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谈论欧洲债务危机首先得从希腊债务危机说起。
最初接触希腊债务危机,是从标准普尔下调希腊国债信用评级开始,希腊国债随之成为了“垃圾债”,一个国家的国债信用被评为“垃圾”,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国际形象影响可想而知。
然而,真正影响深远的是希腊债务危机的扩散。
由于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导致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
首先是盲目的高福利政策和畸形的收入分配制度。
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水平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政府的财政赤字也逐年增加,而政府财政收入毕竟有限,于是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只能靠负债维持大量支出。
以希腊为例,从2001年加入欧元区到2008年危机爆发前夕,希腊年平均债务赤字达到了5%,而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2%;希腊的经常项目赤字年均为9%,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1%。
2009年,希腊外债占GDP比例已高达115%,这个习惯于透支未来的国家已经逐渐失去了继续借贷的资本。
当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不能用新发债务的方式进行弥补时,债务危机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
盲目的高福利政策使经济活力减退,适应外部冲击的能力大幅消减。
畸形的收入分配制度给政府财政带来的压力愈来愈大,危机风险隐患不断积聚。
另一个原因是政府失职与制度缺陷。
PIIGS五国经历如此严重的危机,动作迟缓、不作为或乱开“药方”的五国政府难辞其咎。
虽然五国政府在危机前与危机中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其失职行为是危机的重要助推因素。
例如,希腊政府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在2009年之前隐瞒了大量的财政亏空,当财政隐患暴露出来后,其多米诺效应使国家很快处于危机的中心。
另外政府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将危机扼杀于“萌芽状态”,导致危机愈演愈烈。
欧元区的制度缺陷在本次危机中也有所显现,根据欧元区的制度设计,各成员国没有货币发行权,也不具备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负责整个区域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政策实施。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统一的货币使区域内的国家享受到了很多好处,在经济景气阶段,这种安排促进了区域内外的贸易发展,降低了宏观交易成本。
然而,在风暴来临时,陷入危机的国家无法因地制宜地执行货币政策,进而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和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能通过紧缩财政、提高税收等压缩总需求的办法增加偿债资金来源,这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在单一的货币制度和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国主权债务危机往往通过“传染”效应向其他国家扩散。
当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在欧元区内部,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在救助希腊和本国利益之间艰难权衡,最初也反对希腊寻求国际援助,认为这会损害欧元区信誉和欧元地位,因此危机救助面临两难选择,虽然最后都同意救助,对与这场危机已“为时已晚”。
国际市场的投机行为在欧洲债务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了解到,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时,由于不符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两条关键标准,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为希腊政府设计出一种“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其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希腊在账面上达到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同时,高盛集团又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一种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
随着交易到期,希腊的债务危机暴露出来,其金融状况随之恶化,而高盛在其中获得很大利润。
在危机发生和蔓延中,国际市场投机行为的“推手”作用不容小视。
欧洲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风险。
危机带来的恐慌情绪的蔓延给投资者的信心很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带来市场的不景气。
市场出于对欧元区债务信用的担忧,使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迅速下跌。
这次危机可能对全球投资者和决策者信心带来打击,也给至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世界经济恢复蒙上一层阴影。
债务危机也极有可能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导致时局的动荡,国际矛盾的激化,对于一个地区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这次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直接影响有限。
我国对欧洲的出口主要在一些发达的大国,如英国,德国等,像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并非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在这些国家的投资额也非常少,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影响不大。
再者,欧盟肯定不会让危机一直蔓延下去,肯定会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以保证欧元的地位和欧盟的经济稳定。
但欧盟毕竟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元的贬值对中欧的贸易影响也很大,中国对欧出口产品成本的增加,消弱了出口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政府对于这次的欧洲债务危机应高度关注,未雨绸缪。
这次欧洲债务危机得经验和教训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从希腊等国的债务问题可以看出,一国的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管理必须坚持谨慎,审慎原则。
要加强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在经济刺激和稳定上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并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完善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道路。
积极参与区域乃至世界货币事务,逐步完善人民币结算制度,同时加快国际监管合作的进程,打击国际投机行为。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出口结构,抓住时机积极开辟国际市场。
在应对危机上可以得出,危机的救助不仅取决于外部援助,更取决于危机国家自身的努力方向与努力程度。
此前,这些危机国家过度透支的消费与投资模式导致了危机的上演,而政府不但没能在政策制度上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在错误的方向上“推波助澜”。
如果这些国家不能够“量入为出”,依然维持
超出自身产出能力范围的消费支出,则即使暂时度过了这次危机,未来必定还会出现“入不敷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国民和政府的消费日益扩大,怎样控制和防止消费的过度透支,也是我国政府需要注意的。
同时,投资模式的优化,以及政府对于投资的正确引导在这次的欧洲债务危机中也应有所启发。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不断暴露,21世纪以来,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债务危机,一次次的危机考验世界经济稳定的神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肯定不会“免难”,有的危机甚至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那么如何在危机时仍能保持“一枝独秀”,这也考验着政府的决策能力和面对危机的信心。
不得不说,我国政府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