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颗粒物防治指南

细颗粒物防治指南

细颗粒物防治指南
细颗粒物防治指南

附件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相关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参照采用。

(三)环境空气中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细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前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四)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污染应以持续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采取“各级政府主导,排污单位负责,社会各界参与,区域联防联控,长期坚持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不断减少各种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 —2—

(五)防治细颗粒物污染应将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作为重点,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区分类控制。

二、综合防治

(六)应将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优先领域,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居民日常生活使用。在大型城市应不断减少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限制高硫份或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使用和进口,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燃烧煤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七)应将防治细颗粒物污染作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目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展城市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八)应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采取限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布空间格局。

(九)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超标的城市,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制定达标规划,明确各年度或各阶段工作目标,并予以落实。应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污染来源解析,编制各地重点污染源清单,采取针对性的污染排放控制措施。应以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依据,建立污染排放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和改善工作机制。

三、防治工业污染

(十)应将排放细颗粒物和前体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作为

—3—

工业污染源治理的重点,包括:火电、冶金、建材、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制药、塑料加工、表面涂装、电子产品与设备制造、包装印刷等。工业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应参照燃煤二氧化硫、火电厂氮氧化物和冶金、建材、化工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关工作。

(十一)应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切实落实企业环保责任。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工艺,提高各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降低污染物产生量。

(十二)应制定严格、完善的国家和地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各行业排放控制要求。在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地区,应制定实施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或国家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

(十三)对于排放细颗粒物的工业污染源,应按照生产工艺、排放方式和烟(废)气组成的特点,选取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工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颗粒物,宜采取袋除尘、电除尘、电袋除尘等高效除尘技术,鼓励火电机组和大型燃煤锅炉采用湿式电除尘等新技术。

(十四)对于排放前体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应分别采用去除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的治理技术。对于排放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应尽量进行回收处理,若无法回收,应采用焚烧等方式销毁(含卤素的有机物除外)。采用氨作为还原剂的氮氧化物净化装置,应在保证氮氧化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合理设置氨的加注工艺参数,防止氨过量造成污染。鼓励在各类生产中采用挥发性有机物替代技术。

—4—

(十五)产生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污染物的生产活动应尽量采用密闭装置,避免无组织排放;无法完全密闭的,应安装集气装置收集逸散的污染物,经净化后排放。

四、防治移动源污染

(十六)移动污染源包括各种道路车辆、机动船舶、非道路机械、火车、航空器等,应按照机动车、柴油车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关工作。

防治移动源污染应将尽快降低燃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辆和机械,加强在用机动车船排放监管作为重点,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移动污染源的排放控制水平。

(十七)进一步提高全国车辆和机械用燃油的清洁化水平,降低硫等有害物质含量,为实施更加严格的移动污染源排放标准、降低在用车辆和机械排放水平创造必要条件。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各地车用燃油的质量,防止车辆由于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燃油造成故障或导致排放控制性能降低。

(十八)加强对排放检验不合格在用车辆的治理,强制更换尾气净化装置。升级汽车氮氧化物排放净化技术,采用尿素等还原剂净化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并建立车用尿素供应网络。新生产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应安装尾气颗粒物捕集器。用于公用事业的压燃式发动机在用车辆,可按照规定进行改造,提高排放控制性能。

(十九)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公共交通宜优先采用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交通拥堵严重的特大城市应推广使用具有

—5—

启停功能的乘用车。大力发展地铁等大容量轨道交通设施。按期停产达不到轻型货车同等排放标准的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

(二十)制定实施新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收紧颗粒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开展适合我国机动车辆行驶状况的测试方法的研究。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要求。

(二十一)严格控制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污染物排放,按时实施国家排放标准。

五、防治扬尘污染

(二十二)扬尘污染源应以道路扬尘、施工扬尘、粉状物料贮存场扬尘、城市裸土起尘等为防治重点。应参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减少城市裸地面积,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提高绿化率,或适当采用地面硬化措施,遏止扬尘污染。

(二十三)对各种施工工地、各种粉状物料贮存场、各种港口装卸码头等,应采取设置围挡墙、防尘网和喷洒抑尘剂等有效的防尘、抑尘措施,防止颗粒物逸散;设置车辆清洗装置,保持上路行驶车辆的清洁;鼓励各类土建工程使用预搅拌的商品混凝土。

(二十四)实行粉状物料及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加强监管,防止遗撒。及时进行道路清扫、冲洗、洒水作业,减少道路扬尘。规范园林绿化设计和施工管理,防止园林绿地土壤向道路流失。 —6—

