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判断推理

一、逻辑判断

做题顺序:看提问,结合题干——确定题型:翻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论证、原因解释、日常结论。

(一)翻译推理

1、识别方法

(1)题干、选项出现逻辑关联词;(2)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2、解题思路

先翻译再推理。

3、知识点

(1)逻辑关联词

①如果……那么……,翻译:前→后

等价关联词:只要……就……;若……则……;所有(凡是、任何)……都……;为了……一定(必须)……;……是……的充分条件;﹡没有关联词一般都属于如果……那么……。

②只有……才……,翻译:后→前

等价关联词:不……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扑鼻香→必经一番寒彻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人→犯我);除非……否则不……(除非还钱,否则打你:不打你→还钱);﹡[……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

必要(先决)条件;……是……的必不可少条件;]﹡出现这些关联词时,可不看句子,直接看谁是基础、前提等,谁就放在箭头后。这和①中的为了……一定(必须)有异曲同工之妙,谁必须谁放箭头后;“除非”相当于“只有”。

③或、且

且:两个同时成立;等价关联词:和、也、但是

或:至少有一个;“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肯定的另一项。(否1→1);不是……就是……也是或命题。

(2)定理

①逆否命题推理

A→B等价于-B→-A。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②摩根定律推理(拆括号定理)

ⅰ)-(A且B)=-A或-B;

ⅱ)-(A或B)=-A且-B;

ⅲ)-(-A且-B)=A或B;

ⅳ)-(-A或-B)=A且B。

(3)推理方式

问法:以下哪项推理的方式/形式/结构与题干相同?

思路:推理方式一致: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否一推一等;范围一致:部分推整体,整体推部分等。凡是谚语,都是部分推整体。﹡要充分分析题干的推理方式。

4、补充内容

(1)提问中出现: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选择一定错误的选项,一定正确、可能正确的选项都不选。

(2)提问中出现:以下选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的结论时(设结论为A),可采用反推法,即,为了得到A,应该B,为了得到B,应该C。

(3)A→B与-A or B两个命题,一个为真,另一个也为真。

(4)看到“否则”单独出现,转换成“除非……否则不……”的形式进行推理。

(5)两种情况A和B,至少有一种情况等价于A或B;至多有一种情况等价于-A或-B。

(6)如果A和B一者出现被动语态,则另外一者也要变成一致的语态,即都变成主动或者被动,且两种语态可以互换。

(7)要么A,要么B的否定为:要么A且B,要么-A且-B。

(8)并非、“不同意”等词语均可表示一个事情的否定。

(9)A→B的否命题为A且-B。

(10)“不一定P”等价于“可能-P”。

(11)A→-A,-A必真。

(12)不是A就是B等价于-A→B。

(二)排列组合

1、识别方法:

题干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对象;给出对象相关信息。

2、知识点:

(1)排除法、代入法。

①条件确定优先考虑排除(题干条件就是真的、对的优先排除);有时确定信息在最后;

②条件不确定优先尝试代入或者选项信息充分类用代入法。

(2)最大信息法:从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出发。

(3)列表法:

①比大小;②3个及以上信息;③题干要求。

(4)利用矛盾关系解题,结合假设法(最大信息法,肯定句优先假设为正确的,否定句优先假设为错误的)。

(5)一定要结合选项,快速解题。

(三)逻辑论证

1、解题思路

(1)看提问判断题型:削弱/加强/原因解释/日常结论;

(2)找论点:①关键词:因此、所以、……认为、能够推出……;

②首尾句原则;③结合提问方式(问谁找谁);④双论点,找出相应论点;

(3)找论据。

2、削弱题型

(1)削弱论点(力度最强且最常考):①找矛盾,论点反着说;

②举反例。

(2)削弱论证(论点找不到,就找论证):①论点论据主题不一

致,拆桥:无关、不一定、不代表;②论点论据范围不一致:反补范围。

(3)削弱论据(否定论据的有效性):题干特征:①建议、应该、必须;②讨论未来发生的事情。

(4)他因削弱:论点有因果关系,其他原因对结果有作用,削弱了原因的唯一性,力度最弱。

(5)因果倒置:结果导致原因。出现因果倒置选项必选。

﹡削弱力度:论点>论证(因果倒置)>论据>他因。

3、加强题型

(1)加强论证(力度最强):①论点论据主题不一致:搭桥,论据→论点;②论点论据范围不一致:补范围。

(2)补充论据:①必要条件(论据中力度最强)→否定代入法;

②解释;③举例。

如果问题中碰到“假设”、“前提”,考虑搭桥或者必要条件。

4、实验论证

①实验主体与结论主体是否一致;②实验主体是否有代表性;

③实验过程是否科学合理;④两组实验的对比实验,实验前两组对象条件是否一致。

5、原因解释

(1)提问方式:

最能解释上述现象/矛盾的一项是?

