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舒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法舒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法舒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法舒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5-27T11:49:17.5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5期作者:潘莉

[导读]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心医院法舒地尔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左室结构和功能状态,提高心肌储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心医院心内科 010300

摘要:目的:评价法舒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每天1次,连用2周,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中脑钠肽(BNP)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患者的改变情况。结果:法舒地尔治疗2周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下降,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BNP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左室结构和功能状态,提高心肌储备。

关键词: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脑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室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中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研究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内Rho激酶表达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盐酸法舒地尔通过阻断Rho激酶信号通路,起到抗心力衰竭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BNP 水平以及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观察法舒地尔对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同时除外严重瓣膜病变,酒精性心肌病;植入起搏器;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

2.0mg/dl);慢性肺疾病或全身系统性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 20例,平均年龄40-74岁,冠心病2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肺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 22例,平均年龄42-75岁,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肺心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基础心脏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法舒地尔,治疗方法4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 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 1次,静滴时间大于30分钟),疗程为2周。

1.3观察指标分别于入院后即刻、治疗 2周后测定血浆BNP含量和做超声心动图检查。BNP测定检测方法为采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ml,注入依地酸二钠抗凝试管内,在2h内测试血BNP浓度。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取胸骨旁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图及胸骨旁短轴,于 M 型及二维图像上测量LVEDV 和LVEF。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LVEDV 和LVEF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前LVEDV(mm):64.5±

3.6,治疗后48.6±

4.7,对照组治疗前LVEDV (mm):63.8±4.4,治疗后5

5.8±5.2,治疗组治疗前LVEF:40.5±4.6,治疗后48.7±4.7,对照组治疗前LVEF:41.8±3.9,治疗后45.4.±5.8,治疗后2组患者LVEDV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V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LVEF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LVEF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

2.2 BNP水平的变化,对照组治疗前为(640.3±216.5)pg/ml,治疗后为(496.7±102.6)pg/ml,治疗组治疗前为(654.8±235.7)pg/ml,治疗后为(445.8±105.8)pg/ml,2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未见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2例出现轻度头痛、头胀,1例出现颜面潮红,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心力衰竭时表现为心脏代偿性肥厚、心肌重构、心脏扩大,其病理生理机制是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使心肌组织中多条信号调节途径被激活,心衰时心肌组织RhoA/Rho激酶表达明显提高,Rho激酶通过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相互作用,导致心室重塑,心肌结构改变,最终出现心力衰竭。Rho激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RhoA/Rho mRNA过度表达,能有效地抑制心衰的发展。法舒地尔是一种小分子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2],研究表明,抑制Rho激酶mRNA的表达能缓解冠脉痉挛,抑制心肌重构,逆转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

BNP主要是由心室分泌的一种多肽,是诊断心力衰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的依据及治疗的疗效判断。本研究显示,法舒地尔组治疗后BNP 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显示法舒地尔对慢性心衰病情的改善更明显。

本组资料显示:采用法舒地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上升,防止和减轻心室重构,减缓心衰心脏扩大。据此认为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法舒地尔,还可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和抑制Rho激酶过度激活而使心功能得以改善,对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

总之,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不仅能治疗心力衰竭,而且能有效防止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通过防治左室重构而预防心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但在国内Rho激酶抑制剂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和进一步发展深化上述观点。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马长生,郭继鸿,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65-184

[2]郝春华,王维亭,法舒地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0,25(6):411-416

慢性心力衰竭考点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考点总结 一、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是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2)心肌炎、心肌病:包括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较多见。 (3)心脏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病、维生素缺乏、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经典例题 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中最主要的是 A.机体代偿机制障碍 B.心室充盈受限 C.原发性心肌损害 D.心律失常 E.诱发因素存在 『正确答案』C 2.心脏负荷过重 (1)后负荷(阻力、压力):指心脏收缩以后遇到的负荷。 而后负荷增加: 记忆:两个瓣膜狭窄,两根血管 及两个循环压增高。门窄压高 (2)前负荷:指心脏收缩之前 遇到的负荷。 而前负荷(容量)增加: 如:瓣膜关闭不全、间隔缺损、贫血、甲亢。 理解:甲亢和贫血导致左、右心室都增多的原因 1.甲亢时,心率快,心输出量增大,从而导致了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即前负荷增加。

