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小学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小学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精品)2019中考英语(衡水市)goforit版unit1短语总结

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我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区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校传染病宣传教育制度。

一、首先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由卫生室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的收集、报告,认真仔细做好学生的晨检,晨检结果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保健老师做好学生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校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及饮用水。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并做好校内环境卫生工作。

三、做好对学生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教育,积极宣传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季节需要以及正在流行的病种及时做好学生及老师的防病治病宣传教育工作。

四、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应立即告知校领导和保健老师,并应按规定报教育局,同时报区疾控中心。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或摄氏38度以上高烧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

学校卫生室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1a

传染病健康宣教知识

急性传染病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是由早已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流感多在冬季高发;而在南方地区,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夏季和冬季会出现流行高峰。 流感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季节性流感的潜伏期约为1?3天,急性起病,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干咳、胃肠不适等症状。 流感的主要合并症? 细菌性肺炎、耳部感染、窦感染、脱水,同时伴有的慢性基础疾病(如充血性心衰、哮喘或糖尿病等)可恶化。 老人、儿童、伴有某些基础疾病、或体质虚弱者感染流感后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有人因为接触污染了流感病毒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自己的嘴或鼻子,感染病毒。 如何预防流感?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

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切断流感传播途径! 1)避免密切接触:不要与流感病人有密切的接触;同样,当您生病的时候,也要与其他人保持距离,以保护他人。 (2)生病时请待在家中静养:这样可以保护他人免于感染。 (3)掩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或上臂掩住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扔到废纸篓中,然后用肥皂和温水洗手,或用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洗手液洗手。 (4)经常洗手:经常洗手可以帮助您远离病原体 (5)在进食或接触眼、鼻或口前一定要洗手:如果接触了污染了病毒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自己的眼、鼻或口,就有可能感染病 (6)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坚持锻炼身体,注意调节压力,多喝水,吃有营养的食物。 二、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禽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 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的毒力所决定的。 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

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课-教案

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得瞧录像、瞧照片,让学生对传染病得发生、传播等有全面得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得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得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得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得决心。 3、培养学生拥有安全意识与防止传染病得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得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得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得自我保护能力,能加强学生得卫生防控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您们知道有哪些常见得传染性疾病吗?它们就是怎样传播得?常见得传染病得预防措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得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得物品间接传播。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得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就是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就是防范流感得最有效得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得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得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得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得地方等等,也就是预防流感得有效措施。 2、水痘 水痘就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得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得孩子。在幼儿园与小学最容易发生与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与,不会引起严重得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得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得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得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

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策划书

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秋季气候多变,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如果不注意还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多种传染病。因此,在秋天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活动主题及目的 主题: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让健康行为走进生活 目的:此次活动向大家介绍秋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使大家对一些传染病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提高同学们对疾病的防治意识,让大家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对象: 六、主办: 承办: 协办: 策划: 负责: 七、活动流程 录音播放秋季多发病知识(循环播放)(录音提前准备);

嘉宾讲话 1、领导嘉宾就此次活动意义及目的进行简单介绍 2、倡导全院师生关注传染病和流感,增强自身抵 抗力; 展板宣传 1、讲解员从医学角度讲解秋季传染病的症状、传 播途径、预防及其采取措施; 2、通过对展板讲解,倡导全院师生提高自我防护 意识,享受健康生活; 健康检查血压测量; 签字仪式 1、有请领导嘉宾带头签字; 2、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们签字。 专刊报纸《健康时讯》编一期传染病知识的专刊 八、活动前期准备: (一)前期宣传工作: 宣传部 制作三张展板:1、秋冬季节传染病的种类、传播途径及其危害 2、多发病的流行特别是结核病的介绍及其预防 3、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对比及其防御 横幅:远离疾病,关爱生命,让健康拥抱您 签字横幅:同呼吸共命运,抗疾病齐行动(二)会场布置:音响、横幅、桌椅、桌布、血压计

