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案-项目05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案-项目05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案-项目05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案-项目05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

项目五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

一、教学目标

通常认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包含互相联系的两个部分:一是操纵性;二是稳定性。操纵性是指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稳定性是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路面扰动或突然阵风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两者很难断分开。稳定性好坏直接影响操纵性的好坏,因此,通常只笼统地称为操纵稳定性。

二、课时分配

本项目共3个任务,安排6课时。

三、教学重点

了解汽车侧滑检测的作用和检测标准。了解汽车侧滑检测台的结构和原理.利用侧滑检测台检测汽车侧滑量。分析侧滑检测结果。了解车轮动平衡的意义。熟悉车轮动平衡仪的结构及其使用。能使用车轮动平衡机进行车轮动平衡检测。理解四轮定位的定义和影响。知道进行四轮定位的时机。能使用四轮定位仪进

行汽车四轮定位和调整会分析四轮定位检测结果。

四、教学难点

了解制动性的评价指标。熟悉影响汽车制动性的主要因素。能正确的评价

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能利用自己了解的汽车制动性能的知识指导他人正确驾

驶车辆。了解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内容。了解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方法。台架

试验的检测项目及标准。了解反力滚筒试验台的基本结构。使用反力滚筒式制

动试验台检测制动性。分析制动试验检测数值。

五、教学内容

任务一汽车侧滑检测

汽车操纵稳定性需要采用较多的物理参量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下表给出

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评价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1、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就是让试验评价者根据试验时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评价。

2、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是通过测试仪器测出表征性能的物理量如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侧倾角及转向力等来评价操纵稳定性的方法。

一、汽车侧滑检测的作用

前轮是汽车的转向轮。为了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前轮所在平面以及主销轴线总是设计成与汽车纵向或横向铅垂面成一定角度。

二、汽车侧滑检测的标准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汽车的车轮定位应符合该车有关技术条件。车轮定位值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标明。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其转向轮的横向滑移量,用侧滑台检测时侧滑量值应在±5 m/km之间。规定侧滑量方向为外正内负。

三、汽车侧滑检测台的结构

侧滑检验台是使汽车在滑动板上驶过时,用测量滑动板左右移动量的方法来测量前轮侧滑量的大小和方向,并判断是否合格的一种检测设备。目前,在国内侧滑检验台有单板侧滑检验台(图)和双板联动式侧滑检验台。

双板联动侧滑检验台主要有机械和电气两部分组成。机械部分主要有两块滑板、联动机构、回零机构、滚轮及导向机构、限位装置及锁零机构组成,如图。电气部分包括位移传感器和电气仪表。

1、机械部分

左右两块滑板分别支撑在各自的四个滚轮上,每块滑板与其连接的导向轴承在轨道内滚动,保证了滑板只能沿左右方向滑动而限制了其纵向的运动。

2、电气部分

电气部分按传感器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目前常用的位移传感器有电位计式和差动变压器式两种。

3、释放板的作用

车轮在驶入侧滑台前,由于车轮侧滑量的作用,车轮与地面间接触产生的横向应力迫使车轮产生变形,在驶上侧滑板的瞬间将迅速释放并引起滑板移动量大于实际侧滑量引起的位移;在驶出滑板的瞬间已接触地面部分的轮胎将积聚应力阻碍滑板移动,从而使滑板位移量小于实际值。

四、汽车侧滑检测台的原理

1、侧滑板仅受到车轮外倾角的作用

这里以右前轮为例,先讨论只存在车轮外倾角(前束角为零)的情况。具有外倾角的车轮,其中心线的延长线必定与地面在一定距离处有一个交点O,此时的车轮相当于一圆锥体的一部分如图,在车轮向前或向后运动时,其运动形式均类似于滚锥。

2、滑动板仅受到车轮前束的作用

这里仅讨论车轮只存在前束角,而外倾角为零时的情况。前束是为了消除具有外倾角的车轮类似于滚锥运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而设计的。

3、滑动板受到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的同时作用

汽车转向轮同时具有外倾角和前束角,在前进时由外倾所引起的侧滑分量Sa与由前束所引起的侧滑分量St的方向相反,因而两者相互抵消。

任务二车轮动平衡检测

任务实施

1、准备工作

2、车轮动平衡检测

知识链接

一、车轮动平衡的意义

车轮动不平衡时,会造成车轮的跳动和偏转,使汽车的有关零件受到损坏,缩短汽车的使用寿命,在高速旋转时,会引起车轮的上下跳动和摆动,使车辆

难以控制,同时还加剧轮胎和有关机件的非正常磨损和冲击。

二、车轮动平衡机简介

以KWB402车轮动平衡机为例介绍,表为车轮动平衡机及配件图片。

三、与动平衡检测有关的三个尺寸

近年生产的车轮平衡机,其显示与控制装置多为计算机式,具有自动诊断

和自动调校系统,能将传感器送来的电信号通过计算机运算,分析、判断后显

示出不平衡量及其相位。

任务三四轮定位检测

一、四轮定位的定义和影响

1、外倾角

从前后方向看车轮时,轮胎并非垂直安装,而是稍微倾倒呈现“八”形张开,称为负外倾,而朝反方向张开时称正外倾,若正外倾角过大会磨损外胎肩(图),若负外倾角过大会磨损内胎肩(图)

