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知识整理 水产鱼药疾病药物学

大学知识整理 水产鱼药疾病药物学

大学知识整理  水产鱼药疾病药物学
大学知识整理  水产鱼药疾病药物学

水产鱼药疾病药物学

一、绪论

1、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人和动植物疾病的物质,以及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代谢的物质。

水产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水生经济动物(食用和观赏)疾病的物质。属于兽药范畴。

水产药物学:是有关水产药物各方面知识的科学。

原料药:供配制各种制剂的药物原料。

制剂:是指根据药典和其他药品标准所收录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制成具有一定规格、浓度和形式(剂型)的药物成品。

2、水产药物的特点:

①专用水产药物

②群体用药,药物通常施放到水体中

③稳定性、适口性、诱食性、适时性

④分散性、可溶性

⑤药效容易受种属特性的影响

⑥药效容易受水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的影响

3、规范、科学使用水产药物

?我国使用水产药物面临的主要问题:

乱用和滥用水产药物现象突出,威胁着水产品和环境的安全,导致了病原体耐药性的增加。

二、抗微生物渔药

1、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抗菌药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和机能活动(抑制作用),或杀灭病原菌(杀灭作用)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能够杀灭培养基中细菌的最低浓度。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分为广谱作用和窄谱作用。

广谱作用: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窄谱作用: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2、抗菌机制

①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头孢霉素)

②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③影响叶酸代谢(简介影响DNA合成)(磺胺类)

④影响RNA合成(甲哌力复霉素——结核杆菌)

⑤影响蛋白质合成(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

3、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4、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①产生灭活酶(水解酶、合成酶(钝化酶))

②改变靶位结构(改变靶蛋白结构、增加靶蛋白数量、生成耐药靶蛋白)

③降低细胞膜通透性阻碍药物进入菌体内

④增加拮抗物的产量

⑤加速药物外排

Ⅰ. 磺胺药Sulfonamides<休药期30天> 对氨基苯磺酰胺,广谱慢效抑菌剂。

1、磺胺类药物作用机理:磺胺药与对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核酸合成受阻而抑制细菌繁殖。

2、耐药性

?能利用外源(宿主)叶酸的菌株对磺胺药不敏感。对磺胺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外源叶酸。

?敏感菌在体内外均易产生耐药性。

?常常对其他磺胺药产生交叉耐药性。

?耐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改变了代谢途径,生成大量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果。

3、常见的磺胺药:短效磺胺药:磺胺二甲嘧啶;中效磺胺药: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新诺明;长效磺胺药: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

4、磺胺增效剂(抗菌增效剂)为人工合成化合物二氨基嘧啶类。单独使用很容易导致耐药性,通常与磺胺药按1:5的比例合用。甲氧苄啶TMP,二甲氧嘧啶DVD,OMP,ADP。

5、抗菌增效剂的抑菌机理: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

抗菌增效剂与磺胺药合用,使细菌四氢叶酸的合成受到双重阻断,使磺胺药的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甚至出现杀菌作用,并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Ⅱ. 喹诺酮类药Quinolones为人工合成的一类具有4-喹诺酮环结构的抗菌药。静止期杀菌剂。

1、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与细菌DNA回旋酶Gyrase的A位亚基结合,使细菌染色体形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拓扑异构酶的活性。2、耐药性产生原因

?基因突变:①靶酶结构改变②胞浆膜通透性降低,对药物摄取量减少③主动排出系统加强,促抗菌药外排。?DNA回旋酶与药物的亲和力下降。

3、常见喹诺酮类药:萘啶酸、噁喹酸<休药期16 d>;吡哌酸、氟甲喹<休药期8 d>;氟喹诺酮类<休药期7 d>、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妥舒沙星、司帕沙星。

Ⅲ.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天然品)1、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类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休药期18d >、庆大霉素<休药期40d >、新霉素<休药期15d >等)

?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等)休药期30d

?酰胺醇类(氯霉素、甲砜霉素<休药期14d >等)毒性大,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其他(林可霉素、多肽类抗生素等)

2、各类抗生素的抗菌谱:

?主要作用于G+的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等

?主要作用于G-的抗生素:氨基苷类、多粘菌素

?广谱抗生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3、β-内酰胺类的抗菌机理:繁殖期杀菌剂

?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粘肽合成酶:转肽酶,也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

?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细菌耐β-内酰胺药的机制:①水解作用。②“陷阱机制”或“牵制机制”。③改变靶位结构。④改变菌膜通透性。⑤增加药物外排。⑥缺乏自溶酶。

4、大环内酯类的抗菌作用

?通常为抑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

?抗菌谱较窄:①对G+菌和部分G-菌有抗菌作用;②对某些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及立克次体有良好效果;

③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药金葡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靶位上,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细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①产生灭活酶。②靶位的结构改变。③摄入减少,外排增多。

5、四环素类的抗菌机理

?四环素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始动复合物形成,阻止aa-tRNA进入A位。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细菌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性:①天然四环素耐药株较多,特别是G+球葡、肠道菌。②天然四环素有完全交叉耐药性。③天然与半合成四环素有部分交叉,如四环素耐药株对米诺环素、美他环素仍敏感。

6、氯霉素类(酰胺醇类)的抗菌机理

?可逆地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P位肽链不能移向A位,阻止肽链延伸。

?高浓度时或对本品高度敏感的细菌也呈杀菌作用。

细菌对氯霉素类的耐药机制:①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使氯霉素灭活。②改变细胞壁通透性,使氯霉素不能进入菌体而耐药。

7、氨基糖苷类的抗菌作用及机理:静止期杀菌药

?与30S亚基上的16S rRNA结合,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起始、延伸、终止)。

?通过离子吸附作用,增加膜通透性。

细菌对氨基苷类的耐药性:①产生钝化酶。②细胞膜通透性下降。③改变靶位。④缺乏主动转运功能。

Ⅳ. 抗病毒和抗真菌药

1、药敏试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方法:①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出耐药性,最适合常规实验室使用

②倍比稀释法:检出耐药性,同时测定MIC与MBC

2、常用抗病毒药:吗啉呱(病毒灵)、病毒唑、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3、常用抗真菌药

