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河故人》与山西方言

《山河故人》与山西方言

《山河故人》与山西方言
《山河故人》与山西方言

继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之后,山西籍导演贾樟柯于2015年又推出一部充满故乡情怀的作品《山河故人》。《山河故人》围绕汾阳姑娘沈涛,讲述从其青年到老年所发生的史诗般的家庭变迁故事。与贾樟柯本人之前的作品相比,《山河故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故事的时空跨度大,从1999年到2025年,从中国北方小城汾阳到澳大利亚惊涛拍岸的海边。电影中不仅跳动着小城青年的青春炽热,也承载了远离故土之人与家乡的疼痛对望;不仅哀悼着天人永隔的死别,也惆怅着在世之人的生离;岁月流逝,世事流转,相爱之人难以相见,能够相见之人却难以相爱,难怪导演将其定义为一部有关情义的电影。[1]在这样一部情深意重的作品中,不变的贾樟柯风格或者说贾樟柯符号,就是影片对山西方言的传神运用。

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山河故人》的特别之处在于,片中方言不仅是戏剧人物的语言表达,对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的表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将着重探讨山西方言的运用在《山河故人》中所取得的艺术效果,以及当今时代背景下《山河故人》对山西方言的意义。

一、山西方言在《山河故人》中的作用

方言在生活中,首先是一种交际工具,所以交际双方是否可以借助其进行沟通至为重要。但当它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尤其是出现在电影这种视听艺术中时,方言有时候不仅仅是戏剧人物的语言表达,还是整个作品的表达。[2]就《山河故人》而言,山西方言不仅是烘托人物角色、氛围的点睛之笔,而且还起到了呈现戏剧冲突的张力、拓展电影结构布局的作用。

(一)烘托人物角色、氛围

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顾名思义,地域方言一般由地域差别而致,社会方言则由交际者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造成。[3]反过来,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说的方言既存在地域风格,也是这个人自身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综合体现。因而,电影中人物塑造的要点也在于此,那就是人物的语言必须与人物本身的地域性和社会性相贴合。[4]

首先,就笔者近年探访山西小城汾阳的经验来看,本地人之间几乎不讲普通话,更何况电影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所以从地域性来说,电影安排剧中人物说山西方言,是与现实相符的。[5]

其次,就人物角色而言,9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并富有想法的煤矿主张晋生正处于资本飞速积累阶段,走路腆着肚子,说话歪着脖子的他,难掩内心的得意和野心,因而言行不免带有豪爽、大胆的意味。比如在沈涛、梁子、晋生三人去黄河的路上,由于沈涛开车不熟练,导致晋生的新汽车撞到了“黄河第九道湾”的石碑上。沈涛见状,连忙给晋生道歉,晋生一只胳膊揽过沈涛的肩膀,满脸笑容说着:“跟你说没事啦,德国技术,可结实了”,然后漫不经心地一脚把车前灯踹了下来。梁子赶来问询情况后,晋生还捧出一盘烟花,让梁子“闹点效果”。这里的“德国技术,可结实了”和“闹效果”,是典型的山西方言词汇和山西式幽默,生动、鲜活地刻画出了晋生财大气粗的一面。[6] 而当梁子走开,剩下两人后,晋生对沈涛说:“涛,以后咱俩不要带梁子耍了。”沈涛问:“咋地咧?”晋生红着脸,有点羞涩地说:“就咱俩,不好?”普通话的疑问语气一般落在“吗”等语气词上,而山西方言的疑问语气还可以用句末字的变调来表达,比如“就咱俩,不好”的“好”字,就由一个普通的曲折调变成了一个后半段高升的、在非母语者听来有些夸张的长长的曲折调。在这里,方言的语调一方面表现了恋爱中的晋生细腻、扭捏的一面,让人物更加立体、丰富,另一方面,方言与普通话的反差,以及人物性格与之前相比的反差相结合,就营造出了一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效果。

(二)呈现戏剧冲突的张力

从本质上来讲,冲突往往是构成戏剧的根本要素,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基础。正是在冲突

对抗所形成的焦灼张力中,人物的性格及处境才得以更饱满地被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山河故人》中,语言本身就是戏剧冲突的一部分。

1999年,沈涛在与张晋生、梁子三人的三角关系中,选择了张晋生,并与之在山西汾阳结婚,继而生下了儿子张到乐。但是到了2014年的时候,沈张二人已分道扬镳,沈涛独自在家乡开着加油站,张晋生带着儿子在上海又结婚娶妻,沈涛失去了儿子的抚养权,心中怀有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心疼儿子,想留其在身边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孩子跟着父亲,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当沈父去世,小到乐回家吊丧,沈涛从机场接上儿子,母子两人一前一后沉默走入车中后,沈涛慈爱地用山西方言跟小到乐说:“到乐,咋地不跟妈妈说话了呀,叫妈。”但万万没想到,小到乐沉默数秒后,怯生生地喊了一声“妈咪”。此处亲切柔和的方言和洋气的“妈咪”的碰撞,一下就把母子二人长期不在一起的生分凸现了出来,同时把沈涛内心奔涌的悲愤无奈之情也全给勾出来了,于是沈涛马上对小到乐说:“妈咪?甚人教你这么叫的了,爽快点,叫妈!”同时一把把到乐脖子上的丝巾扯了下来,摔了两下。但是自此以后,沈涛和到乐说话,基本都用普通话。尤其是在听到到乐和继母的远程对话,看到到乐的生活照之后,沈涛与自己内心的冲突应该是有一个从对峙到和解的过程的,所以后来才会在桥上语重心长地告诉到乐:“你还是跟着你爸好,跟着爸爸在上海,你可以上国际小学,可以出国。”并发出“妈妈是个没本事的人”的慨叹。这种由方言对普通话,到普通话对普通话的对白的转换,透露出沈涛对儿子的爱以及对命运的哀伤和退让。[7] 2025年,澳大利亚的海边别墅,已经步入老年的张晋生对长大的到乐大声叫喊:“你能不能给老子先把中文学好?”父子二人心灵的冲突,首先表现为语言的冲突,一个只会说英文,一个只说山西方言,于是只能用谷歌翻译来进行沟通。电影虽然没有过多地交代父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但通过英文和山西方言的对峙,我们似乎也能够感知到,这种隔阂和矛盾应该不是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长期日积月累下来的。[8] (三)拓展电影的结构布局贾樟柯的作品一向以表现现实主义见长,而承载着民俗、风物,甚至个人际遇的方言便是最好的渲染现实质感的工具,所以山西方言几乎成了贾樟柯符码。

《山河故人》采用的是三段式结构,分别讲述沈涛们从1999年的青年到2014年的中年,再到2025年的老年的故事。悖论在于2025年虽然是未来,但是必须具有现实主义色彩。那么如何让未来的故事看起来更逼真,就成了一个问题。

虽然电影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数码产品来寓意未来的科技进步,但一群山西人在餐厅里的高谈阔论,以及张晋生浓重的山西方言,这种就像山河一样依旧,弥漫着骨血乡愁的乡音,却是贾樟柯注给未来的一注现实主义强心剂,从而借此对电影主题进行了一次升华。因而可以说,方言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山河故人》的结构布局。[9]

