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化学实验走进生活

让化学实验走进生活

让化学实验走进生活
让化学实验走进生活

让化学实验走进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正确观察、描述和理解化学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和科学探究必备的技能。初中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演示实验和必做实验。演示实验是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中操作,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达到巩固旧知识、应用新知识的目的;也可由学生来演示,演示内容不仅包括教材规定要演示的实验,还包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的演示内容。必做实验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让学生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操作,用实验促进化学课堂的教学。其中演示实验主要操作者为任课教师和极少数的学生,必做实验虽全员参加,但初中阶段必做的实验只有八个,由此可见学生真正接触的课堂实验操作寥寥无几。有些学生想课下自己动手做实验,但学校化学实验药品的来源只有化学仪器室,而化学实验药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能想借就借。

为了改变此现状,增加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我认为化学实验操作可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家庭小实验”,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或者化学实验室。虽然家里学生没有规范的仪器和药品,也没有实验室里的优越条件去做好每个实验,但这难不倒我们的求知欲,通过积极动脑思考,找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代替实验药品,来做“家庭小实验”,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

一、如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实验,虽然家中找不到石蕊指示剂,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桑葚或紫甘蓝自己制作。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塑料袋、酒精溶液(医用酒精或白酒)、白醋、雪碧、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食盐水、桑葚(紫甘蓝)、杯子(6个)

(二)实验操作

步骤1 自制指示剂

取少许桑葚(紫甘蓝)在塑料袋中捣烂,加入适量的酒精溶液(医用酒精或白酒),搅拌浸泡。半小时后,将浸泡后的汁挤出加入水,就得到自制指示剂。将自制指示剂装入小杯子中备用。

用步骤1自制的指示剂分别加入到生活中常见的白醋、雪碧、碳酸钠溶液(苏打加入水中搅拌溶解)、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加入水中搅拌溶解)、食盐水中,记录、比较颜色的变化并深刻体会“酸红碱蓝中性紫”的深刻含义。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可将桑葚直接加入雪碧中,不但可以制成可口的饮料,而且进一步加深了石蕊指示剂“酸红”的含义。(如图一所示)

图一

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鸡蛋壳和白醋代替,观察实验现象。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生鸡蛋、白醋、杯子各一个

(二)实验操作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杯子,加入白醋至浸没鸡蛋,鸡蛋表面会出现气泡,该气泡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继续加入已制取的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制取方法:生石灰加入水中,静置若干分钟,取上清液)。将杯子静置三天,用清水清洗干净蛋壳后,放入灯光下是不是很好看。(如图二所示)

通过该实验,学生不仅学会了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更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图二

三、如第九单元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性质比较,我们可以用家里常见的食盐、面粉、食油分别溶解到水中制取,并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学生将会总结出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和性质。

四、在家自制汽水。

在约500 mL的饮料瓶中加入两勺白糖和适量水果汁,再加入约1.5g家庭常见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固体),注入凉开水,挤入少量的柠檬果汁,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学生不仅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还理解了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中的溶质不只有一种”的含义。

五、制作简易的冰糖。

在干净的玻璃杯中加入约20 mL的开水,然后加入白糖,用筷子不断的搅拌,直到有少量白糖晶体不再溶解时为止,将一根细线的一端浸入白糖溶液中,另一端留在玻璃杯外,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防止灰尘进入)。溶液静置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冷藏室过三至四天,拿下硬纸片儿,观察细线上晶体的形成。该实验将加深学生对“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的理解。

其实,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化学小实验还很多,如酸奶的制作、蜡烛的燃烧、铁钉的生锈、墨汁的制作等等。通过这些简单易得、实验现象明显、观赏性强,利于实验结论得出的小实验,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有趣,还可以很好的日常生活和化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参与面广,其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教师单纯从原理上分析或让学生被动的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所获得的效果。其次,可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接近生活的小实验,虽然非常简单,但它却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实质。用化学原理来指导和解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和使用。通过亲身实践,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例如通过平时学生对蜡烛的燃烧实验。可以使学生懂得火焰的分层,燃烧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火焰上方黑烟的成分,熄灭后的白烟等知识,从而合理地作出解释,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实验活动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活动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活动心得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 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 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 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 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 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 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 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 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 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

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那么的广泛. 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 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 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 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 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 帮忙。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 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 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 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 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 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 进。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

