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

大多数肱骨干横行或短斜形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

切开复位的手术指征:①反复手法复位失败,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估计愈合后影响功能;②骨折有分离移位或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③合并神经血管损伤;④陈旧骨折不愈合;⑤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⑥同一肢体有多发骨折;⑦8~12小时以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骨折。

四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消除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向病人讲解各种检查和治疗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根据病情做好饮食指导。 5.卧硬板床,上肢骨折可例外,抬高患肢并置于功能位,防止进一步损伤。、 6.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7.对有慢性病的病人,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遵医嘱给予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 二、术前护理 1.配合做好各项检查、药敏试验、配血等,术前一天病人理发、剪指甲、沐浴或擦浴、更换清洁衣服,术晨备皮。 2.属指导需在床上大小便的病人做床上大小便练习并戒烟。 3.遵医嘱完成皮肤准备、禁食水、术前给药等。 4.女性病人月经来潮或体温高于37.5°C的病人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停止手术。 5.保证患者良好睡眠,根据需要适当应用镇静药。 6.术前取下假牙,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将病历、术中带药和放射片交给手术室工作人员。 7.根据不同手术要求铺好麻醉床,备好术后用物。 三、术后护理 1.根据麻醉方式进行护理,根据病情更换卧位。 2.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手术肢体温度、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疼痛情况,采取适宜的止痛方法。颈椎手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3.脊柱手术后体位保持病人处于手术伤口及缝线张力最小的体位。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行轴型翻身。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于心脏,以利静脉回流,减少肿胀。 4.术后禁饮,肠蠕动恢复即可饮少量温开水,无不适后再逐渐进饮食。 5.观察伤口引流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术后72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可拔除引流。 四、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病人多吃富含钙食物,如新鲜牛奶、鱼虾、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全身和局部的情况兼顾,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活动计划应根据病人锻炼后的不同反应而予以修定。术后功能锻炼可分三期:初期为术后1~2周;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后期从骨、关节等组织的伤愈起到全身、局部恢复正常功能。 3.定期复查:遵医嘱及时复查。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疼痛护理常规 1.了解手术的名称、大小、范围和麻醉的方式 2.给予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态度和蔼、关心体贴,认真倾听患者的疼痛的主诉。 3.教会患者通过疼痛量表表述疼痛的程度 4.指导患者采用分散注意力、放松来缓解疼痛,如看电视、阅读书报、玩游戏等保持环境安静、清洁、整齐,室内光线柔和,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5.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带镇痛泵的患者观察镇痛泵的效果 6.满足各种生活的需要。

肱骨骨折的常规护理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 令狐采学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击、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X 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情况。 3、评估肘部、腕部功能、手指感觉及肱动脉搏动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主要护理诊断 1、肢体功能障碍:与骨折有关 2、自理能力改变:与肢体骨折有关 3、恐惧,焦虑:与病人心理因素有关。

4、舒适的改变:与创伤后疼痛有关。 5、潜在感染的可能:与开放手术有关。 6、肢端血循环障碍:可能与手术预后有关。 7、知识缺乏;缺乏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以敏捷的动作和温柔的语言安慰患者,取得信任争取配合。 2、移动患者或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加重患者的疼痛。 3、观察局部血循环情况及手指活动情况,如有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立即汇报医生。 4、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 5、体位U型石膏托固定时可平卧,患肢易枕头垫起,保护复位的石膏不移动。 6、皮肤护理(1)每日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2)定时改变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3)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7、功能锻炼(1)早中期、握拳、腕屈伸及主动耸肩等动作每日三次(2)晚期、去除固定后进行肩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练习,并做手爬墙练习。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应向患者讲述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及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手术。 2、同骨科术前护理 3、病人入院后做必要检查 4、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5、吸烟患者术前戒烟 (三)术后护理 1、内固定术后,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身体平行,并减轻肿胀。 2、疼痛护理手术切口疼痛可用止痛剂。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 3、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提醒医生 4、注意观察手指感觉、血运情况,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5、嘱患者或帮助患者行早期功能锻炼,抓握及开掌,促进静脉回流以利消肿

