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发展竞争乏力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发展竞争乏力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发展竞争乏力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发展竞争乏力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发展竞争乏力的原因是什么?[2001-09-11]

中国建企“一头睡狮”

自1985年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以年均递增25%的速度实现了快速增长。在20世纪最后一次国际最大的工程承包商排名中,我国有33家建筑企业跻身于世界225强,就发展速度和取得成绩而言已相当不错。但是若要在技术、资金、运作方式及所占市场份额和国外的“强手”相比,中国建企还只是刚起步,或只能算作是“一头睡狮”。

有资料,我国入围的33家建企的总产值相加,大约只相当于225家排位第4瑞典的一家建筑公司公司。所以真要和国际大公司比,我国还没有真正的大型建筑企业。中建总公司所辖8个局,在我国应是“龙头”企业了,统计1998年的合同额,中建总公司为50亿美元;

美国福禄丹尼尔110亿美元;日本大成建设130亿美元。以人均利润统计,中建总公司约有24万人,约有30多个法人,而美国福禄丹尼2.7万人,1个法人,日本大成1.3万人,1个法人。人均利润分别是80美元、9700美元、17000美元。从上述这些参考数据看,我国绝大部分的建筑企业的发展虽然较快,但是市场的竞争力总体上还处于弱势的层面。若要探讨其主要原因,业内有专家曾分析:

——从成本水平上看,我国承包工程企业劳动力和设备装备成本水平相比较低,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劳动力是成本,技术、工艺也是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又缺乏新技术、新材料和科技合量较高的成套专业化设备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对比之下可以看出:为什么我国企业近年来在限定的国际市场(非发达国家和地区)上尚能体现低成本优势,井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尽管相互间的投标价格相差悬殊,但低成本优势却难以施展,市场份额相对较少的原因了。

——从运作方式上看,BOT或BOOT等运作方式已成为当今国际承包工程重大招标工程中的主要内容,这无疑为资金实力雄厚,综合经营能力强的国际知名承包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中资金匮乏的中小承包商欲突破原有的经营方式,广泛进入国际市场设置了障碍,这种由资金实力和综合经营能力决定的商业机会在短期内是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可望而不可即的。

——从经营特点上看,知名承包商由施工一元走向工程设计、咨询等多元领域经营,使国际承包工程招标中的设计、咨询与施工的一体化经营特点更加突出,这种运作方式有利于降低综合成本和提高中标率。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仅靠单一的工程施工所形成的经营(技术)结构缺陷明显,且对深度开发市场的支持不力,暴露了我们在经营特点上和技术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体制障碍。

——近年来国内获对外经营权公司成倍增加和市场的导向作用,加剧了境外承包工程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而新、老公司基础上的差异,沿海与内地公司地区差异等原因所引发的全行业非理性竞争,已迫使承包工程行业社会平均单位价格和社会平均单位利润水平日趋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与成本定额标准监管上的无序化。

——与国际惯例相比,承包工程企业经营结构、市场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的不尽

合理,也是影响深度开发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重要原因。

“国际蛋糕”可望难及

从当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发展趋势看,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是靠新技术、新材料、雄厚的资金和新的运作方式来支持的。我们怎么办?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就此已制定了一套鼓励“走出去”的方案,但真要“走出去”而且还要走好,到国际市场上去争取更多的“蛋糕”,还得靠企业自己的市场搏击本事。但是从这次企业海外发展的调查情况而言,其实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受调查的这些建筑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国际蛋糕”并不是伸手可及。

当调查问及“是否已有意向去海外发展”时,回答欲出去的占76.9%,而已去过海外发展的企业数只占23.1%。虽然不少企业的综合实力还处在低层次,但不管怎么说,企业大多已有了海外发展的准备或想法这是可喜的。

“企业海外发展最需要了解什么?”回答“政策”的占38.46%,回答“海外信息”的占84.62%,而原设的“外出途径”已没有一家填写,这也说明经过改革开放,以及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外出途径已不是问题了。

“企业已去海外或将去海外,最缺的是什么”?回答“实力”占23%;“资金”占46.15%;“项目”占38.5%;“关系”占15.4%。从调查情况看,企业海外发展的资本金和项目信息是建企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对于在国外如何获得项目信息,已有成功企业的经验是“十年开拓一市场,只有融入当地社会后,项目自会找上门。”看来刚出去的企业还真要“抗得住”。

