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固政发[2016]72号

【发布部门】固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05

【实施日期】2016.12.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

(固政发〔2016〕7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派出机构、事业单位:

我市被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解决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新型城镇化质量,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现就加快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统一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思想认识

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理念和方式,特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从而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自治区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清水河城镇产业带)等项目建设机遇,在提升城市功能、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手段轻自然方法等传统思维,既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与雨水资源未利用的矛盾,也难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水体黑臭、地表径流面源污染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各地各部门都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大力支持海绵城市建设,通过绿色生态方法与灰色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好城市水体、绿地、道路、建筑及设施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净化和缓释等作用,平衡城市建设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综合提升、径流污染有效削减、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目标。

二、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总体思路,把海绵城市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着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让城市更加绿色、生态、宜居。

(一)基本原则。

一是规划引领、系统布局。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涉水、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目标及控制指标,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注重集中连片布局,避免项目碎片化,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二是生态为本、自然循环。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脉络,重点考虑将雨水少排、慢排,优先采用自然坡降和生态措施,最大可能蓄存和利用雨水资源,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和湿地、水体等对雨水水质的净化作用,提升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自然调蓄和涵养能力。

三是示范带动、统筹推进。按照“先建设样板、再全面推进”要求,优先选择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开展建设,积累经验和教训,为全面推进试点建设奠定基础。新区以目标为导向,优先实施,全面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科学选用海绵城市设施及组合系统,统筹推进。

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助力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