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早期结果。方法对21例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Ⅳ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后3~36个月进行随访、总结及分析,采用改良UCLA评分法评价。结果良好,改良UCLA 评分在31~35分之内,患者主观满意。结论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Ⅳ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可以达到早期活动的目的,效果满意。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形钢板内固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and indication of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Methods 21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by internal fixation were reviewed and analysised. UCLA score was adoped for evaluation at the latest follow up.Results UCLA score was between 31~35,the mean was 33.The patients were satisfactory. Conclusions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by internal fixation are satisfactroy. 【Key words】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

骨折治疗原则

骨折治疗原则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3.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功能复位的标准是: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l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 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①解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 ②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 ③对准方向: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④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术者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位,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分别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和分骨、扳正等手法予以复位。 (2)切开复位: 1)切开复位的指征: ①骨折端之间有肌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2)切开复位的优缺点:切开复位的优点是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或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主要有; ①可能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②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易于发生感染; ③所用的内固定器材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可发生无菌性炎症,内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再一次手术。 (二)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

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方案

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方案 2014-08-09 22:51来源:丁香园作者:小小老虎 字体大小 -|+ 肱骨近端骨折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三常见骨折。物理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Erin Singleton 医生根据骨折治疗方案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康复指南,发表在2014 年3 月的Techniques in Shoulder & Elbow Surgery 杂志,现全文翻译如下。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三常见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在不停发展,一般是根据骨折严重程度和患者年龄情况选择保守、手术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物理疗法是上述任何一种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分期干预以促进患者关节运动范围和肌力的最大程度的恢复,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否无痛是判断是否治愈的最佳指标,因此,使患者保留肱骨头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恢复无痛下主动功能的物理治疗策略尤其适合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合理的康复指南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为物理治疗师的工作提供指导。 肱骨近端骨折是65 岁以上老年人第三常见的骨折,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近端骨折,发生比例几乎占到全身骨折的5%,对患者肩部功能及全身功能的有重要的影响。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适应症,是保守治疗、手术内固定还是人工关节置换,仍在不断发展。大多数的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治愈。大约有80% 的肱骨近端骨折是由低能量损伤导致的轻度移位骨折,发生继发性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的风险非常低。而对于严重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则比较困难。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活动能力、影像学表现、骨折类型,评估血管损伤、骨质疏松以及肱骨头坏死风险选择治疗方案,上述因素都有可能决定手术是否能够成功。 物理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都应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不同方案的物理治疗以促进患者最大可能的功能恢复。目前,尚无关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的具体康复指导指南。因此,作者在本文将介绍保守和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的康复方案。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也在日渐增高,预计到2030 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2 倍。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群中,男性摔倒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但是女性摔倒后更多见的是肱骨干骨折。虽然已经明确一些特定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导致肱骨近端骨折,如:近期健康状况下降、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行走较少、神经肌肉乏力、骨质疏松、体重下降、既往摔伤病史、平衡能力减弱、母亲曾有髋部骨折病史,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骨密度的下降。 年轻患者的肱骨近端骨折通常由高能力损伤造成,而老年患者的受伤机制主要为平地摔倒,据文献报道平地摔倒已占到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受伤原因的80% 至87%,是老年患者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 骨折的严重程度、骨折愈合情况、血管和周围软组织情况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通常可以将骨折的愈合过程分为 3 个独立但又相互重叠的阶段:(1)炎症期、(2)修复期、(3)晚期重建塑形期。在重建塑形期,骨骼恢复到原先的形态、结构和机械强度后骨折才算是完全愈合。骨骼的塑形受到机械应力对骨的影响,非常缓慢,常常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 骨折部位承受轴向载荷应力后,在需要的部分骨质沉积,不需要的骨质则被吸收。虽然发生骨折后 3 至6 个月的时候,骨折部位才能具有足够的强度,但是一般情况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在受伤后 1 至2 周就开始进行物理治疗,而手术治疗的患者则需要在术后1 周内开始物理治疗。 分型方法:Neer 分型- 金标准 Neer 分型是肱骨近端骨折最常用的经典分型方法。Neer 分型系统是基于Codman 所做的早期观察,肱骨近端骨折分为4 个主要骨折块:小结节、大结节、关节面和肱骨干。根据骨折块数量和移位程度,结合关节面骨折和脱位情况进行分型。当骨折移位大于1cm 或成角超过45°时才可以被称为一部分骨折。根据Neer 分型理论,没有移位的骨折,无论骨折在什么部位以及存在多少骨折线均被认为是一部分骨折。二部分骨折则是一处骨折块存在移位,可以是大结节、小结节骨折,或者解剖颈、外科颈部位的关节骨折。 三部分骨折则是大结节或小结节骨折移位合并外科颈骨折,未骨折的结节受到肌腱牵拉造成旋转畸形。四部分骨折占到所有肱骨骨折的3%,是老年患者最难处理的骨折。4 个骨折块均符合骨折移位的标准,骨折端外翻畸形或侧方移位。当肱骨头关节面和肩胛盂关节不匹配时,被认为是属于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种骨折亚型,但是通常发生在真正的四部分