六、防治生活污染

(二十五)生活污染来源复杂、分布广泛,治理工作应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应在全社会倡导形成节俭、绿色生活方式,摒弃奢侈、浪费、炫耀的消费习惯。倡导绿色消费,通过消费者选择和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生产环境友好型消费品。

(二十六)治理饮食业、干洗业、小型燃煤燃油锅炉等生活污染源,严格控制油烟、挥发性有机物、烟尘等污染物排放。推广使用具备溶剂回收功能的封闭式干洗机。应有效控制城市露天烧烤。生活垃圾和城市园林绿化废物应及时清运,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露天焚烧。

(二十七)以涂料、粘合剂、油墨、气雾剂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消费品为重点,开展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鼓励生产和使用水性涂料,逐渐减少用于船舶制造维修等领域油性涂料的生产和使用,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

(二十八)在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节能锅炉,有条件的地区宜发展集中供暖或地热等采暖方式,以替代小型燃煤、燃油取暖炉,减轻面源污染。

(二十九)开展环境文化建设,形成有益于环境保护的公序良俗,倡导良好生活习惯。倡导有益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低油烟、低污染、低能耗的烹调方式。提倡以无烟方式进行祭扫等礼仪活动,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七、防治农业污染

(三十)提倡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措施,

—7—

最大限度地减少翻耕对土壤的扰动,防治土壤侵蚀和起尘。

(三十一)及时、妥善收集处理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可采取粉碎后就地还田、收集制备生物质燃料等资源化利用措施,减少露天焚烧。

(三十二)加强对施用肥料的技术指导,合理施肥,鼓励采用长效缓释氮肥和有机肥,有效减少氨挥发。

(三十三)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管,推广先进养殖和污染治理技术,减少氨的排放。

八、监测预警与应急

(三十四)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定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加快建设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和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和评估制度,加强环保、气象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和发布平台。

(三十五)应根据各地气象条件、细颗粒物与前体污染物来源、污染源分布情况,制定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及预警响应程序,包括紧急限产和临时停产的排污企业和设施名单、车辆限行方案、扬尘管控措施等。

(三十六)建立部门间大气重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根据出现不利气象条件和重污染现象的预报,及时启动应急方案,采取分级响应措施。应定期评估应急预案实施效果,并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九、强化科技支撑

(三十七)应将科技创新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手段。根据我国细颗粒物来源复杂的特点,深入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8—

研究,摸清我国不同区域细颗粒物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与区域传输机理,开展细颗粒物总量控制技术与方案的研究。鼓励开展细颗粒物污染相关的健康与生态效应研究。鼓励开展支撑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的经济政策、环保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三十八)根据实现国家未来环保目标和污染排放控制要求的技术需求,采取措施鼓励研发高效污染治理先导技术,作为确定实施更加严格排放控制要求的技术储备。鼓励采用各种高效污染物净化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各个行业和污染源的排放控制技术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鼓励研发示范各种细颗粒物及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前体污染物的新型高效净化技术,包括袋式除尘、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湿式电除尘、炉窑选择性催化还原、分子筛吸附浓缩、高效蓄热式催化燃烧、低温等离子体、高效水基强化吸收等。

(三十九)加强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能力。根据国内改善环境质量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细颗粒物防治国际合作。

附: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简要说明

—9—

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简要说明

一、工业污染防治技术

(一)有组织排放颗粒物(烟、粉尘)污染防治技术,包括袋式除尘、湿式电除尘技术、电袋复合除尘技术。

(二)前体污染物(NO、SO2、VOCs、NH3等)净化技术,包括各种脱硫技术、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技术及烟气脱硝技术、挥发性有机物的燃烧净化与吸附回收技术、氨的水洗涤净化技术。

(三)无组织排放颗粒物和前体污染物治理技术,包括适用于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污染控制的密闭生产技术、粉状物料堆放场的遮风与抑尘技术。

二、移动源污染防治技术

移动污染源包括各种采用内燃机或外燃机为动力装置,以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其他可燃液体、气体为燃料的交通工具(车辆、船舶、航空器等)、机械、发电装置。防治移动源污染,应针对其使用方式、目前国家污染防治要求,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一)燃料清洁化技术。降低重金属等影响排放控制装置效能的各种有害物质含量,控制烯烃等光化学活性成分含量。