2.贫血是单位体积血液携氧能力减小,导致心脏的心率增快。 思考: 1.二尖瓣狭窄是否加重左室负担? 2.能否增加右心室负担? 经典例题 心脏后负荷过重不包括 A.高血压 B.主动脉瓣狭窄 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肺动脉高压 E.肺动脉瓣狭窄

下列哪项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重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C.三尖瓣关闭不全 D.肺心病、COPD E.严重贫血 『正确答案』D 注意题的变换左室 引起左室后负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A.肺循环高压 B.体循环高压 C.回心血量增加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血细胞比容增大

二、诱因 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2.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房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3.血容量增加:如摄入钠盐过多,静脉输入液体过多、过快等。 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5.治疗不当:如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或降血压药等。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等。 经典例题 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的诱因中最常见的是 A.严重心律失常 B.妊娠与分娩 C.肺部感染 D.过劳和情绪激动 E.输液过量和过快 『正确答案』C 三、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心力衰竭早期代偿机制:只是暂时的。 (1)Frank-Starling:主要针对前负荷。增加心脏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加,从而增加心排血量。注意是暂时的、有限的。 (2)心肌肥厚:主要针对后负荷,加强心肌收缩,但是耗氧量增大。 (3)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 1)交感神经兴奋:NA增多,加强心肌收缩,同时增加心肌耗氧。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一方面使得收缩血管;另一方面导致醛固酮增加,使得血容量增加。 2.体液因子的改变 (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心衰时,作为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指标。 (2)精氨酸加压素(AVP):心衰早期,AVP效应有一定的代偿作用,长期AVP增加,其负面效应将使心力衰竭恶化。

心力衰竭试题

第1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 ( ) A.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 B.妊娠与分娩 C.过劳与情绪激动 E.输液过多,过快 第2题下列哪项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重 A.三尖瓣关闭不全 B.脉动脉瓣关闭不全 C.静脉回流量增高 D.肺动脉高压 E.严重贫血 第3题贫血和甲亢对心脏产生的影响使 A.左室压力负荷加重 B.左室容量负荷加重 C.右室压力负荷加重 D.右室容量负荷加重 E.左、右室容量负荷加重 第4题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心源性哮喘 C.端坐呼吸 D.咯粉红色泡沫痰 E.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第5题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 A.肺淤血、肺水肿所致 B.左心室扩大所致 C.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所致 D.肺动脉压增高所致 E.心室重构所致 第6题右心衰竭时较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上腹胀满 B.颈静脉充盈和怒张 C.肝大 D.对称性下肢凹陷性水肿 E.腹水 第7题下列哪种情况所致的急性左心衰竭禁用洋地黄类药物 A.急性广泛心肌梗死48小时后 B.急性心肌炎 C.急进型高血压 D.重度二尖瓣狭窄窦性心律 E.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快速心率的心房颤动 第8题长时间较大剂量静脉滴注硝普钠可产生的副作用主要是 A.血压下降 B.左室充盈压下降 C.氰化物中毒 D.狼疮综合征 E.心动过速 第9题诊断急性肺水肿最具有特征意义的依据是 A.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 B.心尖部舒张早期奔马律 C.交替脉 D.两肺干湿性哕音 E.严重呼吸困难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第10题心力衰竭时下述减轻心脏负荷的治疗措施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生活,劳动和休息 B.凡是心力衰竭的病人均应卧床休息 C.控制钠盐摄入 D.合理应用利尿剂 E.合理应用血管扩张剂 第11题老年人伴有心力衰竭的治疗 A.不宜选用洋地黄类药物 B.洋地黄类药物无效 C.需要用较大剂量洋地黄类药物 D.洋地黄类药物的剂量应减少 E.洋地黄类药物可使病情恶化 第12题治疗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宜首选 A.钾盐 B.利多卡因 C.乙胺碘呋酮 D.普鲁卡因酰胺 E.心律平 第13题治疗洋地黄中毒所致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是 A.异搏定和钾盐 B.乙胺碘呋酮和钾盐 C.苯妥英钠和钾盐 D.慢心律和钾盐 E.奎尼丁和钾盐 第14题心力衰竭并发心房扑动时首选 A.心得安 B.心律平 C.奎尼丁 D.快速洋地黄制剂 E.胺碘酮 第15题诊断右心衰竭时,最可靠的体征是 A.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B.肝肿大 C.下肢水肿 D.腹水 E.胸水 第16题下列哪一项与洋地黄中毒无关 A.恶心,呕吐 B.右束支传导阻滞 C.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D.Ⅲ房室传导阻滞 E.黄视,绿视 第17题 6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稍事活动后即可有心悸、气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诊断为A.心功能Ⅰ级 B.心功能Ⅱ级 C.心功能Ⅲ级 D.心功能Ⅳ级 E.心功能O级伴老年性肺气肿