(2)解题思路:

①找矛盾;②最合理、最直接。

6、日常结论

(1)特征:

①类言语,无逻辑关联词;②问题:可以推出/不能推出的是?;

③必须排除法,比较择优。

(2)解题思路:

①逻辑错误不选(题干A→B,结论B→A或者-A→-B);②无中生有不选(过度推理);③偷换概念不选;④敏感词慎选(范围:扩大/缩小;可能、绝对:可能、有时候、影响因素/一定、必须、只有一个;程度:最/极大/很/更)。

7、补充内容

(1)积累词汇:预防疾病:降低此疾病的发病率;安全=死亡率小:死亡率=死亡人数/患病人数。

(2)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不明确选项不选,例如:大多数(到底是多少)、变化相对较小(如何变化,上升还是下降)、90多家(即使相对于150也不能说算多,不明确是多是少);还有一些词可能是题眼:只、往往、希望、概率大、一个重要原因等表示程度的词。

(3)偷换概念: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奶制品;未查出(过三聚氰胺)→不代表没有;快餐销量→与食欲无关。

(4)提问:无法削弱/加强的选项,利用排除法来做。

(5)根据史料、县志、典籍……记载,均属于不明确选项。

(6)通过类比方式一般不选,“石棉是国际癌症组织确认的致癌

物质,而碳纳米管在化学分子结构上和石棉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从而得出碳纳米管致癌”是错误的;通过类比论证进行举例子或者解释说明的加强题型,要视情况而定。

(7)文段叙述了两个论点,选加强①如果两个论点不对立,则将这两个论点搭桥;②如果两个论点对立,则反驳另外一个论点即可加强此论点。

(8)话题不一致不能选(主题/对象);证书法规:与实际有没有作用(法律规定了……)、是不是好的(颁布了证书)没有联系;目前没有实际数据显示、现在科学水平还没有测出来等属于不知道、不确定选项不选;只说半截得不出结论不选。

(9)一定要找准论点和论据,避免无关选项。

(10)近年来,有个别地方出现孩子辍学现象,这与某些家长的认识有关系。有些农村家长认为,反正孩子今后长大要外出打工,现在根本没必要上学读书。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可以推出:今后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

二、图形推理

1、位置规律

(1)识别方法:图形组成相同。

(2)考点:

①平移:

ⅰ)方向:上下、左右、顺逆时针;

ⅱ)黑白块(9、12、16):中间不黑:顺逆走圈,两个方块的相

对位置→坊间秒杀技;中间有黑:上下、左右,行黑块不变→左右,行黑块改变→上下;九宫格优先横看;多个黑块优先看不动(辅助技巧);

iii)步数:恒定、递增;

iv)路径:循环(从头再来)、反弹。

②旋转:

ⅰ)方向:顺逆时针;

ii)角度:45°、90°、180°。

③旋转:

ⅰ)左右翻转:竖轴对称/上下不变、左右换位;

ii)上下翻转:横轴对称/上下换位、左右不变;

iii)旋转180°;上下左右都换位。

④九宫格中间特别,优先“米”字型。

2、样式规律

(1)识别方法:图形组成相似(图形相似、线条相似)。

(2)考点:

①遍历(九宫格):

ⅰ)思路:图形重复出现、缺啥补啥凑齐;

ⅱ)凑次数、凑位置(元素、位置遍历);

iii)特殊元素遍历。

②加减同异(运算):

ⅰ)加减;

ⅱ)求异/求同:相同的去掉/留下,不同的留下/去掉;

iii)位置+运算组合。

③“黑白”运算:

ⅰ)特征:图形轮廓相同,颜色或元素不同;

ⅱ)对应位置找出运算规则,顺序不同,规则不同;

iii)与平移最大区别:各图黑块数量不同。

④一根线(边框优先)发现规律,再看选项区别。

3、属性规律

(1)识别方法:图形组成不同(不相同、不相似);国考多为分组题。

(2)考点:

①曲直性:全直、全曲,有直有曲一般不考曲直性;

②封闭性:全封闭图形、全开放图形(最外圈包住即封闭)。

③对称性:中心对称(正看、倒看结果一样);轴对称:对称轴方向、数量;歪歪斜斜但又规整的图形可能考察对称。

﹡④图形组成不同优先想属性,属性优先选对称;N、Z、S以及变形即提示中心对称。

4、数量规律

(1)识别方法:图形组成不同(不相同、不相似);

(2)考点:

①点:线条交叉多、相切多/直曲交点、切点、出头线较多(数点可能性较大)等(优先数整体点数,当整体没有规律时,数曲、直

交点);

②线(高频考点):

ⅰ)直线:多边形多、单一直线(有拐点才是两条线);

ⅱ)曲线:圆、月亮、单一曲线;

iii)一笔画:奇点个数为0或2的连通图;多笔画:笔画数=奇点/2;特征图:五角星、日字图、田字图及其变形图、单线条直线图形;多个图形(圆、正方形、三角形)相切、相交等可能考察一笔画。

③角(考的较少):

ⅰ)特征:直线规律差点意思、折线较多、折线变形:直变曲/加线/缺个口等好好图不好好画;

ⅱ)数角规则:封闭图形:小于180°内角;开放图形:小于180°的角;优先数整体,其次单独数,直角考察较多;不重复数角。

④面:

ⅰ)特征:白窟窿多;

ⅱ)分类:曲直面;

ii)有时和线一起考(考察图形里面的面数量规律及外边框线的规律)。数面不重复数,但是数四边形、三角形等要重复数。

⑤素:

ⅰ)元素种类、数量:独立小图形;

ⅱ)部分数:生活化的图、黑色粗线条(黑乎乎);

ii)相同元素位置:四个三组元素的分组题(每一幅图都有四个元素,其中有两个相同元素,根据两个相同元素的位置进行分类)。

﹡⑥图形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其次考虑数量;数数先整体后分类(线除外);图形具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分开数无规律,考虑两种数量运算; 这种图形点、线、面都不数。

﹡⑦图形推理中数量规律要比其它规律更加严谨一些。

5、特殊规律

①图形拼接:

ⅰ)识别方法:几个封闭空间连在一起;

ⅱ)无公共边;

iii)有公共边:

题型:多为分组题目;

数量;样式:整体/部分;长度。

②图形间关系:

ⅰ)相离;

ⅱ)相交:交于一点、相交线、相交面;包括相交和相切两种情况。

iii)相压:分上下、内外,先看曲直、后数直线(多压少、少压多)。

③功能元素:

ⅰ)识别方法:均有黑点、箭头、小图形;题型多为分组题型。

ⅱ)一个黑点:看其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上下左右/多边形边角;两个黑点:看两个点的位置关系。

iii)一个箭头:看指向图形;两个箭头:看关系。

iv)对角线:也可算作功能元素,考虑对角线的数量和方向。

④凹凸图形:典型的凹图形:

6、空间重构

①相对关系:

ⅰ)特点:必须出现且只出现一个:两个面都出现/都不出现排除;

ⅱ)相对面判定:同一行/列隔一个;构成字母“Z”上下两端(中间只能隔一列)。

②相邻关系:

ⅰ)特征:折叠前后,相邻关系不发生任何改变;

ⅱ)判定:

画边法:a、找点(唯一的点);b、从特殊点出发将一个面的四边按照一定时针方向画,确定与每条边相邻的面;c、将选项与题干一一对应(直角对着的两条边为同一条边)。

箭头法(特殊图案):a、找一面画箭头;b、根据箭头左右的面分辨。也可根据多个箭头的平行、垂直关系判断

③折纸盒:

ⅰ)六面体(中心对称图形不可用):a、找一个面画箭头,判断面的上下左右对应的面;b、在选项中匹配,匹配不上的一定错。

ⅱ)四面体:展开图中,正四面体展开图中,在相同一侧的两条边是邻边(能够组成一条直线的两条边是同一条边)、在展开图两端

相对的两条边是邻边。

iii)有小直角三角形(题干中的时候是统一的)可以画时针,时针方向和原图不一致的排除。

iv)三个挨着的面找公共点;也可以用时针法(均为对称图形)。

v)四个面并排,可以移面。1234→2341。

vi)题干、选项都给的立体图形,做题方法为画箭头,找公共点,判断公共点与箭头的位置关系。

﹡折叠方式:向地面折(向外折);

﹡解题思维:观察图形,找特征,排除。

7、汉字(字母)图形

经常考察:笔画(汉字角度)、结构、点线(某种特殊线条的数量,比如横、竖等)面、属性(对称、封闭/开放、﹡曲直性)、部分数、声母韵母等。其中,一笔画使用前提是汉字的字体,如果字体出头不能用,也不太可能考中心对称。

8、三视图

原图没有线条的,无论三视图怎么看都不会有线条。

9、小图形

(1)多种素:①个数;②种类;个数和种类综合;③元素的局部遍历:ⅰ)所有图形都共有某一个图形;ⅱ)相邻两个图形有共同元素;位置:上下、左右、里外变化;

(2)两种元素:①元素运算:先列出个数,再进行运算;②元素换算:换算后,数量成等差数列,中间图形的2倍=两边图形相加

之和;

(3)四个元素三种:相同图形的位置关系。

三、类比推理

(一)语义关系

1、近义关系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刘秀)、狼子野心(居心狠毒、习性难改);坐井观天、鼠目寸光;指雁为羹、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理想、梦想;

2、反义关系

坚强、懦弱;优柔寡断、果断。

3、比喻义、象征义

象征义:玫瑰:爱情,用玫瑰象征爱情。

白发:沧桑;乳牙:稚嫩;凤凰:吉祥;狼烟:入侵;白丁:布衣:百姓;总角:垂髫:小孩;咽喉:

比喻义:手足:兄弟,用手足比喻兄弟,兄弟是本体,手足为喻体。

荆棘:困难;桎梏:束缚;凤凰:吉祥;狼烟:入侵;要塞;眉目:头绪;

比喻义和象征义的区别,比喻要形容的对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而象征则比较虚,抽象;另外,如果可以直接替换,则为比喻义,例如,前方充满荆棘,也可以说前方充满困难,用荆棘形容困难。(二)逻辑关系

1、全同关系

西红柿:番茄;英译词(麦克风、咖啡、罗曼蒂克、拷贝等);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称谓:丈夫→外子;妻子→内子、拙荆;

令尊→令严;令堂→令慈;

家严→家父;家慈→家母。

全同关系可以不考虑顺序。

2、并列关系

(1)矛盾关系:除了这两个之外没有其他的:白天:黑夜;

(2)反对关系:除了这两个之外还有其他的:苹果:葡萄。注意反对不是反义。

3、交叉关系

有的A是B,有的B是A。葡萄酒:名酒;

①名词;②不同层面;③正反造句都可以。

4、包容关系

(1)组成关系:A是B的一部分:眼镜:镜片;

(2)种属关系:A是B:苹果:水果。

﹡可以用“是”造句为种属,否则为组成关系。

5、对应关系

(1)匹配:螺丝/螺帽;

(2)正反比:速度/时间;

(3)原材料:包子/面粉;

(4)必要条件:燃烧/氧气;合同/签字;

(5)实物vs环境:骆驼/沙漠;南极/企鹅

(6)节日vs习俗:端午节/赛龙舟;

(7)单位(计量):天平/千克;

(8)功能:手镯/美观;

(9)职业vs工具:医生/手术刀;

(10)影响因素:重量/邮费;