(仅供参考)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技巧

肱骨干骨折几乎占到全身骨折的3%。大多数的肱骨干骨折为老年人群摔倒致伤。但是年轻患者的受伤原因多为直接暴力和高能量损伤。上世纪70年代,功能性支具治疗非常流行,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肱骨干骨折还需手术治疗。 一 解剖与手术入路 肱骨干远端增宽与肱骨髁相连接。肱骨干后方的桡神经沟为明显的解剖标志。尸体研究显示:桡神经在肱骨外上髁近端14cm处从后向前绕过桡骨,和肱骨后表面的距离约6.5cm。在肱骨外上髁近端约10cm处,桡神经向前进入肌间隙。由于桡神经与肱骨的解剖位置关系比较密切,肱骨干骨折时易于损伤。 一般根据桡骨干骨折的解剖位置来选择手术入路(表1)。前外侧入路是肩部胸三角肌入路的远方扩展入路,需劈开肱肌,手术过程中需要向外牵开保护桡神经,在手术切口远端切开时必须显露和保护桡神经。 后方入路可以很好的显露肱骨干远端骨折。通过劈开肱三头肌牵开桡神经,该入路可以暴露76%的肱骨。Gerwin研究显示采用改良肱骨后方入路几乎可以暴露94%的肱骨干。在传统的肱三头肌切开入路时,需切开剥离肱三头肌。而改良的方法则可以将肱三头肌从外向内牵开(部分切开)。 外侧入路是利用肱三头肌外侧束和外侧肌间隙。该入路可以避免损伤肌肉,减少术后粘连、疤痕形成以及肌肉的去神经失营养。在不移开桡神经的情况下,外侧入路只能显露55%的远端肱骨。但是牵开神经和肱三头肌外侧束之后,通过劈开肱三头肌就可以显露76%的肱骨干。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必须非常小心桡神经。 表1肱骨的手术入路 二