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室重构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室重构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1-10T13:40:41.4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作者:樊丹 [导读] 同时强心颗粒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实验中观察组患者总评分远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目的:探讨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对患者心室重构的抑制和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CHF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强心颗粒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和心室重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换,以及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功能(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VD)、左室收缩末内径(LEVS)、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E峰与舒张末二尖瓣血流速A峰的比值(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项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远高于对照组的62.5%,χ2=5.230,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心颗粒治疗CHF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因此值得推广。【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强心颗粒;心室重构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44-0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患者心室、心房受累使得收缩、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引发静脉血液淤积,动脉灌注不足所形成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CHF患者数量已达到2000万以上,跟踪随访资料显示其5年内的生存率与癌症患者基本一致,因此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2]。传统中医治疗CHF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心颗粒是一种经现代制药技术将经典验方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药物,本文则主要分析强心颗粒在CHF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80例CHF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40例,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在45~80岁间,平均为(53.6±2.7)岁,NYHA-Ⅱ级为18例、Ⅲ级16例、Ⅳ级6例;观察组患者40例,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在42~77岁间,平均为(54.2±2.4)岁,NYHA-Ⅱ级为14例、Ⅲ级18例、Ⅳ级8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NYHA分级心脏功能在Ⅱ-Ⅳ级者,实验前均采用常规疗法治疗≥2周时间,LVEF<40%者;排除标准:不愿配合本次实验者,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患者等[3]。 1.3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行常规疗法,即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肾素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口服地高辛治疗,剂量为0.75~1.25mg/d。 观察组: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颗粒(生产厂家: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141),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LVEF、LVED、LVES和E/A水平的变化。 1.4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的内容进行疗效评价,显效;即治疗后患者心功能为Ⅰ级或改善幅度超过2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即患者心功能改善幅度在Ⅰ-Ⅱ级之间,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在治疗后无改善现象。 (2)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护士hs-CRP、BNP、LVEF、LVED、LVES和E/A指标变化情况。 (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分别从患者体力限制、症状改善、情绪和社会限制等维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χ2=5.230,数据差异显著,详见表1所示。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共有效率对比[n(%)]