二、《山河故人》对山西方言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自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作《大力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的主题报告以来,国家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进行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测试等具体措施来大力推广普通话,至今已有60年的时间。与之相应,在这60年间,我们的语言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普通话从学校的课堂已经扩展到了日常交际的菜市场,从单方言者、双方言者居多,到很多最新一代只会说普通话。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成绩卓著,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管是从使用场合还是到使用人群,方言的势力都在日趋式微。另外就方言本体来讲,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以山西方言为例,根据笔者的调查,山西晋语从中心到边缘地区,入声字的舒化字数渐增,入声字舒化后的归派方向大部分与共同语无异,而有悖于自身的舒入对应规律,而且这种舒化模式已经覆盖了整个山西晋语区,包括其核心地区。长此以往,方言的衰退势必会影响到我国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延续性。[10]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以及很多民间人士开始重视并讨论如何才能对我国的

语言(包括方言)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其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调查、抢救、保存语言资源的研究项目。如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主持的“汉语方言地图集”项目(2001年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振兴教授主持的“中国濒危语言方言调查研究与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项目(2002年启动)、国家语委主持的“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2008年启动)、南京师范大学刘俐李教授主持的“汉语方言自然口语有声基础语料库”的建设(2012年立项)等,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又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

笔者曾经对西宁方言和普通话在西宁市的使用情况做过详细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西宁方言的消极态度与使用西宁方言的频率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认为西宁方言越难听、土气,越趋向于不使用西宁方言。

回到《山河故人》和山西方言来看,在当前重视保护、保存方言的时代背景下,《山河故人》在全国院线的上映,一方面有助于更多的人来了解山西方言,另一方面凭借观众对剧中人物情感的投注,也有助于提升母语者对山西方言的语言态度,从而提高山西方言的使用活力。

结语

在《山河故人》这部满怀故乡深情的电影中,乡音贯穿始终,承载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情感和时代变迁,不仅丰满了人物角色,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戏剧冲突,拓展了戏剧结构。反过来,《山河故人》作为一部方言电影,在当今重视保护、保存语言资源的时代背景下,对山西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山西吕梁方言大全

山西吕梁方言大全 偶——我(南北山话) 荷——拿 卷——骂人 候——小 梯——听 鸟(嬲)——痒 削话——说话(不知道话怎么削?) 卷卷——贡献神仙用的一种小馒头(这可不是骂人) 哈子——瞎子 韦厢——隔壁的家 杀杀流流——洒掉 夺跳不俩(lia)——不稳重 欢吗夺跳——指身体好,行动敏捷 周起——端起 希呼——差点 便意了——准备好了(晕倒!千万别按字面意思理解) 在呀嘞——在哪 好埋——好象(埋了谁也不好) 怕想的——懒(懒的连想一下都不愿意,可想而知有多懒了)难活——身体不适

当豁间——正中间 恶水——脏了的衣服、被褥 惹亲——惹人亲(在柳林泡MM的必修语)熬人——累人(放进锅里?惨) 重茬——多余做了第二遍 聒(guo)人——吵扰人 行门户——遇到婚丧嫁娶,去吃饭送礼 腰腰——背心 卜孩——鞋 机迷——清楚、明白 呆迷——傻瓜 地懂——考虑 害不哈——不懂 热头——太阳(当然离头最近的缘故) 月眉(音mi)——月亮 稀宿(音xai)——星星 哈雨——下雨(不是哈日哈韩那个意思) 吼雷——打雷 年时——去年 夜(音ya)来——昨天 白(音pie)影(音yi)——白天 黑(音he)地——晚上

早期——早上 前晌——中午 后晌——下午 日脏——脏的厉害(别想歪了) 吼——喊 各兴撵(nie)肚——洋洋得意 球毛鬼胎——小气 球迷性眼——德性(说这句话容易招来老拳) 周年——骂人的话(有点恶毒) 瓯子——坏小子 难郭嘞——责备人的话 鬼子子——骂人的话,估计是小日本留下的后遗症 宅(音cha)压(音nia)——迷信有鬼或者指厉害的人韦圪切——那个 牺惶——可怜 拴宰——老实(就是被拴住让人宰,呵呵) 剃脑——理发(理发师都成屠夫了?) 黄尘——灰尘 山水(音xu)——洪水 甚——什么 才将——刚才 外起——外面

《山河故人》影评知识讲解

《山河故人》影评

电影《山河故人》(贾樟柯,2015)以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为节点,重点关注了历史变迁下的普通人,展现了以沈涛、张晋生、梁子为核心的家庭变迁,反映了当下和未来 的复杂时代,带有强烈的社会沧桑感。 一切符号又都包含着可被(视觉、听觉等知觉)感知的物质表达面—“能指”,和以能指为中介的观念内容面—“所指”两个方面;符号的意义,正是两者结合并相互作用的结果。标题中“山河”指不变的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故人”就是那些有缘有情的人2,到底是“山河依旧,故人不在”,还是“青山可移,感情永在”。片名带给我们一个疑问:到底山河、故人哪个更长久? 一、传达乡愁的视觉符号 视觉符号暗示着时间的变化,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每个人对故乡的眷恋。梁子嘴上说不回来却在得了重病后重返家乡,晋生移居国外却说着家乡方言,到乐忘记母语却一直带着那串钥匙,涛不惜重金让父亲回乡安葬,都传达出了乡愁与怀旧感。 1.黄河:变迁与离散的见证 黄河是标题中“河”的指代,也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比如晋生开车撞到的“黄河第九弯”石碑,涛带着到乐走过黄河上的桥,2025年晋生在澳洲的豪宅里挂着的《黄河颂)),以及到乐印象中母亲的名字是代表波浪的“涛”,黄河作为母亲河见证了历史变迁与故人离散。 2.飞机:奇幻与现实的融合 飞机的飘浮不定给影片带来了奇幻感,使影片在现实与奇幻中交融。第一段里涛在梁子决定出走后,看到一架飞机在路边坠毁,暗示了梁子接下来为生计奔波的悲

剧。第二段里到乐独自乘飞机从上海回来,强烈的现代感暗示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展现出与母亲间的隔阂。第三段到乐和Mia在乘飞机游玩时,到乐吻向了这位女人,她近似其母亲年龄弥补了自己的感情缺陷。每一段里飞机的出现都与影片所营造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的出现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 3.画幅:时代发展的隐喻 《山河故人》以时间为节点分割的三段故事分别采用了4:3、16:9、2.39:1三种画幅宽高比,这是一处具有仪式感的形式,对应昨天、今天、明天三个时代。4:3的画面比例是上世纪末中国电视与DV的主流制式,擅于表现中景、近景的画面。导演在这一时期采用了大量充满晃动感中景和近景,加入了粗糙质感的DV 拍摄素材,呈现出了那个年代的汾阳小城。16:9的画面比例是当下常用的画幅比例,充满了鲜活的现代感。而2.35:1的画面比例变得更宽,更擅于表现大场面和大场景,因此关于未来的叙事中,出现了大量大景别构图和固定镜头。这不仅明确地反映着时代特征,还隐喻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悲凉坚守的精神符号 涛是全片故人的中心,26年里,她经历了丈夫的背叛,亲人的离世,儿子的疏远,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她远去。从一个被人追求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妇人,岁月的磨砺让她必须面对生活,她选择了留在原地,成为何时回来都能找到的故人。 1.水饺:情感凝结的代表 水饺在影片中出现了3次,代表了家庭间感情的凝结。第一次是在店里涛与梁子一起吃水饺,看似亲密的关系让晋生大发醋意;第二次是涛给到乐做晚饭,特地包的一个麦穗饺子,是对到乐寄予的厚望;第三次是在影片结尾,涛在包饺子时又包

