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说课稿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说课稿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说课稿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说课稿

李白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的第二首诗,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本单元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美和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并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古诗的朗读方法。

在了解学情和本单元特点的基础上,我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学写“炉、烟”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画面激活想象、感受诗意,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韵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积累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熟读成诵。

借助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意境。

五、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品读感悟法”进行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精心准备了每一张幻灯片,利用长短符号、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品味诗情画意。

五、说学法:

依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课堂上,主要通过“看、听、想、说、读”等活动,让学生使用“批注、自主探究”等方法去观察、去想象、去积累、去使用语言、去感受古诗韵律之美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一部分学生没看见过瀑布,瀑布图片的播放,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识记“瀑布”两个生字,相信孩子们印象会更深刻。

2、解诗题、知诗人:

教学时,我借用给“望”组词这个小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望”在这里是远看的意思。接着提问:诗人远看什么呢?进而引出诗题的意思。

3、初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基础上,自由读古诗,然后老师范读,形成对比,引出“平长仄短”的读诗方法,让学生感受新的读诗方法更吸引人,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学习兴趣、体会古诗的音韵之美

4、认好生字:

依据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我先让学生借用拼音认读字词,在词中记。识记

生字的过程,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去记忆它们的字形。学生介绍完自己的方法之后,出示不同情境的词语,复现生字,加强巩固。

5、写好生字:

这节课,我着重指导学生书写“炉、烟”两个火字部的生字,通过这两个字学习一类字。

6、品读古诗:

在教学前两行诗时,学生通过观察、自读,感受画面和诗句内容,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学生边说、我边画,帮学生构建一幅完整的画面,以便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诗句的意思。

后两行诗,则借助图片和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七、说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我相机板书下列内容,以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文化需要传承,古诗教学就是很好的一种载体,在这方面,我也是初探,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改进,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 绝句》说课稿

《1.古诗三首绝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绝句》。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环节、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上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一)说教学目标 为了让二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流利有韵味的朗读古诗,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之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二年半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在此之前,他们只学过《画》,《静夜思》《山行》,《草》等简单的古诗。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古诗,但也只是会读会背,对于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并不能领会。但是他们又很喜欢古诗,因为短小,读来朗朗上口,他们能很快背诵下来。教学中我准备把重点放在故诗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

08古诗两首 02《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 了?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 材: 《望庐山瀑布》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的第二首诗,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本单元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美和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并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古诗的朗读方法。 在了解学情和本单元特点的基础上,我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学写“炉、烟”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画面激活想象、感受诗意,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韵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积累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2、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熟读成诵。 借助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意境。 二、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品读感悟法”进行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精心准备了每一张幻灯片,利用长短符号、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品味诗情画意。 三、说学法: 依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课堂上,主要通过“看、听、想、说、读”等活动,让学生使用“批注、自主探究”等方法去观察、去想象、去积累、去使用语言、去感受古诗韵律之美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一部分学生没看见过瀑布,瀑布图片的播放,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识记“瀑布”两个生字,相信孩子们印象会更深刻。2、解诗题、知诗人:

(最新部编)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材理解

《望庐山瀑布》教材理解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

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Wanglushan Waterfall Talking Textbook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7课的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注意体会诗的意境,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低段的古诗教学,要求与高段的有很大不同,一二年级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能熟读成诵就行了。因此,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根据古诗特点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记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通过文白对读,了解诗意;通过品评诗句,体会诗句的意境和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句意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欣赏庐山风景,导入课题,引入庐山,了解庐山,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作准备。 一边是外校老师,一边是二年级的孩子们,彼此陌生的双方,怎样才能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以便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进入学习呢?小孩子天性好玩,我抓住这一特征说:

二年级下册语文《望庐山瀑布》优秀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望庐山瀑布》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望庐山瀑布》优秀说课稿 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浏览庐山为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所激发,描绘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强烈热爱之情。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为瀑布衬景。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点题。诗人视线由上而下,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河流挂在山前。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了岩壁的陡峭,又写出了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崚。全句写出了瀑布之高、之急。使人身临其境。 末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天河落地的奇思妙想,写出了瀑布的壮丽景象及雄伟气势,可谓神来之笔。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即常说的九重天,九天为第九层,是最高处。此处,“九天”与“三千尺”对应,更增添了瀑布的磅礴之势,

这首诗从遥看到疑是,见景生情,由实而虚,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把庐山瀑布之壮,推向神奇、瑰丽、高远的境界。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也是李白山水佳作的代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尺”“疑”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境。 说教法、学法 一、让学生带着体验学 通过图片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对庐山瀑布鲜活的立体印象,在初步感受庐山美的基础上,体味诗人与他们相同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跨越理解古诗的障碍,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理解诗歌,体味诗情。 二、让学生自主地学 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获得香炉峰云雾缭绕、瀑布垂挂山前的直观印象基础上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继而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群策群力,最后大堂交流,鼓励畅所欲言,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邓小华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是精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二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培养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二、说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识本诗的“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大致领悟诗意,感悟诗人对祖国山河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大致领悟诗意,感悟诗人对祖国山河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能学得快活,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用“赏诗——读诗——背诗——悟诗”的四步骤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把瀑布的影视文件,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优美的音乐,诗中比较难懂的词句等制成了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 五、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我采取“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的学习方法,采用自学——质疑,全班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看”,学生看到了什么?“听”,学生听到了什么?“说”,学生该怎么说自己的独到见解?“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始终在我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在反复的多形式的朗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六、说步骤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从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

