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宫博物馆 导学案

故宫博物馆 导学案

故宫博物馆  导学案
故宫博物馆  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3、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及背景(全品听课34页)

2.字词积累(全品听课34页)

3、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4、速读课文,画出有关方位词,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5、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故宫示意图

6、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的导游词)

三、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___、___;以及后三宫:____、交泰殿、____。

4、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5、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岱”指____;“孔”指_____。

6、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凤:()()

四、课内精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试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蕴含的感情?

2、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3、课文在开头说“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故宫建筑精美这一特点的语句。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五、拓展迁移

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更详细地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六、课堂小结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答案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3、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4.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5.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三、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1.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 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3. 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4. 故宫博物院》是抓住金銮殿的三个特征说明:

(1).外观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2.)内部建筑精美,装饰庄严富丽,设施奇巧;

(3).雄伟建筑象征威严。

5. 岱指泰山孔指孔子

课内精读

3. 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

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内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精品教案

新课教学( )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 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3】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 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 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 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 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 就到……” 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 “往北”…… 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 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 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 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 安排学生交流怎 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 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 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 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 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 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 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 达标铺路搭桥。

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 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板书:由南向北) 出示:【课件4】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二)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5】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 (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教师讲解并出示 参观路线图,为学生提供范例,可以使学生将此与自己整理的介绍顺序作对比,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按照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找出合适路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进行到此环节处时,让学生阅读《材料二》,使学生懂得要介绍某一处景点,必须从多方面搜集信息,然后从搜集到

故宫博物院 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 编写者:王建军审核者:韩爱景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扎实记忆文中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全力以赴,阳光展示,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使用说明】 1、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充分预习: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给段落标上序号。 ②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按顺序主出故宫博物院的参观路线(注意:方位词) ③在此基础上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检查预习: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鎏金() 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 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 zhào ( )书 肃穆()上谕()额枋()藻井()垂脊() Jiǎo( )健妃嫔()翊坤宫()修缮()jiǒng( ) 二、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大意,并理清说明顺序。 三、走进故宫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是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 2.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话可要说在前头,本次参观是免费的,导游无钱可赚,我可不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3.①走进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请描绘一下太和殿的外景。 两相对照,课文的语言好在哪里? ②走,进去看看。 ③在介绍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由于旅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 【拓展迁移】 按空间顺序画出故宫的示意图。 【自主练习】 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2)。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文中横线上(1)(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1)精品;(2)奇巧;(3)任意 B.(1)珍品;(2)奇巧;(3)随意 C.(1)精品;(2)精巧;(3)任意 D.(1)珍品;(2)精巧;(3)随意 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 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本课小结】 【当堂检测】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明确故宫布局,理清结构层次。 2、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重难点: 1、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2、理清故宫布局。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说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地方?……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随着黄传惕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43年生。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他是当代的作家。 2、故宫博物院的介绍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

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字词 金銮(luán)殿鳌(áo)头檀(tán)香鎏(liú)金矫(jiǎo)健蟠(pán)龙湛(zhán)蓝击(qìnɡ)磬额枋(fānɡ)迥(jiǒnɡ)然不同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圈画出表明作者参观故宫的路线。 2、整体感知,本课的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类别--------------事物说明文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3、据作者参观的路线,填课后习题一。 4、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建筑主要有哪些? 故宫博物院分为“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前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等。 内廷主要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等。 5、理清结构层次,理解总分相结合的特点。 (1-2)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3-15)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16)介绍景山并记叙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人教版八年级上《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即紫禁城内。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 级旅游景区,1987 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故宫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结构特点,可以运用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的写作思路,体会重点突出,详略的得当的写作方法,形成描写复杂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获得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故宫的布局特点和行文思路。【教学难点】掌握事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写作特点,并体会故宫的建筑美。 三、教学方法游览参观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平时在影视作品中对故宫的印 象,增强本课的 带入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 文中是首先写了故宫哪些宫殿呢? 2. 这几座宫殿的顺序是怎样的? 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写宫殿的句子,从中发现文章的书写顺序:“中轴线”“南向北”。 (三)深入研读 在大致了解故宫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导游”带我们去看看故宫为大家讲解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宫殿,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宫结构,同时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 教师继续引导发问:“如果你去故宫你会选择那些宫殿去参观呢?” 明确:太和殿。 2. 大家为什么想去这个地方参观呢? 明确:发现文中主要写的事物。引出详略得当的写法。在描写这样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无法写出亮点来抓住读者眼球的。体现了作者在写作时的重点突出。板书:详略得当。 3. 范读: (1)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1.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时上册语文《11.故宫博物院》