(完整版)生活中的小小化学实验

生活中的小小化学实验 --奇妙的花瓣 在我还是个中学生,刚接触到酸碱性化学实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家院子里各种颜色的花朵,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紫色,还有白色、蓝色,花瓣的颜色会不会像课堂上老师讲的石蕊试液那样,遇到酸性液体就变红,遇到碱性液体就变蓝,在中性液体里保持紫色,如果真是那样,花的颜色应该跟种植的土壤酸碱性有关系,如果有关系,是不是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来改变花的颜色呢?那我该怎样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呢?除了跟老师借点盐酸或者氢氧化钠,我想不出其他的办法,可是把盐酸之类的液体浇到花里,这样的想法让我感觉很疯狂很荒唐;虽然有点蠢蠢欲动,可是有限的化学知识还是让我感到束手无策。 随着化学知识的积累,我逐渐了解到,原来酸性和碱性物质不仅仅局限于那些强酸和强碱,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随手采集可以利用的原料,正当锁定了一些东西准备我的实验的时候,没想到家里发生的一件小事情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促成了实验的实施。 那时候我父亲酷爱钓鱼,有的时候鱼钓得比较多一顿吃不完,他就在院中用水泥筑了一个鱼池,灌了水把钓来的鱼养在里面,可是鱼放进去没有几分钟便从鳃部渗出血丝,之后便死了,村里有经验的老人说新建成的水泥池碱大,鱼是活不成的,我灵机一动,摘下几个花瓣,把花瓣的汁液挤出滴在水中,意外发现滴到水中的汁液变成了蓝色,这个发现让我兴奋异常,它证实了我当初的想法,花的色素和石蕊试液具有相同的功能! 有了这个发现,我心里有了底,对后面的实验就更加有信心了。 我选择首先下手的对象是牵牛花,选择牵牛花的原因是我家牵牛花比较多,万一实验不成把它整死了也不会有太多的心疼,另外牵牛花的颜色变化也都在红色和深紫之间,比较接近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看到红色的牵牛花就把草木灰从根部埋进去,看到紫色的牵牛花就把在根部浇一杯醋,两天后,期待的事情发生了:红色的牵牛花变成了紫色,紫色的牵牛花变成了红色,实验成功! 然后,我又用玫瑰花和杜鹃花做了类似的实验,也成功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梦见自己成了花卉名家,各种各样的花在我手里随心所欲地变换着颜色……

《化学实验与生活》小论文

《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小论文 ----浅谈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 姓名:傅敏豪学号:13122350 前言:生活中到处都涉及化学,了解化学不仅帮我们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好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正文: 毫无疑问因为化学而有了很多物质上的创新。因为化学家们的实验工作,我 们才有了塑料、玻璃、药物、火药和电子产品等。这些东西又是怎样研制成的呢? 化学家们先是提出问题再形成假设,假设是任何科学实验的基础,根据假 设反复进行科学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烹饪牛排的方法和蒸馏上乘的威 士忌的方法都是通过实验而得知。化学是我们日常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我们 意识到与否,化学渗透到生活的每一方面。烹饪技术高超的家庭主妇从某种意 义上说就是一名化学家。怎样将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调配好是一门艺术。烧烤完全是化学反应,你烧烤的食物好坏在于化学成分的调配。蔗糖受热熔化会变成 焦糖。了解这一点,就能做出使人食欲顿开的食物。另一方面烧烤用的苏打和食物是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典范。我们懂得食用油和酱油会因为氧化反应 而变质同时颜色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观察颜色而辨别食用油和酱油是否安全 食用。我们用特氟龙锅来油煎食物,用铁锅来做汤,这些全包含化学原理。 我们都知道水和空气的基本成分,也知道生活中诸多用化学方法制成的产品 如食盐,含氢和氯的酸性物质,还有蔗糖。了解这些能帮助我们记住元素周期 表上化学元素的缩写。这能帮助我们破解生活中的遇到的许多复杂化学名称。 了解物质之间的阳性反应。能帮助你处理日常事务,而了解物质间的阴性反 应会挽救你的生命,阴性化学反应能造成伤害性的条件,如爆炸、烧伤和有害 气体。 某些化合物放在一起能消除异味。市场上很多产品就是利用这一化学原理来 消除异昧的。在医药上,所有的药物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的。还有采用将物质混合起化学反应来杀菌比药物治疗要有效的多,这也是在利用化学原理。很 多软膏和消毒剂还有一些肥皂洗涤剂等都是利用这些化学混合物的作用制成的。另外医学上常说的胶化、胶质和悬胶这些术语都是来自化学。化妆品都含有 化合物,脱毛剂之所以能脱毛是因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能释放能量,由这一原理燃料发动机得以发明创造并工作。 热传导或热传递是热学原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如做饭时要点燃液态天然气 提供热能。 我们知道我们呼吸时吸收的是氧气,将氧气与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开,人 体需要的是氧气,所以当我们看到烟( 烟主要包含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浓度 较大的气体对人体有害,甚至会使人窒息而亡)或闻到臭味的东西时如硫化氢气体,我们会屏住呼吸或者捂住鼻子以防止异味气体进入我们的呼吸系统。 我们的饮食完全是化学。我们的饮料和食物之间将有化学反应。唾液会感知到食物的酸甜苦辣。接着饮料和食物将和人体消化器官内的酶发生化学反应以 获得卡路里,蛋白质、维他命或者是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的健康所必需的。 了解这些我们就不会吃那些对我们的身体有害的东西。热的食物和饮料不能放

