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鱼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010级侯爱花摘要:鱼类资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但是人类太贪婪了,无休止的索取给我们的鱼类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危机,如何应对危机成为了人们要探讨的一个新话题。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和想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的措施。我们采取一切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有利于渔业生态的改善,有利于渔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促进渔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导言:(一)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鱼类资源减少的原因(2)如何才能做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渔业资源;减少;可持续发展;长远利益
据调查,我省的五条大河赣江、抚江、信河、饶河和修河作为环境保护重要组成部分的渔业资源,目前正面临着急剧减少的局面,不仅数量在急剧减少,而且鱼类种群结构与品种也在日益衰竭。
五大河流有着丰富的水生资源,已查明鱼类资源就有120种左右。多年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五大河流的一百余种野生鱼类数量逐年减少,有些品种濒临灭绝。如,号称“活化石”的中鲟鱼消失已八年,据渔民反映,最近一次在珠江见到如小船一样大小的鱼在水中游动是在2003年的梧州水域。还比如鲥鱼又叫"三来、三黎、迟鱼",肉质鲜美,是老一辈广州人耳熟能详的鱼类。然而随着过度捕捞和水质变差、拦河水坝等因素,珠江适合鲥鱼产卵的地点先后消失,鲥鱼数量急剧减少。在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河网中还有大量的鲥鱼采样记录,但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捕捞到鲥鱼的记录,至今已达30年。上述现象的出现都来源于人类的不科学捕捞和利用,同时也是大自然发出的一种预警。
鱼类资源的减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水域环境污染。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污水大量排放,突发性污染事故急剧增加,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不断遭受污染和损害,鱼类繁殖能力严重下降,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同时,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日趋呈富营养化,造成有些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类趋于灭亡,原有的鱼类种群结构遭到破坏。
2、水资源减少。我省五大河水年径流量逐年减少,水体的载鱼量也就不可避免的减少了
3、地质水流环境变化。由于人们生产活动,造成河流地质水流环境急剧变化,给鱼类自然繁殖、产卵、生长、栖息场所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如造坝,这是造成鱼类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造坝时基本上没有考虑鱼类繁殖洄游问题,没有过鱼通道,造成了青、草、鲢、鳙、鳡、鳤、鲴鱼等洄游性鱼类数量减少。造坝人为提升了控制水位,使之河流水库化、湖泊化,根本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造成鱼类种群结构的大改变,影响鱼类的多样性。采沙也极大地破坏了鱼类自然繁殖、产卵、生长、栖息场所
4、渔业捕捞强度过大。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捕捞渔民增多,二是捕捞作业方式改变。以信江流域的信州区为例,目前在册的传统捕捞渔民46个,数量并不多,捕捞方式多数为传统的丝网。但最近几年无证捕捞人员增多,大部分是下岗职工和城郊失地农民,由于他们未能掌握使用丝网等传统捕捞技术,又是无证捕捞,短期行为十分严重,电鱼、毒鱼案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使用操作简单的密眼地笼同毒鱼配合使用等新形式的渔法,使渔业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
同时,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也是使鱼类资源明显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生存环境不适合了,鱼类资源减少也是必然的结果。
鱼类正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这都是人类造成的,大自然用他的慷慨和无私给予了我们馈赠,但同时我们业要懂得保护他,懂得如何持续利用。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对渔业水体污染整治。水质严重污染,是渔业资源的致命“杀手”,应重点加强污染源治理,加快建设沿海城镇、沿江两岸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完善江河、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与评价体系;加强对江河、海洋研究、监控和预报,建立江河、海洋监控区;鼓励非政府组织开展江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加强江河、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建立健全江河、海洋渔业资源监测制度,等等。近年已多次发生因工矿企业排污造成严重的渔业水质污染事故,有的地方是每年重复发生,致使江河区域性的河段或鱼塘鱼类大批死亡。由于工厂的排污是不定期的,渔政或环保部门的取证难度较大。因此要建立渔政机构“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对事故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确保渔业自然资源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是控制近海水域捕捞,养护渔业资源。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要重视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将近海渔业管理列入议事日程。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调整产业和作业结构,鼓励开发外海新渔场、新资源。对近海水域捕捞生产实行限制政策。要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渔船马力控制指标,不得突破。严格执行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审批和检验制度,对未经批准擅自建造的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渔船,要坚决查处。加强捕捞许可证管理,严格制止非渔业生产者从事近海水域捕捞生产。要切实采取措施改善渔场环境,保护渔业资源。
三是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渔政巡航执法体系。统筹安排渔政船的出航巡逻,提高渔政船的巡航执法次数和扩大巡航执法的覆盖面,特别是加强对禁止底拖网线内的水域的执法力度。实行联合执法和常规执法相结合,每季度组织全市渔政舰艇进行一至二次的联合执法行动,必要时可联系当地政府、公安、边防、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吃掉挡在我们面前的硬骨头。一是组织力量查处“电、炸、毒”鱼的行为,些类案件从严处理。二是彻底的清拆滩边定置作业,全部没收定置作业工具,集中给予消毁,三是严格控制渔业船舶在禁渔区线内进行拖网作业,建议逐步取蒂底拖网捕捞方式,为渔业资源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四是加快建设鱼类自然保护区。针对好多濒危的动物得不到保护或因某些客观因素而保护措施滞后,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正视自然保护区是必然要求,组织专家和学者及管理人员认真做好有关调研工作,以科学的态度,从保护渔业资源的角度出发,制定鱼类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并尽快组织实施。
五是继续做好人工放流增殖工作。为了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已连续多年开展了江河鱼类增殖放流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从放流的对象看,多是一些常规品种,缺乏针对性。要组织力量加强对一些江河名优鱼类的人工繁殖研究,以增加增殖放流品种的选择性。此外,要针对部分江河污染严重的实际,有重点地投放一些滤食性鱼类,通过生物治理的方法,遏制江河水质的富营养化。
六是加大渔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渔业法规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广大群众法制观念。一是向全社会广大群众宣传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意义,将范围扩大到水产流通领域。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画册、广告栏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群众尤其是水产品消费者,了解有关保护渔业资源的常识。二是加强宣传各种保护品种和经济鱼类可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