初步检查 对患者的初步检查应按照「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指南」进行全面体检。通常情况下,肱骨干骨折预示合并其他损伤,特别是多发损伤病人的肝脏损伤。 在进行治疗干预前,进行彻底的神经、血管检查。需要进行包括肩关节、肘关节在内的正侧位X线检查以排除合并损伤。很少需要进行CT检查。 将骨折按照解剖部位(近端、中段、远端)和类型(蝶形、粉碎、螺旋、斜行)进行描述,按照AO骨折分类A1、A2、A3是简单的螺旋、斜行骨折。旋转楔形骨折、弯曲楔形骨折和带骨折碎片的楔形骨折为B1、B2、B3骨折。而C1、C2、C3骨折则是复杂的骨折,包括复杂螺旋形骨折、复杂节段性骨折和不规则骨折。 三 非手术治疗 大多数的肱骨干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以二期愈合再塑形方式获得愈合。肢体重力有助于恢复骨折的对位,同时需要夹板对骨折形成静力加压。 Klenerman发现肱骨干骨折存在以下限度以内的畸形都是可以接受的,功能不会受什么影响,包括:矢状面小于20°的成角、内外翻成角小于30°、肢体短缩小于2-3cm。由于肌肉牵引力和夹板捆绑技巧的缺陷,10°以内的内翻畸形非常常见。但是外翻畸形和矢状面对位不良非常少见。 文献报道的非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愈合率存在不同,但是有人报道超过90%的患者可以取得骨折愈合。 正确的捆绑夹板对于维持骨折的稳定非常重要。在内侧放置U型夹板时,其高度应尽可能的与腋窝平齐,在外侧则应超过三角肌到达肱骨外科颈。如果内侧夹板的位置不良,则容易出现骨折远端的内翻成角。通过合理的放置夹板和外翻衬垫可以减少继发畸形。联合夹板的患者耐受性较差,可以考虑使用悬吊或后侧夹板的方法治疗肱骨干近端和远端骨折。 Sarmiento开创的功能性支具治疗成为肱骨干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功能性支具可以给骨折部位提供圆周支撑,在受伤后使用5-7天,然后给与一段时间的联合夹板固定(图1)。采用功能性支具治疗的成功关键在于肘关节和腕关节可以获得即刻的运动练习。但是在骨折临床稳定之前,应避免肩关节的活动和成角畸形。 在一项功能性支具治疗620例肱骨干骨折的研究中,Sarmiento发现465例闭合性骨折中只有不到2%的患者(7例)出现了骨折不愈合,155例开放性骨折中只有6%(9例)的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9周和14周。末次随访时,70%的患者在矢状面上存在≤5°的成角畸形,接近1%的患者向前成角大于25°。 内翻畸形比较常见,75%到80%的患者存在小于10°的内外翻畸形。当时的观点:上述畸形都是可以接受的。骨折部位并不影响功能性支具的治疗效果。虽然大多数的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但是许多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功能会比未受伤人群要差,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存在活动受限。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肱骨骨折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踝、肱骨内上髁。其中以前三者为多,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 【护理常规】 1.术前 (1)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3)体位改变: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坐起、起床的方法。 (4)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清洁切口处皮肤,备患侧上肢及腋窝皮肤,剪指甲;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 8h,禁饮4h。 (5)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女患者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圭 2.术后 (1)术后体位:患者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平卧位时患肢与心脏平行。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吸氧,观察患

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肿胀及患者的感觉、活动情况。 (3)伤口护理:注意观察患者切口疼痛及渗血情况,保持敷料干燥,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 (4)鼓励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坐位或下地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屈肘或呈90°,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及水肿。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指、手腕、肘部及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5)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讲解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适当活动,下地活动时避免患肢碰撞,患肢可用前臂吊带保护。 2.饮食指导初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恢复期为高蛋白质、高热量及高营养饮食。 3.用药指导骨折后须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须适当给予消肿、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 4.心理指导耐心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腕、肘关节屈伸、用力握拳;指导患者做肩关节的活动,肩外展、旋转活动,防止肩关节内固定过久而功能受限;严禁提重物,做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6.复诊须知术后1个月门诊复诊;切口出现渗液、疼痛,随时复诊;遵医嘱给予及时复诊换药。