(完整word版)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教 育制度 篇一: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托幼机构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 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 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3、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1、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2、学校要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流脑(每年3月、4月、5月),乙脑(每年7月、8月、9月)、甲肝、痢疾(春季、夏秋季)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3、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流行病、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5、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6、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形象工程,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7、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教师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乐清市天成第一中学

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及宣传教育制度

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及宣传教育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3、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1、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2、学校要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流脑(每年3月、4月、5月,乙脑(每年7月、8月、9月、甲肝、痢疾(春季、夏秋季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3、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配合区卫生保健机构,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流行病、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5、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6、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形象工程,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7、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教师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传播流行,学校确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与报告工作。 二、学校疫情报告要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局报告。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等,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

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 一、宣传教育 (一)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 (二)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 (三)健康教育课每周安排一节课并排入周课表,有专任授课教案。 二、传染病防控 (一)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张洪锋 副组长:康秀亭(副校长) 蒋世伟(政教处主任、主抓安全) 成员: 张碧静(教务处主任)

郭金鑫(教科室主任) 张磊(政教处副主任) 赵国峰(后勤主任) 李明(后勤副主任) 各班班主任 (二)坚持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逐级负责、逐级报告,教师立即上报给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校长或分管校长报告给教育主管部门和县疾控中心。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三)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传染病防治常识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传染病防治常识 一、罕见的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木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盛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盛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达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性传达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锋利湿疣、软下疳等; 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根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如 吉泽明步,必需隔离医治; 3、有盛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工夫、地域、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散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发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反的病原体。 三、艾滋病 1、次要表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普通要经2-10年左右可开展成艾滋病,次要有5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零碎症状:头痛、癫痫、停止性聪慧、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症:呈现各种时机性感染:(4)继发肿瘤:(5)并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2、传达途径:经性接触传达或体液传达(输血、不平安注射等)、母婴传达。 3、预防办法:洁身自爱,不发作不洁性行为;运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别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净化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器具、剃须刀等。 四、病毒性肝炎 1、品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次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2)慢性肝炎:疲惫、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达途径: (1)甲肝、戊肝:次要经过肠道传达,即进食被病毒净化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次要经血液传达,可经过输血、不平安注射、血透等途径传达,亦可经由母亲传给重生儿。 4、预防办法: (1)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无效预防甲、乙肝; (2)养成良好卫生习气,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蜕变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寄存,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意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避免病从口入。(3)运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别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防止输血和运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增强对婴儿的防护,防止传给孩子,重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净化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器具、剃须刀等

传染病教育宣传材料

传染病教育宣传材料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2)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3)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4)?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a)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b)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 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

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d)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杂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严格的地区和季节性。与水网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丛生适宜于储存宿主,啮齿动物、节肢动物的生存繁衍、活动有关。寒冷季节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 (2).社会因素主要是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密切相关。生活水平低工作与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无疑增加感染的机会,亦是构成传染病流行的条件 一。我国解放以来消灭与杜绝了烈性传染病与在部分寄生虫病的流行,并使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降低,显然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息息相关。 3?流行特征 (1) ?强度特征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可呈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 ⑵?地区特征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只限于一定地区和范围内发生,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只限于一定地区内发生,此等传染病因有其地区特征,均称地方性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十河镇中心小学 2013年2月

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一、部门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要求,组织校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 2、学校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晨检或巡查、学生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3、学校应主动与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二、疫情报告 学校应于2小时内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三、培训教育 1、学校校长、老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人。学校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

告。 2、学校师生中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的,德育处应做好学校传染病病人登记,在第一时间内以电话和网络形式报区教委、区卫生保健所、同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学校内上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体性发热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做好新续发病人的动态报告。 4、做好对学生健康查检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四、宣传教育 1、学校必须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栏、健康教育课、学校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防病宣传,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春季是流感高峰期,学校必须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注意教育学生不要接触流感症状的人群,不要接触病死的禽类,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十河镇中心小学