太原话和普通话区别

i. 【以“了”代“呢”】 无论你是不是山西人,仔细听一下都可以发现:山西人的句尾总是带一个“了”字,但它的实际意思是普通话的“呢”。经典例句: -咋说话了?(怎么说话呢?) -你干嘛了?(你干嘛呢?) -是了,是了。(是呢,是呢) -说好的幸福了?(……说好的幸福呢) ii. 【以“哇”代“吧”】 “哇”的开口小于“吧”,山西普通话就有这个特点。经典例句: -这的哇。(这么着吧。) -我可美了,是哇?(……我可美呢,是吧?) -太无聊了哇?(太无聊了吧) P.S. 一种很可爱的打法是“太无聊了挖”。如果你有使用这个“挖”字的习惯请默默回复…… iii. 【以“呢(去声)”代“那”】 “呢”字(四声)代替“那”也是个独特的语言现象,和上一条一样,开口更小,吐气更少。经典例句: -呢不儿?(那不是?) -呢我能比?人家呢是天才。(那我能比?人家那是天才) -呢是个啥事了?(那算什么事) iv. 【以“的”代“么”“着”】 我总觉的说“的”比“么”“着”要舒服很多,——后者太拿腔拿调了,“的”多有语言快感呀!而且也体现了山西人的坦率等诸多品质。经典例句: -你看地图上都标的了。(地图上都标着呢。)这的走肯定没错。(这么走肯定没错) -别关电视~我正看的了。(我正看着呢) -你呢的拧肯定拧不开,因为你拧反了。(你那么拧肯定拧不开) v. 【以“v”代“w”】 我们山西人说声母“w ”总是会发出“v”的音。区别是:前者是圆唇音,后者是咬唇音,正如“very well”中两个单词的区别。(“乌”这个音除外,因为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没有声母。其他的大家可以试试读:外国;为什么;嗡嗡叫;王先生)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台词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台词 时间:2015-10-31 09:09 来源:美文网作者:落花飘零点击: 474 次 《山河故人》简介 电影《山河故人》由贾樟柯编剧和导演,有赵涛、张译、梁景东等演员主演,张艾嘉特别演出,讲述了一个从1999年开始,到2014年,再到2025年,三个时代跨越二十六年,并且跨越国界的中国人的家庭史诗。电影《山河故人》已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也活得了“金马车奖”,这是贾樟柯第四次入围戛纳,赵涛第四次角逐戛纳影后。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台词 车开得慢些,妈妈陪你的时间就长些。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每个人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需要珍惜。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我的女儿就像右边这条河,看着平静,藏着一股暗劲儿。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这是你的家,你应该有一串钥匙,随时可以回来。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Time doesn't change everything. Freedom is yours.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有些事情是时间无法摧毁的。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白天在CBD光鲜亮丽,晚上在合租房吃碗泡面。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涛,波浪的意思。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没有什么前世,不过生活一直在重复,所以觉得熟悉。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得与失,成与败,伤害与痛苦,都是自己选择的。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牵挂是爱最痛苦的部分,或许疼痛的时候才感觉到爱。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给你取名的人没有远见,美元贬值得厉害,你应该叫人民币。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生命如此漫长,每个看似重要的人,都只能在我们的生命中陪伴我们走过一段路程,没有人能够从头到尾陪伴我们始终渡过。但是,我们从每一个人身上得到的东西是不同的。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我在乎你,所以你欺负我!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我是个没本事的人…… ——《山河故人》经典语录

【选】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

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 在山西的晋中、晋西北一代有很多土语是很古老而优雅 的: 1.“居舍”——就是屋子、“家里”; 2.“箸秸”——一种灌木,秸杆很直,质地坚硬,过去老乡很 少用竹筷,就是用“箸秸”杆来作筷子的。箸是筷子,秸是秸 杆,箸秸是作筷子的秸杆。现在山西人没有“箸”的说法了, 但是“箸秸”的名称一直没有变; 3.“参差不齐”——不识字的农民都有这样的口头语,而且读 音绝对正确:“cencibuqi”。只有上过学的人才可能读成“canchabuqi” 4.“兀”——一种方形的凳子; 5.“兀的”——语气助词,意思比较宽泛,类似“那么”、“当然”、“可不是嘛”等意思。例:“你会唱京剧?”“兀的哩!”(意思是“哪当然啦!”)这个词在元曲里常常看到,现在仍然是当地 人的口头语。 6.“舁”(读yú,阳平)--抬的意思。这个字好像很古老了。《说文解字》解释是:“舁,共举也”。 7.“荷”(读hě上声)--承担、搬动的意思,也引申为一般 的“拿”、“携带”。这是非常普遍的口头语。“荷不动”,就是拿不动的意思。这个用法也很古老,汉朝张衡《东京赋》有“荷

天下之重任”句。 8.“恶色”--就是垃圾。这也是很古老的用语。色,是种类 “卑劣”的意思,和“美”、 的意思(如:各色人等)。恶,是“醜恶”, “好”反意。现在台湾人讲的“国语”中把“垃圾”读作“lèsè”和西方言接近。 9.“恶水”――是指脏水、污水,不是我们一般说的“穷山恶水” 的“恶水”。说“恶”而不说“脏”,是不是也很文雅? 别的地方叫“看秋”,“护秋”, 10.“巡田”――就是秋天看护庄稼。 远不如“巡田”富有韵味。每到秋天,村里会指定专人担负巡 田的职责,担负这种责任的人被称为“巡田的”。“巡田的”很厉 害,一般都会几下拳脚。基本的装饰是,腰里缠一条长长的 蓝布作的腰带,腰间别一个小小的“马床”。所谓马床,是一 种三条腿的袖珍小凳子。马床有两个用途,一是巡田的累了 可以随地坐下休息,更重要的用途是用来打人――打那些偷庄 稼、蔬果的大人小孩。一般是打屁股。据说打上很疼,但是 又不至于打坏筋骨。 环的意思。引申为“那一片地方”。元曲《高 11.“胡阑”――圆圈、 祖还乡》(作者睢景臣)有云:“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 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这里“胡阑”是环的意思,曲连 是圈的意思。现在的山西中部和北部也还是这样的说法。这 是一种单字复音的语言现象。胡阑,取“胡”字的声母,和“阑” 字的韵母,连在一起快读,就近似于是“环”;曲莲,取“曲”

山西榆次方言大全字典 日脏提拔姑

山西榆次方言大全字典日脏提拔姑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山西榆次方言大全字典日脏提拔姑,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山西榆次方言大全字典 A 阿航 B 帮桑 败地各老 波波忠——潮虫 崩斗——额头 逼斗——挨打. 逼斗油子——易挨打的人 波姨——接了婚的女人 不烂着——用小米做得一种饭,蒸法. c 抽斗——抽屉. 出洗——收拾某人,例句:等的出洗你了哇. 歘火——生气

歘拐——出事,闯祸,实为”出怪”. 歘免——常用于形容大大方方,不扭捏上的台面的人 D 待见——招人喜爱.例句:偶克待见这块妮子了!范文无忧整理该单散——粗绳子 倒瞎——聊天 登——疼 等当——比划 的脑——头,脑袋.亦说”的脑蛋子” 丢交倒了——摔倒了 咄子--——屁股,同”咄蛋子” E 恩娘——人家 二股巾——无袖背心 F 妨主:——形容一个人令人讨厌,参见三国演义“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 妨七主 G 杠——跑 个缆——棍子 个低——泛指各类突起物.

