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一、我会填。(每题6分,共30分)

1.小刚、小强和小丁在100米赛跑中取得了前三名的成绩。已知小刚不是第一名,小强不是前两名。第一名是()。2.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1顶红帽子、1顶蓝帽子和1顶黄帽子,甲看见1人戴红帽子,1人戴蓝帽子,那么甲戴()帽子。

3.胖胖、笨笨和圆圆是三只可爱的小猪。它们比赛赛跑。笨笨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胖胖快。”请你猜一猜,()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4.用3、0、6这三张数字卡片,能摆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

5.猜年龄。

年龄最小的是(),年龄最大的是()。

二、在方框里填上1~9使算式成立,所填数字不能重复。(12分)

三、走进生活,我会推理。(共58分)

1.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15分)

2.李叔叔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送给3位小朋友。根据下面的对话,你能猜出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15分)

3.小芳、小丽、小明、小强四人同住在一幢四层的楼房里。已知小芳住的比小丽住的楼层高,比小明住的楼层低,小强住顶层,你知道他们分别住第几层吗?请填在下边房子里。(12分)

4.小熊家的一罐蜂蜜被偷了,有嫌疑的是小毛、小球、小飞、小米4只小老鼠,现在调查出是体重最重的那只小老鼠偷的,偷蜂蜜的是哪只小老鼠?(16分)

答案

一、1.小丁【解析】也可以这样推理,第一名不是小刚,也不是小

强,那第一名就是小丁。

2.黄

3.圆圆胖胖

4.4360、306、630、603

5.小冰小华

二、

【解析】先肯定能填出的数字是4、2、6、8,再确定第2道算式中的十位上只能填1,还剩下3、5、7、9,而只有9-3=6,如果被个位借“1”后,就是5,所以9和3填在第3道算式里。第2道算式中5和7位置可互换。

三、1.口答:B是3,C是1。

2.口答:小华分到的是白气球,小春分到的是红气球,小宇分到的是蓝气球。

3.

4.口答:偷蜂蜜的是小飞。

【解析】从三句话推理出,小飞体重最重。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小学各年级知识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题目汇总

1. 会议室里有6张3人沙发和15张单人沙发,此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张老师带着5名同学去校外参观,每张车票5角钱。来回共需多少钱? 3. 学校要在操场旁种一排树,每隔8米种1棵。 (1)从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2)一共种了9棵树,这个操场有多长? 4.小明、小华、小丽三人互相赠送了1张卡片。他们一共赠送了张卡片? 5.王叔叔锯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6分钟,锯成9段要几分钟?

6.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页,第二天看的是第一天的3倍,第三天要从第几页开始看? 7.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这时对折后的绳子长10厘米,这根绳子原长多少厘米? 8.小丽家所住的楼共有8层,每层高3米,这幢楼有多高? 小丽家住在4楼,她家离地面有多高? 小丽每上一层楼要走9级台阶,小丽从1楼走到4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9. 找规律填数 1,3,5,7,9,() 1,2,3,5,8,13,() 1,4,9,16,( ), 36 2,4,8,16, ( ), ( ) 1,2,4,7,11,( ), ( )

11. 6棵树排成一排,每相邻两棵树相距4米,松鼠从第一棵树跑到第6棵树,它一共跑了多少米? 12. 哥哥给了弟弟2支铅笔后还剩5支,这时两人的铅笔一样多,弟弟原来有铅笔多少支? 13. 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9,差是1,这两个数是()和()。 14. 一(1)班有30名学生报名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其中26人参加了美术小组,17人参加了书法小组,那么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15. 今年红红8岁,姐姐13岁,10年后,姐姐比红红大()岁。 16. 有红、黄、蓝、白4块不同颜色的木块,从中任意取出3块,有几种取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千”和』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xx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 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位,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篇二】 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打印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打印版) 一、口算 380-200= 28÷4= 43+50= 6×7= 87-55= 51÷7= 37+45= 71-26= 1600-700= 5900-2000= 74+32= 120+50= 二、填空 1、长方形有四个()角,长方形()边相等。 2、四千写作:()三千零七写作:() 3、按照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3050、5030、5003、350、3500、53 , ( )<()<()<()<()<() 4、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km、m 、dm、cm、mm) 数学本厚约5()二年级的小红高128()深圳到广州大约120()一棵大树高9()5、选择合适的符号(“<”“>”“=”) 1km ( )100m 999( )1000 20cm( )2dm 6、在计算35-35÷7 时,要先算()法,再算()法。 三、判断题 1、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锐角比直角大。() 3、五位数都比四位数大。() 4、学校的操场跑道约200 mm。() 5、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四、1脱式计算 86-(23+46)= 63-42÷7= 1000-132-452= 896-253+74= 2、竖式计算并验算。 457+326= 4100-648= 36÷4= 261+425= 56×6= 五、应用题 ①小兵有32张动物邮票,每页放6张,可以放几页,还剩多少张?

