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教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
- 格式:doc
- 大小:568.50 KB
- 文档页数:7
VB教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
福建侨兴轻工学校信息科胡晶
摘要:VB程序设计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重点课程,知识点多、理论性和灵活性均较强,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的要求,这给VB教学工作带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激发学生编程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的经验,对VB的教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效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 “VisualBasic程序设计”(简称VB程序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编程的能力。通过本人在这门课的教学经验,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生源素质,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因此,在VB教学中,笔者采用“以情景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案例”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传统的VB教学中,一开始都是介绍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等,这些都是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其次,介绍程序的语言基础、分支、循环、数组等,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上看,这样安排是无可非议的。但从学生本身的素质及其认知规律来看,这种方式很难行得通。这主要是一些难懂的、抽象的东西放在开始来学有两点弊端:首先,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其次,容易伤害同学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
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不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案例为中心,从简单的案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知识点的概念,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从而避免了枯燥、繁杂的理论说教,这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大有帮助。随着学生完成的案例积累,学生的操作水平也逐渐提高。每完成一个案例,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其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大大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掌握案例选取的度
案例的选取要适度,因为,所选的案例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对案例慎重的选取是必要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目标明确化
案例的选择不宜过大,要根据教学要求设定,让学生们对所掌握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在案例设计过程中,要将总体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再通过子任务的整合,从而实现总体任务的完成。例如:在介绍 IF……ELSE 选择控制语句的时候,我们没有单一的讲解该语句的功能,而是给同学们演示一个用户和密码登录界面案例(如图一所示),通过任务的驱动提出目标问题的设定,在同学们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欲望的时候,此时我们抓住同学们思维活跃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对实现目标的进一步讨论,再通过老师进一步的讲解实现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语句用法及注意事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很快了解了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学生们的实践,让学生们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举一反三,使学生们熟练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图一、用户登录界面
第二、任务规范化
所谓任务规范化是指不能依照教材照套照搬,而是强调任务中程序设计结构的严谨性,即使是简单案例,也要做到程序设计结构的严谨性,符合规范化的逻
辑思维。例如:在介绍VB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的相关概念时,设计一个求任意两个数相加的程序设计任务(如图二所示),通过手把手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我一起完成整个操作的过程,教师不用讲解每件事的含义,通过任务的驱动,教师的设问,学生的思考及讨论,理解什么是对象及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再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对象的名称、不同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过程,最后,加以归纳和小结。
图二、程序运行界面
第三、步骤详细化
对程序设计这样的知识结构的接受,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案例的任务,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对每一个案例的操作步骤都要详细合理的给出,诸如:算法的合理性,代码的正确性。再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们按照程序的操作步骤模仿去做,就可以得到最终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启迪同学们对程序设计的算法和书写步骤的掌握。
例如:学习For……Next循环时,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和的程序。(运行界面如图三所示)
图三、程序运行界面
程序代码如下:
Dim S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S = 0:
For I = 1 To 100 Step 2:
S = S + I:
Next I:
T1 = S
在学生弄懂FOR……NEXT循环语句之后,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利用条件迁移法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和增加设问条件,通过举一反三来提高学生对程序理解的综合能力。
例如: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修改原程序难度并不大,只要将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始值改为2即可,让学生在上一题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就可以完成。(运行界面如图四所示)
图四、程序运行界面
程序代码如下:
Dim S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S = 0:
For I = 2 To 100 Step 2:
S = S + I:
Next I:
T1 = S
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们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起来,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编程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第四、任务心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