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特色旅游--着力建设旅游名县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25
跨越发展特色旅游着力建设旅游名县
发展旅游产业,生态是前提,设施是基础,特色是生命,文化是灵魂。
我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开发、高标准建设、大气魄推介、大手笔经营”,奋力建设旅游名县,成效明显。
但是,在旅游开发上却遇到了“小弱散差”、精品打造不够和后续力缺乏等诸多问题。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整合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富有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建设西部旅游强县。
一、打造精品景点
精品景点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为了打造而打造,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打造景点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目前,GWS 和米仓山的景点打造除了本身潜力挖掘不够以外,仍然受条件制约,尚需打通很多瓶颈。
一是改造旅游通道。
这是让精品景点实现应有价值的基本条件。
我县处于SC省向陕西省的过渡地区,既有发展优势,更存在发展瓶颈。
从TJ诺水河进入汇滩乡的公路仅仅属于村道路,路面窄小且弯道多,旅游车辆难以从此经过,潮水路尚未接通,连接诺水河和GWS 的主线没有打通;从TJ至关田的双江路,路面损坏严重,目前正在加紧恢复;省道线由于负荷过重,也经常出现改道、封道修建的事情,游客的进出很不方便。
我们要按照“打通大环线、建设内环线、提升连景线”的要求,全面改造旅游通道,提升旅游通行能力。
其一,改造三条外部入境的环线。
全力打造从汉中入GWS的北环线,从BZ入
NM到GWS的南环线,从TJ诺水河入小巫峡再到GWS的东环线,把三线沿途的精品景点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三条旅游线。
其二,规范整治县内的交通要道。
改造铺装境内公路,建成环形相连、纵横畅通的交通内环线,力求质量、速度两不误。
其三,加快景区道路建设。
整体提升景区公路,形成了景区相连、景点相通的旅游连景线。
高标准建成观光栈道,新建景区游山道,增加游人亲山步道,进一步延伸景区的人行道,使游人可以在景区内深切体味到自然之“大”。
其四,加强旅游车队(辆)的发展和建设。
形成了交通干道、旅游环线、景区道路相通相连的旅游大通道。
二是完善配套建设。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吃了搞好旅游景区的供电、供水、通信、卫生、绿化、餐饮、宾馆等设施建设之外,重点抓好城镇建设。
其一,坚定不移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政务中心、GWS购物城、首批搬迁单位办公楼建设等重点工程如期动工。
分项细化任务,逗硬落实责任,实行进度倒计进,严把工程质量关,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新区建设,早日把朝阳新区建设成为形象新区、开放新区、发民新区,不负全县人民的重托。
其二,加快启动三百线沟开发建设。
“提升城市品位、再现人文景观、丰富休闲娱乐”,紧紧围绕“古街、古屋、古俗”开发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一旦时机成熟,立即启动三百钱沟开发建设工程。
要按照开发建设方案和预定程序,积极争取项目,力争早日启动,不得软火松劲,奋力打造城市建设新亮点。
其三,围绕公山几水,培植青山绿水的迷人景观。
要加强山体美化,依托山体资源,着力包装红光山、三台山、西佛山、双拥公园、断渠公园等城
周山体,加强植被种植,实施光亮工程,修建亲山通道和观景平台,全面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尽力显山露绿,充分展现县城公山新形象。
要着力美化水景,按照“培植水景、扩大水面、畅通水流”的要求,抓紧规划论证,抓好河道开发利用;修筑拦河低水坝,迅速完成中嘴火电厂低水坝配套设施建设;修筑廊桥,培植水上新景观;增设观水平台,建好“亲水”通道;加大河道环境整治,绿化河道沿岸;启动沿河光亮工程,美化母亲河,营造河道休闲新景观,全面展现迷人几水新形象,全面打造山水生态旅游城市。
三是培育精品景点。
围绕桃园看山,打造奇峰怪石的燕子岩山景;围绕大江口看水,打造瀑潭叠翠的十八月潭水景;围绕大坝看林,打造原始荒美的牟阳故城林景;围绕大坝看雪,打造银妆素裹的香炉山雪景,形成了“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四季特色鲜明的四大精品景观,营造了“迎春杜鹃别样红、碧峰飞瀑雾海上、深秋红叶醉层林、玉树琼花披银装”的旅游风光。
其一,全力打造大坝景区。
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开发力度,培育精品景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抓好景区宾馆、通讯、道路、电力、供水、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