“您的企业是否愿意去海外做劳务?”回答愿意的占69.2%,“不愿意”占30.7%。从这两个数据看,我国的建筑企业大部分还是“吃苦耐劳”型,企业的层次结构使之然,我国建企的劳务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而从不愿意去海外做劳务的公司分析,大多是一些有实力的“中”字头的国有企业或一些如江南富庶之地的建筑企业。

“我国如”入世“后,对我国建筑市场的走势关注程度?”填“关注”者占92.3%;“无所谓”者只有0.08%。这说明我国一旦加入WTO组织后,建筑业的涉入虽然还没有首当其冲,但是各种企业性质的建企还是予以了非常的关注,市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对于“您企业是否迫切需要了解海外建筑市场动态”?对于这一条全部回答“需要”,获得了此次调查唯一的一个100%。看来开放的市场,培育了开放的目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有所发展、有所作为,这一观点已为众多的建筑企业家所认同。

海外发展需要手段

海外发展需要秩序,也需要手段和办法。中国的建筑企业多多,能全出去当然很好,“借船出海”也好,“借鸡生蛋”也好,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市场越来越规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也分层次,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国建企的海外发展也可分几个平台。就企业的实力、规模而言,虽然企业是干大的,而不是“做”大的,但是为了“兵来将挡”我们还是有条件先“做”大数个企业,以其资金、技术、管理的优势在国际第一层次的平台上竞争,其次各地的地方主力军、专业承包部队以及劳务输出可以在各个层次的平台中进行竞争,形成

一种立体的市场战略构架。

企业要能更出色、更迅速地去拓展海外市场,借览与吸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有专家建议:从当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发展趋势看,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是靠新技术、新材料、雄厚的资金和新的运作方式来支持的,从我国多数企业实际看,短其内解决技术、资金和运作方式等方面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深度开发境外承包工程市场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我国承包工程行业的优势与潜力,因地制定,取长补短,利用大经贸优势积极国际与国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首先,以原有老市场和对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程度要求较低的非洲,俄罗斯及中东国家,部分拉美国家为重点,积极尝试以工程,劳务,贸易与境外来料加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借以提高经营水平、技术水平和资本实力。为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挺进做好准备。

其次,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相对优势,积极与拥有新技术、新材料,且有资金实力的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努力学习新技术,尽快掌握新配方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第三,承包工程企业要积极与石化、交通、电力、水资源工程、环保及工业制造等多种类型的科研院所实行多种形式与内容的联合,积极尝试设计、咨询与施工的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企业的整合经营能力和承包工程的科技含量,降低综合经营成本。科研院所与承包工程企业联袂参与国际市场又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它有助于加速拉近我国企业与国际知名承包商之间的距离。

第四,企业要利用境外机构和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及时跟踪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变化特点和走势,加快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学习,研究与应用。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企业工程(建筑)技术研究机构和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机构。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结构、市场结构、人才结构和技术结构进行动态战略调整,拉动企业经营触角不断向市场的纵深地带延伸。

第五,承包工程企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成本核算约束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标准成本定额体系,真正体现施工效率高、劳动成本低、工程质量好的优势。为使有竞争力的企业真正能以低成本的优势占有市场,扩大份额,又能有效地避免内部企业间的非理性竞争。国家除新出台的境外投标项目由中国驻外使馆经参处管理协调以外,有关部门还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制定承包工程行业社会标准成本定额,为境外企业有序参与国际竞争创造公平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六,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承包工程企业广泛开发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有关部门应按其使用比例相应制定分档次,有差别的鼓励政策。在税收、资金等方面也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与专业院所联合,在项目设计、咨询与施工等方面共同开发市场,提高企业的整合经营能力,在经营方式上与国际快速接轨。

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分析

大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作业 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分析 学生姓名:徐磊 年级:2014 专业:建筑工程管理 形式:成教 指导教师:李霞 完成日期:2016年4月