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

实验一:浮力实验 材料准备:玻璃杯、清水、鸡蛋、食用盐 实验步骤: 第一步:准备一个玻璃杯倒入半杯清水,再把鸡蛋放进去,鸡蛋晃悠悠的沉到了杯底。 第二步:我们不断往杯内倒盐,鸡蛋就浮起来了。原来随着盐水密度变大,浮力也增大,所以鸡蛋就得救啦。 实验二:白醋+小苏打利用化学原理吹气球 材料准备:气球、小苏打、白醋、饮料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一张纸折成漏斗形状,放到气球口上。 第二步:通过漏斗往气球里加入一勺小苏打。 第三步:往饮料瓶里倒入1/3瓶的白醋。 第四步:小心的把气球套在饮料瓶瓶口上,先不要让小苏打掉入瓶中。 第五步:将气球里的小苏打快速倒入瓶中,就能看到气球被慢慢吹大啦。 实验三:白醋+小苏打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所需材料:白醋、洗涤灵、小苏打、盘子、色素(绿+粉)、玻璃杯。 实验步骤: 第一步:向两个玻璃杯各倒入半杯白醋。 第二步:把绿色和粉色色素分别滴入两个杯子里。 第三步:再在玻璃杯中各加入4-5滴洗涤灵,搅拌均匀。第四步:快速往玻璃杯中加入1-2勺小苏打。 实验原理:白醋是酸性物质,和小苏打混合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加入洗涤灵则会让泡沫更加丰富。 实验四:有趣的油水烟花小实验 需要准备材料:食用色素、食用油、温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玻璃杯里倒入少量油,选取三种颜色的食用色素(如红、黄、蓝)滴加1-2滴。搅拌,油和色素不会融合,而是呈小颗粒装。 第二步:将调好的油全部倒入温水中。 实验五:简单的油水分离小实验 需要准备材料:食用色素,食用油,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准备两个杯子,一杯中放水,滴加色素,选择和食用油颜色差别大的色素。 第二步:把油缓缓倒入水中。油比水轻,会浮在上面。 第三步:充分搅拌,油水颜色变模糊。静置15分钟,油水会分离,油轻在上,水重在下。 实验六:绳子钓冰块 需要准备材料:冰块、盐和棉绳。 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冰块放在盘子里,然后让绳子的一头接触到冰块,接触面要稍微大一

化学与生活 小实验

1“琥珀”标本的制作 把买来的优质松香(用量的多少根据昆虫大小来决定,一般100克左右就能做一块),放在烧杯内,加少量酒精(它们的比例一般采用10: 1),用酒精灯加热,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松香熔化,含的酒精基本上蒸发就好了。然后,把要做标本的蝴蝶、甲壳虫、小植物放在事先用硬纸折好的小纸盒内(先在折好的纸盒内衬一层蜡纸)。纸盒折成象火柴盒芯子的形状。再把熔化的松香慢慢倒入盒内。当松香凝结变硬以后,撕去纸盒,用快刀小心地削去标本四周多余部分,这就是琥珀标本的毛坯,只有上面透明,可以瞧清楚里面的小昆虫,其余的五面就是毛糙、不透明的,瞧不清里面的小昆虫,还必须经过酒精洗涤,晾干,这样整块人造琥珀通身透明,小昆虫象冬眠般地睡在里面,微细的结构都瞧得一清二楚,好象一块真的昆虫琥珀一样。装在玻璃盒内,标本就制成功了。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热熔化松香时,烧杯下面要加石棉网。不要直接在烧杯底下加热;否则,温度太高,松香颜色加深,影响标本透明度,也不美观。 二、熔化的松香,稍等温度降低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让混在松香中的气跑出,再倒入纸盒内。这样,做好的标本内就没有气泡存在。 三、用酒精洗涤标本毛坯时,把酒精倒进一个大口的容器里,不要把标本浸在里面,而就是用左手捏住,用右手指蘸点酒精,在标本不透明的地方来回摩擦,直到瞧上去透明为止,然后晾干。洗涤时间不能太