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_喻正科

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2月第22卷第2期JETCM.Feb.2013,Vol.22,No.2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09FJ1042)·研究报告· 慢性心衰(CHF)是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亦称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各类心脏病的严重结局之一。近年认识到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VR)。故CHF的药物治疗策略也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为主的治疗模式转变为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阻止心肌重塑为主的生物学治疗模式。笔者以往的研究[1] 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喻正科陈志红颜旭李勇敏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6)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3)02-0205-04 【摘要】目的探讨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参竹心康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心衰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模型组以蒸馏水10mL/kg灌胃;卡托普利组以卡托普利混悬液7.8mg/kg灌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中药煎液(含生药4.5g/mL)11、22、44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参数,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心脏标本检测左室重量(LVW)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模型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血浆AngⅡ和ALD水平、LVW及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卡托普利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MAP、LVSP、±dp/dt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而LVEDP、血浆AngⅡ和ALD水平、LVW与LVMI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低剂量组LVSP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LVEDP低于模型组。心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竹心康汤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 【关键词】参竹心康汤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心功能 Ef fect of Shenzhuxinkang Decoction on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of Rat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YU Zheng-ke,CHEN Zhi-hong,YAN Xu,et al.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Hunan,Hunan,Changsha410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henzhuxinkang Decoction on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rat.Methods:72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6groups averagely: sham operation group,model group,captopril group,and Shenzhuxinkang Decoction groups with low,medium and high dose(low dose group,medium dose group and high dose group).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model group were gavaged with distilled water with10ml/kg,captopril group with Captopril suspension with7.8mg/kg,and low dose group,medium dose group and high dose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decoction(containing crude drugs4.5g/ mL)with11g/kg,22g/kg,44g/kg.All groups were gavaged1time a day for8weeks.The parameters of haemo-dynamics and cardiac function were observed,the amount of plasmatic angiotensinⅡ(AngⅡ)and aldosterone (ALD)were tested,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weight(LVW)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were detected. Results:The model group had an apparently higher level in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plasmatic angiotensinⅡ(AngⅡ)and aldosterone(ALD),LVW and LVMI than sham operation group versus ob-vious lower level in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internal pressure peak(LVSP)and ±dp/dt tha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Captopril group,medium dose group and high do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P,LVSP and±dp/dt whereas much lower in LVEDP,AngⅡ,ALD,LVW and LVMI than model group and SZXKDL group.The low dose group had a higher level in LVSP and lower level in LVEDP while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heart rat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groups.Conclusion: Shenzhuxinkang Decoction can improve the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and protect cardiac func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rat. 【Key words】Shenzhuxinkang Decoction;Chronic heart failure;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Cardiac function 205··

心室重构所致心力衰竭的防治靶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的系列-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心室重构所致心力衰竭的防治靶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的系列研究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推荐意见: 该课题组对祖国医学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衰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研究,发现中药芪苈强心能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显著降低复合终点事件(已发表于JACC)。基于此项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该课题组进一步深入通过基础研究揭示了芪苈强心防治心衰的分子学机制。在心梗后心室重构、心肌病、自发性高血压等模型中研究发现芪苈强心可能是通过激活mTOR、PPARγ及其配体依赖性共激活因子PGC1-α多靶点,发挥减轻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作用,具有重要基础和临床意义。此外,该课题组还通过运动诱导的生理性心肌肥厚模型发现多个参与心室重构发生发展的生物学靶点,并证实了一些核酸类似物可用于防治心室重构,有助于为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该课题组还对新型间质细胞特络细胞在心脏组织的鉴定及其对心肌损伤后修复的保护作用做了研究和综述,从促进心脏再生的角度探究减轻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新方法。最后,他们筛选出可用于诊断、评估和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总之,该课题组通过一系列研究一方面证实了祖国医学芪苈强心防治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揭示了参与心室重构的新生物学靶点。研究水平在国内外的相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该项目的研究内容真实可靠,完成单位和研究人员排序合理无争议。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室重构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亚洲人群心力衰竭总患病率为1.26%至6.7%,中国至少有400万心力衰竭患者,目前仍然缺乏治愈方法。寻找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干预新靶点、探索心力衰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深入探索了传统中药在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中的防治作用及分子机制。在临床研究方面,对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国内首个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平行研究,为芪苈强心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杂志,研究成果被写入《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及《2018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基础研究方面,阐明芪苈强心可以通过下调微小RNA-199-5p、激活mTOR、PPARγ及其配体依赖性共激活因子PGC1α,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阿霉素心肌病,为芪苈强心防治心力衰竭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次,我们从病理性心肌肥厚的角度出发,基于多种体内外心室重构的研究模型,先后发现了多个参与调控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分子以及潜在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发现微小RNA-155、微小RNA-21-3p及微小RNA-433等多种非编码RNA生物学干预靶点以及鉴定出Rheb1等编码基因干预靶点。同时,我们从运动训练和生理性心肌肥厚的角度出发,探究防治病理性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方法,包括激活PGC1α和Akt信号通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且,筛选出可以促进心脏再生和心肌损伤后修复的生物学靶点,包括微小RNA-22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PDK1。我们还对新型间质细胞特络细胞在心脏组织的鉴定及其对心肌损伤后修复的保护作用做了研究和综述,从促进心脏再生的角度探究减轻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新方法。最后,我们基于临床患者和实验动物的外周血样本,筛选出诊断和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通过检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初步鉴定出可用于评估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包括可溶性ST2(suppression of

