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的要求编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三)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四)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五)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或课程组)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

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所属学院及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践课程顺序装订,包括封面、目录、内容等,公共课由所属系(部)负责报送。学校发文公布。

3.教务处应就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进行宏观指导,对需要统一的部分,做出明确规定,协调公共课和专业课之间,各系(部)之间的关系,确保制订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标准。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订课程标准。不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参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标准编制模板》。

四、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

1.课程标准是学校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各教研室(或课程组)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或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学校各部门要为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2.任课教师应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任课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在执行课程标准时,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当时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

灵活性。各教研室在执行课程标准遇到问题应及时向系(部)主任和教务处报告,研究并妥善解决。

3.各学院和教务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将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列入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课程标准的完善与优化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修正。科技和经济发展及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也要求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各教研室对课程标准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时,应向系(部)提出修订申请。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订的要求相同。

五、制订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课程标准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讲授一门门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标准必须充分反映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如课程标准脱离了培养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2.应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因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应将素质培养特别是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融入相应的素质教育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

3.课程标准应该是合格标准,而不是选拔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不应过分强调选拔与淘汰,而应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标准应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应有一定弹性。为学生提出一个基本能达到的学习要求,使其在个性上能得到一定张扬。

4.课程标准应面向未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及其技术技能结构,应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深化。适应未来的课程,必定是综合考虑现在和未来需要的课程,是把发展潜在能力与获得技能结合在一起,体现行业主流技术、核心技术,介绍行业的先进技术、未来技术的课程。

5. 课程名称要规范,不能随意简写,要区别教材名称与课程名称的关系,不要使用教材名称作为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标准制定(修订)管理办法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性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的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示范专业应选取3-5门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其余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做到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的实

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如何制订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计划 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划分了六级水平学段。所以,以整体水平学段来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必要任务。 在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时,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所以,如何更好地选择和开发教学内容应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在所谓的“教材”里,也可以在所谓的“教材”外,(有关体育书籍、网络、多媒体等)譬如,田径类项目、体操类项目、球类项目,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健美操项目,新兴的体育项目等,也可以是军事、娱乐的体育运动项目,或根据学校特点开发自己特色的体育运动内容等等。总的来说,选择的内容它应该是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并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依据水平学段的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全面地学习和领会《标准》的精神,理解每个学习领域各水平目标以及将要达到该水平目标的学习要求,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贯彻落实《标准》。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由于各学段学生年龄、生长发育期不同,故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不同。例如,初中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年龄段里,应着重考虑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的体育活动,让他们的身体能得到全面的锻炼。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多种适合该年龄段学生体育运动内容,让学生参加学习和锻炼,使之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进入高中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进而逐步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但持久性差。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形式时应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师应注意选择那些对学生身体改善有帮助对健身有促进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科学性的运动项目,既让学生学会或掌握相关运动的知识技能,又让学生了解懂得相关运动的比赛规则,能够观赏和欣赏比赛。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认真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外,还要考虑练习的次数和密度,合理的安排课的结构,运动负荷适中,心理指数科学合理。为提高体能、增进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5)简单易行 选择的竞技运动项目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可以简

教师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贺兰二小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制定要求教学计划是教师对一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谋划和安排,教师需依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工作。新学期,希望老师在解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教参,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制定符合本班实际和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并在工作中时常对照,认真执行。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要求如下: 1. 封面:采用学校统一设计的封面,信息要完整,写清所任教的班级。 2. 标题:如: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3. 内容: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培优转差措施、教学进度七个方面来写。 4. 具体要求: (1)学生情况分析:可从学生的基本状况(学生数,学生来源、班级层次结构等),学习基础(学生原有认知、知识储备、兴趣、习惯等)、学习能力的发展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学情分析要凸显学科特点,如数学侧重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音乐侧重学生的兴趣、乐感,体育要分析学生身体素质、肢体协调性、运动能力等。 (2)教材分析:要在通读教材,研读教参书的基础上分析教材内容和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教材分析要符合课标要求,要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知识点全面。(教材编排的特点不需写太多)。 (3)教学目标:应是课标和教材对本册教材的目标要求。要简明扼要地分条罗列出,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解决哪些问题,使学生达到什么标准。不要长篇大论,连篇累牍。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不等同于难点,要分开来写。可依据课标和教参书来制定。另外,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教师要依据本班学生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难点。 (5)教学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些方法、措施,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应从备课、上课、激发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作业设计批改、课后辅导、复习测试、家校沟通等方面来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措施(体育学科要列出安全措施。)(6)培优转差措施:要列出临界优生和学困生名单,分别写出可行、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通知 (2000年3月21日) 教职成[2000]2号 为了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工作,我部制定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遵照执行。请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工作的情况及时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为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 1.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明确、具体地

规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2.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 3.贯彻产教结合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立业创业本领。 4.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地方、行业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还应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自主选择课程。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至4年,以3年为主。 学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探索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适当延长学习期限或分阶段完成学业。 三、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

关于课程标准制定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关于课程标准制定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性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重点专业应选取3-5门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其余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做到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4.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要充分考虑本院及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课程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校内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

