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那树》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那树》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那树》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那树》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浅谈《那树》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我有幸上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与第二节语文课。我讲授的是九年级下册的第10课《那树》,纵然我已经对教材比较熟悉,但对学生的身返校心未归的游离情绪着实摸不着该如何切入课题……

第一节课说来就来,师生的话题都显得被动。虽然觉得已经备好课,但在自己还未完全调整好情绪就上讲台,也很久才进入教学状态,只是在师生一唱一和的互动中开始了课堂万里长征的艰难一步。

我先引发七年级上册所学过的一篇《行道树》内容,引起学生对树奉献精神的回忆,进行课堂状态的热身,然后让语文科代表带读全文,进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从文中反馈给我们哪些信息?因为学生没预习过课文,没带着课文的相关问题去读,单凭读一遍的感觉就像水过鸭背几乎没印象,结果许多学生无从说起,回答的学生也没法围绕课文内容作答,启而不发现象非常严重,效果甚微。

我本想做一个引导带路人,一段一段地引学生重读课文,从文本中逐层与学生一起以文段细心研讨,幸好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学生也从刚才的不收心状态回归到文本中思考,总算勉强读懂主旨。但大部分时间下来都是我个人独唱,学生还没学到知识我已觉得心累。硬撑完了一节40分钟的开学第一课,没想到最后却成了一个只管完成课堂任务的自我赶路看风景的人。灌输的结果是听众迷惘,还谈什么实效呢。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张华 一、教学内容:高一化学硫酸和硝酸的性质 二、授课方式:传统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三、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四、感悟与反思: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 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一: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本活动我们教研组有次七位老师,只有我是新老师,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组教师风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也是我成长了很多。我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如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角色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问题教师提,发言教师点,内容教师定,学习方式教师选,学习过程教师控,学习结果教师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劳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如果老师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不仅仅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更承担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