心衰习题库 (2)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诊断右心衰竭时,最可靠的体征是 A.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B.肝肿大 C.下肢水肿 D.腹水 E.胸水 正确答案:A 2.下列哪项引起左室压力负荷过重 A.高血压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贫血 正确答案:A 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 A.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 B.妊娠与分娩 C.过劳与情绪激动 D.感染 E.输液过多,过快 正确答案:D 4.治疗洋地黄中毒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宜选用 A.利多卡因 B.阿托品 C.苯妥英钠 D.心得安 E.速尿 正确答案:B 5.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下列哪项可减轻 A.肝肿大压痛 B.心率增快 C.胃肠道淤血 D.肺淤血症状 E.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正确答案:D 6.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心源性哮喘 C.端坐呼吸 D.咯粉红色泡沫痰 E.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正确答案:A

7.心力衰竭并发心房扑动时首选 A.心得安 B.心律平 C.奎尼丁 D.快速洋地黄制剂 E.胺碘酮 正确答案:D 8.抑制心衰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是 A.β-受体阻滞剂 B.米力农 C.多巴酚丁胺 D.洋地黄类 E.ACEI 正确答案:E 9.左心功能不全的体征为 A.颈静脉怒张 B.水冲脉 C.肝肿大 D.舒张期奔马律 E.下肢浮肿 解题思路正确答案:D 颈静脉怒张,肝脏大,下肢浮肿为右心衰竭的表现,舒张早期奔马律为左心功能不全的特征性体征,水冲脉为脉压增大的表现。 10.判定心力衰竭代偿期的主要指标是 A.心脏扩大 B.心肌肥厚 C.心率加快 D.心排血量增加甚至接近正常 E.回心血量曾加 正确答案:D 11.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哪项不妥 A.高流量鼻导管给氧 B.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者,在急性期24小时内宜用洋地黄 C.应用吗啡 D.快速利尿 E.应用血管扩张剂 正确答案:B 12.左心衰竭时肺部哕音的特点是 A.两肺散在干、湿啰音 B.两肺满布干、湿啰音 C.固定性局限性肺部湿啰音 D.湿啰音常见于两肺底,并随体位变化而改变 E.以哮鸣音为主 正确答案:D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伴充血性心力 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VRM)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危险因素。方法在首次发生AMI的患者中选择心脏彩超VRM表现的133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有CHF 组(61例)及对照组(72例,无CHF)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病史、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类型及部位、入院时Killip分级、治疗及实验室检查情况,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确立AMI后VRM伴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绘制AMI后VRM伴CHF的ROC 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CHF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前壁及多部位梗死、入院时Killip分级、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G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 MB)、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出血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R≥80%、入院时Killip分级的Ⅲ、Ⅳ级以及CK MB≥20%是AMI后VRM伴CHF 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值和95%可信限分别为 2.599、1.060~