2、主销后倾角

从侧面看车轮,转向主销(车轮转向时的旋转中心)向后倾倒,称为主销

后倾角。转向轴顶部向后倾斜为正后倾角,转向轴顶部向前倾斜为负后倾角,

如图。

3、前轮前束

前轮前束为轮胎前面与后面横向距离之差。轮胎前面横向距离小于轮胎后

面横向距离为正前束,正前束太大会造成外侧胎肩部磨损和转向不稳(图);

轮胎前面横向距离大于轮胎后面横向距离为负前束,负前束太大会造成内侧胎

肩部磨损和转向不稳定(图)。

4、主销内倾角

从车前后方向看轮胎时,主销轴向车身内侧倾斜,该角度称为主销内倾角,如图中β所示。

二、进行四轮定位的时机

不良的四轮定位将会造成:高速行驶时的不稳定及高速转弯时的重心移位影响安全性;颤动及摇动易使车辆零件磨损,拖曳现象造成轮胎快速磨损;操控性不良、转向过重或行驶浮游;行驶不顺畅,耗油过高;行驶的不舒适及侧滑使驾驶人疲劳。

①车辆直行时方向盘是偏的。

②双手离开时车辆会向左或向右偏滑。

③轮胎磨损不正常、有严重吃胎的现象。

④车身会跳动不稳。

⑤方向盘会左右晃动。

⑥行驶时有浮游的情形。

⑦车辆有杂音或怪声出现。

三、检测标准

下表为常见车型的前轮定位值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方法探讨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方法探讨 刘进伟1,徐达1,吴志新2 1.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70 2.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 liujinweixiaodao@https://www.doczj.com/doc/ee9929232.html, 摘要:本文综述了操稳性研究和评价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人一车闭环系统综合评价等几种评价方法,以及基于汽车一驾驶员一环境(道路)闭环系统、模糊逻辑控等几种研究方法。提出了操稳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这对全面了解汽车操纵稳定性问题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操纵稳定性,历史,研究方法,评价,发展趋势 1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历史和概况 对汽车操稳性的系统研究,早在20世纪3O年代就已经开始。对车辆控制的重视导致对悬架和转向机构的运动学研究。1925 年平顺性理论初步形成规模。同年,Broulheit 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侧偏和侧偏角的概念【Broulheit, 1925】。1931 年,Becker、Fromm 和 Maruhn 在发表的文章中分析了轮胎在转向系振动中起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轮胎特性【Becker,1931】。对轮胎的研究使进一步分析车辆稳定性成为可能[1]。 20世纪50年代,建立简单的汽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人员开始从事汽车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19 世纪 50 年代中期所作的研究工作为建立汽车数学模型打下基础。对轮胎的基本了解使建立相对精确的轮胎数学模型成为可能。 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控制理论和振动理论出发,采用开环系统瞬态响应、系统特性分析和系统稳定性理论设计汽车的总成系统[2]。但是,应用开环系统分析方法,仅用于分析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条件,因为当时不知道如何评价汽车的开环特性和瞬态特性,很难直接在车辆设计中应用。 到20世纪70年代,安全实验车(ESV)研究计划实施,促使人们去研究之中实用方法,用来设计汽车的动力学性能。这个阶段,各国主要采用系统工程学方法探索汽车动力学性能评价方法。依据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形成了以驾驶员主观评价为主,客观评价指标限制为辅的一整套主观评价设计方法[2]。20 世纪70年代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变得更加复杂和真实。这主要归功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前的仿真工作都在模拟计算机上进行,它能解决实时动力学问题,但其致命缺点是不能解决非线性问题。由于数字计算机逐步取代了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因而必须建立完全数字化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考虑到计算机的费用及计算速度,建立有效的计算机模型是必要的。 - 1 -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教案 第1、2节课 1. 授课时间:08年3月10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 2. 教学内容: 单元一概述 (1)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1.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1.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 1.3汽车诊断的方法 3.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2)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 (3)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的目的和方法的基础知识 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5. 本节课重点难点: 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术语的理解和识记。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6. 板书设计: 教学讲稿部分 第一节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一.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1、国外发展概况 ★20世纪40、50年代就研制成功一些功能单一的检测或诊断设备。 ★ 20世纪60年代后,将单项检测、诊断设备联线建站,出现汽车检测站。 ★ 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微机控制,出现了检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自动存储并可打印的现代综合检测技术。