同课异构 智慧课堂 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智慧课堂”教学反思 2015年11月6日星期五,教育集团新教师汇报课,我校与中学联合进行。本次活动共有四位新教师同台展示,两名英语教师、两名历史教师。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通过对同样内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为参与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同仁的优势。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其他年轻教师的风采,同时也让我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也使我成长了很多。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一、拓展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是完美而无缺陷的,但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有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机智被相互体会,互相学习。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 在准备这次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各位同事的悉心指导。前辈们就每一个问题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本课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我也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同的思想发生了碰撞,讨论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推敲”成为了我最大的体会。整个课程内容需要推敲,首先要建立课程内容库,然后敲掉庞杂、敲掉琐碎,留下精品。教师的语言需要推敲,需要锤炼,不是侃侃而谈,更不能无凭无据。教学环节需要推敲,敲掉生硬、敲掉混乱,敲掉虚构与错误。 三、相互对比,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就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标要求。二是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认识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交流与研讨中,我发现了自身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上,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 不知不觉中一个精彩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需要好好地写一份活动总结总结一下了。那么活动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1 为了交流和展示我县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经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日,县教科组在渠口学区太阳梁二小举行了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学区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我学区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我校马丹鹤,还有中宁一小的杨艳芳和中宁三小的胡淑霞三位教师分别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执教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教学构思异中存同,同中求异,引发了听课者的研究和思考,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总校领导精心组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学教研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执教老师精心备课,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 一、纵观这次教学活动,我们组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1、方法、策略层面——教无定法。同样一节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有一定的差异。 2、风格、个性层面——扬长避短。教师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或粗犷、或细腻,或简略直接,或曲折婉转。 3、目标、内容层面——因材施教。教师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内涵之外,还要了解文本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可谓“因材施教”。 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 当然,有收获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这次活动中,也有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反思,例如: 1、学习型小组的教学方式,是否适用于低段的教学,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2、习题的设计上,怎样设计更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3、数学教学语言如何锻炼得更准确精炼,更生动,生更易听懂。 4、如何鼓励学生发现更有意义的问题,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 5、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才会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获得知识,以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知识。 三、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学到的(我们的进步):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12-09-13T14:09:40.20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9月供稿作者:戈庆荣[导读] 2011年秋季学期,我们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化学组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高效课堂的建设展开。戈庆荣湖北省仙桃中学 【摘要】:2011年秋季学期,我们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化学组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高效课堂的建设展开。如何适应新课改,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是这次活动的主体。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同课异构化学竞技教学 2011年秋季学期,我们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化学组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高效课堂的建设展开。通过对化学教学的实践,不同老师的课堂教学相互比较,吸收各自更好的部分,让我们对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想法,通过相互总结,提高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同课竞技 对同一课题,我们组有五人参加竞技。我们都是各自独立备课,但不谋而合的都在课堂上补充了课本上没有的导电实验。只是在处理上各不相同,我是作为情景导入,引出课题。有两位老师是对强弱电解质作更深入介绍时,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这一知识认识。有两位老师在复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阐述“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时,进行演示。课后,我们针对这一实验进行探讨,一致认为该实验安排在对强弱电解质作更深入介绍时,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这一结论。让学生体验了真实的情景,使教学更富有感染力。 接下来是对课本上[实验3-1]的处理,我是以学生分组探究活动实施教学。其他四位教师都是以演示形式教学。以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课堂时间不易掌控,课堂纪律不是很好。而以演示形式,实验效果也不错。演示形式也有不同,其中有一位老师,自己演示的同时,让各小组选一代表跟着操作,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效果很好。这种处理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是:对强弱电解质概念中“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的理解。在讲解这个知识时,有两位成熟老师用pH值计算来理解“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数字比较,能够接受。我是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图3-1和3-2,分析出盐酸中没有氯化氢分子,醋酸溶液中还有没电离的醋酸分子,来理解“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的。另外两位老师,直接由学生从课本上找到概念后,再强调“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各不相同,但从学生随堂演练中体现的教学效果都比较好。 二、同课异构后的反思 参加这次活动后,我反思了很久。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仅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1、对教学模式的认识。为了改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我挖空心思地想通过各种手段来设计一节课,尤其是公开课。总希望运用电脑、录像等,把能想到的统统用上,期待一节课可以包罗万象。一次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殊不知,轰轰烈烈的结果往往忽略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知识点的落实,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对实验探究的认识。不是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就是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关键是“探究”二字,只要“探究”清楚了,不一定要学生操作。如本课时中的演示实验3-1,只要教师充分主导,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由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出合理方案,再由教师演示操作,这也是实验探究。所以说实验探究关键是“探究”。3、对新教材的认识。最先上新教材时,总以旧教材的模式授课。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就本节内容而言,整个教学过程,教材体现非常清楚。首先通过情景设问“盐酸和醋酸是经常用到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去除水垢。我们知道醋酸的腐蚀性比盐酸小,比较安全,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引导学生思考,盐酸和醋酸酸性不同,从而设计实验探究。在给出图3-1和3-2帮助学生认清“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再结合文字阐述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接着分析强弱电解质的类型。这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教案。也就是说,新教材在结构体系安排上,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总是教资料,而应该重视课本。 三、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课内比教学”有了新的体会。起初听到“课内比教学”,就头疼,认为这是折腾人的事。尤其是学校安排我任务的时候,还要什么“同课异构”,让我心烦了好几天。但参加这次活动后,我感到收获很多。在某些知识的教法上,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总之,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教学设计的方案,验证了不同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也让各执教者通过集中研讨,透过一个个不同的教学细节分析本质,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同时,也让教师从理解教材到创新使用教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成熟教师的指导作用,最关键是缩短了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 参考文献: [1] 刘树森. 寓创新意识于化学教学之中[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Z2) [2] 许应花. 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3] 卢雷波. 浅谈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09,(08) [4] 李广宅.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7,(03) [5] 王敏勤.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6) . [6] 肖若茂. “同课异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5) . 作者简介:戈庆荣(1978- ),本科,中教一级,主要从事中学化学教育。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国培“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月2号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一次“同课异构”听课活动,地点在授田英才学园,时间是一天。这一天,我听了七节课,上午的几个老师共同讲了《简单的排列》,下午的老师讲了《策略与方法》。每几节相同的课,老师们都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精彩有目共睹,感受因人而异。作为旁观者,结合自身的体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课堂的追求是什么?几位老师给出了答案:实效。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一个多轮回。大家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有了一些质的转变。几位老师的课堂都没有太多“精彩”的情境创设和“轰轰烈烈”的合作学习等外在形式,没有热闹,却很有实效。这也给了数学课堂一些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提升的更多的是什么?其实是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内涵。一个人美是由内而外的,数学课的美也应是这样。 2、几堂课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我的理解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的。几堂课都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导入学习,又通过一些生活事例丰富了这一数学知识和内涵,使数学远远高于生活,但又是可以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索娜老师的课,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不断涌现精彩。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思维的狭隘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了知识的转化,这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实,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几位老师正是对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有了充分的了解,用一把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存储的宝库,学生的智慧也就源源不断地往外涌了。 3、怎样的数学课有味?深度。数学具有知识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等特征。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就必然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的。每一个数学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学生都齐刷刷地举手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高兴呢?如果是这样,表明了什么问题?目标定位有问题。为什么会有问题?有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如果没有充分地预设学生,又怎么可能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获得不同的体验呢?可喜的是,几位老师都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充分刺激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不是教师强给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迫切需求,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终于茅塞顿开,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全被数学世界的精彩所迷住。这样的经历,对学生而言是真实而深刻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的数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不也一样吗? 那么,是不是问题提出去,学生三三两两地举手,就是有深度的课堂?当然不是。这就考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数学语言的提炼等多方面的因素。 4、学生的学习成果该怎样呈现?有学习就有成果,教师展现的学习成果一般都具有典型性:成功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导向、总结;失败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帮助、完善。总之,这些成果既有教师课前预设的,也有当堂生成的。用得好,课堂因生成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确定主题后,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中在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各教师则有所不同,这就