(二)发动机高效燃烧及燃料精确注入技术。

(三)发动机排气中NOx、HC、CO、颗粒物净化技术。 —10—

(四)汽油蒸发控制技术,包括在车辆、加油站、油库、油罐车上实施的各种油气回收技术。

(五)车载发动机及排放控制系统诊断技术(OBD)。

三、扬尘污染防治技术

(一)遮风技术,包括适用于各种露天堆场和施工工地遮挡措施。

(二)抑尘技术,包括喷洒水雾和抑尘剂,适用于施工场所、堆场、装卸作业等场地。

(三)施工物料运输车辆清洗技术,适用于上路行驶的物料、渣土运输车辆。

(四)道路清扫技术,包括人工清扫、机械清扫。

四、生活污染防治技术

(一)饮食业油烟净化技术,包括采用各种原理的净化技术。

(二)环境友好产品生产技术,包括各种替代有害物质的消费品生产技术。

(三)密闭式衣物干洗技术。

五、农业污染防治技术

(一)农业耕作和裸土起尘防治技术,包括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固沙技术。

(二)秸杆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制备沼气、热解气化、生物柴油等技术。

(三)合理施肥技术,包括配方施肥技术和施用硝化抑制剂。

—11—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世界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由于大气污染物中悬浮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从而受到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粒径小于10um的颗粒物(即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是悬浮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因此,国际上很重视对PM10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了空气中PM10的质量标准。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于1985年将原始颗粒物指示物质由总悬浮颗粒物(TSP)项目修改为PM10,我国也于1996年规定了PM10的二级质量标准为100ug/m3。随着认识的发展,美国环保局在1997年再一次修改美国国家大气质量标准,规定了PM2.5的最高限制值,以降低这些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北京等大都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PM10的污染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部门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1.PM10的基本特性、污染现状 1.1 PM10的基本特性 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um以下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不能靠自身的重力降落到地面,因此,又被称为“飘尘”,它空气中可漂浮几天,甚至几年。其在空气中的迁移特性及最终进入人体的部位都主要取决于颗粒物的粒径大小。研究表明,10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鼻腔,7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咽喉,小于2.5um的颗粒物(即PM2.5)则可深达肺泡并沉积,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导致与心和肺的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目前已知的PM10的化学成分包括可溶性成分(大多数为无机离子,如硫酸根、硝酸根离子等)、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等、微量元素、颗粒元素碳等,有时PM10上还吸附有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对PM10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化学成分越复杂、毒性越大。这是因为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并使这些有毒物质有更高的反应和溶解速度。 1.2PM10的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对几个大城市检测结果表明比美国1997年颁布的标准值高2.8-9.7倍。由此可见,控制PM10污染,减少PM10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2.PM10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大气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对环境的危害极大。轻者污染建筑物表面,影响市容,重者对能见度、温度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2.1PM10对能见度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就一直是环保部门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在大气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颗粒物对城市大气光学性质的影响可达99%。大量的研究表明, PM10和PM2.5的性质与能见度的降低密切相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91 号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5月10日经省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2013年6月9日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着重解决以细颗粒物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防治施工、物料堆放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强化工业烟尘、粉尘污染防治,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削减大气颗粒物排放总量。 第四条排放大气颗粒物的单位和个人是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投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体制和机制,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业烟尘、粉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城市园林绿化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监督管理城市道路积尘、绿化养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施工及其物料堆放、装卸、运输等产生扬尘的污染防治工作,负责渣土处置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

控制细颗粒物污染需采取战略措施

控制细颗粒物污染需采取战略措施 夏堃堡 2013-03-14 09:24:56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3年03月12日 今年年初以来,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如不采取更果断和严厉的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笔者认为,应把控制细颗粒物的排放置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的高度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种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以前一直说,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实际上,我国在根本上并未从这条路上摆脱出来。《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作出的关于我国目前环境形势的结论是非常正确的,即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20年前,我们就说,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20年后,形势仍未有根本改观,但环境问题比以前更为严重了。应该指出,过去的20年中,为保护环境,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然,我国的环境问题会比现在更加严重。但是如果按常规采取措施和行动,20年以后再来评价我国的环境形势,将会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全国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再也不能按常规行动了。 笔者认为,要减少细颗粒物的排放,必须采取战略措施,根本改变我国的环