目录 1 评价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意义 (2) 1.1 有利于建筑行业的行政管理 (2) 1.2 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2) 1.3有利于建设项目业主 (3) 2 评价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活动 (3) 2.1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评价组织 (3) 2.2 竞争力评价程序 (3) 2.3 前期筹备 (3) 3.建筑施工企业资源提升和优化的条件 (4) 3.1增大资源量 (4) 3.2优化资源 (5) 4.开拓新型市场环境建筑业企业市场环境 (5) 4.1研究新的产品和服务业务 (5) 4.2建立新型市场关系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1 评价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意义 1.1 有利于建筑行业的行政管理 实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评价能有效地衡量建筑市场中企业间的相对竞争力状况,这种信息对监督建筑市场运行,制定建筑行业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机制,针对个别项目正确选择建筑承包企业,以及帮助个别建筑施工企业提升竞争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建筑业行政管理部门已从传统上的对建筑业市场下达计划和任务的方式进行管理转变为借助市场机制“无形之手”,运用政策,法规,税收等杠杆机制对建筑市场的运用进行调控,监督和管理,以达到维持一个公平公正竞争,高效运行的建筑市场。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再不能用行政指标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业绩。然而,由于建筑产品及其生产活动的特殊性,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对建筑市场的运行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掌握承担建筑生产活动的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情况,因为企业的经营情况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内生产效率,工程质量,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状况。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获取这些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对建筑也企业竞争力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的信息为采取正确的行政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首先通过研究历年来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总结规律,发现建筑市场竞争中的问题,从而制定有关政策以确保建筑市场规范竞争,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其次对建筑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利于政府部门培育大型的有国际竞争力潜力的企业,从而提高中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对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在实施政府公共工程项目时选择能满足项目资格要求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建筑施工企业,从而保证公共工程项目实施的多目标实现,提高公共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后可以通过比较研究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私营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外资建筑企业竞争力,合资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等,发现不同类别建筑施工企业的优势和弱势,从而完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市场透明,开放,有序发展,保证市场公平公正竞争,从而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1.2 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任何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会关心自己在建筑行业中的竞争力。对自身竞争力的判断,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只是从营业额,中标率等从业记录来判断自身竞争力,还应该从企业的内部环节,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从企业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的发展潜力等方面来评价企业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评价对个别建筑施工企业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建筑施工企业能了解自身在建筑行业内的竞争力大小,可以“明镜鉴得失”,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研究和实施提升企业竞争力战略;第二,通过了解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企业可以识别重点竞争对手,从而发挥自身优势,从而选择中标可能性较高的工程项目进行投标,以提高投标效率,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班级:05秋MBA学号:姓名:谢辉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的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伴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年度征程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总体上,2004年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国外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这些企业是中国最优秀、最活跃与最有潜质公司的代表,投资这些公司便可以间接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很多中国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宠儿”。但是,回首2004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与不安。 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1美元。在海外新上市数量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75%;在筹资额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59%。图1 说明近两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增长速度较快,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国外的投资者与外资的投资银行也都迫不及待地关注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投资或者业务机会。 而反观国内证券市场,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353.46亿元,约42.7亿美金,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最低点,而同期海外IPO

的中国企业数量为84家,共筹集资金111.5亿美金,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3倍。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尽管2004年国内首发上市的公司数量大于海外新上市中国公司数量,但是中国公司海外新上市募集的资金量远远大于国内。这说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大多为大型企业,募集的资金量较大。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大型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到海外上市。这与国资委的支持态度、海外资本市场巨大的资金存量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的低迷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数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融资渠道的进一步减少。自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来,很多过热行业得到了抑制,作为国内主要融资方式的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大幅缩减。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度进一步上升。由于国内上市的审批与时间上的难度并没有丝毫的降低,加上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很多企业由此走上海外上市之路。 尽管市场热盼多年的国内中小企业板在2004年中终于推出,但是由于上市的标准与主板完全相同,加之随后暴露出的新上市公司的种种丑闻,中小企业板并没有真正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前不久,在询价制下的第一支新股华电国际开始招股,经过77家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其发行价最终定为 2.52元,发行市盈率约为14.8倍,与询价期间华电国际的H股价格相差无几。询价制的采用,使国内发行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削弱了国内证券市场在发行市盈率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动因及问题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动因及问题研究 【摘要】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揭开了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序幕。在以后的近20年中,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己渐成风起云涌之势,企业类型从最初的国有企业发展到现在的中小民营企业;上市地点也从香港发展到美国、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等地,上市公司领域涉及能源、电力、钢铁、原材料、运输、金融、科技、电信等多个领域。在这20年中,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些历程又说明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哪些问题?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历程 自从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有近20年的历程,纵观这20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之路经历了些许曲折,我们列举近10年的数据,来分析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之路,表1是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的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金额,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2006年、2007年海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金额都有很大的上升,但是2008年进行海外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减少,融资金额也锐减,2009年不管是上市数量和融资金额都大幅回升,到2010年达到新一轮的顶峰,而2011年到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数量和金额又更急速的减少。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上市经历了几个阶段: 2001年12月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使得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外国投资者了解中国,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吸引着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争先恐后的来我国争取客户。所以,2002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数量急速增长。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引起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几大金融机构倒闭,欧美及亚洲各主要股指大幅下挫,这些使得中国企业境外资本市场IPO 2009年,伴随着国际资本市场逐步好转,各国经济逐渐复苏,许多国内企业重启了境外上市计划,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数量出现增加的趋势,呈现一个“V”的反弹,到2010年中国企业更掀起上市狂潮,进行海外上市的企业数量创造了历史新高,共有129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合计融资332.95亿美元。 2011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下降,世界资本市场低迷,另外,中国企业遭遇诚信危 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 (一)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筹集发展所需资金。通过境外上市,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及上市筹集资金扩大了资金来源,有效缓解了我国企