着力打造黑熊沟和大小兰沟、巴山温带植物园精品景点。
积极开发精品景观,加快建设黑熊沟观景平台,培植游客观光休闲载体;抓好巴山温带植物园、大小兰沟和香炉山开发建设,不断赋予景点内涵,着力打造大坝旅游品牌。
其二,尽力打造桃园景区。
GWS风管处、县旅游局、GWS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要紧紧围绕旅游发展总体思路,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努力增大发展投入,加快桃园景区开发建设,努力增大发展投
入,加快桃园景区开发建设。
加快游人接待中心建设。
在全面提升GWS大酒店、枫叶大酒店、GWS庄等宾馆接待能力的同时,迅速启动、加快建设游人接待中心,整体提升接待能力,展示NM旅游形象。
加快铁炉坝和谐村庄建设。
按照打造生态产业村、民俗文化村、旅游观光村的总体要求,加快实施园区公路铺油工程和巴山游击队纪念馆扩建,全面硬化场馆周围路面,科学调整园区产业结构,整体提升农户形象,着力打造现代和谐新农村。
加快碑沟口水上游乐场所建设。
按照“山水相依、动静相映”的建设标准,抓紧堤坝建设施工,加快添置水上游乐设施,精心打造“闲看云动雾涌、静听水疾涛声”的水上游乐世界。
提升景区农家乐档次,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同时,GWS 风管处要尽快聘请专家对两河口温泉进行实地勘探论证,制作方案,增添新的旅游项目。
其三,努力打造大江口景区。
理顺管理体制。
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局,迅速理顺大江口林场与十八月潭景区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确保规范营运、健康发展。
确保道路畅通。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硬化新民至十八月潭旅游公路,全面改造大江口到陈家山旅游公路,确保道路畅通、行车安全,提升景区道路通行能力。
培植观景平台。
完善玉印台和九角山红叶观景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美伦美奂的精品景观,努力提高GWS红叶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包装特色线路。
立足景区实际,包装精品线路,着力构建东西纵横、南北交错的旅游网络。
包装了“彭家坝—燕子岩—感灵寺”、“杨坝—十八月潭—九角山”、“桃园—大坝—大小兰沟”、“大坝
—黑熊沟—香炉山”四大精品线路,充分展示NM旅游风光的独特魅力。
二、拓展市场空间
旅游的市场空间,一方面是产业开发、设施建设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团队加盟、游客吸引的市场。
把旅游产业发展逐步推向市场,是我们发展旅游的现实选择,也是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是打造知名品牌。
旅游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品牌,要依托旅游资源,培育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缔造市场的“引力源”。
品牌是拓展市场的“招牌”。
我们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还需要在“知名”上下功夫。
其一,争创“国家4A级旅游区”。
严格按照国家4A级旅游区的标准,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建设四大观赏区,培植五大文化园,包装六大精品景点,把GWS风景区建设成原始生态游赏、地貌景观游赏、宗教文化游赏、科考探险游赏、人文景观游赏和天然景观游赏,四季都有看点的精品景点。
其二,创建“国家地质公园”。
GWS景区奇峰异石,地质结构奇特,丹霞地貌突出,具有创建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
断渠公园溶洞怪异,石林集中,仪态纷呈,又是古代人生活遗址,具有创建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势。
其三,争创“优秀旅游城市”。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施“商旅兴县”战略的重要抓手。
我们要通过“创优”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强化旅游环境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优秀旅游城市是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是一块金字招牌。
从外地的经验看,“创优”不仅仅局限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而且是从根本上促进城市
现代化进程的催化剂;不但可以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档次,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通过开展“创优”活动,使县城成为投资、居住、购物、旅游的好去处,让市民安居乐业,让投资者安心放心,让观光者赏心悦目,不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县城的文明度和开放度,增强县城在经济发展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四,打造四季鲜明的观景品牌。