要求结合教师自身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达成了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异构的宗旨和最终归宿是什么呢?回答很简单,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那么如何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实现高效教学呢?我们认为有几点是需要教师把握的:1.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灵魂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或虚化或大而空或多而杂,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上了一节课,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刚才两位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两位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说是沿着同一轨迹进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微调。在实际教学中,制定

同课异构观摩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同课异构观摩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小编语: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以下是关于同课异构观摩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同课异构观摩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年××月××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本次活动分别由四位国内有名的小学数学专家级教师和四位××优秀的教师来执教,先由××的一位优秀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再由专家教师也执教同一内容,然后由专家教师来评课,最后由专家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活动,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学生。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很好的突破重难点。而刘松老师通过谈话的方式,提问学生自我介绍,通过交换座位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及乘法交换律的变化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这节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教学节“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感谢物理组同仁帮我精心打磨了这节课,感谢所有在我开课前后中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在教学节上的成功展示。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开设的是一节初三专题复习课。经过这几天的反思,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复习课。 如果平时的教学像栽一棵树,那总复习就好比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则要花功夫。如果复习课把知识点按章节顺序进行简单罗列再加以适当练习,虽说看上去面面俱到,但学生并不一定如你所想的处处留心。这样的复习课是单元知识的浓缩版,能起到帮助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的作用,但很难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基础好的学生不上这节课自己看书复习也能达同样的效果,基础差的学生上了之后也会快速遗忘,效果不佳。 我这次开设的是《光学作图》专题复习,开始我也很苦恼于课的结构,但经过物理组老师们的群策群力,我把这节课定位为以题型分类复习为基础,以“归类变式提炼”为主线,加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力度,体现我校“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所谓“归类”就是求同,从题海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相同类型的题目。“变式”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题目的选择和呈现顺序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提炼就是自主归纳某一题型的解题方式,寻求通式通法。最后再用归纳的解题方法实践巩固练习中的习题。