?多烯类:制霉菌素(混合链丝菌素);两性霉素B及其甲酯盐酸盐、庐山霉素

?非多烯类:灰黄霉素;克霉唑(三苯甲咪唑,氯三苯甲咪唑)

作用机理:多烯类与真菌质膜的固醇类结合,改变膜渗透性,抑制真菌生长。

三、环境改良与消毒渔药

1、消毒渔药:是杀灭水体中或水产动物体表病原生物的药物。

2、含氯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含氯消毒剂溶解于水中可产生次氯酸

?氧化作用HClO → HCl+ [O]

?氯化作用HClO + R-NH-R → R-NCl-R+H2O Cl2 + R-NH-R → R-NCl-R+HCl

?有效氯指直接与氧原子结合的氯,通常用重量百分表示

含氯消毒剂的用途:漂白粉、漂粉精(次氯酸钙)、二氯异氰脲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脲酸(鱼安、强氯精)清塘;机体消毒(浸浴);水体消毒(泼洒1~2 mg/L);食场消毒(挂篓、泼洒);饵料与工具消毒等

3、二氧化氯的作用机制

①活性自由基,氧化能力比H2O2、NaClO、KMnO4等都要强;②不与水中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

ClO2的用途

?消毒作用高速、高效

?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点位,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将硫化物如H2S迅速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去除有机硫产生的臭味,将CN-、NO2-、NH3氧化降解成无毒的CO2、N2等物质)

?间接增氧

4、碘制剂:碘分子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和碘化作用,使蛋白变性,杀死细菌、芽孢、霉菌和病毒。毒性较高。

高碘酸钠:①强氧化剂。②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单糖类羟基之间的邻位C-C键断裂。③快速杀灭细菌和病毒。

④低温时高碘酸钠在水溶液中易结晶析出,水温升至18℃以上时,重新溶解,不影响消毒效果。

5、表面活性剂:又称清洁剂,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阴离子型(肥皂、合成洗涤剂);阳离子型。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氯己定(洗必泰)

表面活性类消毒剂的用途:①杀菌作用:a. 能吸附在细菌表面,降低其张力,改变胞浆膜通透性,使菌体内物质外渗。b. 毒性小,刺激性弱,作用快,能杀灭多种细菌。②增溶作用。③乳化作用

6、醛类消毒剂(甲醛,戊二醛)

作用机理:①醛类具有强还原性,通过烷基化使原生质蛋白变性;②溶解类脂

用途:用于防治真菌病、细菌病、鲤痘疮病、原虫病,以及工具和设施的消毒

7、生石灰(良好的消毒剂和环境改良剂):①干塘清塘与带水清塘;②氧化钙易吸收水分,水溶液呈强碱性;③快速溶解细胞膜、杀灭病原和敌害生物;④提高池底通透性

生石灰的其它用途:疾病流行季节,每月全池遍洒1-2次

①提高水体酸碱度,增加水体缓冲能力;②沉淀水中悬浮的胶体颗粒,增加透明度;③增加钙肥,有利于浮

游生物繁殖;④与铜锌铁磷结合而减轻毒性;⑤除藻(清晨在微囊藻聚集处撒2-3次生石灰粉)

四、杀虫与驱虫渔药(部分了解)

1、杀虫驱虫渔药:又名抗虫药,是杀灭或驱除水生动物体内外寄生虫药物。(抗原虫药、驱杀蠕虫药、杀寄生甲壳动物药)外用抗虫药用于驱杀鳃、体表寄生虫。内服抗虫药用于驱杀体内腔道和实质器官内的寄生虫。

Ⅰ. 抗原虫药

1、硫酸铜Copper sulfate:Cu2+破坏虫体氧化还原酶系统阻碍虫体代谢,或与虫体蛋白结合生成蛋白盐。

杀灭鞭毛虫、纤毛虫、单殖吸虫;抑制和杀灭蓝藻、丝状绿藻。

不良反应:①对寄主组织,低浓度硫酸铜溶液起收敛作用,高浓度呈刺激和腐蚀作用。②降低肠道中胰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③影响水产动物摄食与生长。④铜在水产动物肝脏、肾脏中有明显的累积作用。

注意事项:①本药药效与水温成正比,与水中有机物、悬浮物、盐度、酸碱度成反比。

②本药毒性较大,测量水体体积要精确。③勿使用金属容器溶解本药。充分溶解。

④选择晴天上午用药,投药后充气增氧。⑤鲤、鲫对CuSO4敏感,乌鳢对FeSO4敏感。

2、络合铜:又名螯合铜(EDTA络合铜、三乙醇胺络合铜)

性质稳定,保存时间长;缓释,持效时间长;药效不易受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小。

3、奎宁类Quinines:与疟原虫DNA结合,干扰复制与转录;干扰疟原虫糖代谢。

杀灭小瓜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等;杀灭寄生于皮肤的吸虫。

4、氯苯胍:干扰内质网,阻碍蛋白代谢;使高尔基体肿胀,抑制ATP酶及氧化磷酸化。

盐酸左旋咪唑的替代药物,防治东北银鲫孢子虫病

5、硫Sulfur、碘Iodine:防治艾美虫病

与氧、氢、卤素(碘除外)和大多数金属化合,产物硫化氢、五硫磺酸等溶解表皮角质而杀虫;刺激肠道缓泻。Ⅱ.驱杀蠕虫药:用于消灭水生动物体内外寄生的蠕虫,包括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棘头虫、线虫等。

敌百虫、左旋咪唑、硫双二氯酚、甲苯哒唑、阿苯哒唑、吡喹酮等。

1、左旋咪唑:抑制虫体琥珀酸脱氧酶活性,阻碍无氧代谢,使虫体肌肉麻痹,失去附着力,随粪排出体外。

有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防治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等体外寄生虫病。防治肠道孢子虫病。

2、硫双二氯酚(别丁):降低虫体的糖酵解和氧化代谢。对宿主有下泻作用(对寄主肠道有拟胆碱样作用)。

3、甲苯达唑:

使虫体肠细胞胞浆微管消失,抑制虫体利用葡萄糖,延长细胞内水解酶的存留,加速虫体皮层的溶解。

4、阿苯达唑:高效低毒驱虫药:阻碍虫体能量代谢;驱杀多种线虫、绦虫、吸虫。消化道易吸收,排泄完全

5、吡喹酮:①广谱驱虫:能被绦虫和吸虫迅速吸收;破坏表皮层。②首关消除显著、血浆T1/2短。

Ⅲ. 杀甲壳动物药:杀灭鳋、鲺、鱼怪的药物。外用药、毒性大(有机磷类、菊酯类、阿维菌素与伊维菌素)1、敌百虫:①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虫体神经功能失常;使寄主肠胃蠕动增强。②低毒,残留时间较短。

注意事项:鳜、加州鲈、淡水白鲳对其极度敏感。

酸性,腐蚀金属,勿用金属容器盛放。除面碱外,不得与其他碱性药物合用。

2、菊酯类:高效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中等毒性杀虫剂,对抗有机磷虫害效果好。

对鱼刺激大。虾蟹极度敏感,禁用。遇碱迅速分解。

3、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新型、广谱、高效、低毒。

对线虫和节肢动物驱杀效果好。对绦虫、吸虫及原虫无效。

增加虫体GABA释放,打开谷氨酸氯离子通道,使神经麻痹,肌肉不能收缩。

五、微生态制剂

1、微生态制剂:是通过饲喂动物,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

微生态平衡:正常菌群通过对有限营养成分的竞争、通过对肠道粘膜上结合部位的竞争拮抗致病菌。

微生态制剂:在微生态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复壮、发酵、包埋、干燥等工艺制成活菌制剂(有些含有其代谢产物或添加有有益菌的促生长因子)。维持和调节宿主或水域的微生态平衡。

2、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

①生物夺氧;②生物屏障作用;③增强机体免疫力;④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⑤促进水体物质良性循环。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2015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安排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上午现场调查 给药方法操作: 泼洒法 挂袋挂篓 口服法鱼苗鱼种检查 成鱼检查 收集 锥体虫并染 色 染色: 锚头鳋、 中华鳋、 鲺 考试 下午鱼类甲壳动物病及 其病原体的观察 收集锚头鳋、中华鳋等 成鱼检查 收集车轮虫、锚 头鳋、中华鳋、 鱼虱等 收集车轮虫 并染色 染色交寄生虫染 色切片标本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是为了满足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对生产、培养科研技术操作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水产养殖行业防病治病的技术人才。 2. 通过实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种类及其特点;能较准确地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3. 能正确地使用渔药,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二、实验内容: 1. 现场调查; 2. 渔药使用:泼洒法;挂袋挂篓法;口服法; 3. 显微镜诊断疾病; 4. 寄生虫标本的收集与染色; 三、实验操作及其步骤: 1.现场调查: 池塘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除了由病原生物直接感染和侵袭外,首先应了解池塘周围的环境和水体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对养殖生物发病的影响。发病现场的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病鱼提供依据。 ①调查发病养殖水体环境和发病史 发病养殖水体环境是指养殖水体周围有哪些工厂,工厂是否排放污(废)水,这些污(废)水是否含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是否经过处理后排放等。同时,还要着重强调调查养殖水体情况,了解放养前清塘的方法、清塘药物的剂量、清塘

后放养鱼种的时间、鱼种消毒的药量等。这些与养殖生物疾病的发生关系较大,同时还应了解养殖水体近几年发生疾病的危害程度,以及所采用的防治方法和效果等。 ②了解池塘水质状况 水温水温是养殖生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因此江苏、浙江和湖南、湖北一带,每年5~6月和8~9月份是细菌病、病毒病流行高峰。暴发性鱼病需要需要的水温范围较大,流行的时间也更长些。有些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是夏季危害鱼苗、鱼种的流行病,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的流行病。 A.谁的酸碱度(pH)由于高密度养殖,池塘有机质多氢离子浓度微偏高 (pH偏低),易发生水霉病。酸性水也常常引起嗜酸性卵甲藻病的暴发。在氢离子浓度较低(pH较高)的盐碱养殖水体,水温较低时易大量繁殖三毛金藻,分泌毒素,致使池鱼中毒死亡。 B.溶解氧水中含氧量的多少关系到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生存,同疾病的发生 有明显的相关性。正常池塘的溶解氧含量要求4毫克/升,最低不能低于1毫克/升,对于各种不同的鱼类和不同的生长阶段,因其生理需求不一样而对溶氧的需求不同。溶解氧长时间过低会影响鱼类生长,降低鱼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为病原菌的繁殖,生长创造了条件。 C.检测水质对发病水体进行水的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 硬度、化学耗氧量的分析,了解水质的基本营养盐变化情况,对可能因环境因子致病的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分析。 ③调查饲养管理情况 A.了解鱼种放养情况: 放养数量过多就会出现相互拥挤、摄食不足、生长不良 的现象,导致养殖生物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原菌的感染和传播。夏花培育至冬片鱼种一般亩放养量为7000~10000尾。 B.了解投饲和施肥状况: 投喂的饲料不新鲜或不按照“四定”投喂,鱼类很容 易患细菌性肠炎病。夏天在池塘内施用不经发酵的有机肥,易使池塘水质恶化、缺氧、并促使致病菌核寄生虫大量繁殖。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 硝基呋喃类: 常用的有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妥因(呋喃旦啶),呋喃它酮(呋吗唑酮),呋喃那斯等。 本类药物为硝基呋喃的衍生物。作用为通过抑制乙酰辅酶A和脱氢酶,干扰细菌的糖代谢,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在低浓度(5~10ppm)时起抑菌作用,但是高浓度(20~50ppm)时可起杀菌作用。抗菌谱广,能抑制很多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部分呋喃也有抗原虫的作用。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变色,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在酸性水中的溶解度要稍大,Ph6的水中呋喃唑酮的溶解度为60ppm。在酸性水中抗菌力强。鱼病上可以用来防治柱状曲挠杆菌,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等的感染。包括赤皮病,烂鳃病,肠炎,打印病,腹水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尾柄病,竖鳞病等。 1,呋喃西林。鲜黄色结晶粉末。口服毒性大,一般用作体外浸洗用药,主要治疗细菌引起的皮肤性疾病。 2,呋喃唑酮。黄色结晶粉末。遇碱分解。对一般的细菌性疾病效果都还可以,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特别是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而且有抗原虫的作用。防治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等,用量为每天5~10克每100公斤鱼口服,用3~5天。治疗烂鳃,