打造“春赏山花”的春季旅游品牌、“夏看山水”的夏季旅游品牌、“秋观红叶”的秋季旅游品牌和“冬览冰挂”的冬季旅游品牌,刷新“川陕旅游金三角”、“西部旅游新亮点”的整体品牌,形成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三种形式齐头并进的格局。
二是搭建互动平台。
旅游是最需要合作的产业,提升旅游竞争力必须加速推进区域内外的协作。
其一是与外地旅行社合作。
采取积极的措施,吸引他们开辟GWS旅游线路,组团在GWS来旅游、消费,共同开拓旅游市场。
其二,与周边市县写作。
我县景区主要集中在川陕交界处,与陕西汉中唇齿相依,在景观类型上NM以山水风光为主,汉中则以历史文化为主;在文化积淀上,虽然都有着厚重的蜀汉文化,但我县还有丰富的古巴人文化和红军文化,特别是珍稀植物为主的生态资源独具特色。
加上SC广元市的武则天唐文化,形成了川陕旅游的金三角。
两省三地已签定协议,启动区域旅游协作工程。
我县要在“金三角”构建中有所作为,必须实现四个对接:思想互融。
处理好“取”与“舍”、“舍”与“得”的关系。
区域协作必须有一个整体规划,这难免会影响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
“舍”与“得”,虽然在某一方未能获得直接利益,但肯定会从“大旅游”这个“大产业”中得到间接实惠。
同时,各地在发展上,本身也要互补,以自己的特色,参与区域内其他县区的特色实现大组合,构成一个大的“特色旅游圈”。
信息互通。
构建信息交流平台,行成信息共享网络。
与“金三角”内各县加强沟通,互相传阅旅游工作的政策文件、统计资料,互相抄送旅游开发信息,建立健全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互相邀请参加旅游产品交易会,共同召集旅游发展研讨会。
共同策划宣传主题,整体对外包装,区域间媒体相互开放,合力吸引客源。
线路互连。
线路协作是“金三角”区域协作的具体化。
一方面要串联品牌,做强旅游合作主线,把区域精品景点连起来,实现最优化线路组合;另一方面要努力延伸规划,纵深推进资源整合。
搞好本地线路建设的同时,主动与“金三角”区域县市的线路进行对接,形成新的线路,解决线路断头问题。
随着新景区的开发、新资源的培植、新景区的建设,要与时俱进地延伸线路。
市场互惠。
“金三角”区域间市场彼此开放、互为市场,通过适度的消费规模去实现由资源向资本的转变,拉动区域内部的经济增长。
对区域内的旅游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新闻媒体全面开放,对区域内的线路统一整合,不设限制。
开放区域内旅行社的经营权,对区域内投资旅游的业主,实行“最惠者”待遇,最大限度地启动民间资金开发旅游。
三是加强形象宣传。
知名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GWS要把一个鲜明而极富感召力的旅游形象推介出去,塑造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游形象,必须加大形象宣传力度。
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应该远远不够。
其一,通过聘请国际国内的公众人物担任红叶形象大
使,或通过比赛评选旅游形象代言人等活动,把GWS推向世界。
这不是不可能,国内有很多人气旺盛的明星,用他们的形象推介GWS 的形象,能不火吗?其二,通过举办全国性以GWS红叶、GWS旅游为主题的文学、书画、摄影大赛,将GWS的红叶提高到艺术创作和美学鉴赏高度。
其三,通过摄制大型电视片和精短广告片,在电视、网络传媒上宣传红叶,提高GWS的知名度。
其四,通过名词名曲名嘴唱响红叶,提高GWS美誉度。
其五,通过GWS网站推介精品景点,用现代技术,丰富栏目内容。
其六,通过畅销报社平面广告,客车、货车以及大城市出租的车载广告,推介GWS形象。
其七,在大都市、高速公路树立形象标志。
其八,组织发起一次面向全国的GWS 旅游形象定位语、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公开征集活动,以更直观、形象、亲切、新颖的形式对NM旅游形象进行塑造和宣传。
请专家与业内人士进行了初评,经过反复筛选,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中初选,在网上予以公布,由公众进行投票评选,结合公众投票结果,经专业评委分析评议,进行最终评选。
四是做大节庆经济。
政府、企业和当地民众是旅游节庆的三个重要力量,三者只有在旅游节庆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定位准确,目标一致,才能高效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以形成旅游节庆开发的合力。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中国SCGWS红叶节”以及“中国SC黄羊美食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每年定期举行,且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向中外各界人士展示了NM的旅游新形象。