装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装饰公司的竞争力在那? 企业竞争力,就是在相同产品质量前提下有价格优势,在相同价格前提下有产品质量优势,在相同产品质量和价格前提下有服务优势。 装饰行业市场分析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行业。建筑装饰行业是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快速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装饰行业发展速度也异常迅猛,出现了许多全国连锁的家装集团公司,包括龙发、东易日盛、轻舟、今朝等等知名品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如何在竞争中胜出,了解到装修业主最关心的问题,掌握他们选择装修公司的标准,成为竞争中最关键的问题。 装修行业快速发展,业主装修观念也是不断更新,他们关注的不再仅仅是价格和工程质量,包括设计能力、环保标准、资质水平、经营状况、装修公司整体规模等也统统进入了业主的考察视线。 几家相对比较有实力的装饰公司,从品牌到设计,谁也不敢说业主眼中哪家最强,而且规模化、集团化的装修公司,在控制成本和工程管理方面也都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下,造成了很多业主都是靠朋友介绍,或是看周边业主的实地装修状况来选择装修公司。 在品牌宣传上,各家公司宣传套路几乎一致,一般都是设计展,电视媒体植入及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广告。社会活动方面,也多是针对新楼盘业主设计的一些装饰交流会,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希望通过华丽的外表,加上销售员和设计师的战略战术拿下订单,但是业主在签订合同之前往往疑虑重重难以决断,导致这种活动签约率并不是很高,有些业主即便签订了合同也会心有疑虑,回家又通过网络等再次调查签约公司的口碑、履约状况。 深入分析业主的心态,男性业主往往相对理性,对公司细节状况关注较多,包括装修公司的品牌、管理,以及交流过程中的人员素质;而女性业主则较为感性,往往更为关注自己喜欢的设计风格,在装修设计中局部的完美便可以将其征服,只要对设计满意,价格就只是签订合同前的一个必然过程而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男性业主还是女性业主,他们最大的共性或者说是共识都集中在细节和局部的完美。但是大多数装修公司,始终都是在努力的宣传自己的设计水准,设计理念,通过电视、平面、网络等媒体为了宣传品牌而宣传品牌。事实上这些问题最终反映到业主心目中都只是档次定位,在业主心目中处于某一档次的装修公司,无论你怎么宣传,在他心目中的定位都是一样的,业主并不会相信你的设计水准,你的品牌价值以及你的工程管理水

国际建筑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际建筑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际建筑市场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二战以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建筑市场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景气循环,目前正在进入第二个景气循环的快速增长阶段,国际建筑市场的基本格局也在发生重要变化。 二战后,国际建筑市场随着各国转入和平建设时期而逐渐兴起,增速不高但平稳持续。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建筑市场在两方面力量推动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第一,海湾石油输出国在巨额“石油美元”的支持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并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国际承包市场;第二,东南亚地区政局稳定,外贸兴旺,国际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国际承包市场也日趋活跃。据统计,1981年世界250家国际大承包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达1299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标志着国际建筑市场景气循环繁荣阶段的顶峰。 1982年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开始逆转。石油供过于求,价格暴跌,产油国收入税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被迫压缩建设规模;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低速增长,美元大幅度贬值,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一 直处于停滞状态;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沉重,初级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非洲地区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经济困难。世界经济处于低潮,国际承包市场逐渐收缩。世界250家国际大承包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1980年为1083亿美元,1981年1299亿美元,1982年1231亿美元,1983年936亿美元,1984年805亿美元,1985年816亿美元,1986年739亿美元,1987年739亿美元。1981年以来,除1985年有微弱回升外,呈直线下落趋势,6年减少了43%。 1988年,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经济增长达到4.5%的较高水平,世界贸易超前增长达到8.5%,国际金融市场十分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国际建筑市场也随之出现较大增长,250家国际大承包投资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达9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走出了低谷。1989年增至1126亿美元,1990年增至1203亿美元,1991年达到国际承包市场历史最高纪录的1519亿美元。此后的十多年内,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且时有反复,但总体保持增长势头未变,国际承包市场出现了稳定发展的兴盛时期,每年225家大承包商营业额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见表,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整理) 1994年以后,国际工程建筑市场出现明显的波动。1997年全球225家全球最大工程承包公司的营业总额只有1102亿美元,比1996年下降了13.1%,亚洲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新兴市场经济衰退是主要原因。但是,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1998年全球营业额又回升到1164亿美元。