(11)出现的先后顺序:杂货店/百货公司/电子商城。

(12)同义替换:春夏秋冬/四季。

(13)结构对应:愚公移山/郑人买履——主谓宾结构。公文/格式——偏正结构。

(14)渠道和人物的对应关系:国会/议员:国会是议员们发表言论和看法的途径;论坛/网民。

(三)语法关系

造句子:主谓宾。①主谓关系;②主宾关系;③谓宾关系。(四)二级辨析

①感情色彩:褒、中、贬;②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③范畴(领域);④抽象or实体;⑤程度轻重;⑥词语结构;⑦如何配套使用。

四、定义判断

①解题思维:找关键词匹配:匹配不上肯定不选→排除绝对错误选项;少关键词,保留待定→做选项间比较。

②关键词

ⅰ)主体:动作的发出者。题目出现:政府/所属机构/社会团体时,出现学校/医院/协会的为错误选项;

ii)方式+目的:以……/通过……/利用……/根据……/运用+为了……/使得……;

iii)原因:因为……/由于……/之所以……;结果:从而……/导致……/因此……/使得……/致使……/造成……;

iv)括号:解释说明。

③句号的作用:

优先看第一句话,找答案。句号代表问题已经说完,后面是解释补充,所以若前面看得懂,可以不看后面内容。﹡效应类只看怎么用。

④多定义:

总分式:都需要看:看“总定义”及“设问的定义”;

并列式:告诉A和B,若问A,则不需要看B;

解题思维:寻找设问的定义进行排除;纠结疑问的选项看是否符合另一个定义,再进行排除。出现两种定义之间的区别时要重点看。

⑤同构选项:选项含义或结构相同。

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

一、数学运算

(一)代入排除法

1、适用范围

(1)题型:多位数问题(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以及分数)、年龄问题、不定方程问题、余数问题;

(2)选项信息充分类:出现“分别”、“各”、“比”字样;

(3)复杂题型,计算量大的题型:题干长、关系乱、主体多(学生的5门课程成绩等)、没思路、想放弃的可以尝试代入验证。

2、解题思路

先排再代,根据数字特性排除;优选整数、位数少的数、简单数字代入;根据问题导向(问最大、最小则选择最值代入);好算的;居中的。

3、数字特性

(1)奇偶特性:

适用于:①不定方程(ax by c

+=);②知和求差、知差求和;③2倍、平均;④质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为2,凡质必2)。

加减: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和差同性(和为奇,则差也为奇)。

乘除:一数为偶则为偶;两数为奇则为奇。

(2)倍数特性:

适用于:比例、百分数、分数、倍数;分组类题目。

解题要点:百分数、倍数、分数等化成最简分数比例;若A/B=3/5,则A是3的倍数,B是5的倍数,A+B是8的倍数,B-A是2的倍数,A?B是15的倍数。

整除判定法则:①拆分法(万能大法):351=330+21,所以可以被3整除,加减均可。②因式分解法:35=5?7,要求能被35整除的条件是既能被5整除,又能被7整除。③一个数能被3/9整除,当且仅当各位数之和能被3/9整除;一个数能被2/5整除,当且仅当末一位能被2/5整除;一个数能被4/25整除,当且仅当末二位能被4/25整除;一个数能被8/125整除,当且仅当末三位能被8/125整除。

(3)尾数特性:

和、差;5的倍数的尾数只可能为0或5。

(4)分组类题目:每组8个人,有5名男性和3名女性分一组,则总人数一定是8的倍数,男性一定是5的倍数,男性比女性多的部分一定是2的倍数。若遇到每组分x个人,则多出a人未分组;若少分一组,则恰好每组人数一样多的情况:设开始分了n组,则有

+组。﹡有时候总数不变为突

(1)()

a x

+=-++,则一共分了()

nx a n x a x

破口。

(5)解不定方程ax by c

+=的方法:①奇偶性;②倍数特性(等式两边有共同因子:7360

+=,可断定x能被3整除);③尾数法

x y

(未知数系数出现0/5:12599

x y

+=,可断定12x的尾数为4/9);④利用大小关系(问多、少时,例如,求两种笔最多可买的支数,预先判

断谁应该取大);⑤代入排除法;⑥若遇到三元不定方程组,则消元化为不定方程求解。

﹡题目无论多复杂,只要出现一个不定方程,即可预先根据数字特性进行判断。

(6)列方程时,可以把题目要求的画圆圈标明,这样比较明确最后要求的是哪个未知数。

(二)工程问题

1、核心公式

工程总量=工程效率?时间;

牛吃草问题:草地原有草量=(牛数?1-每天长草量)?天数。

2、解题方法

(1)给定时间型:

特征:题干只出现时间(……天,完成……);

解题步骤:①赋总量,时间的最小公倍数(短除法);②求效率;

③分析求解。

(2)给定效率型:

特征:给定效率值、效率比、效率关系。

解题步骤:①找效率(设简单数);②求总量;③求解。

(3)牛吃草问题:

特征:题干出现排比句。

不合作类型:典型牛吃草问题,设牛的效率为1,牛头数为N,草生长的速度为x,所用时间为T,则草地原有草量()

=-?。

y N x T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精选)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

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字词、成语 字词:沉闷、梦幻、嫦娥、诞生、落伍、翌年、酝酿、苛刻、横亘、辉煌、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个人所得税笔记