6.370;4.679、1.833~11.945; 7.700、3.154~1 8.795。AMI后VRM 伴CHF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44。结论GR≥80%、入院时Killip 分级的Ⅲ、Ⅳ级以及CK MB≥20%是AMI后VRM伴CHF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Logistic模型诊断AMI后VRM伴CHF的可靠性为84.4%。 【关键词】心室重构;充血性心力衰竭;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危重疾病,AMI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AMI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AMI后CHF主要与心室重构(VRM)有关。AMI后VRM是指AMI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几何形态及功能的改变。VRM是影响AMI患者是否进展至CHF,甚至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逆转VRM、如何减慢CHF的进展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了解AMI后VRM伴CHF 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AMI早期判断患者疾病的发展趋势,同时可以寻找更好的药物及其他的治疗方法以提高AMI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本文对AMI后VRM 伴CHF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相继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首次发生AMI的患者,选择心脏彩超有VRM表现的133例作为研究对象。AMI的诊断标准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VRM的诊断标准〔1〕:用入院后2 w~20 d的心脏

心衰患者心室重构药物干预效果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心衰患者心室重构药物干预效果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对药物干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CHF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28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美托洛尔+依那普利)28例,均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受试者进行ACE基因分型,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中ACE DD基因型患者LVEDD、LVEDV明显低于ID型、II型及对照组,而LVEF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更好,但是不同ACE基因型间治疗效果有差异。 标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依那普利;美托洛尔 研究表明,心室重构是导致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在实际治疗CHF患者心室重构过程中,患者对ACEI及β-B治疗效果的反映个体差异很大,产生这种个体性差异的原因与ACE基因型有关。不同ACE基因型的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所以探讨ACE基因多态性对CHF心室重构治疗效果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不同基因型对ACEI及β-B敏感性的差异,对预防和治疗心室重构,改善CHF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的56例患者,男41例,女15例,年龄62~80岁。CHF诊断标准参照Framingham 标准。心功能按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心功能II级11例,III级38例,IV级7例。其中冠心病21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11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10例。将56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美托洛尔+依那普利)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 排除标准:剔除合并近1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禁忌症不能使用或耐受ACEI和β-B,1 w内使用ACEI、β-B、ARB者均不纳入本次试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急性感染或代谢紊乱、急性心力衰竭者不纳入本次试验。 1.2方法对照组:28例,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禁用ACEI、ARB、β-B。治疗组:2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1 2.5~25 mg,2次/d和依那普利5~10 mg,1次/d,连用3个月。 1.3观察指标所有受试者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治疗前后有同

