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目录
一、内容摘要 (1)
二、关键词 (1)
三、论文正文 (2)
(一)志存高远 (2)
(二)智慧超群 (2)
(三)清正廉洁 (4)
(四)严于律己 (4)
(五)任人唯贤 (5)
(六)忠心无二 (6)
(七)才辩无双 (8)
五、参考文献 (8)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刻画
论文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塑造出刘备、曹操、关羽、周瑜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就像央视94年版的电视机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中所唱的“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作者更是塑造了诸葛亮这样一个几乎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近千年来,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后人所传颂。从躬身南阳到初出茅庐,再到白帝城托孤,从《出师表》再到五丈原,他没有任何私欲,一心只为恢复汉室,完成中华一统。笔者就从我们所熟知他志存高远、智慧超群,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忠心无二,才辨无双来浅谈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诸葛亮志存高远智慧超群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忠心无二才辩无双
浅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刻画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塑造出刘备、曹操、关羽、周瑜等一个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鲜活形象,就像央视94年版的电视机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中所唱的“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作者更是塑造了诸葛亮这样一个几乎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近千年来,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后人所传颂。后世流传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和歇后
语,可谓是深入人心。从躬身南阳到初出茅庐,再到白帝城托孤,从《出师表》再到五丈原,他没有任何私欲,一心只为恢复汉室,完成中华一统。笔者就从我们所熟知他志存高远、智慧无双,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忠心无二来浅谈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一、志存高远
《三国志》中《诸葛亮传》记载“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这说明诸葛亮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带着弟弟诸葛均隐居隆中(今河南南阳,一说襄樊),虽然说是隐居,但是他无时无刻不关注这天下局势,因为他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就这样一面躬耕,一面熟读兵书,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拿出的那份著名的策划案《隆中对》,就是他此前对天下形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正确分析之后而形成的一整套战略思想。《隆中对》精辟的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且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信和仁义打动了,于是出山辅佐刘备集团。
二、智慧超群
我们无论是读原著还是看电视剧,都被诸葛亮的智慧所佩服的五体投地。罗贯中用大量虚构的情节刻画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状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似乎很刻薄,但却一语中的。可以说诸葛亮出场之后,《三国演义》的中心围绕着诸葛亮或者可以说是他的智慧展开的,尽管诸葛亮是在《三国演义》中三十七回出场的(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指挥的第一场仗,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诸葛亮胸有成竹,安排的非常到位,当然是大获全胜。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诸葛亮的智慧让他的对手折服甚至心惊胆战,在军事上,他总是能知己知彼,把握全局,重视掌握情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善于调动对方,一次又一次的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所熟悉的赤壁之战、空城计、七擒孟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不止
一次惊叹“真乃天下奇才也,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率兵追赶撤退的蜀兵,还被诸葛亮的木象吓得狼狈而逃,落得个“死孔明能走活仲达”的笑柄。周瑜一直嫉妒诸葛亮的才华,甚至在临死前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充分表达了他无可奈何的心情。我们所熟知的草船借箭,更是把诸葛亮的智谋表现得淋漓尽致。《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一直被后世所推崇,诸葛亮在草船借箭这一情节中发挥到极致。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这时候诸葛亮早已做好准备,胸有成竹,怎能有戏言?原来他早已知道近日有雾,而且他知道曹操疑心较重,在浓雾中不敢轻易出战(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在战争中诸葛亮还善于运用对手的心理给以措手不及的打击,比如书中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曹操狡诈多疑知道“虚则实之”的道理,但“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竟被诸葛亮二次利用,说明曹操已知诸葛亮聪明而弃大路去,诸葛亮亦知曹操性情多疑才将兵法二次利用,曹操聪明反被聪明误。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另一个更加刺激的战例——空城计,马谡失街亭以后,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攻打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此时城中只剩下一些文官和两千名士兵,死守硬撑是不可能的,情急之中,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三国演义》九十五回),因为司马懿也是熟读兵法之人,岂能不知有伏兵?他又了解诸葛亮是谨慎之人,一生没有做过冒险之事,恰巧诸葛亮也就抓住了他知道自己的性格,才敢在危急之中救急化险为夷,如果换成另外的大将来攻城,后果难以预料。
诸葛亮能在军事上一次又一次的取得胜利,这是因为熟读书籍,通天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