肱骨干骨折护理查房

肱骨干骨折的护理查房 时间: 2013年09月24日星期三 地点:骨科 609—04床 参加人员:护士长王海丽责任护士刘淑欣 护师高晓芳韩秀英姜小娟 主管护师刘彩荣马淑芬左志丹 轮转护士孙冰洁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查房者:(护士长)您好,饮食怎样?胳膊感觉好点了吧?今天我们要对你术后护理情况进行护理查房,以便更好的对您进行护理,希望得到您的配合,时间不会太长,大约20分钟左右,在查房期间,如果您有何不适,请您及时告诉我们。 查房者:(护士长)大家好,现在我们要对一例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目的是了解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的落实情况,首先请责任董护士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 责任护士(刘淑欣)我先介绍一下患者的基本情况:8-22,刘彩凤、女、48岁、汉族、务农,于2011年9月26日23时以“右肱骨骨折、右手第一掌骨骨折”收住院,急诊在局麻下行右手外伤清创缝合术,右上肢夹板外固定,给予一级护理,流质饮食,完善各项术前检查:血Rt;HB90g/L,余结果正常。于9月30日在臂丛麻醉下行右肱骨、右手第一掌骨骨折切复固定术,术后给予一级护理,9月3日改为二级护理。复查CR: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血Rt:94g/L,今日为术后第8天,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静滴NS1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5%GS250+氯诺西康16mg治疗,现患者精神可、纳食、二便正常。患肢切口敷料清洁固定,末梢循环好,右手轻微肿胀。 护师高晓芳根据患者今日情况,现提出以下护理问题及措施。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流程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流程

一、锁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锁骨骨折多发生于锁骨外、中1/3交界外,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患者多为儿童和青状年。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直接外力,如从前方打击、撞击锁骨,或摔倒时肩部直接着地,均可造成锁骨骨折。摔倒时手掌着地,外力通过前臂、上臂传导至肩,再传至锁骨,遭受间接外力和剪切应力也可造成骨折。 二、一般护理 (一)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受伤的原因、时间;受伤的姿势;外力的方式、性质;骨折的轻重程度;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 (三)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含维生素及纤维素食物。 (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五)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三、专科护理 (一)体位护理

局部制动固定后,取半卧位或平卧位,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卧位休息时应去枕仰平卧于硬板床上,两肩胛间垫一窄枕以使两肩后伸、外展,维持良好的复位位置。复位后,站立时保持挺胸提肩;坐或行走时,用前臂吊带悬吊患侧上肢屈肘成90度直角,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减轻肿胀。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应嘱其不可随便更换卧位。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渗血情况。 2、注意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有发白或青紫,有麻木感,是否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果有以上症状,表示有腋部神经血管受压,应指导患者双手叉腰,使双肩尽量外展,后伸,如症状没有缓解,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调整固定的松紧度,直至症状解除为止。 (三)功能锻炼 1、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气血运行, 防止患肢肿胀,避免肩关节僵凝,以取得病人配合。 2、正确适时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①骨折早期整复固定1-2周。可以练习手部