由于复习课不是的新授课,学生没有太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复习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使我领悟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我发现高效复习课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方法:①让学生自己讲解他的解题思路,并阐说出决这道题要用到哪些知识点。②校对习题正误时,可采取互批的方式。并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容易错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③在改正错误以后,让学生讨论并自主总结解题方法。为了上好每节公开课,我的教学设计总是多次改动,力求完美。而在这次准备的过程中为了体现我校高校课堂的特色,在同组老师的帮助下课堂设计甚至改动了五次,使我倍感压力。当然这次研讨课的顺利展示也让我觉得轻松愉悦。但这两天回顾总结却发现这节课都仍有部分可以改进的地方。我想教学就是这样,总是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反思中调整思路,在坚持中取得进步。再次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 扩展阅读: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张华 一、教学内容:高一化学硫酸和硝酸的性质二、授课方式:传统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三、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5篇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5篇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1) 感谢学校安排了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带给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也感谢讲课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听完了13堂课,使我受益匪浅,向跨学科的各位教师和外语组同仁学习到了许多,更深刻认识到同课异构的优势。 下面是我对同课异构活动的感想和对本学科同课异构的一些反思: 一、同课异构的感想 透过听课学习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忙,它能够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透过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透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带给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二、本学科同科异构的反思 优势: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 2、较好运用我校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以学生成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时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潜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教态大方、语言准确、流利、板书正规。 当然老师们的课堂上的精彩部分还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今后还要继续学习,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三、个人授课后的反思 有人说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成长。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地透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思考学习成长,所以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能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卧龙小学小学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侯营联校教研室组织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力图通过这次活动能为我校广大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同课异构”指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体现了“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 5月15、16日观摩了二年级语文老师孔凡俊、王晓霞的课《29 数星星的孩子》,5 月17日观摩了一年级语文老师冯丽娟、付有荣的课《乌鸦喝水》,真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风味。从课堂效果来看,都能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每节课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科学的把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尽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亮点: 1、积极参与、认真点评 或多或少探讨、分析上课的优点和不足。 2、激活了教师的潜能。 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教师们的成长和进步,评课的教师通过评课探讨、分析上课的优点和不足这本身就是进步。上课教师表现出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积极钻研,并根据新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渗透课标要求和理念。如王晓霞教师的课过程细致入微、设计科学合理、风格独特见长、形成了自已的严谨治学的教学特色;冯丽娟老师教学思想转变较快,课上能落实语文课程的要求,尽量面向大多数学生。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组织、指导、合作的作用体现得较好。孔凡俊、付有荣老师注重了朗读训练的落实。 3、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得到转变。 通过这四节课,可看出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努力体现“实”与“活”的结合 所谓“实”,表现在教师课堂上花架子少了,展示了各自朴实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的意识加强。 5、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这次活动中,四位教师使用多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去学习、感受,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教师的角色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这样,上课时,老师们和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会思维活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 2、对教材挖掘得不深不透,对学生情况没有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有些环节的设计不明确,设计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心中没数。教学中有些问题的设计没有有针对性

英语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小站实验中学谢玉洁 首先, 作为小站实验中学的英语教师, 感谢中学科给我参加同课异构的机会,给我一次展示自我, 和同行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经验的机会、了解不同学校英语学情的机会。本学期开学以后第五周周四,我作为参赛者之一,在北闸口中学进行了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模块第二课的教学活动。这是一节“听说课”我围绕这一特点展开教学,通过为学生讲述两个手机救人的故事,把整堂课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主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用简单的英语课堂用语和学生们比较熟知的英语表达方式贯穿课堂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欲望,同时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因为我深信,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当他们真的置身于一堂课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且,本堂课的密度和容量较大,我通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精心准备课件,设计问题,努力做到: 1.突出英语课的特点,我围绕注培意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技能的特点,充分利用一节课45分钟,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接触英语的机会让他们全方位地从听、说、读、写的不同角度感受英语。比如对词组的处理,我主要让他学生们掌握对单词的拼读和写的锻炼, 每堂课, 我都注意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学习互助的方式,练习他们的输出能力。对于课文, 加强他们对课文的读的能力和语感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读的多了,语感自然也就提高了,做题的能力也就自

