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哪些能力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一、观察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引导他们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心感受。
比如,在描写春天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有了哪些变化,感受春风的吹拂,倾听鸟儿的歌声。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如家人的表情动作、街头的热闹场景等。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观察任务、组织观察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观察方法,可以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等。
同时,提醒学生在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动物的外形、植物的生长过程、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观察之后,让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想象能力想象能让作文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要善于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比如,给出一个开头“假如我有一双翅膀……”,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或续写,让他们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情节。
在想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创新,但也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想象,使其更加精彩。
三、表达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可以多组织讨论、发言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包括字词的运用、语句的通顺、标点的正确使用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通过阅读、背诵优秀范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表达。
浅谈作文教学中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观察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
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从观察课文插图到观察自然景物。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观察能力培养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
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的任务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所以,在观察前,需要我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参观前先给学生讲清楚这次观察的重点,如:敬老院有哪建筑设施?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待老人如何?参观时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他们象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问边记,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在观察敬老院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到:“走进敬老院,一坐高楼映入我的眼帘,墙上贴着白瓷砖,显得庄重大方。
再看院内专为老人娱乐的乒乓球台、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
老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快乐无比,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还有的在作文中写到:“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比亲人还亲,来回穿梭,帮着为老人倒茶、按摩,忙的不亦乐乎,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
”由于此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文章也写得有声有色。
引导学生观察,并要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就必须注意学生年级的不同,智力上的差异,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差别。
2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我们生活的世界都在发生变化,从日月星辰到山川田野,从花草树木到虫鱼鸟兽,就连我们自己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结合作文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的。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贯穿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是把握作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
因此,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在这里,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形成有效的引导作用。
首先,应加强环境引导,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更加专注、积极。
其次,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主题写作、实践写作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观察力、思考力,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
再次,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在运用思考的过程中,来检验和发现客观事物的规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
同时,教师也要巧妙设计作文题目,引导学生的思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合理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锻炼学生对事物的思考能力。
最后,教师要定期反馈学生的进步情况,提供适当的意见和建议,以调动学生发掘写作潜能的积极性。
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给予具体、及时的反馈,正确引导学生,批评时要客观公正,及时给出正确的建议,以促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提升写作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圆满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培养观察能力中提高写作水平鲁迅先生说:“为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千篇一律、无真情实感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自然、社会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作文能力的迫切需要。
一、写作中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观察是培养学生自觉的,有预期目的认识,理解外在事物的一种感知活动。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深刻、更富个性特色的写作材料,又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推动整个作文教学的进程。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讲培养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但由于学生观察、思维、存在着“无意性”“情绪性”和“轮廓性”等特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很多诸如内容空洞、千篇一律、感情虚假、选材面窄、发散思维欠缺等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被禁锢在那些有形无形的模式中。
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这是最基本的写作要求。
