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医学参照)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医学参照)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医学参照)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医学参照)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

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

检查步骤: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的AROM和PROM

确定被检查者的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

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

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的注意事项:

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先做健侧)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对4级以上肌力的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向要与肌肉用力的方向相反。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间隔2分钟为宜

肌力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禁忌证,如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持续的憋气使劲可使心脏的活动负担加重,故对患有明显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忌用该检查。

身体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方法

俯卧位(5-3级),坐位(2-0级),

展肌膜张肌、臀大位(2-0级)关节近端向下施加阻力

踝关节跖屈肌

5级:连续完成20次并不无疲劳感

4级:10~19次

3级:1~9次

2级:俯卧位,足伸出治疗床外,检查者以大腿施加阻力,能完成全范围并抵抗阻力者为2+,不能耐受阻力者为2级,完成部分活动范围为2-;

康复患者诊断、评定、治疗

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得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得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得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得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得问题,为下一步得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得就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得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得方法与建议。 针对不同疾病与病人得病时间得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得治疗方案: 一、脑血管病人: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 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 血压脑病与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她检查】 三大检查常规,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四项、心功能,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颈部彩 超检查。头颅CT与MRI检查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与实验室及其她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肠道功能障碍得药物治疗与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得治疗; 2、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二、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 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 腱的收缩

向患者解释检 查目的和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 肌肉相关的 AROM和PROM 确定被检查者 的体位,固定被 检查肢体近端 讲解动作,检查 前让患者实际 操练体会一次 肌力检查与评 级(从主动完成 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的注意事 项: 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 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健侧)

康复评定量表的选择

康复评定量表的选择 来源:作者:点击:1525次时间:2013-04-07 康复评定量表的选择 目前有关的康复评定量表非常多,我作过统计,单单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就有二、三十种之多,而且有争议。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康复领域急需制订和应用统一的康复评定量表。但实际上很难协调统一。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的选择标准 你需要什么功能水平的评定量表?(损伤、活动受限、社会参与局限水平); 关于什么类型的问题?(如,神经病学、骨骼肌肉、截肢等); 在什么环境中?(如,医院、社区等)。 我们应尽可能选择: 有效(应有效反映患者功能的差异); 可*(可重复性,误差小); 变化敏感性(能敏感地反映患者功能的变化); 临床实用性(操作、时间、设备); 在所处环境中的可行性; 其中一个容易判断的指标为该量表是否被广泛应用。 1 根据专科特点选择评定量表 小儿康复与成年人康复,中枢性损伤康复与周围性损伤康复,骨关节损伤康复与运动损伤康复,呼吸系统康复与循环系统康复等专科康复各有着不同的专科特点,应根椐各专科特点选择相应的评定量表。如骨伤需要选择肢体形态、肢体长度、肢体周径、关节活动度、肌力和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评定量表;而中枢性损伤一般不需要进行肌力、肢体长度、肢体形态方面的评定,而常选择肢体功能、认知、语言、感觉、步态等方面的评定量表。 某一障碍形式虽相同,但专科不同,所选择的评定量表则不同。如小儿脑瘫与成人偏瘫都同属中枢性瘫痪,应选择运动功能评定。但小儿脑瘫运动功能评定则选择以神经反射和运动发育为特点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而与成人偏瘫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则有很大的不同。又如,小儿脑瘫与成人偏瘫都同属有生活自理障碍,应选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但小儿脑瘫则应选择具有小儿发育和生活特点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而与成人偏瘫等中枢性瘫痪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有很大的不同。再如,同为成人生活自理障碍,截肢、骨伤、烧伤者则选用可适用于多种伤病,以躯体能力为主的、修订的Barthel评定量表(MBI);而中枢神经损伤者则选用含有言语、认知和社会功能的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 M)。 同一专科,同一障碍,但损伤的平面不同,选择的评定量表也应不同。如同为脊髓损伤引起的生活自理障碍,截瘫患者则应选用修订的Barthel(MBI)评定量表;而四肢瘫患者则应选用四肢瘫功能指数法(quadeiplegic index of function,QIF)评定量表。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 课程代码:ZB32010995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数:34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6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 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1 2 4 4 6 5 1 2 1 1 2 4 1 0 合计26 8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 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 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