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的比较

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的比较 一、国内上市的标准要求 (2) 二、海外上市的标准要求 (3) (一)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标准要求 (3) (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标准 (4) (三)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要求 (4) (四)伦敦交易所上市的标准 (5) 三、国内企业在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5) 四、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情况分析 (6) (一)、全球IPO遭遇“滑铁卢” (6) (二)、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发展趋势 (6) (三)、存在的困难 (7) 五、目前国内企业在境内上市情况分析 (7) (一)、从2006-2011年前三季度VC/PE支持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 (7) (二)、2006-2011年前三季度VE/PE支持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账面回报 (8) (三)、2011年前三季度VE/PE支持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账面回报 (9)

一、国内上市要求: (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 条件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主体资格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 司 经营年限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 以上(有限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 为股份公司可连续计算) 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有限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可连续计算) 盈利要求(1)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 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 (2)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3)最近一期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 算依据。(注:上述要求为选择性标准,符合 其中一条即可) 资产要求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 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 股本要求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主营业务要求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发行人应当主营业务突出。同时,要求募集资 金只能用于发展主营业务 创业板其他要求无1、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 依赖; 2、在公司治理方面参照主板上市公司从严要 求,要求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并强化独立 董事履职和控 股股东责任; 3、要求保荐人对公司成长性、自主创新能力 作尽职调查和审慎判断,并出具专项意见; 4、要求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对招股说明书签署 确认意见; 5、要求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显要位置做出风 险提示,内容为“本次股票发行后拟在创业板 市场上市,该市场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创业 板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等特点, 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投资者应充 分了解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本公司所披 露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定” 6、不要求发行人编制招股说明书摘要。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摘要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国内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世界经济渐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垄断型企业强烈地需要尽快走出国门,积累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以期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境外证券市场为这一要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境外上市道路并不平坦,无论是改革中大型国企,还是成长中的中小民企,境外上市都并非一帆风顺。如何从众多的问题中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诸多已境外上市和准备境外上市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妥善地安排企业境外上市,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进行了概述,接着研究境外上市迅速发展的原因,然后对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上市公司;原因;优势;弊端;策略 Abstract In add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accession to the WTO, domestic market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economy, some monopoly enterprise ugly need go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ccumulate internationalized experience, in the hope of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overseas security market has offered the broad stage for these companies. Although the tide of overseas listing is surging, being in the ascendant, for the medium-and-large-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growing medium and small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road is uneven. How to draw the lessons from numerous problems? Which questions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ile listed or to be listed? How to arrange overseas IPOs properly? It is worth for us to study and think conscientiously. In foundation of the summary of the predecessor research result, first,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border listing of our country, then studied cause of the rapidly growth of cross-border listing,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efects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inally gave sugges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or our enterprise .

我国建筑企业品牌及其竞争力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品牌及其竞争力分析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缺乏品牌效应的企业是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长远生存的。本文以我国建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为论述切入点,分析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的现状,并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标签: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实力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谁具有了品牌效应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稳定地位。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不断提升,要求建筑企业必须要提升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意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建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1.1 品牌战略为建筑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无数实践案例告诉我们:品牌体现了企业的软实力,品牌效应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声誉的提高必然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创新,建筑企业一旦树立了良好的品牌,那么就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而经济利润提升就会无形之中提升了职工的薪酬待遇,员工为了获得更多的薪酬福利待遇,他们会更加热衷于维护与树立企业的品牌。 1.2 品牌战略是提高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越来越大,而建筑企业要想与世界先进的建筑企业相竞争,除了要具备完善的施工技术条件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品牌,品牌是企业的对外形象,是外界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由于国际市场对企业的内部情况不是很了解,因此他们选择建筑企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企业的品牌,如果企业没有好的品牌,那么建筑企业就没有进入市场考核主体的范畴之内,反之,企业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会大大提升企业的中标几率。 2 我国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虽然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意识到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并且也在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品牌质量,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社会环境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品牌战略在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占到比重仍然比较少。 2.1 缺乏对品牌内涵的认知很多建筑企业对品牌的理解概括为企业的对外知名度,忽视了品牌的其它构成部分,比如企业认为提升企业品牌的途径就是做广告,只要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上去了,企业也就形成了品牌,虽然企业的品牌与社会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如果一味的强调社会的知名度,会导致建筑企业丧失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最终会导致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丧失。