个低腿——膝盖 圪矬——皱,不展 圪蹴——蹲.例句”圪蹴的物儿做甚了是” 个捞——角落 个料——不直或不正. 个挤——挤一挤 个督——拳头 个脸间儿——嘎肢窝 个扭——肘部 揪四——丑态,例句:”看你外揪四哇”! 勾欠——指欠打或快遭报应 刮游——出去转,参见”悠万” 锅舍:——屋内.一说”归舍” 鬼底惑琐——猥琐的样子,也形容没教养的样子. 蝈吕——山羊 H 害豌豆——捣鬼. 害数——结果.例句:“闹不下个害数” 核章来——傍晚,实为”黑将来” 亥——鞋 颃马卡子——下巴.”卡子”为常用后缀,如”骷髅卡子”和浪浪——小巷子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山西方言对“妻子”的称谓素材

山西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山西方言中,对“妻子”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老婆、婆姨、婆娘、女人、媳妇、女妗、家里、家里人。 按照其形成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直接称呼、指代称呼、转义称呼。 直接称呼的有:老婆、老婆们、婆姨、婆娘、媳妇,其中以“婆”为核心的“老婆”、“婆姨”等称谓最为常见,几乎每个地区都可以见到。这些称谓多为背称。如:这是二狗的婆姨。一般不用于面称。 指代称呼的有:家舍的、居舍的、家里的、屋里、屋儿,以身份和在家中的地位来指代。这些称谓也多用于背称。如:这是张三居舍的。一般不用于面称。 转义称呼的有:女人、家里人,原来泛指一类人或专指大孩子,现在用来特指妻子。 面称则各地有各地的习惯。如洪洞、临汾一带的方言婆婆叫媳妇则常用“某某地的”,丈夫呼叫妻子则以大孩子的小名呼之。如果这个媳妇是娶自王村,则呼她为“王村的”,如果临汾人娶了洪洞媳妇,则临汾人呼她为“洪洞的”。这些称谓多用于老年妇女之间或老年人称年轻的媳妇。临汾四邑方言有的老年丈夫称妻子则用大孩子的名字代替。其他区方言则多以“他嬷、娃他妈”呼叫。 以上称谓大多是乡下的中老年以上的人所用,年轻人、城里人一般不用。现在无论年轻人老年人则以叫名字为常了。以上比较含蓄的指代称呼主要出现在山西东南区和南区,如晋方言上党片、中原官话的汾河片等。山西南部和东南区,习惯将妻子称“屋里的”,而北区相对较少。这是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山西南北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文化差异。 历史上,晋北地区曾经先后被鲜卑、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占据。这些游牧民族并没有土木建成的房屋,思想中没有“屋子”的概念,也就不会把妻子称为“屋里的”了。而晋南则一直存在砖木的房屋或窑洞,这是把妻子称为“屋里的”的客观条件。而且晋南主要是农耕文化,强调“男耕女织”,女人织布做饭等劳动主要在屋里进行,“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可以用“屋里的”来指代妻子。 不仅晋南方言把妻子称为“家里的”、“屋里的”,在北方各地,比如山东河北等地,都有这样的称呼。清代小说如《红楼梦》里,就有这样的称谓,把家里的已婚女仆称作是“某某家的”,“某某”即是其丈夫的名字,如“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另外,还有“屋里人”这个说法,与晋方言中的“屋里的”意义相近,是“妾”的一种特指。

电影《山河故人》观后感

电影《山河故人》观后感 最近看了部电影《山河故人》,叙述的故事和背景,直击内心深处,令人感动与思考。 电影以山西小镇为背景,讲述女主沈涛、男一号晋生、男二号梁子,在25年的时间跨度里,三位小镇青年命运、爱情、恩怨、亲情。 电影以一首欢快的舞曲开始,三位好友尽情舞蹈。梁子和晋升都深爱着沈涛,最终女主选择嫁给煤老板晋生,梁子负气远走他乡。转眼15年后,离婚的沈涛留在小镇陪父亲,儿子随晋生定居澳洲。梁子因长期煤矿工作身患尘肺病,带着妻儿重回小镇。沈涛前去探望,简单几句的对话令人无限感慨,充斥着岁月沧桑与生活无奈,梁子的故事就此落幕。 沈涛父亲突然离世,七岁儿子飞回小镇守孝。阔别多年,母子有了短暂的相处。转眼又是10年,定居澳洲的晋生和儿子之间矛盾重重,父子二人通过翻译软件交流,追求自由的小伙准备放弃大学学业,因晋生坚决反对而争吵不止。晋生虽身在海外多年,依然保留着故土的诸多习惯。不会中文又忘记姓氏的儿子,生活充满迷茫,独自伫立在海岸边望着远方,一个神秘而又陌生的名字跃入脑海:涛。 电影最后生活在小镇的沈涛,独自站在漫天飞雪的旷野里,片头的舞曲再次响起,她笨拙的扭动着身体,电影至此结束。 整部电影以一首舞曲开始,又以此首舞曲结束。开场时轻松欢快

而青春洋溢,结束时孤独压抑而无限凄凉。时间是多么锋利的一把刀,将好友拆散,将亲人送别,将家园重建,将过往削平。 特别喜欢贾樟柯导演,用镜头记录时代洪流中小镇青年的变迁。改革开发的几十年里,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的乡村、城镇、都市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影响到每个普通家庭,而小镇青年正是其中独特的代表。城乡的面貌巨变,标志着经济腾飞。邻里亲友的感情巨变,预示着新旧时代的撕裂与抗争。经济使物质富裕,并没有让精神和感情充盈,造成诸多魔幻现实主义,时刻上演着人间喜剧和人间悲剧,小镇青年在主角与配角间切换自如。透过电影镜头,看着一代人在时代的洪流里悲欢离合。 25年前一切如此简单,扭秧歌让众人乐的合不拢嘴,白日烟花是最浪漫的事,一张唱片就能俘获芳心。 25年后一切如此复杂,有亲人却无法相见,有故土却无法重归,有朋友却人间天堂,有金钱却孤独终老,有故乡却面目全非。 沈涛和梁子时隔15年再相见,当初的请柬还在,只是被尘土掩盖。那串钥匙还在,只是当初的心已碎,命运列车将二人越拉越远。过去的总要过去,生活总要继续,心里的话留给自己就好。想过千万种相遇的场景,不料就这么突然的相见,平淡的就像白开水。15年留下的唯有和解,同自己和解,同过去和解,同岁月和解。时间冲走了万语千言,也冲淡了感情。 健康和家庭是人生至宝。梁子生病后人生令人唏嘘,沈涛离婚后人生同样孤独,晋生移民后人生充满迷茫。人生需要奋斗,为梦想、