新课教学( )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在介绍故宫时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 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3】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 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 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 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 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 就到……” 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 “往北”…… 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 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 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 指导学生交流怎 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 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 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 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 先给予提示,这样能够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 有章可循,相当于为学 生的达标铺路搭桥。

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由南向北) 出示:【课件4】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二)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5】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 (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 教师讲解并出示参观路线图,为学生提供范例,可以使学生将此与自己整理的介绍顺序作对比,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按照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找出合适路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进行到此环节时,让学生阅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1]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体会、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导读指导】 一、有关作者: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 羽,湖南平江人。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二、故宫资料: 故宫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靠近它一步的。 紫禁城全貌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积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庑殿黄色琉璃瓦顶,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登极、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

(完整版)《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例如: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还有一些造句等等。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作者:吴英 一、导入新课,感知故宫 (多媒体播放《故宫》短片。) 故宫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自它屹立于世界五百多年来,便一直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紧随作者的脚步走进故宫,走进这座昔日的皇城,撩开它神秘的面纱,聆听历史脉搏跳动的声音。 二、速读课文,了解故宫 (多媒体展示。) 思考问题: 1.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顺序组织材料,从到 进行说明,介绍重点是 。2.故宫的基本特征是 。(用原文中的句子。) 明确: 1.空间南北太和殿 2.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三、研读课文,走进故宫 (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 1.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路线图。 2.指出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3.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4.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5.故宫的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的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6.文章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 明确: 1.略。(见大屏幕图示。) 2.从……往里…… 沿着……穿过……到…… 走进…… 进了……就到…… 从……出来…… 来到…… 从……出……,就到…… 3.①先写台基,再写外观,接着写内部装饰,最后写位置和功用。 ②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4.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 5.特点。 (以例句说明。) 宏大壮丽: ①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②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建筑精美: ①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②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布局统一: ①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 ②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楼…… 独特风格: 汉白玉石桥、汉白玉栏杆、琉璃瓦等。 6.爱和赞颂。 四、图音共赏,回望故宫 (多媒体展示。) 按照文章写作顺序展示故宫图片,辅以音乐《故宫之神思》。 五、巩固延伸 (多媒体展示。) 以《请到我校来参观》为题目,向别人口头介绍自己的校园。 (要求:路线清晰、重点突出、特征鲜明、饱含感情,每人3分钟时间。) 六、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既了解了美轮美奂的故宫,又学习了写作此类说明文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如今的故宫越发焕发神采,让我们期待它的明天更加美好。 七、作业 (多媒体展示。) 将上课时介绍校园的发言整理成文,6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14.故宫博物院

人教版八年级课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课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 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3、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1、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 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2、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3、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4、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殿(lu a n)蟠龙(p a n)鎏金(li u)玉玺(x i)妃嫔