大型建筑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45622335.html, 大型建筑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作者:杨树人 来源:《环球市场》2020年第07期 摘要:基于对大型建筑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策略的探讨研究,本文首先从海外建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入手,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大型建筑企业开发海外市场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型企业;建筑企业;海外市场;市场开发 建筑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过程而言,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目标市场选择不合理、开发模式局限性较强的问题十分普遍,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降低企业效益,也会使企业在海外的正常发展受到阻碍。基于此,为确保建筑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有效性,及时结合海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开发策略展开更深入的分析已势在必行。 一、海外建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各建筑企业已逐渐明确分工细化的重要性,建筑施工管理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建筑企业跨国兼并与重组盛行;国际建筑市场中BOT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资金流动也使得各国对外投资被迅速拉动。 除此之外,很多国家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都会选择交钥匙承包的方式,这是建筑企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化成技术创新型最重要的推动力,其也促进了国际工程承包形式的转变,由原本的技术密集型,形成现如今与劳动密集型共存的局面。建筑企业在对海外工程展开管理的过程中,”DIC合同条款成为应用广泛的主要手段,合同管理能力已然成为建筑企业海外市场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 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导致企业汇率风险增大;其次,国际恐怖活动目前仍没有得到根本上的遏制,地区安全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发展;最后,企业目标国家市场准入标准可能会提高。基于此,为使我国建筑企业能够实现海外市场开发并获得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要尽可能保证决策制定的正确性,选择最优、最适合发展的海外市场与进入模式[1]。 二、大型建筑企业开发海外市场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 首先是海外建筑市场中的可控因素,这也是建筑企业领导层决策时最重要的根据;其次,部分国内环境因素也是企业绝对不能忽视的;最后,建筑企业在各国市场中开展业务的时候,

中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分析

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 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概况 这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年度统计数据,第一行是境内AB股上市公司数,总体呈现不断增加,但是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下面我们可以看到B股上市数是在减少的,而相对的H股却是不断增长的。总体来看,外资在撤回而国内的资本外流在增多。 我们看到上面的统计数据似乎很小,这是因为国家统计局对境内外的定义是很严格的,所谓境外上市的公司,必须是注册地在国内而公司在海外上市。而我们素质的很多企业,比如阿里巴巴,他的注册地在国外的一个小岛,上市地点是美国,这样的情况是不予统计的。 下面我们对今年的情况做一个大致的了解。从统计中我们可以得知今年第一季度一共有24家企业国内上市,12家在海外上市,分布于香港主板、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香港创业板三个海外市场。香港主板依然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场的绝对主力,共有10家企业上市。 2016年第一季度海外上市的12家中国企业具体来看,,分别占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总数的83.3%和融资总额的95.2%;平均每家企

业融资额达21.87亿元,也为三个市场里最高。1家中国企业“百济神州”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10.56亿元。1家中国企业“火岩控股”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0.43亿元。 下面来对中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进行分析。 由于国内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最大去处是香港,和美国,所以我选了国内,香港和美国三个地点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看下大环境。 市场分析: 从市场条件看,香港和美国总体比国内更有优势。 下面我们进行各地方的上市政策分析。 先了解看看中国内陆主板的上市要求: 可以看到在国内上市对公司的股本和资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不超过20%,看出我国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把控也是比较严苛的。 接着我们来看香港主板上市条件,香港主板主要是为较大型、基础较佳以及具有盈利纪录的公司筹集资金,所以他的上市条件也比较高,对比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发行人的市值超过40亿港元,可降低至10%,这个对实力雄厚的企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的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伴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标志着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年度征程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书写长袖善舞的历程。总体上,2004年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国外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这些企业是中国最优秀、最活跃与最有潜质公司的代表,投资这些公司便可以间接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很多中国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宠儿”。但是,回首2004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与不安。 图1 2003年与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IPO数量与筹资额比较 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美元。在海外新上市数量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75%;在筹资额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59%。图1说明近两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增长速度较快,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国外的投资者与外资的投资银行也都迫不及待地关注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投资或者业务机会。 而反观国内证券市场,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亿元,约亿美金,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最低点,而同期海外IPO的中国企业数量为84家,共筹集资金亿美金,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3倍。(见图2) 图2 2004年中国企业海内外IPO数目与筹资总额对比