境状况,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制定细颗粒物约束性减排指标,列入我国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 在以往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话重点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每天公布的空气质量预报的首要污染物,也大多是可吸入颗粒物。颗粒物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一种污染物。最近持续的大面积雾霾天气,更说明了加强对细颗粒物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去年12月,环境保护部公布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0年下降6%,全国其他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0年下降5%。对于这些约束性指标,曾有人说做不到。笔者认为,这是必要的措施,关键在于落实。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完成这两个控制指标。 应组织专家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来源和控制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现实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控制指标,将其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若“十二五”规划不能列入,“十三五”规划一定要列入,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落实,控制和减少细颗粒物的排放。只有这样,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大气质量才有望彻底改善。 遏制盲目追求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十一五”规划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一节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一、颗粒的粒径 大气污染中涉及到的颗粒物,一般指粒径介于0.01~100μm的粒子。颗粒的大小不同,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亦不同,而且对除尘装置的影响甚大,因此颗粒的大小是颗粒物的基本特性之一。实际颗粒的形状多是不规则的,所以需要按一定的方法确定一个表示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作为颗粒的直径,简称为粒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粒径定义方法。 1.显微镜法 定向直径dF(Feret 直径):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定向面积等分直径dM(Martin直径):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 投影面积直径dA(Heywood直径):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 Heywood测定分析表明,同一颗粒的dF>dA>dM)显微镜法观测粒径直径的三种方法

a-定向直径 b-定向面积等分直径 c-投影面积直径 2.筛分法 筛分直径: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方筛孔的宽度(筛孔的大小用目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筛孔的个数) 3.光散射法 等体积直径dV: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4.沉降法 斯托克斯(Stokes)直径ds:同一流体中与颗粒密度相同、沉降速度相等的球体直径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a:在空气中与颗粒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1g/cm3)的球体的直径 斯托克斯直径和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与颗粒的空气动力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两种直径 粒径的测定结果与颗粒的形状有关,通常用圆球度表示颗粒形状与球形不一致的程度 圆球度: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表面积和颗粒的表面积之比Φs(Φs<1) 正立方体Φs=0.806,圆柱体Φs=2.62(l/d)2/3/(1+2l/d) 某些颗粒的圆球度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版更新要点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2015版更新要点 医脉通?2015-10-26 ?? 2015年10月24-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5 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快速发展中的肝脏病学”为主题,围绕目前肝病学研究的进展及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全方位展现了肝病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作为本次大会最大的亮点,25日下午举行的指南发布会,正式推出了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 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关于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更新要点如下: 流行病学和预防 推荐意见1: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 内)注射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 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着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A1) 推荐意见2 :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卩g重组酵母或20卩g 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A1)

推荐意见3: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 亲的哺乳(B1) 推荐意见4: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卩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卩g或3针2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A1)。 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HBeAg阳性CHB患者 药物选择: 推荐意见5: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ETV TDF或PeglFN (A1)。对于已经开始服用 LAM LdT或ADV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24周后病毒定量>300copies/ml,改用TDF或加用ADV治疗(A1)。 推荐疗程: 推荐意见6: NAs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HBV DNA氐于检测下限、ALT复常、 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 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B1)。 推荐意见7: IFN- a和PeglFN- a的推荐疗程为1年,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附件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相关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参照采用。 (三)环境空气中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细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前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四)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污染应以持续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采取“各级政府主导,排污单位负责,社会各界参与,区域联防联控,长期坚持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不断减少各种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 —2—

(五)防治细颗粒物污染应将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作为重点,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区分类控制。 二、综合防治 (六)应将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优先领域,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居民日常生活使用。在大型城市应不断减少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限制高硫份或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使用和进口,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燃烧煤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七)应将防治细颗粒物污染作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目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展城市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八)应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采取限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布空间格局。 (九)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超标的城市,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制定达标规划,明确各年度或各阶段工作目标,并予以落实。应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污染来源解析,编制各地重点污染源清单,采取针对性的污染排放控制措施。应以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依据,建立污染排放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和改善工作机制。 三、防治工业污染 (十)应将排放细颗粒物和前体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作为 —3—