西脉环抱式接骨板治疗粉碎性肱骨干骨折

西脉环抱式接骨板治疗粉碎性肱骨干骨折 目的:探讨粉碎性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粉碎性肱骨干骨折手术暴露骨折部,拼装复位后的用镍钛环抱式记忆合金接骨板进行固定。结果:33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医源性损害,无肢体功能障碍,无断板,经随访6个月~4年,骨折愈合率达100.0%,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于粉碎性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方法虽多,但在选择一般固定器材时,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环抱式接骨板能兼容外周固定、轴向固定与纵向固定之优点,形成三维整体固定。配合术后早期活动锻炼,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治疗粉碎性肱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标签:粉碎性肱骨干骨折;西脉环抱式接骨板 粉碎性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以往应用钢板、镙钉、钢丝、髓内钉(交锁、自锁、倒打)、外固定支架等,虽各有优点,但在处理碎骨块时,常需联合应用,操作较繁琐[1]。自2003年3月以来,笔者应用西脉环抱式接骨板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33例,术后配合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33肢,男29例,女4例,年龄21~57岁,其中车祸伤16例,跌坠10例,绞压伤4例,打伤3例,其中车祸伤中有3例双肱骨骨折。 1.2 手术方法 1.2.1 切开复位,采用颈丛+臂丛麻醉。多采用上臂前外侧切口入路,中下1/3骨折时注意保护好桡神经,显露骨断端,探查碎骨块移位,分离情况,先将骨折拼装复位,可用粗丝线将碎骨块、片捆扎临时固定。 1.2.2 选择接骨板,用游标卡尺测量骨干直径,采用兰州西脉记忆合金有限公司出品的环抱式接骨板,接骨板内径比骨干直径小10%~20%,长度则根据骨折断端及骨折线情况,选择8~10 cm为宜,预先备好同一部位相近型号3~4块[2]。 1.2.3 安装接骨板将高温高压消毒好的接骨板置于0 ℃左右消毒冰盐水中1~3 min,用撑开器撑开环抱臂,距离略大于骨干,然后以骨折端中心为中点,将接骨板环卡于已复位的骨折部,暂用冰盐水纱布敷于一侧,调整抱骨板位置。探查各环抱臂均超过骨干周径1/2以上,接近2/3时,用45 ℃左右热盐水纱布敷接骨板。接骨板迅速恢复原状,将碎骨块连同骨折端一起紧紧抱住,再次检查复位良好,固定牢靠,满意后,拆除捆扎线,止血、冲洗、关闭切口[3]。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 解剖生理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 ~3cm ,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又为松骨质和密骨质的交界处,是应力上的薄弱点,常易发生骨折。紧靠肱骨外科颈内侧有腋神经向后进入三角肌内,臂丛神经、腋动脉、腋静脉经过腋窝,骨折端严重移位时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本骨折以老年人较多见,亦可发生于儿童和壮年人。 临床表现 ?伤后肩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上臂内侧可见瘀斑、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肢不能抬举,肱骨外科颈局部有环形压痛和纵向叩击痛。外展型骨折肩部下方稍呈凹陷,在腋窝能触及移位的骨折端或向内成角;内收型骨折在上臂上端的外侧可摸到突起的骨折远端和向外成角畸形;合并肩关节脱位者,会出现“ 方肩” ,在腋下或喙突下可扪及肱骨头。x 线正位片显示骨折内外侧方移位和向内或向外成角情况。 护理要点 ?1.手法整复固定后,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循及感觉运动情况,如发现肢端严重肿胀、青紫、麻木、剧痛,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经常检查固定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有效的外固定。 ?3.切开复位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的末梢血循情况及伤口渗血情况,有无压迫神经和血管现象,手部是否肿胀等。术后伤口疼痛,可适当给于止痛药。 护理评估 ?1肢体的情况 ?1骨折体征望诊:肩部是否肿胀,上肢近段的前侧和内侧是否有淤血或血肿,患肢是否有内收或畸形。触诊:上肢近端是否有骨擦感。腋窝下能否触及移位的骨折端。量诊:是否有患肢缩短,肩关节活动范围是否算小。患肢上臂的周径是否大于健肢,以判断肿胀程度。 ?2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患肢桡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 ?2. 受伤史是否有跌倒、摔伤史。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即使有轻微的摔伤史,亦可发生骨折。了解受伤时的姿势、外力作用的方向。跌倒时是否手掌撑地,上肢是处于内收还是外展,以便估计骨折的类型,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 ?3. 既往健康状况是否有影响骨折愈合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钙磷代谢紊乱。 ?4.X 线检查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手法复位,外展架固定;药物辅助治疗。 2.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后,用1~2枚螺纹钉或克氏针维持复位,然后再用外展架固定4~6周 ?[常见护理问题] ①疼痛。②有固定部分失效的可能。③有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可能。④知识缺乏:功能锻炼知识 [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由于骨折后外固定限制了病人的活动,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病人易产生焦

肱骨干骨折护理查房

肱骨干骨折护理查房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肱骨干骨折的护理查房 时间: 2013年09月24日星期三 地点:骨科 609—04床 参加人员:护士长王海丽责任护士刘淑欣 护师高晓芳韩秀英姜小娟 主管护师刘彩荣马淑芬左志丹 轮转护士孙冰洁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查房者:(护士长)您好,饮食怎样胳膊感觉好点了吧今天我们要对你术后护理情况进行护理查房,以便更好的对您进行护理,希望得到您的配合,时间不会太长,大约20分钟左右,在查房期间,如果您有何不适,请您及时告诉我们。 查房者:(护士长)大家好,现在我们要对一例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目的是了解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的落实情况,首先请责任董护士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 责任护士(刘淑欣)我先介绍一下患者的基本情况:8-22,刘彩凤、女、48岁、汉族、务农,于2011年9月26日23时以“右肱骨骨折、右手第一掌骨骨折”收住院,急诊在局麻下行右手外伤清创缝合术,右上肢夹板外固定,给予一级护理,流质饮食,完善各项术前检查:血Rt;HB90g/L,余结果正常。于9月30日在臂丛麻醉下行右肱骨、

