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 格式:docx
- 大小:57.48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太阳能资源在现如今资源枯竭的时代,作为新兴资源其推广和应用的前景尤为广阔,而光伏产业在能源和环境危机情况下的迅速崛起。
光伏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是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21世纪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到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本文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并针对现状分析光伏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光伏企业;多晶硅;能源
目录
摘要 (I)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
二、中国光伏产业前景 (3)
(一)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长期发展态势良好 (3)
(二)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4)
(三)危机带来政策机遇 (5)
(四)光伏发电将很快实现平价上网 (5)
(五)国内光伏企业的低成本优势长期存在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光伏电池的发展主流是硅基电池,非硅基的薄膜电池目前只占到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的较少一部分。
在硅基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单晶硅,而多晶硅等的生产又要用到大量的工业硅(金属硅)。
经过数十年的自我发展和吸收引进,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成型的硅工业体系,工业硅产量(见图1)连续多年雄居世界首位。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
截至2013年底,我国工业硅建成产能320×104t/a,2013年工业硅年产量达到136×104t,其中约有18x104t左右用于多晶硅及三氯氢硅的生产。
图1我国工业硅年产量变化趋势
多晶硅方面,近年来我国的多晶硅工业体系发展迅速,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体系得到较大范围推广。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已有多晶硅生产从业企业近50家,建成西门子法多晶硅产能13 .4×104t/a,同时还有将近9.6×104t/a的多晶硅产能处于在建状态。
2013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7.9x104t,其中西门子法多晶硅7.Sx104t,物理法及硅烷法多晶硅0.4×104t。
图2为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年产量的变化趋势。
图2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年产量变化趋势
国内多晶硅产能的集中涌现,加上国际多晶硅巨头对华出口力度的显著增强,造成了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晶硅市场价格一路下跌的局面(见图3)。
由于利润微薄乃至亏本经营,多晶硅企业不堪重负,目前国内有接近80%左右的多晶硅企业处于停产歇业状态。
然而,尽管国内多晶硅行业“产能堆积”现象明显,2013年还是从美国、韩国等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见表1)。
图3 2013国内多晶硅价格走势图
表1近5年中国多晶硅进口情况
在光伏背膜材料方面,我国发展较为缓慢。
背膜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必须用到的一种重要装配料,属于含氟高分子聚合物,有复合型和涂覆型等类别。
背膜制造的技术门槛比较高,以美国杜邦公司等为代表的西方公司掌握了世界含氟膜制造技术的核心专利,我国光伏组件企业大多被迫高价进口,受制约严重。
为打破制约,我国的膜化工企业在背膜国产化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
目前,在长三角地区,以台虹、赛伍、哈氟龙等为代表的企业利用国产含氟树脂,复合制得了一些成本较低的背膜材料,并应用于光伏组件生产实践。
不过,在稳定性等方面,国产膜与进口膜还有较大差距。
二、中国光伏产业前景
(一)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长期发展态势良好
为了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人类不得不越来越依赖新能源,新能源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良好。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几十年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
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一是资源丰富,且不会枯竭,是可再生清洁能源。
特别是光伏发电过程不耗水,光伏电站建设不受水资源制约,可以在任何空闲土地上、特别是可以在沙漠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
二是光伏电池安装建设简单,装机规模灵活,运行管理方便,既可以利用空旷场地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几乎不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三是光伏发电的出力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基本吻合,一般来讲,光伏发电在太阳光照最强的中午时段出力最大,而此时也正是用电的高峰时段,这可以有效减轻电力系统的调峰压力,有利于优化电力系统运行,节约化石能源资源,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从全球装机容量来看,光伏发电现在是继水力和风力发电之后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光伏市场在2011年的增长率几乎达到70%,超过其他可再生能源。
水电的稳步增长和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迅速扩张,已将可再生能源强化为全球能源结构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电力产量的约1/3。
2015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力来
源(相当于煤炭发电量的一半),到2035年接近煤炭发电量。
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长的部分原因在于技术成本下降、化石燃料价格和碳交易价格上涨,但是主要原因还在于补贴:2011年全球补贴为880亿美元,2035年将增至近2400亿美元。
然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新补贴措施需随产能上升、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下降而调整,避免政府和消费者的过多负担。
据IEA预测,到2050年,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GW,每年发电4500TW h,约占全球电力生产的11%,每年可减排2.3Gt二氧化碳。
(二)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产能过剩总是相对的。
