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格式:doc
- 大小:477.50 KB
- 文档页数:8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
——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回顾与展望
□郭晓鸣
(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成都市八宝街111号,610031)
摘要: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管理需要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007年5月,成都市在学习借鉴北京东城区等兄弟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市情,大胆创新,同步建成了市和中心城6个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将中心城区467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划分为21700个万米单元网格,标定城市管理部件941453个,分为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卫设施、园林绿化和其他,共5个大类、79个小类,将城市管理事件划分为市容环境、设施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综合管理,共5个大类、60个小类。该系统自2007年7月投入运行一年多来,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处置问题的时限大幅缩短,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为最终实现长效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与交通、通信枢纽和积极迈向国际化进程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和亮点,不仅在经济结构、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调整和优化,而且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既荣获了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又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200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管理先进集体”,2007年,国家人事部、建设部授予成都市“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6月,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提升大会授予成都市“中国最佳管理城市”称号。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管理需要,我市于2007年5月同步建成了覆盖中心城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格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效果。
一、成都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建设背景
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市相继以市政府的名义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管理的办法、制度及规范性
经验与案例
文件,并在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管理理念上
进行了不断改革和创新,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提
出了“城市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理念,要
求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从严从细、精益求精,
用规范化促进长效化,为此,我们认真组织
实施了“三三四四”工程,即:为民服务的惠民
工程、城市管理数字工程和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的
“三大工程”;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城管执
法人性化、城管宣传社会化的“三化建设”;实
现从小
城管向大城管、从常规管理向超前管理、从粗放
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四个转变”;构建管理者与相对人、人与城市、城与乡、部门之间的“四个和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然而,诸如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容易反复,设施损坏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置等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为了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把“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2005年7月,按照红林市长的批示,我市率先向国家建设部申请并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2006年4月10日,红林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决定在我市中心城区全面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同年5月,市政府下发《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随即,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各项工程全方位启动。在建设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历时13个月,于2007年5月同步完成了市和中心城6个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网络建设,6月1日投入试运行。7月22日顺利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组织的验收。
(二)建设概况
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共投入资金约6800万元。其中,市级平台投资约2800万元;基础数据普查投资约 1000万元;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高新区6个区级平台投资约3000万元。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是在学习借鉴兄弟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市情,统筹规划,勇于创新,进而形成的具有成都特色的市、区两级一体化,两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处置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2007年7月22日,在顺利通过国家建设部验收的同时,其建设模式和应用效果得到了建设部领导和由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曲成义研究员等9位专家组成员的高度评价,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总结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组织推广,以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
(三)建设内容
一是机构体制建立。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要求,市、区两级分别建立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了城市管理两级监督、两级指挥“两个轴心”的新架构。二是系统平台建设。为满足数字城管需要,同步建成了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等9个管理子系统和综合评价子系统、数字集群指挥调度子系统、城管车辆管理子系统等7个应用功能子系统(共16个子系统)。三是基础数据普查。已对中心城
经验与案例
区467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进行
了
普查。共划分万米单元网格2.17万
个,标定城市管理部件941453个。
确定城市管理责任主体单位205
个
(其中,市级部门、市属单位、省
市社会单位共55个,区级部门74
个,街道办事处76个)。四是基
础设施建设。分别建成了市级和
6
个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
指挥中心。为保证系统运行需要,
市级专门设立了数字城管技术保
障中 心。五是队伍建设。我市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和高新区分别组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中心城区现有监督员共470名。市和各城区分别组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操作员队伍,现共有技术操作员100名。六是人员培训。由市城管局统一编制培训教材和工作手册,统一组织对全市数字城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保证了工作标准的统一和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成都数字城管系统的主要特点
一是实现了区域性全覆盖。即在网络规划设计和系统技术研发上,都立足于大成都、大城管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按照全市区域范围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目前已对中心城区467平方公里范围实施全覆盖,并为各郊区(市)县预留了端口和席位,为逐步向郊区市县拓展夯实了基础。
二是市、区、街整体联动。一方面是在系统平台规划建设上,做到了市、区两级平台、街道乃至社区的终端同步规划建设;另一方面是在网络技术应用上,实现了市、区整体链接,互联互通,闭环运行,较好地解决了层级平台的协同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数字化城管的新模式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过去城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机地把各级城市管理部门整合起来并最大限度发挥了整体联动效应,真正形成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参与,市民互动的大城管格局。
三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我市将现有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设施进行功能扩展和整合利用,不仅实现了公共GIS 平台、呼叫中心平台、政务外网、公安天网视屏监控系统等信息和技术资源共享,而且节省了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
四是配置了快速调度指挥系统。为进一步强化数字化城管系统快速、精准的功能,我们利用无线数字集群 指挥子系统实施快速指挥调度,专门为指挥中心、局机关业务处室和各执法分局配置了无线对讲机,通过直呼和群呼,实现应急事件的快速调动和有效处置,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
五是同步建成“12319”服务热线。即在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时,同步建成了的“12319”城管服务热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