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 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第一节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一、纳税义务人 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下同)和港澳台同胞,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按照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又划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二、征税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 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 补贴以及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1.免税项目:独生子女补贴;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 的补贴、津贴和副食品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 津贴、误餐补助。 2.公司职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 红,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3.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对出租车驾驶员采取单车承包 或承租方式运营,出租车驾驶员从事客货运营取得 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从事个体出租车运营的出租车驾驶员取得收入。 2.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分别为: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其他劳务。(五)稿酬所得指个人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取得的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等使用权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除外 (八)财产租赁所得个人出租自有住房、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及其他财产 (九)财产转让所得 1.目前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2.量化资产股份转让 集体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个人取得股份暂缓征个税;待转让个人股份时,按“财产转让所得”计征。 3.个人出售自有住房 (1)为鼓励个人换购住房,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拟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按市场价重新购房的纳税人,其出售现住房所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视其重新购房的价值可全部或部分予以免税。 (2)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惟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十)偶然所得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所得 (十一)其他所得

党员个人学习笔记篇

时间:2011年2月20日12点 地点:陈山办公室 学习形式:个人学习 学习内容:“活雷锋”郭明义 好事做了几十年,家里被捐得空空荡荡,而郭明义却从未感到倦和悔,日子过得充实和快乐。分析郭明义的精神动因,是他以助人为乐,坚守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 现年52岁的郭明义,在鞍钢工作28年收入29万元,他捐献了12万元;参加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量的10倍;家里的电视机、自行车,身上的劳动服,只要有困难孩子和工友需要,他毫无保留……“只要是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我就要天天做,每做一件,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这就是郭明义追求和体验幸福的真实写照。 这种奉献的幸福观是郭明义内心质朴的道德品格使然,也是他自觉按照党性要求,主动接触和服务社会的结果。 郭明义的幸福观是一面镜子,党员干部可以从中照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广大群众也可以从中找到幸福的人生航向。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很多人的追求更加物质化、功利化,郭明义的幸福观则提示我们:不被五颜六色的物质诱惑,追求质朴的生活和高尚的快乐,就能够活出精彩、豁达。 时间:2011年4月20日20点 地点:家中 学习形式:个人学习 学习内容:“两会”精神学习 学习记录: 1、政府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出的“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2011年的工作部署。并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

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对近期热议的“国体”和“政体”的思考: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直接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3、对“民生”和“政府”关系的思考: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扞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宗旨。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扞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宗旨。因此,国家十分关注民生问题。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 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x 且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行测数量关系方阵问题专项练习

行测数量关系方阵问题专项练习 资料来源: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 1. 某学校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60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 ) A. 272 B. 256 C. 225 D. 240 2. 若干学校联合进行团体操表演,参演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已知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则该方阵共有学生()人。 A. 625 B. 841 C. 1024 D. 1369 3. 某校的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96人,问这个学校共有学生: A. 600人 B. 615人 C. 625人 D. 640人 4. 五年级学生分成两队参加学校广播比赛,他们排成甲乙两个方阵,其中甲方阵每边的人数等于8,如果两队合并,可以另排成一个空心的丙方阵,丙方阵每边的人数比乙方阵每边的人数多4人,甲方阵的人数正好填满丙方阵的空心,问五年级参加广播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A. 180 B. 220 C. 240 D. 260 5. 有杨树和柳树以隔株相间的种法,种成7行7列的方阵,且杨树种在最外层角上,问方阵中共有杨树、柳树各多少棵?

A. 25 24 B. 24 25 C. 23 25 D. 25 23 6. 现有一个围棋盘和一堆围棋子,将这堆棋子往棋盘上放,当按照点摆成某个正方阵时,则多余12枚棋子。如果要将这个正方阵改摆成每边各加一枚棋子的正方阵,则差9枚棋子才能摆满。问这堆棋子原来有多少枚? A. 112 B. 127 C. 136 D. 149 7. 参加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操比赛的运动员排成了一个正方形队列。如果要使这个正方形队列减少一行和一列,则要减少33人。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运动员有多少人?() A. 267 B. 289 C. 276 D. 298 8. 有一批正方形的砖,排成一个大的正方形,余下32块;如果将它改排成每边长比原来多一块砖的正方形,就要差49块。问这批砖原有多少块? A. 1354 B. 1452 C. 1632 D. 1764 9. 某方阵最外层人数是156人,问这个方阵共有()人? A. 1600 B. 1800 C. 2000 D. 2500 10. 某方阵的总人数为361人,求该方阵的最外层人数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总结笔记

个人所得税专项总结一、关于纳税人 类型具体情况税收管辖权纳税义 务 判定标准 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居民管辖权—— 来源于中国境内、 境外所得均在中 国纳税 无限纳 税义务 ①住所标准 ②时间标准: 1.1-1 2.31 日,临时离 境:一次不超 过30天或累 计不超过90 天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 居住满1年的个人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的个 人 地域管辖权—— 来源于中国境内 所得在中国纳税 有限纳 税义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 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项目作用离境、入境当天的处理 居住天数确定纳税义务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1天计算其在华实际逗留天数 工作天数计算应纳税额 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半天计算为在华实际工作天数 税目及相关计算 税率形式具体标准适用范围 超额累进税率七级超额 累进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对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五级超额 累进税率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拥有经营成果所有权),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 比例税率20% 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居民住房取 得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减800或20%后还可 以减修缮费(800) 稿酬所得(减征30%) >4000*(1-20%) <4000-800 劳务报酬所得(有加成征收)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减除合理支出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无减除项目 偶然所得 其他所得 应税项目费用扣除项目和标准应纳税所得额 (1)工资、薪金所得月扣除3500元(或4800元)月工薪收入-3500元或(4800元)(2)个体户生查账成本、费用及损失年收入-成本费用损失-业主费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c.求)(x f -;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stata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个人总结笔记

