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近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
每个国家都会为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手段,这些手段可能是经济的、文化的或者是外交的,但无一例外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而且是综合国内外局势背景下所制定的。对于美国来说,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自十八世纪末至鸦片战争前,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遭受帝国主义的掠夺和瓜分,这时的美国实力不及英国,在中国占有多项权利,当时,外国在中国的贸易只限于广州一处口岸。而“美国人在广州只有一个愿望,这项“愿望”就是利益均占原则,即在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前提下,分享别国在华贸易的利益。它是美国最初的对华政策,也即充当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帮凶”。
进入十九世纪后,美国的经济在工业革命的契机下,迅速的发展,而英国由于观念上的“坐享其成”,致使其技术落后,使美国后追赶上,此时的美国已不甘心尾随英国之后,分享其对华贸易利润的残羹,而且还进一步与英国展开竞争。对华贸易的竞争,导致1812—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的原因之一。这场战争使美国最终在经济上完全摆脱英国而独立。为了获得高额的利益,美国忽视东印度公司,直接插手中国的棉纺制品和茶叶,更在英国鸦片贸易上挖“墙角”。这时的美国对华政策,是独立的贸易、侵略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不能容忍日本独霸中国,设法削弱日本。这次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形成了列强共同支配宰割中国的局面。他们在中国各自扶植一派军阀,英、美扶植直系,日本扶植皖系和奉系,由此形成了军阀的局面。该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是扶植代言人,通过他们掌控中国的经济、政治命脉。二战时期,美国对华的政策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先后经历了“不干涉”、“不承认”的绥靖政策阶段、现实主义政策阶段和与中国人民为敌的反动政策阶段。原因在于此时的美国在列强中已经处于领导地位,获得的利益丰硕,因而对日本贪图小便宜的行为漠视,可当日本要同美国争夺亚洲和太平洋的霸权的阴谋暴露后,在受到珍珠港事件的挫伤,开始正式对日宣战,这时,它为中国军队提供一切物质,目的在于控制国民党,防止苏联与中共的过多联系。抗战结束后,它支持国民党,对共产党实行围剿政策。
到1949—现在,中美关系发展大致经过一下四个阶段:隔绝与对峙时期、破冰与建交时期、中美双边关系全面发展时期、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而此时的对华政策由遏制政策;“扼杀政策”—发动越南战争—中美建交—摩擦不断。原因在于:中国的综合地位不断的提高,实力的不断增加,因而迫使美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国,调整政策。
总而言之:近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综合各方因素考虑所制定的。反映着美国的本土文化与对待事物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