★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检测诊断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发展出汽车自诊断系统。 2、国内发展概况 ★ 20世纪60、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从国外引进过少量现代检测设备。 ★ 20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汽车检测设备,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 ★ 20世纪90年代,交通、公安两部门的汽车检测站已建至县市级城市,逐渐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 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 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已发展成为集机、电、液、气于一体,并能及时、广泛地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交通工具。现代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舒适性、通过性和可靠性等使用性能愈来愈完善,使用寿命也愈来愈高。 随着汽车的结构愈来愈复杂,传统的汽车检查方法(人工感官检查)已无法应对,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检测手段,才能定量地确定汽车的性能参数和技术状况,由此发展起了现代汽车检测技术。 从事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工作,不仅要有完善的检测手段和分析、判断的方法,而且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诊断参数 ●诊断标准 ●诊断周期 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1.1 基本术语 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使用性能的参数值的综合。 表征汽车技术状况的参数分为两大类:1结构参数 2 技术状况参数 结构参数指表征汽车结构的各种特性的物理量:几何尺寸、电学和热学的参数等。 技术状况参数指评价汽车使用性能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油耗 和排放值等。 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指汽车完全符合技术文件规定要求的状况。包括使用性能、外观、外形等参 数值。 汽车不良技术状况。指汽车不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任一要求的状况。 2.汽车检测——确定汽车使用性能或技术状况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3.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也可表述为:在不解体条件下对汽车检查、测量、分析、判断的全过程,称为汽车诊断。 4.汽车工作能力:指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5.汽车故障: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6.现代汽车检测技术——用现代检测设备检测并能定量指示检测结果的检测技术。 7.现代检测设备——包括现代各种用于检测(检查、测量)的仪器、仪表、装置和设备;有便携式的、移动式的、固定安装式的和车辆自带式的。在检测设备中,对检测结果具有判断功能的称为诊断设备。 1.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外观症状主要有: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所属系部:汽车学院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程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限选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必修课程。 前导课程:《汽车材料》、《机械基础》、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汽车电路和电子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汽车传动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汽车车身控制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等职业技术核心课程。 平行课程:《汽车舒适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等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以及订单培养课程。 后续课程:《专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答辩及毕业教育》等课程。 1.2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本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主要使用性能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有关政策、法规和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了解汽车合理使用的基本途径、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正确分析汽车检测结果,并能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处理的技术方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汽车使用性能检测和检测结果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该课程的总学时建议为64课时,4学分。

2课程目标 2.1总目标 汽车合理使用和性能检测是汽车从业人员的所掌握的技能之一,能对汽车的各总成进行性能检测,并能分析汽车各总成、零部件的结构、及使用条件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基本操作技能。学生能够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在实践上具有基本的维修、检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2.2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合理使用汽车的基本途径。 2. 掌握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质量及汽车检测管理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知识。 3.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目标及意义。 4. 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 5.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3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使用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和设备。 2. 掌握检测结果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正确处理的技术方案。 3. 能合理使用汽车。 4.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相关法规要求。 2.4 思想教育目标

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指导书

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指导书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实验一汽车转向轻便性实验 实验目的 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和操纵稳定性是现代汽车重要的使用性能,通过对实验了解和掌握测试系统的安装调试、基本实验方法并学会数据处理和运用理论知识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评价。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 了解测试系统的组成和测试原理,汽车转向轻便性实验的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测定汽车在低速大转角时的转向轻便性,与操纵稳定性其他试验项目一起,共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采集测量变量及参数 方向盘转角; 方向盘力矩; 方向盘直径。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测量仪器 汽车方向盘转角——力矩传感器 汽车操纵稳定性数据采集和分析仪 2.实验车辆 小型客车一辆 3.标明试验路径的标桩16个。 四、实验原理 测定汽车在道路上进行转向行驶时,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矩和方向盘转角的变化关系评价汽车的转向操纵性能 验方法和步骤 1.实验准备 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而清洁的水泥或柏油路面。任意方向上的坡度不大于2%。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颜色画出双纽线路径(图1),双纽线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 为:轨迹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

°时,双纽线顶点的曲率半径为最小值,即=0Ψ 当. 双纫线的最小曲率半径(m)应按试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m)乘以倍,并圆整到比此乘积大的一个整数来确定。并据此画出双纽线,在双纽线最宽处、顶点和中点(即结点)的路径两侧共放置16个标桩(图1)。标桩与试验路径中心线的距离,按汽车的轴距确:定,当试验汽车轴距大于时,为车宽一半加50cm,当试验汽车轴距小于或等于2m时,为车宽一半加30cm。 图1 双纽线路径示意图 2.试验方法 2.1接通仪器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2.2汽车以低速直线滑行,驾驶员松开方向盘,停车后,记录方向盘中间位置及方向盘力矩零线。 2.3驾驶员操纵方向盘使汽车沿双纽线路径行驶。车速为10土1km/h。待车速稳定后,开始记录方向盘转角及力矩,并记录(或显示)车速作为监督参数,直到汽车绕双纽线行驶满三周。 3.数据处理 3.1根据记录的方向盘转角及方向盘力矩,按双纽线路径每一周整理成图2所示的M—θ曲线,并计算以下参数: 3.1.1方向盘最大力矩,用下式计算: 式中:Mmax——方向盘最大力矩,N·m; 3.1.2方向盘最大作用力,用下式计算:

汽车操纵稳定性

关键词:汽车操纵稳定性 1、蔡世芳(1985).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和参数匹配的工程分析方法." 汽车工程7(3): 21-29. 本文提出一种工程分析方法,并利用此方法研究评价指标和参数匹配规律。全文主要内容有四部份: (1)工程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 (2)评价指标的工程计算方法; (8)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和主要评价指标的推荐。(4)操纵稳定性参数匹配的基本规律。 2、岑少起, 潘筱, et al. (2006). "ADAMS 在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中的应用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27(003): 55-58. 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C型车多自由度整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了前悬架系统、后钢板弹簧系统和轮胎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建立钢板弹簧多体模型的新方法——中性面法,并对不同方向盘转角及改变整车质心位置下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经过与实际车型性能比较,该模型与分析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可应用于汽车平顺性研究中. 3、陈克, 王工, et al. (2005). "基于ADAMS 的汽车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演示系统开发."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4(001): 59-61. 利用ADAMS动力学软件建立了整车多刚体系统模型.分别考虑车型、悬架、轮胎、车速等不同因素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整车操纵稳定性6个性能试验的仿真分析.利用获取的动力学分析数据、仿真动画,实现汽车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演示系统. 4、陈黎卿, 王启瑞, et al. (2005). "基于ADAMS 的双横臂扭杆独立悬架操纵稳定性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004): 341-345. 悬架的主要性能参数在悬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影响悬架性能的主要因素。文章采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商务车独立悬架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分析了该悬架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为悬架设计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5、邓亚东, 余路, et al. (2005). "ADAMS 在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中的运用." 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38(002): 95-98. 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轿车的操纵动力学多体仿真模型,详细考虑了前后悬架系统、转向系统、轮胎以及各种连接件中的弹性衬套的影响,分析了汽车在方向盘转角阶跃输入时的转向特性.通过对不同车速、不同载荷下的仿真计算,得出汽车转向特性在这些条件下的不同表现,揭示了汽车转向特性与车速、载荷和轮胎的内在关系,为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6、董涵(2003). 侧风环境下高速汽车稳定性研究与分析[D], 长沙: 湖南大学. 随着汽车车速的不断提高,汽车侧风稳定性的研究日益重要。由于实车试验风险大、场地设备要求高,而使用计算机仿真则可以极大的的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因而进行高速汽车侧风稳定性计算机仿真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车辆动力学研究过程中,汽车数学模型的精确与否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长足进步,以及多体系统动力学这一学科的成熟,汽车模型的自由度越来越多,仿真结果越来越精确。本文首先整理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各项评价指标,根据汽车高速运动时的受力分析,使用非线性轮胎模型,建立了侧风环境下汽车运动十八自由度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直线行驶运动仿真。

汽车检测工考证教案

实习安全教育 一、实习制度 1)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爱护实习设备,勤学苦练. 2)依时上,下课,不得中途离场(要暂时离场,须交下卡给任课老师,特殊情况经老师或实习部长批准除外),每迟到.早退三次当一节旷课.如有事请假,须经班主任认可的书面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 3)上课期间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教师办公室,不得在实习期间大声喧哗,随意串组,串岗.不按老师要求进行实习操作者,每发现一次按警告处理. 4)上课期间必须佩带胸卡,不得穿背心,拖鞋等不利于劳动保护的衣物,必须穿上工作服装,否则不得进入实习车间. 5)实习车间内禁止吸烟,吃食物,发现一次按警告处理. 6)实习期间要注意用电安全,不得擅开电闸,电动工具.对仪表仪器要爱护,用后要注意保持清洁.保管好实习工具,认为损坏,遗失要负责赔偿. 7)服从教师指挥,按指定项目,地点,方法进行实习,不得随意变更.另有想法或建议须请示老师,征得同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方可进行.严禁自行其事,否则处于警告处理. 8)下课后认真清理工具,教具.清扫实习场地,关闭电源.不残留火种,关闭门窗,方可离场。 二 .文明生产制度 (摘)

2)实习不得大声讲话,与别人聊天等. 3)严格按各种工具.仪器的使用规定操作. 4)严格遵守汽车维修的各项安全操作规定(包括用电防火等). 5)做好场地,工具,设备的摆放,做到四不落地(油,水,工具,零件不落地),四清洁(工具,量具,设备,零件清洁). 三 .实习设备维修制度,安全制度 (摘) 1)爱护和保养设备,养成设备维修保养,安全操作的习惯. 2)严格遵守设备使用规程,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3)对设备出现的机械,电器故障,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报告老师或实习部主管. 4)设备附件要加强保管,无故损坏,丢失要按价合理赔偿. 5)对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串岗,脱岗造成设备事故,除书面检查外,视其态度按规定给予经济罚款和处分. 6)对违反纪律及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严重事故,要给予纪律处分和究责任. 四 . 实习要求 (摘) 1)实习期间除做到,学生守则所要求的外,还必须做到: (1)遵守学校和实习场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爱护教具和设 施,爱护一切公物,禁止在实习场的桌椅,墙壁以及车辆上乱写乱画.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接受指导,认真学习各项技能操作,严格遵

汽车检测概论教案

第一章概论 导学: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汽车检测及故障维修的概述、基础知识和诊断方法。 知识结构: 第一章:概论 学习单元一:概述 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目的、分类和基本方法等 学习单元二: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基础知识 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的基本术语和诊断参数 学习单元三:现代诊断方法及检测设备 现代诊断方法和常用的检测设备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现代诊断方法及检测设备 学习难点: 现代诊断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的发展过程; 2.掌握汽车诊断的基本方法,了解汽车诊断的常用设备。 学习建议: 在掌握了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了解汽车诊断的常用设备