中国已在美上市企业名单

中国已在美上市企业名单HRCT.OB 上海海科 SGZI.OB 松仔国际 CKGT.OB 中国康大 AOB 美东生物 ADY 飞鹤乳业 UTVG.OB 旅程天下 TCM 同济堂 XFML 新华财经 EESC.OB 亿丰生态 WUHN.OB 武汉鼓风机厂 ILVL.OB i-level媒体集团 CPBY.OB 深圳永泰 CFSG.OB 首安工业消防 CEUCW.OB 双威通讯 ASHI.OB 河北任远 CHAS.OB 大连润泽 CIWT.OB 大连东泰 PCLP.OB 吉林东升 TSTC 东方信联 SEED 北京奥瑞金 CSWT.OB 恒泰丰科技 CVDT.OB 银泉科技 CHRN.OB 吉林华人 BEIC 北仓钢铁 SYUP.OB 上海玉同药业 CAXG.OB 河北奥星 SGUS 美国世明 CWCE 索昂科技 CSIQ 江苏阿特斯 COFI 三八妇乐 GOLS 常安实业 TSL 天合光能 SOLF 林洋新能源 FFHL 富维薄膜 HKRS.OB 汉鑫科技 AIDA 爱大制药 DPPT 利宝生态 CCGY.OB 福建中德 CHLN.OB 中华地产 CRFU 新阳高科

WATG.OB 锦州电机HMIN 如家酒店 EDU 新东方 EFUT 富基旋风 MR 深圳迈瑞 NAGM.OB 西安金园RHGP.OB 仁皇药业EGO ELDORDO金业NTE 南太电子 JFC JF中国 CRGI 鑫达玩具 INTN 英泰国际 DSWL 冠宏电子 CHDX 美中互利 ASTT ASAT芯片PACT 太平洋商网SGAT.OB 盛大科技CBPC.OB 浙江天元TBYH.OB 上海嘉阳GCIH.OB 大中华控股DGNG.OB 深圳帝光GFRP.OB 交大保赛VCDY 银发资源PAYI.OB 重庆雅狐FSIN.OB 大连傅氏双SORL 温州瑞立 CBAK 深圳比克 GRRF 国人通讯CHFR.OB 中国果业CYXI.OB 英霞实业CHIF.OB 大陆农业CSOF.OB 宁波彬彬文具NTHH.OB 山西金海煤业ZHNP.OB 河南众品KWBT.OB 康坦生物MSMT.OB 媒体网络CHMD.OB 千年发展CHDT.OB 直接贸易CHBP.OB 南京科源CHCG.OB 3C集团CPDV.OB 陕西嘉汇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导读:: 准则体系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现状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 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 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 1。 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 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 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 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通过对 CNKI 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 733 篇上市公司,其中期刊论文 622篇,博士论文 0 篇,硕士论文 95 篇,会议论文 16 篇。 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 3 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见表 1)。 表 1 盈利模式相关文献检索情况另外,还有众多国内学者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集中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 他们分别从券商的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资源投入和企业竞争行为等来分析券商的盈利来源,盈利结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上市公司,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王开国,2003) 17。 吴晓求(2004) 18 认为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券商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财富积累机制。 他提出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应该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从而带动

浅谈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浅谈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取得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加强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那就是构建自己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关键词:建筑企业;发展战略;战略管理 建筑业企业竞争发展战略是指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所采取的直接抗衡竞争者挑战,并在竞争中获胜,求得长期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 一、当前国内建筑企业战略思维的失误 1.没弄清战略的实质 当前各大建企公布的战略十分相似,同质化严重:一般都是强调要维持与稳定主业,再搞多元化,搞房地产。战略同质化实际效果是这些企业没有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差异化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找到客户选择你的理由。企业想做什么往往不是战略,不做什么很可能就是好的战略,从这个意义讲,战略就是放弃。战略思维要从客户和市场出发而不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你能做什么不重要,客户将如何选择很重要。中国大型建企战略趋同导致市场无法选择,从而将陷入更严重的恶性竞争。 2.不是在规避风险而是在加大企业风险 很多建企因为近年的项目利润空间不断下降,房地产暴利诱惑难