右手第一掌骨骨折切复固定术,术后给予一级护理,9月3日改为二级护理。复查CR: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血Rt:94g/L,今日为术后第8天,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静滴NS1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5%GS250+氯诺西康16mg治疗,现患者精神可、纳食、二便正常。患肢切口敷料清洁固定,末梢循环好,右手轻微肿胀。 护师高晓芳根据患者今日情况,现提出以下护理问题及措施。 (1)有生命体征改变的危险——与麻烦有关。 (2)疼痛——与手术刨伤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术后相关的康复知识。 (4)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 (5) 忧虑:对疾病恢复有思想顾虑 (6) 躯体移动障碍: (7) 自理缺陷: 护师韩秀英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术后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床边多功能监护仪监护2小时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1次,及时观察作品敷料有无渗血、渗淮,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注意患肢棱动、脉搏动及末梢血运、感觉、活动情况,晚期注意有无消化性肌炎,肘内翻畸形形成至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 (3)术后1天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 (4)患肢应置于肘90°位,前臂中立位,平时以托板悬挂胸前,卧位时,宜取半卧位,为防止肩部后伸,肾折向前成角度者,睡眠时,应将患肢垫高,或将上臂固定左胸侧壁。

mippo治疗肱骨干骨折

MIPPO技术LC-LCP接骨板治疗肱骨干骨折 张堃付亚辉李忠王展庄岩* 师红波 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骨科(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38例肱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MIPPO技术治疗,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年龄25-67岁,平均39.3岁。受伤原因生活伤20例,车祸11例,直接暴力(打或重物砸伤)7例。肱骨干中上1/3骨折18例,中远端骨折20例。结果本组38例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均有随访,随访时间4月-20个月,平均10个月,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痂出现时间4~8周,平均6周。近期随访肩肘关节功能正常。结论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肱骨干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微创;钢板固定;肱骨骨折;接骨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practicability and clinic results of the MIPPO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technique on treating the humeral fracture. Methods 38 patients with humeral fracture, 20 of them by life injury, 11of them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 , 7 of them by direct violence(strike or ponderosus to smash),underwent the MIPPO operations, and 25 of them were male and 13 was female with an age arranged from 25 to 67 years. 18 were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and 20 were mid-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Results38 cases had follow-up of 4 months~20months, the cuts healed during the prima ry procedure with good shoulder and elbow functions, the fracture segments got satisfied reductions with good apposition and alignment radiologically, and the callus appeared in 4~8 weeks post-operation.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humeral fracture with the benefits of less invasive , less complications and less nonunion..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fixation; humeral fracture ; osteosynthesis 锁定加压钢板(LCP)是AO新一代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国外临床应用已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LCP接骨板钢板与螺钉钉尾有锁定螺纹,为骨折坚强的内固定提供技术支持。而MIPPO技术是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技术,即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h.Krettek等1997年提出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技术的概念,其核心 *陕西省韩城市龙钢医院骨科