随着节庆逐步走向规范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政府在旅游节庆的作用由台前主导逐步让位于企业,转至台后协调,更多地是起引导、规范和协调的作用。
其一,旅游节庆产
品在时间上的整合。
从旅游节庆产品的时间安排来看,节庆活动一般应控制在7~15天左右,太短无法使当地旅游节庆产品充分向游客展开,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太长又会使工作人员疲惫不堪,公众产生厌倦、反感,给附近市民带来不便,旅游节庆产品的轰动效应也将大打折扣。
节庆活动期间各旅游节庆产品的推出应周密策划,环环相扣,注意产品之间的衔接和辅垫,避免平直、呆板,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切忌日渐冷落、草草收场。
也可在全力打造“红叶节”这个标志性节庆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专题旅游节庆举办的种类,时间上统筹安排,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NM旅游的特色,强化旅游地形象,争取一年中多次掀起当地旅游业发展和经贸交流活动的高潮。
其二,旅游节庆产品在空间上的整合。
为更一步扩大旅游节庆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应在突出强化具有强大感召力和鲜明形象标识性的“灵魂”产品的同时,注意向区域内外其它景区、线路渗透和扩展,致力于以标志性的旅游节庆品牌效应带动旅游线路由冷变热,最终推动整个区域旅游业的繁荣。
可把节庆旅游活动分散布局于拟着力推荐的旅游区和新景点内,使节庆活动与旅游促销活动融为一体,促成各景区之间旅游资源共享、产品开发互补、客源市场互流,所推出的旅游产品既各具特色而又能相互呼应,形成“众星捧月”状的联动格局。
其三,旅游节庆产品在吸引要素上的整合。
从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和展示我们的特色文化,并吸收现代先进科学文化成果,实现传统继承和时尚创新相结合、高雅与通俗相结合、观赏和娱乐参与相结合。
以富有新意的风貌将传统文化、地方习俗同经济活动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型旅游节庆产
品,使节庆既能被广大的当地民众喜欢和认同,从而吸引其积极参与,又能吸引大批的海内外游客。
每届的旅游节庆产品既要保持一些具有特色的传统精典性旅游项目,又要加强创新,争取年年有新意、次次有提高,以保持对游客和当地民众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三、挖掘旅游文化
著名景区景点,莫不是以“文”立“景”,以“文”铸“魂”。
“从来胜地,假大笔以生辉;自古文人,借名胜以播咏。
”旅游经济也是文化经济,经营旅游实质上就是经营文化。
开发旅游资源,应着重从文化层面上进行提炼,以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档次,以旅游文化展示景区景点文化底蕴,塑造“亮点”,推介“卖点”,让景区“活”起来、“动”起来。
我县旅游景区主要是原始的荒美文化,还有历史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传奇文化。
在新一轮的旅游发展中,我们要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断为旅游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在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和附加值中增强综合竞争力,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中实现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挖掘生态文化,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说真话,我县旅游的主色调是生态文化旅游。
我县的旅游资源主要是珍惜的动植物自然资源,巴山水青冈、银杏、连香、鹅掌楸、红桦、红豆杉等世界珍稀物种,世界少有、中国特有、NM独有,不仅是休闲观赏的好去处,还是科学考察的“资料库”。
特别是红叶资源,气势壮观,五彩斑斓,品位高雅。
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文化,是GWS景区品质的支撑,也是宣传GWS的载体。
其一,在水青冈上挖掘本身价值。
包括科技含量、品牌价值等。
其二,在红叶上挖掘文化内涵。
结合古今关于红叶
的诗词文赋,赋予红叶以深刻的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应当遵循两个原则:遵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念,体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通过观光山川、体验田园的途径,反映“崇尚自然”的深厚情结。
二是发展民俗文化,增强旅游的地方特色。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特色是一种招牌、一种优势,特色意味着知名度。
一般来说,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资源往往容易成为一个区域的代名词。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NM是巴人文化的中心区,强大的古巴国在2000多年前神秘地消失,留下了很有特色的巴文化和巴风巴俗。