②30个同学要栽树60棵,已经栽了25棵,剩下的分给5个小组栽,平 均每个小组栽树多少棵? ③商店运进7 箱粉笔,每箱8 盒,其中白粉笔30 盒,其余是彩色粉笔,彩色粉笔有多少盒? ④菜园里有大白菜680棵,上午运走265棵,下午运走284棵,菜园里还有大白菜多少棵? ⑤三班44名同学去旅游,中型客车每辆坐24人,小车每辆4人,请你安排一下,可以派几辆大车,几辆小车? ⑦同学们参加劳动。二(1)班去了26人,二(2)班去了38人,每8人编成一组,可以编几组? ⑧有45人去东湖游玩。其中15人去参观植物园,剩下的去划船,每条船坐6人,需要几条船?⑨李老师有50元钱。买3个小足球用去了36元,剩下的钱正好买2副球拍,每副球拍多少钱?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练习题(二) 一、填空题 1、()个一百是一千,一万里面有()个千。 2、1km=()m ,1分=()秒,4000cm=()dm。 3、选合适的单位填在()里; 一个小朋友高150()桌子高7() 一节课时间是40()一条铁路长1000() 4、3084是由()个千、()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6、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最高位是百位的数是()位数。 7、在○里填>或<。1003○9993968○4001900克○2千克 8、把7903、7930、9730、97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9、()-8=724+()=4264-()=46 12、在20-63×9中,先算()法,再算()法。 二、1、口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重难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重难点整理 (*)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四、六、表内乘法知识点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乘加:5×4+3=23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例题1 妈妈买回一些梨,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余2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梨? 根据“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4个”,可以知道盘子里 一共有梨4×6 = 24(个),再根据“盘子里24个,还余2个”,就 可以求出妈妈一共买梨的个数。列式如下: 4×6+2 = 24+2 = 26(个)答:妈妈一共买了26个梨。 练习一 1、老师把一些铅笔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7枝,结果还剩1枝,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2、图书室把新到的一批书平均分给10个班,每个班分到15本,最后还剩15本,图书室新到多少本书? 3、小刚有50张纸订草稿本,每9张订1本,要订6本,还缺几张?例题2 田田练了8天的字,前7天,每天练4张纸,最后一天练了5张纸。田田8天一共练写了多少张纸? 因为8天中,有7天每天练4张纸,所以,我们可以用4×7 = 28(张)求出前7天练写的总张数。最后一天练了5张,再用28+5 = 33(张),就是8天一共练写的纸的张纸。列式如下: 4×7 = 28(张) 28+5 = 33(张)答:田田8天一共练写了33张纸。

1 练习二 1、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前5天每天看12页,最后一天看了20页正好看完,这本故事书一共多少页? 2、张师傅生产一批零件,前4天每天生产25个,后3天共生产60个,张师傅一周共生产多少个零件? 3.同学计划5天装订本子300本,结果前3天装订了160本,后2听装订后还剩20本没完成,同学们在后2天共装订了多少本? 例题3 二(6)班有55个同学去野外植树,他们每5人一组,每组种4棵,求二(6)班同学这次一共能种多少棵树? 由“全班55人每5人一组”这两个已知条件,就能算出全班一共有55÷5 =11(个)小组。再根据“每组种4棵”,和刚求出的11个小组,就可以算出二(6)班同学这次一共能种多少棵树。列式如下: 55÷5 =11(个) 4×11 = 44(棵)答:二(6)班同学这次一共能种44棵树。 练习三 1、36个同学做纸花,他们每3人一组,每组做6朵,这些同学一共能做多少朵纸花? 2、20名少先队员帮助图书馆修补图书,他们每2人一组,每组修补6本,问这20名少先队员一共修补了多少本图书? 3、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放风筝比赛,让他们每6人一组,每组2只风筝,这时,天空中一共飘起了10只风筝,你知道这次参加比 2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到底应该上什么-推荐下载