关于教学计划管理的规定

关于教学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适合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一、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教学计划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市场与技术发展的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要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突出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5、贯彻产学结合的思想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6、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各专业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一个专业可以开出多个专业方向。 二、教学计划的内容 1、各个专业应根据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要求毕业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临溪中心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课程管 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班队活动课、科技手工课等。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

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五)制定课程表时,各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按照《中小学学年度校历》, 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六)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标,使用经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非经审核的教科 书不得随意使用。 (七)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八)按有关要求,配置并更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具、设施、设备,仪器室要录制、购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 (九)标准班学额均为40人,最多不超过50人。各年级不得分重点班、快 慢班;无特殊情况尽量不中途重新分班。 三、课程实施 (十)学校要在开学第一周制定出全校总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教师任课表、班级分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在开学前下发,各教学班严格按课表上课,保证课程开齐、开全、开足、开好,教师能按县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 保证按规定时间开学、放假。 (十一)抓好课程实施的常规管理工作,教师应承担研究教材(课标)、备课、编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辅导、批改作业、教学检测、评价等教学任务。。 (十二)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标、德育大纲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课前要精心备课,认真编写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教学要紧扣“三维目标”,改进教

教学计划编制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ull 0 #define MAXNODE 64 //最大课程个数 typedef struct { char c[3]; }cid; //课程号 typedef struct Course { cid id[3]; //课程号 char name[30]; //课程名 float xf; //学分 }Course; ////////////////////////////////////////////////课程 typedef struct PreCourse { int adjvex; //课程在数组中的下标 struct PreCourse *pre; //指向下一先修的课程节点 }PreCourse;/////////////////////////////////////////////////先修的课程节点typedef struct { Course course;//课程 PreCourse *firstnext; //指向第一个先修的课程节点 }CourseNode;////////////////////////////////////////////////////////////课程节点typedef struct { CourseNode courses[MAXNODE]; //邻接表 int xqs;//学期总数 int num; //课程的数目 float xfsx;/////学分上限 }AlGraph;///////////////////////////////////////////////////////////////课程图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NODE];//队中元素 int f,r;//队头r 队尾f }queue; int IsCricle=0;//判断是否环1表示是0表示不是 int jxq;//用于计算学期的 ///////////////////////////////////////////////////////////////////////// void queueinit(queue *q)///////////////队初始化 { q->f=q->r=0; } void queuein(queue *q,int x)//入队 {

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 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高(1998)2号文件 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对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教育部在强调要全面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从1997年开始组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对原有的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修订。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都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相应地调整本科专业设置,并对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修订。 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高等学校要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适时修订教学计划,并不断改进教学工作,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特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努力吸取近几年来,特别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以来,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及时将其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之中。要依据有关法律和教育部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科学、稳妥地进行。 2.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等方面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又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本领,还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要强调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强调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改变本科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 3.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制定整体优化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首先要处理好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各层次之间知识的衔接。其次,要整合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要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的重复。要防止“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出现。对于同类专业间的共同基础课程,要加强内容和体系上的统筹和协调。第三,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实践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第四,要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

课程标准制订与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与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是依据高职课程的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原则 1.课程设计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制订课程标准要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防止脱离培养目标而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参照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4.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幼儿园教学计划制定

幼儿园教学计划制定 如何制定幼儿园的各种教学计划 ——暑期培训讲稿(2010年7月) 概述 关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开展班级日常工作的依据和具体行动的规划,能有效促使教师将培养目标清晰、有目的的落实到幼儿身上;减少教师开展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找到一种方向感。 从时间段上看主要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四种,这四种计划是递进且相关联的整体。 主要从各种计划的特点、各种计划包含的要素及制定时应把握的要点问题两方面依次进行说明。 一、学期计划: 特点:也称班级保教工作计划。是指导一个学期班级各项工作全面、有效开展的规划,除包括班级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外,还包括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内容。包含要素:现状分析、学期目标、具体措施、主要活动等。 遵循原则: 1.遵循“分析掌握在前,目标在后”的原则(分析:分析之前幼儿发展状况,班级整体工作情况;掌握:掌握熟悉本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要求)

2. 遵循“立足园所、班级实际”的适宜性原则 3.遵循“年级组成员、班级成员全员参与、充分沟通”的原则。包含要素及各部分制定要点: (一)现状分析 把握要点:1.分析什么:主要分析幼儿上学期发展状况和教育目标完成情况。 2.怎么分析:(1)先进行整体分析,再按领域和项目依次进行分析;(2)保证分析的真实准确,既要兼顾整体又要兼顾个体。 3.新班级主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师以往的经验”进行分析。 范例: 1. 整体分析:本班共32名幼儿,其中15名女孩、17名男孩,经过一学年的学习生活,班级整体呈现宽 松融洽的精神氛围,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比较积极主动,由于班级特色活动的开展,本班孩子在三方面表现 突出:1.图书阅读(对图书的兴趣、阅读的方法的等)方面表现突出,2/3的孩子能独立阅读简单的图书; 2.孩子们喜欢绘画活动,绘画技能提升很快,有了初步创造性表达的意识。 3.各种运动技能发展较好。存在不足:1.科学探究活动开展少,幼儿主动发起问题机会少,缺少观察、探究的意识。2.部分幼儿交往主动性不强,幼儿间交往的策