赤皮,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等,可以用~遍撒,或10~20ppm浸洗。 3,呋喃那斯。暗黄色结晶粉末。抗菌力强,对气单胞菌属的抗菌力为呋喃唑酮的10~30倍。在国外使用较多,特别是日本。大多细菌性疾病(见上面)都可以使用。口服用量为2~4克每100公斤鱼。遍撒浓度为~2ppm。浸洗浓度为1~2ppm。 四环素族: 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阳性和 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作用,低浓度时为抑菌,高浓度时为杀菌。四环素族都含有萘并嗪环的母核。不同点再与5,6,7位上的取代基不同。作用机理为在肽链的合成和终止阶段其作用,抑制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 1,四环素 2,土霉素(氧四环素) 3,金霉素(氯四环素) 这三种均为黄色结晶粉末,常用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在碱性水中失效,金霉素在水中也会缓慢失效。它们的抗菌谱略有区别,但是在不清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用,影响不大。

分析兽医水产类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教学方式及内容革新的论文(精)

分析兽医水产类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教学方式及内容革新的论文格式 内容导读: 本文阐述了实施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必要性,分析了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内容及特点,并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相关内容对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模式及内容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教学模式探讨从2011年起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两类。两类考试分别命题组卷,同一时间统一考试。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既可以选择报考兽医全科类,也可以选择报考水生动物类,但报考水生动物类考试且成绩合格的,只能申请注册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服务。将水生动物类职业资格考试单独列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通过水产类执业兽医考试,来提高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人才保障。由于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作为独立专业考试时间较短,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对考试内容了解不是很透彻,本文结合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考试的特点及大纲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使水产院校、规模养殖场、苗种生产企业、渔药和饲料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了解、认识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资格考试重要性、必要性,提高从业人员报考的积极性,并对考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实施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大国。目前,水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有的水产养殖场用药不规范,药物残留已成为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水产养殖用药,需要明确水产苗种场配备执业兽医师,并规定水生生物病害防治人员应当取得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从而规范水产养殖业使用行为,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内容及特点 2012年5月14日,农业部发布《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第8号),对2012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类别、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资格授予等有关事项做了具体的说明。《公告》还对考试科目做了具体的说明,其中水生动物类考试分为基础、预防、临床和综合应用四张试卷,总题量300道,总分值300分。试卷一:基础科目,包括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水生动物解剖组织及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和水生动物生理学;试卷二:预防科目,包括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水生动物公共卫生学;试卷三:临床科目,包括水产药物学、水生动物病理学、水生动物疾病学。试卷四:综合应用科目,包括水产养殖生态学、饲料与营养学。 通过上述公告的具体说明,可以看出水产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涵盖了水产养殖专业的多门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题量大等特点,通过该考试有一定难度。2011年起,首次将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两类。2011年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合格分数线为174分,2011年水生动物类执业助理兽医师合格分数线为156分。从2011年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