运城方言

关于河东(运城)方言 中原官话/河东方言/客家方言 河东方言与关中,河南,燕等官话相比, 大概有什么不同和独特之处?为什么说河东方言与非楚的三南语, 赣客粤, 有相似之处? 是"体似", 还是"神似"? 我认为神似为主,实际上河东方言和晋语的差异实在太大,但二者是神似的,所以晋语区的人听河东方言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受,只要用点心听懂它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我能听懂客家广播的原因也在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一切障碍都不成什么问题了。 相反,晋语在很多方面和江淮、吴语相似(桥本万太郎、侯精一先生都有这方面的研究),但这完全是形似,他们的听感根本不同。河东方言和燕、齐的差异实在太大,相似点大约只有入声舒化、古全浊上归去声等很少的方面; 河南话古代显然应近于秦晋,但事实上现在已高度趋向于燕齐,所以河南话和关中话、晋语的同源词很多,但听感明显不同;所谓关中话,,在一二百年前(最多三四百年前)关中方言和河东方言应是同一种方言,但是后来在西北兰银、东面河南、南面上江的包围下被燕齐化了,所以关中方言明显具有了官话的特点,与河东方言七成神似,五成形似,但比河东方言好懂得多。 客家话似乎各地差别也不少。我曾听过一个客家话“月光光”的童谣觉得和陕西关中话有些像。曾在天涯社区的客家联盟的一个帖子上看到有人说,客家五华话和陕西关中话很像,不知是不是这样。 客家话听起来非常像南部晋语和晋西南的河东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我完全不懂客家话,听客家广播却没有什么障碍。客家话的调类和山西东南部的长治话(属晋语上党片)相同或相近,感觉上其发音和山西西南部的运城话(属中原官话汾河片,是中原官话中最存古的,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也存在文白异读现象,和其他官话不同)。晋语中也有“月光光”这样的说法,晋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叠词丰富。 客家话像关中话是因为其像山西运城话,而运城话又有很多地方和关中话相同。客家南迁的起点是并州上党(今山西长治),虽然客家河南人的血统大些,但今天的晋语最晚在八百年前就和官话分道扬镳。山西话被称作汉语的“古化石”,大体上保留了宋代中原和西北的方音,所以南部晋语比河南话更能反映出古代中原话的特征,客家话显然更像晋南话。 晋西南的河东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比晋语还要难懂,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白读不分平仄一律读送气音,和客家话相同且听感很像,和官话却完全不同,西南跟中原语分开并不久. 关中语本来就有"戎"的成份. 西南语在元明之际形成时同时 受了关中,江淮,赣客等成份的影响,但中原语的成份还是大一点吧. 至于辅音方面当然受古蜀方言影响.古蜀方言是怎么回事我不感定论. 可能在某方面会很象客家话, 但当然不会是同 受楚吴的影响, 可能受关中的不断影响还更大. 就是这样,而且懂了山西运城话(晋、秦、洛交界处)就离懂客家话不远了,二者的特点实在太像,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不分平仄一律读送气音——当然最好再懂一点入声分阴阳共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七调听起来和客家话近似的抑扬顿挫型的晋语上党片长治话。 有一点敢肯定,除晋语区和关中地区以外的北方人几乎完全听不懂山西运城话(中原官话汾河片/河东方言),我就见过两个陕西汉中人完全听不懂(汉中方言为中原官话秦陇片);许多南方方言区的人也听不懂,我见过两个江淮人完全听不懂运城话,一个吴语区人称只可猜出20%。南方江淮应完全听不懂河东方言,闽、吴、湘能懂10%-25%左右,和河东方言近似的粤、客、赣可听懂75%左右(古全浊声母塞音、擦塞音今不分平仄一律读送气音)。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山西方言对“妻子”的称谓素材

高中地理图说天下: 山西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山西方言中,对“妻子”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老婆、婆姨、婆娘、女人、媳妇、女妗、家里、家里人。 按照其形成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直接称呼、指代称呼、转义称呼。 直接称呼的有:老婆、老婆们、婆姨、婆娘、媳妇,其中以“婆”为核心的“老婆”、“婆姨”等称谓最为常见,几乎每个地区都可以见到。这些称谓多为背称。如:这是二狗的婆姨。一般不用于面称。 指代称呼的有:家舍的、居舍的、家里的、屋里、屋儿,以身份和在家中的地位来指代。这些称谓也多用于背称。如:这是张三居舍的。一般不用于面称。 转义称呼的有:女人、家里人,原来泛指一类人或专指大孩子,现在用来特指妻子。 面称则各地有各地的习惯。如洪洞、临汾一带的方言婆婆叫媳妇则常用“某某地的”,丈夫呼叫妻子则以大孩子的小名呼之。如果这个媳妇是娶自王村,则呼她为“王村的”,如果临汾人娶了洪洞媳妇,则临汾人呼她为“洪洞的”。这些称谓多用于老年妇女之间或老年人称年轻的媳妇。临汾四邑方言有的老年丈夫称妻子则用大孩子的名字代替。其他区方言则多以“他嬷、娃他妈”呼叫。

以上称谓大多是乡下的中老年以上的人所用,年轻人、城里人一般不用。现在无论年轻人老年人则以叫名字为常了。以上比较含蓄的指代称呼主要出现在山西东南区和南区,如晋方言上党片、中原官话的汾河片等。山西南部和东南区,习惯将妻子称“屋里的”,而北区相对较少。这是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山西南北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文化差异。 历史上,晋北地区曾经先后被鲜卑、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占据。这些游牧民族并没有土木建成的房屋,思想中没有“屋子”的概念,也就不会把妻子称为“屋里的”了。而晋南则一直存在砖木的房屋或窑洞,这是把妻子称为“屋里的”的客观条件。而且晋南主要是农耕文化,强调“男耕女织”,女人织布做饭等劳动主要在屋里进行,“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可以用“屋里的”来指代妻子。 不仅晋南方言把妻子称为“家里的”、“屋里的”,在北方各地,比如山东河北等地,都有这样的称呼。清代小说如《红楼梦》里,就有这样的称谓,把家里的已婚女仆称作是“某某家的”,“某某”即是其丈夫的名字,如“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另外,还有“屋里人”这个说法,与晋方言中的“屋里的”意义相近,是“妾”的一种特指。而今这些说法虽然在普通话里不复存在,却在晋方言中保留下来。这与至今仍在普通话交际中用到的“内人”、“内子”、“外子”相似。 受普通话影响,长子县“老婆”这个称呼原本略带贬义,但近年来其贬义色彩也在渐渐消失,变得和大多数地区用法一致。另一