数学课当然很重要!但外滩君觉得,这一热点事件背后,真正值得讨论的,其实是数学到底应该上什么,怎么上的问题。如果数学课仍旧全等于加减乘除的练习,那这门课的确有需要反思的地方。这样的讨论不仅中国有,外滩君发现,国外的教育同行们同样在探讨数学到底该上些什么的话题。 计算机时代了,我们究竟应该拿加减乘除的数学课怎么办? 这世上有很多东西在彻底分崩离析之前都不会显现出丝毫的改革迹象,就像如今的数学教育一样。 乍一看,似乎数学教育的学科基础坚不可摧。数学学得怎么样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收入如何。数学学科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向在数学领域有扎实基础的外国人才发放特别签证以求招贤纳士。 然而在这种表象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裂痕。现实是,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不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使考试题目变得越来越简单也依然成绩不佳。 大学和雇主们抱怨他们找不到拥有货真价实的数学技能的人才。如今的数学教育在未来20年中将势必无法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它要么是屈服于某种恶性接管,要么就彻底无人问津。 事实上,学校里教的那些根本不能称之为“数学”。学生学的只是计算罢了。这是一项被淘汰的技能,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除了在教育领域,计算还在通过人工来进行。

如果放在一个世纪以前,这可能还有点意义。会计,物理,或是一些简单的工程模型就已经是人们希望使用数学能够解决问题的上限了。但是今天,我们的能力显然不止于此。 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制造更加复杂的模型,我们的某些远见也变得切实可行,即使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和模糊。 在过去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中,技术已经提升了很多事务的可行性以及掌握某种技能的学习过程。计算再也不是什么难题了。因此,这显然已经不是大多数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的地方了。 数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你确定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形成一种抽象的模型,计算出一个答案,然后再应用到最开始的那个现实问题中去。在计算机发明以前,所有的人力都集中在第三步,也就是计算上。而现在人们的精力花费在其他的步骤上。 但这一理念显然没有体现在数学教育上。我们依旧坚持要求每个学生学习如何手动计算,至少在他们学会使用计算机以前。然后我们还让他们计算一些简单却不现实的题目,而这些内容和生活中他们每天面对的问题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只是把学生变成了计算的机器。然而现实世界需要的却是那些能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问题的人才。 事实证明,二次方程和长除法在如今的职场已经没什么用了。人们需要的是如何让机器计算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答案。人们必须对学从数据中得到的结论保持怀疑的态度,训练用强有力的工具解决复杂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三篇】 【篇一】 一、填空。 1.1米=()厘米70厘米+30厘米=()米 37厘米+5厘米=()厘米23米-8米=()米 2.6个3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这个式子读作() 3.在下面的()里能填几? ()×6<27()<3×74×()<1535>7×() 4.在算式4×7=28中,4是(),7是(),28是()。 5.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二十四 6.1米=()厘米1米40厘米=()厘米 7.3+3+3+6+3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3×(),也可以改写成6×()。 8.□×□=□×□=24□×□=□×□=36 9.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床长约2()铅笔长约16() 跑道一圈长400()小明高1()40() 一条黄瓜长20()教室长约8() 10.在○里填上“>”、“<”或“=”,在○里填上“+”、“-”、或“×”。 46+7○8×72×6○3×436—9○5×590厘米○8米 5○8=407○8=156○8=488○5=3 1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12.3个9相加的和是();3和9相加的和是(); 13.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可以拼成一个()。 14.积是18的口诀有()和()。 15. 有()个(),可以写成加法算式(), 也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读作() ()和()是乘数,积是() 16.用3、12、6、2编出四个乘法算式。 17.用7、1、3三个数字的其中两个组合成两位数,能写出()个两位数。其中的是(),最小的是()。 18.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19.要算53-(9+37),应先算,再算得()。