水产微生物学汇总

《水产微生物学》 课程论文 系部:水产系 专业:水族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1级二班 姓名:陈娟 学号:222011602093065 2013年1月4日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陈娟 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市荣昌402460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对象逐渐多样化,养殖规模日益扩大,集约化程度也 不断提高。然而养殖区水质却不断恶化,养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导致细菌性、病毒性等病害的感染机率也随之增大,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微生物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并应用到实践当中。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系统阐明《水产微生物》这门学科在水产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 微生物; 应用 1利用微生态制剂代替抗生素防治疾病 目前养殖业中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但由此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引起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毒性、“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随着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等方面上的广泛应用,在水产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良好的效果也已被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微生态制剂具有多功能性、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安全性等特点。实际应用的微生态制品应包括活菌体、灭活菌体、菌体成分、代谢产物及活性生长促进物质[1]。 1986年,Kozasa[2]首次将益生菌应用于水产养殖,用1 株从土壤中分离的芽孢杆菌( B aci l l us toy2oi )处理日本鳗鲡( A n g ui l l a j a ponical ) ,降低了由爱德华氏菌( Edw ardsiel l a)引起的死亡率。此后,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据国外的研究报道,一些微生物制剂有抗病毒的作用。Direkbusarakom 等[3]由一种黑色虎虾( Ti gerp raw ns)卵中分离出 2 个溶血性弧菌(V ibrio) NI2CA1030 和NICA1031 ,这些菌株对IHNV 和大马哈鱼表皮病毒有着抗病毒活性抑制作用; Austin等[4]用分离的溶藻弧菌(V . al gi nol y t icus)注射或浸浴大西洋鲑( S almo sals r)时,可抵抗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 A eromonas salmonici da ) 、鳗弧菌(V .ang ui l l arum)和病毒鱼弧菌(V . pisci um) 等的感染;Bogut 等[5],用微生态制剂溶藻胶弧菌的去细胞上清液冷冻干燥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鳗弧菌和病毒鱼弧菌; Gatesoupe[6]研究表明,使用1 株产生铁载体( Siderop hore)的弧菌强化的轮虫可增加大菱鲆( S cop ht hatmus max imus )仔鱼被一致病弧菌感染后的成活率;Ol sson[7]从大菱鲆幼鱼排泄物中提取的肉杆菌( Carnobacteri um)细胞可抑制鳗弧菌的生长,研究认为,大菱鲆肠道和粪便为鳗弧菌生长提供了丰富场所,使用肠道菌的抑制活性可能会降低大菱鲆育苗场鱼类致病性弧菌的生长; Gullian[8]从虾( Penaeus v annamei )的肝胰脏中分离到3 株细菌,分别确认为副溶血性弧菌(V . p arahemol y t icus) p62、p63 和芽孢杆菌p64 ,它们可抑制虾体内的哈维氏弧菌(V . harev y i) S2 ,其死亡率分别可达83 %、60 %和58 % ,而对宿主无致病作用。国内方面,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桂远明等[9-10 ]用从健康鲤鱼( Cy p ri nus carpio)的肠道中分离出的无毒正常菌群J Y10、J Y31 制成的微生态制品喂饲鲤鱼,其质量增长率、能量同化率、生态生长效率、组织生长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后来再将它们制成益生素并添加到饲料中,以该饲料投喂鲤鱼,增加了抗病能力;杨思芹等[11]在人工养殖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 nensis)时,摄取益生剂组的对虾的活力及抗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考点总结 第1篇第1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 1.群体效应:鱼体群居有利于群体中每一尾鱼的生长,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许多鱼类的卵含有使比重降低的油球,如鲻、鲮;有的鱼卵卵径很大,卵粒小,但卵黄周隙很大。主要是海水鱼类。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一些产于石砾砂底的鱼卵即如此,如海鲇的卵为沉性,卵径11.7mm,重0.98g,油球很小。 漂流性卵: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这种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青鱼、草鱼、鲢、鳙、鲮、鳜鱼和短盖巨脂鲤等的卵属于这种类型。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粘附在水生植物或其它附着物上。鲤、鲫、鳊、鲂、鲴、泥鳅、胡子鲶、鲟、六线鱼、太平洋鲱、松江鲈、鰕鯱鱼等均产粘性卵。 4.滤食性: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代表种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食物类型水草和嫩陆草 杂食性:代表种类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等,食物类型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 5、性逆转:鱼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由雌到雄(或由雄到雌)发生性别转变的现象。 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7、索饵洄游:即鱼从产卵区或越冬区游向摄食区的活动。 8、越冬洄游::由摄食区到越冬区的行为。 二、知识点 1.鲢、鳙鱼的摄食器官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变化特点? 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摄食方式滤食,食物类型浮游动物。 2.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器官。 鲢鳙:滤食型,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 草鱼、团头鲂、长春鳊:草食性,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 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杂食性。 牙鲆、大菱鲆:营底栖生活,主要以伏击方式摄食虾和小鱼,随着生长,逐渐以摄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常栖息于银鱼、沙丁鱼较集中的海域;肉食性。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辅导资料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环境、水生动物疾病、水产品的关系,旨在改善养殖环境、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的类型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主要是: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和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简)答题 1.微生物有那些特性 答: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3群居混杂,相生相克。 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有哪些作用 答:(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生物工程。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 (2)有害方面: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细菌: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原始核质,无 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观赏鱼病用药物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 硝基呋喃类: 常用的有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妥因(呋喃旦啶),呋喃它酮(呋吗唑酮),呋喃那斯等。 本类药物为硝基呋喃的衍生物。作用为通过抑制乙酰辅酶A和脱氢酶,干扰细菌的糖代谢,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在低浓度(5~10ppm)时起抑菌作用,但是高浓度(20~50ppm)时可起杀菌作用。抗菌谱广,能抑制很多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部分呋喃也有抗原虫的作用。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变色,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在酸性水中的溶解度要稍大,Ph6的水中呋喃唑酮的溶解度为60ppm。在酸性水中抗菌力强。鱼病上可以用来防治柱状曲挠杆菌,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等的感染。包括赤皮病,烂鳃病,肠炎,打印病,腹水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尾柄病,竖鳞病等。 1,呋喃西林。鲜黄色结晶粉末。口服毒性大,一般用作体外浸洗用药,主要治疗细菌引起的皮肤性疾病。 2,呋喃唑酮。黄色结晶粉末。遇碱分解。对一般的细菌性疾病效果都还可以,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特别是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而且有抗原虫的作用。防治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等,用量为每天5~10克每100公斤鱼口服,用3~5天。治疗烂鳃,赤皮,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等,可以用0.2~0.5ppm遍撒,或10~2

0ppm浸洗。 3,呋喃那斯。暗黄色结晶粉末。抗菌力强,对气单胞菌属的抗菌力为呋喃唑酮的10~30倍。在国外使用较多,特别是日本。大多细菌性疾病(见上面)都可以使用。口服用量为2~4克每100公斤鱼。遍撒浓度为0.05~2ppm。浸洗浓度为1~2ppm。 四环素族: 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阳性和 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作用,低浓度时为抑菌,高浓度时为杀菌。四环素族都含有萘并嗪环的母核。不同点再与5,6,7位上的取代基不同。作用机理为在肽链的合成和终止阶段其作用,抑制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 1,四环素 2,土霉素(氧四环素) 3,金霉素(氯四环素) 这三种均为黄色结晶粉末,常用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在碱性水中失效,金霉素在水中也会缓慢失效。它们的抗菌谱略有区别,但是在不清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用,影响不大。