(2019年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

(教学反思参考1)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望天门山 说课稿

望天门山说课稿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二)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对诗的初步感受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能背诵和默写课文(课后要求两首古诗

任选一首默写,可在第二课时再让学生做选择。) 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释字义,合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就是通过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多媒体(幻灯、挂图、录音机、课件等)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如绘画、配乐吟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并用举一反三法来开阔学生视野,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更加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更加热爱祖国,以此来突破难点。 2、学法。学生通过读读画画,读读讲讲,做尝试的练习,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学程序 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 下面,我就侧重地做个解说。 1.诗人解题意。 我首先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导入,(幻灯出示诗句和插图)。学生一定非常熟悉,这首诗同是李白所著,又是从“望”字着眼,这样让学生结合回忆导入新的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当中,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下册地第13课中的一首古诗。本课还编排了一首《绝句》,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着名的两位大诗人。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意蕴,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短短28字,就展现了一幅气势宏伟的写意山水图。 本诗作者李白,是唐朝着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李白并不陌生,肯定也会背诵他写的许多古诗,但是学生只是会读会背,并没有真正了解古诗中蕴含的深意。因为唐朝毕竟是遥远的过去,学生对于古代社会环境和生活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欠缺,造成了学习古诗的障碍。所以,在古诗教学中,首先就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诗歌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古诗的进一步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出示李白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层全面地领悟诗意,体会情感。 课标对于第二学段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李白的诗歌风格热情奔放,本诗以大胆夸张的想象和豪放的语言构成一幅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字里行间都飘荡着浪漫主义色彩,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知道学生在熟读成诵的

基础上,从诗句的关键字词展开分析,领悟诗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由于本诗中充满大胆奇特的想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根据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学会“紫、尺、疑”三个生字,结合画面,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体会夸张比喻的表达效果。 3、领悟本诗的主要内容,想象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体会诗人李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这种古诗学习的基本模式。 这首诗我使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第三、四点是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快乐轻松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三、说学法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阅读体验: 1、朗读感悟法,。对于古诗的学习,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一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阶段,初读感知诗意;第二阶段,再度加深理解;第三阶段,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 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山玩水,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理解瀑布 师:这是什么?(板书:瀑布)“瀑”是生字,把字音读准。 师:你知道什么是瀑布吗? (指看图,像这样水流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多像一匹布啊) 2、了解庐山 师:这是哪里的瀑布?(庐山) (板书:庐山) 师:庐山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江西省的九江市,坐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欣赏了庐山的风光,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说) 3、导入课题 师:是啊,庐山的风光这么迷人,吸引了很多游客,还为它题诗作画了呢。我们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庐山后,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板书:望)(生齐读课题) 今天咱们来好好学习这首诗。老师把这首诗也带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 1、(出示古诗)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孩子你遇到什么困难吗? 平时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有什么好办法?(请求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借助课外资源也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方法)

2、(出示诗句)识记生字 请你选择一种喜欢的学习方式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板书:读正确)3、检查。老师要来检查了,看看哪些同学把字音读正确了?(评价语:字正腔圆、很正确、声音洪亮) 学生评,你很会倾听,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理解香炉峰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香炉吗?(出示图片)就是焚香的炉子。 师:这边的山峰像不像一个香炉?(像)峰头烟雾弥漫就像香炉里生出的香烟,这就是庐山有名的香炉峰。 三、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能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古诗啊,像音乐一样,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呢,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美了。(板书:读出节奏)(出示:画出节奏的诗句) 1、老师用斜线给你们标出了停顿的记号 2、范读: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3、谁想来试试(生读)谁来评评?) 个人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1、小朋友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里有一篇根据这首诗改写成的小短文(出示短文) 2、谁最会读书,帮同学们读读(你来推荐一下,谁最会读书) 3、咱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读短文中的句子,你们来猜猜老师读的是哪句诗的

25.望庐山瀑布(说课稿)(2)