【小学数学】小学一二年级数学必考题型及口诀汇总

1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2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3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例:435+697= 4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例:756-569=

5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例:15×24= 6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例:84÷24=

7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8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例:3.24+7.83= 9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例:0.45×2.5= 10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11正方体展开图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当沿着某棱将正方体剪开;可以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很显然;正方体的展开图形不是唯一的;但也不是无限的;事实上;正方体的展开图形有且只有11种;11种展开图形又可以分为4种类型: 1、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图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些东西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左往右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被除数÷除数=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

商=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因数×因数=积积÷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 “谁比谁少多少?”。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拉抽屉等。 2、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如:大风车的运动、旋转木马的运动、教室门的运动等。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测 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专项训练 姓名()分数() 一、填一填,你能行!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量一个物体长度,一般把尺的( )刻度对准物体左端。 3、1米=( )厘米 4、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5、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身高120( )。黑板长4()。 操场跑道400( )。 手指宽1()。 6、在( )里填上“>”、“<”或“=”。 3米( )3厘米30厘米()29厘米 1米( )100厘米3米( )2米75厘米 7、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米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60厘米-16厘米=( )厘米 1米-12厘米=( )7厘米+8厘米=()厘米 30米+6米=( )米21米-4米=( )米 90厘米+10厘米=()厘米=( )米 二、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5、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 ) 6、5厘米比2米长。 ( ) 7、一根电线杆高8厘米。 () 8、一本书厚3米。() 9、比38厘米短8米是30厘米。() 10、教室宽6米。() 三、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 )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四、动脑筋。 1、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 )厘米。 2、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 )次。 3、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 )米。 五、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⑴3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⑵4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六、解决问题。 七、1、爸爸今年42岁,小红今年比爸爸小24岁,20年以后爸爸比小红大多少岁? 八、2、红红拿12元钱买乒乓球和小皮球,如果两种球都要买到最多买几个球最少买几个球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内容:长度单位) 填一填。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必考题型及口诀汇总(推荐)

1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2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3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例:435+697= 4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例:756-569=

5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例:15×24= 6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例:84÷24=

7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8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例:3.24+7.83= 9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例:0.45×2.5=

10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11正方体展开图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当沿着某棱将正方体剪开,可以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很显然,正方体的展开图形不是唯一的,但也不是无限的,事实上,正方体的展开图形有且只有11种,11种展开图形又可以分为4种类型: 1、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边) (顶点) (边)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测试题】 一、填空 1、2时=()分、2分=()秒 2、180分=()时、120秒=()分 3、在0里填上“>”、“<”或“=” 5分○50秒、4时○300分、200秒○4分 400分○6时、1时40分○100分、150秒○2分30秒 4、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2)看一场电影要2()。 (3)从南京坐火车到北京要13()。 (4)小明跑100米要用16()。 (5)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6)张勤洗两块手帕要用10()。 (7)李勇做50道口算题要用5()。 (8)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6()。 5、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00到4:30,播讲了()分钟。 6、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9时从上海站开出,上午()时到无锡。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3、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 4、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 5、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 6、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7、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8、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下册数学练习题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下册数学练习题 一、填空。 1、4个百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2、用6、2、0、7组成一个的三位数 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3、在右图括号里填上这扇门合适的长度单位。 4、的()面。 (2)猴山的()面是水池。 (3)乐园在竹林的()面, 在水池的()面。 二、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50+60=480-80=600+900=780-30=50+600= 700-500=72÷8=6×9=80+30=40×2= 5×30=20×7=43×2=2×13=21×3= 2、完成下列竖式。 1857668659981422 +321+218-798-359×2×3 3、比一比,算一算。 6+9=7+9=8+5=18-9=15-7= 60+90=70+80=80+50=180-90=150-70= 16-8=5×6=7×8=3×5= 160-80=50×6=7×80=30×5= 4、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76+245536+78575+366477+299 5、用竖式计算。 477+156=203+356=597-486=985-798=