鱼类学知识点

1、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U型或V型。硬骨鱼类为直管形、U型或V型。 2、性逆转最典型的例子是黄鳝。 3、卵巢的发育和分期 I 期卵巢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为透明细线状;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看不到卵粒,表面无血管或甚细弱。为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卵巢多呈扁带状,有不少血管分布于卵巢上,已能与精巢相区分,但肉眼尚看不清卵粒。为未达性成熟的性腺发育中个体所具有;性成熟个体产后恢复阶段也回复到Ⅱ期。 Ⅲ期卵巢体积因卵粒生长而增大,肉眼已可看清积累卵黄的卵粒,但卵粒不够大也不够圆,且不能从卵巢褶皱上分离剥落。 Ⅳ期为成熟期,卵巢体积和重量在本期终了时达到最大。卵粒中充满卵黄,卵黄并逐步融合,卵粒极易从卵巢褶皱上脱落下来,卵巢膜甚薄,表面的血管十分发达。 期为产卵期,卵巢已完全成熟,呈松软状,卵粒已自卵巢褶皱上跌落,排至卵巢腔(或腹腔)中,提起亲鱼或轻压腹部即有成熟卵排出。 Ⅵ期是产完卵以后的卵巢,一批产卵的鱼,卵巢呈萎瘪的囊状,表面血管充血,以后转变为Ⅱ期;分批产卵的鱼,卵巢内仍有还在发育的直、N期卵母细胞,经一段时期发育后又产下一批卵。所以此类卵巢经短期恢复后,由Ⅵ期转变为Ⅱ期 4、精巢的发育和分期 I 期特征和I期卵巢相同,也是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呈线状或细带状腺体,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血管不显著。 Ⅲ期呈圆杆状,挤压鱼的腹部或剪开精巢都没有精液流出,作精巢切面时塌陷;不少鱼的Ⅲ期精巢呈肉红色。 Ⅳ期呈乳白色,表面血管显著,作精巢切面时,切面塌陷;挤压鱼腹有白色精液流出,精液入水随即溶散的成熟度高,此时已进入成熟期。 V期为生殖期,精巢柔软,内充满乳白色精液,提起鱼头或轻压腹部就有大量精液从生殖孔流出。 Ⅵ期为生殖后的精巢,体积缩小,外观萎瘪,经恢复后转为Ⅱ期。不少种类精巢比卵巢的恢复期要短。 5、鱼卵的生态类型 浮性卵:大黄鱼、鳓、鲐、真鲷、鲻、梭鱼、乌鳢、斑鳢 粘性卵:鲤、鲫、团头鲂、鲶鱼 沉性卵:卵鳇、鲟、鲑鳟及鳅科鱼类 漂流性卵:鲤科中草、青、鲢、鳙等不少种类产此类型卵。 6、鱼的体型 纺锤形:鱤、金枪鱼、鲭 侧扁形:团头鲂、鳊、鲳 平扁形:鮟鱇 圆筒形:黄鳝、鳗鲡 其他体型:河豚、海马、翻车鱼、鲽 7、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 8、鱼的体长 草食性鱼类体长较长 9、鱼类发育阶段的划分 (1)胚胎期:从受精开始至孵出仔鱼为止。此期的特点是发育在卵膜内进行,发育所需营养完全依靠卵黄。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辅导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环境、水生动物疾病、水产品的关系,旨在改善养殖环境、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的类型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主要是: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和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简)答题 1.微生物有那些特性? 答: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3群居混杂,相生相克。 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有哪些作用? 答:(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生物工程。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 程。 (2)有害方面: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细菌: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 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2.菌落:一般经过18-24小时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或内部生长分裂繁殖成一

大学知识整理水产鱼药疾病药物学

水产鱼药疾病药物学 一、绪论 1、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人和动植物疾病的物质,以及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代谢的物质。 水产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水生经济动物(食用和观赏)疾病的物质。属于兽药范畴。 水产药物学:是有关水产药物各方面知识的科学。 原料药:供配制各种制剂的药物原料。 制剂:是指根据药典和其他药品标准所收录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制成具有一定规格、浓度和形式(剂型)的 药物成品。 2、水产药物的特点: ①专用水产药物 ②群体用药,药物通常施放到水体中 ③稳定性、适口性、诱食性、适时性 ④分散性、可溶性 ⑤药效容易受种属特性的影响 ⑥药效容易受水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的影响 3、规范、科学使用水产药物 ?我国使用水产药物面临的主要问题: 乱用和滥用水产药物现象突出,威胁着水产品和环境的安全,导致了病原体耐药性的增加。 二、抗微生物渔药 1、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抗菌药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和机能活动(抑制作用),或杀灭病原菌(杀灭作用)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能够杀灭培养基中细菌的最低浓度。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分为广谱作用和窄谱作用。 广谱作用: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窄谱作用: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2、抗菌机制 ①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头孢霉素) ②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③影响叶酸代谢(简介影响DNA合成)(磺胺类) ④影响RNA合成(甲哌力复霉素——结核杆菌) ⑤影响蛋白质合成(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 3、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4、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①产生灭活酶(水解酶、合成酶(钝化酶)) ②改变靶位结构(改变靶蛋白结构、增加靶蛋白数量、生成耐药靶蛋白) ③降低细胞膜通透性阻碍药物进入菌体内 ④增加拮抗物的产量 ⑤加速药物外排 Ⅰ. 磺胺药Sulfonamides<休药期30天> 对氨基苯磺酰胺,广谱慢效抑菌剂。 1、磺胺类药物作用机理:磺胺药与对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核酸合成受阻而抑制细菌繁殖。 2、耐药性 ?能利用外源(宿主)叶酸的菌株对磺胺药不敏感。对磺胺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外源叶酸。 ?敏感菌在体内外均易产生耐药性。 ?常常对其他磺胺药产生交叉耐药性。 ?耐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改变了代谢途径,生成大量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果。

03351鱼类学

课程名称:鱼类学课程代码:0335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池塘养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的生产应用技术学科。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池塘养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养鱼生产,总结生产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池塘养鱼的专业理论和应用技术;熟练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及鱼苗、鱼种和食用鱼各阶段的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本专业知识独立解决各种鱼类繁殖和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水产养殖、渔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主要养殖鱼类在池塘中生长规律;池塘环境因子对鱼类影响的机理;池塘施肥的作用和原理;主要养殖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催产、孵化的基本原理;池塘养殖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和理论。掌握池塘养鱼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池塘养鱼的理论知识,充分理解“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个方面的有机联系。熟悉池塘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及家鱼人工繁殖的全过程,了解池塘养殖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特色的综合养鱼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最新发展。使学生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鱼类学、水生生物学、鱼类生理学 后续课程:特种水产养殖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淡水捕捞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学习,主要掌握池塘养鱼的概念,了解我国及世界池塘养鱼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和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2015(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安排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水产动物疾病学综合实验是为了满足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对生产、培养科研技术操作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水产养殖行业防病治病的技术人才。 2. 通过实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种类及其特点;能较准确地诊断水产动物疾病。 3. 能正确地使用渔药,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二、实验内容: 1. 现场调查;

