遣药精专 组方严谨 《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治疗温病所列方剂计有4类,即“治温病方”、“温病遗方”、“治瘟疫瘟疹方”、“治伤寒温病同用方”,共自拟方剂30首(以下简称“30方”),用治风温、春温、湿温、温疫、温疹等病证。笔者曾对张氏上述治温方剂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在以上30首方剂中,共用药物45味,诸方用药次数累计145味次,方均用药4.8味。其中用药最少的方剂为1味,用药最多的一方仅为9味。再以“治温病方”为例,其组方用药更具特色。张氏在该节原文中共论述了自拟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和解汤、宣解汤、滋阴宣解汤、滋阴清燥汤、滋阴固下汤等10首方剂,泛治风温、春温、湿温初起及表里俱热等证,然详究10方用药,仅由13味药物增损变化而成,诚可谓“药少精专”。 张氏制方的另一特点是法度严谨,如其 所创治疗风温初起的清解汤,方中取薄荷4钱为君,疏散风热,为治风温表证的要药;以蝉蜕3钱为臣,与薄荷共奏清轻解肌,发表透邪之功;佐以石膏6钱,凉而不寒,散而不凝,清热散邪,既可外散风热,又可防止邪热入里;使以甘草清利咽喉,调和诸药。4药并施,共成解表清热之剂。本方药仅4味,而君、臣、佐、使无一味游移之品,且从后附医案观之,此方临床用于风温,往往效如桴鼓,屡治屡验。 又如宣解汤,为治风温“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兼治湿温初起之证。湿温缠绵难愈,人皆知之,治疗该病须祛湿清热兼顾,上、中、下三焦并调,常人论治本病往往有药杂方繁之嫌,而张氏所制宣解汤仅用药6味。方中以滑石为君,甘寒清热,与甘草相合,更具利湿退热之长,而无伤阴之虞;以蝉蜕、连翘为臣,既可透表散邪,又有利尿止泻之效;佐用芍药、甘草酸甘益阴,以防利湿伤阴之弊;6药相伍而有疏表、清热、利湿、护阴之效,足见张氏制方用药法度严谨的特点 张氏制方一贯反对大方杂药,力主药精力专。张氏认为“用药攻病,宜确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反对对症选药,杂乱无章,嘱人切忌“十余味或数十味为方,服之令脏腑之气皆乱。”这些观点体现了张氏组方遣药的原则。 ? 5?山西中医 1998年2月第14卷第1期

张锡纯谈中药

张锡纯谈中药 1 功效有新见 由于时代的变迁,物候的变化,人们体质的差异,对方药的反应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张锡纯指出:“尝细验天地之变化,恒数十年而一变……为医者当随变化之转移而时时与之消息,不可拘泥成方不知变通也。 ”从大量的实践中,张锡纯对药物的作用不断总结,提出新解,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如张锡纯清热首崇石膏,认为石膏凉而辛散,有发汗透热之功,对外感发热无汗者可清热透汗,力辨白虎汤无汗之禁。石膏不但可清外感实热,对脏腑实热亦可清解。其用生石膏治脑漏、子宫炎、痔疮等因脏腑实热所致者,以生石膏“且善于治疮,且善于解毒”,治奉天赵某之父,脐旁生痈。“石膏能润痰之燥”,以石膏为君治张某之上焦燥热,痰涎胶滞,喘促异常之证。生石膏质重能降,可治热病胃气上逆、大便秘结之证,而热病伴大便溏泻者则忌用之。生硫磺大热有毒,医者多不敢轻用,张锡纯认为:“硫磺若挟有杂质者有时有毒,若其色纯黄即纯系硫磺,分毫无毒。 ”“硫磺原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 张锡纯认为,硫磺“但热下焦,性不上”, “温暖下达,诚为温补下焦第一要药”,功胜附