2013年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0×104kW,仅为欧盟新增容量的1/10。
产能过剩是个产业链问题,是设备制造环节过剩。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上网发电的比例较低,除了技术水平因素外,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并网消纳不足更多是体制原因,是体制性过剩。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无疑具有优势。
最大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增量大,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微小。
在太阳能电站特许权招标、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以及各地方政府示范项目的驱动下,中国2011年光伏装机容量达2.9GW,但相对于中国电力10×104kW的总装机容量,光伏发电装机比重微小。
因此,只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市场潜力将为企业投资提供足够的激励,广阔的市场还会鼓励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投资和创新,过剩的产能很快将会得到消化。
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的预计,中国市场的潜力,尤其是当前较低的组件价格,将保证中国光伏市场在未来5年内实现高速发展,到2016年装
机容量将达到10GW,累计总装机容量有望超过35GW。
见表2。
表2 2011-2016年中国光伏市场情况与预测
(三)危机带来政策机遇
如果说目前欧美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还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迫使我国政府重新审视光伏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迫使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风险。
光伏企业遭遇寒冬后,国家各部委紧急启动各项措施支持光伏产业发展。
2012年10月底,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四部委启动帮助光伏企业“过冬”的一揽子计划,预计投资额度将超过700亿元。
其中财政部在2009年实施的光伏发电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这一项目的补贴范围,由2012年最初确定的1.7GW目标规模扩大至3.2GW。
2012年11月10日,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将在上半年金太阳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作的基础上,于2012年底前再次启动一批示范项目。
(四)光伏发电将很快实现平价上网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固定设备投资。
5种因素驱动了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价格的下降,包括原材料特别是多晶硅价格的下降、更低成本的薄膜电池的竞争、政府补贴、学习和创新引起的规模经济和效率增加以及产能过剩。
山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产业效率的提高,使得太阳能组件价格
逐渐下降,加速了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增长。
类似于摩尔定律,光伏市场也存在“学习因子”,即容量增加1倍,价格下降20%。
但是,最近的价格下跌程度远远超过了“学习因子”的影响,产能过剩是很重要的因素。
从2008年开始,光伏组件价格开始加速下跌,至3.30美元/W。
2010年初为1.80美元/W,2011年末跌至1.00美元/W,与2010年底的1.70美元/W相比,下降幅度为41%,预计2014年价格可能跌至0.74美元/W。
光伏组件价格的大幅下跌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为实现平价上网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使其相比传统能源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增加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在经济危机时全球光伏市场仍能持续增长,说明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可以让光伏产业挺过寒冬。
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IEA预测,2010-2020年,光伏系统的发电成本将减少50%到2020年,在许多地区,住宅和商业光伏系统将实现第一级电网平价——即与零售电价平价。
实现“平价上网”被认为是光伏产业进入吃速发展的新一阶段的重要推动因素。
尽管由于全球各地能源形势的差异,光伏的“平价上网”将会在不同国家及地区逐步实现但可以肯定的是光伏正在由奢侈品转变成为日用品。
在未来的数年内,由于光伏产品成本和发电价格的不断下降,反过来会促进应用市场的打开,推动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
(五)国内光伏企业的低成本优势长期存在
中国的光伏产品产量增长非常迅速。
2001年中国生产的产品仅占世界产量的1%,到2010年则接近50%。
前五大光伏电池生产商中有4家中国企业,前五大光伏组件生产商中有3家中国企业。
产能规模的快速扩大并不意味着政府给予非,法补贴,中国光伏产品的低成本优势也不一定就是,倾销,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成本优势并非来自于政,府补贴和低价倾销。
据测算,中国的光伏产品大约,有18%-30%的成本优势。
根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研究,18%-20%的成本优势来,自规模优势和垂直一体化。
规模和一体化使得中国,生产商的成本下降了10%,设备购买成本也下降了,50%。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不过劳动力成本仅,占光伏组件总成本的5%-10%。
结论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研究对象,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
光伏目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这预示着巨大的潜力,其稳定的高增长率将保持到2030年乃至更远。
光伏发电前景广阔,给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但目前光伏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
必须面对挑战,努力创新,发展我国光伏产业。
参考文献
[1]郝风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市场驱动效应[J].重庆社会科学,2011(2):
55-56
[2]蒙丹.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5):38-39
[3]史立山.光伏发电是最有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N].经济参考报,2012-06-11
[4]范必,高虎.启动国内市场促使光伏产业摆脱困境[J].中国能源,2012,34(10):
6-7
[5]史丹.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原因与解决途径[J].中国能源,2012,34(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