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本文的相关资源链接到相关网站进行知识拓展性学习。 学习单元一概述 一、学习导引: 导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过程中,要结合三大基本方法,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弄清我国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师建议: 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多观察,多分析,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同时学会这种分析过程。 任务指派: 上网搜集一些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方面的视频,分析视频里面哪些部分分别属于人工经验诊断法、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自诊断法等。 二、学习内容: 一、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是研究汽车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诊断理论以及在汽车不解体条件下的检测手段,以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及其故障的一门学科。它包括检测设备的研制、诊断参数的确定、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汽车技术状况的预测等多方面内容。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检测、汽车制动性与操纵稳定性检测、汽车其他性能检测个汽车公害检测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汽车性能知识,汽车性能的检测方法及汽车运用的综合知识,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个使用方法,能够初步分析检测结果,为专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是使学生熟悉各项汽车使用性能;掌握个汽车性能的参数、检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熟悉各种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熟悉相关的维修机检测标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2)本课程的实用性较强,所涉及的仪器设备也较广,教学中教师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星光,补充器械本地区常用的仪器折本做例子,以满足实用性的要求。 (3)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直观的教学方法,做到讲演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4)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教学或课程学习,以加强教学效果。 二、课时分配表

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 模块一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检测教学要求 1.熟悉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相关指标。 2.理解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指标的检测原理。 3.掌握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常用的检测方法。 4.熟悉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指标检测的标准参考值。

5.能够熟练使用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指标的检测工具,如第五轮仪、非接触式车速仪、底盘测功仪和油耗仪等。 教学内容 课题一汽车动力性指标及检测 课题二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标及检测 教学建议 1.本模块的重点是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指标及其检测方法,这方面内容教学时应着重强调。 2.本模块的应用性较强,所涉及的仪器设备也较广,教学中应尽可能配合一些现场演示或实习,以便强化学生的记忆。 3.教师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一下本地区强用的仪器设备展开教学。 模块二汽车制动性与操纵稳定性检测 教学要求 1.熟悉汽车制动性与操纵稳定性的相关指标 2.理解汽车制动性与操纵性的检测原理 3.掌握汽车制动性与操纵稳定性的常用检测方法 4.熟悉汽车制动性与操纵稳定性检测的标准参考值 5.能够熟练使用汽车制动性与操纵稳定性指标的检测工具(如四轮定位),并能够正确使用试验台架 教学内容 课题一汽车制动性指标及检测 课题二汽车车轮侧滑与平衡的检测 课题三汽车车轮定位参数及检测 课题四汽车悬架装置性能的检测

汽车性能教案

广西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教案本 科目汽车性能与检测 教材版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授课学年、学期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授课班级13级汽修高级工1班 任课教师李龙滨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数128 学期授课计划课时数128 学期实际授课课时数

课堂教案 13级汽修高级工1班任课教师:李龙滨 科目:汽车性能与检测2016年月日(星期)第()节课题汽车使用性能概述课时2学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汽车性能检测的目的、汽车安全性的分类以及各类包含的内容, 掌握汽车性能检测的内容。 教学 重点 汽车性能检测的目的、汽车安全性的分类、汽车性能检测的内容。教学 难点 汽车安全性的分类、汽车性能检测的内容。 课的类型一体化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交际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自我介绍,讲述课程要求、学习方法、课程性质,并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导 入本课题—汽车使用性能概述。提问:汽车使用性能包括什么内容?汽车性能检测的目的是 什么? 二、讲解 汽车检测是指对在用车辆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汽车诊断是使用专用仪器对故障车辆性能进行检查、测试,判断出故障原因与故障点,并确定排除方法的过程。 汽车使用性能包括汽车动力性、安全性、燃料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排气污染物和噪声 以及整车装备完整性与状态、防雨密封性等多种技术性能。 汽车检测按检测目的分为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两大类。汽车性能检测的目的是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为汽车继续运行或维修提供依据。 汽车的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性能。它直接影响汽车的运输生产效率。汽车的动力性通常由下面三个指标来评价: 1汽车的最高车速 汽车的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设计的汽车最高车速要考虑到道路条件与交通情况。一般情况下,公路上规定的车速有“持续车速”和 “最高车速”。显然,具有高动力性能的汽车的最高车速,要高于公路上规定的汽车“最高 车速”。 2汽车的加速时间 汽车加速时间用来指汽车的加速能力,而汽车加速时间又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征。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第一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度(包括选择合适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高挡后,到达某一中等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超车时,汽车与被超车并行,因此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汽车加速能力强,并行时间短, 才能保证行驶安全。一般常用0-400m距离所需的时间(S)来表明汽车原地起步的加 速能力;也有用0-80.5km/h的速度所需的时间来表征加速能力。超车加速能力还没有一致 的规定,采用较多的是用最高挡或次高挡由30km/h(或40km/h)全力加速行驶至某一高速所 需的时间来表示。 3汽车的爬坡能力 汽车的爬坡能力是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来表示的。显然,最大爬坡度是指一挡的最大爬坡度。轿车最高车速大,加速时间短,经常在较好的路面上行驶,所以一般不强调它的爬坡能力。货车在不同地区各种路面上行驶,所以要求其具有足够的爬坡能力,一般坡度在30%即16.5度左右。越野汽车因为要在坏路或无路的条件下行驶,爬 坡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的最大爬坡度可以达60%即30度左右或更高。 二、汽车的使用经济性 汽车使用经济性是指为完成单位运输任务所支付的最少费用的一种工作能力。它是评价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通常用汽车燃料经济性、润滑材料合理使用、轮胎的合理使用来衡量。 1汽车的燃料经济性 汽车燃料经济性是指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任务的能力,它是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之一。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通常用比油耗或有效燃料耗率、有效效率来评价。因