子、肉桂,治陈寒痼冷之疾,它药不效者,用之每奏奇功。对虚劳一证,张锡纯认为,“橘红为虚劳温病之禁药”,鳖甲、龟版不可轻用于虚损之证,尤其醋炙后则开破之力尤著,故特别指出“肝虚弱者,鳖甲为禁用之品也”,龟版“醋炙之,若服至一两,必令人泄泻……而与鳖甲同用以误治虚弱之证,实能相助为虐也”。生麦芽能舒肝,“将顺肝木之性”而又“不至过于升提”,对肝气郁结者代柴胡用之既舒木郁又不至于过升,马钱子能强胃助食,为胃弱不能食之健胃妙药,大麦苗可退黄,大剂山茱萸可救脱,功胜人参,且山茱萸不独能敛,更能舒肝,谓:“萸肉得木气最全,酸敛之中大具条畅之性,是以善补肝,又善舒肝。”大剂连翘能发汗,茯苓能止汗,鸭肝治虚人泻痢,竹茹能宣通水道,通利小便等, 此皆有识之见。 2 用量破常规 药物剂量关系着功效的成败,一方面立法遣药要切中病机,如张锡纯云:“药之所以能愈病者,在对证与否,不在其力之强弱也。”另一方面,又指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故张锡纯在审病辨证的基础上,对重病顽疾,用量常打破常规。如代赭石、半夏为妊娠禁忌药物,张锡纯治一妊娠恶阻,半夏用量达二

张锡纯用药用方之别致

张锡纯用药用方之别致 张锡纯先生是近代著名医家,其曾力主中西汇通,取长补短,以中为本,以西为用。其研习经典,博采众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我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财富。我拜读先生著作,感觉收获颇多,尤其对于先生师古而不泥古,勇于提出很多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对于单味药和一些经典方剂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更是难能可贵。 肉桂 《神农本草经》谓肉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汤液本草》谓其:补命门火衰,益气消阴。总之,肉桂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热纯阳,性能下行,暖丹田、壮原阳、补相火。色紫赤,又善补助君火,温通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及疮家白疽。而张氏却发人所未发,多用其平肝之用,用治肝气横恣多怒,效果很好。 奉天警务处王氏夫人,年三十,咳嗽痰中带血,剧时更大口吐血,常觉心中发热,脉一分九十次,按之不实,投以滋阴降火之药不效。后用止嗽药川贝,调服山药细末而愈。后反复,自言夜间睡觉时常作恼怒之梦,怒极或梦中哭泣,醒后必然吐血。张氏思其为肝气郁遏,改用疏肝泻肝之药,效果不好,踌躇再三,想到平肝之药以肉桂为最要,于是配合大黄,二药寒热相济,降胃平肝,加赭石,煎汤送服,吐血顿愈。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众所周知,白虎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组成,为治疗阳明经证的主方,主要治疗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寒,脉洪大有力。而白虎加人参汤则是在白虎汤基础上加人参二两而成,主要用于阳明热病失治、误治之后兼有气津两伤的发热,汗出,舌上燥而口渴甚,伴见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的病证。而张氏每用白虎汤,则喜用山药以代粳米。因伤寒法,白虎汤用于汗、吐、下后,当加人参。究之脉虚者,亦加人参,不必在汗吐下后。而张氏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每遇阳明热炽,而其人素有内伤,或元气素弱,其脉或虚数,或数微者,皆投以白虎加人参汤,实验既久,知以山药代粳米,其方更加稳妥,见效也更快。此是因为粳米不过调和胃气,而山药兼能固摄下焦元气,使元气素虚者,不至于因为服食石膏、知母而作滑泻。并且山药多含有蛋白之汁,最善于滋阴,白虎汤得之,既祛实火又清虚热,内伤外感,须臾同愈。张氏,用此方治愈过很多人。现举一例,以资参考。 一童子,年十三,于孟冬得伤寒,七八日间,喘息鼻煽动,精神昏聩,时作谵语,其脉微细而数,按之无力,舌干不能外伸,启齿而视,舌皮有斑点作黑色,似苔非苔,频饮凉水,而无濡润之意。此为劳力之余,胸中大气下陷,津液不能上潮,气陷不能托火上外出,故脉道阻塞,。遂治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煎汁一大碗,徐徐温饮下,一昼夜连进两剂,病愈。 以上列举了两个张氏对于单味药以及经典方剂的变化应用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并且不断学习先生的思想。