而要真实地体验生活最根本的一步是观察。
只有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才能透过生活的现象洞察和挖掘生活的内涵,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的文章。
二、掌握观察规律,培养观察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规律。
我们的学生在观察活动时,因其年龄和心理特征常常表现出来的是:随意性,观察时极易受外界事物干扰,不能专注观察一样事物;盲目性,观察时不分主次,顾此失彼,到头来什么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笼统性,就是观察时笼统接受,杂乱无章,没有次序。
为了让学生掌握观察的规律,我教给学生如下的方法:观察应有明确的目的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观察结果和收获。
每次进行观察时,目的越明确越好。
这样,观察起来才能有的放矢,不会顾此失彼。
观察时要注意一定的观察点和观察顺序: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按照一定顺序和条理地逐步观察不能跳来跳去,来回颠倒。
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目的是正确认识观察事物,而抓住观察事物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主要标志,简单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
关键词: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人们的认识及其智力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开启智力宝库的钥匙,是给智力活动提供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
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从小学五六年级起,学生进入少年期,对于他们来说,是“半儿童半成年”,他们活泼好动,情感多变。
因此,在观察训练中设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设计富有吸引力的观察课题,作文首先要观察事物,只有观察得深,才能写得透,如我们做肖像描写的练习,上作文课前,我给一位同学化了妆,穿上蝙蝠衫、牛仔裤,变成十足的舞女。
她走进教室,同学们瞪大了惊奇的眼睛,看得是那么仔细认真,她做了几个迪斯科动作退场了,同学们更是惊奇极了。
在做了这样的观察之后,同学们写出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学习《长城》一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学生很快领会到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作者远看长城,写出它的雄伟气势;近看长城,写出它的高大坚固;最后是作者自己的联想。
使学生认识到:观察要有顺序,或从远到近、或从上到下、或由静到动等。
学生观察事物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
写人,总爱写一笑两个小酒窝,写稻谷总是沉甸甸的。
在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观察。
抓特点就是抓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
一位学生春季去了养虾场后是这样写的:“它们身上披着一件青绿色的外衣。
尾巴像把小蒲扇,头上的须子比身子还长,透明的小眼睛在水里东看西看,忽然一只小虾咬住另一只的尾巴,那一只也不甘示弱,回过头来反咬一口,而后追逐着跑了。
”这样写关键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
只观察到了事物的特点是不够的,还应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学生掌握了作者不仅写了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而且写了她几次擦燃火柴出现的幻象。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摘要:实践证明,只是“抄词语”、“背范文”,是不能从根本上治好学生作文中的“干瘪症”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那么,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
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要真实的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
关键词:阅读;联想;观察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76-01小学生写作文,一个主要毛病是空空洞洞,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总之,没有具体、细致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慨括的介绍。
那么,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
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
不少范文。
所写者小,所见者大。
若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让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来。
如不留心观察和分析,就会稍纵即逝、一闪而过。
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个例子。
必须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讲清“小事”不“小”的道理,要使学生懂得,只要重视观察,善于观察,只要精心选择,深入开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
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当学生逐渐注意观察生活时,教室要联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我说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是:1、由表及里,深入思考。
写的内容充实,文笔感人。
2、由点及面,目力集中。
观察,宜“细”不宜“粗”。
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上面,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
浅谈作文教学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观察能力作为写作能力地构成之一,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来源。
学生对作文感到没事可写没话可说,根源就在于缺乏观察和观察能力。
要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提高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观察任务,设计最优的观察方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观察练习,坚持不懈进行积累;指导学生勤观察,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学生;作文教学;观察能力
discusses the thesis teaching and the observation ability raise shallowly
ren qingchun
【abstract】observation ability takes one of writing ability constitutions, is worth us bringing to the attention. raises middle-school student’s thesis level, must raise student’s observation ability first. the observation is the wisdom most important origin. the student to the thesis felt that was all right may write the words not to be possible saying that the root lay in lacks the observation and observation ability. must stimulate the student to observe the interest, enhances the observation the enthusiasm and the initiative; is clear about the observation duty, designs the
most superior instrumental; utilizes many kinds of forms to carry on the observation practice, carries on the accumulation relentlessly; the coach pupils observe industriously, train the student to write the observation diary the custom; gives it by “the fishing”, teaches method which the student observes.