2.《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注意体会诗的意境,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难点。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低段的古诗教学,要求与高段的有很大不同,一二年级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能熟读成诵就行了。因此,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根据古诗特点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记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通过文白对读,了解诗意;通过品评诗句,体会诗句的意境和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由两大版块组成,目标方法板块和内容板块。目标板块是提炼出的学习本诗几大环节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内容版块是提炼出的瀑布特点和诗歌的写作手法。板书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五、说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下来,学生由不会读到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直至熟读成诵,孩子们的变化是巨大的,收获是丰硕的。他们不仅读准了生字,写好了“炉”字,还了解了古诗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孩子们在这层层递进的学习、朗读中体会到了学习古诗的快乐,至始至终他们都是那样的兴致勃勃。我真正的关注到了学生的发展,我感受到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丰富多样的激励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大拇指就能让孩子们精神抖擞,读的此起彼伏。“你真聪明、真乖、真有眼力、你太棒了”让孩子们信心十足。 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可以上得更好,我觉得如果在文白对读之前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诗的粗浅的感受并提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庐山瀑布》,它是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中的一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课文是精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通过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培养语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力不成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5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课文与旅行相融合,通过旅途中的各种活动反复训练学习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会认“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5个字;能背诵古诗。是这节课的重点,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上课时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难点。 我将这节课设计成在去旅游地的车上导游引导游客做竞赛活动的过程。将教学内容与活动相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本课内容。开展的活动有:谈论图片、我会读、书法比赛、欣赏歌曲、朗诵比赛、有奖答题、古诗文比赛等。谈论图片通过投影三幅图片激发学生想要去这个地方旅游的兴趣。然后投影火车及老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旅游车的情景中,教师变成了导游而学生成了游客。通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教学设计8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于海霞 课前谈话:同学们,自从上小学以来,我们就背过许多古诗,在那么多的 诗里,你最喜欢哪一首呢?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听我们上课,我们待会儿要 拿出自己最好的表现给老师们瞧一瞧好吗? 下面请同学们静息,放歌。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随老师一起去看看吧!(看瀑布视频)2.交流:看到这瀑布的美景,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瀑布的美吗? 3.导入:是呀,12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写了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首诗仅四行,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的样子和它的壮观气势描述了出来,那就是 唐代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4.指导书写瀑的右下边,生书空跟写。 5.谁来读课题? 6. 你为什么把“望”读得很重?(指导读出瀑布的高、大)诗的作者是——你对他有些什么了解呢? 7.今天就让我们和诗仙李白一起去——(齐读课题)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活动一: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请大家翻开书,小组成员相互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伴。 1.读得很专心、很投入!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字音都读得很准,字字有交代。) 3.谁再来读一读。我们还没学就读得这么流利,真不简单! 4.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我读前面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5.好!听出节奏和韵律了!谁还愿意来读? 6.哪个同学来评价一下!他做到了“声断气连”,这是读古诗的方法! 7.(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老师再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节奏, 读出点儿味道来。 8.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景物?(太阳,香炉峰,紫烟,银河,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教学设计7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 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要进行背诵古诗大赛,有信心吗?谁先背背? 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 师:学习了李白这么多诗,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 1、欣赏庐山美景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庐山的美景(板书庐山)。播放《庐山》。解说:庐山在江西省南部,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师:庐山美吗?你能用学过的词语夸夸庐山吗?(生回

答) 3、欣赏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那么老师就饱饱你们的眼福(播放视频)师解说:说道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直流而下,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水流得很急,这就是瀑布。(板书瀑布) 4、揭题 师:大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这么壮观,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板书:望 师:这里有两个生字,谁来领着大家拼读?(指名读、利用电子白板指导书写) 师:理解“望”(谁知望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 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过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把每句诗读流利了。(开始) (一)正确朗读 过渡:孩子们,老师读,你们认真听并在书上划分节奏。 1、划分节奏(学生在电子白板演示) 2、请四位同学开火车读,每人一句,其他同学是评委。 过渡:古人读诗是根据声调的变化来读,第1声、第2

部编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

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资源名称及内容: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稿 说课人:XXX 学号:XXXXXXX 指导教师:XXX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部分的第四首古诗。“课外古诗词”主要包括《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等十首古诗词,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诗中的字、词、句的意义。 ②了解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 ③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翻译和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关切与同情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2)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已在逐渐成为主流,死板的“灌鸭式”教学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习的主动权换个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慢慢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上午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提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我想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歌呢?有同学说《静夜思》,有同学说《古朗月行》。我:对,没错,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曾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今天呢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送给友人的七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导语以师生对话展开,诱发学生的情感,顺势进入正课,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并帮助学生回顾了以前所学的知识。 2、题解、作家介绍及创作背景讲解(2~3分钟) 首先,我会解题,这个题目该怎么划分节奏?为什么这样划分? 其次,我会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李白。 最后,我会向学生讲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中的情感。 3、规范朗读节奏(2~3分钟)

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庐山瀑布》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地第17课中的一首古诗。本课还编排了一首《绝句》,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著名的两位大诗人。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意蕴,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下面我将对教材、教法、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这是一个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表现乐观主义为主体内容的古诗板块。这节课要学

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50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说教法 我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了解诗人——试读古诗,初知诗意——赏读古诗,深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诗趣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优选.)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古诗,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两首的一首诗。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培养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说目标 根据本二年级的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懂得欣赏共鸣,做到“看、听、说”一致。 2、会认识本诗的“庐、瀑、炉、疑”4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4、大致领悟诗意,感悟诗人对祖国山河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 三、说重难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大致领悟诗意,感悟诗人对祖国山河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能学得快活,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用“赏诗——读诗——背诗——悟诗”的四步骤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制作了有关课件,把瀑布的影视文件、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优美的音乐,诗中比较难懂的词句等制成了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 五、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我采取“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