汽车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测试方法研究

汽车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测试方法研究 汽车道路试验是在规则路面输入和典型驾驶输入下对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主动安全性和操作稳定性等性能的不解体实车进行测试。汽车道路试验检测技术是推动汽车技术进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力法,也是保证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其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试验方法和检测系统来检测、评价汽车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汽车道路试验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根据汽车道路试验的特点,在提高道路试验的可靠性、测试方法、测试精度等方面做文章,因此催生出了一大批相关的新型传感器和测试方法。二是道路模拟试验技术的发展,在实验室进行道路模拟试验,可以排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大地缩短试验周期和节约资金,并且试验的可控性好,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强、精度高,便于对比,可以提高汽车测试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着重对前者的技术发展状况做一个梳理。 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和平面运动角速度等是汽车运动性能的主要描述参数,汽车的各种动力性能试验、制动性能试验和操纵稳定性能试验主要是通过对以上参数的时问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达到性能评价的目的。由于汽车道路试验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这里主要以操纵稳定性为例,结合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简称VSC ) 对汽车位置姿态测量技术、车轮力测量技术和为解决客观评价引入的汽车道路试验转向机器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汽车道路试验特点及测试系统架构 汽车道路试验测试系统为车载,而试验法规要求对汽车进行充分激励才能完成有效测试,故对测试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传感器等的安装不能要求改变原车的结构,对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体积、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汽车信号属于低频信号(通常在25 Hz 以下),且由于是短时测量,大多数变量对采样频率、测量精度等要求不高,但各信号采样需有较好的同步性。基于以上特点构建的汽车道路试验测试系统是汽车道路试验的基础,图1所示是汽车道路试验系统的原理图,主要由传感、数据采集、数据记录和分析3部分组成。根据可靠性和具体的测试方法,这3部分或集成在一起,或部分集成。具有CAN 节点的车载测试传感器,集成CA 节点和数据存储、LCD 过程显示等功能的数据采与处理装置是汽车道路试验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 图1 车身运动姿态和质心轨迹的测量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测试技术手段,汽车做曲线运动的速度难以准确测取 ,汽车质心动态轨迹无法精密测定,以至涉及汽车安全的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能和高速操纵稳定性试验条件控制困难、测试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汽车的动态特性 2。 传统的测量方法是: ?? ???++=++=??t c c c t c c c dt v y y dt v x x 0000)sin()cos(?β?β 其中,c x 、c y ———质心在地面固定坐标系中的坐标 传感器 数据 采集器 过程监控/数据记录/离 线分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

第5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汽车行驶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条件;掌握车辆坐标系的有关术语,了解影响侧偏特性的因素,掌握轮胎回正力矩与侧偏特性的关系;熟练掌握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汽车转向轮的振动和操纵稳定性的道路试验内容。 汽车在其行驶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复杂的情况,有时沿直线行驶,有时沿曲线行驶。在出现意外情况时,驾驶员还要作出紧急的转向操作,以求避免事故。此外,汽车还要经受来自地面不平、坡道、大风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一辆操纵性能良好的汽车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 (1)根据道路、地形和交通情况的限制,汽车能够正确地遵循驾驶员通过操纵机构所给定的方向行驶的能力——汽车的操纵性。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力图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汽车的稳定性。 操纵性和稳定性有紧密的关系:操纵性差,导致汽车侧滑、倾覆,汽车的稳定性就破坏了。如稳定性差,则会失去操纵性,因此,通常将两者统称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之一,随着汽车平均速度的提高,操纵稳定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汽车的行驶安全,而且与运输生产率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有关。 节汽车行驶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性 5.1.1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 汽车在纵向坡道上行驶,例如等速上坡,随着道路坡度增大,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不断减小。当道路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为零。在这样的坡度下,汽车将失去操纵性,并可能产生纵向翻倒。汽车上坡时,坡度阻力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为克服坡度阻力所需的驱动力超过附着力时,驱动轮将滑转。这两种情况均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遭到破坏。 图汽车上坡时的受力图 图为汽车上坡时的受力图,如汽车在硬路面上以较低的速度上坡,空气阻力 w F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剩余驱动力用于等速爬坡,即汽车的加速阻力0 = j F,加速阻力矩0 = j M,而车轮的滚动阻力矩 f M的数值相对来说比较小,可不计入。 分别对前轮着地点及后轮着地点取力矩,经整理后可得 ? ? ? ?? ? ? = + - = - - sin cos sin cos 2 1 L G h aG Z L G h bG Z g g α α α α () 当前轮的径向反作用力0 1 = Z时,即汽车上陡坡时发生绕后轴翻车的情况,由式可得