【keywords】teacher; student; thesis teaching; observ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092-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来源,一个人的知识百分九十来源观察,观察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学生对作文感到没事可写没话可说,其根子就在于缺乏观察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更多地占有写作材料,厚积而薄发,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顺利进行作文教学的一条重要渠道。
笔者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提高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观察活动是一种能动的探索过程,没有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就不可能达到观察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应该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着手。
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首先要求观察对象本身有一定的吸引力。
依据初中作文教学目的所
选择的观察对象,应该具有新奇性、复杂性。
如果让学生观察的对象过于熟悉、简单,就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去观察;反之,如果观察对象过于陌生、复杂,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距离太远,不但不能引起观察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紧张和回避反应。
其次,教师精湛生动的引导,也能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如:要观察“家乡的秋天”,老师先用一系列问题激起学生认识秋天的强烈愿望:家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秋天的风与夏天有什么区别?秋天的树叶、草是什么颜色?秋天的庄稼是什么样子?秋天里,农民伯伯在忙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地观察秋天。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独立地发表意见,说的好、说的对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说错了,说的不恰当,及时进行纠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2明确观察任务,设计最优的观察方案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在上升阶段,由于现有知识的局限,他们尚不可能独立地提出观察任务,分析观察任务,因而要求教师在布置观察任务时力争明确具体,设计最优化的观察方案。
在一次习作课上,我向学生出示了第一组两幅内容基本相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不同之处,仅有30%多一点的学生回答全部正确。
紧接着我又出示第二张图片,明确指出,这两幅图片有六处不同,请同学们找出来。
结果,有90%的学生全部正确。
吸取了这次课上的经验,在进行记叙文《我的爸爸》一文之前的观察时,我依
照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的观察方案:爸爸的长相如何?(肖像描写);在一事中爸爸如何说、如何做?(语言、行动描写);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周围环景如何?(景物、场面描写)。
上述的观察,皆外在、单一,所以学生都能比较轻松地完成。
然后我根据记叙文的写作特点、体例,启发学生将观察到的材料,揉和反映到文章中,结果,本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完成得比较好。
获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明确,具体地观察任务,体现在方案的设计、实施之中后,可使学生避开无关因素的干扰,顺利完成观察,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有裨益。
3指导学生勤观察,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我们要从指导学生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入手,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写观察日记,把日常对周围事物观察思考以后的结果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见闻多了,经验多了,生活充实了,感情丰富了,作文自然就不会言之无物,写空话和废话了。
在作文实践中,我经常有计划的带领学生出外观察。
或指定地点。
让学生自行参观,每次观察都是有目的的,有重要的,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或观察后,写好记录,有时还进行讨论,评议,交流思想,并把好的观察记录,或观察日记,定期在全班展出,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样全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观察练习,坚持不懈进行积累
学生的观察能力既然不是生来俱有的,那么它只能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才能得以发展。
我通过让学生建立观察日记,将计划观察和机遇观察结合起来。
在校内以计划观察为主,一方面为物理学提供观察的实物、图片;另一方面又“走出去”,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环境,参观农村、公园,启发学生认识自然景物、各种动植物名称、形态、特点,认识各种交通工具,观察工人如何劳动,农民种哪些农作物等,条件允许时,让学生亲手操作。
在校外以机遇观察为主,给学生以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以自己周围感兴趣的人和事物为对象进行随意观察。
无论是计划观察,还是机遇观察,学生均需调动全部的感官来进行活动,用眼看,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记忆力;直接操作,可弥补视觉的不足,建立多种分析器的联系,形成完整表象,使观察全面、深入;与美术课教学相配合进行的绘画活动,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地感知事物的轮廓、颜色,养成学生独立提出观察任务的习惯和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图片、模型、标本、实物、组织观察访问,都是学生练习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办法。
5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承担者和达成者,所以教师必须授之以渔,确立观察对象,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观察方法,解决“怎样观察”的问题。
5.1分析观察法。
即分部分、分层次地观察,告诉学生在观察时,按照一定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仔细观察,如形状、大小、颜
色、声音、姿态等,可以分开来一步步进行。
5.2选立足点进行观察。
与观察目标保持适当距离,变化观察的立足点,从多个侧面来观察定点、移步、鸟瞰、内向观察均可。
5.3程序观察法。
注意内外表里、早晚先后、远近高低的次序,不能颠倒,也不应有所遗漏。
不仅要观察表面的、显然的特征,还要注意隐蔽的、内部的特征,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作为写作能力地构成之一,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写生活,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采集素材,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顺利完成作文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