中药牛蒡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牛蒡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的功效和作用 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 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脑作用。 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牛蒡果实含牛蒡甙、脂肪油、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油占25%~30%,碘值为138.83,可作工业用油;药理实验表明,牛蒡甙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菌的作用。 牛蒡的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牛蒡全植物含有抗菌成分,其中叶含抗菌成分最多,主要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降血糖作用 牛蒡子水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的血糖,能增高碳水化合物耐受量。 抗衰老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人类生命在正常活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于身体健

康,促使细胞衰老的物质——氧自由基。它们能够促使产生脂褐斑色素——老年斑的生成和堆积。老年斑在体表的出现,表示机体中细胞已进入衰老阶段。牛旁根中含有过氧化物酶,它能增强细胞免疫机制的活力,清除体内氧自由基,阻止脂褐质色素在体内的生成和堆积,抗衰防老,为机体提供了对抗和清除氧自由基的内护环境。 抗癌作用 牛蒡苦素能抑制癌细胞中磷酸果糖基酶的活性,牛蒡甙元也有抗癌活性,同时牛蒡子甙元还具有抗老年性痴呆作用。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认为,牛蒡含黄酮甙类化合物,对恶性肿瘤具有一定抗性,其粗提取物呈选择毒性,较低量就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接近。[9] 移除废水中重金属作用 牛蒡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依次为:pb>cd>hg>ca>zn。 其它作用 牛蒡甙和牛蒡酚有抗肾炎活性,能有效地治疗急性进行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做肾病治疗剂。牛蒡的主要成分木酚素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对血小板结合作用,可以做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药。 牛蒡的食用方法 牛蒡炒肉丝:牛蒡子10克,猪瘦肉150克,胡萝卜丝100克,调味品适量。将牛蒡子水煎取汁留用。猪肉洗净切丝,用牛蒡子煎液加淀粉等调味。锅中放素油烧热后,下肉丝爆炒,而后下胡萝卜及调味品等,炒熟即成。可清热利咽,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

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张锡纯是晚清民国著名医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对妇女瘀血症 有独到见解,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继承发展。笔者分别对其治疗妇科瘀血症的学术思想、用药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使广大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继承前人的经验。 标签:张锡纯;妇科瘀血症;学术思想;用药经验 张锡纯一生行医,注重辨证论治,遣药组方,讲求疗效,不仅长于内科病证的诊治,对妇产科疾病的用药组方也独具匠心。他虽非妇科大家,然妇科之论却独具只眼,治疗妇科疾病疗效卓著,尤其善于治疗妇女瘀血症。创制新方共170余首,而活血化瘀的常用方剂共27首,其中治疗女科方共17首,现将其经验阐述如下,以飨同道。 1 张锡纯论治妇女血瘀症的学术思想 1.1 尊古而不泥古,继承创新 张氏[1]认为,“夫事贵师古者,非以古人之规矩准绳限我也……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而扩充变化之,引申触长之。”治疗妇女瘀血阻滞的血崩,遵《内经》中“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意,创固冲汤、安冲汤等新方,疗效卓著。可见张氏一生注重研究经典,吸收各家精华,汇集众人之长,作到融会贯通,立说有据,灵思巧变,自出新意。 1.2 参西而不背中,汇通中西 张氏治疗妇科瘀血症,用药[2]多喜取西药之长,以济吾中药之所短,“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其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比如治疗妇人血崩症,常用西药麦角配合中药止血,血止后,急服三七以活血,防血劳之变。 1.3 活血而不忘冲,谨守病机 张氏[3]指出“冲与血室相通,在女子则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冲与血室为受胎之处……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他认为冲脉盛衰,对女子月经及胎孕具有重要影响。若冲脉瘀阻,则百病乃生,治疗妇女冲脉之病,提倡活血疗冲,谨守病机。其创制调理冲脉的数方,辨证用药分明,至今妇科每用则效[4]。如理冲汤、理冲丸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亦治室女月经血枯。安冲汤治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固冲汤治妇女血崩;温冲汤治妇人血海虚寒不育。