长,掌握在三、四分钟内完成;否则标本的松香会熔化变软。松香制的“琥珀”标本,微带淡黄色,易碎,这就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2吸附法分离--红糖制白糖 【实验原理】 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得到白糖。 【实验步骤及现象】 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 0、5 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3紫气东来 实验原理: 碘与锌反应(水作催化剂)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碘升华成碘蒸气。 实验用品: 药品:碘、锌粉、Na2 CO3 溶液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橡皮塞、纸 实验步骤: (1) 用药匙的小匙分别取少量干燥的碘与锌粉,在纸上混合均匀。(2) 用小纸条将碘与锌的混合物送入锥形瓶底中央,用

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

《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 --去除鱼腥臭味?如何去除或减少? 姓名:XX 学号:XXXXXXXX 前言 鱼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取意年年有余,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相当于同等重量猪肉的两倍,而且属于优质蛋白,同时脂肪含量较低,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预防动脉粥样化,所以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增强记忆力、消除炎症保护视力有很大益处。 可是很多鱼都有难闻的腥味,让爱鱼之人总是望而却步,为什么鱼总是这么腥气熏天呢?原来,鱼身上含有一种名叫氧化三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本身没什么腥味,但是鱼一旦死去,体内的细菌就开始将氧化三甲胺分解成胺的衍生物,从而发出难闻的气味。 鱼的味道是鲜美的,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尤其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其鲜味不但逐渐减少,而且还会产生一股难闻的腥臭味。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好的方法去去除鱼虾的腥臭味,让我们在尝到鲜美的同时没有腥味的苦恼。 生活中在烹饪的时候,可以用姜葱和料酒去鱼腥味。将姜片、葱段塞进鱼肚内,再用料酒调味,就可以除去大部分鱼腥味了。还可以做鱼可以添加一定量的食醋,也能起到去腥增鲜的作用。 大多数人把它当做生活小常识,但谁又知道这么常见的生活现象中又有多少蕴藏着的化学原理和化学知识呢? 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相关的化学知识 鱼身上的腥味物质特征成分是存在于鱼皮粘液中的三甲胺,“德尔塔”-氨基戊醛(酸),和六氢吡啶类化合物共同形成的。三甲胺是由于鱼的体内有大量的氧化三甲胺,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个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充当还原剂。这种物质被氧化的产物羧酸类等本身也参与腥味的贡献!! 而新鲜度更低的臭鱼产生臭味的主要成分有:氨、甲胺、毗咯咤、派咳和甲硫醇等,它们是由鱼虾中的蛋白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的产物。 (1)酒类去腥 造成鱼腥臭味的那些成分,能溶解在料酒的酒精中,当烹调加热时,酒精易挥发,随着酒精的蒸发把这些腥臭的成分也一起蒸发尽而减少。去腥臭的料酒最适合的是用黄酒,因为黄酒中还存在有多种氨基酸,它们本身有的就具有鲜味,而且与鱼中鲜味成分共同存在时,对鲜味还有相辅相成的作用。酒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酒精),乙醇是个很好的有机溶剂,能够将鱼中的腥臭味物质溶于其中,并一起随之蒸发。 (2)中和去腥

化学与生活 小实验教学文案

1“琥珀”标本的制作 把买来的优质松香(用量的多少根据昆虫大小来决定,一般10 0克左右就能做一块),放在烧杯内,加少量酒精(它们的比例一般采用10:1),用酒精灯加热,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松香熔化,含的酒精基本上蒸发就好了。然后,把要做标本的蝴蝶、甲壳虫、小植物放在事先用硬纸折好的小纸盒内(先在折好的纸盒内衬一层蜡纸)。纸盒折成象火柴盒芯子的形状。再把熔化的松香慢慢倒入盒内。当松香凝结变硬以后,撕去纸盒,用快刀小心地削去标本四周多余部分,这是琥珀标本的毛坯,只有上面透明,可以看清楚里面的小昆虫,其余的五面是毛糙、不透明的,看不清里面的小昆虫,还必须经过酒精洗涤,晾干,这样整块人造琥珀通身透明,小昆虫象冬眠般地睡在里面,微细的结构都看得一清二楚,好象一块真的昆虫琥珀一样。装在玻璃盒内,标本就制成功了。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热熔化松香时,烧杯下面要加石棉网。不要直接在烧杯底下加热;否则,温度太高,松香颜色加深,影响标本透明度,也不美观。 二、熔化的松香,稍等温度降低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让混在松香中的气跑出,再倒入纸盒内。这样,做好的标本内就没有气泡存在。 三、用酒精洗涤标本毛坯时,把酒精倒进一个大口的容器里,不要把标本浸在里面,而是用左手捏住,用右手指蘸点酒精,在标本

