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薪酬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9.54 KB
- 文档页数:3
国企薪酬现状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孙露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企薪酬一直是被大众议论的话题,尤其是向部分国企高管所支付的天价薪酬,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近几年,针对这些方面所展开的治理虽有成效,但是国企高管的薪酬并没有如人们所愿的大幅下降,甚至屡创新高,国企中不合理的支付制度依旧广泛存在。
关键词:国企;薪酬现状;问题弊端
引言
本文结合事实分析国企的薪酬制度,提出国企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情况分析未来国企薪酬的发展趋势。
一、国企的薪酬特征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体系仍以员工的行政等级为导向,将员工的主要收入与其行政等级密切相关,,而专业技术职务级别的工资浮动空间较小,如果不能晋升到高一层行政等级,工资就无法上涨,这就导致以专业技术为主,具备高知识、高能力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收到较大的影响。
按照相关规定,企业负责人基薪根据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结合企业经济规模和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绩效薪金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根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级及考核分数确定,平均为基薪的1.5倍,最低为O,最高3倍封顶。年度绩效薪金的6%,在年度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其余40%根据任期考核结果延期到连任或离任的下一年兑现。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内部薪酬管理制度逐步向市场化发展,国家对企业薪酬管理也从原来的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宏观指导,国企高管高薪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而针对普通员工来严,员工工资主要是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各种津贴补贴、奖金等构成。大多数国有企业对于员工的基本工资、补贴管理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而对绩效工资和奖金的计算与发放方式比较粗放。常常表现为,员工绩效考核随意性较大,普遍采用平均主义发放奖金,起不到激励员工提升业绩的作用,更体现不出超额劳动或超额价值贡献。
二、薪酬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弊端依然存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犹存,毕竟原来企业作为整个社会计划生产和分配的一部分, 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所有的设备生产和工程施工大部分是由计划实现的,在思想认识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重视,国企内部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导致在这种体制下形成的薪酬制度主要考虑人的行政等级、资历辈分等因素。
其次, 薪酬设计不以工作分析为前提。传统的薪酬制度主要以人的行政等级、资历等为中心进行设计, 根本就没有考虑工作岗位之间的差异, 薪酬本身也就不可能起到激励作用。大多数国有企业虽然基本上都建立起以岗位价值为主、综合绩效因素的薪酬体系。薪酬分配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的差距,但这种差距还不具有足够的激励性,仍然存在平均主义现象,
奖励行为也欠缺规范。企业的福利政策缺乏灵活性。福利属于员工薪酬的一部分, 对福利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 在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激励员工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再次, 薪酬分配与绩效管理脱节。公司内部绩效管理虽然名义上在执行, 但实际没有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基于国企文化的熏陶,部分员工对于绩效与薪酬的认识错误。一部分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如走过场,另一部分员工认为绩效考核是领导者的管理游戏,目的在于整人。所以对于绩效管理概念的正确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要进行多轮的教育培训,将培训结果作为实际执行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挂钩的铺垫。之后才能逐步促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为公司的长期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三、国企内部薪酬制度发展趋势
(一)国企在外部积极开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管理模式改革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企业发展为目标,运用科学方式制定薪酬管理模式,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薪酬管理体系。以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给之以强大的内在动力和物质奖励。保证员工分配的薪酬与外部市场企业相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行政法规限制国有企业员工薪酬制度性规范加强
2003年国资委组建以来,陆续制定出台了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业绩考核、股权激励、职务消费等若干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了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制度规范,改变了企业自定负责人薪酬的做法。为企业员工工资合理制定,实现公平“定价”打下了制度基础。
(三)国企内部科学设计各种类型人员的薪酬制度
在具体设计的操作上,按照国企员工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其薪酬设计可分为四个层次:经营者年薪制、管理者岗位工资制、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课题承包制和一般员工绩效工资制。对参评人员的知识背景、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及个人特长发挥作出全面的考核, 以增强可操作性。
(四)国企员工福利项目设计更加合理
福利政策应该是公司整体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它也是衡量公司中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非经济性薪酬指标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根据公司对员工的年龄、学历结构以及管理层次的分类调查,对年轻员工、学历较高的员工、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应该在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不会引起员工不满意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其个体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等,满足员工多方面的心理需求。
四、小结
虽然国企的薪酬制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的薪酬制度已经与市场逐步接轨,并且更加相对完善和人性化;通过开展薪酬管理改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和资源共享,进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润,. 浅谈我国国企的薪酬管理问题[J]. 改革与开放,2012,(10).
[2]徐秀杰,. 论国有企业薪酬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
[3]张云华,.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企薪酬管理改革探析[J]. 南昌高专学报,2010,(6).
[4]赵国军,. 国企薪酬管理问题剖析[J]. 人力资源,2009,(7).
[5]果靓,. 国企薪酬制度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
[6]赵纯祥,. 论国企高管薪酬异化的解决对策[J]. 经济论坛,2010,(12).
[7]浦勇超,. 国企高管薪酬失控:问题及对策[J]. 企业经济,2011,(4).
[8]刘立煌,剧锦文,. 国企薪酬分类管理亟待施行[J]. 董事会,2011,(6).
[9]孙静,. 浅谈国企薪酬管理技巧[J]. 现代商业,2011,(17).
[10]吴洁,. 关于如何加强国企薪酬管理的几点思考[J]. 中国外资,2011,(15).
[11]黄勇斌,. 国企高管薪酬规制的路径融合[J]. 探索与争鸣,2010,(6).
[12]观鹏程,周昌,宁宇,于甫春,佟晓军. 试论国企薪酬管理创新[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