山河故人观后感

山河故人观后感 《山河故人》观后感 再看一遍电影《山河故人》,有很多的感触。 第一个感触是:如果我是梁子的话,我会选择去向张晋生妥协,让自己消失在沈涛面前,把张晋生想要的都给他。因为我知道,我没有任何理由去与张晋生抗衡的,张晋生太大太强了,我 和他完全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如果和他抬杠的话,到最 后吃亏的还是我。这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智慧。而电影中的梁子 并没有这么做,最终只能落下一个悲催的结局。而张晋生呢,他 什么都没有损失,不会因为梁子的抵抗而改变些什么。他想要的 东西是很容易获得的,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已。而梁子在他眼里,顶多是一个小小的绊脚石而已,对他根本够不上威胁。而那晚张 晋生对梁子说的那些话,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实话:梁子和沈涛 不合适。只是当时梁子还不明白这些。最后呢,张晋生想要得到 的东西基本上也都得到了,他就是属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那一少 部分成功者。 我在想如果当初梁子懂得那些道理的话,不去向张晋生抵抗 的话,最终的结果应该会好很多。或许张晋生会帮助他(他们俩是发小),给他机会,让他一步步地往上爬,去获取一些资源。或许在梁子落难的时候,张晋生会拉他一把。总之,他们还是好朋友,还是发小,梁子或多或少会得到他的帮助。这点很重要。所以,

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妥协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你向某人妥 协的时候,主动地避开与对方交火的时候(这种交火可能是因为对方引起的),对方会觉得欠你一个人情,在必要的时候或多或少地会帮你一把。 第二个感触是:只有少数的成功者才占据着社会的大部分资源。他们可以用自己手上的资源去换取他们想要的很多东西。而 大多数的普通人,是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的。提供给他们的 选择范围也是很小很小的。他们当中,也不凡会出现几个人挤进 富人的圈子里,但其概率是极其微小的。万人当中就成就那么几个,而且成就的这几个人当中有很大部分是靠运气获得的。真正 努力的人未必能够成功。 而那些原本就占有社会资源的那一少部分人群,会更加地努力,更会想办法去巩固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 价值。别忘了,能够获取到社会上的资源的人大多是这个社会的 精英,是比我们聪明得多的人。他们懂得比我们更多,比我们更 知道如何去换取资源。就这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贫富差距 会越来越大。别去相信电视上所看到的一些败家子官二代富二代 什么的。告诉你,真实生活中,官二代富二代们都非常的平易近人,很和善的,他们从小就拥有优越的环境使他们有很高的素养,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识别出来,他们是很受欢迎的。我就结识过几 个官二代富二代,他们对人都很友好,比一般的普通人更善良。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在这种社会资源不合理,不平等的

太原方言释义

太原方言释义- (转) 我——恶(e)我们——阿们 一排——一扑溜头——得脑 摇——拨拉巷子——和浪浪 脚——决板子耳光——逼都 角落——阁牢牢膝盖——阁替跬 土块——土坷拉台阶——阁台台 烧水——坐水打——括 那——讷/外那么——卧来 这里——这儿达那里——那儿达 奇怪——热怪聪明——机迷 勤快——勤紧欺骗/糊弄——热倒 冲——泼棱/长的突起——个棱子 思考——思目羡慕——眼气 喜欢——带见不错——不赖 小伙子——后生马上——立马 聊天——瞥老练——油 可爱——七它没本事——不球心 非常好——好的不行行不好——不杂地 脏——热里八脏窝囊——窝几哥囊没出息——么出烂息/么出倒息穿着好——精干看起来机灵的/打扮干净的——光眯俊眼儿 没意义的——没油烂水酸(人或味道)——酸抛烂气 吝啬——求毛鬼胎讨人喜欢的——喜人

弯弯曲曲——哥溜拐弯 你去哪了?——你到哪阁来? 怎么了?——杂拉?/杂地咧? 那就算了。——外就算老哇。 做什么呢?——闹甚了?/干横了? 去掉吧。——闹老哇。 我们去做……吧。——杂们干……阁哇。 -- 太原话四级考试 1、“机迷”是指: a 有关飞机的迷 b 聪明 c 可爱 d 知道,晓得 2、常用语填空:乃()揽了 a 僧的 b 求个 c 个农 d 个撮 3、“板机”用在什么场合? a 工厂里面 b 吵架的时候 c 买东西时 d 闲聊的时候 4、一个人不爽的时候,他会说: a 透来 b 各处 c 舒坦 d 各窝 5、看见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你会夸她: a 增切他了 b 真二了 c 可啊匝了 d 乃秋了 6、两个人打架,双方互相打了对方一个() a 得脑 b 比斗 c 蹦楼头 d 米林骨

《山河故人》影评

电影《山河故人》(贾樟柯,2015)以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为节点,重点关注了历史变迁下的普通人,展现了以沈涛、张晋生、梁子为核心的家庭变迁,反映了当下和未来的复杂时代,带有强烈的社会沧桑感。 一切符号又都包含着可被(视觉、听觉等知觉)感知的物质表达面—“能指”,和以能指为中介的观念内容面—“所指”两个方面;符号的意义,正是两者结合并相互作用的结果。标题中“山河”指不变的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故人”就是那些有缘有情的人2,到底是“山河依旧,故人不在”,还是“青山可移,感情永在”。片名带给我们一个疑问:到底山河、故人哪个更长久? 一、传达乡愁的视觉符号 视觉符号暗示着时间的变化,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每个人对故乡的眷恋。梁子嘴上说不回来却在得了重病后重返家乡,晋生移居国外却说着家乡方言,到乐忘记母语却一直带着那串钥匙,涛不惜重金让父亲回乡安葬,都传达出了乡愁与怀旧感。 1.黄河:变迁与离散的见证 黄河是标题中“河”的指代,也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比如晋生开车撞到的“黄河第九弯”石碑,涛带着到乐走过黄河上的桥,2025年晋生在澳洲的豪宅里挂着的《黄河颂)),以及到乐印象中母亲的名字是代表波浪的“涛”,黄河作为母亲河见证了历史变迁与故人离散。2.飞机:奇幻与现实的融合 飞机的飘浮不定给影片带来了奇幻感,使影片在现实与奇幻中交融。第一段里涛在梁子决定出走后,看到一架飞机在路边坠毁,暗示了梁子接下来为生计奔波的悲剧。第二段里到乐独自乘飞机从上海回来,强烈的现代感暗示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展现出与母亲间的隔阂。第三段到乐和Mia在乘飞机游玩时,到乐吻向了这位女人,她近似其母亲年龄弥补了自己的感情缺陷。每一段里飞机的出现都与影片所营造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的出现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 3.画幅:时代发展的隐喻 《山河故人》以时间为节点分割的三段故事分别采用了4:3、16:9、2.39:1三种画幅宽高比,这是一处具有仪式感的形式,对应昨天、今天、明天三个时代。4:3的画面比例是上世纪末中国电视与DV的主流制式,擅于表现中景、近景的画面。导演在这一时期采用了大量充满晃动感中景和近景,加入了粗糙质感的DV拍摄素材,呈现出了那个年代的汾阳小城。16:9的画面比例是当下常用的画幅比例,充满了鲜活的现代感。而2.35:1的画面比例变得更宽,更擅于表现大场面和大场景,因此关于未来的叙事中,出现了大量大景别构图和固定镜头。这不仅明确地反映着时代特征,还隐喻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悲凉坚守的精神符号 涛是全片故人的中心,26年里,她经历了丈夫的背叛,亲人的离世,儿子的疏远,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她远去。从一个被人追求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妇人,岁月的磨砺让她必须面对生活,她选择了留在原地,成为何时回来都能找到的故人。 1.水饺:情感凝结的代表 水饺在影片中出现了3次,代表了家庭间感情的凝结。第一次是在店里涛与梁子一起吃水饺,看似亲密的关系让晋生大发醋意;第二次是涛给到乐做晚饭,特地包的一个麦穗饺子,是对到乐寄予的厚望;第三次是在影片结尾,涛在包饺子时又包了一只麦穗饺子,好像儿子就在身边。这唯一出现的食物代表着亲情和团聚,也表现了涛对团圆的期待。 2.狗:陪伴左右的朋友 影片在三段故事里都有狗的出现:第一段中晋生和涛讨论了狗的寿命;第二段里一只狗陪伴着离婚后的涛,穿着涛以前的彩虹条毛衣做的衣服;第三段结尾处,涛带着狗在大雪纷飞的家门外跳舞。这三条狗分别叫yoyo、麦穗、帅帅,不同的名字也看出了涛不同的心境,第一个名字