汽车性能检测教案

教学进程表 科目;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任课教师:肇恒才 周 次起讫日期章节与课题每周时数 备注理论实训 1 2012.9.3—2012.9.7 汽车动力性及检测 1 2 2 2012.9.10—2012.9.14 汽车动力性及检测 1 2 3 2012.9.17—2012.9.21 汽车燃油经济性及检测 1 2 4 2012.9.24—2012.9.28 汽车燃油经济性及检测 1 2 5 2012.10.1—2012.10.5 汽车燃油经济性及检测 1 2 6 2012.10.8—2012.10.12 汽车行驶安全性及检测 1 2 7 2012.10.15—2012.10.19 汽车行驶安全性及检测 1 2 8 2012.10.22—2012.10.26 汽车行驶安全性及检测 1 2 9 2012.10.29—2011.11.2 汽车行驶安全性及检测 1 2 10 2012.11.5—2012.11.9 汽车行驶安全性及检测 1 2 11 2012.11.12—2012.11.16 汽车行驶安全性及检测 1 2 12 2012.11.19—2012.11.23 汽车行驶安全性及检测 1 2 13 2012.11.26—2012.11.30 汽车舒适性和汽车通过性 1 2 14 2012.12.3—2012,12.7 汽车舒适性和汽车通过性 1 2 15 2012.12.10—2012.12.14 汽车舒适性和汽车通过性 1 2 16 2012.12.17—2012.12.21 汽车舒适性和汽车通过性 1 2 17 2012.12.24—2012.12.28 汽车舒适性和汽车通过性 1 2 18 2012.12.31—2013.1.4 汽车舒适性和汽车通过性

汽车检测教学计划

西安海华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⒈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汽车保养设备与检测技术和汽车维修、管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⒉培养要求 熟悉汽车的各机构和系统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了解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安全气囊等的检测和维修方法;具备汽车及常用零部件的性能检测能力;具备汽车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的初步能力;具备汽车保养设备的设计、开发和研制能力。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 1、汽车修配厂从事检测、使用、维修等工作; 2、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生产厂的技术开发和销售工作; 3、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工作; 4、汽车4s店的销售、前台、机修工作。 5、机械行业其他企业的技术工作。 6、保险公司汽车理赔三、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三年。 五、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 (一)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设置 1、机械制图:主要讲授画法几何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家有关的制图标准以及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 2、汽车电器设备:讲授电工学、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及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性能、调整及维修方面的知识。 3、机械设计基础:由"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优化组合为"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突出机构原理、运动分析,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特点、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分析以及设计准则。 4、机械制造工艺:主要介绍现代的数控制造方法及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数控加工的切削原理及相关工艺知识、机床概论、夹具知识。 5、发动机原理与结构:主要介绍常见汽车发动机的原理及结构,对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燃油供给系、冷却系进行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工具对发动机进行检测的能力。 6、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要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的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重点介绍传感器、执行器和 ecu,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手段及维护技能。 7、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通过对典型汽车底盘传动原理与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部分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维修要点,并结合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置 1、金工实训:金工实训主要包括金属切削加工实习和钳工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消化和理解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金属材料的理论,金属加工方法和公差知识进一步认识,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技能和钳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在实训中对金属切削过程加深感性认识,加深对金属切削刀具的理解,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汽车构造实训:汽车构造实训主要包括了解和认识汽车的主要机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器和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实训,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汽车检测与维修教案(DOC)

汽车检测与维修教案(DOC)

《汽车检测与维修》 教案 教师:

一、汽车检测概论 一、汽车综合性能概况 汽车从发明到今天已经一个多世纪了,一方面要不断研制性能优良的汽车;另一方面要借助维护和修理,恢复其技术状况。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汽车检测技术,7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了汽车检测技术,进入80年代,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80年代初,交通部在大连市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汽车检测站。到1997年,全国已建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近千家,其中A级站140多家。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在管理上已实现了“制度化”;在检测基础技术方面已实现了“标准

化”;在检测技术上向“智能化、自动化检测”方向发展。 二、基本术语 1、汽车故障:指汽车部分或 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其实质 是汽车零件本身或零件之间的配 合状态发生了异常变化。 2、汽车故障诊断:指在不解 体(或仅拆下个别小件)的情况下, 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 位及故障原因的汽车应用技术。 3、汽车技术状况:指定量测 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 能参数值的总和。 4、汽车检测:是指为确定汽