我国颗粒物污染问题

方法论作业 -----我国颗粒物污染问题 一、分解 1、颗粒污染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空气污染防治制度不健全。尽管我国环境空气标准逐渐严格,但针对颗粒污染问题的综合性法规体系修订工作滞后。 2、环保安全服务意识差 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工作业绩,将环保安全意识放在经济利益之后,特别是一些纳税大户,是地方经济的保障,使地方环保部门在处理环保事件中处于被动地位。 3、颗粒物安全执行标准落后 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编制于1982年,后又分别在1996年和2000年进行了修订。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第一阶段的排放标准。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 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4、公民环保意识欠缺 当汽车在市区行驶中难免会有遇到堵车和红灯,何况在比较大的城市堵车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而当堵车的时候,司机很少熄火,就造成了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堵车越严重,颗粒污排放越厉害。 5、道路制约和交通不畅 由于政府对道路制约和交通不畅,汽车经常工作速度较低或怠慢状态,道路状况,车流量等交通因素直接影响机动车颗粒污污染物排放,车速越慢,颗粒污排放量越大。 6、公共场所吸烟现象普遍 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微小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烟草烟雾的主要成分。今年5月至9月期间,达尔问组织志愿者对北京市51家餐厅进行PM2.5测量,结果显示:抽烟区域PM2.5平均浓度超标10倍。国家出台的禁烟条例啊流于形式,许多公共区域照样烟雾缭绕。 7、企业片面追求利润 有些企业花了几百万上了环保设备,但是为节约成本不开启,造成了“开机迎检查,关机送环保”的现象。譬如钢铁企业的脱硫设施和除尘设施的运行成本非常高,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把这些成本抛给了环境。 8、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很多地方的企业随意排放颗粒污染物,用牺牲环境损害群众利益来换取利润,而把代价推给了群众和环境。如果被处罚,但违法成本较低,被整改后依旧我行我素,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 9、企业使用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不达标生产设备造成颗粒物污染 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朱铭杰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12级监测3班 摘要: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对植物影响的案例了解大气颗粒物污染对植 物的危害。 关键词:大气污染;颗粒物;植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下降明显,大气污染严重。而颗粒物污染占空气污染物的六分之一[1],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们不能忽视颗粒物污染的危害,特别在我国北方干旱少雨的地区,情况尤为严重。而关于颗粒物与植物的关系人们往往关注植物对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却忽略了颗粒物对植物的 危害。因此本文讨论关于燃煤烟尘的颗粒物对植物的危害。 一、燃煤灰尘对植物的危害 在烟尘污染对植物影响方面国外研究的较少。Jenningsigs1934[3] 注意到烟尘可能堵塞气孔,妨碍气体的正常交换,然而大多数研究者对这一作用持怀疑态度,对阴性树种(阔叶树种) 叶片的显微镜检

查,也没有看到叶片被明显阻塞起来。他进一步指出,对光线的干扰可能比较严重,但是他没有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来证实这一理论。Berge(1965)[3]所提的报告显示了生长在德国科隆附近的针叶树气 孔被阻塞的情况,并指出树木生长受到不利影响。Miller和 Rich(1967)[5]观察到当附近烟囱中的烟尘进入温室后,在几种植物的叶片上观察到坏死斑点。坏死是由烟粒的酸性所造成的,温室外面的植物并未受到伤害,可能是由于在产生严重伤害以前,烟粒已被雨水冲洗掉了。 关于煤烟尘污染伤害的临界浓度,结果不一。Petrlik,Z.(1974) 报道,在1 5 0 t/ k m 2/a 的煤尘量的情况下,蛇麻作物生长不受影响。朝鲜的Song,S.D.(1975)等研究了煤尘污染对苹果生产的 影响,他用八年树龄的苹果树作材料,以10g/ m2和50g/ m2 的 喷粉量喷洒植物叶片,其中用50g / m2处理的苹果树叶片叶面积增大( 可能是遮荫造成的) ,采收前苹果脱落,并对苹果的颜色有些影响。原因可能是,处理的作物不一致,所用的煤烟尘和处理的时 间不同造成的。 栗德永(1983)[2]调查了陕西省城市郊区烟尘污染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并总结了烟尘对蔬菜污染的类型: 1烟尘覆盖叶面,阻碍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不良,导致减产; 2烟尘破坏叶组织,使叶片脱水、失绿、枯干、落叶,导致减产;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 室外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提高室外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传统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型污染共存的复合型特征。颗粒物(PM)仍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愈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机动化步伐的加快,上海、北京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来自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双重影响,工业活动中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致使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以至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大气颗粒物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水溶性有机成分,如二元羧酸中的草酸;硝酸盐、铵盐等含氮营养盐及相关物质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典型人为污染物。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展得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城市同时开展研究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难以反映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特征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有:2012年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污染排放新标准大幅下调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现阶段,治理大气污染应构建包括目标协同、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区域协同、技术协同在内的五大协同机制。从具体策略来看,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大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惩罚和监督力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的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 当前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以控制PM10、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尽快制定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管理办法》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构建全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体系。 结论