1. 如何输出STATA的图,和保存? 先输入数据 (1)Twoway connected 变量1 变量2 //划出折线图 (2)twoway scatter 变量1 变量2 //划出散点图 2. 怎样在stata8中做HAUSMAN检验? 四步曲,重点在于解释结果 (1)xtreg y x , fe (2)est store fe (3)xtreg y x, re (4)hausman fe 如果拒绝,说明corr(x,ui)=0的假设是有问题的,需要重新设定RE model 后再进行检验,如果模型的设定没有问题,但检验还是拒绝原假设(p值接近0),那么就只能采用FE model 了,因为此时的RE 估计量是有偏的。 (definitely right. 当你使用stata的时候,最重要的命令不是这些是help and find it然后就能找到你的答案了) hausman检验是用来检验用fe还是re的,其原假设是re优于fe,从你的结果来看(Prob>chi2 =0.0000),应该拒绝原假设,所以应该用fe 3.stata里平方的命令怎么写? gen age=age^2 4. stata里边怎么取对数啊? gen lnx=log(x) 5.如何用STATA求自然对数?如说:ln(X^2)=-4.8536,如何求X啊? . dis sqrt(exp(-4.8536))或者dis exp(-4.8536/2) 6.关于hausman检验,结果是CHI2(2)=2355.81,prob>chi2=0.000,可以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嘛? prob>chi2=0.000,is like p-value. we should reject the null, so fixed effect is preferred.Randome effect is not suggested. CHI2(2)=2355.81,就意味着拒绝原假设,从而选取固定效应模型。 7.我在做gdp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的时候,输入的命令是ipshin dgdp,lags(1)得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 识点总结归纳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行测】数学运算之方阵问题的解题技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行测】数学运算之方阵问题的解题技巧 方阵问题是数量关系中一类非常常规的题目,它的出现频率很高。由于这一类问题公式比较繁琐,考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感觉无从下手,有些考生遇见此类题目时现场推导公式,既费时又费力。其实方阵问题难度并不大,或者说公式很多,但是重要的公式只有那么几个。中公教育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下面就来去繁为简,与大家分享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方阵问题要点: 1、最外层每边人数为n,则最外层人数为4(n-1),总人数为n*n; 2、在方阵中,相邻两层人数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8。 记住这两个公式,基本上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题目了。 【例1】若干学校联合进行团体体操表演,参演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已知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则该方阵共多少人? A.625 B.841 C.1024 D.1369 【答案】B。中公解析:因为第二层有104个人,所以最外层有112个人数,故最外层每边人数为112/4+1=29,所以总的人数为29的平方,故答案为841,选B。 【例2】一队学生排成中空方队,最外层的人数为44人,最内层为28人,这一方阵共站了多少人? A.108 B.106 C.120 D.160 【答案】A。中公解析:因为相邻两层人数相差为8,故可以知道各层人数为44,36,28,总共有3层,所以总的人数为36×3=108,所以可以确定答案为A。 通过以上两道题的解析,可知方阵在实际问题中没必要记太多的公式,只需要理解清楚每边人数,每层人数,总人数之间的具体关系,在做题中熟练应用以上两个公式定理,对于其他的公式可以不做记忆,因为记太多,又不理解公式的由来,很有可能造成思维的混乱,希望考生在备考中打好基础,多做题目,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解题。金融银行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详细笔记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详细笔记(彩色清晰笔记) 个人所得税 一、税率表

(一)劳务报酬: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税率-速算扣除数 1.只有一次性收入,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2.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二)稿酬所得(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取得的所得) 1.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 2.同一作品又上连载又再出版,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 3.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4.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应合并计算为一次; 5.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追稿,应与之前取得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如果该次转让取得的收入是分笔支付的,则应将各笔收入合并一次的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四)财产租赁所得 个人出租房产,扣除以下费用: 1.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印花税) 2.由纳税人负担的该财产的修缮费用(每次800元为限,一次扣不完的下次继续扣 3.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800元或20%) 4.个人出租房屋按10%征收个人所得税 (五)特许权使用费 个人取得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1.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拍卖取得的所得,按照“特许权使用费” 应纳税额=(转让收入额-800元或20%)×20% 2.个人拍卖除文字作品原稿及复印件外的其他财产,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转让收入额-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20% 4.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按转让收入额的3%征收缴纳个人所得税; 5.拍卖品为经文物部门认定是海外回流文物的,按转让收入额的2%征收缴纳个人所得税。 (六)、工资所得考点汇总: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2.作为“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职工晚会奖品、劳动分红、职工的奖励;

【公务员必备】行测数学运算总结(不看后悔)

数学运算 一、数的整除特性 (1)被2整除偶数 (2)被3整除看各位数字和能不能被3整除 (3)被4/25整除看数的后两位可不可以被4/25整除(4)被5整除数的末位是0或5 (5)被6整除能够同时被2和3整除 (6)被12整除能够同时被3和4整除 被72整除能够同时被8和9整除 由(5)(6)可总结出:如果一个数可以表示为两个互质的数的乘积,那么它的整除性就是要同时满足这两个互质的数的整除性。 (7)被7/11/13整除划后三位,用大数减小数,看能不能被7/11/13整除 例12568 568-12=556 由于556不能被7/11/13整除,所以12568也不能被7/11/13整除。 (8)被8/125整除看数的后三位可不可以被8/125整除(9)被11整除的另外一种情况奇偶数位数字分别相加后做差 例12345 首先奇数位相加1+3+5=9,再偶数位相加2+4=6,由于9-6=3,而3不能被11整除,所以12345也不能被11整除。