代谢重构与慢性心力衰竭

?专家论坛? 代谢重构与慢性心力衰竭 祝善俊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重庆400037)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能量代谢;线粒体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26(2007)0620361203 正常的心脏能量代谢是保持心脏内环境稳定和组织结构不断更新的物质基础,对维持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表明,肥厚和衰竭的心肌伴随着能量和底物代谢的改变,包括高能磷酸键含量、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和底物利用向葡萄糖转化增加。这些代谢改变既能反应出心肌能量需求增加,也反应出产生充足A TP 的能力受损,或两者兼而有之。现就心室重构时的能量代谢改变及其机制在心力衰竭(心衰)中的意义作一综述。1 正常心肌能量代谢与心功能的关系 心脏是个高功能、高耗能、高耗氧器官,人心脏24h 可消耗35kg 的A TP ,耗能比心脏重量高100倍,因而耗氧量也多。但心肌细胞内的A TP 浓度非常低。成年哺乳动物心室组织A TP 含量约为5μmol/g (湿重),等价于3~3.5μmol/g 心肌蛋白,这个数量的A TP 仅能维持50次的心跳[1]。因此,心肌细胞必须不断再合成A TP 以维持正常的泵功能和细胞活力。另外,心肌既不能大量储存脂肪和糖原,也不能储存很多磷酸肌酸。因此,心衰患者其原因不论是由于血流动力学负荷过度,神经体液激素激活,功能性心肌丧失或瓣膜异常所致等等,均使心肌负荷持续增加,心肌能量消耗增多。研究还表明[2] ,心脏的正常收缩及舒张有赖于Ca 2+和其他离子的有序同步地交换,存留于心肌细胞的某些关键部位。如心肌细胞缺乏能量,使这些活动受到干扰,进一步影响心肌舒缩。另外,心肌肥厚是个重要的适应过程,而心肌能量匮乏,这就造成肥厚心肌向心衰发展。据Katz [3]的观点,心衰时心肌工作异常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机制,一是基因表达异常,再一个则是能量代谢异常。心衰后也可导致心肌代谢异常,后者又必然促进心衰的发生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调节心脏的能量代谢有可能成为心衰治疗的一种新方法。2 衰竭心脏代谢重构机制 2.1 心脏底物利用的转变 正常情况下,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转化分别占心 肌能量需求的65%和30%。由于脂肪酸是心脏能量主要来源,因此脂肪酸氧化的改变较其他氧化途径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更重要。临床研究显示心衰患者左心室脂肪酸沉积减少,摄取存在显著不均一性[4]。后来进一步确认,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肌肥厚或扩张型心肌病,都存在心肌脂肪酸摄取不均和利用减少[5]。重度心肌肥厚长链脂肪酸利用障碍,可损伤线粒体膜,使棕榈乙酰辅酶 A (CoA )合酶和卡尼丁棕榈酰转移酶2Ⅰ(CP T 2Ⅰ )之间的功能连接受到影响,进一步导致线粒体摄取脂肪酸异常。衰竭心脏的脂肪酸氧化酶、长链脂酰辅酶A 脱氢酶(L CAD )和中链脂酰辅酶A 脱氢酶(MCAD )mRNA 、蛋白表达降低, 祝善俊,1956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现任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心力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研究方向:(1)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结构和心功能及其相关调控因素的研究;(2)心力衰竭心肌重构的分子机制的研究;(3)心肌重构和功能异常干预靶点的研究。先后共培养硕士生、博士生40余名,曾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分子心脏病杂志、心脏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9种杂志的顾问、编委。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主研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专著2部: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 (2001年出版),心力衰竭治疗 进展(1989年出版)。参编心脏病学专著13部。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心衰习题库

心衰习题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诊断右心衰竭时,最可靠的体征是 A.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B.肝肿大 C.下肢水肿 D.腹水 E.胸水 正确答案:A 2.下列哪项引起左室压力负荷过重 A.高血压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贫血 正确答案:A 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 A.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 B.妊娠与分娩 C.过劳与情绪激动 D.感染 E.输液过多,过快

正确答案:D 4.治疗洋地黄中毒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宜选用A.利多卡因 B.阿托品 C.苯妥英钠 D.心得安 E.速尿 正确答案:B 5.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下列哪项可减轻A.肝肿大压痛 B.心率增快 C.胃肠道淤血 D.肺淤血症状 E.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正确答案:D 6.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心源性哮喘 C.端坐呼吸 D.咯粉红色泡沫痰 E.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正确答案:A

7.心力衰竭并发心房扑动时首选 A.心得安 B.心律平 C.奎尼丁 D.快速洋地黄制剂 E.胺碘酮 正确答案:D 8.抑制心衰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是A.β-受体阻滞剂 B.米力农 C.多巴酚丁胺 D.洋地黄类 E.ACEI 正确答案:E 9.左心功能不全的体征为 A.颈静脉怒张 B.水冲脉 C.肝肿大 D.舒张期奔马律 E.下肢浮肿 解题思路正确答案:D