山西搞笑方言

[转] 喃们繁埘那米的方言.真逗.山西繁峙的方言 受应--舒服各次--撒娇各产--撒娇挑衅 球胡麻擦----球迷性眼个就——蹲着不尿——不理的贬义用法 一或——一次,一下能带——鼻涕费!——疼的时候会这么说 奔儿喽——脑门儿刻膝盖——膝盖撇了——乱讲,瞎说 抬死你——整死你剩——什么咋来来——怎么了? 悄悄哇——安静烈着了——生气坷梁——别扭 疙蛋——疙瘩不待要——懒得去各搅——搅和 欢欢儿的——赶紧的,快点妨祖——连累人的人难活——身体不舒服 搓火——讨厌让人生气但求是——不咋地猫两眼——看两眼 不浪——像木头段子的东西麻球烦——麻烦咋也——估计 比兜游子——欠揍的人各料——丑,不平各出——小气 各影——恶心醒的——知道邀——用秤称 各留——细长的物体不直喜人——让人喜欢个踏——唠叨 憋屈——心里不舒服黑老哇----(乌鸦)楼楼----(鸽子) 闹不机密——不知道滴溜——用手提做害——浪费,糟蹋 头苦----苦恼偷巧悄----偷偷的台儿迷(tanermi)--邋遢的人 咋接来——怎么了?(巴彦淖尔盟方言) 接察——还可以,凑合藏老煤----捉迷藏不净眼----看不惯 拉干----丢人猫料----看呀呀----吃惊时的感叹语 耶!(yie发4声)----吃惊时说的日哄----骗没有加----没有 各蹭----慢(nia二声)----人家撇灭----毁掉某事 寡臊----一般般凑呼---一般般整搓整搓---收拾收拾 瞅摸——观察寻找蹶板子--脚个几窝--腋下 叨唠——闲谈鬼嚼——胡说雁儿个----昨晚 寡逼枪崩侯乃刀货 听听儿的——老老实实的呆着,不乱跑乱闹 抗硬(ning四声)——顶事的,有威力的。“派个抗硬人来哇!” 松货----(意:孬种,松读音二声) 砍货——做事没有分寸的人。 个泡——名词,意为“没有父亲的孩子,野种”,有一种说法称这是一句蒙语的音译,在草 原恶劣的环境下,能生育的姑娘是健康的象征,并没有丝毫贬损的意思,但内蒙古在长期的被同化过程中传承了大汉文化伦理道德对私生子的不齿,于是“个泡”演化为一句脏话。例:小个泡(朋友之间称呼:“个泡,十来年不见……”这时的“个泡”并不是贬义~~)。 嬲(niao 二声)——形容词,意为“了不起、牛*”。 峦——动词,意为"做,经营”,例:球也峦不成——什么也做不了。 如何把戏——相当于“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省略词,常作一句话的后缀,用来列举交谈者之间互相可意会的一些人或事或做事的步骤。例:就是张三李四如何把戏的。——就是张三李四等等那些人。 寡撇------动词,意为“聊天,闲聊”,例:别没事干寡撇了——别没事做在这闲聊了。 格鸡眼睛——眨一眨眼逼都油子——挨耳光的东西他大(da一声)——他爸

山西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_辛菊

第26卷第2期 晋 中 学 院 学 报Vol.26 No.22009年4月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Apr. 2009 [基金项目]山西省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 十一五 规划项目(SXSK07-ND)。[收稿日期]2009-02-10 [作者简介]辛 菊(1958-),女,山西稷山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语汇学; 关 磊(1978-),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山西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 辛 菊,关 磊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谚语是汉语语汇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形式。散落在各地方言中的谚语凝结了老百姓的朴素智慧,体现着他们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价值观,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从辞律、辞格以及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山西方言谚语具有讲究优美的修辞格律、运用丰富的修辞格式、同一个谚语中多种修辞方法并存等修辞特色。 关键词:山西方言;谚语;修辞特色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09)02-0015-07 谚语在中国民间口头文学中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形式。散落在各地方言中的谚语凝结了老百姓的朴素智慧,体现着他们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价值观,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山西方言谚语更能显示出方言谚语独特的语用价值。 方言谚语数量浩瀚如烟海,几乎达到妇孺皆知、无人不用的程度。其语用价值得益于它所使用的丰富的修辞格律和修辞格式。下面主要从辞律、辞格以及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山西方言谚语的修辞特色。 一、讲究优美的修辞格律 谚语作为一种民间语言形式,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必定会经过反复的加工、再加工。经过无数劳动人民的锤炼后,更显示出其吟诵顺口、描写生动、易于记忆的特点。 (一)讲究声音的和谐,具有韵律美感 在声音方面,山西方言谚语多采用押韵、儿化、双声、叠韵、谐音、叠音、平仄等形式。其中尤以押韵的运用最为常见。 1.押韵 凡歌谣都押韵,由于谚语常采用的是歌谣体,音韵流畅,而用了韵便更能好读、好记、好传。如: 葱辣舌头蒜辣心,小芥辣断鼻梁筋。(襄垣)这则谚语中用的 心 字和 筋 字韵腹和韵尾都相同是(in)押人辰韵,使音调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吟诵顺口,易于记忆。正是由于押韵本身在修辞上的特殊作用,使得山西方言谚语中押韵的现象十分常见。如: (1)家有十五口,七嘴八舌头。(陵川)(2)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文水) (3)夏至不种高山黍,还有十来八晌小糜黍。 (高山黍:成熟期长的黍子。小糜黍:成熟期较短的黍子,约一百天成熟)( 怀 仁)(4)秋天划破地皮,胜过春天犁十犁。(襄垣)(5)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襄垣)(6)人心高过天,当了皇帝想成仙。(襄垣)(7)火要空心,人要虚心。(襄垣) (8)天热不忘很拿衣裳,肚饱不忘很干粮。(襄垣)入声韵尾在山西的许多地方都存在,这一特点在山西方言的谚语中也有体现。所以在有入声韵尾的地区,方言谚语有时押喉塞音韵尾。如: 15