康复医学评定量表大全

康复医学评定量表大全 目录 全身主要肌肉起止点、作用及支配的神经--------------------------- 0 1、头部肌肉----------------------------------------------------------------- 0 2、颈部肌肉----------------------------------------------------------------- 1 3、背部肌肉----------------------------------------------------------------- 2 4、胸部肌肉与膈肌----------------------------------------------------------- 3 5、腹部肌肉----------------------------------------------------------------- 3 6、肩部肌肉----------------------------------------------------------------- 4 7、臂部肌肉----------------------------------------------------------------- 4 8、前臂肌肉----------------------------------------------------------------- 5 9、手部肌肉----------------------------------------------------------------- 6 10、髋部肌肉---------------------------------------------------------------- 7 11、大腿肌肉---------------------------------------------------------------- 8 12、小腿肌肉---------------------------------------------------------------- 9 13、足部肌肉--------------------------------------------------------------- 10 压疮 --------------------------------------------------------- 11 1、压疮分级---------------------------------------------------------------- 11 2、临床分度---------------------------------------------------------------- 11 3、压疮的分期与处理工作指引------------------------------------------------ 12 平衡量表 ----------------------------------------------------- 13 1、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 13 2、Berg平衡量表----------------------------------------------------------- 14 3、检查内容---------------------------------------------------------------- 14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 17 1、上肢-------------------------------------------------------------------- 17 2、下肢-------------------------------------------------------------------- 18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 20 1、FIM量表---------------------------------------------------------------- 20 2、FIM功能水平和评分标准:------------------------------------------------ 20 昏迷量表GCS -------------------------------------------------- 21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 22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与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得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得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 检查得就是动作得主动肌与协同肌 熟练得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得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得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得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得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得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得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得收缩Array检查步骤: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得与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得AROM与PROM 确定被检查者得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得注意事项: 选定合适得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得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得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与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先做健侧)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得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对4级以上肌力得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加得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得方向要与肌肉用力得方向相反。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得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间隔2分钟为宜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实用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 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 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的AROM和PROM 确定被检查者的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 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 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的注意事项: 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先做健侧)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对4级以上肌力的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向要与肌肉用力的方向相反。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间隔2分钟为宜 肌力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禁忌证,如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持续的憋气使劲可使心脏的活动负担加重,故对患有明显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忌用该检查。

康复医学科评定量表大全

目录 全身主要肌肉起止点、作用及支配的神经------------------------------------- 1 1、头部肌肉---------------------------------------------------------------- 1 2、颈部肌肉---------------------------------------------------------------- 1 1 1 1 1 1 1 1 2 2 12、小腿肌肉--------------------------------------------------------------- 2 13、足部肌肉--------------------------------------------------------------- 2压疮--------------------------------------------------------------------------- 2

1、压疮分级---------------------------------------------------------------- 2 2、临床分度---------------------------------------------------------------- 3 3、压疮的分期与处理工作指引------------------------------------------------ 4平衡量表----------------------------------------------------------------------- 5 5 7 7 12 12 16 18 18 18昏迷量表GCS ------------------------------------------------------------------- 20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 21抑郁自评量表(DSD) ------------------------------------------------------------- 22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设置具备临床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三)床位:根据需求和当地康复医疗服务网络设定床位,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米。 以收治神经科、骨科疾病患者为主或向康复医院转型的三级综合医院,其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名具备中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名护士。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疗设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气压循环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蒸等中医康复设备。

康复患者诊断、评定、治疗

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一、脑血管病人: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 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 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三大检查常规,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四项、心功能,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颈部彩 超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二、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康复评定常用量 目录 一.肌力评定 二.肌张力评定 三.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四.平衡功能的评定 1.Fugl-Mayer平衡反应测试 2.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 3.Berg平衡量表 4.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 5.MAS平衡功能测试 6.三级平衡评定标准 五.运动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1.协调功能分级 2.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3.非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 4.平衡功能分级 六.步态分析 1.步行周期各关节活动度 2.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情况

3.Hodden步行能力评定 4.Hoffer步行功能分级 5.异常步态汇总 七.感觉功能评定 八.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九.心功能评定 1.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十.肺功能评定 十一.肌电图检查 十二.认知功能评定 1.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2.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 3.焦虑自评量表(SAS) 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十三.ADL能力评定 1.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 2.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 3.Frenchay活动指数

十四.生活质量评定 1.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影响调查表中风专用量表-30(SA-SIP30) 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十五.脊髓损伤评定 1.感觉损伤的评定 2.运动功能损伤的评定 3.AS2A脊髓功能损伤分级 十六.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1.Brunnstrom评定 2.偏瘫手功能评定 3.Fugle-Meyer评定 十七.神经损伤评定 1.Glasgow昏迷量表 2.韦氏记忆量表 3.Albert线段划消测验 4.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 十八.压疮的评定 1.美国压疮协会压疮分级 十九.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