法舒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法舒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5-27T11:49:17.5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5期作者:潘莉 [导读]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心医院法舒地尔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左室结构和功能状态,提高心肌储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心医院心内科 010300 摘要:目的:评价法舒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每天1次,连用2周,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中脑钠肽(BNP)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患者的改变情况。结果:法舒地尔治疗2周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下降,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BNP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左室结构和功能状态,提高心肌储备。 关键词: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脑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室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中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研究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内Rho激酶表达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盐酸法舒地尔通过阻断Rho激酶信号通路,起到抗心力衰竭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BNP 水平以及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观察法舒地尔对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同时除外严重瓣膜病变,酒精性心肌病;植入起搏器;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 2.0mg/dl);慢性肺疾病或全身系统性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 20例,平均年龄40-74岁,冠心病2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肺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 22例,平均年龄42-75岁,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肺心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基础心脏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法舒地尔,治疗方法4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 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 1次,静滴时间大于30分钟),疗程为2周。 1.3观察指标分别于入院后即刻、治疗 2周后测定血浆BNP含量和做超声心动图检查。BNP测定检测方法为采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ml,注入依地酸二钠抗凝试管内,在2h内测试血BNP浓度。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取胸骨旁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图及胸骨旁短轴,于 M 型及二维图像上测量LVEDV 和LVEF。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LVEDV 和LVEF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前LVEDV(mm):64.5± 3.6,治疗后48.6± 4.7,对照组治疗前LVEDV (mm):63.8±4.4,治疗后5 5.8±5.2,治疗组治疗前LVEF:40.5±4.6,治疗后48.7±4.7,对照组治疗前LVEF:41.8±3.9,治疗后45.4.±5.8,治疗后2组患者LVEDV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V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LVEF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LVEF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 2.2 BNP水平的变化,对照组治疗前为(640.3±216.5)pg/ml,治疗后为(496.7±102.6)pg/ml,治疗组治疗前为(654.8±235.7)pg/ml,治疗后为(445.8±105.8)pg/ml,2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未见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2例出现轻度头痛、头胀,1例出现颜面潮红,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心力衰竭时表现为心脏代偿性肥厚、心肌重构、心脏扩大,其病理生理机制是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使心肌组织中多条信号调节途径被激活,心衰时心肌组织RhoA/Rho激酶表达明显提高,Rho激酶通过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相互作用,导致心室重塑,心肌结构改变,最终出现心力衰竭。Rho激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RhoA/Rho mRNA过度表达,能有效地抑制心衰的发展。法舒地尔是一种小分子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2],研究表明,抑制Rho激酶mRNA的表达能缓解冠脉痉挛,抑制心肌重构,逆转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 BNP主要是由心室分泌的一种多肽,是诊断心力衰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的依据及治疗的疗效判断。本研究显示,法舒地尔组治疗后BNP 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显示法舒地尔对慢性心衰病情的改善更明显。 本组资料显示:采用法舒地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上升,防止和减轻心室重构,减缓心衰心脏扩大。据此认为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法舒地尔,还可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和抑制Rho激酶过度激活而使心功能得以改善,对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 总之,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不仅能治疗心力衰竭,而且能有效防止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通过防治左室重构而预防心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但在国内Rho激酶抑制剂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和进一步发展深化上述观点。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马长生,郭继鸿,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65-184 [2]郝春华,王维亭,法舒地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0,25(6):411-416

胱抑素C和心室重构在心衰患者中的相关性

胱抑素C和心室重构在心衰患者中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与分析胱抑素C和心室重构在心衰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心衰患者,收集该组患者的静脉血,为其测量血清胱抑素C浓度,按照慢性心衰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分为胱抑素C正常组与胱抑素C异常组,每组各4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进行测量,并分析胱抑素C和心室重构在心衰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心功能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相比IVST高、LVM高、LAD高、LVD高、LVEF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earson相关分析可见,心衰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LAD、IVST、LVM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567、0.873、0.935,P<0.05)。结论在心衰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与心室重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能够用于临床诊断。 标签:胱抑素C;心室重构;心衰 Correlation between cystatin C and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ANG Guang-yun,ZHANG Jing,DING Zhao-gang, DONG Jin-hua,SHA Tong-ye,SONG Xiang-he (Rizhao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Rizhao 2768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ystatin C and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6 treated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this group of patients with venous blood collection,for the measurement of ser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C,according to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urinary inhibition C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C is divided into normal and abnormal urinary inhibition C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using echocardiography to measure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and analyze the elf inhibition C and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ge,course of disease,disease type,cardiac function index(P>0.05). Compared with IVST,LVM,LAD,LVD and LVE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rum cystatin C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AD,IVST and LVM (r = 0.567, 0.873,0.935,P<0.05)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Conclusion Serum cystatin C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diagnosi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