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29.79 KB
- 文档页数:4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被《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纲要》确定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主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成为中央和地方经济工作重中之重,也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十堰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压力和难题,那么应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如何积极引导和推动、如何综合考量和评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转型升级。一是领会必须深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战略抉择,是当代中国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二是理解必须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一个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还是一个怎么样发展的问题。三是信心必须坚定。经济转型升级,意味着会给企业甚至政府带来“阵痛”、带来一些利益的缺失,导致对转型升级仍存在错误的观念,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舍不得转、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不敢去转,所以,要转变这些错误观念、接受“阵痛”需要攻坚,我们必须立场坚定、紧抓不放,防止左右摇摆、时紧时松。经济转型升级又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又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防止虎头蛇尾。四是思路必须清晰。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什么,要怎么转、怎么升,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和规划。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即通过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及时调整产业规划、创新体制机制、总结推广经验等,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企业活力,科学指导
和引导经济转型升级。
积极引导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地方政府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直接践行者,必须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五个注重”入手,积极引导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注重政策引导。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把政策的引导、激励和限制作用和“乘数”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首先要强化产业导向。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指导目标,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引导产业向优质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大财政激励。政府要加大财政补贴和激励的力度,政府财政每年要安排适当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对传统产业设备引进、技术创新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对传统产业高新化项目在征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动一批科技型、技术型、资本型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催生和助长一批新兴产业。再次要建立淘汰机制。政府要不断加大政策倒逼力度,加强环境整治,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对落后产能要痛下决心“关、停、并、转”,从而促使产业整体层次、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等明显提高。
二是注重科技支撑。科技是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把加快自主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手段,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注重项目带动。项目建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首先要深化招商选资扩大增量。政府要通过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行业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环境影响小的优质项目,提升产业发展的规
模和层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其次要加大技改投入调优存量。通过抓技改项目,加快低档生产设备的淘汰和改造提升,加快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同时,还要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技术和产品,实现产品提档升级。再次要培大育强提升质量。通过抓大带小,重点扶持培育县内具备一定基础和实力的民营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效应。结合本地实际实施一些产业、企业倍增计划,促进一批明星重点企业实力迅速壮大,并带动一批中小企业迅速崛起。
四是注重平台承载。产业平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政府可以按照“统一开发、错位发展”的思路,全力推进以开发区等为龙头、各市县工业集中区为基础的平台建设,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特色比较鲜明、产业初步集聚的多类型平台,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开阔空间。 五是注重要素保障。要素保障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加快融资创新步伐。其次要不断拓展用地空间。在土地要素的供应问题上,坚持多措并举,一方面千方百计争取用地指标,另一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在“挖潜”上,可以通过收回闲置用地,复垦建设用地,向自然环境要地,以及提高土地容积率等,有效缓解用地紧张的局面。再次要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一方面积极引进和用好各类高层次人才,可以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筑就“人才高地”。另一方面加快普通劳务人员的培训和储备,深挖本地闲置劳动力资源。
确立考量和评估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体系。要分析转型升级的成败得失,评估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成效,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多层次予以考量和评估。一是对产业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包括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三次产业内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情况,某一产业的规模企业数量和带动效应、产业集群的发
展情况等。二是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具体评价,包括对自主创新、要素供给、资源利用等情况的评价。如科技研发投入情况,名牌、专利、高层次人才的拥有量,单位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节能减排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