(p i n)湛蓝(zh a n)上谕(y U)傀儡(ku i l e i )翊坤宫(y 1)修缮(sh a n)击罄(q 1 ng)诏(zh a 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 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教师点拨,学生 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 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质课课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质课课案) 篇一: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整体特征 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学习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教学重点: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 教学难点: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作业内容 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图文并茂说皇城” 写自己的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介绍故宫 生: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师:同学们的介绍都很精彩。我们现在学习说明文,你觉得刚才的发言怎么修改,就算是合格的说明文了? 生:1说明顺序2说明对象的特征3围绕特征介绍4一些说明方法,使介绍更直观整体感知: 师:阅读课文,根据内容顺序在故宫平面图上标记主要建筑物名称。 师:故宫的特点是? 生: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空间顺序:主要南——北,辅以不同方位 师:说明结构? 生:总-分-总首尾呼应 细节探究 师: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建筑? 生:详写了三大殿,其中详写了太和殿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成都市二仙桥学校王克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2.勾画“方位词”,学习文章按“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写法。 3.判定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 2、把握通过方位词理解说明顺序的方法。 3、学习用重点研读法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故宫的规模、历史与价值。 2、热爱建筑艺术,具有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故宫的建筑结构,积累相关知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校按照参观的路线、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故宫的建筑结构,理解重点介绍“太和殿”的原因。 教学方法 图片激趣法、引导提示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说明文,在正式学习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白板展示)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建筑叫什么名字吗?故宫博物院。没错。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百年宫殿,去一睹它的雄伟与壮丽。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词语认读 师:好,我们首先来扫除文字障碍。拿出笔和纸,给屏幕上的红色字体写拼音。(ppt 出示词语),(一分钟后)写完了吗?好,我们来看看你写正确没有?(出示拼音。勾画重点词语)同学们重点记忆这几个词的字形及注音,马上请同学上来注音。抽一个同学写。 2、找、圈方位词,明确说明顺序。 师:这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了说清楚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哪类词最重要。方位词!(板书:方位词)对,下面请同学们分工合作,找出文中的方位词,用红色笔圈出来。1大组找2、3、4段;2大组找5、6、7段;3大组找8、9、10段;4大组找11到最后。每个大组三到四人为一个小组,找完圈出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回答。 Ppt:点拨:方位词,表示位置的词,具体来说,就是“前、后、左、右、里面、外面、正中、两旁”等。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一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an)龙鎏(liú)金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是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极力给 大家推荐的,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故宫博物院的资料,下载故宫资料或图片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下载的故宫图片。 看得出,同学们是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的。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四、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 全班讨论明确: 文章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 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导入并要求学生出示图片 出示 检查并正音 出示并交流 齐读 读写 听读并画出有关方位词 完成练习一3分钟 2分钟

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1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1《故宫博物院》人教(部编版) 11*故宫博物馆 导学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故宫博物院人教(部编版)

新课教学( )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 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 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 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 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 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 就到……” 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 “往北”…… 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 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 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 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 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 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 路线图了。 安排学生交流怎 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 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 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 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 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 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 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 达标铺路搭桥。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设想 1.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

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矗立鳌头湛蓝藻井斗拱蟠龙金銮殿击磬 檀木攒乾清官坤宁宫肃穆额枋矫健鎏金 翊妃嫔

2.解释字义、词义:攒挥霍湛蓝井然有序点缀错综相连和谐迥然不同 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加黑字板书) 教师朗读课文第1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 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这个词表明了它过去的封建性质和功用。 “故宫”:明清两代已成为历史,皇宫被人们称为故宫,这是人们习惯的称呼,表明着时代的变迁。 “故宫博物院”: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标本,供人们参观。这个词表明了它今日的功能。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去参观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课题采用“故宫博物院”既介绍了历史渊源,也体现了现实功能,与文章内容一致。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 渠县第三中学向超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欣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黄传惕(tì),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编辑。主要作品有:《天安门颂》、《绿色的希望》,长诗《映山红》等。 一、检查预习: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3 2008-01-21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重点: 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特点而定。 教学难点:掌握详略得当。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方式进行。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金銮殿蟠龙鎏金 玉玺纪嫔湛蓝 上谕傀儡翊坤宫 修缮击罄诏书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 率土之滨(沿着)残破不堪(忍着、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的建筑有哪些?――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做口述。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doc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 和相结合。4、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 ”部分,后介绍“ ”部分。5、故宫的“三大殿”指、、。 6、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 顺序。这是由决定的。 课堂探究 7、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1)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不少于4个)(2)“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 8、“故宫”现在为

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9、速读课文,并小组交流完成以下各题。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朗,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3 2019-05-05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0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3、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