空气污染及防治教学设计

空气污染及防治教学设计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4、理解臭氧层破坏的现状、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及防止臭氧层破坏的措施。 c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及臭氧层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树立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使学生 能够结合社会实际,思考解决的措施,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 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三、教学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四、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手段:投影仪、幻灯片、flash动画展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11月14日,南京已经是连续第四个灰霾天。早上7点左右,南京气象台的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微博,“近日大气层结稳定,虽天气晴好,但大气浑浊,据探测昨天一天南京市能见度不超过8公里,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大都在75ug/m3以上,超过正常水平。”但随后不久,南京气象台意识到在微博中公布PM2.5的数据有些不妥当,随即这条微博被删除。 【板书】第三节空气气污染及其防治八、【板书】一、大气污染概念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参考文本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总则和控制目标 1.1 为保护大气环境,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的适用范围是,我国境内所有新生产汽 车(含柴油车)、摩托车(含助动车)、及车用发动机产 品,和在我国登记上牌照的所有在用汽车(含柴油车)、 摩托车(含助动车)。 1.3 机动车排放除造成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 (HC),和氮氧化物(NOx)污染外,柴油车还排放有致癌作用 的细微颗粒物。此外,汽车空调用的氟利昂是破坏平流层 臭氧的主要物质。因此,对机动车应同时考虑降低一氧化 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柴油车

颗粒物的排放,汽车空调用的氟利昂应逐步取代。 1.4 汽车、摩托车和车用发动机产品均应向低污染、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1.5 轿车的排放控制水平,20xx年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一阶段水平1;最大总质量不大于3.5吨的其它轻型汽车(包括柴油车)型式认证产品的排放控制水平,20xx年以后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一阶段水平;所有轻型汽车(含轿车)的排放控制水平,应于20xx年前后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二阶段水平2,20xx年前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重型汽车(最大总质量大于3.5吨)与摩托车的排放控制水平,20xx年前后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一阶段水平3,20xx 年前后柴油车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二阶段水平4,20xx年前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1.6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远景目标纲要,重点城市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尽快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