然生成了。 2.重视词汇在英语教学中重要地位。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我们能表达很少的东西,但没有词汇,我们将什么也无法表达。”所以在课文的处理上,我着重强调词汇的读和写。而且,这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为后面的读和复述课文,甚至讲故事都作了最为实际和实在的铺垫。 3.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我觉得“同课异构”给我的最大挑战是:在面对我们不熟知的教学主体时,我怎样去准备一节课,去调动学生的合作及竞争意识。其实,这也为学生提出了挑战。这节课我最欣慰和感动的地方就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而且,他们自主地总结归纳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其实,我觉得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该还给学生最起码的半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去消化、吸收、总结和归纳,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终生学习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猜测和推理能力。本堂课通过呈现图片和主要词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猜测和推理能力。 5.必要的耐心等待。学生回答有相当难度的问题我就用一定的时间等待,既促进了真正的思考,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和尊重。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水平,希望给听课的教师们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与我同时作课的还有小站一中的和双闸中学的二位老师。在听另外两位英语教师的课的同时也有所收获。他们对知识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后讨论中,每位教师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的意义 1、从行动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统一课题,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可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2、从“同课异构”的意义来看,专家认为: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个体或群体就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实的教学条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优化与重组的建构过程。 3、从词义分析的角度来看,有专家认为,“同课异构”的“同”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和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相同,都忠实于文本;“异”既指不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反思范文 每一学期都要进行一次期中检查,就是看每位老师公开上一节课,本学期的形式突然转变,是以四人为一组以小课题的形式研讨一节教学活动,活动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同课异构”,另一种是“一课四研”。我被选定参加的是同课异构活动的展示,分别和鲍良虹、金帝言、候晶三人一组进行研讨,我们研讨的教学活动为儿歌《做面条》,一开始,我们四人围坐在一起,先针对本次活动的名称“同课异构”这个词语进行了解释、交流,然后结合网上收索相关资料得知它的含义。所谓的同课异构就是大家面对一个教材,进行不同设计构想,然后按照各自的思路试教,在相互观摩、交流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理解意思后,接着每个人根据这首儿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大家统一制定目标。说真的,对于开展儿歌教学的活动,我刚开始的思路只会单一的想到以图片的形式结合或故事的形式引出等,不知还有什么形式,但在大家共同的智慧结晶下,我们很快又会想出更多的形式、方法来开展此教学,先结合托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年龄发展特点,深入挖掘,发现本节活动中很明显地涉及到手工、语言、社会三方面内容,于是,各自开始设计教案,相互交流,如:候晶老师选择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儿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儿歌;而金帝言老师选择的是提线木偶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如:使用灶具做饭;而我自己则选择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引导

幼儿学念儿歌;最后一研的是鲍老师她则选择从培养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出发,用手工的方式引导幼儿学念儿歌。原本以为这样设想过的教学活动应该上的效果不错,幼儿也的到一定的提高,但在开课过程中,还是看到很多的不足与欠缺,但相互之间的学习、提升、帮助却还是很大的。问题:一、年轻教师上课的中互动、感染力不够高,随机应变能力不够;问题二:动静结合、重难点把握不够明显;问题三:例如我自己在上的这节课,前后环节顺次序出现颠倒,语速也太快,总是不断地要求托班幼儿开口讲话,这点儿完全是带大班幼儿所形成的模式,说明我自己还没有调整、适应过来,需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多多注意、改进。问题四: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问题,并且教学中尽量关注到个别儿童;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掌握。 同时,在观摩、发现、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明白了一点儿,托班的教材只是一个平台,我们老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水平,并且以更多的形式、方法、风格去开展不同领域的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学习欲望,并且每位老师一定要注意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与幼儿间的亲和力,特别是托班年龄段幼儿教师亲和力一定要高,才能激发、调动起幼儿更高的参与性与欲望。 总体来说,我觉得我的活动开展的虽然不是理想中那么顺利,孩子们的参与度、热情也不是很高,但课堂纪律很好,而且,多数孩子都已经能够和老师一起认真倾听学撕面条,重难点的掌我也还好。但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钟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同课异构”达标课教学反思 学科数学班级一(11)班执教人万旭 课题认识钟表时间2020.11.04 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会认识整时,能正确读写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引入不仅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比较喜欢故事和游戏等,所以我直接以找朋友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时钟,揭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钟表》,然后带领学生一起齐读“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时间的一些生活经验,所以我以情境图“小朋友起床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的观察,学生发现了有一个钟表和一个电子表,我乘胜追击,让他们来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有学生回答7时,有回答12时,有回答12时7分,对于他们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暂时不做评价,鼓励他们大胆的说一说,接着引导他们:“你们想不想知道钟面上的到底是几时呢?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就知道答案了,给他们留一个悬念,接着引入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学习完钟面知识以后,就是认识时间,直到本节课上完,我长处一口气,有惊喜,也有感叹,惊喜于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和大胆的交流,感叹自己课堂上的不足,总结如下:

优点: 一、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比较理想,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认识整时的方法,能正确读写时间,会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时间。比如:在平板作业检测上学生的合格率达到了98%,只有1到2个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导致错误。 二、学生表现 本节课参与学习的学生有55人,在整节课上他们标准的坐姿让在座的听课老师赞叹,但是更惊讶于他们出色的课堂表现,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基本掌握了认识时间的方法,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棒。如:师:分针指向12,时针也指向12时,这时候应该是几时?王贻萱:这个时候应该是12时,师:当我把钟面拨到分针指向2,时针指向6时,问这个时候是几时?设计这个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根据整时的判断方法来解决题目,有位同学就达到是6时,这个时候就有好几位同学举手,其中陈萱伊同学就直接起立,然后说道:我认为她回答的是错的,因为分针没有指向12,所以应该不是6时,而是6时过一点,她的这个流畅的表达让我瞬间激动起来,学生都能有这样的表现,我还要再奢求什么呢? 三、教师语言和教态 本节课我自己的语言亲和力方便有进步,教态自然,整节课上得比较得心应手。 四、时间把控和学生评价 整节课时间把控比较好,从课堂开始引入到整节课结束没有出现拖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幼儿园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结合我园这次美工《同课异构》幼儿园活动的开展,相信老师们也收获了很多,幼儿园教学观念会有所更新,幼儿园教学技能会有所提高,期待我们的老师能逐渐成长为一名会上课的老师。一个会上课的老师必须要学会说自己的课,会反思自己的课程。一次优秀的幼儿园幼儿园活动反思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如同一面镜子,成功的失败的,尽在幼儿园活动反思中显现,他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这次幼儿园活动,我感觉收获了以下几点,与各位老师们分享一下: 一、观念的更新 在过去的美术幼儿园教学中,只是把幼儿绘画单纯看作是一种技能训练,只注意孩子线条画得好不好、像不像,颜色对不对,是否与老师的范画一样……这样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抑制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也渐渐地领悟到:通过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而且也培养了孩子发现美、表达美的情趣,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来表现、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使孩子的能力和人格得到健康成长。 二、绘画形式及材料的多样化 本次幼儿园活动,幼儿作品形式呈现了较多样性:水彩笔、粘贴、油水分离等等,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幼儿园活动组织中也应该在形式上进行多样性的更新(而不只是在公开课时实施),建议今后多给孩

子准备一些挂历纸、彩纸、海绵、瓶盖、旧牙刷、树叶等,孩子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材料,这样的撕撕贴贴、印印画画不仅给幼幼儿以绘画形式上的更新,满足了幼幼儿的好奇心,也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创作出的画面也更加生动活泼。如果绘画工具仅限于蜡笔或油画棒,由于涂色时需要一定的力度,绘画速度稍慢,时间过长会削弱他们的兴趣,甚至会厌弃这样的幼儿园活动。而水粉颜料鲜艳、强烈,有很强的覆盖力,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并且水粉笔容易掌握力度的大小,要多方面的让孩子进行尝试,掌握更多的绘画技能,从而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绘画技巧的练习与创造应是同步进行的 现在许多文章与资料都谈到要重视幼儿绘画的创造,但对于技巧的练习是谈之甚少。就从我个人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经验来谈,创造固然重要,反之,没有技巧的练习创造谈何而来呢?就从我园幼儿的实际能力的来说,他们的思维创造力远远要大于技巧的表现,但由于技巧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心中有画”但无从下手。我认为,对于初学画画的孩子来说,技巧的练习应该作为重点来抓。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园教学,还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进行范画讲解。如今,都说幼儿园美术幼儿园教学要以创造为主,幼儿园活动中进行讲解,这样会限致幼儿的思维。我觉得不然,通过多年的美术幼儿园教学的实践证明,创造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认清这两者的关系,在幼儿园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