不透明的地方来回摩擦,直到看上去透明为止,然后晾干。洗涤时间不能太长,掌握在三、四分钟内完成;否则标本的松香会熔化变软。 松香制的“琥珀”标本,微带淡黄色,易碎,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2吸附法分离--红糖制白糖 【实验原理】 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得到白糖。 【实验步骤及现象】 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 0.5 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3紫气东来 实验原理:碘与锌反应(水作催化剂)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碘升华成碘蒸气。 实验用品:药品:碘、锌粉、Na2 CO3 溶液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橡皮塞、纸

化学与生活小实验

把买来的优质松香(用量的多少根据昆虫大小来决定,一般1 00克左右就能做一块),放在烧杯内,加少量酒精(它们的比例一般采用10:1),用酒精灯加热,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松香熔化,含的酒精基本上蒸发就好了。然后,把要做标本的蝴蝶、甲壳虫、小植物放在事先用硬纸折好的小纸盒内(先在折好的纸盒内衬一层蜡纸)。纸盒折成象火柴盒芯子的形状。再把熔化的松香慢慢倒入盒内。当松香凝结变硬以后,撕去纸盒,用快刀小心地削去标本四周多余部分,这是琥珀标本的毛坯,只有上面透明,可以看清楚里面的小昆虫,其余的五面是毛糙、不透明的,看不清里面的小昆虫,还必须经过酒精洗涤,晾干,这样整块人造琥珀通身透明,小昆虫象冬眠般地睡在里面,微细的结构都看得一清二楚,好象一块真的昆虫琥珀一样。装在玻璃盒内,标本就制成功了。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热熔化松香时,烧杯下面要加石棉网。不要直接在烧杯底下加热;否则,温度太高,松香颜色加深,影响标本透明度,也不美观。 二、熔化的松香,稍等温度降低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让混在松香中的气跑出,再倒入纸盒内。这样,做好的标本内就没有气泡存在。 三、用酒精洗涤标本毛坯时,把酒精倒进一个大口的容器里,不要把标本浸在里面,而是用左手捏住,用右手指蘸点酒精,在标本不透明的地方来回摩擦,直到看上去透明为止,然后晾干。洗涤时间

不能太长,掌握在三、四分钟内完成;否则标本的松香会熔化变软。松香制的“琥珀”标本,微带淡黄色,易碎,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2吸附法分离--红糖制白糖 【实验原理】 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得到白糖。 【实验步骤及现象】 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 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3紫气东来 实验原理:碘与锌反应(水作催化剂)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碘升华成碘蒸气。 实验用品:药品:碘、锌粉、Na2 CO3 溶液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橡皮塞、纸

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的学习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的学习心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进。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学生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内容仅供参考

从生活中感悟化学.

酸性氧化物 硫酸工业 食品 安全 环境 保护氧化性 还原性 二氧 化硫 从生活中感悟化学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案例 南京市金陵中学李惠娟210005 设计思想与教学目标 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中众多元素化合物的典 型代表物。它因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融多向折射 于一体(见右图),使其成为中学教学的重点,也 是老师教学设计的“宠儿”。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抛开常见教学设计 中的传统思想和固有模式的束缚,如众所周知的 酸雨问题,而是从关注与人人生存关系最为密切 的食品安全及加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入手,注重 最贴近学生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问 题情景,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的 兴趣和愿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解 决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认识SO2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帮助学生在未来做一个负有责任心的公民;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 理应用也会引起损害生命健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 科学观。 教学设计及过程 【情景导入】二氧化硫已成为现在食品安全的大敌 【设问选择】假如同学们去市场购买银耳,你将会选择下列图中的哪一种? 图片展示:两种外貌截然不同的银耳: 第一种色泽暗淡、性状干枯;第二种个体丰满、颜色润白。 【讨论交流】同学们大多喜欢第二种,原因是它卖相好,诱人喜爱。也有少数同学表示犹豫, 理由是第二种可能是经漂白美化过的。 【质疑探究】不法分子是如何进行食品“美白的”? 【新闻连线】 央视《生活》报道:银耳竟用硫磺熏致癌物超标百倍 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不少人把 它看作是营养滋补佳品。然而不法生产者为了 把银耳变白,用硫磺加以薰蒸,满足了消费者银 耳越白越好的错误心理。据悉,近日有关部门在 上海、北京、福建市场几十种银耳商品进行检查,图——在塑料帐篷中 用硫磺熏银耳