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赵晓靖

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赵晓靖 发表时间:2014-11-27T15:12:54.79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9月上旬供稿作者:赵晓靖 [导读] 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特别是PM2.5 的污染防治,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ir Particulate Pollution赵晓靖ZHAO Xiao-jing(山东省淄博市环境监控中心,淄博255000)(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Zibo,Shandong Province,Zibo 255000,China) 摘要院近年来研究表明,颗粒物已成为环境空气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颗粒物的污染,华北地区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的日数也为数不少。此外,由于颗粒物能够散射太阳光,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给交通和生活也带来极大的不便。那么由此,研究颗粒物的组成并更好地控制它们是很有必要的。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show that particulate matt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ir pollution.Due to particulate pollution, the days when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in urban area of north China exceeds national environment air qualitystandard are quite a few. In addition, the particles can scatter light, which influences atmospheric visibility and the climate, and brings greatinconvenience to transportation and life. As a result,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composition of particulates and better control them. 关键词院空气颗粒物;沙尘暴;生态资源Key words: air particulate;sandstorm;ecological resources中图分类号院X5 文献标识码院 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5-0320-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以颗粒物(PM10 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重污染事件频发,且污染范围日益扩大,2013 年全国74 个城市中仅有3 个城市的细颗粒物浓度达标。颗粒物污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特别是PM2.5 的污染防治,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空气颗粒物源解析,揭示城市和区域污染源与空气环境的定量输入响应关系,识别和解析各重点污染源的贡献值和分担率,明确颗粒物污染防治的主要方向,是科学进行空气质量管理、有效制定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可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 颗粒物源解析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颗粒物污染存在以下特点:颗粒物污染严重,来源复杂。我国大部分区域PM10 和PM2.5 经常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13 年全国74 个城市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达标比例仅为4.1%和14.9%。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呈现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与二次污染物相互叠加的复合型污染特征。 燃煤的贡献明显。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致使燃煤排放对颗粒物的贡献占有较大的比例。国内源解析研究结果统计表明,煤烟尘对PM2.5 和PM10 的贡献率分别在10%~19%和15%~30%。 深入进行源解析是治理颗粒物污染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情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源解析模型各异,解析结果可能有较大差别。 目前,我国源解析研究方法的计算原理不同,源解析结果的内涵也有差别,容易导致即使是同一研究区域,所得到的源解析结果也不统一。这就需要各地做好解释、解读和衔接工作。源解析报告中应包括详细工作内容、内涵、方法、对比和不确定分析等,以免误读。另一方面,源解析工作还面临诸多困难。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技术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但目前,我国源解析相关的技术人才、监测设备和相关仪器十分缺乏,污染源细粒子采样规范缺乏,尚没有统一的源解析技术体系,本地化的源解析软件有待完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发展的瓶颈,进而影响解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2 抑制空气中颗粒物的有效措施每年春季的3~5 月份是沙尘暴严重的季节,也是空气中颗粒物最多的时候。为了保护人们的财产利益以及身体健康,就需要社会有关部门、个人深思,如何有效地预防颗粒物的消极影响:首先,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风沙危害;其次,个人自身的防护尤为重要,例如淤关紧门窗;于戴口罩;盂及时清洗;榆多喝水;虞疾病发作及时就医等。 3 源解析方法需提高科学性目前,我国面临的颗粒物问题较为严重,来源复杂多样,当前的源解析结果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发展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源解析手段及相关的方法。 3.1 统一污染源分类方法和采样方法。科学进行污染源分类,是有效进行源解析的基础。城市空气颗粒物排放源种类很复杂,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笔者建议,可以按照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2013 年第59 号)中按工业污染源(包括燃煤源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源)、移动源、扬尘源、生活源和农业源进行分类。同时,要采取统一的采样方法。统一采样方法有助于源解析结果的可比性。例如,工业燃煤污染源可以采用稀释通道采样法,样品选择应包括不同吨位、不同燃烧方式和不同除尘方式的锅炉,同时考虑脱硫方式的影响。 3.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受体样品库、污染源样品库、受体数据库(包括化学成分库和粒径谱库)、污染源化学成分数据库(化学成分库和粒径谱库),建立专注、专业、服务、快捷的信息共享平台,为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平台支持。 3.3 建设规范化的源解析技术体系。要完善源解析技术原理与方法;研发样品快速分析技术及在线源解析技术,提高解析结果的时效性;规范污染源标识元素/组成的选取;研究二次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开展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精细来源解析。出台高质量、强实用性的颗粒物源解析的技术规范和导则,指导全国源解析工作,促进地方政府解析出可信性高的颗粒物来源。形成集技术决策、技术咨询、技术管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完整的技术支持平台,为源解析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3.4 开发和完善本地化的源解析软件。对国内现有的源解析软件进行改进、完善、升级和二次开发,提高软件性能,并实现免费共享,以满足源解析工作的需求。 4 国外经验值得借鉴国外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研究开展较早,取得大量成果,政府在颗粒物削减、颗粒物基准文件的编制、空气质量标准、污染控制立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我国借鉴。 美国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进行颗粒物源解析工作。 1998 年,美国国会加强了对大气颗粒物的研究,在5 年内成立了5 个大气颗粒物研究中心,开展大气颗粒物的环境健康效应、空气污染的化学特征及颗粒物来源等方面的研究,为美国环保局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标准提供支持。 日本政府也较重视颗粒物源解析工作。2011 年日本颁布了“微小粒子状物质(PM2.5)成分分析导则”,导则中提出:“地方政府为确保