挡,转移资源进行多元化,进入上下游行列多元化。考虑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规避当前的建筑主业亏损风险。以为建筑业薄利或亏损换用其他产业块来补,这在逻辑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在企业一定阶段是一种优势战略,但是对大多数国内建企来讲时机尚未成熟,而规避风险作用更小。因此当前中国建企的多元化战略实质,不是在规避主业风险而只是在逃避企业发展战略内部变革的压力和困难。 3.战略焦点失误 大部分建企的战略思维的焦点是在外部,而不是聚焦企业内部找问题。对当前的经营困境,希望政府采取措施提高标价。另一种主流方法,寻找行业外的暴利机会,哪里有暴利去哪里。这样将焦点聚焦在政府救援和外部暴利机会的抓取是战略上的典型机会主义,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无关,与企业的竞争力无关。 二、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1.竞争型企业发展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宗旨在于通过为企业建立低成本优势,从而谋求成本领先地位,应付企业面对的各种竞争力量。 (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核心是以施工经营特色获胜。即企业通过特色化经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从而保证需求者乐意接受的特色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在行业内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市场地位,有效地保护企业不受或少受以上威胁的冲击,使

对建筑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思考

对建筑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思考 今天,在中国大地上被月光笼罩的不再是荒芜的大地,由高楼大厦、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建筑奇迹编织成中华大地的现代神话。随着中国大型建筑企业与世界周际环境的融合,出现了一种归纳和提醒的和声。然而,我们看到,即使经过的多年的发展,中国建筑企业仍然徘徊在世界主流建筑市场之外。在激越的烟尘散去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建筑企业迈向海外市场的道路到底在哪里? 一、进军海外市场的现状 放眼望去,国际建筑市场既有波澜壮阔的前景,也潜藏暗流涌动的危机。然而,如果不把握市场的真实状态,就会使市海外的挺进征程成为激烈和飘渺的期待、遍布危机和风险的惊悸。 1、区域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建筑市场浩荡天下,但是发展疆域却因为自身的发展特征而自然拼接。2011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34.2亿美元,然而在这个拨动心弦的数字背后,却仅仅是亚非市场的支撑。 2011年,中国企业分别承包了非洲和亚洲工程中的39%和23%。其中,在非洲签订的新建筑合同达到252亿美元,涉及公路、铁路、桥梁、港口、医院、通讯和电力等领域。同时,中国企业在中东、东欧和拉美地区的建筑市场份额也有所增加,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一些大型央企已经在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匈牙利等国家有所突破。 海外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今后几年,在铁路市场上,由于中国企业在非洲、南美及东南亚国家的融资和建设优势,则留下了2500亿人民币的空间。同时,我们的目光还不能仅仅停留在亚非区间,到2015年,英国在能源、水利、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方面大约需要2000亿英镑的投入,而美国将需要至少2.2万亿美元来修复和重建基础设施。但是,中国建筑企业能不能品尝到欧美发达国家“肥肉”的味道,那么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2、主要市场停留在低端 体量庞大的“巨人”形象,并不能改变中国建筑企业至今仍然处于国际建筑金字塔低端的事实。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发达国家建筑承包商始终居于这个金字塔的顶端,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但是,中国建筑企业只有丰满羽翼,才能为飞向云霄。 如果仅从规模来看,中国承包商已走在世界的前列,2011年,中国六大央企中最小的中国水电也以158.83亿美元位列全球第15大承包商。然而,在光环的另一面,我们却无比尴尬:顶级承包商净利润率平均水平为5.9%,而中铁建等几家建筑巨头则还不到1.8%。 通常,衡量一个企业到底有多大“能耐”,要看它的“市值产值比”,因为资本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2011年,市值最高的万喜集团虽然营业收入只与央企中排名第四的中交建相当,但其市值甚至大于最大两家央企——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的市值之和,中国建筑巨头的市场认可程度似“温吞水”,让人无可奈何。 3、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对传统发展模式的适应往往是麻木的开始。中国建筑企业只有具备高瞻的眼光,才能走向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一是由单一承包方式向综合承包方式变化。当前,中国建筑企业还没有突破设计、施工、运营分割的局面,但是今天国际建筑行业“管理→采购→施工(EPC)合同”却已经成为时尚。对于公路、水利等大型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新的国际工程承包方式也因其资金和收益方面的特征,越来越吸引发包人和承包人的兴趣。 二是由单纯竞争向合作竞争发展。同质化的“肉搏”让中国建筑企业饱尝同室操戈的痛苦。但是,国际顶级承包商的竞争模式却逐步由单纯竞争走向合作竞争。比如,在技术研发领域开始走向合作,让其他企业

在香港上市的大陆公司名单

香港上市的大陆有关公司可以分为两大类:注册在中国的H股公司和注册在海外的主营业务绝大多数在中国的红筹股公司。而且因为香港证券市场分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所以有关上市公司又可细分为在主板上市还是在创业板上市。 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的最新名单如下: 1、H股公司(主板):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美兰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