重楼的功效与作用

重楼的功效与作用 【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又名蚤休、七叶一枝花、草河车。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切片生用。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应用】1.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本品苦以降泄,寒能清热,故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为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的常用药。用治痈肿疔毒,可单用为末,醋调外敷,亦可与黄连、赤芍、金银花等同用,如夺命汤(《外科全生集》);用治咽喉肿痛,痄腮,喉痹,常与牛蒡子、连翘、板蓝根等同用;若治瘰疬痰核,可与夏枯草、牡蛎、大贝母等同用;单用本品研末冲服,另用其鲜根捣烂外敷患处,治疗毒蛇咬伤,红肿疼痛,也常与半边莲配伍使用。 2.惊风抽搐。本品苦寒入肝,有凉肝泻火,息风定惊之功。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研末冲服,或与钩藤、菊花、蝉蜕等配伍,用于小儿热极生风,手足抽搐等均有良效。

3.跌打损伤。本品入肝经血分,能消肿止痛,化瘀止血,可单用研末冲服,治疗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也可配三七、血竭、自然铜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蚤休苷、薯蓣皂苷,单宁酸及18种氨基酸,肌酸酐,生物碱,黄酮,甾酮,蜕皮激素,胡萝卜苷等。 2.药理作用:蚤休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肠炎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化脓性球菌的抑制作用优于黄连;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含甾体皂苷和氨基酸有抗蛇毒作用;蚤休苷有镇静、镇痛作用;本品的水煎剂或乙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咳、平喘作用;蚤休粉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此外,还有抗肿瘤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本品解毒消肿力强,现在临床上常配伍相应的药物广泛用于多种癌症,如食道癌、

张锡纯用山药探析_王建

○医籍研读○ 张锡纯用山药探析 王 建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10) 摘要:通过分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药的临床运用,采用以证测方以方析药的方法,剖析了张氏在治疗阴虚、肺虚、脾虚、肾虚诸证中山药的用法,并加以阐发。 关键词: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山药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3649(2007)12-0039-02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性平而补虚。自仲景《金匮要略》用薯蓣丸以来,山药多以辅佐药出现在历代的方药典籍中,重用者少,以山药为君者更为鲜见,近代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开重用山药之先河,书中所载方剂用山药者几乎过半,并且常以山药为君,每起沉疴,取应手之效。细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可叹张锡纯实乃知山药者,有集山药应用之大成之势,其中妙处深可探究,后学者大可效法。 1 肺肾阴虚 经云:“阴虚则热。”阴虚劳热多因久病体衰,饮食少纳,或自汗、多梦或咳嗽喘促,耗伤精气所致,脉象以虚弱微细为多见,临床可见有肺阴虚者,有肾阴虚者;然都与后天之本脾脏有密切的关系,以脾之伤为病之本。山药味甘,平补之品,补肺、脾、肾三脏而无助热之虑,实为治虚劳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阴虚劳热共11方,用山药者十有其九,其中一味薯蓣饮单用山药一味。张氏曾治一老翁患咳嗽痰喘30年,痼疾陡发,发热、咽干、头汗出、不纳食,证属肺气与脾阴肾阴将绝,有不可终日之势,从医束手,改用山药12g,加玄参9g,一剂见效,三剂而病愈过半。笔者在临床上凡遇到阴虚内热患者,特别是体弱病久者,常在养阴清热方剂中加入大剂山药,取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肺肾阴虚则喘息不止,肺主气司呼吸,肺阴虚则内热由生,热迫于肺则喘作;肾主纳气,肾阴虚则气不摄纳,使肺肃降之气失归纳之所而作喘,《医学衷中参西录》创薯蓣纳气汤,用山药、地黄补肾以为君,山萸肉、龙骨为佐使,治老年喘息,呼多吸少之症俱获良效。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并有收敛之力,在此治喘之力雄,所以定名薯蓣纳气汤。张氏在治疗肺阴虚喘咳劳嗽时,阴虚劳热诸方皆可选用,可倍山药用量,加牛蒡子。山药滋脾肺之阴以滋其本,牛蒡子体滑气香,清润肺脏以治其标。二者合用有相得益彰之妙。笔者曾治一老翁李某,素有喘证,发则呼多吸少不能平卧,咽干口燥,喜多饮,夜小便频数,证属阴虚作喘,常服多种药物不效。投薯蓣纳气汤,一剂而喘止,夜间小便次数亦减,深信张氏之说不虚。 张氏在治疗血淋、膏淋、劳淋、寒淋及尿浊诸证中,皆以山药为君药,同道多无此法,问山药之性何以与他药之性相合,张锡纯答曰:“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补,滋阴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山药可补气摄小便;盖山药为滋阴固肾之良药,以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佳品,再因证加他药辅佐之,所以投之辄效也。” 2 脾虚吐泻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呕吐方载薯蓣半夏粥,用于胃气上逆,冲上作呕,闻药味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凡呕吐者正值胃气上逆之时,骤进汤剂则一服即吐,止呕药又难奏止呕之效,张锡纯以半夏和胃降逆治其本,山药粘稠不致药物呕出急治其标,同时山药又有健脾以助胃受纳之功,故山药有治呕吐之效。 张锡纯在治疗泄泻的方剂中,多不离山药,凡泄泻日久,多脾脏气阴两虚兼湿邪留恋,山药双补气阴又有健脾利湿之功,治疗泄泻最为切用,尤其在夏秋季节,小儿贪凉饮冷,感受湿邪,伤及脾胃,随之滑泻,久则气阴亏耗而湿邪不去,单用滋补或渗利均是不妥,唯用山药补而不腻,补中有消,可以放心使用,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方中主药就是山药,每用必取应手之效。确为儿科之妙品,老年体弱滑泄日久,体倦乏力,口干不喜饮,小便不利者,必用山药,多能取效,较之温润淡渗之药确有独到之力。 张氏治痢亦喜用山药。久痢滑脱,气阴耗伤,当补脾健胃厚肠,行扶正祛邪之意,在通变白头翁汤中因为有山药顾脾,阻止了痢后转泻,体现了张氏知常达变之功力,张锡纯认为山药之补不同于参芪,其力饶而性略纯。况此药用于寒凉通利药之后,使邪先去而后发从容之补性,乃万全之策,决无留邪之虞。 3 阴虚消渴 消渴一证分上、中、下三消,因于肺脾肾三脏阴亏,是目前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主要代谢性疾病之一,上中下三脏阴亏,火旺灼津;或因肺燥,津液布施不周,肾乏滋助,则肾阴亏虚,津液不得上承肺胃,精微转而下注,口渴、多饮、多尿,发 · 39 · 2007年第25卷第12期Vol.25,No.12,2007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牛蒡子种植技术