铸造污染防治措施及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铸造污染防治措施及要求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349-80 铸造污染防治措施及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项目生产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本表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及要求:(1)冲天炉烟气由水冷器对烟气进行降温后进入高效湿式除尘器进行除尘、脱硫处理,粉尘和二氧化硫可达标排放,烟气林格曼黑度小于一级。(2)铸件清理工序产生含大量颗粒物废气废气采用抛丸机旋风除尘器进行一级除尘后,由袋式除尘器进行二级除尘处理,经处理废气由高于15米排气筒排放。(3)砂处理工序产生粉尘,砂处理过程的工业粉尘的产生浓度为2000-2400 mg/m3,该项目砂处理、振动落砂等工序产生的工业粉尘,实行封闭处理,同时采用过滤效率为95%的单机除尘机组净化处理,处理后的废气由不低于15m高的排气筒排放,处理效率可达到95%以上,处理后工业粉尘浓度为100-120 mg/m3,, 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 HUANJINGYUFAZHAN 67 滕宇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近几年,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国整体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提高,但颗粒物污染依旧影响着绝大多数城市空气质量,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本文针对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产生危害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5-0067-01DOI:10.16647/https://www.doczj.com/doc/ca3995066.html,15-1369/X.2019.05.039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pollution Teng Yu (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China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advancement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the overal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has improved, but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still affects the air quality of most cities and poses certain harm to human health.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hazard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China are discussed,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Current situa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增大,机动车总量增加,煤炭消耗量持续攀升,导致经济发达地区严重颗粒物污染,灰霾天气时有发生,能见度降低。特别是细颗粒物(PM 2.5)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且可能增加暴露人群的死亡风险,也是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的罪魁祸首[1]。因此,对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势在必行。 1?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大气污染开始由煤烟型转向复合型污染。可吸入颗粒物(PM 10)污染虽有所控制,但未从污染源头得到完全解决。与此同时,汽车尾气和工业燃烧排放增加,一些城市群细颗粒物(PM 2.5)的浓度在持续增加,区域性大气污染愈发严重,并且呈现扩张趋势。研究表明,2016年我国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2]。因此,大气颗粒物污染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2?大气颗粒物的危害 2.1?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建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人体如果吸收空气中大量颗粒物会对心肺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引发各种肺部呼吸疾病,严重的话会导致肺癌。特别是PM 2.5中的细微颗粒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并长期存在。研究表明,生活在颗粒物污染水平较高地区人群的死亡率显著增加,且颗粒物浓度和暴露时间决定了吸入剂量,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则损害越大[3]。 2.2?大气颗粒物对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方面,大气颗粒物对光具有散射和吸收作用,其中吸收效应是由碳黑颗粒物引起,不同程度地削弱光强度,使得视野受限,能见度的下降容易使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造成交通阻塞 [4] 。 当大量细颗粒物(PM 2.5)长时间停留在空中则会造成空气混浊,严重时则会产生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雨水凝结核中同样含有大气细颗粒物PM 2.5,不同条件下,PM 2.5会吸附空气中水分而引发干旱天气, 或使雨水凝结核的数量异常增加,最终会导致暴雨天气[5]。 3?大气颗粒物防治对策 3.1?重视工业布局,加强工业污染源头控制 合理规划城市中的工业布局,城市建设或改造过程中,工业企业的选址应充分考察周边的气象因素及地理条件。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颗粒污染物,需要对其产生的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避免发生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从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加快重污染企业发展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整治高排放产业,严格督促清洁生产审批环节,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相关企业减排目标落实到位,使空气质量不再恶化。 3.2?加强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以及扬尘污染治理 城市发展过程中,加大对裸地及施工扬尘的治理,尤其对于无植被覆盖、风沙尘影响范围大的区域,重点加强防尘措施,尽量避免扬尘的生成及传输。加快城市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保护城市周边湿地,建设周边绿化防护带,对开放型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对大气环境进行杀菌、滞尘,有效控制大气颗粒物,改善城市整体大气环境。3.3?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大气颗粒物有很大部分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其中含有大量芳香烃、有毒有害气体和含铅细颗粒物,阳光照射下会发生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为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要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合理控制机动车数量的增长,采用限号的方式适当管控机动车出行。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策略,加快城区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提倡公共交通出行;同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石油燃料,对大气污染治理也十分有效。 4?结论 大气颗粒物可由局部扩散至周边甚至全球,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大气颗粒物来源十分复杂,污染特征具有区域差异性,传统的固定区域单一污染因子治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复合污染防治需求,迫切需要制定适合我国污染状况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下转第71页)

空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

《空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 2016年度研究生试题 一、请简述中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10分) 答:大气颗粒物指除气体之外的所有包含在大气中的物质,包括所有各种各样的固体或液体气溶胶。其中有固体的烟尘、灰尘、烟雾, 以及液体的云雾和雾滴。粒径的分布大到200微米,小到0.1微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烟尘和粉尘排放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2004 年的环境状况报告显示,46.8%的城市颗粒物浓度超过二级标准; 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山西、内蒙、辽宁、河南、湖南和四川。在监测的城市中,2004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的占38.6%, 而1999年这一数字只有33.1%,但全国总排放近年处于波动状态,没有得到明显的遏制。总的来说, 随着300多个城市中达到二级标准的比例逐年增加,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对于我国城市而言污染源主要为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居民燃煤污染。另外, 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速增多和市政建设等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请简述当前中国PM2.5的来源及其防治技术与对策。(20分)答:1.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发电厂、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PM10 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PM2.5 则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燃煤燃烧产生的烟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公交车站、交通枢纽、地下隧道、繁华路段、街边烧烤、露天餐馆等,PM2.5 的浓度较高;室内 PM2.5 则广泛存在于吸烟产生的烟雾、空调系统和打印机产生的粉尘。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彭应登认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在雾霾天等特定气象条件下,极容易转化成二次颗粒物,也是PM2.5重要来源。 2.常用的除尘净化技术有:吸附技术、负离子技术、静电集尘技术、HEP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