山河故人影评影评

山河故人影评影评 影评(一) ——《干娘》影评 在星美国际影城上映的国产影片《干娘》,让观众感动的潸然泪下。在北京这十多年,我有很久没有再看到过反映农村题材的电影了,今天看了电影《干娘》之后,让我不由回忆起儿时的生活,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来~尽管我迟迟快三年不敢写《咱爹咱娘》的第二篇章,但是我对母亲的那份怀念和深爱却始终没有变。《干娘》片中的场景是那么的陌生而又熟悉,乡村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又回到眼前,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以往的片段无法再追忆,失去的也不会再回来,安然无恙的时候,我们才懂得什么是感动和珍惜了。 《干娘》是由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内蒙古兴和县政府投资拍摄的电影,导演师跃并没用什么夸张的镜头迎合观众,甚至直接平铺直叙的来讲述这个几近俗套的故事:故事主要围绕着两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妇女结为姐妹,对方由于临终前把两个无亲无故的孩子托付给了姐姐夏玉莲。玉莲为了这一句承诺,把两个孩子收养并培育成大学博士生。但她却由于常年的操劳过度营养不良,积劳成疾,她患上了胃癌。临终之时,她还不让正在考博士的干儿干女回家看望,当双双成为博士的小虎和小莉回家向干娘报喜时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裹着黑纱的干娘的遗像,兄妹二人跪倒遗像前痛哭失声。 其实《干娘》的故事情节就是这么简单,简单的甚至有点俗气~没有什么大气的场景和画面,镜头来回对准干娘豆腐坊磨豆腐的情形、崎岖的山路、轻冷的小镇、热情的村长、同情的储蓄员等等。主演王亚军和王刚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尤其夏玉莲的扮演者王亚军,将干娘的角色演绎到了实处,让观众觉得这

根本不是电影,而是身边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但正是这实实在在、平实而简单的生活往往更令人感动。 《干娘》是2006年1月获取公益许可证的影片,但是这样的影片在大城市放映,也多少给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人一次洗礼,因为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无法感受到这样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的窘迫,更甚至是无法想象。其实那些从农村考学到大城市的莘莘学子们,对这些耳熟能详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了,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变得比城市里的孩子更懂事,更成熟。 影片中,干娘是一位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的母亲,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所留下的遗产是那块儿八毛的钞票,正是这点滴积累的积蓄,让小虎和小莉双双成为了博士。孩子出息了,还没有来得及报答干娘的时候,干娘却撒手人寰,当小虎和小莉回家向干娘报喜的时候,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裹着黑纱的干娘的遗像。说实话电影看到这里的时候,也是电影该结束了时候,这让我常常想起那些出门在外的为了生计忙碌的人们,他们由于工作或学习等种种原因不能回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但当一旦失去的时候,才为生活的种种不如意的借口所愧疚了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其实,我们明明知道这点却做不到的时候,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干娘》,一个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故事,却折射出干娘的勤劳而艰辛的一生~干娘的一生是那么的短暂,干娘的爱是那么的无私和博大~干娘是伟大的,正是母爱的这种默默无闻和无私,才使得干娘在平淡朴实的生活中显得那么的伟大和不平凡。 影评(二) ——《杀生》影评 《杀生》的海报上写的是: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与其说这是本片的主题,不如说是这部个性张扬电影对于大众惴惴不安的观影提醒和总结:其过份繁复、极致

话说山西

山西是“国中之国”,懂得山西就懂得中国我们经常说到陕西旅游是上坟,可看的景点大多是陵墓,从这个坟墓钻出来,又钻到那个坟墓去看。而在山西不是这样,我们原来学的历史课本最早说到的是4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现在晋南芮城县境内西侯渡文化的大量遗存已证明人类在距今180万年前就能人工取火,把世界的文明史整整推前了一百余万年,这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笔。很多故事在这里发生。我们提出一个全新的理念,“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为什么这么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所以“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五十年前上海只是江苏省松江县的华亭镇,现在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都市,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所以“百年中国看上海”;北京真正成为大中国的首都是从辽金时代开始的,距今约850年,所以“千年中国看北京”;从周文王、周武王的历史开始,到现在正好是三千年,所以“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从尧舜禹时代到现在大约是五千年,所以“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余秋雨先生的《抱愧山西》,内称:“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地区,而竟是山西!直到本世纪末,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女娲补天,精卫添海,愚公移山,还有炎帝,尧舜禹的很多传说和遗迹都在山西,晋文公重耳,赵武灵王也有很多故事在这里发生。唐朝之前李渊父子起兵就在太原唐明镇,这里是他们的龙兴之地。后来太原成了唐朝的夏都,封太原为北京,北都,与长安洛阳并为三都。李世民被称为太原公子。晋祠里立了一块唐碑,是李世民学习王羲之的草书写的,光一个“之”字就有30多种写法。国内现存的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有70%在山西。 整个山西是一个树叶形状,南北相距七八百公里,东西相隔三百多公里。从最北面的大同云冈石窟往南面走,一路上有北岳恒山、应县木塔、五台山、太原的晋祠、祁县的乔家大院。像五台山有一个佛光寺,是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至今1400多年,全国只此一家;应县木塔是900年前的建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是世界奇迹,叫做“中国的比萨斜塔”,实际上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还要高,是世界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塔。乔家大院是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外景地,其实规模很小,不过是封闭的财主式小家小院。规模最大的是榆次常家庄园,目前开发出五分之一就有12万平方米,整个庄园非常畅亮,与财主们不一样,常家祖辈是做茶业的,从乾隆到宣统历经七朝,沿袭150余年,可谓山西本省茁壮的“资本主义萌芽”,现在只开发出了几万平方米。介休县的灵石有一个王家大院也非常大,这些大院开创了晋中的商文化。晋商比徽商厉害得多,清末年间慈禧太后逃难到西安,路过山西没有钱,就是向晋商借的。 山西的农工商富足到什么程度?包头原来是康熙征讨噶尔丹时候的一个兵驿站,山西人在那里为清兵办辎重,逐渐发展成了包头城;辽宁的朝阳是山西一个姓曹的做豆腐的生意人建成的;现在北京的大栅栏、珠市口有70万山西人后裔在那里。山西的人文景观还有永济的莺莺塔和黄河大铁牛、历山的舜墓,可以说整个黄河文明都能在山西找到踪迹。前几十年中央政府一直强调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忽略了开发这些旅游资源。现在山西的旅游业已经处于中国的领先水平了。像平遥云岗五台山等已是世界品牌了。还有邻省羡慕山西跑到山西去搞旅游,然后当成他们自己的。比如云台山本是山西晋城的,但河南开发了,说成是河南的。后来这事闹到国务院,国务院批示云台山是山西的没任何问题,不可能因为你河南开发了就成河南的了。没这道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