669-578=776-492=18×6=57×8= 三、解决问题。 1、桃树138棵,梨树比桃树多78棵,苹果树比桃树多105棵,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2、商店里陈列了以下商品: (1)算一算手风琴比上衣贵多少元? (2)如果买一个台灯和一件上衣要花多少钱? (3)一个公司的会计去买台灯,买了3个,要付多少钱? 3、一列客车的一节车厢能载客118人,一辆大客车载客比一节车厢少73人,一辆大客车可载客多少人? 4、故事书有40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42本,科技书有多少本?连环画比科技书少19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5、小朋友们出去游玩,二年级一班去了23人,二班去了32人,三班去的人数比一班和二班的总人数少15人,三班去了多少人? 6、有3组小白兔在拔萝卜,每组5只,收白菜的小白兔比拔萝卜的多8只,收白菜的小白兔有多少只? 7、小强家暑假期间准备去旅游,平均每天开支预算如下。(单位:元)

小学一二年级趣味数学

( 小鸭子游泳 鸭妈妈带着10只小鸭在小河里游泳,一会儿,4只小鸭上了岸;过了一会儿,又来了2只小鸭子。这时河里还剩下多少只鸭子 答案与解析: 10-4+2+1=9(只) 【小结】很多孩子在做这题的时候容易粗心,最后问你的是鸭子多少只,所以不仅要把小鸭子算清楚,鸭妈妈也要算进去。 妈妈去上班 ~ 妈妈从家里到工厂要走3千米,一次,她上班走了2千米,又回家取一很重要工具,再到工厂。这次妈妈上班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答案与解析: 妈妈先走2千米,再回家又走2千米,然后再去工厂又走3千米,所以一共走2+2+3=7(千米) 猴子爬树 一个六米高的树,猴子每次都能爬4米,但是会掉下来2米,请问猴子第几次就可以爬到树顶了

答案与解析: 猴子第一次爬过后,爬高了2米,第二次又爬4米,可以直接到树顶了。4+2=6.所以猴子第二次就可以爬上树顶了。 · 兔子赛跑 黑兔、灰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答案与解析:灰兔跑的最快,白兔跑的最慢。 小兔的萝卜 : 小白兔有12 个萝卜,它给了小灰兔3 个萝卜后,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小灰兔原来有多少个萝卜 答案与解析: 3×2=6(个),12-6=6(个) 老鹰抓小鸡 13个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已经抓住了5只"小鸡",还有几只没抓住答案与解析: 答案: 13-5-1=7(只) (

精明的商人 从前,有一个商人特别精明。有一次,他在马市上用10两银子买了一匹马,一转手以20两银子的价钱卖了出去;然后,他再用30两把它买进来,最后以40两的价钱卖出。在这次马的交易中,他赚了多少钱 答案与解析: 这次买卖可分为两次来看。第一次买进10两银子,卖出20两银子,所以赚了10两银子。第二次买进30两银子,卖出40两银子,因此也赚了10两银子。在马的交易中,商人共赚了20两银子。 公主玩游戏 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一起玩游戏,过了一会儿,又来了6个小朋友跟他们一起玩,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在一起玩游戏 ~ 答案与解析: 这道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在计算总人数的时候,不能把白雪公主给忘掉了.原来有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做游戏,一共是8个人,后来又来了6个小朋友,就要加上后来的小朋友,一共是1+7+6=14(人)在一起玩游戏 偷鸡的狐狸 鸡妈妈昨天夜里丢了两只小鸡崽。孩子丢了,做妈妈的怎么能不伤心鸡妈妈一大早就坐在屋前哭诉。 山羊、猴子、小熊等许多动物都来安慰鸡妈妈,瘸腿狐狸也一拐一拐地走来了。

小学生二年级的数学必备知识

小学生二年级的数学必备知识 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每一个阶段,集中主要精力各个击破,给大家分享一下二年级的数学,希望各位同学可以在做题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思想。 能提高分数的数学知识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能学习好数学的二年级知识 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练习: 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 )。 2、先看图,再填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