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教学教材

冬春季 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如何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1.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空气流通:为了预防病毒通过空气传播。 4.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加强锻炼: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7.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同学们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8.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如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9.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缓,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传播也慢;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 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感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有时候亦可通过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件后再接触口鼻而染病。 得了流感如何治疗: 大部分人得了流感不治疗会在1-2周内痊愈,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用来治疗及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的发病、并发症、住院以及死亡。抗病毒药物需要由医生处方才可服用。若患上流感,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缓解病症及将病程缩短1-2天。 流感如何预防: (一)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某些容易因流感而出

传染病防控宣传方案54958

X X 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宣传工作方案 冬季来临,人员聚集,气温变化大,这些因素增加了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脑、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传播的机会。为进一步有效防控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发生,切实做好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宣传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积极应对、依靠科学、宣传先行”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舆论主动权,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频次、宣传覆盖面,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主动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 二、宣传目标 针对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及手足口病疫情的发展趋势、发病特点,突出重点人群,采取多种有效宣传教育手段和方法,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健康传播和行为干预,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呼吸道传染病及手足口病的的危害,掌握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主动预防、科学预防、有效预防。 三、宣传资料印制

根据我区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及手足口病疫情的发展趋势、发病特点,确定宣传病种,并印制宣传画张、宣传单张、宣传折页张。 四、宣传活动 (一)社会宣传。 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置宣传点发放宣传画、宣传折页,以及专家现场解答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专家讲座,提高公众对传染病危害的认识,教育社区居民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自我防护意识。 3、各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时,给就诊病人发放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增强社区居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正确认识传染病。 4、各医疗机构在健康教育宣传栏粘贴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提高公民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二)学校、托幼机构宣传 利用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会的机会,给学校发放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海报、宣传单、宣传折页、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要求学校或托幼机构将宣传海报粘贴到重点场所或宣传栏,并将宣传单等资料发放到学生和家长手中。

学校传染病防控及健康教育制度

川口中学传染病防控及健康教育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 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 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 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 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 护技术。 3.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传染病防控 1.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 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2.学校要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流脑、乙脑、甲肝、痢疾(春季、夏秋季)预防疫 苗注射工作。 3.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配合卫生保健机构,每学年对 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早处理,把流行病、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5.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 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 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 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6.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形象工程,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整治脏、乱、差现象, 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7.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14-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宣传制度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宣传制度 为了普及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掌握防控传染病的方法,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制度》、《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同时要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三、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四、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五、高度关注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

毒事件的发生。 六、学校要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七、学生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配合区卫生保健机构,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八、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流行病、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九、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教师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十、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教师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校长或分管校长力争第一时间报告乡政府和教体局,卫生防疫部门,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长春镇谷水小学

(完整版)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课-教案

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3、培养学生拥有安全意识和防止传染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腮腺炎应当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教学文案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结核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结核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对于每个具体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及较少的外科手术进行于肺结核治疗。 结核病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开窗通风,注意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卡介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结核病病人蛋白质消耗多,且蛋白质是修补组织的重要营养素,有益病灶愈合和病体康复;另外还需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 结核病适宜的食材: 1、多吃高蛋白食品 2、多吃高维生素食品 3、应特别注意钙和铁的补充 结核病应禁忌的食物 1、忌食油炸、油腻食品 2、忌食辛辣、生痰上火食物 3、禁抽烟、酗酒 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一、病毒的适应能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二、病毒传播途径及易感染人群是什么? 病毒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

传染病健康教育制度

九龙关小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为了普及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掌握 防控传染病的方法,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 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制度》、《传染病 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 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 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同时要充分利用 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 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三、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 防知识的教育。 四、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 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五、高度关注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随时掌握当地流行 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六、学校要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七、学生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 配合区卫生保健机构,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八、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流行病、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 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九、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 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教师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 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十、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 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教师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校长或分管校长力争第一时间报告乡政府和教体局,卫生防疫部门,如有 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pdf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篇一: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托幼机构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 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8、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根据需要,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所)。 篇二:传染病健康教育制度 清港康乐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 为了普及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掌握防控传染病的方法,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