二、余数的性质(其实与整除性是相通的) (1)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 例(89+78)/7的余数 先看各个数的余数,89除7余5,78除7余1,5+1=6,而6除7余6,所以(89+78)除7也余6. (2)倍数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倍数 例89除以7的余数为5,那么89*3除以7的余数为? 因为89除以7的余数为5,又因为3*5=15,而15除以7的余数是1,所以89*3除以7的余数是1. (3)积的余数等于余数的积 例(89*78)除以5 先分别求各个数的余数,89除5的余数是4,78除5的余数是3,用4*3除以5,余数为2,所以89*78除以5的余数也是 2. (4)多次方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多次方 例1 2010^2009除以7的余数 求底数除以7的余数,2010除以7余数为1,所以原式就是求1^2009除以7的余数,即1除以7的余数。1除以7余数是1,所以2010^2009除以7余数也是1. 例22008^2009除以7的余数 求底数除以7的余数,2008除以7余数为6,余数为6其

2019年党员个人学习笔记记录内容(四篇)

2019年党员个人学习笔记记录内容(四 篇) 篇一 时间:xx月xx日xx点 地点:家中 学习形式:个人学习 学习资料:《党史》 学习记录: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风风雨雨的走过了90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产”开始到”十年动乱”,党的发展历尽艰辛,挫折与前进是共同存在的。正是由于这些挫折,中国共产党才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其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提出了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他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起来,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构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这天,把握这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

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持续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会一向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 篇二 时间:3月15日 地点:乡会议室 学习资料:学习党章 党章是党的最基本性的纲领文件,代表了全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集中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个性是我们入党用心分子务必遵守的基本准则。 透过学习新党章,进一步了解国家重大事件和对党的重大决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党章的涵义以及对我们共产党员的职责要求,更加透彻领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组成,它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和最进步的阶级,因而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结合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优秀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我们党历来重视透过党章以条文形式明确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十七大透过新党章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党员队伍发生深刻变化,对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增加了一些新的表述,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个人实习学习笔记总结

个人实习学习笔记总结 个人实习学习笔记总结 个人实习学习笔记总结艺术设计系专业实习读书笔记《城市设计 新理论》读后感《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系统的描述了作者在1978年 所做的关于城市设计的实验,并为我们构想了一套全新的城市设计理 论和方法。在这套新的理论中,他们强调了一种整体性的创建。“创 建城市整体性的任务只能作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它不能单独靠设计来 解决。而只有当城市成形的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整体性的问题才 能得以解决”。显然,“最重要的是过程创造整体性,而不仅仅在于 形式。如果我们创造出一个适宜的过程,就有希望再次出现具有整体 感的城市”。同时,作者将这本书称作定义这一过程的第一步。的 确,在我们分析欧洲过去城市发展的历程时,会发现许多城市如威尼斯、罗马等,都具有一种亲切的整体性,在这些城市中,无论是大的 饭店、商店和公共花园,还是小的阳台和装饰物,在外观的各个方面 都表现出有机的统一。然而,在现代城市的设计、规划似乎都忙于解 决单个结构或执行法规的规定,难以产生有机的整体感。书中针对这 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单一”来创造整体性的过程,即“single makes holes”。集建筑师与规划师于一身的C.亚历山大和他的同事提出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再现城市有机发展过程。为 了找到创建日益增长的城市整体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规,作者提出 了一套初步法则,共七条,它们体现了实际发展的过程,与城市日益 发展要求相吻合。1. 渐进的发展。任何建筑项目都不可过大,要确保 一种合理的大小混合比,保证在渐进发展中有一种合理的功能分配。2.

较大整体性的发展。每个建设项目必须有助于在城市中形成至少一种更大的整体结构,它比起该项目自身要更大更重要。经营某项工程的每个人必须清楚的知道这项工程将试图帮助哪一种更大的正在出现的整体结构,并知道它将如何有助于产生这些整体结构。3. 构想。这条法则确定单个建筑项目的内容和特点,要求建筑是“由健全的现有建筑的构想中产生,而不是由头脑内的某个概念产生”,“每个项目都必须先被感受和体验,然后才能将其表达为一种构想”,即它是什么,建在哪?4. 正向城市空间。“每座建筑在其附近都必须创建既有机联系又优美典雅的公共场所”,保证行人空间、花园、街道、停车场由周围的建筑物形成,同时建筑的体量必须是简洁美观的。5. 大型建筑物的布置。“入口、主要通道、各建筑模块的主要分隔、内部露天广场、日照以及建筑物内部的运转都应与该建筑物在街道和周围街区的位置协调一致”。从而使得建筑的布置显得有条理。6. 施工。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内容:建筑的总体和细部。就是说,要求建筑的整个施工和外观上形成整体性“,保证建筑构造和细部的完整特征。7. 中心的形成。这条细则如作者所说,目的在于解决不同规模真题的集合形状问题,它要求每个整体不但要自成中心,还要在它周围发散成一个中心体系。随后作者对这些法则进行了试验,并与许多研究生一起,对旧金山高密集区进行模拟城市再设计。启动了一项涉及大约90种不同的设计问题的项目,包括仓库、饭店、渔用码头、音乐厅和公共广场。这种大范围的实验都按工程顺序一个个记录存档,并用楼层平面图、立面图、街道网络、立体投影图和按比例缩小的模型照片对各项工程如何满足这七条法则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为城市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种完全新型的理论框架,极