2. 渔药使用:泼洒法;挂袋挂篓法;口服法; 3. 显微镜诊断疾病; 4. 寄生虫标本的收集与染色; 三、实验操作及其步骤: 1. 现场调查: 池塘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础,疾病的发生除了由病原生物直接感染和侵袭外,首先应了解池塘周围的环境和水体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对养殖生物发病的影响。发病现场的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病鱼提供依据。 ①调查发病养殖水体环境和发病史 发病养殖水体环境是指养殖水体周围有哪些工厂,工厂是否排放污(废)水,这些污(废)水是否含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是否经过处理后排放等。同时,还要着重强调调查养殖水体情况,了解放养前清塘的方法、清塘药物的剂量、清塘 后放养鱼种的时间、鱼种消毒的药量等。这些与养殖生物疾病的发生关系较大,同时还应了解养殖水体近几年发生疾病的危害程度,以及所采用的防治方法和效果等。 ②了解池塘水质状况 水温水温是养殖生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因此江苏、浙江和湖南、湖北一带,每年5~6月和8~9月份是细菌病、病毒病流行高峰。暴发性鱼病需要需要的水温范围较大,流行的时间也更长些。有些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是夏季危害鱼苗、鱼种的流行病,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的流行病。

考研学硕初试科目设置及试题选用一览表

考研学硕初试科目设置及试题选用一览表

————————————————————————————————作者:————————————————————————————————日期:

考研学硕初试科目设置及试题选用一览 表 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设置及试题选用一览表门类代码?门类 名称?学科专业?第一单元科目第二单元科目第三单元科目?第四单元科目01?哲学各学科、专业?▲101-思想政治理论,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00分)▲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其它语种、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第二外语、单独考试外语可由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240-289)(100分)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150分)?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8××或9××)(150分) 02 经济学各学科、专业▲303-数学三(150分) 03 法学各学科、专业?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150分) 04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或▲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体育学?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可选用统考试题(300分) 05?文学?各学科、专业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 (150分) 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8××或9××)(150分) 06历史学?中国史、世界史▲313-历史学基础(300分) 考古学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可选用统考试题(300分) 07?理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301-数学一或▲302-数学二或▲303-数学三(150分)或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科目代码使用601-609)?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8××或9××)(150分) 其它学科、专业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科目代码使用601-609)或其它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601-609除外)),也可选用统考试题(150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150分) 08?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1-思想政治理论, 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其它语种、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第二外语、单独考试外语可由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240-289)(100分)▲301-数学一(150分)▲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150分) 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8××或9××) (150分) 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302-数学二(150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埃及神仙鱼的品种简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埃及神仙鱼的品种 简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 埃及神仙鱼 埃及神仙鱼在挑选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背鳍、尾鳍、臀鳍的伸长状况,有没有折断或缺陷,背鳍最好是有一支特别长的旗杆,整体看起来颜色不要太深。 有时候体色太深表示有寄生虫,这种幼鱼千万不要,还有姿态和体型等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埃及神仙幼鱼和一般神仙幼鱼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比较出来。可是和另一种近亲,俗称亚种埃及神仙比较就有一点麻烦了,根据德国鱼类学家记载身体纵排鱼鳞数是41-47片,背鳍下方曲线鱼鳞数是28-29片,而臀鳍上方曲线的鱼鳞数则是28-32片。 埃及神仙发病期几乎在刚下缸几周内或换新环境时才会发生,不明原因有拒食、紧迫、缩尾缩鳍、鱼鳍有血丝、断尾断鳍、霉菌通常一发生后,什么灵丹妙药我看都没什么用了。准备捞鱼尸吧!那是刚进口的埃及神仙带原生虫[学名:肠管鞭毛虫]加上紧迫而并发霉菌感染的疾病,所以选购时非常的重要,觉得有问题的鱼最好不要捉,捞鱼也要很小心不要捞起来断尾断鳍就不好了。 埃及神仙鱼选购

刚进口的埃及神仙幼鱼体质虚弱,常常生病。主要原因是舟车劳顿、环境拥挤、缺乏氧气、还有更严重的是因为原产地的渔民用毒鱼方式捉鱼,更危害幼鱼生命。所以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得小心才是,最好问一问老板鱼是那时候进来的,再观察看看一群鱼里头有没有生病的鱼(正常的埃及神仙不会缩鮨,而且十分贪吃)。一些小细节最好要十分留意,最好不要购买刚进口的幼鱼,建议你在水族馆进货一二星期后,鱼只稳定开始成群结队、觅食以后再仔细挑选,一次最好购足10只以上,会比较好养,毕竟埃及神仙是群居的鱼类。 挑鱼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背鳍、尾鳍、臀鳍的伸长状况,有没有折断或缺陷,背鳍最好是有一支特别长的旗杆,整体看起来颜色不要太深,有时候体色太深表示有寄生虫,这种幼鱼千万不要,还有姿态和体型等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埃及神仙幼鱼和一般神仙幼鱼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比较出来。可是和另一种近亲,俗称亚种埃及神仙比较就有一点麻烦了,根据德国鱼类学家记载身体纵排鱼鳞数是41-47片,背鳍下方曲线鱼鳞数是28-29片,而臀鳍上方曲线的鱼鳞数则是28-32片。埃及神仙鱼的品种简介 埃及神仙鱼 埃及神仙鱼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境内的欧利那可河和哥伦比亚的RioOrinoco流域及其上游的支流RioAtabapo均有发现。埃及神仙鱼的寿命一般在4-5年就算长寿了,最长的埃及神仙鱼寿命可以有8年左右,人工饲养埃及神仙鱼只要科学饲养,