中藏药材规范种植培训教案 教学内容牛蒡的种植技术授课人戴品鑫课时2课时审核李全彦教学目标让学员掌握牛蒡的种植、加工、储藏技术 教学内容 牛蒡为菊科牛蒡属草本植物。又名大头毛冉冉、大力子、鼠粘子、牛子等原产于亚洲及北欧,我国各地都有野生种分布与栽培。牛蒡果实(瘦果)供药用,其根和叶也有一定的药效,也常作为一种保健蔬菜食用。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症;其根具有祛风、利咽、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脚癣和湿疹等;其叶外用有显著的消炎镇痛作用,内服稍有利尿作用。主产于山东、河北、甘肃、青海、吉林、辽宁等省。近年研宄表明,经常食用牛蒡根可滋补强体,防止人体衰老,对防治便秘、高血压、直肠癌以及降低胆固醇有一定功效,出口日本、韩国及欧美很受欢迎,市场前景很好,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推广种植。 一.植物形态 牛蒡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

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关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二.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牛蒡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旱、不耐涝。春、夏、秋皆可播种,生育时间长短不一。整个生育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叶片生长旺盛期、肉质根膨大期、越冬休眠期、开花结实期和成熟期。种子在10℃-35℃条件下均可发芽,最适宜发芽的温度为20℃-25℃。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但能耐35℃高温,3℃以下地上部分会枯死,地下部肉质根能耐-20℃度低温,翌年春季发芽生长。当气温在5℃左右和长日照条件下,经58天左右即可完成春化阶段,其后才能抽薹开花结籽。花期6-7月,结果期7-9月。但如果栽种在高山区和贫瘠的土壤上,生长3-4年才能开花。牛蒡主根发达,是深根系植物,在低洼积水的地方易烂根,但它对土壤要求不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