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自觉转变教育思想

  • 格式:docx
  • 大小:14.34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新观念自觉转变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对象是构成教师的教学活动密不可分的几个基本方面。其中教育思想居于首位。因为它对其余各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决定作用。(一)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认识到,教育思想确实不是别人臆造并强加于教师头脑里的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始终与教学活动并存的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客观存在又会在教学活动中以种种形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出来。比如,我工作的起始阶段,在学生考试或作业后批阅他们的试卷或作业本时,我总习惯把心目中优生的作业、试卷调至上面,先看先改,先知为快。惟恐多看几份差生的作业、试卷影响了自己的心绪。

又如,我所任班级召开家长座谈会时,曾有过这样的现象:同优生家长交换意见时总是喜形于色,而对差生家长尤其是因种种原因没能与教师很好配合的家长,心里老是憋着一口气,等到交换意见时不是痛痛快快地说一通家长应该如何如何,就是告学生一状。有一差生的妈妈曾坦率地告诉我,小孩学习成绩差,一说开家长座谈会大人的心都绷紧了。尽管这样,厚着脸皮还得去。开会时知趣地坐在最后一排,拖到最后才轮到我同老师交换意见。

再如,课堂上学生答问的声音小了或者作业需要改错时,我总爱

说:“给我再说一遍”、“把这道题给我改过来”等等。提问时打

心眼里不愿意请差生回答,因为他们作答总不像优生那样默契、精彩。

为什么对优生与差生有这样截然不同的态度,说到底是个要学生为教师服务,还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问题。这不是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反映吗?这深深地触动了我。要做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必须自觉转变教育思想。

(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如何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仅是态度和方法问题,而是反映教师的整个教育思想正确与否的根本性问题。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有效地推进教学的程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只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的。教学中还要善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诱导和启发学生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形成技能和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教师自我感觉讲得清清楚楚,学生作业时却糊里糊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主要是教师教学中出于好心,但不放心,总是在担心的思想指导下怕学生这不懂,那不会,于是一个劲地反复讲。至于学生怎样想,为什么要这

样想等问题,课前没考虑,课中未顾及。这样的教学最大的失误在于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离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不能充分发挥,更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根据我个人的体验,教师必须在学习大纲,深钻教材,分析重难点,构思教学计划的同时,有必要设身处地地去体验童心,即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去思学生之所思,难学生之所难,疑学生之所疑,好学生之所好。从学生好奇、好动、好强、好表现的特点出发,充分理解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我的欲望不仅强烈,而且常处于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状态。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特点,正确地对待他们,并尽可能创造条件,充分满足其表现自我的欲望,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觉活动的过程。

下面是十年前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学生,长时间里上课一言不发,我指名问他,他仍无言可答。同学笑他是“哑巴”。一次他刚买的橡皮擦不翼而飞,于是急切地来到办公室找我“报案”。我满以为他告诉我他的擦皮丢了就完了。结果他就这件小事慢条斯理地说了好一阵。什么擦皮的颜色、形状、丢失时间、“怀疑对象”等等。他的这番言之有理的陈述完全

出我意料之外,引起了我许多思索。这件事促使我做观察、了解学生的有心人。

我发现在课间活动中,在一起玩耍的同学有说有笑,为了游戏中的顺序、胜负免不了几句争吵。争吵起来口齿伶俐,语言流畅,反映敏捷,理直气壮,互不相让。其中不少都是数学课上少言少语,胆小怕事的学生。通过对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这些表现的观察,使我萌发了这样的想法,能否把学生在活动中的“无拘无束,能说善辩” 的表现和他们的思维活动联系起来,和课堂的气氛联系起来?也就从那时开始,我在数学教学中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为改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课堂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合理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某一数学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口述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思维上的障碍,学生相互启迪,师生教学相长。久而久之,改变了学生上课不听不说,只听不说的被动局面,逐渐呈现出又听又说,会听会说的主动、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

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以后,出示了这样三个问题:(1)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2)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它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边看我的演示边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用各自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人准备的形状不同)进行拼合,一边拼合一边围绕上述问题自言自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仍沿着上述问题的思

路,把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以及在拼合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形拼成长方形)、不同拼法(不同对应边的拼合)在小组上(就近的四位学生为一小组)开展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把推导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决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而是兴趣、情感、意志等相互作用的整体认识活动。活动的结果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还应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

教学实践还表明,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以及教师的素养和学生的实际,包含各种教法的长处和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的优化组合体。教法的选择应该是围绕目的,区别内容,贵在得法,重在启发。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和业务修养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身心正处在发展中的活泼可爱的儿童,并且是在

与他们共同活动中用自己的品德和智慧,知识和才能去影响、熏陶

和造就儿童。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作用所不能代替的。

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自觉加强师德和业务修养。

加强师德和业务修养,教师要善于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学生学习;要像海绵那样一个劲地吸收,又要像蜜蜂那样在博采中选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