(完整版)康复医学简答题

简答题: 1、康复医学的疗效评定等级是什么? 答:①无症状,完全独立;②有症状,能完全独立;③部分独立,需要不接触身体的帮助; ④部分独立,需要小量接触身体的帮助(自己出力占3/4)⑤部分依赖,需要中等量帮助(自己出力占1/2)⑥大部分依赖,需要大量帮助(自己出力(小于1/2,约为1/4)⑦完全依赖。 2、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能力有: 答:①对周围环境作出辨时、辨向、辨人②个人生活自理:③行动(步行、利用轮椅及交通工具);④家务活动、娱乐活动;⑤社会活动;⑥劳动或就业,做到经济自立。 3 、关于残疾预防。 答:①一级预防应放在首位 1.目的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2.效果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 ②二级预防 1. 目的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2.效果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 ③三级预防1.目的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2.效果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4、什么是康复评定?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康复医学评定又称康复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①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 ②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③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④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⑤开发新的康复治疗手段。 5、决定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 答:①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②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肌力③与原动肌相对抗的拮抗肌伸展性。 6、临床常见异常步态: 答:①臀大肌步态②臀中肌步态③股四头肌步态④跨越或垂足步态⑤减痛步态⑥帕金森步态 ⑦偏瘫步态⑧剪刀步态⑨痉挛性截瘫步态⑩小脑共济失调步态11.短腿步态 7、简述中风患者易合并的临床疾病。 答:中风患者易合并的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颠、室性心律失常。 8、简述中风偏瘫患者软瘫期的康复处理。 答:中风偏瘫去康复处理内容如下: 1)早期患者应保持床上正确的体位,坐位时应支持上肢,避免牵拉肩关节。 2)患肢的所以关节都应做全范围的关节被动活动,每日1次以上,防止关节挛缩。 3)几小时或几天内,患肢将恢复肌肉张力,并逐渐出现痉挛。采用Bobath神经发育技术,使肌肉张力正常并防止过度痉挛。 9、简述胸腰椎骨折的康复治疗。 答:胸腰椎骨折后应仰卧木板床上,并在骨折后突出垫一约10 cm高软枕,3~5天后可开始卧位保健体操。当急性症状缓解后2周,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腰部过身和翻身练习。6周后可起床活动,进行记住后伸、侧弯及旋转练习。 10、脊髓性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答:临床症状多从下肢开始逐步发展至上肢,,始有下肢无力,小腿发紧、步态笨拙、上下肢麻木、手足颤抖。严重者大小便障碍。体查中有腱反射增强,病理征阳性,X线片、CT、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被动牵拉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 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保证肌肉运动的连续、平滑,稳定进行称为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异常的临床表现: 一.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肉松弛时做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消失的状态,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卒中后遗症迟缓期。 二.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分别表现为痉挛和强直。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性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 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强直就是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各个方向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主动肌和拮据肌张力同时增加。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

第三章 康复医学评定

第三章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医学评定又称康复评定 (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assessm-ent ) ,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的康复治疗的基础。康复医疗过程中可能重复多次康复评定,且往往以康复评定开始,又以康复评定结束。 康复评定的内容甚广,它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它涉及到器官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等不同层次的功能评定,也可以是以上个层次功能综合评定。 康复评定具有以下目的和作用:①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②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③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④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⑤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康复评定的方法包括使用仪器评定,或不使用仪器的评分量表、问卷、调查表等,康复评定方法应具有可信性、有效性、灵敏度和统一性。 第一节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籍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isokinetic muscle testing)。 一、徒手肌力检查 (一)徒手肌力检查的特点 MMT检查时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位置,然后嘱患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一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根据肌肉活动能力及抗阻力的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受检肌肉或肌群的肌力级别。 MMT具有以下特点:不需特殊的检查器具,所以不受检查场所的限制;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价基准,能够表示出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用测力计等方法测得的肌力绝对值更具有实用价值。但是,MMT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较难以排除测试者主观评价的误差。 (二)徒手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 通常采用6级分级法,各级肌力的具体标准见表3-1-1 表3-1-1 MMT肌力分级标准 零(Zero , O)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微缩(Trace , T)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10 2 差(Poor , P)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