我县在旅游开发中,应该传承巴人的优秀文化,丰富民俗文化。
全县现有民俗文化主要有7大类,即民间舞蹈、民间工艺、民间器乐、民间曲艺、地方戏曲、文物古迹、民间盛会等。
其一,民间舞蹈。
典型代表有龙灯舞等。
其二,民间工艺。
典型代表有竹编、墓刻等。
其三,民歌。
要做响山歌品牌,开发“见景唱景,见人唱人”的即兴演唱旅游项目,把导游词与山歌有机结合,使GWS的旅游文化独具巴山、巴人、巴风的特色。
其四,民间曲艺。
典型代表有三句半、方言快板、道情说唱等形式。
其五,民间器乐。
以二胡、笛子、唢呐、锣鼓、腰鼓、锣鼓担、铜管乐器等为主。
其六,民间盛会。
典型代表有正月初七的“火把节”等。
对那些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适宜民间生存的民俗文化,应保留其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发展空间;而对于能登“大雅之堂”的优秀民俗艺术,则要
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不断挖掘和创新,去粗取精,使之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融入更多的时代特征。
三是提炼人文文化,充实旅游的文化含量。
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简而言之,就是“应该是什么”。
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一切危害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活动,必须制止与消除。
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的陪衬,更是对旅游文化的补充。
应以自然景观为载体,以人文文化为灵魂,以开拓精神为动力,寻找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点,提升景区文化品位。
在开发的过程中,要遵循两个原则:自然景观要整合,现有的景观要认真保护,尤其是旧遗址;人文景观也要整合,要注重恢复和张扬。
我们应该深入整理和挖掘历史文化,以人文景观再现历史场面,复活历史瞬间,讲述历史故事。
另一方面,就是赋予景点以文化内涵,使景观景点更有味道和活力。
要赋予景点以引导性的名字,使游客不费太多的思量,就感受到景点的价值;要赋予景点以吸引性的故事,使游客感受到景点的魅力。
有人感叹:“不看是一种遗叹,看了是一种后悔”,说的就是没有文化内涵的景点,游人看了第一次就再也不想看第二次了,所以说发展旅游产业必须挖掘文化,吸引“回头客”和“连锁客”。
构筑有时代特征并颇具NM特色的人文文化要在我们的特色上下功夫。
自然景观作为人文景观的“底色”,为人类人文景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各种条件。
人文景观的建设开发,它体现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体现人地关系是否协调。
因此,在建设开发人文景观时要因地制宜,以已有的旅游景观作为依托与凭借,使之和谐配合,合理布局,组合
成一个整体,才能情景交融,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特别是新设的景点,必须以自然景观为主,以人文景观做为必要的点缀,统一构图,以达到与总体环境相协调,保持景区内景观资源具有完整性。
不能弃“真”求“假”,一味仿古;不能穿凿附会,糟粕当文化;不能造神弄鬼,庸俗迷信。
四是渲染演艺文化,发挥文化的推动作用。
演艺活动本身就是旅游产品,但长期以来,不正常的“炫耀式”旅游消费将旅游的文化味儿冲淡了。
我们要在寻找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契合点,并为此进行有益的尝试。
名人往往能唱响一地旅游,加之电视等传媒的影响力,就会大大提高旅游的知名度。
几种新颖的运营模式值得我们参考:其一,以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艺产品。
其代表作是广西桂林实景山水歌舞《印象·刘三姐》。
这是山水实景旅游演艺精品佳作。
《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3月20日试营业,当年10月1日正式运营,到2005年年中,已演出180余场,票房收入2600万元,拉动周边产业成效显著,使当地GDP增长了两个百分点。
由于其创新特色和经营业绩突出,以《印象·刘三姐》为核心项目的“中国·漓江山水剧场”被列为国家首批文化产业基地。
《印象·刘三姐》作为新兴旅游演艺市场的开山炮一鸣惊人,促使一些具备条件的旅游胜地也迅速加入打造自己实景旅游演艺产品的行列。
2005年10月11日,杭州启动了以西湖的岳湖景区山水为背景的《印象·西湖》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总投资达1亿多元,将于今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举办期间正式上演。
而云南丽江的《印象丽江·雪山》和《印象丽江·古城》的推出更是去全国轰动。
其二,以著名旅游中心区为依托打造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