教学计划修订说明

教学计划修订说明 教学计划是我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文件,自2004 年下半年开始,我院真正转到了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2005 年进入了“规范管理年”,三年制大专教学计划也进一步得到了普遍剖析和完善,基本实现了“三统一”“三明确”,即统一体例、统一课时结构、统一课程名称,明确专业方向与定位、明确课程归属、明确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按照“以专业建设为龙头、适当兼顾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启动了专业(学科)建设的系统工程,该系统工程以课程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系部建设,推动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计划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文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也应坚持“与时俱进”,我们准备按照“一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工作安排,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使教学计划修订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年制大专各专业教学计划将从2005 年9 月起在我院实施。 第一部分教学计划修订情况 一、教学计划修订的背景 教学计划是学院培养人才、进行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院教育思想、目标、模式的集中体现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2005 年年底迎接教育行政部门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教学文件。

教学计划的修订是我院当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龙头工作。建院5 年以来,我院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因为建院时间不长,加之近年来才迅速崛起的高职院没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计划可借鉴,以传媒为特色的高职院教学计划制定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院教学计划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过程中探索, 尽管各专业对教学计划不断修订完善,但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统一要求,集中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我们组织修订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人才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意见以及我院自己的实践经验等。 二、教学计划修订的过程 (一)2003 年10 月13 日,教务处下发了《关于修订我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工作意见》,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制定我院教学计划的总体原则;教学计划的构成与时间安排;并印发了《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参考。 (二)2004 年初,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全院各专业修改教学计划时的几点统一性意见》,对修业年限、实践教学环节、“两课”的开设、学时、总学时控制、毕业实践教学时间安排等作了统一要求,并重申了教学计划修订的格式、内容。 这两次要求基本确定了教学计划的框架和表格规范。 (三)2004 年11 月6 日,在审看各专业上交的教学计划后,针对存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下发了《关于修订我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补充意见》,对教学计划修订格式中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 见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更好地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 工作,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管理,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 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3.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5.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 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 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四、培养目标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 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 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凡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订课程标准。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编制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1、附件2、附件3。 三、课程标准的编制程序 1.课程标准由各系部组织相关教研室制订,在专业带头人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研讨课程开发及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

教学计划制定原则

教学计划制定原则 教学计划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组织教学过程,检查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是中职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根据教育部下发的[2000]2号文件《关于制定中职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结合我校历年中职教学的实践,特提出制定或修订我校中职教学计划如下原则: 1. 适应性原则 专业设置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教研组系要在广泛调查相关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其对中职人才规格的需求,积极引入行业标准,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能力-素质-知识”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逐步形成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 2. 全面发展原则 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使全体学生实现“德、智、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正确处理好行为与思想、能力与知识、实践与理论、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培养规格的实现,同时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本质属性。 (1) 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安排必要的思想政治课程、健康教育课,同时还要促进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同德育的有机结合。

(2) 体现教学为主,保证学生的业务学习。 (3) 重视体育课教学,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4) 结合实习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适当的校园建设和社会公益劳动。 (5) 将学生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非智力素质,使之成为学生正规课程的延伸。 3. 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立足于电子业和当前工程技术发展的水平及现实条件,首先必须满足毕业生第一岗位任职的基本需要。教学内容应以常规技术、成熟技术为主,以生产第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推广使用的技术为重点,兼顾专业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4. 整体优化原则 在满足毕业生第一任职岗位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按照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科技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同时培训开发适应工程技术在近期内发展的能力。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和专业方向的核心能力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一切可利用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当拓展专业面,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使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得到整体优化。

关于制定2007级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关于制定2007级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培养计划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法规性文件,是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指导学生选课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在学校几年中课内外学习的重要保证,也是确定学院发展规划和教学编制以及对教育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 培养计划的修订与制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坚持教育创新,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学生守法、诚信、责任心等良好品质和专业技能,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修订培养计划要充分体现“发挥优势,强化特色,打造品牌,提高质量,规范管理”的办学思路,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适应学校本科层次办学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根据学校的特点,在制订和修订我校培养计划过程中,要突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教学内容要兼顾学生的就业与考研,要为学生毕业后终身教育和专业发展打下基础,要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要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依照“人文素质要宽,基础课要厚,专业课要精,选修课要新”的原则,现就我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先进性原则 制定和修订培养计划,必须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认真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观念,采纳近年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使制定出的培养计划具有先进性。 各专业还要设置一定的前沿课程、特色课程,不仅满足人才培养现实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而且更要注重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可拓展性的要求,以提高我校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2、整体优化原则 培养计划是由多门课程构建而成的、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课程框架。因此各专业在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和设置每门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核心课建设标准

辽宁某某职业学院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