让化学实验走进生活

让化学实验走进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正确观察、描述和理解化学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和科学探究必备的技能。初中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演示实验和必做实验。演示实验是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中操作,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达到巩固旧知识、应用新知识的目的;也可由学生来演示,演示内容不仅包括教材规定要演示的实验,还包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的演示内容。必做实验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让学生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操作,用实验促进化学课堂的教学。其中演示实验主要操作者为任课教师和极少数的学生,必做实验虽全员参加,但初中阶段必做的实验只有八个,由此可见学生真正接触的课堂实验操作寥寥无几。有些学生想课下自己动手做实验,但学校化学实验药品的来源只有化学仪器室,而化学实验药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能想借就借。 为了改变此现状,增加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我认为化学实验操作可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家庭小实验”,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或者化学实验室。虽然家里学生没有规范的仪器和药品,也没有实验室里的优越条件去做好每个实验,但这难不倒我们的求知欲,通过积极动脑思考,找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代替实验药品,来做“家庭小实验”,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 一、如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实验,虽然家中找不到石蕊指示剂,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桑葚或紫甘蓝自己制作。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塑料袋、酒精溶液(医用酒精或白酒)、白醋、雪碧、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食盐水、桑葚(紫甘蓝)、杯子(6个) (二)实验操作 步骤1 自制指示剂 取少许桑葚(紫甘蓝)在塑料袋中捣烂,加入适量的酒精溶液(医用酒精或白酒),搅拌浸泡。半小时后,将浸泡后的汁挤出加入水,就得到自制指示剂。将自制指示剂装入小杯子中备用。 用步骤1自制的指示剂分别加入到生活中常见的白醋、雪碧、碳酸钠溶液(苏打加入水中搅拌溶解)、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加入水中搅拌溶解)、食盐水中,记录、比较颜色的变化并深刻体会“酸红碱蓝中性紫”的深刻含义。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可将桑葚直接加入雪碧中,不但可以制成可口的饮料,而且进一步加深了石蕊指示剂“酸红”的含义。(如图一所示)

化学实验生活化的点滴做法

化学实验生活化的点滴做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功效。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室的药品纯度高,实验仪器多为玻璃仪器,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这些优点无可取代。但同时也有一些弊端。如,实验室的药品大多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玻璃仪器易碎,使用不安全,不方便学生分组实验等等。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常常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来代替实验室里的一些物品。在学习伊始,使化学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中的事物,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旨。使学生逐步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保持和增进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面我把在平时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 幻灯片2 在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小苏打、食醋、果冻杯、注射器、火柴来做分组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简单,便于操作。 具体做法。 将盛有1-2克小苏打的果冻杯分发到各组。 吸有1-2毫升食醋的注射器分发到各组。 火柴分发到各组。 学生操作。 推动注射器,使食醋滴加到小苏打粉末上。 推动注射器,使食醋流到小苏打粉末上。 观察产生泡沫的速率有什么区别。 在果冻杯口放置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幻灯片3 果冻杯在使用试管的实验中,只要不需加热,都可以代替试管。它比试管轻便,可摞在一起,不会打碎,安全,方便,生活中易于收集。便于学生分组实验。例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实验等,都可以用。 幻灯片4 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用途相当广泛。固液制气装置中可用于滴加液体,学生分组实验时可用注射器承装液体药品后分发给学生。可以代替胶头滴管,可以用于验证分子之间有间隔等等。注射器大小型号都有,学生容易收集。 幻灯片5 6 7 8 这是我用八宝粥罐、眼药水瓶、蜡烛和注射器组成的一套爆炸实验装置。我们实验室没有气囊。通过尝试,我发现用大一些的注射器来代替气囊,效果也相当不错。 幻灯片9 10 11 12 这个有带导管的双孔胶塞和集气瓶组成的装置,在卷面上经常出现,从哪一端进气哪一端出气,总有一些同学搞不清楚。课堂上如果想让同学们亲自动手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