行测做题方法总结

行测做题方法总结 一,语言理解 1.主旨类 (提问方法:主要内容,主要讲了,主要论述了,中心意思,概括讲的是。) 具体方法分为:关键字法,框架法,排除法 <1>关键字法—通读文段,找出文段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分别对应到选项中。 当含有多个描述对象时,必须所有的对象都包含在选项中 <2>框架法—确定文段的描述类型以及作者的态度。 文段类型一般分为:①世界观类(即只包含现象,问题,原因及危害的说明,不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②方法论类(重点在于如何解决问题) <3>代入排除法—将选项代入文段中,看是否有“描述范围过于宽泛”,“未提及”,“过度引申”或与描述对象不符。或者本应是“可能”等不确定的字眼,选项中出现了肯定,那么以上情况都应该排除。 注:以上几种方法,代入排除法用得较多。 文段的关键句往往在首句或末句 当文段描述了A.B两方面的内容事,选项当中必须同时包含这两方面,否则排除。

文段中只是讲述了某个现象或者问题,选项中出现了如何解决问题,也应排除,属于无中生有。 要点精华:①关键字要找全②选项要看清③明确文段结构(世界观或方法论)以及作者感情色彩。 2.意图题 (提问方法:意在强调,说明,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旨在说明等等。) 确定框架—找关键字—明确作者态度—适度引申 注:①在掌握主旨题做法之后还要记住以下要点,明确作者感情色彩是褒是贬。 ②排除过于宽泛的选项 ③注意“然而,但是”等转折词,重点内容一般在转折词之后。 ④过于浅显,直接在文章中有提到的内容也要排除。 3.细节理解+作者态度观点+排序题 (1)填入横线中恰当的一项 ①从横线的前半句确定描述对象 ②结合全文确定文段主旨和作者的感情态度 ③现象之后,先原因/危害/特征——应对措施。 (2)作者态度观点

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

个人所得税 纳税义务人 基本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仅涉及中国公民,也涉及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中国的港、澳、台同胞,还涉及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分别承担不同的纳税义务。具体划分见下表: 纳税人类别承担的纳税义务判定标准 居民纳税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其所取得的应纳 税所得,无论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 中国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国境内 缴纳个人所得税 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只要具备一个就成为居民纳税人:①住 所标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 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②居住时间标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 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 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在计算居住天数时,对临时离境应视 同在华居住,不扣减其在华居住的天数。“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 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只就来源于中国 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的判定条件是以下两条必须同时具备:①在我国无住 所;②在我国不居住或居住不满1年 征税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奖金是指所有具有工资性质的奖金,免税奖金的范围在税法中另有规定。 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项目包括:(1)独生子女补贴;(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3)托儿补助费;(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3.辨析区分内部退养与法定退休的不同。4.辨析区分法定退休的工资与退休再任职收入的不同。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报酬的所得。 五、稿酬所得 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 1.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的所得;2.对于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属于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所得,故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七、利息、股息、红息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相关链接】个人取得国债利息、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教育储蓄存款利息,均免征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在2008年10月9日后(含10月9日)孳生的利息,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八、财产租赁所得 包括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1.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十、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个人因参加企业的有奖销售活动而取得的赠品所得,应按“偶然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解法大全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方阵问题解法大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有一类独立的数学模型我们称之为方阵问题,这类问题的考点非常固定,解题方法也很成熟,只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计算公式就可以非常快速地解题,下面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一起学习方阵问题的几种基本题型以及相对应的解题公式。 学习方阵问题必须先明确什么是方阵问题,简言之,这是一类横竖排问题,横着排称为行,竖着排称为列。如行数与列数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此图形被称为方阵(也被称为乘方问题)。对于方阵问题,是这样定义的:士兵排队,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若行数与列数都相等,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就是一个方队,这种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 一、方阵问题的类型 方阵可以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计算组成实心方阵、空心方阵的物体的个数是主要的方阵问题。 二、方阵问题特点 在方阵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几大特点: (1)方阵不论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人: 例1、一个六层空心方阵最内层每边上有6人,则最外层每边有多少人? 利用第一大特点可得出最外层:6+5×2=16人

(2)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的关系: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例2、一个用花盆围成的方阵的边长是8,问最外层有多少个花盆? 直接套用公式:(8-1)×4=28个 (3)实心方阵的总人数(或物)=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例3、有士兵排成一个方阵,每边边长是20,问总共有多少士兵? 利用公式:20×20=400 (4)空心方阵的总人(或物)数=(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例4、用204盆鲜花围成一个每边三层的方阵。求最外面一层每边多少盆? 直接套用公式:(x-3)×3×4=204 x=20; 通过以上例题可知,方阵问题的五大计算公式分别为: (1)方阵总数=最外层每边数目的平方; (2)方阵最外一层总数比内一层总数多8(行数和列数分别大于 2); (3)方阵最外层每边数目=(方阵最外层总数÷4)+1; (4)方阵最外层总数=[最外层每边数目-1]×4; (5)去掉一行、一列的总数=去掉的每边数目×2-1。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们只要分清题型,搞清楚已知条件和要求的数量,直接带入公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