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所进行的 检查和测量。按汽车检测的目的可 分为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 测两大类。 5、汽车诊断参数:指供诊断 用的,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 状况的量,它包括工作过程参数、 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6、诊断标准:是表征汽车、 总成或机构工作能力状态的一系 列诊断参数的界限值。 三、诊断方法 汽车技术状况的诊断是通过检查、 测量、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活动完 成的,其基本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学期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教学总结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科任:张世虎当前,汽车检测理论日益丰富,行业标准不断更新,汽车检测更加科学。为了使教学更加系统、更加完整,在此对《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是一门汽车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得出以上心得,希望有得于自己今后的工作。 一、班级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12汽车电子班《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的教学工作。学生虽然经过对汽车知识一个学年的学习,但是客观因素中对汽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一,为帮助学生适应教学需不断地进行调整。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都不高,对理论课程都不太感冒。但是大部分人都乐意动手操作,对实训课非常有兴趣。但是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在实际中只能采取几种有限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尽量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主要成绩与经验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严格护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教学,在开学初期就制定好教学计划,后期根据实际情况再行进行调整。通过认真学习不断领会,使我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实践中,必须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才能把《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这门课讲好,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 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进程,结合书本内容,把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花时间和精力努力制作好课件,认真查阅相关的资料,准备好教学用具、教学仪器、教学插图。在备课的同时备好学生的特殊情况,针对课堂情况灵活应变。 2、备学生 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改变他们一些不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他们知道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汽车并不难学,并举一些社会上成功汽修师傅的例子,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的操稳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面,而且也是决定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为了保证安全行驶,汽车的操稳性受到汽车设计者很大的重视,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之一,如何试验并评价汽车的操稳性显得极其重要。汽车操控稳定性分为两个方面:1、操控性: 指汽车 能够确切的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2、稳定性: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路面扰动或阵风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一、常用试验仪器 1、陀螺仪:用于汽车运动状态下测动态参数,如汽车行进方位角,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等; 2、光 束水准车轮定位仪:测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外倾角,车轮前束,车轮最大转角及转角差;3、车辆动态测试仪:测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汽车横向加速度与纵向加速度等运动参数;4、力矩及转角仪:测转向盘转角或力矩;5、五轮仪和磁带机等。二、试验分类三、稳态回转试验01 试验步骤1、在试验场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 15m 或20m 的圆 周;2、接通仪器电源,使之加热到正常工作温度;3、试验 开始前,汽车应以侧向加速度为3m/s2 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圆周行驶500m 以使轮胎升温。4、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待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的车速传感器在半圈内都能对准地面所画的圆周时,固定

转向盘不动,停车并开始记录,记下各变量的零线,然后,汽车起步,缓缓连续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 ?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 ?5m/s2为止,记录整个过程。5、试验按向左转和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开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央。 02 评价条件 1、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An :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斜率为零的点的侧向加速度值,越大越好; 2、不足转向度:按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 点的平均值计算,越小越好; 3、车厢侧倾度K :按车厢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 向加速度2m/s2 点的平均斜率计算,越小越好。转向特性曲线图四、转向回正试验 01 试验步骤一)低速回正性能试验: 1 、在试验场地上用明 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 的圆周。2、试验前试验汽车沿半径为15m 的圆周、以侧向加速度达3m/ s 2 的相应车速,行 驶500m,使轮胎升温。3、接通仪器电源,使其达到正常工作温度。4、试验汽车直线行驶,记录各测量变量零线,然 后调整转向盘转角,使汽车沿半径为15±1m 的圆周行驶, 调整车速,使侧向加速度达到4±0.2m/s 2, 固定转向盘转角,稳定车速并开始记录,待3s 后,驾驶员突然松开转向盘并做一标记(建议用一微动开关和一个讯号通道同时记录),至少记录松手后4s 的汽车运动过程。记录时间内油门开度保持不变。5、对于侧向加速度达不到

汽车检测维修教案

《汽车检测与维修》 教案 教师:

一、汽车检测概论 一、汽车综合性能概况 汽车从发明到今天已经一个多世纪了,一方面要不断研制性能优良的汽车;另一方面要借助维护和修理,恢复其技术状况。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汽车检测技术,7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了汽车检测技术,进入80年代,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80年代初,交通部在大连市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汽车检测站。到1997年,全国已建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近千家,其中A级站140多家。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在管理上已实现了“制度化”;在检测基础技术方面已实现了“标准化”;在检测技术上向“智能化、自动化检测”方向发展。 二、基本术语 1、汽车故障: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其实质是汽车零件本身或零件之间的配合状态发生了异常变化。 2、汽车故障诊断:指在不解体(或仅拆下个别小件)的情况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的汽车应用技术。 3、汽车技术状况: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值的总和。 4、汽车检测:是指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

力所进行的检查和测量。按汽车检测的目的可分为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两大类。 5、汽车诊断参数:指供诊断用的,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的量,它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6、诊断标准:是表征汽车、总成或机构工作能力状态的一系列诊断参数的界限值。 三、诊断方法 汽车技术状况的诊断是通过检查、测量、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活动完成的,其基本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1、直观诊断法(又称为人工经验诊断法)( 1 )直观诊断法。直观诊断法又称为人工经验诊断法,是指诊断人员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汽车不解体或局部解体情况下,依靠直观的感觉印象、借助简单工具,采用眼观,耳听,手摸和鼻闻等手段,进行检查、试验、分析,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的诊断方法。 2、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