水产养殖中鱼药的用法

水产鱼药的用法 掌握药物的特性及正确的使川方法.才能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鱼池施药应根据鱼病的病情、养鱼品种、饲养方式、施药目的(是治疗还是预防鱼病)来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主要用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水产清池消毒药物 生石灰:干水清塘,塘里留水6~9厘米,每亩用生石灰50~60千克,溶化不待冷却全池泼洒,也可直接将灰粉撒入。在排水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可待水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千克,7~10天即可放鱼。漂白粉:干水清塘消毒,塘水6~9厘米,每亩用漂白粉5~7.5千克。待水清塘,每亩用漂白粉13.5千克,3天后即可放鱼。氨水:池水深6~9厘米,泼洒氨水50~75千克,1~2天后放水进池,放水2天后即可放鱼。 1、全池泼洒法 是池塘防治鱼病的最常用方法。它是将整个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池塘的水体,以治疗鱼病。消毒水体比较全面、彻底,缺点是成本较高。所以多应用于高产精养池塘,低产池一般在发生严重鱼病时才使用此方法,而且多使用较廉价的药物。 2、挂袋法 即在投饵台前2~5米呈半圆形区域悬挂药袋4~6个,内装药量以1天之内溶解,不影响鱼前来吃食为原则,可用粗布缝制药袋或直接将小塑料袋包装的药品扎上小眼悬挂使用。此法适用于驯化投喂池塘,防治吃食性鱼类的鱼病,但鱼病后期吃食不好时不宜使用。其优点是节省用药成本,操作方便,对水体的污染

小。 3、浸洗法 即在1个容器内(一般用大塑料盆或搪瓷浴盆)配制较高浓度的药液,然后将鱼放入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后捞出,能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病原体。其浸洗时间视鱼类品种、药物种类、浓度、温度灵活掌握。此方法的优点是作用强,疗效高,节省用药量。缺点是不能随时进行,只有在鱼种分池、转塘时才能使用。 四、抗菌药物 红霉素:在草鱼患烂鳃病后,需用红霉素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3ppm的浓度。次日再用此药粉拌饲料内服,第一天按每10千克鱼用0.4克,第2~6天用量减半拌饵投喂,连续6天为一疗程。金霉素:在鱼种放养前可用1.25ppm 的金霉素浸洗半小时进行杀菌。对一些病菌引起的鱼病如白皮病、疖疮等病治疗效果显著。 用药量的计算 全池泼洒用药量(克)=池水体积(平方米)X用药浓度(ppm) 浸洗用药量(克)=用水量(平方米)X漫洗药浓度(ppm) 口服药量(克)=鱼池栽鱼量(千克)X鱼的服药量(克/千克体重) 混饲配制浓度(%)=用药量/(载鱼量X日投饵率)X 100% 鱼池施药应根据鱼病的病情、养鱼品种、饲养方式、施药目的(是治疗还是预防鱼病)来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主要用药方法有以下六种: 1、全池泼洒法 是池塘防治鱼病的最常用方法。它是将整个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

鱼类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思考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绪论 1、水产养殖与增殖的涵义是什么? 2、鱼类增殖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4、鱼类增养殖方式有哪些? 5、何谓粗放粗养和集约化饲养? 6、简述中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历史。 7、我国大宗淡水养殖鱼类有哪些?全国产量分别是多少? 8、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主要有哪些?全国产量分别是多少? 9、我国引进的养殖鱼类主要有哪些?全国产量分别是多少? 10、简述中国鱼类增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1、简述养殖鱼类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 2、怎样研究和确定鱼类的食性? 3、举例说明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鱼类的食性特点。 4、简述养殖鱼类摄食器官形态结构和摄食方式。 5、简述鲢、鳙摄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摄食特点。 6、何谓日粮?怎样研究养殖鱼类的最适日粮? 7、何谓摄食节律?简述养殖鱼类的摄食节律。 8、怎样鉴定鱼类的年龄? 9、怎样测定鱼类的生长?简述鱼类生长测定和表示方法。 10、简述鱼类生长的一般特性、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养殖鱼类生长的比较。 11、主要养殖鱼类的性成熟年龄分别是多少? 12、举例说明主要养殖鱼类性腺发育、性周期特点和产卵类型。 13、简述养殖鱼类怀卵量情况(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 14、简述养殖鱼类产出卵的特性(浮性卵、漂流性卵、粘性卵和沉性卵)。 15、简述养殖鱼类繁殖季节、适宜水温和自行繁殖产卵要求的条件。 16、简述养殖鱼类的栖息习性。 17、简述养殖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生存温度范围、生长最适水温、繁殖适温)。 18、养殖鱼类中,溯河和降海洄游鱼类有哪些?河口鱼类有哪些? 19、简述养殖鱼类对溶氧的适应。 20、简述养殖鱼类对pH值、氨氮和COD 的适应。

渔药与人药、兽药的差异

渔药与人药、兽药的差异 实验课程:水产动物疾病学 姓名:刘保 学院:水产学院 学号:2009308200422 专业班级:水族科学与技术0901班 指导老师:顾泽茂 完成时间: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渔药与人药、兽药的差异 刘保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 随着我国医药学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药、兽药及渔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药、兽药及渔药的生产厂家和药物品种也越来越多。同时,由于药物生产和经营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全,致使大量的伪劣假冒和低质药品充斥市场,一些地方不规范用药、滥用药和凭经验用药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人药、兽药和渔药不分,用兽药替代渔药,用人药代替兽药或渔药,滥用现象十分严重,也十分普遍。虽然这类药物疗效显著,但引发的副作用较多,后果也较严重,如引发环境污染、引起药害、增加用药成本、耽误治疗良机、导致品种质量安全问题等。 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大力普及规范用药知识,笔者在下面将对人药、兽药、渔药进行详细区分,对这些年来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梳理、分析和归纳,就药物的合理使用加以说明,供广大从事医药事业特别是医生和兽医以及用药指导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 关键字:人药;兽药;渔药;药物;水产养殖

目录 1.药物 (4) 1.1.兽药 (4) 1.1.1.定义及分类 (4) 1.1.2.生产现状 (4) 1.1.3.成分 (5) 1.2.渔药 (6) 1.2.1.定义及分类 (6) 1.2.2.生产现状 (6) 1.2.3.疗效 (6) 1.3.人药 (7) 1.3.1.定义及分类 (7) 1.3.2.自身特性 (7) 2.药物滥用 (7) 2.1.现状 (8) 2.2.原因 (9) 2.3.危害 (10) 3.兽药、渔药和人药的区别 (10) 3.1.兽药与渔药 (10) 3.2.兽药与人药 (11) 4.科学用药方法 (12) 4.1.怎样安全使用兽药 (12) 4.2.怎样安全使用渔药 (13) 4.3.怎样有效遏制药物滥用现象 (14) 参考文献 (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