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的疗效观察

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入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21例。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2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 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生物学固定,取得满意的疗效。 标签:肱骨干;粉碎骨折;微创;锁定钢板 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技术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osteosyn thesis)技術,其核心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断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肱骨骨折由于其解剖学上的特殊性,MIPPO技术应用报道甚少。锁定加压钢板(LCP)是AO新一代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国外临床应用已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LCP 接骨板钢板与螺钉钉尾有锁定螺纹,为骨折坚强的内固定提供技术支持。笔者自2007年7月~2012年7月利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21例,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8~67岁,平均41岁。按照AO分型:C型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3~7d内行手术治疗。 1.2方法手术采用臂丛麻醉,平卧手术台上,麻醉成功后于上臂近端三角肌及胸大肌之间做3cm切口,逐层分离达肱骨,远端切口位于肱二头肌外侧,长约4cm,将肱二头肌拉向内侧,劈开肱肌达肱骨,注意防止损伤前臂外侧皮神经,于两切口之间用骨膜剥离器于肱肌下做隧道,插入LCP,行牵引复位,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先固定骨折近端,再固定骨折远端,骨折两端分别拧入3枚螺钉,再次C型臂透视见骨折端复位满意,钢板、螺钉位置正确后,缝合切口。 2 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5min,术中平均出血105ml,未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术前桡神经损伤患者2.5个月后恢复神经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内固定失效病例。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31%,大多数的肱骨干骨折可通过非手术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护 理常规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骨伤科中医护理方案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肩部剧烈疼痛,局部瘀肿明显。 2. 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复。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上肢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上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允许,日间均应下床活动。卧床时床头抬高30~40度位较为舒适。 3.遵医嘱给予中药汤剂,中药熏洗,局部外敷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生反馈。 4.给予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后用小夹板固定,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或用外展支架固定。 5.遵医嘱使用耳穴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等。 (二)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上肢肌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3.遵医嘱给予物理治疗,中药熏蒸,外敷药物,耳穴压豆。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复位外固定后的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上肢疼痛、活动度、上肢感觉运动情况等。 3. 平卧位时,应在患侧胸壁垫宜软枕,以免患侧上肢向侧方下坠。 4. 伤后2~3周,当疼痛、肿胀减轻后,练习肩部前屈后伸动作,还可用健肢托住患肢前臂做耸肩、肩关节外旋与内旋练习。 (二)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 (3)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前臂悬吊带,指导正确佩戴方法。 (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 2.术后护理 (1)根据不同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 (2)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查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患肢疼痛肿胀情况等并予以适当处理。 (4)可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 (三)药物治疗 1、中药汤剂内服。 2、中药涂擦。 3、中成药内服。 (四)特色技术 1、耳穴压豆。

肱骨干骨折治疗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

肱骨干骨折治疗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 【摘要】目的对肱骨干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治疗的再认识,并比较其疗效及适应症。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用普通钢板,加压钢板,交锁隋内钉内固定等治疗方法。结论对于切开复位的方法很多,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内固定材料,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有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疗效比较 1998年7月至2008年7月,本院共收治肱骨干骨折110例(不包括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的病例),其中普通钢板固定21例,加压钢板固定49例,交锁髓内钉固定40例,现就这3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探讨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10例,男78例,女32例,年龄14~68岁。右侧63例,左侧47例。骨折部位:肱骨上段骨折18例,中段骨折57例,下段骨折35。骨折类型:横断骨折49例,斜形骨折38例,蝶形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12例。受伤原因:车祸伤48例,高处坠落伤21例,摔伤31例,重物砸伤10例。闭合性骨折96例,开放性骨折14例。 1.2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入院后急诊手术清创内固定,闭合性骨折入院后3~5d内手术。其中普通钢板固定21例,加压钢板固定49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约40例。 1.3术后处理普通钢板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6周后,改用小夹板固定10例,术后外固定支架固定4~6周后小夹板固定11例。8孔自动加压钢板固定49例均采用三角巾前臂悬吊于胸前固定4~6周。交锁髓内钉固定40例未采取外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有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2随访及结果 本组11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一年六个月。 2.1普通钢板固定21例,骨折愈合17例,愈合率81%。发生骨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2例,术后桡神经牵拉性损伤2例,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 2.28孔加压钢板固定49例,骨折愈合46例,愈合率9 3.8%。发生延迟愈合2例,1例骨不连,桡神经牵拉损伤2例,术后3个月内功能恢复。 2.3交锁髓内钉固定40例,骨折全部愈合,无桡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